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字,现在你们神仙打架,我们下面这些小鬼为难呀。”

宋美龄差点笑出声来,环顾整个南京敢这样形容蒋介石的恐怕庄继华还是第一个,这几天她也了解了些这个庄继华的情况,报界报道后,她哥哥宋子文居然也给她打电话,让她劝劝蒋介石放人,电话里宋子文也顺口说了几件庄继华的往事,这让她对庄继华这个人更感兴趣了。

蒋介石愣了下,忍住笑:“神仙?我可不是神仙,我看你才是神仙,德国美国,绕着地球跑了一圈,过的可真是神仙的日子,挺逍遥的。”

庄继华嘿嘿笑了两声然后痞赖的说:“校长,问完了吧。”

“怎么?”蒋介石有些不解,莫名其妙的看着他。

“那我就放肆了。”庄继华说着就把外套脱下来,边脱还边抱怨:“这立夫手下的人真不会办事,拿件衣服都不合身,难受死了。”

脱下外面的西装后,庄继华活动活动手臂:“这下舒服了。”

所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他表演,庄继华活动完后才说:“校长,我这次回国真的就是想搞点实业,邓主任的事只是适逢其会,我有个老部下在巡捕房,他得到消息就告诉我了,他知道我与邓主任的关系呀,我一着急就自己跑去通知他了,如果您不信,你可以派人去查,我回上海好像只有五天吧,租界海关是有记录的,邓主任是什么时候回国?我要加入了他的组织,还会等到现在才回国吗?您说是不是。”

蒋介石沉凝片刻点点头:“好,这件事算你说清楚了。以后你也别去干什么实业了,到我这里来吧,党国需要人才。”

其实这才是蒋介石今天想要谈的事,刚才的所有话都是蒋介石施加的心里压力,目的就是让庄继华知道你欠我的情,你帮了邓演达,我放过你,你得为我做事。

“校长,你知道我的,”庄继华笑笑,知道这才是今天的正事:“很多事情我看不开,放不下,实在干不了校长想让我干的事,还是点小事吧。”

“文革你说你要作实业,打算作什么?”宋美龄适时插话,仅从这一句话庄继华就不由对这位在前世有无数传说的女人深为叹服,不是话的内容,而是时机,这个时机把握太好了,庄继华与蒋介石的谈话快要进入死胡同了,再下去蒋介石肯定是要他干,而他肯定不答应,两人势必谈崩,到那时再来化解就不容易了。

“办工厂。”庄继华感激的冲宋美龄笑笑:“总理以前也说过实业救国嘛,我这也是实践三民主义的一种方法。”

“文革,办什么工厂嘛,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你去办什么工厂?”曾扩情十分不解,他倒是好意,不想庄继华一身才干消耗在商场上。

“对,文革,还是带兵,我还作你的部下,不想剿共,可以北上对付日本人嘛。”宋希廉也串缀道。

“这些事还是你们作吧,我……,还是去办工厂。”庄继华故意思考一会才回答。

“你打算办什么厂,我在上海也有些朋友,或许可以给你帮帮忙。”宋美龄微笑着问,眼睛不经意的看了看蒋介石。

“嗯,……,多谢师母,”庄继华沉默会后说:“不过我没打算在上海办厂。”

“哦,”蒋介石眼前一亮,他一直没想明白,庄继华回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许这可以找出点端倪:“你打算在那办厂?”

“四川。”庄继华这次没抵赖,也不能抵赖,如果抵赖,现在会没事,将来就不好说了。

宋美龄奇道:“为什么在四川?这多不方便。”

蒋介石却若有所思的看着庄继华,庄继华平静的说:“因为安全。”

“安全,你想什么呢?中央现在还控制不住四川,去年我去四川才说服刘湘归顺中央。还不如选在浙江。”曾扩情急道。

“我看也是,扩大哥的话不错,一二八之后,上海日本势力比较强,可以在杭州,要不江苏也行。”宋希廉也皱眉道:“你也是,办什么厂,带兵多好。”

“呵呵,文革,你打算在四川办什么厂?都生产那些东西?”蒋介石呵呵笑了。

庄继华很是为难,想了想后才说:“嗯,校长,我想办炼钢厂和机械制造厂。”

“哈哈,”蒋介石终于笑了:“文革,资金够不够,要不要我给你投资。”

“我知道校长手上不宽裕,就不麻烦了。”庄继华无可奈何,躲不过去,就只有面对。

“那可不行,当初我们可说好的,就算你是开个杂货铺,我也要入股,你可不能言而无信。”蒋介石与庄继华打起哑谜,贺衷寒、曾扩情他们却有些糊涂了,蒋介石这是同意庄继华去经商了?

