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蒋介石关上门训斥了整整两个小时,而后宣布免去他政训处处长职务,出任军令部宣传处处长,同时让他与陈立夫、杨永泰、张冲一起与共产党谈判。

三月,严重从香港回来,五天以后,南京国民党中央宣布撤销开除邓演达、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党籍的处分;同日香港日报刊登邓演达等第三党中央通告,宣布停止第三党活动,全党同志将与国民党同志共赴国难。邓演达在香港接受申报记者采访声称不日将赴南京与蒋委员长面商国事。

同月,蒋介石下令蓝衣社停止活动,所有人员由滕杰选拔调入三青团。宣布在西南开发队下成立新编一零二军,新编一零一军和新编一零二军组成新编第一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庄继华,副总司令孙震,参谋长傅常。杨永泰留下的重庆市长由李之龙接替,重庆市党部主任由曾扩情接任。

一连串的任命都是针对西南的,南京官场目瞪口呆,心里清楚的知道蒋介石这是放手培养西南了,而离蒋介石最近的人却知道,蒋介石这是倾力打造西南基地。

三月里,对西安三位一体采取的政治分化和军事威胁终于奏效,东北军经过内乱之后,东北军将领宣布接受中央命令,调往豫南、皖北、苏北;顾祝同率中央军进驻西安。张学良经军事法庭审判后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后经蒋介石赦免,命令他居家读书。三月国共秘密谈判在南京举行。

三月在欧洲疗伤的汪精卫回国,依然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但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到任。但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中,却反对对日强硬,反对对日开战。同月底,命令在重庆成立黄浦分校,分校教导主任由庄继华兼任,蒋方震任总教官。

又一个春天来临,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两江交汇的山城,江上吹来的风依然带着丝丝寒意,新年过后基地内热闹非凡,大批新兵涌进基地,去年云南之战后的伤亡没有吓住川东百姓,他们依然如往年一样纷纷报名参军,除了那些农家子弟外。

“我从河北、山东、山西到湖北、湖南,走了一大圈,只有你们重庆给我的震撼最大。”观音桥江边新扩建军营里,几个高级将领陪着一个头发花白的将军在营里四处“散步”。

“百里将军为军界前辈,我为军界后备,校长让我担任教育长,却让您担任总教官,校长这个安排欠妥,将军,我给校长去电,建议您担任教育长,可他就是不答应。”庄继华对身边的蒋百里说道,表情十分遗憾。

如果说在广州时还不知道蒋百里何许人也,现在的庄继华可知道他是何许人了。书生将军,中国第一流的战略家,学贯中西,精通中西方文化,一生侵淫于军事,却从未带兵打仗。

“你这是白费心机,”即便穿上西装也像个文人的蒋百里哈哈笑道:“委员长让我当总教官是合适的,我这人政治上是个矮子,比日本人还矮。”

听着蒋百里的打趣,庄继华也不由笑了,护国战后,蒋百里在政治上就从未站对队过。入过吴佩孚的幕府,投过孙传芳,当过张学良的座上宾,唐生智反蒋,他暗中出主意,唐失败后,被投入监狱,结果徐志摩扛起行李要与他一起坐牢,轰动一时。

西安事变时他很倒霉,蒋介石去西安时并没有带他去,他从欧洲考察军事回来,却偏偏在事变前一天跑到西安去向蒋介石汇报,事变中自然被扣起来了。张学良发动兵谏之后,希望被扣押的中央官员也在他们的通电中签字,自然无一人肯签,可偏偏他这个刚从欧洲回来的人签了,这自然又招蒋介石记恨,能把他发来重庆也已经够宽大了。

“您没意见,晚辈自然也没意见,只是晚辈的事情太多,恐怕没有多少时间在学校里,您老多担待点。”庄继华笑着说。

“文革,你别谦虚,来重庆这么多天,我们也谈了这么多天,说实话,我几十年才总结出来的对日战略,你却早已实行了,我在你这个年纪,自愧不如呀。”话虽如此,可蒋百里的脸上却是笑容满面。

他到重庆后就与庄继华谈过几次,把他写的《国防论》也给庄继华看,庄继华看后非常惊讶,因为他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实行持久战略;同时他提出了在上海开战,吸引日军主力沿长江西进,最后在湖南湖北西部与日军形成相持。这完全是将来抗日战争发展过程。更让庄继华惊讶的是,他在书中明确比较了中国和欧美的不同,中国农业国,农业国的特点是分散,丢掉城市港口并不足以让中国丧失抵抗力。

