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议的蓝衣社党魁们激动万分,占据中枢号令天下的前景就在眼前。
接下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自然不在话下,上海涵盖江苏和江西,蓝衣社和别动队实力强大,控制住他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相对而言北平、重庆、武汉却让他们有些为难,自从曾扩情被日本人赶出北平后,蓝衣社在北平的实力就剩下戴笠的特务处,而特务处根本不可能控制住北平,贺衷寒决定派出特使安抚宋哲元和万福林。
武汉的情况复杂在于,武汉绥靖公署管辖两湖,而湖北省主席黄绍竑是昔日桂系三巨头之一,湖南省主席何健依然保持半独立状态;绥靖公署主任何成睿也非黄埔出身。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黄绍竑还是何成睿手下都没有部队,他们的军队都在蓝衣社控制之下。更可况,蓝衣社大将俞济时、丁炳权还在武汉,贺衷寒最后决定派干国勋以特使身份赴武汉向俞济时丁炳权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另外贺衷寒还提出一个应变办法,但发生意外之时,由俞济时取代何成睿指挥两湖地区的军队,丁炳权为参谋长,干国勋为秘书长;不过贺衷寒还是保留了一手,他把干国勋任命为朝天宫的代表,可以不受俞济时丁炳权的指挥。
真正让贺衷寒为难的是重庆,重庆虽然没有绥靖公署,但重庆有庄继华,每次贺衷寒面对庄继华时都感到像要越过一座山那么难,这次也不例外。
“重庆有滕杰、陈启坤、唐纵;川北还有康泽,”邓文仪看出贺衷寒的为难,便开导他说:“文革也是我们的同学,他不会对校长蒙难熟视无睹。”
邓文仪的话里有两层意思,蓝衣社在重庆不是没有实力,而是很有实力,其次他们占据中央,只要高举大义的旗帜,庄继华不答应也得答应。
不过,像邓文仪这样乐观的人却不多,桂永清就疑惑的问:“文革对蓝衣社一向比较排斥,他会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肯定不会。”戴笠差点冲口而出,他对这个会议的结果越来越担心,他敏锐的感到这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危险。
除了戴笠以外,还有一个人也在心里摇头,他就是戴笠的副手,特务处副处长,郑介民。郑介民比戴笠来得要晚,接近十点才到,所以他收到了唐纵的电报,可他到了明瓦廊后却没有立刻拿给戴笠看,也没告诉戴笠,唐纵要求他们随时提供南京的情况。从这个电报中郑介民感觉到庄继华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插手南京了,这让郑介民的思绪有点乱,他有点不清楚该作何取舍,毕竟庄继华与他的关系是十年以前的了。
“我看这样,派人入川,去重庆与滕杰他们联系下,顺便也与康泽联系,把我们的决定告诉他们。”周复说道,他是黄埔三期,公开身份是南京市党部特派员。
“这样好,”贺衷寒总算压下对重庆采取行动的冲动:“任觉五,你去重庆。”
任觉五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他是黄埔四期,与庄继华根本没有交往,只是只是听说过他的一些事情,包括最近两年的取重庆定云南,虽然他没有轻视这个一期学长,但却也没感到有什么厉害之处。
随后贺衷寒分派任务,蒋坚忍去洛阳,充当蓝衣社河南特使,桂永清告诉他,要务必控制住洛阳机场的那几十架飞机,这些飞机可以直接威胁西安。
刘建群去广州,负责稳住广东的余汉谋;邱开基去湖南,负责监视何健,梁干乔去山东,看住韩复渠,剩下的各司其职;对于阎锡山,贺衷寒他们暂时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至于平定叛乱,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用再议论了,桂永清受命出征,教导总队三天之内出发,二十日之前赶到潼关前线。贺衷寒又下了一道让戴笠心惊肉跳的命令,桂永清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前线的所有部队。
到下午五点时,会议才算结束,贺衷寒又把桂永清、邓文仪、周复、等人留下商议细节,所有特使离开明瓦廊准备出发奔赴他们的战场。
戴笠出门之后,郑介民迅速靠过来,走到僻静处,郑介民才拿出唐纵的电报交给戴笠,同时解释说:“我来的时候,会议已经快开始了,找不到机会给你。”
戴笠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郑介民是二期的老大哥,蒋介石派到他身边的监军,他不能拿他怎么样。
