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一战胜国-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乌克兰人自治,这成为了第三世界联盟重点用来宣传民族自由精神的题材。
东乌克兰自治前,这里一直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地区,乌克兰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接受中俄为主的第三世界联盟的统治秩序。
但自东乌克兰人自治政府成立后,东乌克兰人顿时普遍支持中俄联盟,第一次将自己视为联盟中的成员。地方治安也迅速好转,东乌克兰人更是对中国大加赞颂。
波兰政府一开始并未感觉到什么不妥,反而放心了,中俄能让乌克兰人自治,说明联盟宣扬的民族自由口号是贯彻施行的,那么波兰独立的许诺也就很靠谱了。
但西乌克兰人顿时出现了骚动,波兰政府一时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面对西乌克兰人不断的游行、暴动,波兰政府警察终于是和西乌克兰人发生了流血冲突。
这一冲突马上被中俄舆论重点关注,中俄政府在流血冲突的第二天就向波兰政府发去了要求停止一切对西乌克兰人动用武力的呼吁。
其余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也都纷纷向波兰政府发去了呼吁,希望波兰政府认真贯彻联盟精神,将民族自由主义放在首要位置,消除民族压迫。
波兰不过是一个刚复国的小国,此时占据了西乌克兰,加上东乌克兰又自治了,第三世界联盟各成员国都纷纷要求波兰贯彻联盟精神,而且西乌克兰地区的局面一天天的恶化,治安变得非常混乱,时常发生军民冲突。面对联盟责问,波兰政府岂能不尴尬?
尼古拉二世更是公开表示,波兰不要得寸进尺,俄国允许波兰独立,是因为民族自由精神,如果波兰不顾民族自由精神而压迫其他民族,俄国将收回承诺。
同时中华帝国则呼吁俄国冷静思考问题,给波兰政府反思错误的时间。
等于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俄国作势要打波兰,中国则拉住俄国,俄国半推半就的等待波兰政府进行反思。
同时中国迅速与波兰政府进行了对话,也要求波兰必须退出西乌克兰,否则中国将劝不住俄国。
波兰此时已经上了‘贼船’了,要想跳下去岂能不湿身?甚至会被淹死。如果继续赖在西乌克兰不走,在道义上已经非常被动了。
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波兰在中俄互相配合的柔情、威胁攻势下,无奈的宣布退出西乌克兰。
这是退出,不是让西乌克兰人自治。
波兰没有那个资格继续占领西乌克兰,乌克兰本身之前作为俄国领土,尼古拉二世要收复这片地区,那自然是在道义上完全说得过去的。
俄国在收复了整个乌克兰之后,也宣布西乌克兰也纳入东乌克兰的自治体系。
被分裂的乌克兰算是统一了,而且成立了乌克兰自治政府。
而乌克兰自治政府名义上是听命于俄国的,但很多时候,乌克兰自治政府却和中华帝国走得很近。
因为乌克兰人知道,要想寻求独立,必须向中华帝国靠拢,尼古拉二世是不靠谱的。
中华帝国虽然没有给乌克兰人明确的许诺,但还是在与乌克兰自治政府高层接触时做出了一些棱模两可的暗示。
不过毕竟当前中华帝国还要团结俄国,因此让乌克兰独立,暂时是不可能的,但未来却不是不可能的。
随着中华帝国把手伸到了乌克兰、波兰,大量的斯拉夫民族美女也跑到了中华帝国从事性工作,还有很多美女被中华帝国国民娶为小妾。
同时随着中华帝国的发展和富裕,以及帝国法律对小妾的权益做出了一些保障,因此很多落后国家的美女资源都开始流向中华帝国。
甚至很多美国女人都跑到中华帝国,当然不排除大量的间谍混入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此时禁止汉族妇女,以及传统地区的少数民族妇女从事性工作,这些性工作全都交给了那些异族女人。
为了让那些国家面子上好看点,中华帝国在舆论上大力赞颂这些性工作者,消除对异族性工作者的歧视。
这将做为一种普世观念进行宣传,从而让其他民族把女人送到中华帝国从事性工作没有障碍感。
性工作职业就如同扫大街的工作一般,虽然不是很体面,但总得有人来做是吧但生在中华帝国,就不要去做这样的工作了,宁可让美女去扫大街也不能去干这样的职业。但却要赞颂从事这些职业的工作者,从而吸引更多的异族妇女来中华帝国从事这一职业。
不管民间有多看不起这些异族妇女,但主流舆论方面却是不能有丝毫的歧视,这是大方面的原则。
