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财色-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范无病还是特意跟当地的基层干部们打听了一下,结果对方一听到这个问题,立刻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连连说作不了主。
即便是大型的国企,想要征地也得先通过温州市委批准,还需要在省里报备。在这个问题上。至少目前还没有人敢有所逾矩。
这样就令雄心勃勃的范无病感觉到有点儿难办了,没有地盘儿,自己谈何发展?
虽然有心跟上面说一说,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可能又会欠了人情,范无病就有点儿踌躇,终于还是决定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再去骚扰别人。
“看来这个事情,还是得发动群众的力量了。”范无病最后很无耻地想出了一个主意。
于是第二天开始。柳市就开始传出一条小道儿消息来。据说是有国外的大老板想要到柳市来投资。将倒闭了地小企业们收购,整合成一家大型地正规的厂子。目前正在柳市进行实地考察,被他看上的企业,都能够起死回生。
这样一来,柳市当地人的积极性立刻就被提起来了。
虽然搞假冒伪劣让他们倍受打击,但是如果能够被外商收购了,以后可就是外资企业了,至少也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那样的话。还用担心搞不来正规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有了这两样法宝,柳市可就能够继续火起来了!
大家对于这件事情的兴致都比较高。不仅仅是当地小企业主们,就是村干部们、乡干部们、镇子上的干部们都感到非常兴奋,最近持续低迷的柳市经济,似乎是看到了一丝曙光了!
不过没过多久,又传出来一条消息,说是人家外商在柳市转了一圈儿,觉得柳市地地方实在不适合搞大型企业,土地使用面积太小,而且山地较多,需要建设大型工厂所需要地土地休整资金太高,很不合算,而且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似乎柳市当地政府在土地出让这一个问题上,非常不配合。
没有地,还搞什么企业?
大大小小地企业主们和工人们立刻感到出离愤怒了!他们在近两年的经济收缩政策下,基本上已经被挤压地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好不容易看到这么一个可以脱离困境的机会,却要因为土地问题被打水漂,任谁的心里面都免不了会有不甘。
于是愤怒的人们立刻就把镇子上的领导们给围上了,让他们一定要考虑到柳市群众的集体利益,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
镇子上地干部们也感到束手无策,毕竟土地地审批权力可不在他们手上,而这一次人家要搞的项目又太大,自己解决吧,怕得罪上头,不批吧,要得罪下面这些村民们,真是风箱里面地老鼠,两头受气。
最后还是有人在某人的授意之下,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来,就是不通过镇子,直接由拥有土地的农民们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的方案就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们集体跟企业签订土地长期租用协议,通过土地换工作职位的方式进入新厂子,同时镇子上还可以得到一笔土地出让补偿金,这样既可以解决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们没有生存依靠的问题,镇子上也可以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
实际上,柳市的人均耕地相当少,根本养不活个人,因此当这个方案提出来之后,大家都很兴奋,只是不知道镇子上会怎么想,而人家外商老板也未必就会同意这个提议,毕竟这样一来,投入的资金会更多一些。
镇子上面虽然非常希望解决这个难题,但是却不敢私自做主,于是就将这个问题上报到了温州市委。
温州市委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感到非常挠头,经过了解之后,才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具体过程,是因为有外商到了柳市进行考察,希望整合柳市的小企业资源,搞出一个大型的工厂来。
“这事情是好事情,可就是难题令人头痛。”市委的王书记是一位相当有魄力的中年领导干部,当初八大王事件压得温州的工商业抬不起头来,还是在他的支持下,把八大王放了出来,这样才会使温州的经济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然后又经过了这两年的打假活动之后,温州地经济又有点儿一蹶不振地态势。如今是该到了重振旗鼓的时候了。正好有人送来了这个机会。
“邓公不是说过嘛,改革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我们的胆子可以大一点儿,试一试总没有坏处?如果实验的结果是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再纠正也不迟嘛!”最后王书记跟市里面的主要领导们都达成了共识。
在范无病到达柳市的地六天,终于有政府方面对人来跟他进行接洽了。
来的是柳市地一个副镇长,首先对范无病等人地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就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也难怪,消息中说来者是国外地大老板。谁知道一见之下居然是中国的小男孩。这一来一去。可就天差地别了。
好在副镇长还是看得出,人家小男孩儿地手底下用的可都是外国人。而且镇子上最大的两家厂子,仅有的还在生产的那两家厂子的老板,此时已经投向了范无病的阵营,看来人家真地是有实力地大老板,否则像陈荣和霍胜这样的精明人,怎么可能做人家小弟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土地问题展开了一番讨论。最后。原则上按照农民自愿地原则对土地进行征用,碰到具体的阻碍。则由镇子里的干部们上门劝说协助解决。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没有遇到这么阻力,因为柳市这地方,人心其实都不在种地上面,范无病所需要的土地,很快就征集够了。事实上到了后期,还有不少人主动上门来联系,看是否能够把自己的地也征集了,换一个工作岗位?