看完这本书后,庄继华很是怀疑,这家伙是不是穿越一族,可想想看又感到不对,他的所作所为根本不符合穿越一族的行事规则。

庄继华于是转而与他讨论抗战战略和战术,他指出日本的弱点是兵力不足,国力不足,只能占领中国的点和线,在这些点与线中有大量空白的农村,适合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将敌后战争与正面作战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消耗日军实力。

庄继华的论点启发了蒋百里,两人漏液交流,这一说就说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们从看你的战略战术,讲到未来战争的战略战术,蒋百里推崇空军,庄继华推重坦克和空军的空地协同,认为将来的战争不再会重现欧战时的堑壕战,将是装甲掀起的一道道闪电。

庄继华的观点很新颖,蒋百里前不久考察欧洲,德国曾经与德国将领谈过,庄继华的观点与他们很相似,他也认可这种观点,但不支持这种观点,所以在他的国防论中没有提及德国的装甲战术,只提了杜黑的空军战略。

正是有了这三天的教堂,蒋百里对出任重庆分校总教官没有丝毫不满,相反他对庄继华只担任西南绥靖公署副主任深感不满,认为庄继华应该去中央,担任总参谋长。庄继华却笑称不想去趟南京那汪浑水,蒋介石在溪口时也曾经要他去南京,出任南京警备司令,庄继华也以相同的理由拒绝了,他宁愿在四川干点实际的事情。

“校长,文革说的是真话,到时候您可别推辞。”严重也赔笑道,他称呼的这个校长是蒋百里,他是保定军校学生,虽然他入校那会,蒋百里早已经离校,可保定军校学生依然称呼他为校长。

“文革,不要事事亲为,事情由大家做嘛。”蒋百里笑道。

“将军,你这可错怪我了,我现在只是把精力转向军队,争取尽快训练一只新军。”庄继华抬头看看营里正在训练的士兵。这些兵大部分是老兵,是从刘湘的军队过来的。

按照当初谈好的计划,刘湘所部的三个师中的两个,郭勋祺师和饶国华师组成了新一零二军的两个师,另一个师是田颂尧部王铭章师。这三个师已经开进重庆,分别驻扎在基地以西的新牌坊、江北仁和、鹅岭山下。

“提起练军,文革,我要说说了。”蒋百里说道:“你的那个编制有大问题。”

庄继华一愣,那三天交谈也谈了新军,但没细谈,主要是谈战略战术,军工企业,战时经济;可没想到才过几天,蒋百里就说他的部队编制有大问题。

庄继华还没说话,蒋百里就接着说:“你光注意加强两队火力了,所以在连里面配备了重机枪迫击炮,可你想过以后怎么补充没有?重庆附近交通便利,补充方便,你实战演练多次,弹药随打随补,可要放到东部战场上,能办到吗?以一挺重机枪为例,一个重机枪班,八个人,三根备用枪管,还有挡板,枪架,两百五十发子弹一根弹链,八个人就负责这一挺机关枪,这样沉重的机枪,在攻击时往往跟不上攻击速度,”蒋百里摇摇头说:“你居然还装备了两挺,还有六零迫击炮,这本来有大用的,你却只配备了两门;而八二迫击炮是远射程火力,本应放在营里面,你却放到连里,我建议你把支援火力放在营里,在营组建一个机炮排,放上两挺重机枪和三门八二迫击炮。另外,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建议取消加农炮,太重了,运输很不方便,大口径火炮,我建议就造105榴弹炮,其他都放弃。那些什么130、150没有多大用,干脆取消。”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九章 走向抗战 第一节 办学(二)

庄继华脑袋有点大,大口径火炮是他和一众人等花了多少心血才弄出来,这位老哥一句没多大用就取消了,真是爷卖崽田不心疼。

“校长,不是吧,”严重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没用呢?大口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作为支援火力是非常有力的,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才搞到手的。”

“你只看到一个,你想过没有,大口径火炮需要强大的牵引,一门大口径火炮至少需要一辆车才能拖动,另外最少两门火炮需要一辆弹药车,还有,作战区域的交通也要好,另外还需要防空火力,一个榴弹炮团至少需要一个防空营吧。”蒋百里一五一十的给他们算账:“还有坦克,文革,我知道你对坦克情有独钟,可你想过后勤没有?坦克的后勤除了油料外,还有维修,弹药,等等,当然坦克不是不要,而是短期内不会起太大作用,不要急于组建坦克部队。”

