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杀明-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敏皱眉说道:“你有什么好建议?”

白克明苦涩的说道:“最好还是通过其他手段解决吧!”

阿敏的眉头,皱得更加的厉害了。他的心情,的确是相当的不爽。白克明提到的别的手段,无非就是谈判,给赎金,用钱将巴布海赎回来。又或者是,释放被俘虏的对方人质,将巴布海交换回来。这两者,都是少数民族的常见的换回人质的方式。

然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阿敏都是不愿意的。和徐兴夏谈判,只怕对方会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天知道白衣军会开出什么样的价钱来。如果白衣军开出的价格太高,谈判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巴布海最多价值三十万两白银而已。如果需要付出更多的赎金,只怕就算是努尔哈赤前来,也要考虑采取别的办法了。

遗憾的是,白衣军应该早就知道巴布海的身份了,否则,也不会直接冲着木兰集去的。因此,他们肯定会将赎金往死里开的。在这里,阿敏和白克明都猜错了。其实,白衣军是真的误打误撞,不小心抓到了巴布海而已。但是这么一条大鱼在手,徐兴夏还真是不会轻易放手的。这么好的筹码,怎么能不好好的利用呢?

至于交换人质,阿敏的手里,根本就没有白衣军的人质。大金军抓到的明军倒是不少。如果是使用明军来交换的话,估计不能满足徐兴夏的要求。因为,白衣军和明军,根本就不是一路的。说不定,大金军抓到的明军越多,白衣军越欢喜呢。

其实,在这个方面,阿敏和白克明也猜错了。他们下意识的觉得,白衣军是造反起家的,是反贼,和明军肯定不是一路的。但是在辽东,在对外问题上,白衣军和明军,根本就是一路的。白衣军到来辽东以后,各地的明军溃兵,都开始向白衣军聚拢了。

阿敏最后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继续武力进攻,最合适自己的口味。但是,继续进攻下去,镶蓝旗的损失,又的确是太大了。他不能无视镶蓝旗的损失。镶蓝旗是他的根本,是万万折腾不起的。无论自己的口味如何,都必须理智的考虑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白克明看到阿敏还在犹豫,又委婉的说道:“贝勒爷,咱们其实也就是打个前站,探听探听白衣军的口风,起个上传下达的作用。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大汗的手里啊。”

这是隐晦的提醒阿敏,咱们在羊官堡这里,不过是做戏给努尔哈赤看的。既然是做戏,就不要做得太过火,太投入了。那样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好处。镶蓝旗在羊官堡损失了五个牛录,足够在努尔哈赤那里应付过去了。如果镶蓝旗损失的牛录太多,只怕努尔哈赤会发飙的。毕竟,镶蓝旗也是属于大金军一脉不是?

阿敏最后仔细的考究一番,觉得自己的确已经尽力了,在努尔哈赤那里,也算是勉强能说得过去了。谈判就谈判吧,看看白衣军会开出什么样的价位。白克明说的没错,这件事,最终还是得看努尔哈赤的意思。他点头说道:“那好,你就去走一趟吧!”

白克明答应着去了。

……

很快,徐兴夏就接到报告:“大人,建虏的使者求见。”

徐兴夏其实早就在望远镜里面看到白克明的身影。对于白克明到来的目的,也是心知肚明。看来,建虏已经被镇住了,不想打了。他放下望远镜,不动声色的说道:“让他过来吧!”

张鼐转身离开,很快就将白克明带到徐兴夏的面前。

白克明这个人,属于镶蓝旗中的另类。他没有其他建虏强悍的外表,没有他们粗鲁的仪态,也没有他们凌厉的眼神。他看起来,更加像是一个手无抓鸡之力的文人。事实上,在大金国里面,白克明的确是一个文人。他唯一缺少的,就是一把羽扇。

阿敏统帅的镶蓝旗,向来都是以勇猛著称的,麾下的猛将勇士非常多。他们都是一根筋的,有勇无谋。要他们冲锋陷阵一点问题都没有,要他们慷慨赴死也没有问题,但是要他们动脑筋,想办法,那就麻烦大了。只有这个白克明,是有些脑子的。

但是,白克明这个人,听名字似乎是一个汉人,其实和汉人没有丝毫的关系。他是纯正的女真人,没有任何汉人的血统。白克明的名字,也是他自己音译过来的。他喜欢这个名字,觉得很有气势,也很符合大金国目前的主流。

第710章 我到底招谁惹谁了了?

