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无双,读心俏佳人-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幕幕,不断在面前回放,既然大夏这边的战马没有可疑之处,那就必定是南清国的人马劫走了粮草!
可在对方境内杀人劫粮这样大的事情,没有大夏军内部的人配合,南清国的人绝不可能单独完成,所以可以肯定,是大夏的人私开了关口,容许南清国的人马进来,完成了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让她偏离了查案的方向,刚开始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人,首当其冲的是怀疑自己的公公,想起阿砚的恼怒,唐诗心中不免有几分歉然,是她被表象迷蒙了双眼!
回想起今日查到的线索,石烈将军镇守的鹿川台有大量敌军活动过的痕迹,至此基本可以确定,敌军必定从鹿川台经过的,也就是说和南清勾结的人就是石烈将军!
阿砚在军粮被劫之后,并没有马上将这件事禀告夏侯元帅,而是拖了一段时间,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等到发现军粮暂时追不回来,才将这件事禀告元帅,也就是说夏侯元帅及其帐下的将领在阿砚禀报之前都应该是不知情的,可是为什么消息刚刚达到元帅帐下,石烈将军就做好了足够的准备,马上就可以出兵?一场战役之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可石烈将军在短短时间之内就出兵了!
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感觉他已经做好准备,只等元帅一声令下,就可以立即带兵出发,唐诗怀疑石烈将军早已知道后方粮草被劫的事情,所以做好了准备!
唐诗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大夏军内部有人和易子墨勾结在一起,来劫军粮的是易子墨的人马,而这件事石烈将军必定是知情的。
阿砚说石烈将军打了大胜仗之后,现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连公公对他也更加看重,难道这就是石烈将军的目的?只是获得更大的权势,掌握更多的兵权?
不过石烈将军权力再大,也不过是个武卫将军,高攀不上南清世子,他背后必定有更加强大的实权人物在,只怕他明里是公公麾下的人,实则服务于另外一个利益集团!
唐诗忽然想起以前发生在军中的几起蹊跷的案子,一件是在潮阳时候的军饷失窃案,另外一件是发生在军中的兵器失窃案,尤其是后面的那桩悬案,虽说追回了兵器,可是幕后的人一直没有出现,线索中断,也成为一桩悬案,还有舅舅八年前的悬案,这些事情背后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隐藏在背后的人物又是谁呢?唐诗把以前众多的疑惑集中在一起,终于渐渐理出一丝头绪,阿砚说他要踏上那个元帅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道是有人不想阿砚顺利承袭公公的衣钵,所以各种矛头都是指向阿砚的?
可是能和敌国勾结,目的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绊倒阿砚,必定还有更宏大的目标,那这个目标又是什么?
阿砚说“我夏侯府世代效忠皇室”,他是如此坦坦荡荡,豪气千云,可多疑的皇上依然不放心,难道仅仅是忌惮手握重兵的权臣吗?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几分惆怅,几分失落,几分怅惘,悄然无声潜入黑夜,唐诗想了*,在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可能因为昨晚受到了惊吓,好不容易睡了过去,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居然已经是午时了。
唐诗习惯地看向身侧,却是空空荡荡,才恍然忆起,他已经不在自己身边,甚至不在后方,他去了阵前,也许现在正在和敌军厮杀,刀光剑影,血染疆场!
虽梦断春归,却相思依旧,唐诗抱膝盖坐在*上,自己嫁的是一个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男子,难得的缱绻温柔和含情脉脉之后,更多是离别和担忧,或许和别人在一起,可以安度一生,平平安安,可是他的爱意,他的温柔,他的深情,足以在唐诗心中掀起波澜壮阔的情愫,是谁也给予不了的,她宁愿终身追随,不怨不悔!
可是现在见不到阿砚,这些已经查到的线索只能去告诉公公,唐诗命人找来上官嘉泽,“我想见元帅一面!”
---
唐诗身为女子,自然不方便去前线,上官嘉泽想办法将唐诗的亲笔书函送至元帅案前的第二天,夏侯元帅一封密函,让唐诗去一个一个城外的小村落见他!
