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杀明-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闯正在后面看得心痒痒的,摩拳擦掌呢,可惜,猎骑兵要保护徐兴夏的安全,没有办法参战。看到那些溃散的明军,居然糊里糊涂的向这边冲过来,他马上就找到了机会了,大声叫道:“这些兔崽子,找死!兄弟们,冲啊,干掉他们!”

他当即带着猎骑兵,向那些明军的溃兵冲过去。

猎骑兵是新成立的部队,本来有五个中队,1250名士兵。加上军官的话,有1500人左右。但是,其中的1000人都是新兵,只有250人是老兵,此刻新兵都在黑山营训练,只有一个中队的老兵,跟在徐兴夏的身边。连同各级军官,也就是300人左右。不过,有三百人在手,已经足够了。

“听我命令!”

“预备!”

“放!”

刘闯挥舞着大砍刀,大声叫道。

他的脑子,的确不是很清醒,这是他迟迟不能独当一面的主要原因。但是,他打仗的时候,却十分的彪悍,连迟虎、王夏、毛十三这些游侠儿出身的家伙,都不敢近身和他肉搏。他们都是正常人,这个刘闯却是疯子。正常人能够和疯子搏命吗?刘闯的部下,都是清一色的火枪手,他自己使用的却是一把大砍刀。这把大砍刀的另类,就好像是徐兴夏的弓箭一样的拉风。

“砰砰砰!”

“噗噗噗!”

猎骑兵的第一次齐射,就让那些明军溃兵吓了一跳。双方的距离很近,只有三十丈左右,日月铳的命中率很高。一颗颗的米尼弹呼啸而去,带去死神的问候。冲在最前面的明军溃兵,几乎全部悲剧。一朵朵的血花爆裂而出,它们的主人跟着倒地。残存的人吓得一下子就全部趴倒,抱着脑袋缩在地上不敢动。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前面,还有更多的白衣军。有些明军还以为自己是陷入了白衣军的包围圈,盲目的乱窜,结果被猎骑兵给打死了。在丢下了几十具的尸体以后,残存的为数不多的明军,又急急忙忙的掉头又跑了回去。刘闯带着猎骑兵追了三四里,担心徐兴夏的安全,不敢追得太远,又都撤回来了。

很快,前来增援红城堡的明军,都被全部驱散了。简单的清点一下战果,双方甫一接触,白衣军就打死打伤了五六百人的明军。白衣军自己,有几个人受伤,都是摔伤撞伤之类的,没有什么大碍。估计,这一次的接触,会让固原镇的明军,对白衣军的战斗力,有很深刻的认识。下次,他们想要进入宁夏镇的时候,肯定会打醒十二分的精神的。除非他们是想死了。

战斗这么快就结束了,迟虎觉得不过瘾,射声军的战士也觉得不过瘾。他们还没有兴奋起来呢,战斗就结束了。如果是面对三四千的鞑子,估计没有这么轻松的。刘闯和他的猎骑兵,同样觉得不过瘾。猎骑兵的性质,本来就是警卫部队,难得有机会参与实战的。这一次意外遇上,也是天意。可惜,敌人不经打,一下子就溃败了。刘闯期待的问道:“大人,要拿下红城堡吗?”

徐兴夏摇摇头,沉声说道:“算了,没必要。”

红城堡这样的要塞,拿下来以后,是要派兵驻守的。如果不派兵驻守,要塞的意义就失去了。但是,在这个鬼地方,派兵驻守,就要考虑后勤的问题。老实说,宁夏城距离红城堡太远了,后勤方面,不好保证。你看这些弯弯曲曲的山路,运输粮食就是一件麻烦事。白衣军目前的后勤补给能力,其实是很弱的,承受不起啊!

相反的,白衣军如果放弃了红城堡,放弃这个要塞,明军肯定会死死的守住的。他们应该会很看重这个要塞。只要他们看重,那就好办了。三天两头的,迟虎就带着他的部队前来问候一番。只要发现明军的增援部队,就直接在野外解决他们。几次的战斗下来,估计固原镇的明军有生力量,应该就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迟虎,来,坐!”徐兴夏看看四周,找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翻身下马,坐下来,和迟虎商量整个南部的整个防务体系。红城堡的战斗,只是整个南部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在宁夏镇的南部,还有很多的地方,很多的交通要道,白衣军都要控制起来。