戴维斯跟陈荣、霍胜等人的整合工作也进行得一帆风顺,销售队伍基本上已经拉起啦了,足有两三百人,都是以前跑过全国各地的具有实战经验的推销员们。
因为前一阵子柳市的工商业基本上出于停顿状态,这些人都在搞别的营生,这次听说柳市的低压电器行业要进行重新整合了,又有国外的大老板投入了巨额资金支持产业正规化,顿时都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机会,纷纷前来投效,倒是省了戴维斯等人不少精力。
但是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是有人把这个问题给捅出来了。
起因就是浙江大学的一个经济学教授,家是柳市的,正好回来探亲,却听说家里人都在张罗着签土地征用协议来换取工作机会,而且还听说,土地是被镇子上征集起来提供给私人办厂用了。
“这还了得啊?!土地都出让了,那还是新中国的农民吗?!”那教授立刻就感到不对劲儿了。
于是这位教授就在当地搞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镇子上的干部们也在其中主动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他就更加愤怒了,连夜就写了一片稿子,题目就是《谁在掠夺我们的土地?》,通过自己的新闻渠道,直接就刊发在省报上面了。
在这篇不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中,教授非常痛心地指出了这个问题,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只会沦为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工具,然后又引经据典地罗列了古今中外的各种事例来佐证自己观念的正确性,最后断言道,这种出卖土地的行为绝对不是社会主义!
这篇文章发表以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家的目光,又被吸引到柳市这块儿不足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了。
柳市啊柳市,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够消停一会儿呢?才经历了打假风暴之后,还不到一年,现在居然又搞了这么大一个动作出来,你们到底要做什么呢?
出让土地,不是没有过的事情,但是规模都很小,或者是有政策引导,比如在深圳特区,出让土地就是有根据的,因为人家是特区,所以可以享受一些特殊政策。但是柳市是什么呢?不过是一个小镇子而已,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小镇子曾经出现过上千家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小作坊式企业而已,柳市留给全国人民的印象,无非就是假货的聚集地,罪恶的集中营而已,此时又搞出这么一件事情来。实在让人们有些恨得牙根儿痒痒。
主流地媒体也开始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有反对地,也有支持,还有冷眼旁观的,纷纷围绕这个事件的政治立场进行辩论,事情弄大了。
无论怎样,这件事情还是传到了高层的面前。
“这家伙,怎么又搞出事情来了?”某领导挠头道。
“还真是一个不安生的小伙子。”某领导摇头道。
不过就这件事情而言,其中所代表的意义是相当重要的,这说明了一件事情。就是国家的某些政策。在现阶段已经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看来是需要动一动了。
关键时刻,某位重要领导在小会上说道。“原本我们是计划把这个问题放到明年再说比较稳妥一些地,看来现在是有点儿时不我待啊!我看不如这样,先把柳市作为一个特例,给大家释放出一个积极地信号来!明年等到具体地政策出台,大家也就心安了于是在众人的赞许或者叫骂声中,范无病所提出地土地换工作岗位的计划还是顺利地顶住了各种压力,正式上马了。
最后一共征集到了两千亩的土地。付出了三千个工作岗位和四千万人民币的土地补偿款。
实际上。如果再继续征集土地的话,也是能够征集到的。但是范无病觉得事情不能搞得太大,否则不好收拾,于是就此打住,令戴维斯等人立刻兑现承诺,将出让土地的务工人员登记造册,并将土地补偿金立刻支付到柳市镇地账户上。
忙完这一切后,范无病自己也觉得有点儿累。
在政策不完善地情况下,商机虽然是有的,但是所付出地辛苦实在是太大了一些,范无病终于决定,今年就做这一单生意了,再搞什么花样儿也要等到明年邓公南巡之后再说了,自己总跳出来当这个出头鸟儿,实在是太招摇了一些。
估计现在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高层们的话题中间,也就是一个刺头儿!
