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杀明-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80章 最大限度集合所有资源

对于徐兴夏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排那些奴隶们的工作。那些奴隶们回来以后,肯定是要生活的。要生活,就要赚钱。必须给他们安排合理的赚钱的途径。如果没有生活的门路,天知道他们会惹出什么事来。别李自成还没有出现,宁夏镇就先爆发了大规模的兵乱,那就成笑话了。

徐兴夏安排奴隶们的生存模式,就是干活,到农庄里面干活。你不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不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任何的其他工具,不需要其他任何的资源,只要你有一身的力气,愿意干活就可以了。徐兴夏名下的农庄,可以将所有的劳动力,都全部吸收进去。

十二月的月初,管事会的所有十一个百户,都被徐兴夏召集起来,仔细的研究农庄的运行模式。对于所有的百户而言,农庄都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徐兴夏必须详细的讲解,反复的解释,他们才能够基本弄明白。不过,农庄的运行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将基本的几个概念弄清楚了,就基本可以理解了。

所谓的农庄,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所,拥有比较独立的运行系统。它拥有自己的劳动力,拥有自己的田地,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拥有自己独立的核算方式。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它也基本上可以独立的运作。每个农庄的运行,都不会受到其他农庄的影响。

徐兴夏确定的农庄,采取的是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每个农庄的田地,大约是一万亩左右。徐兴夏目前管辖的田地,大约可以编制三百个农庄。这些农庄都是按照天干和数字组成的编号来排序的,称为甲字一号农庄、甲字二号农庄……乙字一号农庄、乙字二号农庄……一直到癸(gui)字三十号农庄。

当时的生产条件,比较原始,大型的机械化农具基本没有出现。每个劳动力耕种的田地数量,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一般来说,按照一个人平均耕种十到二十亩地来计算,大约需要六百个劳动力。三百个农庄,需要的劳动力,接近十八万劳动力。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显然,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

其实,宁夏镇这个地方,还是很适合大型的农具使用的。宁夏平原的地形,是如此的平坦,无论多么大型的农具,在这里都可以投放下去。在使用大型农具以后,一个人耕种上百亩,甚至是数百亩的田地,都不在话下。只可惜,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农具。

本来,宋应星在他的著作《天工开物》里面,已经提到了多种的大型农具。这些大型农具,都是有生产的可能的,有部分大型农具还制造出了实物。比如说一次过可以开十六垄土地的排犁,一次过可以耙三丈土地的复合耙,还有一次性可以播种三丈土地的播种机。使用这些大型机械,生产效率比人工耕种高得多。

只可惜,这些农具,需要大量的资金生产,还需要广阔的田地使用。一般的田地,根本无法体现这个大型农具的价值。偏偏当时的生产模式,还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拥有的田地,其实是很少的,大型农具根本没有必要使用,也没有办法投放下去。

当时大地主的数量的确不少,他们拥有的田地,也比较多。如果投放大型农具的话,生产效率肯定是能得到提升的。但是,如果要他们自己投入资金,他们是不愿意的,毕竟,这些大型农具,耗费的资金,的确不少。另外,广大的佃户,也反对这些大型农具投入使用。因为,一旦有了这些大家伙,他们就没有田地耕种了。

不是所有的科学发明,都可以顺利的推广的。宋应星提到的这些农业机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人愿意出钱制造,也没有人愿意使用,这让大型机械农具显得很尴尬。只有在宁夏镇,在徐兴夏管辖的这个地方,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对大型农具,有迫切的希望。如果劳动力充足,估计徐兴夏也不会搞集体农庄。

其实,对于集体农庄运行的细节,里面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徐兴夏也是不清楚的。但是,他相信,在现有的条件下,高度集中化的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具体的细节的运作模式,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的探索前进。换言之,就是在第一个农庄的基础上,摸索经验,总结教训,然后逐步的推广开去。

根据徐兴夏的提议,农庄的最高领导者,称之为执事。执事负责管理整个农庄,是农庄的最高负责人,直接向管事会汇报。执事有三个辅助领导者,称之为副执事,分别管理农田、畜牧、农具等方面。执事的下面,还有十个监工。监工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巡查监督,保证每个劳动力都不会偷懒,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考虑到生产效率,当然不可能采取大锅饭的平均分配方式。徐兴夏采取的,是在基本保证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分等级、差异化的分配模式。简单的说来,就是干得好的,干活勤奋的,任劳任怨的,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干得不好的,偷懒的,耍滑头的,对不起,你得到的收入,可能比其他人都要少。