白衣军准备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什么叫积极的防御战略?就是说,你有打我的迹象,我就率先揍你。揍你的目的,就是让你失去打我的动力。因此,抢夺敌人的资源,瓦解敌人的有生力量,乃是第一要务。具体的说来,就是白衣军将以宁夏镇南部的多个地区,建立游击区。这片地区的人口,都全部迁走,坚壁清野。迟虎率领的部队,就在这里活动,主动的出击敌人。

他们的目的,是堵截、迟滞、袭扰、疲劳敌人的进攻。他们绝对不在某个地方,死死的驻守。他们也不会长期的出现在某个地方。他们不会给敌人包围的机会,也不会给敌人进攻的机会。他们就像是独行千里的野狼,时时刻刻的盯着自己的敌人,而不管自己到底在哪里。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办法,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只要消灭敌人,就是胜利。又或者说,让敌人始终无法到达宁夏城一线,就是胜利。

徐兴夏估计,明朝廷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到万历后期,已经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了。最突出的弊端,就是财源枯竭,入不敷出。打仗是要钱粮的,朝廷的钱粮,不可能很多。换言之,战争不可能持续很久。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朝廷的耗费就越大。朝廷打不过,就只有招安。他们对李自成也是使用这一招的。熊文灿就曾经成功的招安了不少人。

如果朝廷招安,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战事结束。徐兴夏当然不会相信朝廷真的会放过自己,历史上,只要是走上造反道路的,除非是最后自己当皇帝,否则,基本都没有好下场。但是,这对于白衣军的总体方略来说,是有好处的。白衣军要对外扩张,就不能将太多的兵力,继续用在内部的争斗上。毕竟,几十万人的鞑靼骑兵,不是开玩笑的。白衣军必须集中兵力,才能战而胜之。

这就是白衣军在南线的主要防务策略,让敌人知难而退,望而生畏。当然,如果可以让敌人退避三舍,手足无措,那就更好了。徐兴夏相信,以迟虎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他麾下的射声军,就是最大的信心保证。固原镇的明军,想要进入宁夏镇,镇压叛乱,不花费一点重大的代价,是绝对不可能的。

至于东线,主要是宁夏后卫一带。磁窑寨那边,徐兴夏准备交给高一功他们负责。从这个方向来的,应该是延绥镇的明军。高迎祥、高一功他们,对于延绥镇的明军,应该是相当熟悉的。有他们横在磁窑寨一带,延绥镇的明军,想要进入宁夏镇,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当然,其他军镇的明军,也可能从这个方向到来。不过,如果其他军镇的明军到来,白衣军的援军估计也到了。

西面,自然是来自甘肃镇的官军。他们的数量估计不会很多。因为,甘肃镇本身的明军,就没有多少。他们又局限于钱粮的掣肘,不可能出动太多的援军。张逸的鹫骑军散兵,负责牵制就好。甘肃镇到宁夏镇,千里迢迢的,光是赶路,就足够明军头痛了。

随着白衣军的新兵,逐渐的训练成熟,白衣军各个部队的军力,都会飞速增长的。届时,随便一支白衣军部队,都能挡住上万的明军。朝廷可以出动的明军,又能有多少万?当年的抗日援朝,出动的明国大军,也不过是寥寥数万人而已。

最重要的是,随着宁夏城的各项工作,逐渐的走上正轨,白衣军的综合实力,肯定会进一步提升的。特别是三个炼铁高炉的出产,对白衣军的战斗力提升,有着直接的作用。原本制约白衣军武器装备生产的原材料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只要日月铳的产量,达到每天一百支,白衣军就不缺乏武器了。

有军队,有地盘,有粮草,有穿越者的学识,他徐兴夏需要担心什么?相反的,应该担心的,应该是朝廷,是内阁,是万历皇帝!假以时日,他肯定会击败他们的!

……

京师,紫禁城南部,吏部衙门。

兵部尚书周嘉谟的轿子,慢慢的进入了吏部的后堂。这是他的专利。吏部乃六部之首,威严是绝对不容挑衅的。别人的轿子,都必须在吏部前面停下来的,只有他是例外。因为,在朝廷的所有重臣当中,就数他的年纪最大了。今年,他已经足足七十一岁了。这样的年纪,还需要劳动他的大驾,可见,事情有多么的严重。

事实上,周嘉谟自身,也知道事情的严重。他是隆庆五年的进士,他的仕途,经历了整个万历朝。万历朝发生过什么事,他都全部亲眼目睹过。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这么严重的事情,最多不超过五次。这次,在宁夏镇发生的事情,他也完全没有预料到。潜意识里,周嘉谟感觉,徐兴夏叛乱,比昔年的勃拜叛乱还要严重。