“学长怎么看?”戴笠很快看完电报,抬头问郑介民。
郑介民想了想后决定还是把他的判断说出来:“南京风雨飘渺,庄文革恐怕不会坐视。”
“他打算做什么?”戴笠满含希望的问,今天会议的情况让戴笠心生警惕,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正确。
可是郑介民让他失望,望着已经微微泛黑的天空他长叹一口气:“文革的心思我摸不清楚,最好问问唐纵,文革采取了那些行动。”
戴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天渐渐黑了,天空中开始淅沥沥的飘起阴冷的小雨,一列专列在南京车站靠站,宋美龄从车上缓步下来,她依然那么雍容高贵,只是步伐沉重,眉宇间隐藏着重重忧虑,宋子文紧紧走在她身边,落后几步的是个白种男子。
几辆小车停在月台的尽头,憩庐留守的侍卫秘书站在车前,上车前,宋美龄抬眼看看阴暗的天空,然后低头钻进车内。她对南京的局势已经做了一番估计,可她没想到,就算最悲观的估计也超过了即将面对的局面。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五节 “异心”(二)
“去大姐那。”轿车开出站外后,一直没说话的宋美龄忽然低声道,宋子文连忙加点声音:“孔公馆,去孔公馆。”
宋子文的补充其实多余,能给宋美龄开车的人都是千挑万选,耳聪目明之辈,岂能不能知道憩庐女主人的心思。
宋美龄是在事变当晚接到报告的,当时她正与一帮英美朋友开航空委员会募捐的party,宋子文(注历史改变了,孔宋的位置调换,孔在南京,宋在上海)匆匆赶来,带来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宋美龄立刻告别晚会回到宋子文的公馆,这是西安的情况已经传来,兵变确实发生,而蒋介石生死未卜。
匆忙之下宋美龄有点乱了阵脚,她的政治顾问端纳紧追着她到了公馆,得知详情后,给她提出一个建议,立刻去拜访她的二姐孙夫人宋庆龄。
端纳的建议让宋美龄一下找到突破口,她马不停蹄的赶到宋公馆,把睡梦中的宋庆龄惊醒,得知来意的宋庆龄非常惊讶,她完全不知道西安发生的事情;宋美龄请求她立刻与西安方面联系,要求张学良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宋庆龄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下来。
答应宋美龄的要求并非因为这是来自妹妹的请求,宋庆龄对蒋介石没有好感,这些年她奔走国内外,就是想要推翻这个人的独裁统治,他的几个好友都被这个人暗杀;这个人自称是她丈夫的学生,却背叛了她丈夫的主张;她厌恶这个人,如果是几年以前发生这样的事,她会非常高兴。但今日却不一样,宋庆龄敏锐的感到,蒋介石在将来抗战中的地位很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除掉他,对抗战会产生严重影响。
宋庆龄经历过的政治事件毕竟比宋美龄多多了,她随即想到南京,想到蒋介石若发生意外,南京将由何人掌控的问题,立刻建议宋美龄尽快回南京,西安事件要和平解决,南京是一个关键。宋庆龄的提醒让宋美龄醒悟过来,她匆忙告别宋庆龄,回到家中又与宋子文和端纳商议,宋子文认为要想和平解决向事变,让蒋介石平安回来,首先要与西安方面实现接触,但现在西安方面的一切联系全部断绝,必须派人去西安;这个问题立刻被端纳解决,端纳曾经担任过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政治顾问,他自告奋勇去西安见张学良。
忧心忡忡中等来天明,专列准备好了,宋美龄携宋子文和端纳登上专列,回到南京。
“夫人,重庆庄文革给您的电报。”坐在副驾驶上的憩庐留守秘书黄仁霖扭头对宋美龄说,本来他想在宋美龄回到憩庐后在谈这件事,可没想到宋美龄居然不回憩庐,他只好在这车上报告这事了。
“庄文革?”宋子文一愣后下意识的反问:“他说什么?”
黄仁霖没说话,而是递过来一张电报。
“闻校长蒙尘,学生惊恐愤怒,学生愿以川滇两省十万健儿支持师母的任何决定,但有驱策,学生定效死力,不负所托,望师母保重。另,学生定会稳定西南,不让其出任何混乱,并保证刘湘等川中势力支持师母。学生庄继华。”
宋子文轻声念完:“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扭头看看宋美龄,发现对方的脸上与他同样迷惑不解。
车到孔公馆,宋霭龄把宋美龄迎进屋里,孔祥熙在黎明之时离家后就没回来,中间也只打了两个电话回来告知西安发生兵变,蒋介石生死不明,中央正在开会。
“大姐夫在吗?”宋美龄脱下外面的裘皮大衣,张口就问孔祥熙。
“天没亮就出去了,在丁家桥开会呢,”宋霭龄挽住宋美龄的手:“介石不会出事的,张学良不敢把他怎么样,妹妹,你不要着急,这时候你可得撑住。”
宋美龄却像没听见她后面的话,站住脚步扭头问:“他们有哪些决定?”