白克明向徐兴夏主动行礼,很是客套了几句。他的汉语说得非常的标准,和徐兴夏交流起来,一点困难都没有。如果不是他的光秃秃的脑袋,金钱鼠尾巴,还有身上古怪的装束,一般人都会认为他是汉人。汉人的名字,熟练的汉语,他倒是听仰慕汉族的啊。

按照白克明的说法,白衣军和大金军之间的战斗,完全是出于误会。白衣军和大金军之间,应该相互加强沟通。毕竟,两者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明军。白克明到这个时候,还认为白衣军和明军是敌对的关系。这不得不说,大金国对白衣军的了解,还真是太少。对明王朝内地的情况了解也太少。

如果白克明知道,徐兴夏正在迎娶明王朝的公主,他一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他连明王朝国内这么大的事情都不知道,可想而知,他对白衣军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了。估计大金国上下,都没有对明王朝内地真正的重视过。他们派遣到明王朝内部的探子,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关于内地的消息,都是从商人们那里辗转打听来的。来自内地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核实。

努尔哈赤对于明王朝的内地,始终不太关注,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关注。这时候的大金国,目光仅仅是局限在辽东地区而已。大金国真正对中原内地重视起来,要等到皇太极登基以后。对于明王朝内地的兴趣,皇太极要比努尔哈赤浓厚多了。大金国试图进军中原,就是从皇太极的时代开始的,到多尔衮时代达到巅峰。

其实,白克明说是误会,也没有错。既然是误会,那就没有继续争斗的必要。只要大金军主动的全部退回去赫图阿拉,将所有的金银财富,都全部拿出来赔偿汉人的损失,再一个个抹脖子赎罪,以徐兴夏的宽宏大量,应该不会再继续追究了。

当然,如果愤怒的辽东人民还要继续追究,要将死去的建虏也挖出来鞭尸之类的,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宽宏大量吧?有时候,徐兴夏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人中的好人。他对建虏的处置,真的是太仁慈了。如果是换了别人,一定会要求建虏当场自杀的,绝对不会放纵他们回去赫图阿拉。

徐兴夏直截了当的说道:“白克明,两军相争,不斩来使,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我想,你是为了巴布海而来的吧?”

白克明本来还想和徐兴夏继续胡扯,从而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但是,徐兴夏既然直言不讳的提到了巴布海的名字,他也只好直入主题,开门见山的说道:“不知道贵军要什么条件,才能释放巴布海贝勒?希望贵军明白,我们是很有诚意进行谈判的。”

徐兴夏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们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白克明当然不会上徐兴夏的当。这种事情,如果他先开口,就肯定处于被动的地位了。他肯定会被徐兴夏拼命勒索的。谁先开口谁就是傻瓜。因此,他坚持说道:“还请贵军开价。只要贵军开出的价格是合情合理的,我军是愿意接受的。”

徐兴夏轻描淡写的说道:“可是,我们其实并没有释放巴布海的意思啊。我们准备将巴布海押送到南京去,交给皇帝陛下处理。我已经派人报告了南京朝廷,估计那边很快就会派锦衣卫前来提人了。你们要提赎金的话,还是和南京方面说吧。我们白衣军,其实就是负责抓人的,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理。”

白克明顿时就着急了。巴布海要是被押送到南京去,那就一切都完蛋了。大金军在辽东消灭了这么多的明军,和明军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巴布海被押送到南京以后的结局,是根本不用想的,一定是被公开的凌迟处死。明王朝等待这一天,也不知道等待多久了。他急忙说道:“大人,我们的确是有心将巴布海贝勒赎取回去的,还请不要押送到南京去。一切好商量嘛!”

徐兴夏若无其事的说道:“这个,只怕你不能做主吧?”

白克明委婉的说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我们总会给大人一个合理的价格的。如果我们之前无意中冒犯了大人的威严,还请大人高抬贵手,接受我们的最诚恳的道歉。”

徐兴夏轻描淡写的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告诉努尔哈赤,我要他撤离辽东!他什么时候撤军,我就什么时候给人!”

