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理论基础,而这次的判断则是基于他对蒋介石的认识做出的。
“文革,接下来要做什么?”宋希濂有点好奇,他不喜欢政治,但这场事变就是政治范畴远大于军事范畴,完全让他看不明白,只好求助于庄继华了。
“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好好练兵,准备打仗,”庄继华说到这里像想起什么来:“对了萌国,把弟妹和侄儿侄女送到重庆去吧,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手忙脚乱?”宋希濂疑惑的扭头看着庄继华,忽然之间明白了:“你是说抗战就要开始了?南京还守不住?是这样吗?”
庄继华没说话,他站起来伸个懒腰,深深吸了口江上吹来的寒风,有点沉醉的说:“我们这代军人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希望我们能把该打的仗都打完,等丫丫他们长大了,就不用再打仗了。”
“文革,如果你坚持这个判断,那么江浙一带的厂矿是不是应该迁移了?”张静江沉声问。
这让庄继华的不好回答,如果说该,那么什么理由呢?明年就爆发全面战争?依据在那里?如果不是,战争一旦爆发,这么多企业来得及搬迁吗?庄继华心里拿不准。
犹豫半晌,庄继华最后还是没敢把话说死:“明年不打,后年也要打;告诉他们,不要再扩大江浙一带的生产厂了,把重心转到四川云南去。对了,先生,能不能组织一批上海的工商界人士去云南考察一下,那里的矿产比也是非常丰富的。”
“这个没问题,交给我和阿德哥了,”张静江大包大揽,现在他和虞洽卿在上海滩工商界有点说一不二的架势:“文革,杜月笙找我过几次,想与你认识一下。”
一提起杜月笙,庄继华就想起当初宫绣画的事还欠着他的情,便点点头说:“当然没问题,我还欠他一顿酒呢。不过我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上海,以后这方面的事都由在田主持,我的工作转到军队去了,争取明年练出十万精锐。”
张静江还好,庄继华回国就反复向他灌输战争爆发的时间;可宋希濂却没有,他看着庄继华,他不明白,庄继华为这么着急,难道明年真会爆发中日全面战争?更重要的是,他凭什么对蒋介石明天回来这么有信心。
可事实却告诉他,庄继华又赢了。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日,南京全城响起喜庆的鞭炮,这既是庆祝圣诞,又是庆祝蒋介石平安离开西安。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十节 余波(一)
十二月二十六日,蒋介石飞返南京,南京政府各大员全体出动,在光华门外大校场机场迎接,蓝衣社组织了四十万群众在机场外欢迎,当运载蒋介石的飞机从天空中缓缓降落时,机场内外鼓乐齐鸣,军乐队奏起欢快的迎宾曲。
走下飞机的蒋介石精神很好,相反陪在他身边的宋美龄的精神却有些差,蒋介石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认为此次事变是他平日“督教无方,防范不严所致,”为此他感到非常惭愧,对事变期间中央的处置非常满意,维护了国家纲纪,消弭变局,巩固国家基础,“使震惊世界的变局得以安全渡过。”他感谢各方关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全国各方的共同努力,也是他个人的心愿。
在迎接的队伍中,庄继华只有站在队尾的资格,他在党内政府内的地位都不高,西南开发队是个怪胎,说权力大,它的权力很大,可以掌控两省军政;说权力小,可以说权力很小,中央政府公开给与的只有矿产勘探开发的权力,至于其他的是庄继华自己弄来的,中央政府也管不着。
不过庄继华的在军内的地位不算低了,中将军衔,手下掌控整整两个军,是黄埔学生中兵力最雄厚的一个。可军官队中尽是些军事参议院的老将们,这些北洋时代就在军队中高层打拼的将军们,一个个满头白发,挂着中将上将军衔,在那等着向蒋介石表白,他又不想混到这一堆中去。于是他就干脆躲到社会贤达代表中,与从重庆赶过来的梅云天站在一起。
梅云天是在二十四号到的,西安事变发生时,他正在云南,主持云南的法币推行,以及富滇银行滇币收回的工作,事变一发生他就给宋美龄拍去私人电报,随后就与庄继华保持一致,敦促西南地方实力派支持宋美龄。
而梅悠兰这大小姐却更能折腾,西安事变一发生,那股记者唯恐天下不乱的天性上来了,她自己亲自跑西安抓新闻,结果在西安城外被拒绝入城,于是她又转身去南京,到了洛阳时见到准备去西安的宋美龄,便求宋美龄带她一起去西安,于是她又成了宋美龄的御用喉舌,陪着宋美龄全程参加了与张杨的谈判。
当然她的消息时庄继华和梅云天从报上得知的,她没有和蒋介石宋美龄同机返回,还在后一架中。但经此事件,梅悠兰民国名记的地位算是奠定了。
看着蒋介石与何应钦、张静江、陈果夫等人笑容满面的寒暄,梅云天低声对庄继华说:“你说他会按你的计划办吗?”