“不清楚,”宋霭龄说:“庸之就打了两个电话回来,详细情况恐怕要等他回来才知道。”
宋霭龄很清楚蒋送孔三家是一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蒋介石是这个联盟的核心,他如果倒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开了一天的会?”宋美龄自言自语的说,思索片刻后,她断然说道:“大姐,立刻给姐夫去电话,让他立刻回来。”
宋霭龄轻轻点头,而是立刻拿起电话,拨通孔祥熙的秘书,让孔祥熙立刻回家。转过身才发现,宋美龄靠在沙发上,看上去十分疲倦。
“妹妹,你先去休息一会吧,”宋霭龄有些心疼的说:“庸之还要过一会才回来,他说张杨的八项条件正式到南京了,中央委员会决定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
宋美龄的眼睛一下睁大了,宋霭龄立刻明白她担心什么了:“我没告诉他你回来了,他回来后很多情况我们就都清楚了。”
端纳这时也插话道:“夫人,孔夫人的建议是对的,您应该休息一下,现在您看上去十分憔悴,你必须保持高昂的精神才能应付复杂的局面。”
宋美龄略微沉凝片刻点头答应,不过临去之前还是吩咐霭龄:“姐夫回来你就来叫醒我。”
蒋介石这一出意外,宋美龄发现仿佛一夜之间,身边可以信任的就剩下他的这些亲人了,宋霭龄答应着陪宋美龄上楼去了。
宋子文重重叹口气,与端纳坐在客厅的沙发的上,他与张学良的关系不错,实在难以想想像他为何要做出这样的事情。
仆人给他们端来咖啡,宋子文和端纳就坐在那里慢慢和喝着咖啡,两人都无心说话,只是默默的想着心事。
过了会,宋霭龄从楼上下来,见他们情绪不高,便对他们说:“子文,你和端纳先生也去休息一下。”
宋霭龄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恐怕从昨晚到现在都没好好休息过,宋子文摇摇头却反问道:“大姐,南京都有那些消息?”
宋霭龄坐到他的对面说:“多了,什么样的消息都有,有说介石已经逃出来了,又有人说他已经遇害了,还有人说他还没死,不过张学良决定把他交给中共,什么样的都有。”
“中共?”宋子文喃喃道:“汉卿糊涂呀,上了别人的当。”
“上了别人的当?”宋霭龄有些纳闷,她年青时关心过一段时间的政治,可嫁给孔祥熙后反倒不太关心政治了,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保持宋家的辉煌和如何赚钱上。
“不是上了别人的当吗?”宋子文苦笑下说:“介石已经派立夫在上海与中共谈判了,邓文仪在莫斯科时就与共产国际有接触,第六次围剿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围剿,介石想把中共拿在手中作为筹码与苏俄讨价还价。张汉卿这样一搞,政府的计划就全被打乱了。共产党也就死里逃生了。”
“啊!”宋霭龄这才清楚,可没等她有所反应,宋子文又把庄继华的电报拿出来交给端纳看:“端纳先生,你看看这个。”
“嗯,”端纳看后也有些不解的看着宋子文,发出一句相同的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宋子文苦笑下:“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绝不会仅仅宽慰那样简单,庄文革做事神出鬼没的,让人难以明白。”
“这个庄文革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端纳说:“我研究过他在重庆的社会改革,老实说虽然有不民主的地方,却十分有效,而且据说,重庆官员的廉洁程度是中国各地区最高的。”
端纳是有资格做这个评判的,他25岁到中国,迄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可以说他大半人生精华都耗费在这个国家,他当过北洋政府、张氏父子,广州政府、到现在的南京政府的政治顾问,在中国高层圈子浮沉二十年,对中国十分熟悉。
“他就是这样,鬼主意很多,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包括英国人在内,不过外界最多也就知道他是个军人,可是真正明白他的,都知道这是个各方面都很厉害的人物。”宋子文淡淡的说。
与宋子文和宋美龄不同,宋霭龄对庄继华没有多少好感,他阻挡了不少她的发财计划,可她偏偏拿他没什么办法。
“这个人呀,悠兰恐怕要吃不少苦头。”宋霭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只好把话题往梅悠兰身上扯,希望能激起宋子文的愤慨。
“梅老爷子却很欣赏他,老爷子说他要找机会回国看看。”宋子文淡淡的提醒宋霭龄,美国还有个让她有些畏惧的老人,不要与庄继华搞得太僵,实际上据他所知,庄继华对孔祥熙和宋霭龄已经很克制了。
“哦,老爷子怎么想起回国了,”宋霭龄当然领会了宋子文意思,但她却若无其事的接过话题:“他老人家怎么想通了?”