白克明欲言又止。其实,他想直言不讳的告诉徐兴夏。这个条件,大金军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要努尔哈赤撤离辽东,还不如让巴布海死了算了。白痴都知道,大金军既然进入了辽东,就不会轻易离开的。这里的富饶美丽,已经让大金国上下,都将这里当做是自己的领地了。辽阳、沈阳、抚顺、铁岭等大城市,简直比赫图阿拉好的太多了。他们是来了就不愿意离开。哪怕是白克明也不愿意离开。

但是,这件事情,的确只有努尔哈赤本身才能做决定,其他人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徐兴夏既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他们也只有这样转达给努尔哈赤知道。至于努尔哈赤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不是他白克明能掌控的了。甚至,这件事情,连阿敏都完全没有办法插手。无奈之下,白克明只好告辞而去。

……

“混蛋!简直是欺人太甚!”阿敏怒气冲冲的喝道。

徐兴夏的答复,让阿敏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他简直要被气晕了。要大金军撤离辽东?这样的要求,也亏徐兴夏敢提出来?他以为他是谁?他以为自己是辽东的领主吗?他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本事挑战整个大金国吗?简直是荒谬!他居然藐视自己的权威,将自己当做是透明人一样?一时间,阿敏恨不得拔了徐兴夏的皮!

但是,生气归生气,理智归理智。除了生气之外,阿敏还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对付徐兴夏这个混蛋。显然,羊官堡这个地方,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一个巨大的可以吞噬无数生命的陷阱。五个牛录的大金军,转眼间就被吞噬掉了。徐兴夏如此回复,肯定有激怒他阿敏,刺激他继续发动进攻的意思。如果他阿敏脑子发热,下令部队继续进攻的话,肯定又落入白衣军的陷阱里面去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啊,阿敏是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的。镶蓝旗已经在羊官堡这个小小的地方,折损了五个牛录的兵力,阿敏是说什么也不会继续做这样的蠢事了。哪怕在外人看来,他有怯战的意思,他也绝对不会继续发动愚蠢的进攻。除非是他想将整个镶蓝旗都全部打光了。他必须先搞清楚,白衣军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

至于将大炮拉上来助阵,阿敏倒是想过。大金军在辽东的战场上,缴获了不少的明军大炮,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佛郎机火炮。阿敏曾经让人粗略的计算过,自己可以控制的大炮,大约有五十门左右。要是拖上来的话,对着羊官堡一阵炮轰,或许有点用处。

但是,阿敏后来想想,还是放弃了。羊官堡这个地方,后面就是大海,白衣军肯定有海路和遥远的山东相连,可以进退自如的。就算有大炮助阵,也无法将白衣军全部消灭。见机不妙的时候,白衣军肯定会坐船撤退的。如果将白衣军逼走了,以后的事情,会更加的麻烦。在辽东都搞不定白衣军,你还追到内地啊?

再说,炮弹不长眼睛,万一大炮将巴布海给打死了,努尔哈赤那里,估计是过不了关的。其他人也会认为,自己是在公报私仇,故意打死巴布海的。特别是那个皇太极,和自己一向不对眼。如果自己真的不小心打死了巴布海,皇太极一定会将很多的罪名安在自己的头上。因此,就算要实行炮击,也应该是努尔哈赤亲自下令。反正,巴布海是他的儿子,就算被他打死了,也没有话说。

“将所有的大炮都集中起来。”阿敏郁闷的吩咐。这件事情闹大了,最后肯定得努尔哈赤亲自到来解决。他必须将所有的手段,包括和平的手段,非和平的手段,都要全部准备好。如果再出差错的话,估计努尔哈赤肯定饶恕不了他。他必须想办法自保了。

“写信上报大汗定夺吧,顺便自请降罪。唉,我到底招谁惹谁了?老天这样对我!”想了想,阿敏又无奈的说道。他再次郁闷的感慨,自己的运气,真是不好。自己好端端的呆在海州城,没有招谁惹谁,结果,居然遇到了白衣军,遇到了徐兴夏。双方刚刚一接触,大金军就吃了败仗。

他从十二岁开始,就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无奈过。小小的羊官堡,就好像是一块骨刺,吃不下,吐不出,难受的要命。好久好久以后,他才慢慢的回过神来,狠狠的握了握拳头。他的脸色,逐渐的变得狰狞起来。徐兴夏,白衣军,这两个该死的东西!阿敏暗自发誓,一定要想办法将他们都变成灰烬!