同时吸收其他国家的美女资源,改良民族基因,这也是利在千秋的伟业。
如果说,那些民族看到女人跑到中国去当ji女被中国人歧视了,那么面子上自然过不去。
如果中国舆论对这些女人的行为大加赞颂,把这种行为上升为了一种神圣的事业,那些民族看了,起码面子上是过得去的,也就不会引起太大的民族矛盾。
也有不少美女,在中华帝国成为正妻的,而且占较大比例,算是比较的有前途的一批,成为中华帝国公民的正妻,不仅可以享受诸多福利,而且比小妾在财产继承方面更有优势。
中华帝国的福利是非常好的,这可以让人过上很安逸的生活,这是不少异族美女们梦想的生活。
特别是中华帝国通过电影不断的宣传,更是让很多女人向往中华帝国,一旦有机会,都纷纷前往中华帝国。
当然,在这个时代,美女资源相对短缺。
因为世界普遍存在压迫,而生产力又不是太发达,因此很多人口都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这也就导致了美女不多的情况。
实际上只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就会涌现出非常多的美女。
就如中华帝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很多闺女生得俊俏无比,新生代的美女非常多,特别是古汉族血统比较纯正的地区,更是美女如云。
特别是帝国当前,鼓励美女多生多育,更是极大的改善了民族基因状况。
汉族血统从来不比其他民族差,这是一个十分客观的事实。白种人说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实际上他们当了几千年的穷鬼,只是一群穷鬼突然咸鱼翻身了而已。很多白种人实际上是长得非常粗糙的,而在智商上,汉族的智商是比白种人要高的。
文化上更是没得比,中国的文化的优秀程度,根本不是白种人的文化能够包容的。而中国的文化,却能很容易的包容西方人的文化,这也就造成汉语作品,很难翻译成优秀的英语作品的原因,不是汉语作品太烂,而是西方人的文化太烂,没办法准确的表达那些深奥的文字含义。
世界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从有形的外在世界发展到无形的内在世界,从粗糙的世界发展到精致的世界。
随着发展,中国国民形象也在一天天的提高。
中华帝国的宣传机器全面开动,不断的对外宣传帝国的形象,以及展示国民形象,并宣传汉文化的优秀性。
这种宣传在世界上刮起了一阵汉族风,汉文化在很多国家都开始传播。
特别是中华帝国仁爱的形象,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宣传,各种事例都证明中华帝国是一个无比仁爱的国家。
例如解放交趾,解放朝鲜,乌克兰自治等等,都被中华帝国拿来重点宣传。
这是一个中国的民族自由精神与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互相碰撞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霸权的时代。
因此这个时代看上去,并非是那么宁静。
世界各国人民,依旧生活在黑暗的天空下,为此拼命的寻找着真理,面对中美各自提出的真理,各有各的抉择,但两者的互相竞争和鼓吹,也让很多人民产生了诸多的困惑。
就这样,世界迎来了1924年。
这一年里,中华帝国依旧在不断的加强着国家战争潜力,而发展经济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并不代表着全部。
中华帝国在1924年,又造了两艘空壳舰。
而英美日三国则按照计划,将十四艘能抗衡华东级战列舰的军舰全部开工建造,加上原本的十六艘,加在一起也就是三十艘与华东级战列舰同等级的战列舰。而中华帝国,实际上只有八艘,远没有什么十五艘。
三十艘华东级战列舰同等级的战列舰,这在和平时期将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财政负担。
英美日根据中华帝国故意泄漏的一些细节上错误的估算了中华帝国发动战争的时间,认为可能是在1930年,因此加大了对海军的投入,特别是战列舰方面的投入。
至于航空母舰,由于发展还很低级,因此不作为海军的主力船舰。
1924年,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依旧十分快速,但相比之下,美国经济因为大量的低息放款,却是开始发力了。
俄国那边因为华东银行的放款,也变得非常繁荣。
中华帝国的经济依旧是老样子,主要靠工程建设来拉动,同时繁荣起来的内需也是一个主要的增长点。