一般来说,普通的劳动力,每天的固定收入是两斤的粗粮,每个月的基本收入大约是六十斤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了。如果要养活自己的家人,就必须争取更多的奖励。每个月的月末,还可以获得额外三成(百分之三十)的奖励。每年的年底,还可以另外获得额外三成(百分之三十)的奖励。

但是,这两个百分之三十,不是平均发给每个人的,而是按照每个人的表现好坏,按照不同的等级发放。干得特别好的,可能有额外百分之五十的奖励。干得不好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五,甚至是没有。至于好坏,则是通过所有的劳动力,一起投票决定。

以一个农庄一万亩田地来计算,每亩地的平均产量,大约是一石(约188。8斤),整个农庄的产量,大概是一百九十万斤。以农庄拥有六百个劳动力计算,每年的月粮开销,算上各种奖励,大约是六十万斤。平均算下来,一个人一年可以获得一千斤左右的粮食,算是很不错的收入了。至于其他的一百二十万斤,自然都是入了徐兴夏的口袋,成了战备粮了。

老实说,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只能在短期内运行。因为,它的分配方式,是非常极端的。干活的人,只能拿到田地出产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都被徐兴夏拿走了。一旦军户们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干一年,拿到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全部都全部落入了徐兴夏的口袋。他们要是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没错,徐兴夏的确是他们的恩主,是徐兴夏给了他们干活的机会,给了他们养家糊口的途径。可是,人的欲望,总是无法满足的。在养活自己以后,他们肯定还想生活得更好一些,肯定希望能够拿到更多一些。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敢说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徐兴夏当然也知道这样的模式不能长久。后世的历史发展证明,这样的集体农庄,生命力是比较短暂的。但是,考虑到战备的需要,必须实行这样的方式。除了给军户们必要的生活物资之外,其他的所有物资,他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这样,他才能最大限度的集合所有的资源,应对随时到来的危险。

不过,话说回来,每年一千斤的粮食收入,大部分的军户,也应该满足了。如果没有徐兴夏,没有白衣军,他们是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收入的。好像威镇堡目前的军户,一个壮年劳动力,每年获得的粮食收入,绝对是没有一千斤的。只要家里有几个劳动力在农庄做事,一年到头下来,过上衣食无忧的殷实的日子,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大锅饭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刺激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对于执事、副执事以及监工这三个职位来说,他们完全是看农庄的粮食产量吃饭的。套用后世的解释,就是没有底薪,只有提成。干得好,粮食产量大,或许每个人可以获得几千斤甚至是上万斤的粮食收入。要是干得不好,那对不起,说不定比一般的劳动力还不如,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样的运作模式,对于很多军户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以致,当徐兴夏要求军户们积极主动的报名,担任执事、副执事又或者是监工的时候,所有的军户,都全部保持了沉默。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军户,都习惯了守成,习惯了干活拿钱的方式。干一天活,就拿一天的钱。至于干活的效果和收获挂钩,就不得不有点紧张了。他们都很担心,万一自己做的不好,岂不是一年都白干了?

第281章 总算是披上了锦衣卫的虎皮

军户们的这种想法,让徐兴夏的农庄模式,可以吸收到大量的劳动力。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农庄没有领头羊。说起来,这的确是一件比较郁闷的事情。徐兴夏高估了军户们的能动性,以为他们愿意冒险。事实上,军户们最怕的就是冒险。

威镇堡的军户们,之所以跟着他徐兴夏折腾,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他冲在最前面,披荆斩棘,遮风挡雨,杀开一条血路,他们跟在后面,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只要徐兴夏不倒下,敌人的屠刀,就无法落到他们的身上。现在,要他们自己负责自己,他们就犹豫了。他们都希望别人站出来,自己跟在别人的后面就是了。