第711章 努尔哈赤不淡定了

辽东,广宁府以东,镇武堡。

努尔哈赤的心情很不好。来自阿敏的奏报,陆陆续续的送到了他的面前。他的心情,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变差的。本来一切都计划好的事情,都让阿敏,还有突然出现的白衣军,统统给打断了。为此,努尔哈赤不得不下令,暂时停止对广宁府的攻击。

白衣军到来的消息,让努尔哈赤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他必须重新审视整个大金国的方略。或许阿敏自身还没有意识到白衣军出现在辽东的意义,努尔哈赤却是意识到了。白衣军这是要决心收复辽东啊!连徐兴夏都亲自跑过来侦察来了。白衣军和大金军连续几次的战斗,都是白衣军在侦察大金军的战斗力。

对于徐兴夏的行动,努尔哈赤归结为侦察,而不是试探。这里面是有缘故的。如果是试探的话,发现情况不对,可能就不来了。侦察的话,则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来的。换言之,就是白衣军肯定会进入辽东,肯定是要收复辽东的。这也就意味着,大金军和白衣军之间,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因为,大金军也不可能放弃辽东。只有一方彻底战败,互相对峙的局面才有可能化解。

接到来自阿敏的奏报以后,努尔哈赤觉得,自己的后方,开始不安全了。如果他继续进攻广宁府,极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后方崩溃。白衣军的出现,严重的威胁到辽阳、沈阳。万一辽阳、沈阳遭受袭击,后果就严重了。大金国高层的家眷,都陆陆续续的搬迁到这两个城市了。毕竟,冬天来了,呆在大城市的坚固建筑物里面,要比呆在赫图阿拉的帐篷里面温暖的多,也安全得多。

努尔哈赤为什么会这么敏感,觉得白衣军能威胁到辽阳和沈阳?倒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巴布海被抓的缘故,而是因为镶蓝旗损失的几个牛录。努尔哈赤非常清楚,阿敏对自己是有怨言的。他的父亲被自己杀死,作为儿子的他,内心里肯定不舒服。因此,一直以来,阿敏和努尔哈赤的关系,都算不上十分的和谐。只是由于大金国发展的整体需要,由于共同的利益,两人才没有发生冲突。

阿敏是十分要强的人。为了自己的面子,轻易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很多时候,即使被打落了牙齿,也会和血吞。现在,他报告损失了五个牛录,估计这个数字,只会少不会多。也就是说,镶蓝旗的损失,有可能是七个或者八个牛录。这样的损失,在大金国的历史上,绝对是很罕见的。特别是出在悍将阿敏的手下。

今天,大金国的高层,都被努尔哈赤召集起来,商议对策。会议的地点,就在镇武堡的东面大营。在这里,大金军集中了超过两万大军,准备横扫广宁府外围,一举将广宁城攻克的。但是现在,军事任务必须被暂时的放下了。

除了长子褚英已经被努尔哈赤亲手杀死,次子代善留守沈阳没有出现之外,努尔哈赤的其他儿子,全部都在场。阿拜、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极、巴布泰、德格类,一字的排开。年纪最大的阿拜,三十三岁。年纪最小的德格类,只有二十二岁。他们都将沉重的盔甲脱下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除了努尔哈赤的儿子们之外,参与会议的还有济尔哈朗。他是阿敏的亲弟弟,也是皇太极的好友,同时也得到努尔哈赤的喜欢。只有十九岁的济尔哈朗,对于亲生父亲舒尔哈齐,几乎没有什么好感。因此,舒尔哈齐尽管是被努尔哈赤杀死的,济尔哈朗依然和努尔哈赤一脉,关系非常的亲密,几乎就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一样。

褚英的大儿子杜度也在其中。褚英被努尔哈赤杀死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受到牵连,依然继承了父亲一脉的权力。作为褚英长子的杜度,更是年纪轻轻,就成了镶白旗的旗主。虽然说,在努尔哈赤的阴影下,镶白旗旗主的权力,不是特别的大。但是,旗主的位置,毕竟很耀眼,很引人瞩目,也很引人妒忌。

因为,努尔哈赤本身就兼了两个旗主职位。剩下的旗主职位,就只有六个了。如此稀罕的位置,谁不喜欢啊?旗主的权力,不仅仅是体现在行军打仗上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战利品的分配上。大金军抢掠过来的财物,一般都是要公开分配的。如果有机会成为旗主的话,在分配战利品的时候,无疑会得益良多。

在这样的场合,努尔哈赤最器重的五大臣,自然也在场。五大臣分别是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又译作何和礼,努尔哈赤的大女婿)、扈尔汉、安费扬古。他们的年纪都有些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和在场的年轻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都坐在距离努尔哈赤很近的地方,比他的儿子们还要靠近。努尔哈赤借此显示对他们的尊重。