庄继华摇摇头:“不知道,到时候看。”
能飞机场内的士绅是少数,四十万民众都在飞机场外,庄继华说服贺衷寒和陈立夫,发动五十万群众聚集在飞机场到黄埔路沿途,而蒋介石和宋美龄将乘坐敞篷车,接受沿途群众的欢呼。
不过庄继华一身中将军服,在士绅群体中还是如鹤立鸡群,从面前路过的蒋介石很快就看到了,他停下脚步,招手把庄继华叫过去。周围的士绅们这才发现,这个中将原来不是个“落魄中将”。
“文革,你怎么躲那里去了。”蒋介石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宋美龄早就把南京的事详细告诉他了,对庄继华的表现,他是既满意就又感激。
庄继华嘿嘿笑了两声:“那边太挤了,这边比较安静,再说少卿也在这边。”
蒋介石点点头:“哦,那也别再躲了,待会我还有些事情要与你商议。”
“是,校长。”庄继华说完后,让到一边。梅云天上前行礼:“姑父,姑母,侄儿来迟了,请姑父姑母原谅。”
“来了就好,有什么迟不迟的,悠兰那丫头还在后面的飞机上,这次她可帮忙了。”宋美龄笑着说。这话让庄继华和梅云天有些奇怪,梅悠兰除了写了些报道外,难道还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两人满腹疑惑。
“介石,你这个学生可不得了。”这时一个大嗓门在蒋介石后面响起来:“原来以为他只会打仗,现在看来,搞其他也是一把好手。”
“冯老总。”庄继华向冯玉祥敬礼,冯玉祥随意的回个礼:“文革,这个就算了,这里上将一大堆,你忙得过来吗?”
冯玉祥说得没错,民国绝大多数上将都聚集在这里了,何应钦、朱培徳、龙云、程潜等十几个上将。
庄继华闻言一咧嘴苦笑道:“老总体谅我,可军中礼仪不可废,哎,谁让我命不好,出生晚呢,只好认倒霉。”
众人哈哈大笑,他们的情绪让机场的数百欢迎者感到十分轻松,可实际上,在这些高官眼中,南京政局后面的演变端倪已现。贺衷寒、邓文仪等蓝衣社党魁,尽管努力吸引蒋介石的注意力,但蒋介石却对他们视而不见,陈果夫虽然到了蒋介石身边,但陈立夫却一直在人堆里,蒋介石也没搭理他,剩下的何应钦虽然在蒋介石身边,但蒋介石却只与他略微寒暄,并不亲密。
想法庄继华尽管躲在人堆中,可蒋介石却依然把他叫来,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庄继华的前景看好。
到了候机厅,蒋介石坐下略微休息,庄继华趁机把他的安排向蒋介石作了说明,起初蒋介石略有些不悦,躲过多次暗杀的他,一向不喜欢冒险,从机场到黄浦路,这样长的距离,坐在敞篷车上,无疑如步行于人群中,若有一人敢于冒险,那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以为,西安事变不是校长的失败,而是校长的胜利。为什么呢?从事变之后全国的反应来看,校长为国家领袖之地位已经确定,众望所归,不容置疑,所以校长归来理应接受国民的欢呼,展示领袖风采。”
庄继华的话说得很委婉,可蒋介石听出来了,他不能灰溜溜的回到憩庐,不能以被释放的俘虏那样回去;而应该大张旗鼓的回去,象凯旋的将军,象个英雄,以不屈的胜利者的形象回去,在万民的欢呼中回去。
