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财色-第6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加坡此时高调反中**并非全无道理,因为他即将出访美国签署新美自由贸易条约,需要把自己打扮成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反中**的桥头堡,为自己争取最多好处。
吴作栋在访美期间,高调赞扬美国,并希望美国在防治SARS的斗争当中发挥领导作用,不料今天美国卫生部长和吴副总理通电话,说愿意全力支持中国抗SARS的斗争,让他感到碰了一鼻子灰。
这次中国抗击非典的斗争当中,德国大方地给了巨额援助,法国在中国内外交困的时候以行动打破了世界对中国的封锁,印度也主动打破国际封锁并批评国际媒体报道过度,日本主动提出给予资金、科技和设备的援助,韩国象征性给中国提供了紧急援助,英国提供了五百万美元援助,美国也承诺尽全力帮助中国度过难关。
全世界只有新加坡是唯一的一个高调批评中国、奚落中国和幸灾乐祸的国家。
新加坡振振有词地说,是因为中国没有新闻言论自由,让新加坡遭受SARS侵袭,所以新加坡当然有理由痛骂中国。
可是新加坡有言论自由吗?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论坛已经对评论中国和新加坡外交关系的帖子实行全面封杀政策,包括删贴和封IP。一个小小的论坛尚且如此,联合早报的新闻自由度更是不用说,实际上联合早报从来没有批评过李光耀这个新加坡的**者。
新加坡实际上是一个头顶**光环的家族式**国家,和朝鲜没什么区别,新加坡的下一代领导人是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这是早已经内定的,吴作栋不过是一个过渡而已,毕竟如今的李显龙年纪太轻,还压不住阵脚。
从新加坡打电话到中国比从美国打电话到中国还贵,原因就是新加坡的电信公司由李式家族一手垄断的。李光耀还曾经为了美国媒体对他的“不实”报道大发雷霆,和美国媒体打了一场官司,在美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例外国领导人和美国媒体的官司。
实际上李光耀并不了解美国法律精神和新闻自由精神,美国媒体报道公众人物并不需要保证百分之一百的准确,因为公众人物有话语霸权,随时可以为自己辩白。
李光耀和媒体的官司,只能显示出他对**、自由精神的无知。
“其实新加坡一直是****的桥头堡,从前李光耀借马来西亚共产党人的影响起家,新加坡独立之后又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关闭中文学校,禁止说汉语。
香港回归中国的时候,新加坡到处制造舆论,说香港即将衰落,东亚地区金融中心应该转移到东南亚,结果这个梦想触发了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激烈竞争。
为了争夺金融中心地位,东南亚国家加快实行金融自由化,引进外资银行,最后终于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要不是中国顶住压力,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东南亚国家早就完蛋了。”
“香港的各个政党,无论左中右,对于李光耀都非常反感,香港媒体更是大力鞭挞李光耀。李光耀去香港访问,要接受港中大名誉博士学位,结果一帮大学生跑去抗议。李光耀挖苦他们说,如果他们敢去中南海抗议才是真正的勇气,言下之意是中国不过是一**国家。”范无病对老爸范亨说道,“可是又有哪一个新加坡人敢向李光耀抗议?李光耀不忘吹嘘自己,强调说他是新加坡民选出来的领袖,可新加坡的选举,宪兵和国安人员可以堂而皇之监视选民涂写选票,这种国家暴力下的选举居然标榜成民选,难道不是笑话?”
