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一战胜国-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子作战组此时对于信号干扰颇有心得,防信号干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对日作战,已经具备对日军的信号屏蔽能力,当前前提是有足够大功率的干扰设备,这种干扰设备却不是问题的。

军方各部门可谓是十分忙碌,随着一个个战备任务的下达,各部门开始高速运转。

28个师的组建也开始了,之前武装部已经在各地训练了几百万民兵,这些民兵也算练得不错,其中以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民兵训练比较成熟

这次征兵主要从福建、江西、浙江三省招募,这三省民兵皆有上夜校扫盲,文盲率不高。而其他省份的征兵也是有的,而且是面对全国各省,但主要是招募那些体格健壮的士兵。

……

陆军招募新兵,这让许多年轻人很是兴奋了一把,陆军在山东打了胜仗,很多年轻人的理想都变成了参军。

不过这次募兵,主要的还是从农村招募,因为武装部训练的民兵都是在乡镇展开,这些民兵是主要招募对象。

募兵现场非常火爆,圈里圈外挤满了人。

为什么参军?

当然是打小鬼子去

此次征兵的规模空前的多,以前征兵最多就征个十几万人,根本就是僧多粥少,各地武装部都分不到几个名额,而这次听说要招募四十万。

谁都知道,一年之后要打仗

此时华东自治七省最高元首夏委员长,可谓是中国第一鹰派。

鹰派当权,自然延伸出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让年轻人充满民族主义思想,他们脑袋一热,什么都可以不管。

因此没有谁怕打仗的,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这是一场神圣的卫国战争。他们可以为这场战争流血,可以为这场战争乃至牺牲。

只是名额依旧有限,参军的人太多了。

各地武装部只能把符合条件的都暂时列入名单,然后再把这些符合要求的年轻人集中起来再筛选一次,筛选主要看平日的训练成绩,以及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等。不少人被刷了下去,只能等待下一次扩军。

相比之下,华东军校的学生,只要入学一年的,全都提前放到了部队实习,以担任部队军官。

同时陆军又从各部队中抽调了大量老兵到新编练的28个师当中担任军官。

……

十月,日本的赔款悉数到账,华东海军这才放开了海上封锁。海上封锁一开放,日军马上就朝龙口增兵。

日军很快侦查到了华东军的扩军计划,日军陆军预测,山东的华东军数量最少将会是在六十万人。

日本陆军很快拿出一个计划,向龙口增兵六十万,让龙口兵力达到八十万,以在数量上压倒华东军。

这个计划在日本政府内部引起了分歧,有的认可这个方案,认为必须以优势兵力来打这场战争,一举扭转之前的颓势。

但也有不认可的,不认可的一方认为华东自治政府控制了中国七个省,拥有一亿六千多万人口,和他们比兵力的话,华东自治政府完全可以动员出比他们多两三倍的兵力。和华东军比兵力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支持一方又认为,华东军虽然能动员更多的兵力,但兵力质量上明显比不上他们,毕竟华东自治政府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后备役体系。真正比起动员能力,日本还是占优的。

然而不管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都不认为这次会输。

这次大日本帝国可是很认真的,加上背后有英国的支持,美国虽然态度暧昧,但却也在给他们销售军火。

这样还会输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大日本帝国的陆军是天下第一的。

不过双方把投入战场的兵力扩大到如此成对,这意味着这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决战,还是不可轻心的。

此时日本经济还算是有所回暖,受一战影响,日本工业也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只是相比中国的发展势头来说,没有那么蓬勃,因为日本的产品在市场争不过中国商品。

不过日本却接到了许多订单,这些都是协约国发来的订单,日本开始发展订单经济,自然日本政府的财政也宽裕了许多。

加上英国的贷款支持,此时日本应对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任何经济上的顾虑。

……

进入十月,秋收也来临了。

月初,夏钧拿到了9亿点积分,自从华东军在山东战场打了胜仗,七省民心增长到了5。8的程度。

这场战争打得值,就算是过程中丢了大量的炮弹下去,同时还花费了近两亿元的军费。

但却使得华东自治七省民心大涨,这对夏钧来说实在是划算的买卖,只要七省民心涨了,这就等于财富。

28个师的装备,夏钧直接从兑换平台上购买了大部分,这些装备全部从港口运来,然后入库。

这些装备花费的了两亿多点积分,装备中主要以高端装备为主,包括两个榴弹炮师的装备。

华东军将建成4个榴弹炮师,其中一个师装备的是203mm榴弹炮,最大射程可达到18000米。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华东军要再打一次漂亮的大胜仗,一切投入都是具备高额回报的。