事实上,土地出让的问题,主要还是涉及到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地位之争,也就是所谓的笼中鸟与笼外鸟的战争。
在整个八十年代中,如何改革开发,如何力保国有企业,国内发生了争议,在国有企业试点效应递减这个问题上,当时经济界出现了两种应对的声音。
以当时参与改革总体规划的经济学家薛暮桥为代表的推进派认为,放权让利改革有局限性,主张把改革的重点放到物价管理体制改革和流通渠道的改革方面去,逐步取消行政定价制度,建立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加强集中统一,最后的落脚点是中央集中统一,有人因而提出了“笼子与鸟”的理论,大意是说,企业是一只鸟,不能老是绑着它的翅膀,要让它自由地飞,但是,国有经济体系则是一个大笼子,鸟再怎么飞,也不应该飞出这个笼子。
这些论述最终说服了中央决策层,“笼子与鸟”理论统治了整个八十年代的企业改革思路,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一场笼子里的变革。
从这一理论出发,来看待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的局势,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来,国有企业的变革必须在稳定和中央的控制下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而当务之急,是整治那些不听指挥、无法控制的私营企业,也就是笼子外的野鸟们,正是它们扰乱了整个经济局势。
在各地的媒体和内部报告上几乎也是一边儿倒,都是控诉那些计划外的小工厂如何与规范的国营企业争夺原材料,如何扰乱市场秩序,如何让国有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总而言之,改革搞不好,都是笼子外的野鸟们惹的祸。
柳市的情况,正好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是正规生产到也罢了,偏偏他们玩的都是假冒伪劣,更加授人以口实,不被打击才怪!
但是在限制私营企业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国企并没有因此而好转,而整体国民经济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高层们思之再三,终于认识到,国企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首先就得引入竞争机制,而私营企业,正是一块儿磨刀石。
但是要发展私营企业,搞活国内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政策上面松绑,而影响了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自然就是土地的使用。
范无病搞出来的这个事情,恰好让上层有一个试水的机会,政策的推行,始终是需要有一个实验品的,各方面的反应都需要看看,而实验的总体效果,也应该更加具有说服力,使得高层们得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新政策。
因此,成功地整合了柳市资源的范无病,又一次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了高层的探雷器。
第七十章 横生枝节
不过,在柳市的人们忙于搞建设,搞资源整合,搞新的大型低压电器生产中心的时候,范无病已经离开了柳市,回到了上海。
因为,出了点儿意外,武陟小机打过来电话,说是出口的货物出了点儿问题,被上海的海关给查封了。
“这是什么道理?!”范无病顿时感到有些奇怪。
自己在磐石的玻璃厂可是正规企业,早就拿到了进出口贸易的许可证的,可不是一般的小企业,而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是保质保量没有任何瑕疵的高档物品,这其中也没有牵涉到敏感物资,怎么就会被人给查封了呢?