宋美龄却越看越有兴趣,这庄继华与其他人简直太不一样了,从进来到现在一点不怯场,谈笑自如,口称学生,却完全没有学生的觉悟,而且他的谈吐与别人完全不一样。

“文革,你的机械厂打算生产什么机械?矿山还是纺织?”宋美龄问道。

“不会,他的厂不产那些,他生产的是机枪大炮。”蒋介石大笑着说:“是这样吧,庄文革。”

“校长神目如电,明见万里。”庄继华苦笑一下,心知蒋介石已经看破了他的用心。

“文革,你总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俞济时忍不住问道,刚才他一直没开口,这事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说服庄继华,所以干脆不说话。

庄继华看看蒋介石和宋美龄,轻轻叹口气:“君山曾说目前国家是内忧外患,内忧外患,这话对也不对,说对,国家的确是这样,说不对,是因为这四个字不足以形容面临的危险,我认为应该用另外四个字才妥贴,生死之际。”

庄继华环顾四周,见他们都露出思索的神色,便接着说:“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最多两年,他们就会向关内进攻,首先是热河和察哈尔,然后是平津。东三省我们没打,热河察哈尔可以接受屈辱条约,那么平津打不打,可不可以接受屈辱条约?不可以,事情一旦发展到平津,校长,您就是不想打也得打了,否则您何以面对天下民众,何以面对军中将士,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我以为,快的话,五年,慢的话八年,中日之间必定爆发一场全面战争。”

庄继华端起茶杯喝了水,润润有些发干的喉咙,然后又说:“战争一旦爆发,我们必定丢掉东部和沿海所有港口,只能退守中西部,基于这种考虑我选择了四川。”

“平津?五年?”蒋介石心里有些发冷,庄继华连忙补充说:“这是最悲观的估计,但这事关生死,悲观点好。”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一章 归来 第二节 资源委员会(四)

庄继华的补充丝毫没能宽慰蒋介石的心,不管是悲观还是乐观,蒋介石都无法想象十年之内中日会爆发全面战争,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奉行的是退让政策,就是因为他判断日本的胃口不会有这么大,目标就是东北,吞下东北后,日本至少需要时间五年来消化,五年都是很乐观的估计了,东三省比日本本土面积都大,消化这样大一块土地,按照惯例也需要十年,难道日本就如此迫不及待?蒋介石有些不相信。

“校长错了,”庄继华听了蒋介石的判断后十分郑重的说:“日本野心增长的原因是东三省实在太便宜了,只用了不到十万兵力,损失不过数千人,收益和付出根本不成比例,这换了谁都会得陇望蜀,所以两年之内,日军必定越过长城,进犯热河和察哈尔,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蒋介石站起来,背着手在小径上来回踱步,中原大战好不容易平定了国内最大的三大反对派,总算能腾出手来对付势力日益强大的中共了,原以为一帮土匪,大兵一到必定灰飞烟灭,可没想到,连续三次围剿无一成功,无论鄂豫皖、湘鄂西还是江西都遭到失败,就在准备第四次围剿时,却发生了九一八,一年时间里中原大战后一度出现的良好局面立刻灰飞烟灭,老天,你怎么就不能多给我点时间呢?蒋介石不由仰天长叹。

“又要剿共,又要准备对日作战,加上连年天灾,各地官员文恬武嬉,没有丝毫忧患意识,一味只知谈吐享乐,国家危亦。”曾扩情的声音滞重无比。

“现在准备还来得记,我中华地大物博,人才辈出,日本想要灭亡我们,不过是痴人说梦,校长,学生请命率部北上,在热河备战。”宋希廉奋然而起慷慨请战,他在4。12之后也一度动摇,申请去了日本,名义上是学习军事,实际是想躲开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在日本他参加了旅日华人反日活动,数次被捕,在三零年回国,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立下大功,被提升为八十七师副师长兼一六一旅旅长。

“萌国,别激动,”贺衷寒起身把宋希廉拉回座位,然后才说:“在短期里我们无法把国力提升到与日本相同的地步,所以我认为目前我们最紧要的事情是廓清政治,重振党心民气,这两天我又仔细研究文革以前提出党务改革策略,我认为这个计划对改变目前党内暮气沉沉的局面有很大帮助,吸收年青入党,给党注入新鲜血液,深入工厂和农村,改革中国社会,简单一句话,欲救国先振党,把那些腐败分子、堕落分子统统清除出党。”