何应钦很紧张的看着蒋介石,作为了解蒋介石为人的他,当然明白蒋介石的习惯,昨天庄继华找他商议时,他就坚决反对,可架不住庄继华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后同意这边作准备,让蒋介石自己决定。
“好,文革,你这个安排很好!”蒋介石满带笑容的话让何应钦的眼镜差点掉下来了,他忍不住看鸟蒋介石一眼,他今天怎么就转性了。
“委座,这不妥吧,这个安全……”朱培徳犹豫一下还是提出他的建议。
“没事的,沿途有三十六师和南京警察厅、中央军校中共三万多士兵警戒,沿途制高点都被学生派人控制住了,另外学生有两个副官,身手十分骁勇,可充当临时护卫。”庄继华把安全警卫措施向朱培徳,实际是向蒋介石作了解释。
“没事,益之,不会有事的,文革在这方面是出名的精。再说他们在西安都没杀我,在这里就更不可能了。”蒋介石淡淡的说,的确,现在他的支持是异乎寻常的高,西安方面还等待他实践诺言,海外的邓演达、李济深、陈铭枢也向他示好,谁会在这个时候来暗杀他呢?
十分钟后,蒋介石登上早准备好的敞篷车,可庄继华依然把伍子牛放在副驾座上,蒋介石最好的侍卫都在西安,而且在事变之夜伤亡惨重,身边暂时无得力之人。
盛况空前,飞机场外的群众看到蒋介石乘坐敞篷车出来,立刻欢声雷动,彩带纸花纷纷抛向轿车,没走多远,轿车即铺上一层纸花。蒋介石时不时站起来向四周的群各种挥手示意,这下气氛就更高了,鲜花,彩带,纸花,纷纷扬扬,从两边的人行道、高楼上飘下来,铺满整条道路,人群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所有人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轿车缓缓行驶在这梦幻般的道路上,蒋介石的眼睛湿润了。
这种情形好多年没出现过了,上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呢?蒋介石想不起来了,他又一次站起来向群众挥手示意,再没坐下。如果刚开始还有点点不想拨爱将兴致的意思,那么此刻他感到自己就是个英雄,真正的英雄,他在西安没有向叛逆屈服,没有向任何人屈服。
现在他回来了,南京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车队缓缓行驶,欢呼声此起彼伏,好像整个南京城都在欢呼。
“这他妈谁出的主意?”冯玉祥在心里嘀咕:“明明是被放回来的俘虏,怎么像打了胜仗似的。”
“敬之这一招太高了,”朱培徳对何应钦低声说,何应钦无可无不可的微微颌首:“委员长这哪像蒙难归来,整个是载誉归来,明天报上恐怕要吵翻天。”
不长的路,车队走了整整八十分钟,蒋介石就在车上站了七十分钟,直到进入黄埔路,他才意犹未尽的坐下。黄浦路与外面完全不一样,整条街道被宪兵封锁,三步一岗,戒备森严。
这种情形与外面的反差太大,兴奋中的蒋介石微微皱眉,他轻轻嘀咕了句:“这是做什么嘛,用得着这样吗?”