“他的两个宝贝都在国内,怎么会不想回来看看呢,不过他的年龄太大,这么远的路……,难说。”宋子文摇头。
姐弟俩就这样闲聊着,四十多分钟后,听见汽车在院子里停下的声音,宋霭龄端坐没动,一会客厅的门开了,胖乎乎的孔祥熙从外面进来,看见沙发上的宋子文他似乎毫不奇怪。
“小妹回来了吗?”孔祥熙顾不得寒暄,立刻问道。
宋子文的心开始往下落,孔祥熙的这个样子,已经明确告诉他,情况不妙。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五节 “异心”(三)
宋霭龄一言不发转身上楼请宋美龄,孔祥熙神态严肃而不安,宋霭龄刚走到楼梯口,宋美龄已经出现在楼梯上,她根本就没睡着,思绪万千,孔祥熙的车一进院子,她就起来了。
“孔院长先喝口水吧。”宋美龄没有着急,她的脚步依然如往常那样稳定,神态依然那样端庄,只是眉宇间捎带忧虑,眼中透着焦急。
孔祥熙接过宋霭龄递过来杯子,喝了一口后,然后对宋美龄说:“开了一天会,何敬之主持,形成几条决定,开出张杨党籍,褫夺张学良杨虎城本兼各职,讨伐西安,由何应钦担任讨逆军总司令,全权负责讨逆军事行动,由林森担任党的临时主席,电请在德国的汪精卫尽快回国。五点多钟时,西安方面传来电报,介石还活着,他们提出八项主张;要求与中央谈判。”
孔祥熙的话很简短,不过却已经把所有宋美龄关心的内容都说清楚了。宋美龄听后忍不住叫道:“他们这是要害死介石。”
中央形成的几条决定,无一不是要将张学良逼上绝境,双方一旦打起来,蒋介石的结果可想而知。
“西安方面的条件来了后,何应钦决定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讨论张杨的八项条件,会议还在进行。”孔祥熙又补充道。
“就是他们昨晚在广播中宣称的八项条件?”宋子文问。
“差不多吧。”孔祥熙点头:“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就这八条。”
“不管他是八条还是十条,首先必须保证介石回来。”孔祥熙的话让宋美龄十分担忧,中央会议的结果让她十分震惊,他们居然就没想过与西安交涉,而是在蒋介石生死未知的情况下就决定讨伐,甚至把蒋介石的接班人都选好了,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要抛弃蒋介石。想到这些宋美龄心里一紧断然说道:“孔院长、子文,我们走,我要参加联席会议。”
孔祥熙点头,他对宋美龄的决定很是赞成,在中央会议上,讨伐之声汹涌,他独木难支,何应钦明确提出中央不能与叛逆谈条件,不管被抓住的是谁,中央都应以坚决的态度平叛。戴季陶更是引用明土木堡之变后,朝中群臣重立皇帝的旧例;在他们的强势下,主和的声音完全被压倒,现在唯一能够扭转局势的只有宋美龄。
不过孔祥熙却说:“那是自然,不过我有个想法需要和你们商议下,我想以行政院代理院长的身份给张学良发一封私人电报,另外,你们看可不可以请阎锡山出来调停。”
宋美龄根本没细想,只要有让蒋介石出来的可能,她就愿意尝试:“好,姐夫,这事就按你的意见办吧。”她向门口走了两步,又停下脚步转头对孔祥熙说:“以我的名义给张汉卿发封电报,就说我派端纳先生作为我的私人代表飞西安,如果他同意,请尽快回电。”
丁家桥从昨夜到今天,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会议厅内百余名党国高层人员慷慨激昂,争相发言,痛斥张杨兵变,祸害国家;主席台上国民政府主席和中央临时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临时主席、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就坐。
林森面容清瘦,颌下三缕长须洁白如银,白发整齐的向后疏拢,镜片后闪烁不定的眼光,代表着他现在的思绪有些混乱。他是国民党元老,前清就参加同盟会,跟着孙中山闹革命,这些年几度起伏,他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参加国西山会议派,受过警告,31年监察委员会四名监察委员弹劾蒋介石,他名列其中,蒋介石下野后,他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担任这个荣誉性职务。