蒋百里在说时,庄继华心里就在慢慢盘算,新军组建后几次演练下来没发现多少问题,可真如蒋百里所说,那只是在重庆附近展开的演练,这一带经过几年建设可以说是整个西南交通最方便的地区,每个镇都通车了,蒋百里没有说错,这样的交通状况在东部恐怕也不多。

“大口径火炮部署在师里肯定是错误的,即便西方也没这样的,”蒋百里说到这里略微皱眉,随机就明白了,庄继华将火炮部署在师里面也是不得已,他这有培养炮手、炮兵观察员和指挥员的作用:“我建议在集团军部署一个独立大口径野战炮旅就行了,师里面只部署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二门就够了。团里部署三七战防炮、120迫击炮,火箭筒最好装备在营里面,火箭炮是个反坦克武器,连的防御正面太窄,倒不如放在营里面,在战时再灵活调动。”

到底是军界前辈,将新军编制中的缺陷一一道来,庄继华额头开始冒汗,好容易等蒋百里稍息下来,庄继华连忙插话:“百里将军,我想请您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孙震将军肯定不会有意见,他是您老人家正经八百的学生,不像严老师,只是您的隔代弟子。”

严重是1916年入保定军校,那时蒋百里因为自戕事件(有意了解详情者,自己百度一下)已经离校,也正是由于这一事件,蒋百里被所有保定军校学生视为偶像加校长。

“文革,你这可是严重的不尊师重教。”严重忍不住笑骂道,他的心情很好,今天的聚会可以说是因他而成,蒋介石把他招到溪口,交给他一个任务:联系邓演达,说服他放弃反政府行动,重新回到国民党中。这个任务他完成得很好,邓演达同意在共同抗日的前提下重归国民党。回到重庆就听说蒋百里已经到了,他立刻拉上庄继华来见蒋百里。

“老师,我说的是实话。”庄继华感到十分无辜:“总不至于说实话也是错误的吧。”

“为尊者讳,”孙震笑道:“文革,这是中国的传统,只要在中国,你就不能犯这个错误。”

蒋百里到四川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四川保定系三巨头都跑到重庆拜会校长,不过这三巨头中只有刘文辉在蒋百里当校长时还在学校,邓锡侯和田颂尧则早就在蒋百里入校前就离开学校投入辛亥革命了。但蒋百里的号召力却依然将他们吸引过来。

“那可不一定,亏你还是将军的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将军说的吧。”庄继华反驳道。

蒋百里是梁启超的学生,后来两人在政治上产生分歧,蒋百里就以亚里士多德这句名言为自己辩解。旁人虽怪,但梁启超却毫不在意,有什么事需要蒋百里时,依然把他拉上,而蒋百里也不辞辛劳,当然该争论时照样争论。

“我说你们说来说去就扯远了,德操兄,校长当副总司令,你愿意吗?”刘文辉闷闷的招呼了句。蒋百里入川可是轰动一时,川中巨头齐聚重庆欢迎,保定三巨头自不待言,刘湘、杨森、李家钰等人也不落后,不过热闹之后,其他都走了,刘文辉确认为他是蒋百里真经八百的学生,曾经亲眼目睹蒋百里自戕,就坚决留下来了,要多陪老师几天。

“没问题呀,别说是副司令了,就算总司令也没问题。”孙震立刻大度的表示。

“总司令,”庄继华警觉起来,这两人一唱一和不是图谋他的位置吧,蒋百里这时笑道:“什么总司令副总司令,你们那个集团军并非真正的国家军队,总司令由文革担任最好,自乾、德操;文革的军事素养和能力当这个总司令绰绰有余,就算总参谋长也没有问题。原来听说他用三万人就解决了云南,我还不太信,现在看来,龙云败得一点不冤。”

“不是我不想让权,”庄继华也趁机表示下:“不过这个总司令必须掌握在我手里,上面放心,下面也才能放心。将军在军事指挥上肯定没有问题,但其他方面,我肯定比将军强。”

这是句大实话,连刘文辉和孙震也无法否认,其实蒋百里那句不是真正的国家军队就已经点明一切了,这是利益折中的混合体。要让蒋介石放心,要让刘湘邓锡侯等人不担心,只有庄继华能办到。