范无病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匆匆地赶往上海,同已经到达那里的武陟小机汇合。
到了上海的时候,武陟小机已经带着车队在等候范无病了。
“咦,没想到我们预定的车子已经到货了。”范无病看到清一色的奥迪车,不由得小小的惊喜了一下。
武陟小机迎了上来,很热情地拥抱了范无病一下后,对他说道,“老板,这次我们订购的五十辆奥迪全部运到了,据他们说,还是给打了折扣的,一辆车二十五万人民币。”
哦,范无病点了点头,似乎现在的行情,一般这种奥迪车的价格要在三十万左右,二十五万一辆,倒算是打折了。范无病现在名下的产业太多,高管们也多,光是跟自己回到国内的外国人手下们就多达上百人,虽然有一些是保镖之流,但是管事儿的人却也不少,因此就跟德国公司定购了一批奥迪,给大家使用。
这种车还是不错的。就是油耗有点儿高,也算是德国车的通病了,不过比起俄罗斯的轿车来,还是相对比较省油地。俄罗斯的车子烧起油来。简直就是坦克级别的。
武陟小机过来的时候,带了六辆奥迪车子,其中地两辆是自己用,四辆是留在上海,以便范无病出行使用的,自然了。范无病的奔驰也开了过来。至于其他的奥迪,基本上已经给瓜分完毕了。
“这车子也算不错了,要知道我老爸那样的厅级干部。也就坐一桑塔纳而已。”范无病对武陟小机如此说道。
一行人开着车子到了酒店,服务生一看,好家伙,奔驰车在中间。前后各三两奥迪,还以为是那位领导下来视察来了,立刻肃然起敬。等到范无病从奔驰车上走下来以后。众人才大呼上当。
不过看着范无病一个少年,居然被许多人前呼后拥地送进了酒店,服务生们也感到非常好奇。虽然这里是涉外酒店,见惯了迎来送往的达官贵人黑人白人,但是一个华人少年这么高调地入住,还是很令人感到惊讶的。
进了客房之后,范无病才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我们的货物会被扣?”
武陟小机有些为难地说道。“就是不清楚为什么,而对方也不做回应。所以我才没有办法了。你要知道我对于中国大陆地事情有些搞不清楚,而我现在的身份,又不能够求助日本大使馆,所以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请老板你出面比较稳妥。”
自从跟安田家结仇之后,武陟小机就无法在日本国内容身了,所以才会跑到中国大陆来,彻底投靠了范无病,虽然他也比较有钱,但是在范无病面前,就是一小弟,再加上他身在异国,没有势力上面的依仗是不行的,所以索性就靠着范无病这棵大树,潜心发展。
但是这样地话,他就没有多少人脉可以动用了,以至于海关那边儿出了点儿问题,都要请范无病出面才能搞定。
范无病听了武陟小机的话之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道,“小机你放心好了,总是要让你重新回到日本去的!而且是光明正大地,趾高气扬地回去!六大财阀算什么?!你要回去,首先就是要接收他们的财产!”
“范桑,你说的是真的吗?”武陟小机听了范无病这话,顿时比较激动,忍不住问道。
“我什么时候跟你在这种大事上面开过玩笑吗?”范无病反问道。
武陟小机感激地点了点头,站起来重新给范无病鞠了个躬,然后才坐下来说道,“海关那里,我们是不是需要亲自去看看?”
“那是一定要过去看看的。”范无病点了点头道。
两人吃了点儿东西之后,就乘车直奔上海海关,准备了解一下货物被封的原因。
上海海关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关之一。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置了江海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地历史。建国后地第二年,江海关才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
上海海关是国家设在上海口岸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监管经上海口岸进出境地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目前上海海关的位置就在陆家嘴附近,距离范无病他们所在的酒店倒不是太远。
不过显然他们的形成并不顺利,到了海关之后,跟办公室的人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之后,被告知领导们都不在,底下人无法做主。
“领导们什么时候能在?”范无病有些生气地问道。
“领导们一般都在,只是今天你们来得不凑巧。”那工作人员瞥了一眼范无病,觉得对方的年纪实在太小,便面无表情地回答道。
“那么,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的货物被扣下了吗?”范无病再问道。
“我们对此并不知情,这个事情。你们得找相关部门去问问。”工作人员程序化地回答道。
相关部门?!范无病嗤笑道,中国最难找的部门就是相关部门了!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诸如有关人员等等说法,这些部门和人员,你一辈子也别想找到!