另外七亿点积分,夏钧则投入到了扩大军工和扩大工业发展方面。

军工以火炮制造厂、战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炮弹制造厂的扩建为主,夏钧很爽快的投入了三亿点积分进去。

剩下的三亿点积分,则投入到光学器材制造、汽车制造、建材制造、电器制造、船舶制造、钢铁制造、高科技农业等行业之中。

这些行业才是未来真正的支柱产业,其中以高科技农业为当前的投入主体。

先确保农业上的霸主地位,以冲击各国经济。

其他方面的投入,主要是以合股的方式向企业家们提供先进设备,目前华东自治七省的工业已经开始转型,从轻工业向重工业上发展。

以前重工业都是华东集团所涉及的,那些民间资本基本上都是经营轻工业,很少有经营重工业的。

这对整个国家来说不是太好的状况,因为缺少民营资本涉及重工业,重工业的活力将变得很低。

华东集团垄断这些行业的话,会使得这些行业变的僵化。

华东集团虽然是夏钧的产业,但他还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重工业领域的,以此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局面。

在实业家俱乐部当中,夏钧提出工业转型的步伐时,众多企业家响应他的号召,开始将产业向重工业上倾斜。

此时轻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很显著的发展,最为显著的就是纺织品方面,去年棉花产量激增,让中国纺织业进入了一个高度竞争力时代。

至于那些生活用品、小商品方面,夏钧在这上面的投入基本上完成,机械制造厂已经能够制造先进的设备。

同时每个月,这些行业都会递交行业报告。

如果行业竞争力显得低了,那么就可以申请到技术援助,这是夏钧每个月需要支出一项,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项目。

本来对于进入重工业领域,民间资本还是有一些顾虑的。

毕竟重工业是华东集团的天下,华东集团垄断了99的重工业,谁都知道华东集团是夏钧的企业。

加上华东集团对他们发展轻工业也甚是照顾,自然没有谁愿意往重工业当中挤,不过此时夏钧亲自鼓励他们进军重工业,这些企业家消除了顾虑,考试向重工业进军。

之前这些实业家所涉及的重工业,也就是一个机械制造业,此次却是全面的开放各种行业。

经过三个季度的发展,此时华东七省的企业家们,已经积累起了一笔不小的资本,已经有能力开始转型。

至于华东集团,更是因为这次欧洲战争赚得一塌糊涂,大部分主要作战物资都是华东集团生产的。

而就出口这些作战物资方面,华东自治政府是进行集中管制的,不是谁想出口给谁就可以。

而是由政府进行集中管理,卖给谁政府决定,从中政府也要收取一笔高额的出口税,不过企业依旧利润十足。

华东自治政府自然也是极为赚钱,因为进入了世界大战的时间段,以至于税收不断的增加。

就前三个季度,政府税收只有十三亿,而最后这个季度,税收已经涨到了四亿的恐怖程度,而且这个季度只过了一个月而已。

政府现在这么多钱,明年的财政将往内部建设上倾斜。

————

第一更到

第一百三十三章:14年秋收

第一百三十三章:14年秋收

金色的秋天,田野中一片金黄。

人们正忙碌的对田野里的庄稼进行收割,不过在平原地带,早已不是使用人力收割庄稼,清一色用上了联合收割机。

大量的汽车也进入了农业生产之中,农业生产不再是以前清一色的拖拉机。

华东自治七省的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得生产力暴增,更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了城市。

今年的秋收再次来临,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甘蔗、棉花再次进入收成,去年棉花种植面积是4000万亩,而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则提高到了6000万亩。