“啪,啪,”庄继华忍不住击掌叫好:“君山想法很好,不过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国内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战火不断,国家实力在不断消耗,所以停止内战是另一个重要问题,校长,我知道您想剿共,可现在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社会各界都希望停止内战,校长坚持剿共就与社会希望发生冲突,校长,这可是政治家的大忌,所以学生建议校长提出民族和解,公开宣布愿意与中共和谈,消弭战火,共御外辱。”

“与中共和谈?文革这未免异想天开了吧。”俞济时边说边向庄继华递眼色,他是在蒋介石身边最久的人,对蒋介石的性情十分了解,这些年对中共,蒋介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杀:“再说我们杀了他们那么多人,已经结下死仇,他们会干?”

庄继华看看蒋介石,见蒋介石没有表示,只是静静的听,默默的想,他也就笑笑:“任何事情没有肯定的,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共不干,但苏俄呢?苏俄肯定会干,只要苏俄决定了,中共就只有答应。”

“苏俄最怕的是什么?是两线作战,日本占据东三省,对我们而言是切肤之痛,对苏俄而言则是警钟嘹亮,如果欧洲有变,日本再以东三省为跳板,向他们的远东地区发起进攻,那么苏俄亡国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东三省失陷提供了改善中苏关系的契机,两国可以因为现实的威胁坐下来谈谈。只要谈通了苏俄,中共问题就迎刃而解。”

“校长,我倒以为这是个好主意,至少可以把政府不抗日的罪名推给中共。”贺衷寒微微一笑:“校长提出和解,如果中共不干,不抗日的罪名就该由他们来承担,民众也就无法指责政府,至少我们可以掌握主动。”

庄继华闻言心中暗自称赞,贺衷寒的确反应敏捷,立刻就想出这么一着连消带打的妙手,根据他有限的历史知识,这时中共的领导人应该是王明那傻瓜吧,这个纯洁的布尔什维克几乎可以肯定会上当。

“要是他们答应了呢?”蒋介石忽然冷冷的问,庄继华的心中一沉,他明白了蒋介石还是不肯放弃武力剿共的想法,贺衷寒一愣立刻转变口吻:“答应了那就更好呀,交出军队和地盘,我们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给他们一两个空头部长。”

“你当共产党都是傻瓜,”蒋介石冷哼一声:“文革,你有什么想法?”

“共产党是政治问题,不是军事问题,单纯的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政治解决是上策,”庄继华明白蒋介石的想法后很平静既然你要剿共,那我就无能为力了:“我建议用这样的条件与他们谈判,部队改编,给他们三到四个师的番号,他们的政府可以保留,改为特区政府,至于大小可以商谈,而他们必须停止反政府行动,停止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公认政策,停止在我方控制区域发展组织。”

“文革,你错了,日本人不可能灭亡我们,从长远看,能灭亡我们的只有共产党,所以我们和他们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你想与他们和解,他们却会认为,我们示弱于他,所以他们会狮口大开,大造舆论,到时候我们会更被动,倒不如先打,打了以后再说。”蒋介石沉默这么久终于作出了决定,局势虽然危险,但还不是没有挽救的可能,一边剿共一边备战。

庄继华点点头,既然不可挽回,那就不用再废唇舌了:“校长既然决定了,那就这样吧,内忧由校长对付,我去建立国防工业。”

“口气不小呀,”宋美龄微微一笑:“建立国防工业可需要不少钱。”

“这个,”庄继华沉凝一下:“这几年我在美国挣了些钱,嗯,完善的国防工业估计不够,初级我想还是够了。”

“你挣了多少钱呀?”宋希廉虽然没经过商,可也知道国防工业需要多少钱,前清一个钢铁厂就花费了数百两白银。

“这次回国我没带多少,只有一亿美金,这是第一期投入,等局面打开后,后续资金会陆续到来,不过钱是小事,主要是设备,资金会在美国和欧洲买成设备运来,大萧条之后,美国有很多工厂破产,我打算把这些工厂整个买下来,然后运回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我现在愁的是技术工人,另外还有专家,专家可以在国外雇一些,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还有路,四川的公路和铁路状况我都不是很了解,我估计要投入部分资金去修路,还有资源,我需要铁矿,煤矿,铜矿,铝矿,算下来几十个工厂和矿山,还有铁路公路,恐怕需要近十亿美元,另外十亿美元我是为意外作的准备,……,你们……,你们怎么啦?”庄继华边说边回忆,没有主意到周围,猛然抬头却发现所有的人正目瞪口呆的看着口若悬河的他。