另外与会的还有杨古利、冷格里等人。他们也都是努尔哈赤身边的老臣子了,重要的高层会议,肯定少不了他们。这次努尔哈赤率军进攻广宁府,大金国的高层,几乎是倾巢而出。这样也好,根本不需要另外找地方,直接就可以在前线开会解决了。

本来,努尔哈赤的弟弟穆尔哈齐也应该到场的。他乃是攻打广宁府的前锋。每次大金军出征,穆尔哈齐都喜欢担当前锋,打头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一次也不例外。但是他的身体,昨天忽然出事了,巫医说是感染了风寒,不得不提前返回辽阳休养。

穆尔哈齐的年纪也大了,这一次病倒,估计以后都再也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了。这让努尔哈赤原本糟糕的心情,显得更加的糟糕。他和穆尔哈齐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在舒尔哈齐死了以后,努尔哈赤就更加珍惜自己和其他兄弟之间的感情。

年轻的济尔哈朗将阿敏送来的奏报,都全部宣读了一遍。他的语速很慢,中间还时不时的有停顿,目的就是为了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来领会奏报里面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消息。其实,私底下,在座的每个人,都已经知道大概情况了。

“大家都说说吧。”努尔哈赤挺直腰,不动声色的说道。

作为大金国的国主,努尔哈赤当然不能流露出自己的喜好来。他要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他从里面选择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一个。大金国的崛起,和这种“民主”的决策是分不开的。一般情况下,努尔哈赤都不会太过专断。

莽古尔泰每次开会都是打头阵的。他的性格就是鲁莽冲动的,做事不计较后果,只要快意恩仇,自己觉得爽快就行。他是四大贝勒的老三,对排行老二的阿敏,一直不太服气。事实上,他和阿敏的关系,从来都不好。可能是因为两人都是勇将的关系,竞争厉害,谁也不服气谁。每次见面,几乎都是要打架的。

眼看糟蹋阿敏的机会来了,莽古尔泰立刻说道:“这个阿敏,就是废物。我早就知道他不行。白衣军才多少人?据说只有三百人!他的镶蓝旗多少人?足足三千人!三百人打败三千人,这个阿敏,真不是他的脑子,是不是被马蹄踢坏了……”

他夹枪夹棒的,将阿敏狠狠的批了一通,丝毫不留情面。听他的语气,这个阿敏,简直是世界上最笨的人了。就算是一头猪,都要比他厉害得多。对于这样的废物,大金军早就应该唾弃了。“我看让阿敏早点滚蛋,回去抱老婆生孩子算了!免得丢人现眼!”如此直白尖锐的语言,也只有莽古尔泰才能说出口。

尽管语言十分的尖锐,十分的直白,充满了打压的味道,但是在场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十分的不妥。没办法,阿敏这次的确是有点离谱。这样的战斗损失,在大金军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话说,镶蓝旗好歹也有几千人,还有镶白旗、镶红旗助阵,怎么能就这样输给白衣军呢?连阿敏自己在奏报里面都说,白衣军只有三百人左右。几千人对三百人还输掉了,不是废物是什么?

大金军为什么有资格鄙视明军?就是因为明军战斗力太差。几百人的大金军,就能追着几千人,甚至是上万人的明军到处乱跑。在场的人只要提到辽东的明军,都会在前面加上“废物”两个字。但是现在,似乎轮到在大金军的前面,加上“废物”两个字了。

“这个莽古尔泰,简直是胡闹!”皇太极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对莽古尔泰的言语,出现了明显的反感。他向来不喜欢有勇无谋的莽古尔泰。每次看到莽古尔泰的粗鲁行为,不经大脑的语言,皇太极都会有一种深深的厌恶感。此时此刻,莽古尔泰不经大脑,就在那里混乱喷嘴,让皇太极对他的厌恶感更加的强烈。

第712章 每个人都有小九九

莽古尔泰对阿敏的攻击,在皇太极看来,简直是在挑拨离间,自毁大金国的前程。好歹也是四大贝勒之一,莽古尔泰怎么就不知道注意一点自己的嘴巴呢?他这样胡说八道,肯定会让阿敏怀恨在心的啊!大金国想要崛起,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团结,绝对不能窝里斗。偏偏莽古尔泰有太浓重的窝里斗的意思。