方从哲亲自走到轿子旁边,为周嘉谟打开帘子,请周嘉谟下轿。对于首辅大人的礼仪,周嘉谟只是轻轻的点点头,算是回礼。他完全有这样的资格。毕竟,他的资格,真的是太老了。方从哲在他的面前年,就是纯粹的小辈。如果方从哲不这样恭敬的话,背后会有无数的口水飞过来,将他活生生的淹死。

这次会议,是首辅方从哲召集的。他掌管吏部,一直都在吏部办公,这次会议,自然也是在吏部举行。在周嘉谟到来以后,相继又有其他的重臣到来。第二个到来的,乃是礼部侍郎赵南星。第三个到来的,乃是户部侍郎杨东明。第四个到来的,则是刑部侍郎崔景荣。最后到来的,则是左都御史孙玮。这就是身为首辅大人的方从哲,能够找到的,可以商议国家大事的全部朝廷重臣了。

什么?侍郎也能算是朝廷重臣?尚书哪里去了?对不起,没有尚书!因为万历皇帝的怠政,故意不任免官员,大明朝的六部,只有兵部有尚书,其他的三部,都是侍郎带头。这其实算好了,最惨的是工部和礼部,尚书没有,侍郎也没有,方从哲有事都不知道应该找谁。幸好,这两个部一般都没有什么大事。

废话暂且不说,赵南星等人,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架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吧,习惯就好了。反正,你指望万历皇帝出宫,认认真真的任免官员,还是别了。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要是和皇上赌气的话,估计最后被憋死的那个,一定是你。万历皇帝的忍耐力,绝对不是在场的哪个人可以相比的。为了立太子的事情,他一个人独斗整个内阁六部,愣是撑了十几年不落下风。

今天的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应对宁夏镇的叛乱。有关宁夏镇的叛乱消息,黄克缵自然不敢隐瞒,千里加急的文书,在数天前就送到了朝廷。后来又补充了好几份的捷报,详细的说明各方面的情况。方从哲不紧不慢的看过以后,又请周嘉谟等人传阅,等大家心里有了底,他才开始召集今天的会议。

老实说,在此之前,在座的几位朝廷重臣,对于宁夏镇,一直都不怎么重视。没办法,宁夏镇这个地方,距离京师的确有点远。况且,那里又是汉胡混杂的地方,情况比较复杂。二十多年前,勃拜占据宁夏城叛乱,闹出了很大的乱子。此后,在他们的印象里,那里应该是一片的荒芜之地了。没想到,最后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更没有想到,这次居然是叛军从外面攻克的宁夏城。

真不知道,宁夏城的守军,到底是干什么吃的。数万的守军,又有高墙,又有大炮,居然被叛军给攻克了,真是不可思议。鞑子屡屡南下犯边,都没有听说攻克过宁夏城。怎么突然来了一支叛军,就将宁夏城给攻克了?难道,叛军的战斗力,比鞑子骑兵还强?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其他的隐情?东厂和锦衣卫那边,又没有其他的一些情报?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觉得不正常啊!

有关的责任人,肯定是要追究的。李懋桧和李国臻,罪不可恕。这两人,丢城失地,斩首都是最轻的,抄家灭族也是应该。黄克缵的罪责,则有待以后议定。出兵平叛也是没有疑问的。朝廷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大事发生。起兵叛乱,攻克九边重镇,那还得了?如果这件事不迅速处理,其他的边镇,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呢!

偏偏万历皇帝不管事,方从哲送上去的奏折,到现在还没有回复。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看奏折。或许是根本就没有看。又或者是看了,知道了,但是懒得处理,没当一回事。如果是别的皇帝,不可能这样。但是,万历皇帝就难说了。他的怪癖特别多。没办法,方从哲只好不再等待他的批复,就准备开始行动了。

他们虽然是文官,也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必须趁这个徐兴夏立足未稳的时候,发起反击,才能尽快的将叛乱遏制下去。否则,时间拖延得越久,叛军的力量就会越强。叛军最擅长裹挟民众,这一点,他们最清楚不过了。当初,平定勃拜叛乱,也是这样子做的。如果他们一味等待万历皇帝的回复,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可是,想到这么做,和是不是真的可以这么做,根本是两回事。如果事情真的好像方从哲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需要一纸命令,就能完事的话,他根本不需要召集各位同僚开会,直接就下令镇压了。关键是,钱粮如何筹集?没有足够的钱粮,就没有办法调动军队,更不要说让军队上去和叛军拼命了。

朝廷的财政状况,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目前的情况是,如果不动用万历皇帝的内帑,太仓银根本不够支付。可是,需要动用内帑的话,万历皇帝肯定会叫穷的。没错,就是叫穷。说真的,他们有时候,觉得万历皇帝,根本就是一个守财奴。整个天下都是你们朱家的,偏偏还表现得那么吝啬,这不是守财奴是什么?