沉默,一遍沉默,庄继华看看他们小心的说:“这个计划是很不完善,有很多漏洞,校长,您替我参详一下。”

“文革,你倒地挣了多少钱?”曾扩情轻声问。

“具体多少我不知道,大慨三十多亿美元吧。”庄继华这下明白了,他心头略有些得意,口气中带上了一丝炫耀的成分,只是诸人震惊于他的财富,没有察觉。

“你没说错?”俞济时也不敢相信:“五年时间,三十亿,还美元。”

“废话,国外没大洋。”庄继华笑骂道:“我说过,我经商的本事比打仗厉害。”

“与你相比国民政府都成穷人了,”蒋介石忽然笑了:“既然你这样有钱,我就不给你投资了,不过我们合伙作买卖的事,还是要算数的。”

“校长,这是要吃大户呀。”庄继华愁眉苦脸的说。

“吃大户,对,就是吃大户,怎么样,文革,去年长江大水,沿岸有上千百姓受灾,政府财政困难,只能提供部分救济,校长向你化个缘,支援一下。”蒋介石用调侃的口吻说到。

“校长,您老人家都说话了,我还能说什么,”庄继华苦笑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捐一亿大洋,为校长分忧。”

“既然这样,你在德国擅自脱离不对的事我就不追究了。”蒋介石很大度的挥挥手。

(下节预告,主角计划将会产生大变化……)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一章 归来 第二节 资源委员会(五)

蒋介石的话刚落,从小楼出来个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的老年女子,到了宋美龄身边,轻声对说:“小姐,你的电话。”

“谁的?”宋美龄不想走,这个谈话越来越有意思了,也越来越吸引他了。

“大门警卫,他们说有个小姐自称是您的侄女,姓梅,从美国来。”

“梅……,是那小丫头呀,对,没错,是我侄女,吴妈,你告诉他们,让她进来。”宋美龄一下想起多年前在洛杉矶的那个小女孩了。

听到她们的对话,庄继华脑袋嗡的一下就木了,他知道来的是谁,只是不清楚这丫头是怎么到的这里,而且居然就敢直接找来,梅云天怎么就没拦住她。

“文革,你的计划是有很大缺陷,”蒋介石敲了庄继华的敲竹杠后,心里多少平衡了点,那口憋了五年的气也算出了,况且庄继华去搞建设对他也是有利的:“四川的情况你不了解,四川是全国军阀最多的一个省份,实力以刘文辉、刘湘叔侄居首,其他的邓锡侯、田松尧、杨森等等,大大小小的十几家,这些人有的听中央的,有的不听,甚至暗地里反对中央,中央也鞭长莫及,暂时无力干涉。为了打仗,为了养军,这些人在各自的防区征收的赋税奇重,最少的一个田税已经征收到民国三十一年(即提前征收了1942年的税),最多的已经征收到民国四十几年,所以你若孤身入川,结果只能是被这些人当肥羊给宰了,要做的事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了,所以你不能这样入川。”

蒋介石提到的风险庄继华不是没想到,所以他准备了十亿美元的意外资金,就是准备打点这些喂不饱的狼,不过现在既然与蒋介石揭开芥蒂,那就应该可以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庄继华试探的说:“校长的意思是……”

“你得有个身份,作为政府官员入川,然后以政府的名义来干这些事,这样他们就有所顾虑,你说是不是。”

蒋介石的话还没说完,庄继华就知道这是个好主意,是真心为他作想,还没容他表示意见,又听到贺衷寒接口道:“校长说得对,文革绝对不能白身入川,而且……”贺衷寒看看庄继华和蒋介石:“这是为国为民,我们应该发动更多的人来参加。”

“声势造得太大好吗?日本方面要是作出反应,怎么应对?”俞济时立刻提出疑问,日本给国民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蒋介石每次都只能委曲求全。

庄继华皱眉思考了会说:“不需要把声势造得太大,把有用的人、关键的人,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搞个名义,比如开发委员会什么的,以这个名义去四川。”

“有用的人?关键的人?”贺衷寒有些迷惑:“文革,你指的是那些人?”