西安事变的爆发让他深受刺激,而持续整天的中央委员会让他更受震动,从内心来讲他不愿以武力对抗,他不认为张学良就是要背叛国家,但多年政治经验告诉他,这群情汹涌的平叛声并不那么纯洁,有太多的欲望野心在里面。但他也没有立刻表示和平解决,甚至刚才孔祥熙呼吁尽快与西安取得联系,他也没发言支持,现在这种情况,表态越迟越好。
坐在他旁边何应钦的表情却与他截然不同,脸色庄重而严肃,严重透着无尽的忧虑,腰杆却始终保持笔直。
“……,从法律角度讲,张杨是兵变,是犯罪,罪犯是不可以讲条件的,他们只能接受审判。如果中央政府与张杨谈判,那无疑是对司法的粗暴践踏,我将坚决反对;我建议向全国发出通缉令,缉拿张杨归案;成立特别法庭,审判张杨。”国民党元老居正是法学专家,他滔滔不绝的从法律角度解释与西安谈判的后患。
好容易居正说完,陈果夫又站起来说:“张杨的八项条件无疑是绑匪赎票,不但不应该答应,相反我认为应该针锋相对,立刻处死七名罪犯,调集国军精锐于潼关,限令张杨克日归案,以此反向张杨表明中央态度。”
他刚坐下又站起来:“此外,我建议南京戒严,禁止集会结社!”
“咣!”大门被推开,宋美龄在前,孔祥熙宋子文在后,三人径直闯进会议厅,宋美龄和孔祥熙更是直接走到主持位,孔祥熙是行政院副院长,代理行政院院长,台上第三把空着的椅子就是他的,但宋美龄在党内的地位却不高,只能坐在台下。
但此刻却没人说什么,每个人都呆呆的看着她。宋美龄站在台前,秀目威严的扫视全场,然后亲启朱唇:“委员长还没死,讨伐西安,轰炸西安是想炸死委员长,还是想借张杨的手杀死委员长?”
宋美龄的话让全场沉默,众人顿时想起蒋介石往日的积威。何应钦一看这样不行,他赶紧站起来劝道:“蒋夫人,您能来参加会议太好了,我们正在讨论如何答复张杨的八项条件。”
“还讨论什么,中央委员会不是已经开除他们的党籍,决定调兵平叛了吗?”宋美龄说到这里忍不住怒气,拔高声音说:“我想知道,你们凭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西安的情况晦暗不明,音讯不通,你们就匆忙作出这样的决定,到底是怎么想的?!”
“蒋夫人,您请坐下,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嘛。”何应钦不动声色的劝道,旁边的人立刻端来一把椅子让宋美龄坐下,宋美龄也不客气就这样坐在主席台一侧。
“蒋夫人,从黎明到现在,我们已经开了整整十个小时的会,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何应钦向宋美龄解释道:“中央委员会认为,无论现在西安的情况如何,委员长的情况如何,张杨的行动都是对中央纪律法规的挑战,是犯罪,必须对他们进行惩处,必须维护党纪国法,否则国将不国,党将不党,后果不堪设想。”
何应钦的话义正词严,宋美龄一时无法找到反驳的理由,她冷笑一声迅速把话题的拉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何部长,那委员长的生死就不管了?他死了吗?”
“最新的消息时委员长还活着,不过这是张杨传过来的,中央还没证实。”何应钦平静的说。
“既然如此那就先证实了再说。”宋美龄的态度十分强烈。
“不可能。”何应钦当场拒绝:“军队的集结令已经下达,20个师已经出发,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已经作出。”
宋美龄嗖地站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集结令下达可以取消,20个师可以追回,中央委员会可以重新讨论。”
“妇人之论!”坐在前排的戴季陶大怒,一掌拍在桌上,站起来大声嚷道:“国家大事岂可如此儿戏!”
宋美龄咄咄逼人的态度激怒了很多人,戴季陶之后,下面的议论声嗡嗡作响,他们似乎毫不避讳宋家的人。
“他根本就不该去西安,这是他自找的。”
“张杨根本不可能让委员长还活着,这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我们应该立即进剿!”