之前,一众的前辈同僚,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劝说万历皇帝将税监、矿监之类的收回去,不向民间伸手了。为此,无数的同僚,罢官的罢官,养老的养老,挨板子的挨板子,可谓是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才勉强取得了些许的胜利。

现在,又需要动用内帑的钱,他老人家不借机会将税监、矿监之类的重新派出去,就绝对不是他老人家了。他老人家的晚年,都在做什么?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捞钱啊!这么好的机会,他要是放过,他就不是万历皇帝了。

第412章 林丹汗果然出动了!

在场的每个人,都不希望万历皇帝借这件事,再次向民间伸手。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代表着不同的民间集体的利益。如果万历皇帝向民间伸手,就等于是抢夺他们的财货,和他们直接争利。这是万万不允许的。白痴都知道,万历皇帝的手,伸出来容易,想要收回去,那就难了。当初,他们吃了多大的苦头啊。

但是,如果不动用内帑的钱粮,宁夏镇的叛乱,只怕难以迅速遏制。叛军既然能够强行攻克宁夏城,说明他们的战斗力,一定到了一定的程度,只怕比当初的勃拜还强大。一旦西北地区糜烂,整个中原也难保。这些基本的常识,他们还是懂得的。

赵南星说道:“原本送往辽东的钱粮,可否周转用一下?”

周嘉谟说道:“不可。辽东将士,长久驻守苦寒之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如果钱粮稍有拖欠,就会酿成大祸。逆贼努尔哈赤所部,近期频繁活动,大有联合蒙古科尔沁部落,抢夺辽东之意,不可不防。又,河南钱粮已经用尽,不可再用,否则,容易生变。”

孙玮说道:“这个徐逆,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发难。如果到了七月,江南钱粮北运,太仓银就会宽松很多,两淮的盐课,也有一笔收入。只是不能再等。坐等两月,宁夏镇必然糜烂矣。”

方从哲说道:“启昧,你意下如何?户部能否支撑到七月?”

杨东明说道:“如果战事能够在六个月内结束,太仓银或许还能周转。如果战事旷日持久,则户部必然溃散。每年秋季,就是九边重镇核算钱粮之日,新帐旧账,都要清算。如果没有定额的钱粮发放,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有宁夏镇的先例在。”

赵南星果断的说道:“那就不要内帑了,发兵前线吧。”

就年龄来说,赵南星要比杨东明小了三岁。他出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47年),杨东明出生于嘉靖二十六年。但是,赵南星是万历二年的进士,杨东明却是万历八年的,相差了两届。因此,就资格来说,赵南星比杨东明更老。大明朝的官员,都是按照考取进士的年份来排资论辈的。考取进士的年份越早,资格越老。

在场的几个重臣,除了隆庆五年进士的周嘉谟,就是赵南星的资格最老了。首辅方从哲,乃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在他们几个的面前,根本就是小字辈。平时,首辅大人在其他官员的面前,还可以摆摆官威,但是,在他们几个的面前,却是摆不起来的。正是由于资格老,他才敢当着首辅大人的面,直接要求发兵前线。

书评区有朋友说,明朝的军户不许科举,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到明朝后期,军户、商人也可以参加科举。这个方从哲的祖上,就是军户来的,还曾经担任过锦衣卫差使。不过,由于军户的文化底子差,基本上很少有考上的。

方从哲向周嘉谟说道:“汉川公,军队方面……”

兵部尚书周嘉谟籍贯汉川,世代居住于天门。他没有号,在座的人,都尊称其为汉川公。周嘉谟咳嗽两声,如数家珍的说道:“辽东镇的战兵不能调,蓟镇的不能调,三大营不能调,宣府镇不能调,大同镇不能调,山西镇不能调……”

众人不免有些糊涂。什么地方的军队都不能调,这仗还怎么打?就算是要节省钱粮,也没有这样排兵布阵的。单独依靠西北三镇的军队,想要剿灭宁夏镇的叛乱,只怕是有难度的。赵南星说道:“汉川公,你的意思,只能在西北四镇内部调动?”