棉花产量再度暴增,产量从去年的1800万吨,提高到了2500万吨。甘蔗种植面积提高到了3000万亩,蔗糖产量达到了4000万吨。

今年甘蔗亩产有所下降,因为甘蔗种植开始转变为粗放种植,农垦公司不再对甘蔗进行精耕细作的管理。

毕竟去年将甘蔗种植面积提高到三千万亩,华东自治政府上下都预料到今年的蔗糖产量将大大增长,从而使得蔗糖价格大幅度降低。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使用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那么不管是农垦公司还是地主都支撑不住,只有进行粗放种植,才能经受得住价格的暴跌。

价格暴跌对中国的农业自然是很有好处的,首先价格降低后,其他国家的甘蔗种植受到冲击,那么他们明年必然减少种植面积。

只要中国的甘蔗种植业年年对那些蔗糖出口国保持高度冲击,那么就能将这些国家挤出市场。

等到中国的蔗糖业垄断了国际市场后,利润也就随之而来了。

棉花种植同样如此,今年的棉花亩产也有所下跌,主要是因为在棉花种植方式上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棉农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棉花种植全被农垦公司所垄断。

农垦公司种植棉花时用的都是先进的设备,播种用播种机,施肥用飞机,灌溉则采用喷灌的方式,杀虫同样使用飞机播撒杀虫剂。

在种植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几个人力成本,只是在收获的时候需要请钟点工来帮忙采收棉花。

不仅在种植上的用工成本比国外的农场主低上很多,而在亩产方面更是超出了其他国家许多。

不管是制糖业还是棉花种植,当前都是以冲击其他国家农业为前提的,精耕细作已经不可取了。

而在粮食种植业方面,华东自治政府采取的是强烈冲击和温和冲击两种方式。强烈冲击是对外的,以小麦为主。而温和冲击则是以稻谷为主,是对国内其他省份的。

机械化种植是必然要实现的,对其他未进入华东自治政府管辖范围的省份产生冲击是必然的。

只是冲击力度是要把握清楚,否则会出乱子。

对其他国家,华东自治政府的农业战略是采取一种暴徒式的贸易攻击,将对方的农业打压下去,以在国际上取得主导地位。

秋收一到,华东自治政府对其他国家的农业的暴徒式攻击再次开始了。

蔗糖、棉花,是其中的主导。生丝也加入了冲击范围之中,今年中国生丝产量大增,对日本的生丝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蔗糖价格果然在今年发生了价格下跌的状况,随着更多的甘蔗被榨成蔗糖,价格还将继续下跌。

而棉花价格经过去年的暴跌之后,今年却发生了回暖。

每吨价格从去年的100元上升到了今年的130元,其中差距十分的大。但中国的棉花产量却是大大的增加的。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去年各国棉花遭到了中国棉花的冲击,价格暴跌之后今年减少了种植面积。

而且减产比中国棉花今年的增产还要多,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纺织业进入了黄金时期,对棉花的需求量十分的旺盛。

光是棉花方面,今年产值就达到了32亿元,其中有大半是用于出口,起码能造成20亿元的贸易差额。

但贸易额差明显不止这些,因为这些棉花不可能大半都出口掉,目前世界纺织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英国突然退出了这块市场,导致纺织业的利润普遍达到了50以上,这些棉花起码能为中国创造30亿以上的贸易差额,这还是考虑到竞争导致利润下降的情况之下。

在纺织业的竞争上,中国和美国是一个大对手,日本同样是一个竞争对手,所以为了压制日本,海外的纺织业产品的价格不可能太高,因此50的利润是不太可能的。至于国内的市场也有巨大的增长,但格局已经形成了,所以利润也没有增加。

竞争暂时还没有发生,主要是因为空白出来的市场太大,一时间各国的纺织业产能根不上才导致纺织品奇缺而已。

现在比的就是占领速度,当市场被填补上之后,就是惨烈的市场搏杀了。

用句老套的话来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胜者国力增强,败者国力衰弱。

除了纺织品,茶叶、生丝、陶瓷这三个传统产业同样在蓬勃发展。

茶叶方面换上了精美的包装,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内部市场倒是扩大了许多,这个年代的饮茶习惯相比后世远远要高得多,而西方人在茶叶方面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只是他们找到了其他的产地,例如印度。