范亨对此倒是没有发表什么意见,有的事情,实在不需要说的太明白了。
但是在国内,因为长期以来的新闻不畅,报道不实,对于一些有负面影响的新闻采取不发表不公开,导致了中国人对于某些国家的彻底不了解,所以误会很多。
客观地说,中国人对于新加坡的亲近感实在是毫无来由,仅仅是看了几部新加坡肥皂剧,就直觉地认为新加坡人是中国人的一份子,甚至一些头脑简单的年轻人甚至以为新加坡应该是中国的一个远洋派出机构。
实际上你如果认真地研究过新加坡的历史以及形成,就不会做此感想了。
新加坡早年作为一个地处东南亚以华人为主的英国殖民地,不可避免的带有殖民地的色彩,少数受过英文 教育的华人为英国殖**义政府服务,享受着比较高的生活条件,而大多数不会讲英语的华人生活的并不如意,他们只是把新加坡当作一个谋生之地,仍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即使是一些发了财的华人,由于不接受英文教育,坚持强烈的中华文化传统,因而在新加坡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这些人也同样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直到一九六五年新加坡建国之后,很多老一辈的华人仍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在中国和新加坡于一九九零年建交之后,新加坡的华人才逐渐的习惯称自己是新加坡人。
一个国家里面不可能只发出一种声音,在新加坡也有亲中派和亲美派,但是以李光耀为首的政府是铁杆儿的亲美,向往中国的华人一直受到打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南洋大学曾经和亲美派李光耀的政府对抗,结果受到了残酷镇压,大学被关闭,现在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后又重新开放。
一九九七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把法,中国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出手帮助了他们,充分体现出大国风范,不像美国的现实主义那么置身事外,因此新加坡的亲中派一度抬头,印尼,马来西亚纷纷对中国开放签证,菲律宾拒绝美国战舰驻扎。
在新加坡,以王鼎昌总统为代表的亲中派也希望能像中国靠拢,但又一次被李光耀镇压,王鼎昌总统随后下台。
一九九三年,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总统大选,王鼎昌获胜,成为新加坡首位民选总统。但是在一九九九年因健康原因放弃竞选总统,于是新加坡巡回大使、研究院院长拉潘。纳丹在无对手有资格挑战的情况下被宣布当选为总统。
随后王鼎昌结束总统六年任期,定居美国接受治疗。
去年二月的时候,王鼎昌在医院内病逝,随即在新加坡举行了“国家协助的葬礼”,而不是正式的国葬,这是因为王鼎昌总统在最后的任期里,因为国家储备金的看法与当时的人民行动党有争执,而被认为他不因享有国葬的礼遇。
事实上王鼎昌总统的下台,主要是因为政治上抵不过李光耀集团,被迫远走美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政府高层中的亲中派都抵不过李光耀集团,自然普通新加坡华人更谈不上什么了,尽管在新加坡有很多向往中国的华人,也希望能向中国靠拢,但是,新加坡的一党专政比中国还要严重,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对此普通华人也很无奈。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完胜
记得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半叶。新加坡华人对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加坡在推翻满清政府的过程中所做的巨大贡献,特别不能忘记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十位是新马华侨,抗战时新马华侨为祖国出钱出力更是没有话说。
但是自从出现了李光耀这个强人之后,新加坡整个被改变了,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花血本支持中国的解放统一到心中根本没有中国,甚至以中国为敌,极尽诋毁之能事,瞅准机会就落井下石。
而今在非典疫情爆发前后的这一段儿时间里,新加坡政府的这番精彩表演让中国人大饱眼福,从头到尾看了一套国际关系文明戏,从开始的张牙舞爪到后来的摇尾乞怜,从最初的恩将仇报到如今的死皮赖脸,从起先的大言不惭到目下的装傻充楞,真是人间百态样样俱全,这种教人如何看人的活教材平时花钱都买不到。
范亨听儿子说了这么多话,也不由得莞尔一笑道,“其实,经历了这次非典。中国应该感谢新加坡才对。因为,第一,它帮助相当多的中国人搞清了一个基本问题,谁是中国的敌人,谁是中国的朋友。第二,补上了一堂国际关系基本常识课,从此明白跟人打交道时什么是必须留神儿的,什么是必须不当回事儿的,什么是应该从反面理解的。第三,帮助中国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从此可以一心一意只为中国自己谋利益而无需再婆婆妈妈地瞻前顾后,尤其是在对东盟的态度上,应该有一个新的突破。”
范无病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事实上中国对于东盟国家的态度,实在是太软弱了一些,主要问题不外乎就是两个,一个是因为通往印度洋的海道掌握在人家的手中,不想绕道的话,就不能惹得它们发毛儿,另一个就是东盟这些国家虽然实力比较差,可是毕竟也是掌握着投票权的国家,尤其是处于自己的近邻,不能不拉拢一番。
假如是美国的话,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强大的军队压上去,就足以解决一切问题了,但是中国不行。整体实力太差了,连艘航空母舰都没有,拿什么去跟人家拼斗?