夏侯元帅轻车简从,只带了两个随时侍卫,唐诗看到这种装束,知道夏侯元帅定是秘密来见她的。
甚至不需要解释她为什么在这里,面对夏侯元帅通透的目光,唐诗知道有些多余的话根本不需要说!
夏侯元帅看着唐诗,“郡主,你有要事要面见我?”
面对元帅威严却不失慈和的目光,唐诗镇定心神,努力将自己查到的事情一件件告知元帅,这是在军中,她不知道谁是可以信任的,所以在密函上面也不能告知详情,防止还没有到达元帅手中,就被他人看了去,有些话,除了当着元帅的面,她谁也不会说!
夏侯元帅半晌无语,神色凝重,目光炯炯地盯着唐诗,“这些可都是真的?”
唐诗道:“千真万确,我到了边境之后,一直在追查粮草遭劫的案子,种种证据显示有人和南清军里应外合,劫走了军粮!”
“石烈镇守的鹿川台有大量南清军活动的痕迹?”他的目光威严。
“是,我和嘉泽暗中去查探过!”唐诗如实道。
夏侯元帅不语,脸上忽然染上一抹惋惜之情,唐诗心中明白了几分,这军中到底有多少背后的利益牵扯,她毕竟是不清楚的,可是公公一定是最清楚的,公公之所以有这种语气,是因为公公肯定自己的判断,相信跟随他多年的亲信石烈将军出卖了他!
不过到底是经久风浪的人物,面对盘根错节的险境也能保持岿然不动,夏侯元帅的声音很快就恢复了淡然大气,“你回驿站的时候遇到了南清世子?”
“是的,不过被我们撞见,他并不怎么慌乱,反而一直是从容不迫!”
夏侯元帅转过身去,看着天空的黯淡华光,双手负于背后。
唐诗能理解公公心中的心痛或者纠结,公公是个念及旧情的人,舅舅过世这么久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多年的部下,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时候那句“郡主果然有怀敬之风”让唐诗差点感动得眼泪掉下来!
良久,夏侯元帅终于道:“那这批粮草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唐诗不愿承认,但这个是事实,从那些马匹脚印的走向来看,已经进入南清境内,是不可能追的回来了,而且粮草不是兵器,是消耗品,不用太长时间,就可以吃完,想要追回,难于上青天!
可是南清国花这么大力气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劫走粮草这么简单,一定还有别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她最大的收获是查出了石烈和南清军内外勾结,粮草的案子算是水落石出,可并不意味着结束!
夏侯元帅看着唐诗疑惑的眼神,淡淡道:“如今郡主是夏侯府的人,有些事情也应该了解了,不瞒郡主,康亲王爷对阿砚手中的权势也很感兴趣!”
康亲王爷,唐诗的心蓦然一惊,那个说心仪自己的阴柔俊美的王爷,他到底在图谋什么,是专门针对夏侯家,还是另有所图?
还有,她和阿砚曾经的情事,康亲王爷似乎了如指掌,她一直都怀疑阿砚身边有康亲王的人,难道康亲王爷是针对阿砚?
唐诗忽然想起一件久压心底的往事,那晚在宫中无意中撞见他和皇上的妃子*的事情,连皇上的女人都敢染指,莫非,莫非康亲王爷…?这样无凭无据的事情,唐诗不敢再想下去!
第八十三章 靖王
边塞村落萧萧,不复往日的生机勃勃,夏侯元帅忽道,“郡主是否觉得奇怪,石烈为什么要这么做?”
唐诗浑身一震,石烈的所作所为明明看起来自相矛盾,一边和南清军里应外合,劫了我军粮草,另外一方面又带人去歼灭南清军,到底想干什么?这也是唐诗想知道的答案!
夏侯元帅嗓音低沉,却字字入唐诗的心,“武将可以依靠层层功勋获得提升,手中权力也会越来越大!”
果然如此,一语道破唐诗心中的疑惑,证实了唐诗心中的猜测,石烈将军希望执掌更多的兵权,获得更大的权力,此次军功显赫,顺理成章会获得晋升!