既然在这边儿找不到领导。跟工作人员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范无病只好动用大杀器了,他在海关里面找了个电话,直接拨通了安全部部长蒋略的电话。
接通了电话之后,范无病立刻问道,“蒋部长。帮个忙吧?”
蒋略一听是范无病的声音,心里面别提有多别扭了,他愁眉苦脸地问道。“范总,你又搞出什么名堂来了?我脆弱地心脏可禁不起你这么再三折腾了!”
自从范无病从美国归来之后,蒋略就深受其烦扰,虽然说安全部从范无病这里也捞到不少好处。但是麻烦也不少,尤其是前几天搞的那个偷卫星计划,安全部虽然只是协助军方。蒋略也没有多发言,可全程参与下来,也觉得这事儿好悬,心里面对于范无病虽然有些佩服,但更多的就是忌惮了。
范无病就跟一个大麻烦一样,虽然会赚钱,可是也会惹事儿。总得有一大群人围着他团团转才行。蒋略现在一见到范无病。或者一听到范无病的声音,甚至于一看到有关范无病地书面报告。心里面就忍不住扑通扑通地乱跳,这几乎都已经成了条件反射了。
范无病一听蒋略这么说自己,当下也有些不悦地说道,“求你帮个忙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儿,还这么推三阻四的,好像我求你办事儿没给过钱似的!”
“行,行,有什么事儿你说话好了,我听着呢!待会儿我还得参加一个会,你就抓紧时间把事情说一说。”蒋略赶紧打断范无病的话头儿,他不想让范无病把两亿美金的事情整天挂在嘴边儿恶心自己。
于是范无病就将事情从头到尾给说了一遍,然后又补充道,“蒋部长,你说这事儿可气不可气?我好不容易把磐石玻璃厂给盘活了,现在外贸生意也接了,结果不让货物出口,还给无缘无故地查封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中间一定有些误会吧?海关不可能这么不讲道理的!你们是不是偷税了,还是货物中夹带了私货?”蒋略总还是要辩驳两句地,毕竟都是国家单位,一个大老板,怎么可能任由范无病在那里肆意诋毁?
“私货?!”范无病很生气地说道,“你觉得,我这样的身家,还需要夹带私货来赚钱?我不是吃饱撑的啊!”
“好啦好啦…………”蒋略赶紧打住道,“我知道你不至于去搞走私,我帮你问一问还不行啊?待会儿我联系你!”
挂了电话之后,范无病对武陟小机说道,“我们等一会儿,估计待会儿就有消息了。”
安全部地工作效率是很高的,没有多久的时间,电话就响了起来,一个海关人员接了起来,然后神色古怪地问道,“哪位是范无病?接一下电话。”
范无病接过电话,“喂?蒋部长吗?”
“范无病先生吗?我是海关总署的副署长卫立国。”对面却不是蒋略地声音。
“哦?卫副署长,你好!”范无病顿时一愣,不由自主地问道,“怎么蒋略哪里去了?”
卫立国一听范无病的口气,喊安全部的部长就跟招呼自己家地小丫鬟一般,顿时对他肃然起敬,非常客气地说道,“蒋部长跟我说明了情况,范先生你们的事情我们已经了解了!其实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接着卫立国就跟范无病将其中的缘由从头到尾给讲了一遍。
原来,磐石市玻璃厂的这批货物,本来是要出口到美国去的,但是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九月份开始,中美就开始了一轮关于纺织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地部长级谈判,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谈出个接过来。
中国地纺织品对于美国来说,几乎是处于倾销状态的。因为中国地纺织品成本低啊,综合了原料及人工地成本之后,同一种类的纺织品,美国的售价能够是中国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样也就造成了中国纺织品充斥了美国市场,大多数美国家庭地衣柜中,都是MADEINCHINA的衣物。
这样就导致了美国的纺织业大受影响,于是美国纺织工会一直在闹腾,而纺织业巨头们也在游说国会和总统,要通过对中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的法案。
而自八九年之后。中国跟美国之间,中国跟西方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一直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扰。始终没有恢复过来。
这一次,因为纺织品地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引出的中美贸易谈判,从一开始就显得举步维艰。部长级会谈上经常是硝烟弥漫,时任外贸部部长的吴仪还拍了桌子!