茶叶方面想要扳回原先的垄断地位,采用市场手段暂时是不可能的。

生丝方面,则开始慢慢走向垄断地位。

改良的桑树和桑蚕的投入,加上生丝厂采用先进设备,使得生丝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了。养蚕方式从以前的家养改成了放养,用工大大减少。生丝厂全面机械化,用工更是大大减少,这样一来,优势就上来了。

陶瓷方面,景德镇的陶瓷已经列入了华东自治政府重点发展的项目,夏钧在上面也投入了许多积分,也正在朝扳回垄断地位的方向发展。

在十九世纪,中国的GDP依旧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全是靠这些东西堆上去的,只是这些东西无法转换成战争能力。

目前夏钧也不求这些东西能够转换成战争能力,只是让这些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并冲击他国经济,制造贸易差额。

真正有看头的还是高科技产业,造别人造不出来的东西,别人不买都不行。当前这种轻工业,极为容易被其他国家使用关税政策挡在门外,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的越来越少,这些产业也会慢慢失去竞争力。

按照一般的规律就是这样的,不过夏钧可以购买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让这些产业依旧保持竞争力。

什么叫彪悍?这就叫彪悍。

让其他国家无路可走让他们靠卖资源为生

对于今年的棉花产量,其实去年的农业规划还是失策了,一是国内市场需求大增,二是国外市场空白出来,所以种得太少了。

每吨130元是不正常的价格,压到每吨100元的界限才算是正常。虽然130元的价格依旧比以往的150元低出很多,但这并不够。

夏钧找来杨明柳,让他仔细的调查市场,把明年的农业调控做好。

农业调控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调控做好了,农作物价格才不会坐过山车,今年农产品价格涨一下,明年多种,价格又跌得头破血流。

当然,为了攻击他国农业而增加种植面积,这属于政治需要,也属于未来的经济布局需要,中国必须农产品方面取得定价权。

杨明柳回去后,马上提交了明年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计划将棉花种植面积将提高到一亿亩,比今年增多四千万亩,这四千万亩的任务将分配给那些农垦公司。

以杨明柳估计,当前各主要中立国的工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而且工人劳动收入增加,今年就算是棉花价格提升到了130元的地步,但明年世界棉花种植面积依旧会继续减产,而中国内部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继续增加400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每吨棉花价格最多不会跌出每吨100元。

粮食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以冲击各国的粮食产生。

粮食虽然是战略物资,但你不出口,别人照样种。你要是出口了,别人的卖不出去,自然也就不会种那么多。

粮食产量是恒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这个范围是消费多少而产生的,生产得多了,粮食价格下降,谁撑不住谁先不种,市场也就拱手让出。

中国当前的粮食生产不仅使用了高产品种,还采用了机械化耕作,竞争强悍得一塌糊涂,哪个国家能和中国争?

在肉类的生产上,今年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成本的降低,肉类价格也已经大幅度降低了。

以现在工人、农民的收入,吃肉已经不是任何问题。不过那些刚加入华东自治政府的省份差一些,不过当前工业大发展,去工厂、工地上班的话,吃肉也不是问题,除非是要攒钱。

养殖业在满足内需的同时,肉类也大规模出口,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不断制造着贸易差额。

养殖业的利润也是不错的,只是暂时比不上工业了。就内部市场来说,养殖业的利润一般都有15,但和工业一相比较,利润貌似又差了一些,不过内部需求量增在不断增大,而外部市场方面,利润普遍有20,这还是扣了出口税之后的利润。

加之养殖业不需要太强的技术,完全是靠廉价的饲料和优良的牲畜品种和管理方法取胜,所以养殖业依旧是人们热衷的投资领域。

自从华东自治政府占领了七个省,并且农业向其他省份延伸之后,所能利用的平原耕地大大增加。玉米全是用机耕的粗放种植,加上产量强悍。造成饲料成本低得一塌糊涂,就算是用土种家畜,利润依旧不错。

不过大部分资金都抽调到工业发展上去了,明年的农业发展和养殖业发展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