兵权总是有限的,他的权力增加了,别人的权力就会缩减,阿砚是夏侯元帅的儿子,众望所归的未来继承人,可是有人不想阿砚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郡主!”夏侯元帅的声音忽然染上淡淡慈和,若是别人听到,根本就不会相信这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更像是一位慈父,声音微微加重,“此事不可让任何其他人知道!”
“阿诗明白!”面对元帅,唐诗的自称不自觉改成了“阿诗”,仿佛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一个手握天下兵马的大元帅,而只是自己的慈父,心中忽然有了一股暖意,虽然婆婆一直不喜欢自己,可是公公眼中对自己的那抹赞赏却毫不掩饰。
听到唐诗的话,夏侯元帅的脸上浮现一丝难得笑意,“不必为阿砚担心,这些年我一直磨练他,如今也是时候刀锋出鞘了!”
唐诗道:“是!”话虽如此,可她根本没办法轻松起来,那上阵杀敌的是她的夫君,她的爱人,她如何能不担心?她日思夜想的男人,显赫繁华的背后是危机重重,风霜刀剑,两人曾经在往生谷的时候遇到了诡异的天然阵法,她大感兴趣,回府之后,日思夜想,几乎遍读了表哥书房中的各种兵书,终于在原有阵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出了一套用兵御敌之法,画下图纸,送给了他,希望此次可以用得上,助他一臂之力!
唐诗准备离开的时候,身后传来夏侯元帅关切的声音,“郡主,边关兵荒马乱,还需尽早回京!”
唐诗心一沉,此去京城,距离他又遥远了,虽然难过,可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她的确不宜在边关久待,为了保护她,上官嘉泽一直留在她身边,不能奔赴前线保家卫国!
何况,如今粮草被劫案已经查了出来,虽说算不上圆满,可也只能这样了,剩下的事情在她能力范围之外,她的任务是找出事情的真相,至于后事如何,确实不是她能左右的!
这不是普通百姓家抢劫杀人案,找到了凶手,追回了被劫财物,就大功告成,他日开刀问斩,以儆效尤,警醒世人。
牵扯到政治权势的争斗总没有那么简单,明知道是谁做的,也不能和县衙捕快一样大摇大摆前去抓捕归案,不过唐诗相信公公一定有自己的打算,公公这样的人,什么样的风浪没有经历过?
---
次日,唐诗就在万千不舍中踏上了回京的路,既然案子已了,她确实没有必要再待在边关了,像这种遇上南清世子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生第二次。
回京的路上就没有必要紧赶慢赶了,也就没有必要没日没夜了,唐诗也并不想尽快回京,婆婆对自己的态度根深蒂固,没有那么容易改变!
时光易过,来的时候是寒冬,现在回京的时候居然已经春意初现,微微春寒,细雨霏霏!
越往京城的路上,春意愈浓,踏春的人也多了起来,眼前一片桃林,数枝桃花,脉脉含情,煞是动人!
唐诗的心一直留在阿砚身上,中间隔了万水千山,便是两个天地,边关生灵涂炭,硝烟弥漫,这里却是一派祥和,生机盎然。
这段时间小秋也温顺得很,唐诗不愿辜负了这大好*,便停留了下来,让小秋去自由奔跑,纤指如玉,摘下一只桃花,轻嗅花香!
小秋在地上四处穿梭,唐诗见它难得自由,也就随着它去,这个地方,不是崇山峻岭,也没有猎人,又有卫兵保护,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
没过多久,身边传来一阵略带讶然的声音,“是你?”
这个声音唐诗并不陌生,依稀有些印象,这踏春的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真想不到还会见到这个偶遇的锦衣公子,友好地点点头,淡淡笑道:“幸会!”
他看着唐诗手中的桃花,微微笑道:“怎么不见你的好朋友?”
唐诗知道他在说小秋,轻笑道:“它自己去玩了,我相信只要没有猎人的陷阱,它定会平安归来!”她早已猜到当时小秋掉到陷阱里面定是他设的,要不然当时干嘛笑得那样意味深长?