“专家,学者,集中这些精英的智力,从点到面,在短时间内,建立国家工业。”庄继华简单的说。

“最近胡适、蒋廷黻、丁文江等人连续发表文章,称建议政府与科学家携手,共同应付目前国家面临的困局。”蒋介石说:“文革与他们的想法相同,集全国的智力,准备战争。”

当一个民族面临危险时,首先觉察的总是这个民族的精英,胡适、蒋廷黻、丁文江从国外归国后创立《独立评论》,呼吁政府与知识界携手准备抗战。

“翁文灏和钱昌照前些天给我写了封信,建议普查全国资源,调整经济,统一货币,以利备战。”蒋介石说着想起庄继华刚才的话,心里猛然一动,抗日是全国各阶层的共同要求,难道我错了?不,不对,日本人不可能这么快就挑起全面战争,我应该还有时间,第四次围剿必须加快部署,三年内剿灭共产党。

庄继华没有察觉蒋介石的心思在这一瞬间转了无数个弯,蒋介石透露的信息让他深受鼓舞,这个国家的精英,民族的精华已经开始行动了。

“好,这个名称就叫资源委员会,”庄继华笑了,这次是真心的笑:“经费我提供。”

蒋介石微微一愣摇头道:“这不行,他们是国民政府的工作人员,要纳入国民政府的编制的。”

庄继华有点意外的看看蒋介石,醒悟过来,连忙解释:“校长说得对,是我冒失了。”

宋美龄微笑着说:“文革这是好意,国民政府的财政十分紧张,专家学者的薪水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文革呢也是想加快国家建设,为国家分忧,资源委员会这个名字取得好,文革出笔钱,作为启动资金,这笔钱呢先入财政部,然后拨到资源委员,专款专用。”

蒋介石这才点点头,庄继华出口气:“那好,我再出一千万……大洋。”

庄继华心里却有点不舒服了,老子成散财童子了,就这一会,出去一亿一千万了,那一亿美金换下来也就五亿多大洋,还没动身,就去了五分之一,庄继华也有些肉疼。

“这资源委员会就由我来担任主任,文革,你来做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这倒不是蒋介石想揽权,而是本能的感到事情的复杂性,想以此提高委员会的地位。

“我做副主任?”庄继华想想后摇头:“恐怕不合适,我要去四川,在南京的时间不多,还是另外找人吧。”

“这样好不好,多选几个副主任,备战需要作的事情很多,方方面面,一个人很难兼顾,四川情况复杂,必须要个精明强干的人去,文革是最好人选。”贺衷寒十分敏锐,立刻提出个解决办法。

“好,”蒋介石看看贺衷寒和庄继华点头答应:“文革,不能一个人入川,得带些人进去,专家学者,还有保护他们的军队。”

庄继华马上觉察到其中的文章,他想了想:“校长说得对,不过人数太多恐怕不好,这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太少了又不够用,校长,您看一个团的编制怎么样?”

“嗯,好,不用军队的名义,用护卫队的名义。”蒋介石笑了,看来庄继华是领会他的意思的。

“扩大哥,我听说,有些黄埔同学失业,只能靠同学会每月提供的生活费,你看能不能把他们都给我,另外我不要普通士兵,护卫队最低也必须是军士,有战斗经验的最好。”庄继华说话时转头又看看宋希廉。

“没问题,校长,要不这样从我的部队里拨出部分。”宋希廉出于义气立刻表示支持,但他并不知道蒋介石和庄继华想要作什么。

“可以,不过你要注意,你的部队元气未复,不宜抽调太多的人,”蒋介石的手指在大腿轻轻点动:“这样,文革,君山,你们下去商量,然后再报给我。”

“这样好不好,让君山和扩大哥去商量,我呢到各地跑跑,拜访下那些专家学者,他们更重要。”庄继华想了想建议道。

“好,上海、南京、杭州,各大学校都去走走,我命令各地全力配合你。”蒋介石立刻同意,心里却十分感慨庄继华的聪明。

这时庄继华看到吴妈领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过来,马上说到:“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不过拜托各位保密。”

“文革说得对,”蒋介石也看到吴妈领进来的那个姑娘了,也立刻说道:“今天这里的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外传。”

蒋介石说到最后语气变得十分严厉,贺衷寒等人同时站起来应道:“是,校长。”

宋美龄笑着轻轻摇头,然后优雅的站起来,迎着吴妈走去,那姑娘一看到宋美龄就娇笑着跑过来:“三姑姑!你可想死我了。”

“你这小丫头现在都变成大姑娘了,什么时候回国的?怎么事先也不发个电报,我好派人去接你?”宋美龄笑着把她拉到身边,上下打量。

姑娘二十岁左右,瓜子脸型,白玉般皎洁的面庞,一对细细的弯眉下是如黑宝石般深邃明亮的双眸,俊俏笔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浓密的秀发上斜戴着顶紫色女帽,黄色连衣裙勾勒出苗条的身段,脚下半高跟皮鞋显得既时尚又靓丽。

两人神态亲昵轻声低笑,说了会话后,宋美龄感到意外:“幽兰,就你一个人?其他人呢?”