中华帝国的国民在消费还算是比较理智的,主要的消费也就是表现为对那些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上。
不过因为没有医疗、教育上的压力,因此房子问题依旧是国民解决的重点,房地产行业比较繁荣。
但因为土地是私人的,所以到处随便盖房子,国家没有从中剥削,因此房价很低,加上政府有保障房建设项目,因此住房问题很容易解决。
当房子问题解决了之后,就是车子,以及其他的生活用品了。
有了并无关系,当周围的人们普遍有了更好的东西,也会带动更新换代。
所以刺激消费上还是很容易的,特别是车子问题,只要有稳定的收入,华东银行已经开始给一些人放车贷了。
至于放房贷那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放贷有一定的利息,而且房子实际上不是很贵,因此透支消费并不是太严重。
而且房贷的数量也受限制,不是无限的放出贷款,毕竟建造房子需要时间,一下子放出太多钱,会使房价大幅度上涨。
因为帝国保障房的存在,房价一直不高。
再怎么造房子都不能转化多少战争潜力,这是需要明确的一点问题。
因此车贷才是比放贷更重要的,因为制造汽车是重工业,不单单是牵扯到军用汽车等问题,制造汽车已经牵扯到比较广泛的工业范围了。
——————
第二更到今天一万一更完
第387章:负债累累的帝国政府
第387章:负债累累的帝国政府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华帝国在房贷方面发展比较快,这也属于一种透支消费,这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因此中华帝国的经济在之前有很快的发展,但国民要还房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需的增长。
但首付较高,所以透支程度不高加上房价不是太高,因此很多国民已经把放贷还掉了。
房贷的主要市场则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房贷市场开始饱和。
因为房贷的不断放出,使得中华帝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得多,但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目前还属于基本生活设施的范畴,还未涉及到汽车等商品,因为汽车目前还属于奢侈品,并未成为生活必需品。
不过只要大规模放出车贷,大部分国民都买了家庭汽车,那么汽车也就成为生活必需品了。
经过几年的全面疯狂建设,此时中华帝国的经济依旧保持着非常稳定的高增长速度,这得益于亚联储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
在这种疯狂建设下,中华帝国逐渐具备了进行大规模透支消费的能力。
同时中华帝国在汽车产能上也在不断的扩大着,其速度只能说让美国人都感觉望尘莫及。
其中中盛集团与华盛集团陆续进入了家庭汽车制造业,与华东集团进行竞争。而华东集团则保留着工程车、货车的垄断生产。
竞争有时是有很大好处的,那就是能够不断的进行创新。
中国三大集团,在民用领域的竞争此时趋于激烈,三方所使用的技术基本相同,同时三家集团也在不断的做出创新,从而使产业在世界上保持极高的竞争力。
当其中一家集团做出某项创新后,其他两家集团也会迅速跟进,但要向创新的集团缴纳一定的专利费,这样使创新的集团具备成本竞争优势。
家庭汽车的产能疯狂增长,这是在为接下来的大规模车贷做准备。
产能问题得首先解决,否则到时候就算放出车贷,也没有足够的产能生产。
同时中华帝国在交通上也大力建设,在不断的疯狂建设下,铁路、公路都延伸到了俄国地区。
只有道路通畅了,才能使原材料运输没有限制。
中华帝国作为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一旦使用透支消费模式,那将消耗巨大的资源,但以当前中华帝国所掌控的资源来说,是完全足够消耗的,就算是人口增长到十亿,中华帝国甚至可以消耗全球资源来供应国民消费。
在这个世界上,资源实际上并非是有限的。
有限的资源也就是那么几种,其中农业可能是最大的制约,例如后世的中国,不能进行透支消费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农业上的制约。
而此时中华帝国在农业生产力上非常发达,足够国民使劲吃喝,加上版图扩大了许多,势力范围也很大,因此养十亿富足的人口并非是养不起的。
至于水资源什么的,大海里那么多的水,还怕用尽了不成?