“真的没有人毛遂自荐吗?”徐兴夏有点失望的说道。

“老奴来干行不行?”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赫然是陈二福。

“他怎么来了?”徐兴夏微微觉得有点奇怪。陈二福自从来到威镇堡以后,一直很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的。平时见到他,基本上都是在镇朔堡又或者是威镇堡等地转悠。别的军户,都知道他是被驱逐出京城的老太监,觉得他是个可怜人。

偶尔间,陈二福也会和军户们说说话,只是时间一般都很短。军户们要么忙碌,要么是不想和太监们打交道。戏班子里面的太监,都没有一个好东西,导致军户们对太监的印象,也很不好。有时候,某些军户还会说些风凉话。每每那个时候,陈二福都装作没有听到,颤巍巍的走开了。没想到,他居然愿意担当第一农庄的执事。

可是,徐兴夏不愿意啊!你老人家都六七十岁了,这农庄的活计,还是很多很多的,万一将你老人家给累坏了,甚至是累死了,阿朱姑娘那边还以为我虐待你呢!再说,现场这么多的大男人,都没有胆子站出来,主动的担任执事,最后居然是一个太监站出来,将这项差事揽过去了,这不是扇在场的人的嘴巴吗?

“老人家,你能干的来吗?”徐兴夏直言不讳的问道。

“老奴以前也管理过几个庄园,应该可以。”陈二福平静的回答。

徐兴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欲言又止。陈二福管理的庄园,估计就是皇庄了。据说在北直隶,一般的权贵,都有属于自己的庄园,又叫庄子什么的。比如说,红楼梦里面的贾府,就拥有几个庄子。平民百姓的土地,很多就是被权贵们侵占过去的。

陈二福或许真的管理皇庄,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话说,甲字一号农庄的运行模式,和皇庄是完全不同的啊!对于这个农庄,我可是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的啊!是吃饭还是喝粥,都得看甲字一号的啊!万一被你老人家搞砸了,我可是比较麻烦啊!老人家,我可是肩负重任,在三年后,每年要上缴五十万石的粮食的。

五十万石粮食,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每亩地平均产量一石来计算,得是五十万亩的土地出产啊!按照每个农庄一万亩土地计算,那就是五十个农庄。这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从甲字一号农庄的身上,无法获得充足的有益的经验,以后的农庄,都很难顺利运行啊!

陈二福平静的说道:“老奴不拿月粮,年底结账。”

徐兴夏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好!”

他也是被逼上华山一条路了。那啥不是说了吗?人都是逼出来的。既然没有其他的军户出面竞争,徐兴夏就拍板决定了,由太监陈二福担任甲字一号农庄的执事。陈二福就陈二福吧,死马当做活马医。希望他不会将甲字一号农庄搞的太糟糕,自己也会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指导和监督甲字一号农庄的运作。

陈二福面无表情的说道:“三十二,你上去拿委任状吧!”

在他的身边,有个小太监,叫做三十二,其实是个十几岁的娃娃。就连陈二福,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来历,反正迷迷糊糊的就入了宫,成了最底层的太监杂役。连姓氏都没有的太监,在太监的群体里面,自然是最最低贱的,他们只有服侍老太监的份。

徐兴夏一本正经的亲自签署了“委任状”,正式将甲字一号农庄的执事职务,委任给了陈二福。这份委任状,和一般的告身文书不同,是徐兴夏亲自设计的,借鉴了后世结婚证的样式,大红大紫,非常的引人瞩目。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照片了。

“散会!”

徐兴夏随即宣布。

军户们如获大赦,急忙一哄而散。

心情不好的徐兴夏,将一干没有卵子的军户们,都全部撵走,唯独将陈二福留了下来。甲字一号农庄的事情,他当然不能掉以轻心,他需要和陈二福好好的商量一番,看如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来。农庄的事情,肯定不能搞砸了。

交谈中,徐兴夏欣喜的发现,陈二福这个老太监,对于集体农庄的管理,还是很有经验的。显然,他绝对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主动的毛遂自荐,担任甲字一号农庄的执事,估计也不是心血来潮,肯定是有几分的把握的。想想也是啊,别人好歹是懂得读书认字的太监。能混到这个份上的,能够几个省油的灯?