……
“蒋夫人,”叶楚伧起身大声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你想挽救你的丈夫,但这是国家大事,不能由一己私念决定,委员长不仅仅是您的丈夫,而且还是国家的统帅。”
宋美龄看看会场,她感到无比孤独,当初蒋介石在时,谁敢这样对她说话,她心中充满委屈和愤慨,但这时她也看清了现在她所处的环境,于是她收敛起刚才的锋芒,而是诚恳的说:“叶先生,我虽然是个女人,也绝不是单单为营救丈夫而发言。如果委员长死了,能造福于国家,那我虽然悲痛,但也会首先劝他牺牲,可是今日之事,如果骤然兴兵讨伐,不独使国民军队拥戴的领袖陷于危险境地,而且陕西数千万民众也会陷入兵荒马乱之中,故委员长的牺牲于国家有何益处?诸位委员,”宋美龄转身面对会场,眼中饱含着泪花:“我绝不是将丈夫萦绕于怀的女人,当我听到此事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国家,自九一八以来,国家危难日益严重,而委员长的安全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这才是我主张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各位委员,试问,如果委员长有何不测,谁可替代?国家势必四分五裂,陷入内战之中。诸位委员,这是我对今日局面的思索,我请诸位委员给我一点时间,如果我的努力失败,在发动讨伐也不迟。”
宋美龄的悲伤影响到会场的委员们,沉寂几分钟后,一个高大的身影站起来:“蒋夫人的话在理,今日中国委员长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应该首先做和平努力。”
宋美龄有些感激的看看那人,居然是与蒋介石作对近十年的冯玉祥,这让她深感意外。
“岂有此理!”戴季陶忍不住又站起来:“与张杨谈判,国家威望何在?国家法纪何在?将来有此效法者作何处置?”
戴季陶的一串责问,把刚刚扭转一点的气氛立刻打回原形,宋美龄有些绝望了,吴稚晖这时也嚷道:“要打快打,决不能让张杨与共产党勾连在一起,一旦他们勾连在一起,那就后患无穷。”
戴季陶接着大声说:“我们不要忘记了,张杨在西安的兵力只有仅仅十万,远远弱于两广,他们为什么敢冒此大险?后面鼓动他们的是谁?与他们勾连在一起的除了共产党还有谁?山东的韩复渠,广西的李宗仁,海外的邓演达李济深,有没有联系?张杨劫持委员长,不就是想获得政治上的好处,中央可以屈服吗?不能,决不能,中央决不能从其要挟,所以我们不能过多顾及蒋公的安全,更何况蒋公安全到底如何,我们并不知晓,所以我们必须向张杨表示决心,中央的决心;如此蒋公若在,或可安全;如果向张杨示弱,那么蒋公就算在,能不能回来未可知!”
戴季陶的话得到,陈果夫的赞同:“季陶先生说得没错,我主张讨伐也是因为,不能对西安示弱,因为一旦示弱,张杨会以为中央向他们屈服,我们必须显示力量,表明我们有能力平定叛乱,如此张杨才会顾及委员长的生命,只有歼灭了他们的主力,才有迫使他们送回委员长。”
“我不同意,”一个沉稳的声音从后排传来,宋美龄抬眼看原来是张治中,张治中慢慢的走到台前:“蒋夫人有句话不知诸位委员想过没有,如果委员长有何不测,谁能代替?今日之中国谁能代替委员长?委员长是国家的核心,没有了这个核心,国家、军队都会分裂,在今日局面下,我们将有亡国之祸!请诸位从全局来看,从抗战的大局来看。”
宋美龄感激的看了张治中一眼,可张治中的发言很快就被淹没了,程潜、陈公博、于右任相继发言,支持讨伐,主战派的声势再度高涨,孔祥熙发言试图鼓起主和派士气,但戴季陶大怒,直接指斥其误国,差点就上台暴打孔祥熙。
这时,没有发言的军方将领的态度就至关重要,朱培徳、龙云、熊式辉、以及林森的态度就可能影响会议的结果,宋美龄决定在做一次努力。
可这时,宋子文站起来说话了。
“我这里有四份电报,是四川省主席刘湘将军和云南省主席的李烈钧将军重庆行辕主任杨永泰先生以及西南开发队的这句话将军发来的,”宋子文摇动手上的纸条大声说:“他们有个共同要求,即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必须首先考虑委员长的安全!”
宋美龄一愣,可会场上的委员们也一愣,他们还没想清楚宋子文此时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宋子文边说边往前走:“他们代表西南三省数十万将士和数千万民众的意愿,同时也说明蒋夫人的主张在地方上不是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