他俊眉一挑,听出了唐诗的意思,还未来得及说话,一个唐诗更加熟悉的身影翩然而至,还有欢快的声音,“表兄!”
唐诗蓦然明白这位有着一面之缘的公子是谁了,夏侯砚的表弟,夏侯倩然的表兄,先皇十三子,端淑太妃所出,当今靖江王,今日是微服踏春,所以并没有前呼后拥的侍卫随同,看起来倒是个随性之人,两次见到他,都是只身一人!
夏侯倩然已经到了两人面前,出乎意料地看见了唐诗,很是奇怪,“嫂嫂不是去找哥哥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靖江王微微一怔,看看夏侯倩然,又看看唐诗,疑惑道:“嫂嫂?”
唐诗也奇怪夏侯倩然怎么会在这里,当初她要和自己一起来边关,被婆婆阻止了,看来后来婆婆还是拗不过她,答应了她,不过关于阿砚的事情唐诗却不想多说,只道:“是啊,不过现在已经回来了!”
夏侯倩然笑道:“表兄,你还没见过我嫂嫂吧?这位就是我嫂嫂,永贞郡主!”
靖江王有愕然神色一掠而过,旋即无形,朗声笑道:“原来是表嫂,本王失礼!”
唐诗微微笑道:“见过王爷!”
夏侯倩然道:“表兄,你以前见过嫂嫂?”
靖江王不置可否,只是淡淡笑道:“相请不如偶遇,表嫂不如就和倩然一起在府中小住一段时间?”
没等唐诗拒绝,他就化解了唐诗的担心,“表嫂放心,姨母那里,本王会修书一封,请她不用担心!”停顿了片刻,又道:“过不了多久就是我母妃的寿辰,届时一起回京,路上也有个照应,不知表嫂意下如何?”
唐诗看他似乎对自己和婆婆之间的微妙关系相当了解,十有*是从夏侯倩然那里知道的,看样子,夏侯倩然和靖江王之间的关系极好,好到像自己和明正哥哥浩远哥哥一样亲密无间!
夏侯倩然也有很多问题要问嫂嫂,也劝道:“表兄都这样说了,嫂嫂不如一同留下来如何?”
唐诗沉思片刻,“那么打扰了!”
她之所以会答应,,一是不想这么快回夏侯府,有阿砚的地方才是自己的家,没阿砚的地方在哪里都一样,再则,这大好*实在令人留连忘返!
而且上官嘉泽却不能一直陪着自己游山玩水,又放心不下自己一个人回京,如果她留在靖江王府,上官嘉泽就可以回边军,回到阿砚麾下效力,所以,她率快答应了靖江王的提议!
---
当天,唐诗就在靖江王府住了下来,这座王府,宛如琼楼玉宇,美得恍如天宫!
靖江王是皇家王爷,王府终日莺歌燕舞,丽影如画,旖旎丝竹之声不断,一派*,争奇斗艳。
前线战役如火如荼,后方才能得享太平,唐诗虽然身处雕栏玉砌之中,却止不住的思恋和担忧!
不知何时,竟然下起了雨,几片花瓣落在唐诗的身上,雨丝贴在脸上,湿湿的,凉凉的,她静静思恋远方那个飘忽的身影,夜深千帐灯,不知此时,他睡了没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何时才能再见到他?
头上忽然多了一把伞,将飘渺雨丝尽数挡住,唐诗回头看去,原来是这座王府的主人,也是这方圆数百里的主人,靖江王!
他的长发并未高高束起,也未佩戴王冠,飘逸墨发更添几分丝质光泽,眼神清幽而明澈,笑容干净而纯粹,无论是蹙眉还是微笑都分外妖娆!
同是皇家王爷,康亲王爷是先皇七子,靖江王爷是十三子,两人给人的感觉却相去甚远,康亲王爷总给人一种随时随地都在算计的感觉,而靖江王则不一样,自由自在,恣意狂放!