夏钧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让李盛国加大明年的农业放款。

华东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垄断银行,其后是子银行中国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处境很不好,华东自治七省很少有人会把钱存进那些外资银行,那些外资银行的分布又不完善,服务又不是那么好,加之是洋人开的,谁会傻到把钱存进外资银行里去。

加之工农业迅速发展,现在中国一举扭转资金外流的情况,年年开始出现贸易差额,财富正在不断涌入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东银行的储蓄资本年年暴增,今年更是疯狂增长,加上华东银行的投资很少有坏账,华东银行的资本同样在飞速增长。

李盛国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投资,夏钧那边是以设备入股,他这边是以资金入股,虽然很多企业家更愿意贷款,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家愿意以股份换资金。

不管是哪一方,都是华东集团的,这是夏钧独股集团,相当于是变相的国有企业,目前华东自治七省的所有民营企业之中,平均下来有30的股份属于华东集团。

投资养殖业自然是一个很保险的选择,现在李盛国手上钱那叫一个多啊

投资铁路基本上不需要银行出钱,银行只要负责卖债券就可以了,债券一出来,很快就会被民众买走。

对养殖业放款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他不久前就给他家老头子放了一笔贷款发展养殖业。

李世霖最近也在带着中盛集团进行转型,不过在农业、轻工业方面并未放松,而是向银行大量贷款。

李世霖可是华东自治七省的国丈爷啊儿子又掌控着华东银行,贷款自然是无往不利,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此夏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李世霖别乱搞就行,只是正常的贷款的话,夏钧不让银行放款又说不过去。

唯一能和李世霖竞争的就是刘锦山的华盛集团了,由于中盛集团和华盛集团是明摆在同一层面的大集团,因此很多时候李盛国自然也不能厚此薄彼,给老头子放多少款,也给华盛放多少款。

其他企业,大多都要等这两大集团把预算搞完才能分到银行剩余的资金。

中盛和华盛两大集团很明显是夏钧正在扶持的两大集约型企业,企业说到底还是管理方式问题。

就如同十万个混乱无比的索马里经济总和,也不上一个美国的经济。

行业过于分散,有时候也是不利的。在主要的工业领域,扶持起三四个大型企业也就可以了,他们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而且也方便对外作战的协调。

————

第二更到

第一百三十四章:一肚子坏水

第一百三十四章:一肚子坏水

大战已经开始近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之中,英法联军与德军在西线战场上动用了大量轰炸机、火炮对对方进行狂轰滥炸,然而战争局面并未迅速明朗化,反而开始向消耗战发展。

双方堑壕延绵数百公里,从海岸线一直贯穿南北大部分地区。

双方的堑壕表面上形成了一个个无人区,没有谁敢把头伸出堑壕,这意味着可能被对方的狙击手攻击,也可能遭到火炮的攻击。

德国出动了数量庞大潜艇,而且还在不断的制造潜艇,并且在向华东自治政府订购VIIB型潜艇。

马尾造船厂此时正在加班加点的制造潜艇,有的是华东海军订购的,有的则是德国海军订购的。

至于协约国则没有订购潜艇, 因为他们造出潜艇也没什么用,德国的海面船只基本上不在海上行驶了,他们的潜艇貌似并无作用。

至于反潜?

现在这个年代的潜艇是无法攻击水下的物体的,除了华东海军装备的VIIB型潜艇是可以攻击水下目标的潜艇,其他的潜艇都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协约国自然想不到用潜艇去反潜。

德国的潜艇给英国带去了很大的麻烦,不断有英国的商船被潜艇击沉,甚至有一艘德国潜艇创造了在两个小时内击沉三艘英国军舰的记录。

当然这是极少的,潜艇一般都是用来攻击商船的,军舰的速度是潜艇所追不上的。协约国还很少利用飞机去反潜,这让反潜能力非常低。

在夜幕之下,一个二十艘潜艇组成的队伍,正在缓缓靠近英国的封锁线。

封锁线上被丢下了许多水雷,二十艘潜艇开始潜入水下行驶,很轻易的就避开了这些水雷。

当他们浮上海面时,已经穿过了封锁线。

第二日上午,这二十艘潜艇来到了德国的一个小港口,这个港口已经被封锁了,十公里内的居民都被迁移了出去。

这是德国专门为中国运输潜艇腾出的港口,果然如同华东自治政府通报德国的那般,运输潜艇准时到达了德国。

这些潜艇一个个都是庞然大物,排水量都在两万吨级,运载的货物多达一万吨以上,首批潜艇为德国运来了德国所需的各种军火,同时还有许多已经加工成半成品的原材料,例如钢材。