宋美龄扑哧一下就笑出声来,直到进入憩庐的大门才说:“这恐怕是他们妥协的结果。文革这次可是费尽心思,你呀,就这个学生能干……忠诚,真正把你放在心上。”
蒋介石脸上的兴奋一扫而空,眼中充满阴霾。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十节 余波(二)
回到憩庐的蒋介石借口背伤未愈没有接见任何人,让所有人都回去了,但傍晚时分庄继华却接到到憩庐的命令。
庄继华踏进憩庐时却发现等待他的不当蒋介石宋美龄还有梅云天兄妹、张静江、陈布雷、林蔚、宋子文、孔祥熙。这个人事组合让庄继华有些纳闷,西安事变前林蔚和陈布雷未跟随蒋介石去西安,侥幸逃脱此难,其实是没能脱离南京的战和漩涡。
陈布雷的举措庄继华还知道,他利用中央日报和大公报写了很多文章,有劝谏、有怒斥,无一不是希望张学良悬崖勒马;但林蔚的动作,庄继华却不知晓,不过今天既然能出现在这里,那就说明他站对了队。
“大哥,你总是姗姗来迟,姑父已经回来了,你忙什么呢?”梅悠兰见到庄继华就笑面如花的迎上来,嘴里却在替他找理由。
庄继华微微一笑:“校长刚回来你就跑到憩庐来了,买也不怕打搅校长休息。”
“我是姑母的新闻发言人,不跟着她怎么做这个发言人。”梅悠兰小巧的鼻子微微一皱,调皮的歪歪脑袋。
“哦,这下滕杰肯定高兴,你这个新闻魔女一走,重庆新闻界的同行也肯定大大松口气。”庄继华以为她在开玩笑,边顺口开了个玩笑。
“哼,想得美,”梅悠兰扑哧一下乐了。他在重庆抢新闻出了名,而且她有庄继华和梅云天支持,别人拿不到的东西,她能拿到,别人去不了的地方她能进去;而且她财力雄厚,全国各地都派有记者,任何大事都是她最先在重庆报道,把重庆其他报纸压得透不过气来。梅悠兰挽住他的胳膊:“我这只是兼职,大哥,我正想向你约稿呢,能不能给我们写篇特约评论,你的评论很受欢迎的。”
庄继华轻轻挣了下,却没能挣脱,只好就这样随她去,宋美龄笑着让他坐下,他也顺势把胳膊从梅悠兰手臂中抽出,然后让她坐在沙发上,自己却顺势拉过一张椅子。
闲聊两句之后,蒋介石问道:“文革,接下来你认为该怎么做?”
庄继华想了想说:“学生回去后写了个东西请校长过目。”说着他从怀里拿出几张纸,恭恭敬敬的摆在蒋介石面前的茶几上。从前天开始他就在构思这篇文章了,今天回去后就动笔写的,这也是他来晚了原因。
蒋介石拿起来一看,抬头的标题是“生存之路——民族和解”,在这篇文章中庄继华回顾了民国建国以来的国家种种内乱缘由,军阀统治、国共两党从联合到分裂,国民党的分裂,九一八以来日本的步步进逼,指出国家形势,民族危机,都要求国内各党派,各政治团体放弃私利,联合起来,共赴国难。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员,第三党成员,他首先是中国人;今日的危机不仅仅是国民党的危机,而是全体中国人的危机。十多年以前,黄埔军校两党同学曾经提出一个口号:求同存异,相忍为国;今天我们要重提这个口号,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在以委员长为核心的周围,共赴国难。”
蒋介石看后没有说话而是顺手把文章递给了宋美龄,宋美龄看后又交给林蔚和陈布雷,张静江坐在轮椅上双目闪烁,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他是清楚,那天晚上庄继华就与他讨论过,此刻他观察着蒋介石的神情,见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里略微有些放心。