铁矿石等资源什么的,就算是十亿非常富裕的人口来消耗,虽然理论上很快会消耗掉,但只要发展回收科技就可以了。
资源匮乏,只是后世美国制造的一种虚假的概念。
在免费能源出现的背景下,资源并非是匮乏的。
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的情况下,中华帝国把铁路修到俄国境内是非常明智的,同时开始建设俄国的矿山也是未雨绸缪的准备行为。
而在俄国,华东银行放出的钱,主要就是房贷。
俄国的房子价格较高,但没有房子又不行。特别是大量的人口转移到了原本不是太发达的伏尔加河以东地区,因此房子成了当前俄国的首要建设目标。
房贷又带动了钢铁、水泥等有关建筑的行业发展,而大量的钱投入市场,使俄国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拉动了其他的消费。
那些钢铁、水泥等厂商,多是中华帝国的资本建设起来的。
而俄国的大部分资源都被中华帝国所掌控,市场的繁荣,使得中华帝国有足够的利润来建设矿山、交通设施。
光是中华帝国当前掌控的不动产,就足够不断剥削俄国人了。
俄国人光是在房子的问题上,就欠下了银行大笔的钱,尼古拉二世出于统治考虑会给俄国人提供基础生活物资,但并不代表着愿意学中华帝国那样建设保障房,这也导致俄国的房价有点高。
加上钱不断的增多,房价也在源源不断的抬升。
一些俄国人在这样繁荣的市场下,变得很有钱,因此高价购买中华帝国掌控的一些资产,甚至跑到中华帝国来投资,大肆购买资产。
很多中华帝国的资产都被俄国人买走了。
中华帝国对于这些俄国资本的大肆购买资产的行为并未限制,只是提高价格卖给俄国人。
反正,现在俄国人买走多少,未来还是要吐出来的。
到时候等俄国经济崩溃了,俄国人的那些资产多数都得被银行收走,或者低价再卖给中华帝国的资本家们。
此时的卖,是一本万利的。
那些有前途的资产,华夏会会把价格提得很高卖给俄国人,同时引导俄国人去买一些没什么意义的资产。
特别是一些让俄国人感觉买到了很有面子的东西,例如一些地标式的建筑,俄国人都是高价的买。
实际上有一部分俄国人目前钱多得已经不在乎盈亏了,出手非常豪爽。
中华帝国的透支消费此时还未大规模展开,但也用不了多久了。
1924年,是中华帝国最后的准备阶段,各项建设计划在国民众志成城的热情下,大多超前完成。
内陆交通环境在1924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内陆各省份的铁路主干道基本上建成,同时在铁路支线方面,地方政府也在组织民间资本进行修筑。
自民国到中华帝国,自辛亥**到1924年的13年中,中华帝国已经陆续建成了15万公里的铁路。
其建设速度之快,简直骇人听闻。
基本上是全民修路,而资金大多都是中华帝国向银行贷款修建,同样有一部分是募集铁路债券修筑,还有一部分是民间资本修筑。
但大部分都是政府出资。
此时中华帝国政府,已经是负债累累了,但政府却依旧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政府能够发行钞票。
但负债是客观的事实。
对于这些债务,中华帝国政府是有信心还掉的,因为此时欠债的是政府,而国民还未进行大规模的透支消费。
一旦国民进行透支消费,那么铁路系统就能源源不断的收到效益,那么还清这些债务是很轻松的。
等国民消费透支到一定程度时,中华帝国也通过繁荣时期的铁路运营的利益将债务还得七七八八。
就算是还不掉也没关系,等国民透支消费到一定程度,国民就欠银行很多钱,到时候经济一崩溃,等于是国民欠政府很多钱,政府可以用这些透支掉的钱,来建设一些收益小于投入,但却又不得不建的工程,或者直接和其他国家开战,到时候这点债务不算什么。
纵观中华帝国经济发展,前期是政府在透支消费,把大量的钱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去,从而给国民创造大量的就业。
这种模式理论上可以无限持久,只要通过不断的发行钞票就行了。
这也是后世中国所采取的一种模式,但这适用于初期,当建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就要发行大量的钞票来维持运转了,也就是增加铸币税。
但中华帝国此时并未增收太多铸币税,而是向银行借钱来建设工程,银行的钱是从国民储蓄中的钱抽出来的。
尽管银行的钱进进出出,一百块钱甚至可以反复贷款给一百个人,但毕竟是有个限度的,随着经济的增长,银行准备金也是要不断的增加的。而且银行不是只把钱贷给政府,还有投资商及国民贷款等等。
因此到了1924年底,中华帝国中央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了,就算是1924年,帝国中央政府已经不得不增发50亚元的铸币税来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总的来说,已经很勉强了。