中美双方争论地焦点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是按照美国一个国家的标准还是按照通行的国际地标准,或者说国际通常的做法确定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考虑中美地实际情况逐步使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过渡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不顾中国的国情立刻立即达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保护水平。
在一些敌视中国的势力策划之下,美国政府几次以动用特别301条款调查为威胁,想要压制中国屈服。美国对中国的要求是更加开放市场,包括文化市场。
“中美贸易谈判在华盛顿就保护美国公司在中国地版权和专利问题。进行激烈地商讨。双方几乎已经走到了贸易战的边缘。几个月以来,关于中国地纺织品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假如谈判失败。华盛顿威胁要对即将到岸的价值十五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百分之一百的惩罚性关税。同样,北京也威胁对美国公司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卫立国对范无病说道。
“这关我什么事儿?我又不是出口纺织品?”范无病虽然感到美国人实在无耻,但是却不明白为何会牵扯到自己身上?我经营的可是玻璃啊!
“唉,怎么跟你说不明白呢?”卫立国很是无奈地解释道,“纺织品这种廉价的物资都会被美国人拒之门外,难道他们还会对你们生产的奢侈品放行?所以,你们货物也在被美国拒绝进口之列了!”
“娘西皮!”范无病听了之后立刻咒骂了一声,然后还是有些不明白地问道,“既然没办法出口了,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大不了转口其他国家嘛!你们这样不声不响地扣下货物,会让大家怎么想?这么做,可是有点儿不对头吧?”
卫立国有些委屈地在电话中说道,“我们也是一片好心来着!”
原来是这样,因为美国那边儿的谈判还在继续,虽然美国人一直拿301条款说事儿,信誓旦旦地要对中国进行高关税惩罚,但是大棒一直高高地悬着没有落下来,还是想要中国做出一些让步来,毕竟一旦真的行使301特别条款,那么就意味着中美双方进入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了。
这个情况是双方都不愿意见到的,于是大家还是吵归吵,饭照样吃,酒照样喝,事情照样谈,都巴望着对方能够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主动做出让步。事实上,大国之间的谈判,也跟男女情侣之间吵架一般,谁都希望对方服软,但是又不希望双方彻底黄了。一旦双方彻底决裂,那可就给了第三者插足的机会了!
目前距离双方谈判的最后期限还有一周左右,对于已经报关的货物,海关方面采取了暂时冻结的策略,就是想要看一看谈判的最终结果,如果谈成了,那么一切照旧,如果谈崩了,那再通知货主重新将货物拉回去也不迟。
这样的话,总不用担心货物运到了海上之后还得拉回来吧?那得给货主造成多大的损失啊!即使是运到了美国,成倍上升的关税,也会让大家受不了的!
第七十一章 我是原创我怕谁?
范无病听了卫立国的解释,也没有什么好说,毕竟这事儿的源头在美国,而且人家海关这边儿也算是一片好意,只不过没法说出来被人误解而已。
“唉,那就这样儿吧,多谢你们这么费心了。”范无病只得对卫立国如此说道。
挂了电话之后,范无病顿时觉得呆在海关也没有多大意思了,于是便带着武陟小机灰溜溜地离开了。
“范桑,是不是没办法了?”武陟小机问道。
“唉,确实没有什么办法。”范无病皱着眉头回答道,“这是国家跟国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