周嘉谟说道:“目前只能如此。如果调动其他军镇,则变数更多。平叛的关键,不在于宁夏镇前线,而在于朝堂之中。这一点,相信诸位都能明白,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在场的几个人,脸色慢慢的变得有点尴尬起来。周嘉谟的话,让他们感觉到很不舒服。他们明白什么呢?还不是那该死的党争。这是他们每个人都明白,却又绝对不会承认的。也只有周嘉谟这样的超级老资格,和党争又没有牵连的,才敢这么说话。

赵南星本身是头上凿字的东林党。方从哲和东林党素来不和。杨东明是中立派。孙玮也是偏中立派,偶尔和楚党、齐党都有来往。虽然,在场的人,没有其他党派的代表人物,但是,这绝对不代表着,他们的力量不存在。只要有利益的争夺,就有党争的土壤。比如说,平叛,就是党争的最好机会。

派谁去平叛?派哪里的军队去平叛?给多少的钱粮?给什么的封赏?能不能利用平叛的机会,给自己的人弄点好处?又或者是,能不能用平叛的机会,消灭几个该死的对手?这都是党争的重点。打仗,是国家大事,通过打仗,可以获取很多的利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无论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都可以大做文章。

周嘉谟身为隆庆五年的进士,经历了整个万历朝,资格比万历皇帝还老呢。连万历皇帝上朝,都要称一声周翁的。叶向高担任首辅的时候,见到周嘉谟,也是毕恭毕敬的。因为周嘉谟指点过他的几篇文章,叶向高还称周嘉谟为老师。朝廷上发生的什么事情,他不知道?各位大臣有些什么样的心思,他又怎么会不知道?

宁夏镇的叛乱报上来,周嘉谟就知道,朝廷肯定又要陷入党争的大漩涡了。本来,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有人发动叛乱,出兵平叛就是了,没有啥好说的。可是,偏偏目前的朝廷……他敢肯定,简简单单的平叛,肯定会被这些人弄得一团糟的。重点,不在于平叛,而在于通过平叛,他们能够得到什么。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他们根本不会理会前线的真实情况的。

以前,辽东就是党争的重灾区。各党为了争夺利益,在辽东地区,乃至朝堂之上,明争暗斗,刀光剑影,一片的乌烟瘴气。如果没有内部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胡扯后腿,辽东的努尔哈赤,也不会崛起得那么快。前两年,周嘉谟担任吏部尚书,狠狠地整顿了一番,各党才稍微收敛了一些。但是,他随即就被各党合力,从吏部尚书的位置,拱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一个辽东,已经让党争白热化,现在,加上一个宁夏镇,只怕是真的国无宁日了。周嘉谟简直可以预见到,宁夏镇的平叛战事,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结束。因为,朝堂上的很多人,都不希望战事那么快结束。如果战事结束了,就少了攻击敌人的利器了,国家的钱粮,也没有那么轻易的落入私人口袋了。他将战事局限在西北四镇之内,就是要避免朝廷过分的插手其中。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烂摊子来。

“好吧!就这么办吧!内阁会立刻行文陕西三边总督,全权处置宁夏镇叛乱!户部先调拨一批钱粮到西安府,交给黄克缵支配!”方从哲也是聪明人,明白周嘉谟的意思,果断的说道。

首辅大人既然做出了决定,其他人也就没有说什么。会议结束,各人散去,余音却是袅袅。有关宁夏镇的叛乱,还有朝廷的应对方略,很快就在京城里面流传。每天深夜,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悄悄的琢磨着,如何从这件事上获取利益。京城和各地边镇之间的快马数量,也陡然增加,隐约间多了一些紧张的气氛。

赵南星从内阁出来,心情有点愤愤的。对于周嘉谟的隐约抨击,赵南星是很不服气的。他从来不承认,朝廷有党争存在。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结党的行为。他认为东林中人,乃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大明帝国的未来而奋斗的模范群体。任何针对这个群体的攻击行为,都是可耻的,卑鄙的,下流的,不可饶恕的。就算周嘉谟的资格再老,都不能这样针对他。

对于宁夏镇的叛乱,赵南星可没有周嘉谟、方从哲这样乐观,认为单独依靠三边总督的力量,就能够将宁夏镇的叛乱镇压下去。对于陕西三边总督黄克缵,赵南星也很有意见。因为,这个黄克缵,时不时的,总是给东林中人找点麻烦。赵南星一直有计划,要将这个黄克缵撵走,换上东林出身的人担任这个职位。

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宁夏镇发生大规模的叛乱,身为陕西三边总督,总督西北四镇军务的黄克缵,罪不可恕。镇压叛乱,是他唯一的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不能成功的镇压叛乱,他就死定了。因此,赵南星现在要做的,就是给这个黄克缵,尽可能的增加一点麻烦。黄克缵不是需要钱粮吗?嘿嘿,没有!