将白衣军贬斥的一无是处,对大金国其实没有任何的好处。相反,只会让大金国没有办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好歹,别人也是在明王朝国内,打败了明军,攻克了北京城的存在。中原的花花江山,向来都是最难夺取的。而白衣军做到了这一点,这充分的说明,他们的确是有真本事的。这次到辽东,绝对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已经二十六岁的皇太极,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绝对是一个有野心,又愿意学习的人。同时,对于各类的情报,皇太极也非常的敏感。自从得知白衣军出现在辽东以后,皇太极立刻细心的收集白衣军的情报。最后,他惊愕的发现。大金军遇到的,可能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绝对不是好事。

对于林丹汗和莫日根的名字,皇太极也是知道一点的。根据科尔沁部落提供的情报,这两个人,都是强大的草原豪强,手下拥有大量的,强悍的游牧民族骑兵队伍。就是宰桑贝和,也不敢轻易和两人开战。然而,就是这么两个人,被白衣军彻底的打败,一蹶不振了。白衣军居然如此的强大,怎么能让皇太极不心惊?

不过,皇太极没有出声。他努力忍着内心的厌恶感,让莽古尔泰继续在那里朝阿敏大吐口水。他向来不喜欢和莽古尔泰这样的家伙打嘴炮。因为,他会想办法将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样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无聊的时候,皇太极干脆就闭目养神。

同时感觉到有些问题的,还有额亦都。额亦都可以算是努尔哈赤的智囊。努尔哈赤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决断不下的,一般都会询问额亦都。两人的朋友关系,非常的亲密。这时候的额亦都,就坐在努尔哈赤的身边,充分的显示出两人的亲密关系。

额亦都和皇太极一样,对白衣军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得知白衣军到达辽东以后,额亦都立刻想办法,搜集了大量有关白衣军的资料,作为在场每个人的参考。不管白衣军到来辽东的目的如何,他们的战斗力,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管大金国是否承认,最后的结果,还是阿敏统帅的镶蓝旗,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而这样惨重的损失,自从大金国建国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哪怕是面对数万的辽东明军,大金军也从来没有过如此惨重的损失。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大金国上下,如果还不能冷静的思考对待的话,后果一定会不堪设想的。

莽古尔泰的反应,正是额亦都最担心的。莽古尔泰根本就没有正视白衣军的战斗力,而是将一切的责任,都推到了阿敏的头上。这完全是在公报私仇,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遗憾的是,事实证明,任何一个轻视白衣军的对手,最后都折戈沉沙了。

由于努尔哈赤和阿敏的关系,镶蓝旗的实力,在八旗里面,是最弱小的,全部的兵力加起来,只有三十三个牛录。这些牛录基本上都不满员。有的牛录甚至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而且,有十七个牛录,是被努尔哈赤抽调出来,归属自己直接指挥的。阿敏真正能指挥的,只有十八个牛录,总兵力大约三千多人。

别看杜度率领的镶白旗,名义上只有十五个牛录,比镶蓝旗少了足足一半。事实上,这些牛录,全部都是超编的。有的牛录人数,甚至超过四百人。整个镶白旗,有超过三千五百人的兵力。比镶蓝旗还要多出一点点。当时的八旗制度,还不十分的完善,努尔哈赤的个人意志,在分配人口和资源上,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要从镶蓝旗的手上,将完整的牛录夺过来,一般比较麻烦,也比较容易引来其他人的敏感。哪怕是大金国的国主,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公开干。万一惹众怒,那就不好办了。于是,努尔哈赤采取了暗度陈仓,蚂蚁搬家的方式,将镶蓝旗的精锐兵员和上好的马牛羊,都一步一步的,转移到镶白旗麾下,却没有增减牛录的数量变化。

表面来看,镶蓝旗的牛录数量,依然是三十三个。在八旗里面,除了正黄旗有四十五个牛录之外,牛录数量就是镶蓝旗最多了。镶白旗的牛录数量,依然只有十五个。八旗里面,依然是牛录数量最少的一个。实际上,镶蓝旗的战斗力,已经被极大的削弱。阿敏当然不爽,却也无可奈何。谁叫别人是大金国的国主呢?

从阿敏送来的情报看,他的损失,估计有七八个牛录左右。五个牛录绝对是被他缩小了的数字。可见,镶蓝旗是在白衣军的手里,吃了大亏的。镶蓝旗的战斗力,相对八旗来说弱小,但是相对一般的明军,却是非常强大的。以损失七八个牛录的代价,足够对付上万的明军了。在平原地区,甚至能打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