唐诗笑道:“王爷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靖江王不置可否,“阿砚不在,我这个做表弟的自然要代他照顾表嫂,如今在我府上,总该一尽地主之谊!!”
唐诗知道他们表兄弟之间关系不错,却不想到了这种称名道姓的地步!
他看出了唐诗的疑惑,淡淡笑道:“我幼时在京中长大,那个时候,阿砚和倩然都被宣入宫伴读,我们是一起长大的,私交甚好,之间并没有诸多顾忌!”
第八十四章 既生瑜何生亮?
唐诗笑道:“原来如此!”难怪夏侯倩然一直喜欢待在表兄府中,就和她幼时喜欢待在谢府,喜欢和表哥们一起玩耍一样,夏侯倩然孩子心性甚重,在夏侯府身份高贵,平日能陪她玩闹的人并不多,时间久了,难免觉得无聊,于是更加向往无拘无束的靖江王府!
“春寒料峭,不如去那边亭台一叙?”他的声音虽然淡淡的,却没有疏离之感,在这样的雨夜,反而有一种柔柔的温暖!
唐诗抚摸着怀中的小秋,含笑道:“王爷有此兴致,我自然客随主便!”
他闻言,微微一笑,两人共撑一把伞,缓步去往不远处的精致亭台,刚刚落座,立即有婢女恭敬奉上佳酿菜肴,他斟上两杯酒,“雨夜畅饮,别有一番韵味,不知表嫂可否陪我饮几杯?”
唐诗端起酒杯,浅浅抿了一口,“果然好酒!”心中却不自觉想起那日在清心雅筑,阿砚给自己斟酒的一幕,当时他说,“这是我父亲珍藏三十年的佳酿!”唐诗不知道因为自己是不是长的就像那种会喝酒的女人,为什么他们连问都不问自己到底会不会饮酒,就直接给自己满上?
唐诗落座之后,小秋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寂静夜里,和风细雨,他的声音低徊摇荡,打消了唐诗的疑虑,“阿砚常常在我面前提起你,说他有一位红颜知己,我虽然从未见过你,唐诗这个名字却早已如雷贯耳,更加意外的是其实我已经见过你了,真是相逢对面不识君!”
唐诗的脸瞬间红如朝霞,男人的世界她不懂,也不知道阿砚在靖江王面前说了些什么,只是微微低首,掩饰着自己的窘态!
他仿佛没有看到唐诗的羞态,反而继续道:“表兄表嫂的感情真是羡煞旁人,连阿砚出征,表嫂都会赶去相送,这份情谊,真叫人羡慕,我和阿砚是好兄弟,也为阿砚有表嫂这样的红颜知己高兴,来,我敬表嫂一杯!”
面对他的坦荡,唐诗莞尔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王爷过誉!”心中却有着淡淡感伤,一夕佳期如梦,才相见又分离,这背后的辛涩又有谁能体会?寒冬已经过去,春意萌动,是和心上人相会的最好日子,可是她却只能日复一日地在相思和担忧的煎熬度过!
春雨淅淅沥沥,风灯摇曳,淡淡的灯光照在唐诗的脸上,明黄温暖,妖娆动人!
靖江王的目光从眼前的春雨回到唐诗的脸上,忽然没头没脑道:“女人是不是都喜欢阿砚这样的男人?”
唐诗一愣,随即失笑,“王爷何出此言?”
他半是戏谑半是调侃道:“阿砚永远是一张死人脸,无视各种各样的美人爱慕的目光,我就不同了,我对待美人的态度比他和气多了,可我不明白的是,每每我们一同出现的时候,落在他身上的女人目光总比我多得多,我这个皇子的女人缘都不如他,心中常常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啊?所以我就躲到这里来,不让他遮天蔽日的光辉盖住了本属于我的风采!”
唐诗忍不住笑出声,看向眼前男子,衣袍尊贵华美,气质高雅脱俗,和阿砚各有千秋,而且他是皇子,身份还在阿砚之上,又何来嫉妒阿砚之说?不过戏言罢了!