这批运输潜艇的到达,让德国高层上下比较震撼。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已经能够制造这样庞大的运输潜艇了。

这些运输潜艇,恰恰是打通德国与外部交通的关键所在,这引起了德国高层的重视。

潜艇上的货物快速的搬运上了港口,华东商馆将准备好的货物装进了潜艇之中。而刚运到的货物,则在华东商馆的主持下与德国人交易。

华东自治政府与德国的交易过程中只收取黄金、美元、复兴币,同时德国还可以用那比政治援助贷款换取这些物资,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华东商馆通过将战前卖给德国的货物,换到了一大笔美元现金,以及大概500吨黄金。

德国的贸易差额也是很大的,因此德国的国民拥有很多贵金属,这些贵金属并非德国官方所有,但储备在银行之中。

这些黄金被分别装进了二十艘运输潜艇之中,除了这些贵金属,华东自治政府还收一些科学家、技术人员。

华东自治政府明码标价向德国雇佣这些人员,派遣一个技术工人,德国可以得到相应的物资。

德国对这生意很感兴趣,战争导致一些德国技工也失去了工作,例如造船工人,德国实际上只造潜艇的话,根本用不上那么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又是华东自治政府所需要的, 所以这次已经有很多造船工人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

这些造船工人一个上了潜艇,踏上了让他们感觉有些迷茫的路途。

各种各样的工程师、技术工人,以及这些人所需的生活用品让二十艘运输潜艇装了个八成满。

这些潜艇运载着黄金、白银和人,开始返航。一次贸易就这么成功了

三天之后,第二队运输潜艇也到达了德国,再次给德国运来了诸多宝贵的物资,然后再次把黄金、白银以及人员运走。

华东商馆与德国的谈判也在进行,所谈及的是换取造船技术的问题。

华东自治政府需要军舰制造技术,而德国的军舰制造技术并不逊色于英国,甚至在一些地方还要强于英国。

除了技术,那就是经验了。

华东自治政府还需要德国的造船经验。

军舰制造技术和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一般情况是买不到的,然而此时德国和英法联军正在西线大战,俄国人有在东线步步紧逼,海军被封锁在近海出不去,德国还有什么技术不能卖的呢?

谈判的主要内容就是德国的造船技术和高级工程师换取多少军火和物资的问题,德国自然想多换一些军火和物资。

华东自治政府虽然也有技术与德国交换,但相比军舰建造技术,这些技术都显得不是很上得了台面了。

谈判进展得很快,华东自治政府没有这上面啰嗦什么,最终以三亿元复兴币的物资,换到了德国的军舰制造技术。

三亿元,这是一笔庞大的军费了,抵得过华东海军两年的军费。

不过这笔钱花得值,首先这笔钱将以订单的方式订购华东自治政府出售的军火和物资,也就意味着,真正要付出的只有一亿元左右。

其次,军舰制造技术和经验是华东自治政府所急需的东西。

德国不仅把技术交给华东自治政府,还会派遣工程师、工人到中国去帮助中国建造军舰,也就等于是把德国的经验吸收到中国。

这样的交易是很划算的,华东商馆很快与德国签订了协议。

……

英国

此时的英国已经出现了食品紧张的问题, 居民的粮食从小麦变成了土豆。

因为英国可以种土豆,而小麦在英国不能种。

小麦一般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殖民地所种植的,主要的产地还是澳大利亚,不过此时英国甚至没有太富余的船只去运输小麦。

一支庞大的货船队伍悬挂着华东自治政府的五色旗,驶入了英国的港口。

这只货船一共拥有三十多艘,货船周围是三艘护航的驱逐舰,由于悬挂着华东自治政府的五色旗,路上没有受到德国潜艇的攻击,很安全的到达了英国。

这支船队给英国运去了很多食品,这些食品种类很多。

有小麦,也有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