殊不知此刻蒋介石的心中很是感慨,在西安的半个月里,他开始表现得很强硬,坚决拒绝与张杨谈判,可当看了端纳带来的宋美龄的信之后,他的态度才有些变化。
在此之前,蒋介石一直认为他就是黄埔的核心,黄埔学生都是他一手教导培养起来的,对他是中心无二的;可没想到,他刚被囚,黄埔就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那些学生们打着救他的旗号,肆意妄为,其心不可测。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和非常伤心,他一度下决心只要能回到南京,就要坚决清算。
“文革,你认为该怎么处理张学良?”蒋介石默然良久终于开口问道。张学良在南京下飞机后,立刻被送到宋子文的别墅软禁起来;但蒋介石对如何处置他却没下定决心,刚才讨论时意见分歧也很大,宋子文主张放他回去,以显示蒋介石的宽宏大量,宋美龄梅云天张静江支持他的意见;林蔚和陈布雷则主张公审,张杨叛变是对国家法纪的粗暴践踏,必须进行审判,梅悠兰支持他们的意见,但她不支持杀张。
“公审,特赦,调离东北军。”庄继华看看他们的神态,猜到他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不过可能没达成一致,于是略微思考下说:“张杨的行为是叛变,必须受到惩处;但校长应该显示领袖的胸襟,同时也不违背在西安的承诺,所以在军事法庭对张学良宣判后,对其进行特赦,这一举措也向国内各方传达一个信号,即校长愿意与各方和解。特赦张学良之后,就不能再让他回西安了,学生建议委任张学良为云南省主席或者干脆派他出国,三年内不准回国。”
“云南省主席?那李烈钧呢?”林蔚问道,庄继华在南京的种种作为他都知道,让他佩服不已,他不知道如果换成他手握两省地盘三十万大军,在中央出现如此动乱的情况下,会不会产生别样心思。
“烈公应该尽快调回南京,”庄继华想想后说:“烈公与云南的渊源太深,能拉住一些人,可也与一些人有宿怨,倒不如把他调回中央。”
“张学良不回西安的话,辞修他们能回来吗?”宋美龄有些担心的问道,目前还有包括陈诚、卫立煌等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官员被扣在西安,蒋介石之所以没下决心处置张学良,这是很大的原因。
“请张学良下道手令,让西安方面放人。”庄继华看看宋子文说:“宋行长于张汉卿私交甚好,不如请宋行长出面如何?”
“问题在于张学良会下这样的手令吗?”宋子文不以为然的说,他与张学良的私交相当好,所以对庄继华提出的处置意见比较满意,不过他有点信不过蒋介石,担心他对张学良下杀手,因此想先放张学良回去,然后由张放陈诚等人回来。
蒋介石保持沉默,林蔚和陈布雷也保持沉默,庄继华只好接过宋子文的问题:“我以为是有可能的,他能送校长回来,说明他已经认识到此前的错误。”
“汉卿是个敢作敢当,知错就改的人,大哥,你和他谈谈吧。”宋美龄这时插话道,尽管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但宋美龄对他的观感已经很好,也想放他回去,不过她想得更多,她已经察觉蒋介石有把张学良扣下的意思,她想让张学良先做出事情来,然后她再从旁劝解,如此双方都可以不伤颜面,又皆大欢喜。
宋美龄开口了,宋子文只好答应试试看,这时梅悠兰看完了文章,扭头对庄继华说:“大哥,这篇文章给我吧?我放在《渝州晚报》的头条。”
庄继华苦笑下,把眼光看着蒋介石,梅悠兰又冲蒋介石说:“姑父,这篇文章让给我好吗?”