“不过,新编一零二军缺一个军长,本来是想请潘文华将军或者孙将军兼任的,如果孙将军愿意转任这个军长,百里将军担任副总司令也不是办不到。”庄继华补充道。

几个人说说笑笑走到新建的分校门口,重庆分校建在军营内,但又与军营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在军营北侧单独画出一片营区,作为他们的教学区和宿舍,但操场却与军营共用。为避免士兵入校打扰,校门口还有两个哨兵放哨。

分校刚开始招生,招生简报在重庆和四川、云贵三省发布,还要等一个月才开始考试,目前在校的都是川军中各部调来短期集训的下级军官。

蒋百里看看军校几间大楼,叹口气说:“你们这间军校的设备丝毫不逊于中央军校,甚至更强,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有工业,重庆地区强大的工业能力可以支持你们干很多事。文革,当年你选择在重庆办厂,这份眼光真是了不得。”

庄继华脸色稍红,他苦笑下说:“我还真愿意把厂建在武汉,可我实在不敢冒险。百里将军,出任副总司令的事情,您可愿意,您要愿意我就您的副总司令和德操将军的军长一起上报军政部。”

蒋百里想想后摇头:“我给你当个高参吧,副总司令还是德操担任。”

没想到孙震却坚持说:“校长,我看副总司令还是合适的,学生知道您不愿打内战,所以在护国战后就再没上战场,可抗日是您的心愿,您完全可以出任这个职务。”

庄继华一听有点纳闷,他转头看看孙震,见他非常真诚,心念一转明白了,以他的强势,副总司令只能是个高级幕僚,有和没有都无所谓,但军长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实权人物。若他担任副总司令,军长一职必然落入潘文华手中,如此倒不如扔掉那个华而不实的副总司令,拿住这个实打实的军长。

“我看也行,校长,您一生都在针对日本,现在总算有这么个机会了,带我们这些学生上前线。”刘文辉也劝道,庄继华想通后,也不再插话,他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两人表演。

而傅常和严重显然还没想通这其中的关节,两人也在劝,蒋百里就更不清楚其中奥妙了,他犹豫的原因在于他拿不准蒋介石是否会批准,他估计蒋介石会同意高参,副总司令太接近实权了。

可他架不住心中的夙愿和两个学生的劝解,终于犹豫地问道:“文革,你看委员长会批吗?”

庄继华想了想说:“我有七成把握,不过将军,您的身体允许吗?”

“这没问题,”蒋百里听说有七成把握,感到还是可以试试,便有点高兴了,拍拍胸脯说:“我还没到廉颇尚能饭否的年纪。”

“既然如此,那我就向委员长报告,您出任副总司令,德操将军出任一零二军军长。”庄继华的态度比较轻松,他心里估计蒋介石是不会拒绝的。

从南京回来后,他的部队来了很多人,税警总队的留学生们都来了,其中就有后来的名将孙立人、廖耀湘,可部队的师级干部都装满了,战时没地方安排了,正好成立重庆分校命令下达,他就有干脆把他们塞进分校中当教官,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其他可以不管,这两人,怎么也要扩编出两个师来交给他们带,否则前世的名将到了他这个穿越者手中居然只能当教书匠,那不是他庄文革无能吗,这个脸怎么不能丢。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九章 走向抗战 第一节 办学(三)

“……你们要记住,任何战术条例都是根据部队装备制定的,不管是美军还是德军还是日军,他们的战术条例都是根据他们的部队装备作出的,我们的战术条例是根据我们的实际装备作出的,但战术的实施必须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来定……”

庄继华蒋百里等人透过玻璃观看教室里的情形,一个身形瘦长的中年上校在讲台上娓娓而言,他发现了窗户外观察的人群,立刻朝他们一瞪眼,蒋百里和庄继华都没说什么,立刻离开,继续沿着走廊向前走。

“……打仗打的就是一股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第一次进攻是最重要的,在进攻发起前,火力配置就是关键,所有支援火力要集中起来打击一个点,而步兵要在最后一发炮弹落下后的三到五分钟之内冲上敌人的阵地,否则火力掩护就是他娘的浪费弹药。……”

旁边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带着眼镜的宽脸庞中校针对下面的学员们扯着嗓门大叫,庄继华忍不住乐了,旁边的蒋百里也忍不住笑了。

“文革,这就是从法国回来的那个廖耀湘?”傅常低声问道,眼中透着疑惑不解,他这还是第一次到军校中来,没想到一来就看到一个敢当众在课堂上骂娘的中校。

“嗯,”庄继华点点头,然后他就推门走进教室:“廖教官,你就说说三到五分钟怎么冲上敌人阵地呢?”