作为农庄的管事,其实是不需要管理具体的事务的,唯一的差事,就是管人。只要管好人,其他的一切都好办了。这就是所谓的一法通,万法通。无论在什么领域,在什么岗位,只需要懂得管人,用好人,其他的一切事情,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两人说着说着,徐兴夏忽然说道:“宋应星是个人才……”

陈二福神色不动,漫不经意的说道:“既然是个人才,徐千户为什么不将他请来?你缺的就是人才。”

徐兴夏皱眉说道:“我没有这样的权力……”

陈二福忽然没头没脑的说道:“王启年也该来了。”

徐兴夏有点奇怪的看着他,奇怪他怎么突然说起王启年,正要开口询问,李彦飞进来报告,说是王启年求见。徐兴夏再次狐疑看了老太监一眼,点头说道:“请他进来。”

很快,王启年就急匆匆的到来了,向徐兴夏说道:“徐千户,你的锦衣卫校尉告身文书,已经下来了!”

徐兴夏顿时大喜,急忙伸手说道:“是吗?”

王启年将告身文书递给他。徐兴夏看过以后,发现确切无误。这是从京城锦衣卫经历司发出的告身文书,真真切切,童叟无欺。有了这份告身文书,他徐兴夏从此以后,就是货真价实的锦衣卫校尉了。虽然,在锦衣卫里面,校尉只是最低级别的跑腿,相当于一般卫所的普通军户,但是,毕竟是可以披上锦衣卫的虎皮了。

现在的他,正式有了两套的合法的身份。一套,是宁夏镇左屯卫后千户所的代千户。一套,是锦衣卫校尉。这两套的身份,到底哪一套比较显赫一些,现在还不好说。倒是这两套身份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作用,徐兴夏很是期待。

受到后世电影电视,又或者是小说的影响,徐兴夏对锦衣卫的印象,基本上都是肆无忌惮,横行无忌的。锦衣卫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独立的执法权,不需要经过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部门,就可以直接给人定罪。除了皇帝和东厂,其他人都不敢说个不字。这样的身份,实在是太符合他徐兴夏的胃口了。只要有这个身份,他就算一刀砍了张秋庆他们,都是没有任何后患的。

忽然想起什么,徐兴夏看着王启年空荡荡的双手,有点狐疑,又有点期待的说道:“飞鱼服呢?绣春刀呢?怎么没有?你忘记在你的杂货铺了?行,我派人去拿。”

王启年摇头说道:“没有这些东西。”

徐兴夏翻了翻白眼,什么叫没有这些东西?

天底下,谁不知道,飞鱼服,绣春刀,是锦衣卫的两大标志性装备?我现在既然是锦衣卫的校尉了,就得配飞鱼服,配绣春刀啊!没有飞鱼服,没有绣春刀,这也叫锦衣卫啊?

王启年不得不说道:“徐千户,锦衣卫的暗桩,是没有飞鱼服和绣春刀的……那些东西,其实只有锦衣缇骑才有,就是镇抚司、经历司的各位大人,都是穿便服的……”

徐兴夏皱眉说道:“你怎么不早说?”

被王启年这么一说,他本来就不太好的心情,更加的郁闷了。靠,自己又被人晃点了,还以为所有的锦衣卫,都是有飞鱼服,有绣春刀的呢,没想到,只有锦衣缇骑才有。早知道,老子不要做锦衣卫的暗桩,改行做锦衣卫的锦衣缇骑好了。那天的黄河东岸看到的那些锦衣缇骑,的确是拉风啊!

王启年低头无语:“这个……”

他的心情同样的郁闷。敢情这位千户大人,需要的只是锦衣卫的皮毛,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去吓人而已。这对于一个做了二十年暗桩的锦衣卫百户来说,简直是太伤心了。还以为自己可以后继有人,找到了一个可以传承的衣钵呢!唉,这次真的是看错人了!

徐兴夏才不管王启年怎么想的,他需要的的确就是锦衣卫的狐假虎威的身份,其他的暂时都不需要。他自顾自的说道:“老王,想办法帮我弄一套飞鱼服,一把绣春刀,价钱多少无所谓啊!”