梅云天皱起眉头:“小妹,别闹,姑父刚回来,身上的伤还没痊愈呢。”
张静江呵呵笑道:“悠兰,抢新闻抢到憩庐来了,若传出去,倒是一大趣事。不过你那个《渝州晚报》庙太小,容不下这尊神。”
梅悠兰杏眼圆睁,撅起嘴说:“静江先生,你别瞧不起人,我的《渝州晚报》虽然比不上《申报》《大公报》,不过在重庆地区我的《渝州晚报》销量却始终是第一,远远超过中央报。”说到这里,她似笑非笑的从张静江做了个可爱的鬼脸:“十年之后,我就能让《渝州晚报》超过他们,静江先生,敢不敢跟我打赌。”
“呵呵,这有何不敢,”张静江哈哈大笑:“你这小丫头也敢夸这样的海口,老夫迎战就是。”
“静江先生,我估计你要输的,”庄继华笑着说,张静江扭头看他,一脸不信,庄继华解释道:“如果按照我们重庆的规则,《大公报》和《申报》都是私人报纸,这种报纸是不能进入川滇两省的。战争一起,这两张报纸就不可能存在了。”
张静江一下愣住了,《大公报》在天津,《申报》在上海,战争一起,他们要么迁到大后方,要么留在沦陷区;迁到后方,重庆方面不发给他们执照,留在沦陷区,日本方面能放过他们?
“呵呵。”看着张静江的样子,客厅里里的人都忍不住乐了。
“二哥一向精明,可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丫头厉害得很,连博古都上过她的当,周恩来也差点被她套进去。”蒋介石终于绽开一丝笑容,他一直靠在沙发上,事变之夜,他从居所翻墙逃出来时,背部受伤,至今未痊愈,稍微坐久点就隐隐作痛。
“哦,小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呀,连周主任都差点上你的当了,那可不得了。”庄继华很是惊讶,周恩来的厉害天下谁人不知,梅悠兰就敢对他下套,这大小姐还真行呀。
“这有什么。”梅悠兰一副少见多怪的模样,可接下来的一句话就差点让庄继华喷了。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十节 余波(三)
“周先生长得很帅,大哥,比你帅多了。”二十二岁的梅悠兰直接拿庄继华开涮,庄继华有点傻了,众人有点呆了:“而且他很有风度,是西方的那种绅士风度,萧洒,毫不做作;大哥,也比你有风度,我遇见的人当中只有姑姑,嗯,还有姑父,跟他有相同的风度。”
我倒,庄继华忍不住翻起白眼,大小姐,你也太能忽悠了吧,宋美龄的风度毫无疑问可以与周恩来相比较,蒋介石就是一个军人,他身上那来绅士风度,庄继华还没表示,宋美龄首先就差点笑出声来了。
“小妹,你别说了,好不好,你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梅云天忍不住打断梅悠兰的话,可梅悠兰很不服气的反驳道:“绅士风度有一条,就是别打断别人的话,哥,你看你就不如大哥了吧,差得就更远了。”
“你这小丫头,你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宋美龄笑道:“绅士风度是英国贵族礼仪,没在那个阶层里浸盈十年以上,是出不来的。周恩来的风度也不是什么绅士风度,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风度。”
“姑姑,那照您这样说,儒家风度与绅士风度有什么不同呢?”梅悠兰大感兴趣,睁大两眼望着宋美龄。
宋美龄站起来对她说:“其实没什么本质不同,小妹,我们到院子里走走,慢慢聊,云天你也来。”然后扭头对蒋介石柔声说:“别太久,早些休息。”
蒋介石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嗯,众人站起来送宋美龄离开,梅悠兰很不情愿的跟着宋美龄走出客厅。
被梅悠兰这一打岔,客厅的气氛轻松不少,蒋介石招呼他们坐下然后说:“你们说说西安方面怎么处理?”
众人都知道,蒋介石所说的西安方面是指事变发生后,张杨与共产党形成的三位一体,三方在政治军事上形成的同盟,同进同退,因此无论是否审判张学良,不消灭这个联盟西安的事就没完。
但对这个同盟,在座的众人的意见却是一致的,不能单纯使用武力,只能采用两手,武力威胁和政治手段,林蔚更是提出扣住张学良,逼东北军调往安徽,将杨虎城所部调往江西或者河南。
庄继华却保持沉默,他认为林蔚他们提出的已经很充分了,单纯使用武力绝不可行。
蒋介石见庄继华虽然频频点头,却没发一言,也不知道他是赞成还是反对,眼光落在茶几上的那篇文章,边随口问道:“文革,这就是你对将来局势发展的判断?”