夜风之中,他的华发轻轻飘扬,清俊脸庞写出一副淡雅画卷,声音忽然染上淡淡惋惜,“阿砚这个家伙也真是的,把你这样一个天姿国色的大美人扔到府中不管不问,也太不懂得怜香惜玉了!”神情忽然一顿,“不对,他从来就不是个怜香惜玉的人!”
这个男人洒脱随性,恣意轻狂,让唐诗心中泛起一抹好感,不像康亲王爷,一靠近,身体就会自动警觉起来,相反,靖江王爷给人一种很舒适很自在的感觉!
唐诗给他斟上酒,他含笑,一饮而尽,“倩然和我说起你去找阿砚了,我还以为你会一直呆在边关,等着和他一起凯旋回京,想不到这么快就回来了!”
唐诗想起边关的硝烟弥漫,风云莫测,自嘲道:“那是男人的地方,我一个女子长期待在那里,终究多有不便,所以就识趣地回来了!”
夜色静谧,细雨霏霏,气息芬芳,他唇角微微勾起,忽道:“容我冒昧地问一句,事情办的如何了?”
唐诗心下一惊,对上他明澈眼眸,想起边关的暗流涌动,只是轻轻笑道:“良辰美景,王爷如此雅致之人,谈论这些岂非大煞风景?”
面对唐诗的拒绝,他并不意外,只是看着墨色天空,似是感慨,似是认同,“是啊,的确大煞风景,只是花易落,月难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王爷为何有此一叹?”唐诗问道。
他淡淡一笑,还未说话,远远桥影上已经有风姿绰约,人还未到,声音飘来,“表兄真是不够意思,有好酒也不叫上我?”
夏侯倩然的到来使得气氛空前热烈起来,一个明眸皓齿巧笑嫣然的美丽少女为酒宴增加了不少色彩,唐诗从夏侯倩然身上看到了曾经自己的影子,也是这般无忧无虑,在两个哥哥的陪伴下快乐生活!
难怪夏侯倩然喜欢来靖江王府,靖江王本身就是风雅之人,又精于各种享乐之道,甚至从不限制夏侯倩然的行踪,在京中,夏侯倩然是名门闺秀,不能终日玩闹,可在这里就不一样了,没有长辈管束她,可以和靖江王一样恣意随性!
---
从那以后,靖江王常常来唐诗这边,美其名曰慰问表嫂,关心表嫂,替表兄照顾表嫂,有的时候切磋诗词歌赋,有的时候煮酒对弈,有的时候只是静坐品茶,兴致好的时候,他还会逗弄小秋一番,不过小秋这个小家伙对他从来没有过好脸色,他也不以为意,只是不知为何,他不再谈起表兄夏侯砚!
夏侯倩然也常常来,三人在一起有着异常的默契,夏侯倩然和唐诗的话也逐渐多了起来,她很喜欢小秋,也会经常缠着唐诗问哥哥要她去边关干什么,唐诗也不知道夏侯倩然知道多少,一律笑着遮掩过去!
久而久之,靖江王的妾室们看出了这位夏侯少夫人在王爷心中的位置,纷纷赶过来,用各种办法讨好唐诗,以期在王爷面前美言几句,一时眼前逞尽*,原本寂静的院落变得热闹起来,不知情的人看唐诗如今在靖江王府的地位,会误以为她是靖江王妃!
可是这偌大的王府怎么会没有王妃?唐诗实在奇怪,不过靖江王不说,她也不会主动问起,后来从夏侯倩然口中得知,靖江王妃已于前年病逝,之后靖江王妃的位子就空置了下来,此次回京给端淑太妃贺寿,端淑太妃有意给靖江王再册封一位正妃!
日子在唐诗的期盼中一天天过去,一场仗居然打了这么久,唐诗不再能常常收到阿砚的书函,以前他是在后方,总可以抽出时间给她写信,倾诉思恋之情,可是现在前线,军情瞬息万变,他的信也少得可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诗这下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
这日,靖江王和夏侯倩然一同来到了她的寝居,夏侯倩然十分兴奋,“嫂嫂,明日是百花盛会,我们一起去好不好?”