感叹遇人不淑的王启年,只好无奈的答应了。

第282章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十二月的月底,似乎很快就要到来。为什么说是似乎?主要是越是靠近月底,时间仿佛过的越慢。特别是夜晚,仿佛特别的漫长。有时候睡醒两三次,都还没有天亮。其实,这都是心理上的错觉。当人的内心背负压力的时候,自然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在万历四十四年的最后一个月,镇朔堡下辖的所有军户,的确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作为镇朔堡千户所的代千户,徐兴夏感受到的压力,更加巨大。压力,主要是来自鞑子方面。巨大的战争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王启年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额日敦部落和海勒金部落,的确是完全混到一起去了。额日敦已经带着自己部落全部的骑兵,总共四个千人队,到达了海勒金部落。而海勒金部落,也东拼西凑,集合了五个千人队的骑兵。这意味着,鞑靼骑兵一旦南下,至少有九个以上的千人队。加上后勤的辅兵、杂兵,就算是九个不满员的千人队,其总兵力,都将超过一万人。

这样大规模的鞑子骑兵,即将南下,宁夏镇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不知道。万人以上的鞑靼骑兵集结,对于宁夏镇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随着消息的逐渐证实,宁夏镇的各个城堡,都出现了恐慌性的谣言。即将南下的鞑子兵力,在以讹传讹中增加了数倍,搞得各地的军户,更加的恐慌,甚至是到了绝望的地步。

不少城堡的军户,都拼命的寻找关系,试图进入宁夏城。上次莫日根血洗了镇朔堡,让大部分的军户相信,只有宁夏城,才能保障他们的安全。如果呆在其他的地方,都会遭受到鞑子的毒手。他们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也要挤进去宁夏城里面。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混乱的情况。

然而,宁夏城的容纳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那么多的外来军户,想要拥挤进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时间,宁夏城人满为患,治安状况迅速恶化。没办法,宁夏巡抚只好下令关闭城门,禁止外来的军户进入。如果违令,将被严肃处理。结果,又引发了更大的混乱。不少走投无路的军户,干脆南下固原镇,躲避鞑子的兵锋。

这样的情况,绝对是宁夏镇的高层,又或者是陕西三边总督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朝廷不愿意看到的。宁夏镇如此的混乱,简直是一塌糊涂。如果皇帝知道,恐怕要砍几个人的脑袋。之前莫日根来袭的事情,还没有完全交代过来呢。现在,鞑子又要南下,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打头风,霉运连连。

鞑子到底为什么南下?南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宁夏镇和陕西高层的情报网,纷纷启动。结果,不查没问题,一查才吓一跳,原来,鞑子又是冲着徐兴夏来的!那个该死的徐兴夏,居然扣押了海勒金部落的二号人物,还勒索海勒金部落归还所有被掳走的军户!海勒金部落走投无路,才不得不冒险发起攻击。

“这个徐兴夏,怎么那么多事?他敢再闹腾一点吗?”

宁夏镇总兵官李国臻,简直气得发疯,当着自己的部下,就口不择言,一点都没有总兵官应该有的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风范。他简直都不想提起徐兴夏这个名字。哪怕他的儿子,是徐兴夏亲自救回来的。徐兴夏这个名字,和他这个总兵官,绝对是犯冲的。有徐兴夏在宁夏镇,他这个总兵官,别想安静过日子。

上次莫日根到来,他这个总兵官就差点被拿掉了帽子,下狱待罪,后来多方面打点,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勉强过关了。没想到,宁夏镇安静不到几个月,更大的风波又来了!莫日根带来的,只有区区两三千人而已,这一次,鞑子可是有上万人到来!上万人的鞑靼骑兵,估计造成的后果,要比万历二十一年还惨。

“这个徐兴夏,到底要做什么?他居然扣押了古格勒?”

那些巡抚李懋桧,看着手下送来的情报,也是无奈的喃喃自语。对于换人的细节,李懋桧都是从邓如柏那里听来的,结果邓如柏使用了春秋笔法,删繁就简,就不敢说的事情,都全部掩盖起来了,因此,对于古格勒被俘虏的事情,李懋桧根本不知道。直到现在,他才知道,徐兴夏已经将天捅了一个大窟窿。

古格勒是什么人?他可是海勒金部落的二号人物!是仅次于海勒金本人的存在!徐兴夏居然敢将他活捉,还敢问海勒金部落要赎金!只要稍微想一想,李懋桧就感觉自己的眼前,全部都是星星。徐兴夏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海勒金部落的鞑靼人,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只怕从此以后,宁夏镇都不能安宁了。