廖耀湘一看庄继华进来了,立刻立正敬礼:“报告教育长,XX班正在上课,请指示。”

这个答话是庄继华新规定的军中问答,庄继华举手还礼:“廖教官,我的问题你还没回答。”

“报告教育长,我的方法是冲击部队跟随弹点冲击,所以炮击一结束,部队就定能冲进敌人的阵地。”廖耀湘面不改色的说。

“那你想过没有,这样很容易伤到我们自己人吗?”庄继华严肃的问道。

“如果能尽快拿下敌人的阵地,这点代价值得。”廖耀湘面不改色的说:“教育长制定的三队一组战术虽然不错,但失之于太缓。”

庄继华点点头,皱眉想了想又问:“如果没有那么多火炮呢?或者炮弹消耗殆尽了呢?”

廖耀湘一愣,然后才说:“如果这样三组一队不也一样无法实施吗?”

“怎么不能实行?”庄继华反问道:“突击组、支援组、掩护组的组成是多样化的,因地制宜的,掩护组并非一定要大炮才行,神枪手神投手机枪,也一样可以提供掩护。”

“卑职明白了。”廖耀湘面不改色的说:“炮火掩护并非一定,火力掩护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庄继华这才点头,他转身对教室里的学员们说:“突破和突击是有区别的,二者的侧重点不一样,突击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突击的时间;突破是对敌人既设阵地的攻击,三组一队也好,跟随弹点也好,都是突破的有效战术,但如何实施,怎么实施,要由指挥官根据战场形势具体实施。”

庄继华说完之后对廖耀湘说:“中校,继续上课吧。”

说完之后,庄继华转身要走,没想到背后却传来廖耀湘的声音:“教育长,”庄继华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廖耀湘脸上的神色异常严肃:“请教育长以后在卑职上课时,不要再打断卑职讲课,有什么问题,请在课后向卑职指出。”

廖耀湘的话让课堂里的学生紧张起来,在国军中这是公然以下犯上,学生们都紧张的盯着庄继华,看他怎么回答,庄继华点点头:“你说得对,今天的事是我冒失了,我向你道歉。”

庄继华说完之后规规矩矩的向廖耀湘行了个军礼,廖耀湘依然举手还礼,口里还说着:“我接受你的道歉。”

“好!冲你这句话,我向校长保荐你为上校。”庄继华露出了微笑,然后转头对学员们说:“军人就是要有刚正之气,对与错用不着拐弯抹角;军人的武勇是从骨头里渗出来的,战场上不怕死,不等于敢于指出上司的错误,这时更高级的勇敢,廖教官的这种品质值得你们学习。”

出门之后,庄继华就遭到就遭到蒋百里的“耻笑”:“我一把没拉住,你就跑进去了,我一看这个廖耀湘就知道,你完了。当年我在日本和德国学习时,不管是谁都不能闯课堂,当堂老师会直接把你赶出课堂。”

似乎大家都喜欢看庄继华吃瘪,每个人度是乐呵呵的,严重笑了两声:“文革,你的运气好呀,廖耀湘还给你留了面子,让你把话说完了。”

“文革,你从那找来的这两个老师,好像都挺有脾气的。”孙震朝教室那边看看。

“这两人可不得了,一个美国佛吉利亚军校的高才生,另一个是法国圣西尔军校的高才生,可以说是学贯中西。来这里当老师是屈才了,他们心里憋着火呢。”庄继华也不见怪,依旧乐呵呵的。

“德操兄,你别小瞧了这所学校,这里的教员大都来自海外留学生,大都学贯中西。”刘文辉淡淡的说。

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西南开发队,蒋介石调来的教师不够,庄继华只好把藏在参谋部的那些宝贝贡献出来了,参谋团并入西南开发队后,孙元良也被他调到军校,却没有让他当教官,只让他担任教练部处长;贬来的萧赞育却被他放到后勤部,当洪君器的助手。

“真的?”这下连傅常也有些惊讶了。

“这所军校是培养下级军官的,战争一开始,中下级军官伤亡会很大,这点人恐怕还不够。”庄继华心中其实是有点急的,现在已经三月底了,距离七月七日就只有三个月了,军校还没正式开课。而且从今天的谈话来看,军队的编制还得改,可这一调整编制,训练就要重新进行,这也是件麻烦事。