朝廷的钱粮,大部分来自东南半壁,只要他暗中弄点手脚,故意拖延几个月的时间,黄克缵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这一点,甚至不需要赵南星亲自动手,只需要请叶向高暗示一下即可。东南半壁的官场,叶向高的眼神,基本等同于圣旨。等黄克缵被逮捕下狱,换上东林中人,江南的钱粮,就会迅速的送到。轻轻松松的,三边总督这个不错的位置,就落入东林中人的囊中了……

当然,有这样想法的人,绝对不止赵南星一个。宁夏镇出了这么大的事,黄克缵肯定是完蛋了。以他的能力,试图将宁夏镇的叛乱镇压下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家在后面拖一拖后腿,那就更加不可能了。在京城的很多角落,都有人在悄悄地商量着,到底怎么样,才能将黄克缵弄走,换上自己的人……

……

紫禁城外,某地,有人在窃窃私语。

“上头指示我们,局势是越乱越好。能拖的事情就拖,拖得越久越好。实在不能拖的,就找个借口,去别的地方呆几天,让他们找不到人。没有咱们漕运衙门的人,看他们怎么运送钱粮。”

“还有,大家帮忙,将消息传遍整个天下,包括江南一带。西北战乱,粮价肯定会上涨的,要注意囤积各种货物。药材、棉布、稻米、小麦这些,都是西北地区急需的,都囤积起来。”

“还有,西北战乱一起,青盐的货源,肯定会大量减少。大家从现在开始,不要对外出售青盐,就说没有货了。至于什么时候有货,就说不知道。”

……

宁夏镇南部,甜水堡。

甜水堡是宁夏镇南部的主要通道之一。它的对面,就是下马关,属于固原镇的管辖。固原镇的军队,也可以从这里进入宁夏镇。来自延绥镇的军队,也可以从这里进入宁夏镇。当初镇压勃拜叛乱的时候,大量的官军,就是从这里通过的。对于这样的交通要道,白衣军自然不会忽略。派遣军队在此防御是必然的。

徐兴夏到来甜水堡的时候,高猛带领的虎豹骑,正在周围活动。由于新兵还没有完成训练,虎豹骑的总兵力,也只有六百人左右。但是,对面下马关的明军,却已经被虎豹骑吓得慌里慌张的撤退了。现在,下马关是完全不设防的。虎豹骑将所有的防御工事都全部炸掉,将整个下马关,都夷为平地了。

虎豹骑的作战方略,和迟虎的射声军是一样的,实行的都是积极的防御战术。简单的说来,就是你还没有打我,我就先打你了。就算敌人没有进入宁夏镇,只要有攻击的机会,虎豹骑都不会放过的。

一路北上,徐兴夏来到了宁夏后卫。这里,就是马世龙的老家了。之前,马世龙曾经邀请徐兴夏到来马家做客,可惜徐兴夏一直都没有成行。现在,人来了,马世龙却已经不在了。在高一功等人的驱逐下,马世龙已经撤离了宁夏后卫,向延绥镇靠拢了。

“大人,林丹汗果然出动了!”忽然间,明昊急匆匆的来报。

第413章 蒙古骑兵来了多少?三万!

美丽的大草原,美丽的乌梁素海。

夏天的乌梁素海,到处都是摇荡的芦苇。偌大的湖面上,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湖边,有几个穿着蔚蓝色军装的士兵,正躺在草地上,优哉游哉的晒太阳。有人的嘴里,还叼着芦苇杆,咀嚼得津津有味的。附近,传来烤鱼的味道。有几个士兵正在烤鱼。不用说,这些鱼都是从湖泊里面捞上来的。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有一面红色的军旗,上面绣着腾飞的巨龙,巨龙的利爪上还握着双刀。

这是雕骑军的散兵们正在休息。午后的时光,总是那么样的美好。这是他们在大草原上最惬意的时候。在雕骑军散兵的附近,还有十几个鹰骑军的散兵,正在兴致勃勃的捕鱼。带头的,正是鹰骑军的统领王夏。但见这位统领大人,光着身体,只穿一条裤衩,双手拿着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