这时候,接力棒要递给国民消费了,否则经济将会崩溃。如果要维持不崩溃,只能大量增发铸币税,或者让国民消费继续带动经济。
中华帝国的计划,就是将接力棒交给国民消费。
两者都要发行大量的钞票,但这是有所区别的。
国家发行铸币税,等于是印票子给政府花,那么这些钱等于是直接从国民口袋里掏,这等于是‘无差别攻击’。
而贷款给国民消费,等于是印票子给国民花,国民口袋里的票子虽然会同样贬值,但他们手上有银行贷款给他们的票子,而这些票子造成了大量的商业活动,使得市场变得非常繁荣,这样企业也就要扩大员工数量,也就拉动了就业岗位,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工作,而这时就算是票子贬值了,但他们的工作酬劳同样会上涨。
————————
第一更到
下一章下午6点。
第388章:帝国经济转型,钢铁巨兽
第388章:帝国经济转型,钢铁巨兽
夏钧于中京召开了一次经济转型会议,会议上夏钧就接下来的经济发展路线做出了阐述。
“经济想要快速发展,透支消费是必须要走的路线,这是一条已经被证实的真理。如今帝国中央已经无力维持这样的透支消费。按照原定计划,明年帝国政府将缩减官方工程建设数量。转而让民间资本来进行建设活动,但如何使接替过程不出现波动,也就是我们这次会议重点讨论的目标。”夏钧做了开场发言,明确了会议的商议内容。
“如果官方骤然停止新工程的投入,那么民间资本一时又反应不过来,就会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波动,或者说是出现资金链断层。如今帝国的建设资金链主要靠官方供应……”游正斌在会议上补充说道,“因此,我们这次会议,重点在于拿出一个靠谱的交替方案。”
内阁次辅吴彦章这时说道:“我觉得,根本性问题实际上是在建筑产业,之前帝国官方通过不断的工程建设,疯狂带动了建筑产业的发展,加上民间资本同样也在大规模的进行建设,因此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也就会使钢铁、水泥卖不出去,从而影响建筑产业带来的就业岗位。”
说着,吴彦章顿了顿,继续说道:“那么,帝国官方在减少工程投入的同时,主要的应该增加民间资本的建设规模,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资金,从而刺激房地产行业发展,先以房地产行业做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带动主力。同时加大车贷的放款,通过降低利率来实现,但考虑到汽车产能增长速度限制,因此不能一降到底。通过房地产和汽车制造业,来弥补帝国中央政府缩减的工程建设数量。”
“总的来说,初期将房贷利率一降到底,以做应急之用。而车贷则略微降低,达到能够疯狂刺激汽车产能的程度便可。中期则开始提高房贷利率,以缩减房地产规模,同时降低车贷利率,以增大汽车制造产业带动的经济量,同时大规模发行信用卡,以增加消费。等于是在玩杠杆,通过房贷与车贷规模的增减,来完成产业转型。到后期,等住房建设得差不多了,则开始大幅度提高房贷利率,以彻底将房地产这一块限制住,将经济增长完全放到汽车制造、电器制造等产业上……”
“加大房贷,必然使房地产行业出现一定的泡沫,但房地产行业不转化为战争潜力的效率极低。”陶成章提出了问题,他对经济发展方面研究不是很深入,但也有一定的认识,按照一般的推理,这确实是没错的。
“转化为战争潜力的效率极低这没有错,但当前以我们中华帝国的国情来说,国民住房问题还没有解决。在住房问题还未解决的前提下,国民不可能会去贷款买车的,因此这也导致车贷没有生存土壤。”吴彦章回答道。
对于普通国民来说,家是首要的。如果在房子和汽车上来选择,那么肯定是选择房子,而不是选择汽车。
因此,中华帝国在未能彻底解决国民住房问题之前,让国民去买贷款买车子是完全不现实的。
中华帝国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基本国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透支消费,必然会让这一部分不能转化为战争潜力的建设拖后腿,但中华帝国是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加上生产力不比美国低,甚至在很多领域生产力都比美国来得高,拖点后腿算什么。
后世的中国,在生产力比西方人低,产业利润被西方人赚走大部分的情况下尚且能够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那样的成绩,而且在过程中还因为经验不足,以及官僚主义作风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中华帝国在这个年代,在一些领域的生产力都比后世的中国来得高。
同时在产业上完全是用自己的技术建设起来的,不是靠西方人的技术,因此利润没有被西方人剥夺。加上中华帝国政府向来是走精细化管理路线,而且中央高度集权,更是减少了内部的资源损耗。