百花盛会是什么?唐诗看着夏侯倩然,表情迷茫,她从未听说过!
这次是靖江王出声道:“百花盛会是本地特有的民俗,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举办,明ri你去了就知道了!”
夏侯倩然似乎沉浸在往年的盛况中,绘声绘色地描绘起来,末了,不忘说了一句,“嫂嫂,可好玩了!”
唐诗不忍拂了他们的兴致,再则也有几分好奇,便应道:“好啊!”
---
靖江王不太像个皇家王爷,出行的时候,很少前呼后拥,也不怎么动用王爷仪仗,一般只有几名侍卫暗中保护,而且还不能离得太近,在百花盛会这样的节日上,他更不会扰民,依然是微服,带着唐诗和夏侯倩然,还有几名*妾穿行在人群中,不知情的会以为这是哪家富甲公子带着家眷出来赏花!
今日比往年更加热闹,似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百花盛会名不虚传,整条街道都被万紫千红装扮的繁花似锦,芳香宜人!
街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叫卖声此起彼伏,他们一行人很快就被挤得七零八落,靖江王见人太多,吩咐侍卫务必保护好夏侯少夫人和小姐。
“嫂嫂,你看前面有舞狮的!”夏侯倩然的声音高昂着头,目光看向前面!
唐诗看去,五只狮子齐舞, 围观的人很多,不时发出阵阵叫好声。
夏侯倩然欣悦不已,要是在京中的时候,娘定然不许她这样抛头露面,可在表兄这里,就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见前面还有带着面具踩高跷的人,姿态奇形异状,拉着唐诗,“嫂嫂,今年比往年更好玩,我们快去前面!”
“倩然,不要离王爷太远!”唐诗提醒道。
“没关系,等会我们再过去猜灯谜,这可是表兄治下的地方,没什么可担忧的!”夏侯倩然根本不以为然!
第八十五章 生变
唐诗见她如此说,也就放下心来,想起阿砚说倩然经常会来靖江王府小住,以她活泼的性子,想必在府中也是待不住的,所以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极为熟悉!
夏侯倩然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很快就不见了踪影,消失在人群之中,早就把表兄和嫂嫂的叮嘱忘到了九霄云外!
相比夏侯倩然的好动,唐诗一直在靖江王的身边,心下忽然觉得隐隐不安,想追上去把她找回来,可是人太多了,几乎走不过去。
靖江王对夏侯倩然的任性是早就见过了,微微一笑,柔声安慰唐诗,“不用担心,我已经命人跟着她,不会有事的!”
话虽如此,可是唐诗看着到处人影攒动,就算是侍卫,也可能会跟丢了,更何况,心中一直觉得七上八下,却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坚持道:“不行,要赶快命人把倩然找回来!”
靖江王神色微动,看着唐诗,低声道:“莫非有什么不对?”
唐诗摇摇头,“没什么不对,只是倩然终究是大家闺秀,此处人多,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万一有什么歹人见色起意,后果不堪设想!”
靖江王轻轻颔首,深深看了唐诗一眼,到了此时才发现那些达官贵人喜欢在高处看芸芸众生是有道理的,喜欢亲民是要付出代价的,连他贵为王爷,此刻被挤在人群中,行动起来也不是太方便!
四周人声鼎沸,唐诗顾不得风仪,在人群间隙中匆忙往前挤,不把倩然找回来,她的心始终放不下!
---
到处都有精彩的表演,喧嚣热闹,夏侯倩然看的目不暇给,兴高采烈,在嫂嫂离开夏侯府去找哥哥之后,她不断对娘恳求,想来表兄府中小住一段时间,其中也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参加一年一度的盛会,娘终究是拗不过她,最终同意了!
今年居然比往年多了更多精彩的节目,尤其是高跷的滑稽表演,更是让夏侯倩然笑得前俯后仰,一路跟着高跷队往前面走!
忽然令人惊异的一幕出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