宁夏镇的两位最高大佬,都将鞑子南下的责任,归咎到徐兴夏的身上,其他的官员,当然是闻风而动。他们不敢公开指责徐兴夏的不是,就有意无意的到处散播谣言,指责是徐兴夏愚昧无知,贪婪无耻,敲诈勒索鞑靼人,才会引来鞑靼人的愤怒而大举南下。如果不是徐兴夏这么无耻,鞑靼人肯定不会南下的。

谣言的力量,有时候的确是无穷无尽的,很多不知道底细的军户,都被谣言给蛊惑了。他们都天真的认为,这次鞑子,的确是被徐兴夏引来的。要是徐兴夏稍微安分一点,不十分刺激鞑靼人的话,鞑靼人是不会大动干戈的。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宁夏镇,连固原镇的军户都知道了。就是镇朔堡、威镇堡、黑山营,也有不少人听到了这些谣言。

“麻痹的,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对于宁夏镇两位高层大佬的反应,徐兴夏也略知一二。除了斥责他们无耻之外,徐兴夏还真是找不到别的语言了。难道说,就只有鞑子掳掠汉人,问汉人要赎金,就不能汉人掳掠鞑靼人,问鞑靼人要赎金?只能被动的挨打,却不能主动的还手,这是什么逻辑?

该死的,这个逻辑,居然还是汉人自己提出来的。他情不自禁的想起后世著名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逻辑有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真是大千世界,无所不有,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居然得到这样的对待。倒是那些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甚至是和鞑子暗通款曲的家伙,稳坐高位。

幸好,镇朔堡和威镇堡的军户,对徐兴夏还是百分百的支持的。他们的利益,都和徐兴夏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是绝对不会轻易动摇的。外界的各种谣言,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尽管对鞑子南下,感觉到相当的压力,但是,对于战胜鞑子,他们还是有信心的。无论怎么说,在徐兴夏的战斗史上,还没有人能够打败他呢!海勒金再厉害,能够有莫日根厉害?

“冷静,冷静,徐兴夏,你一定要冷静。”

和军户们的盲目自信不同,徐兴夏对于胜利,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这是现实,不是游戏。如果是游戏的话,他还可以作弊,还可以动用最无耻的手段,为自己争取胜利。只可惜,现在,他必须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以自己的知识,获取胜利。

这上万名的鞑子即将南下,对于他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挑战。他穿越来到明朝,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呢。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都不可能折腾出太大的动静。能够将白衣军拉扯到近千人,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好在,一些基本的处事经验,他还是有的。面对复杂紧张的局势,必须时时刻刻的保持冷静,千万不能急躁,不能轻浮。必须沉住气。无论遇到多么紧急危险的情况,都必须沉住气。每天起来,徐兴夏都要反复的告诫自己,不要慌乱,要镇定。

明昊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海勒金南下的日期,已经不远。白衣军的斥候,发现了额日敦部落的斥候。很明显,额日敦部落的鞑子,已经有部分南下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额日敦部落的鞑子,的确有打前锋的意思。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鞑子发起的第一波攻击,出动的应该都是额日敦部落的鞑靼骑兵。

对于白衣军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额日敦部落的鞑子,没有受到过白衣军的打击,对白衣军的枪炮,没有任何顾忌的心理。如果他们发起第一波的攻击,冲锋的势头,肯定是很猛的。四千千人队的鞑子,要是蜂拥而上,白衣军承受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相反的,海勒金部落的鞑子,屡屡受到过白衣军的打击,相当数量的精锐,都损失殆尽了。无论是实力还是士气,相对以前,都有大幅度的削弱。海勒金部落鞑子的冲击势头,肯定没有额日敦部落勇猛的。这是白衣军获胜的重要机会。

……

第283章 人比人,气死人啊!

十二月的二十五很快到来。

这一天,是迟虎和索布德商定的,在镇远关交换人质的日子。从两三天前开始,镇远关的附近,就已经是戒备森严,人头涌涌了。鞑靼骑兵的斥候,白衣军的斥候,都在附近严密监视。随后,双方的主力部队,都陆续看到,各自扎稳阵脚。如果是不知道内情的人看到,还以为又要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了。

徐兴夏来到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