这也是为什么中华帝国在十三年就铺设了十五万公里铁路的主要原因。
就那些落后国家来说,资本发展有两次机遇。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华帝国抓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遇。
后世的中国,两次机遇都没有抓住,而日本却抓住了两次机遇。
但在这个时代,日本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受打击,受到了中华帝国给与的战争创伤,因此一定程度上错过了这次资本发展机遇。
后世的中国,在发展目的性上不够明确,而此时中华帝国在发展目的性上非常明确,那就是为了战争而发展经济。
中华帝国初期的发展模式,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建设来实现经济的带动,是一种人围着建设转的模式。
而接下来,就要转变为建设围绕着人转,也就是刺激国民消费,来带动经济。当透支消费达到了一定程度时,也就到了物极必反的程度,又从建设围绕着人转演变为人围着建设转。
当人围着建设转到一定程度时,又到了物极必反的时期,又开始施行建设围绕着人转的模式。
如此不断循环。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模式。
这也是为什么资本能够称霸世界的主要核心竞争力,正是资本在这这一时期拥有最强的竞争力,所以才获得了主流地位。
美国最大的原罪不是采用了这种模式,而是以私人来操纵这种模式。从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成为那一小部分私人的奴隶。
中华帝国未来将走上另外一条迥然不同的路线,那就将华东集团进行国有化,以国家来操纵这种模式的运转,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将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这是一种随着生产力提高而导致的必然趋势。正如人类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社会的规律一样,这些转变都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若是以美国那种模式来进行发展,那么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的时期,必然会受到那一小部分人的镇压。
而中华帝国如果将华东集团国有化,也就铺平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当生产力提升到一定程度时,进入共产主义模式将会是自然而然的。
1924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已经进行透支消费五年了,按照原定历史,也就是走过了一半的路程。
经过五年的疯狂建设,美国的经济异常繁荣。
中华帝国也不差,美国在进行透支消费的时候,中华帝国官方也在透支建设,因此双方的发展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而中华帝国毕竟有人口上的优势,虽然在人均增长速度上不如美国,但经济增长总量却始终压着美国一头。
到了1924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500亿美元的高度,而中华帝国在192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则达到了3600亿亚元的高度,比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出了300亿美元。
而在官方数据上,中华帝国依旧把数据压低,官方公布的数据中,192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600亿亚元,比美国少200亿美元的总产值,等于是在字面上抹去了500亿美元的产值。
等于是忽略了27的经济总量,但美国却无法获知具体的数据,因此没有任何的察觉。
中华帝国在产钢量方面,在这个时期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国民生活质量,实际上已经比美国更高了。
中华帝国唯一缺少的,就是让中华帝国的国民全部用先进的生产力进行生产。
不过美国的透支消费模式已经进行了五年,因此整个社会异常繁荣,国民个人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