“姑姑,姑父呢?我还没见过姑父呢。”幽兰娇笑着问,黑漆漆的眼珠子却往蒋介石这边瞟过来,忽然露出一丝惊喜:“庄大哥!”

说着就拖着宋美龄往这边走,庄继华冲着蒋介石苦笑一下,蒋介石扭头看看过来的宋美龄和幽兰,有些奇怪的问:“你认识?”

庄继华点点头低声咕哝:“这下麻烦了。”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一章 归来 第二节 资源委员会(六)

“大哥,你在这儿呀,太好了,你没事了。”悠兰(前文有误,应为悠兰)笑靥如花向庄继华走了两步,随后又停住,转向蒋介石:“姑父好。”蒋介石笑着点头,她又恭维道:“姑父可比报上看上去帅多了,那记者的水平可真差。”

蒋介石刚露出的笑容一下凝固了,帅多了,什么意思?宋美龄也忍不住乐了:“介石,这是梅悠兰,是我干爹的孙女,我的小侄女,当年我三姐妹在美国读书时都住在他家,我们有快八年没见了。”

“什么呀,七年,七年前你回美国参加凯利丝的婚礼时,礼物还是我帮你挑的呢。”悠兰有些不满的嘟起嘴,眼睛却直看庄继华不放,嘴角露出一丝得意。

“姑,您坐。”悠兰殷勤的拉宋美龄坐下,一点不犯生,完全把自己当这里的主人了。她把宋美龄安置好后,自己却一转身就坐到庄继华身边来了。

蒋介石和宋美龄交换一下眼色,宋美龄的眼角露出笑意:“悠兰,你这是来看我呢,还是来找人的?”

“当然是来看姑姑的,”梅悠兰委屈的说:“我一下船就到南京来了,不是看您的还会看谁?”

宋美龄含笑不语,只拿眼瞧着庄继华,庄继华无可奈何只好开口:“偷跑来的吧?你胆子可不小呀,一个人就敢穿越太平洋,也不怕老爷子担心死。”

“这能怪我吗?谁让你们走的时候不带上我呢?我真要出事了,也是你的责任。”梅悠兰想起一路的孤寂眼圈不由一红,泪珠眼看着就要下来了。

庄继华哭笑不得:“老爷子不松口谁敢带你走,得,什么也别说了,反正你也来了,给老爷子发个电报吧,别让他担心。”

“你不赶我走了,太好了,还是你疼我。”梅悠兰的脸色立刻变得兴高采烈,那股悲伤立刻消失殆尽。庄继华浑身一哆嗦,蒋介石、贺衷寒、曾扩情、宋希廉却都有点呆了,这姑娘怎么变得这样快。

“看看,还说是专程来看我的,这下露原形了吧。”宋美龄眼中带笑的调侃道,梅悠兰这下有点不好意思了,却拉着庄继华的手臂:“姑……姑!我又不知道他在这,遇上只是顺路,不过这人太狡猾了,一眨眼就不见了。”

“对了,大哥,我给你带好消息来了。”梅悠兰一副邀功的样子,庄继华看看她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真的,绝对是好消息,你猜猜?”

“别闹了,来,我给你介绍下,”庄继华指着周围的人挨个介绍:“这几位都是我的同学,你姑父的学生,这贺衷寒,贺大哥;曾扩情,扩大哥;俞济时,俞大哥;宋希廉,宋大哥。”

庄继华每介绍一个,梅悠兰一一问好,贺衷寒他们也看出点端倪来了,当然不敢怠慢,连连称好。

庄继华介绍完了,梅悠兰却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你猜猜嘛。”

庄继华苦笑一下:“我还真猜不出来,你的好消息实在太多。”

“笨,”梅悠兰秀气的鼻子微微一皱:“罗斯福赢了,你说这是不是好消息。”

“哦,是个好消息。”庄继华淡淡一笑,作为穿越一族,这实在不是个能带来惊喜的消息。

“你的投资成功了?你难道一点不高兴?”梅悠兰有点意外。

庄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