“是,”庄继华点点头:“西安事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整合全国军队,整合全国各党派,比如海外的邓主任、李济深;各地方实力派,学生建议校长邀请他们到南京来开一个会,就叫民族和解大会。他们若来,我们就在这个会把一些东西确定下来;他们若不来,破话国家团结,破话抗战的罪名就由他们担。”
蒋介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孔祥熙扭头问道:“你想确定哪些事?”
“比如,领导权的问题,中央政府的问题,全国军队整顿的问题,”庄继华郑重的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以校长和中央为核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以加强国家战备,制定国防策略。”
“你认为他们会来吗?”宋子文有些担心:“特别是邓演达他们,还有,他们若来了,要求对现政府进行改组怎么呢?”
“会来的,我以为把这件事放在阳光下进行,中央可以公开发电邀请邓主任进京,同时邀请的还有,广西李宗仁、陕西阎锡山、四川刘湘、河北宋哲元、湖南何健,还有就是,”庄继华看看蒋介石,慢慢的说:“孙夫人宋庆龄女士。”
庄继华想想后又补充说:“宋行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会上肯定有人要提出改组政府,但我以为这没什么,有办法对付,开会嘛,自然是少数服从多数,无论是邓主任的主张还是孙夫人的主张,党内支持的都不会多。改组行政院,可接受,让出几个部长职位,只要把住核心的财政部、宣传部、军政部就行了,甚至外交部都可以让他们,陈友仁不是外交好手吗,可以让他担任外交部长。”
庄继华说到这里冲着张静江玩味的一笑,张静江却十分无奈,他有十个女儿,个个都不省心,就说老四张荔英吧,那么多名门公子看不上,偏偏看上了比她大了近三十岁的陈友仁,而且不管张静江怎么反对,坚决嫁了,事后张静江还不得不赔上一笔嫁妆。
众人都知道庄继华那一笑什么意思,庄继华也无可奈何,他轻轻清清嗓子:“委员长,文革所说我以为是可行的,不过要慢慢来,不用太着急,这篇文章不能给梅悠兰,要在中央日报上发表,最好用你的名义。”
这可是个重大的政策转变,对林蔚陈布雷来说比较新鲜,但对蒋介石来说却是老生常谈,当初庄继华一回国就提出过民族和解,那时蒋介石没接受,不过这次庄继华有把握说服他了。
“那么共产党是不是也邀请?”陈布雷有点迷惑的看着庄继华。
“当然要请,”庄继华毫不迟疑的说:“我们请不请是一回事,他们来不来是另一回事。”
“你的意思是说他们不会来?”这下孔祥熙也奇怪了。
“不,我不清楚,”庄继华摇头说:“但既然是民族和解会议,那么就应该邀请共产党,至于他们来不来就是另外一回事。”
这下众人脸上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他们认为这是庄继华移祸之举,可蒋介石却知道,这是庄继华的一贯主张,恢复国共合作。
“文革,你的想法很好,可还是太简单,”说道这里蒋介石露出些许疲倦,他略微移动下身体:“他们肯定会派人来。”
良久又吐出一句:“张汉卿糊涂呀。现在共产党还剩几个人,要不了一年就能把他们平了,可惜呀。”蒋介石重重的叹口气。
庄继华心里却大安,蒋介石的这声叹息说明他没有使用武力的打算。其实想想看,现在西安形成的三位一体,他也只能暂时放弃武力平定的打算。
“要准备与共产党谈判,文革,你有什么想法?”蒋介石又问道。
林蔚和陈布雷交换一下眼色,蒋介石今天频频征询庄继华的意见,而且都是事关党内重大政策调整,显然庄继华在他心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他在党内军内地位上升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从实力来说,我们占优,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