“文革,你别着急。”庄继华的脸上虽然没露出来,但蒋百里却知道,他们三天的交流中,庄继华就透露过,他判断战争在今年爆发的可能性很,蒋百里慢悠悠的说:“仗不是一两年就能打完的。”

庄继华苦笑下,不再言语,他也感到自己的情绪是有点外露,众人继续在学校里“闲逛”经过办公楼时遇上孙元良,孙元良似乎对他的新职务挺满意,也加入到他们当中,一同“闲逛”。

对孙元良,庄继华是有防备之心的,这个曾经的下属的一些行为传到他耳中后,他再也不敢给他委以重任了,只好把他放在学校。

闲逛中,庄继华对孙元良进行了敲打,告诉他教练部重要的是身教,要以当年的邓主任为榜样,训练要严,教练部的教官要以身作则。严重也顺势说了几句,蒋百里却不知道他们的心思,话里话外却在替孙元良分辨,认为教练部的工作还是很得力的。

不过傅常、刘文辉不知道其中奥妙,当他们也看出来庄继华和严重对孙元良有些意见,所以他们不言声,孙震是孙元良的族叔,他有些纳闷,不知道孙元良什么时候得罪了庄继华,现在想来,孙元良入川之后,庄继华似乎没怎么与他联系,两人的关系似乎不好。可以庄继华的为人来,这里面肯定有原因,但当作这么多人他也不好问,只好闷在心里,待下来再问。可等他问时,孙元良却顾左右而言他,孙震当然也就明白了。

四月初庄继华下令对部队编制进行调整,这次调整主要是针对火炮和重机枪,连上的重机枪全部取消,在营成立机炮排,机炮排四门八二迫击炮,两挺重机枪,反坦克火箭筒三具;每个连装备三门六零迫击炮;每个团成立一个炮兵连,装备一二零迫击炮八门,三七战防炮五门;旅部成立炮兵营有七十毫米步兵炮六门,仿克虏伯七十五毫米山炮六门;师级成立炮兵团,下辖七十五毫米榴弹炮十二门,成立辎重团,下辖汽车二十四辆和驮马队;军炮兵团装备105榴弹炮十二门,集团军成立炮兵旅,下辖130加农炮和150榴弹炮各八门,汽车十六辆,辎重团汽车三十辆。

这番调整之后,部队的火力削弱很少,但以师为单位的部队机动能力大为加强,对后勤的要求也下降很多,象75mm榴弹炮在行军时可以分解为八个部件由骡马运输,也可以由人扛走;七十毫米步兵炮则是仿造的日本九二步兵炮,七十五毫米山炮也可以拆卸成几大块,很轻松的就可以运走。

庄继华盘点了一下自己手中的资本,兵工厂现在每月可以造中正式步枪四万支,捷克式轻机枪五千挺,重机枪四千挺,火箭筒八百具,六零迫击炮一千二百门,八二迫击炮六百门,一二零迫击炮六百门,七十五毫米榴弹炮两百门,……150mm榴弹炮十门。

算来算去,庄继华感到手中的本钱还是太少,可这种状况暂时无法改变,只有等云南的兵工基地建成之后才可能有大的改观。

编制问题我思考了很多,这次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火炮口径层次分明,要是还有问题,请骂的时候,轻一点。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九章 走向抗战 第二节 空军(一)

除了陆军外,空军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四川飞机制造厂是从马尾工程处发展起来的,内迁之前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厂,甚至不能称之为厂,更合适的应该是作坊。可就是这个作坊,生产出了海岸巡逻机,鱼雷攻击机,使中国油料一批宝贵的人才。

当庄继华听说他们生产过鱼雷攻击机时,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他深为自己和中国感到庆幸的同时又感到惋惜,因为这样的人才太少了,而且很多关键技术都不在他们手中,比如发动机,就只能从国外买。

有了波音的合作之后,飞机厂发展很快,两年下来从发动机到电子仪表,已经全部实现国产,这一点是庄继华要求的,国外过来的东西必须国产化,这是担心被封锁之后,零部件进不来;而且两年中,庄继华没有对他们提出过生产要求,只提出一条,培养技术工人,而给王助的命令在去年也变了,要求他尽快设计一种单翼灵活的高速战斗机。

王助接到命令后作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调查美国目前的战斗生产商,最后选择了北美公司和寇蒂斯公司,将他们买下。这两家公司本属一家公司,即北美航空公司,北美航空公司是一家控股公司,控股一长串著名飞机制造与航运公司,包括寇蒂斯飞机和发动机公司,寇蒂斯…罗伯特飞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