须知核弹这种东西只是一个威慑性武器,除非你是准备来一个鱼死网破了,否则谁也不敢使用这东西,因此核弹实际上就是一个鸡肋,不能没有,但是有了也跟没有一样,解决主要的争端,还是要依靠常规武器才行。
而常规武器中,最重要的固然就是战斗机了,可是要远洋作战,离开了航空母舰,战斗机还能够起到作用吗?尤其是要飞往几千公里以外的地区作战,这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并不是如同脑残的愤青们一句开打就可以解决问题。
“唉,再熬几年吧,十年的时间,一切问题就都能够解决了。”范无病想到了自己的大飞机项目,想到了自己的航空母舰项目,又想到了正在改进之中的核潜艇项目。不由得豪情满怀起来。
一旦这三项硬件设备达标了,那么再加上本来就已经迎头赶上、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赶超了的太空项目,中国的综合实力必然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到时候该清算一下的老账,就应该仔仔细细地清算一下了。
假如老爸范亨下一届依然能够呆在常委里面,那就有幸可以看到这一刻的到来。
新加坡人在国内闹腾了一阵子之后,发现事不可为,便也没有了办法,不过这些人肚子里面也是一肚子坏水儿,想着既然我捞不到好处了,那么也得把你们给搅一个鸡犬不宁,于是国内各大网站的论坛上,顿时就出现了一大批大陆金融系统的腐败揭底什么的,触目惊心,让人看了心头直颤。
虽然宣传部的反应非常及时,联手各大网站及时救封锁了这些帖子,并且追踪到了对方的IP,但是在如何处理这些人的时候,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分歧,尤其是不少人都认为这一次的事情对新加坡并不公平。
“愚蠢。”范无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很鄙夷地说了一句道。
范无病所骂的,不仅仅是新加坡人,同时也把那些为新加坡政府代言的人给骂进去了。
这一次的事情,应该说性质是非常恶劣的,尽管中国遭遇了非典的袭击,但是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这算不上什么大灾难,无非就是长期以来公共卫生建设缺失造成了防疫的空白而已,一旦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可以正视这个问题之后,只需要一段儿时间的投入,就可以堵上这个漏洞,同时还可以举一反三地做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改进来。
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尊严问题,如果连一个小小的新加坡都能够把中国玩弄于股掌之上,呼之则来挥之则去,那成了什么?
在范无病的添油加醋和有心推动之下,高层终于对新加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最近新加坡人又开始造谣生事之后,高层对于他们的厌恶已经到了极点。
金融业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漏洞也很大,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知道这个原因,高层也不可能会同意淡马锡财团进入四大国有银行,实际上除了引入外资之外,主要就是希望四大国有银行可以顺利走向国际,同时也在管理上有所改进。
但是现在么,他们的举动实在是让人讨厌到了极点,因此高层忽然发现,其实范无病说的也不无道理,至少范氏投资集团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儿,同时也没有淡马锡财团那么心黑,由经验更加丰富专家团队更多的范氏投资集团来跟四大国有银行联手。或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范氏投资集团在内地已经有太多的产业了,不可能向淡马锡财团那样,仅仅是一个皮包公司,一旦捞到足够的好处,他们就可以迅速抽身离去,而不用理会四大国有银行的死活。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感到心理失衡,这些人就是可以在淡马锡财团和四大国有银行的合作中捞到很多好处的那些人,尽管这是几个大集团之间的合作,但是作为推动这项合作的具体操作人员。他们能够拿到的好处,也是以亿元来计算的。
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好处都是通过“合法”的程序来得到的。
可惜的是,居然被范无病给搅了局,让人恨得牙根儿痒痒,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
面对淡马锡财团的污蔑和诽谤,范无病的态度也非常坚决,直接就把一些关于淡马锡财团洗钱的具体资料给在网络上公布了出去,弄得一时之间舆论哗然,东南亚各国因为多有范氏投资集团的资助,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也左右为难,既不愿意没有了淡马锡财团这个洗钱的通道,又担心会遭到范氏投资集团的打击。
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对于范氏投资集团表示了坚决的支持,比如说柬埔寨,比如说印尼,比如说泰国这些国家,还有一些东盟的小国家们都先后响应了范氏投资集团的封杀淡马锡财团的呼声。
随着这些行动的进行,淡马锡财团在各国的投资尤其是金融投资,都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监管,有的甚至就被各国政府借口各种名目给吞了去,淡马锡财团的实力受此打击,顿时就降到了低谷。
“淡马锡财团的规模,也就是五百亿美元的样子,这一次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倾轧,实力大损,能够剩下一半儿就该求神拜佛了。”范无病对此事乐观其成的。
为了帮助各国消化这些刚刚吞下来的财富,范氏投资集团甚至还非常热心地为他们提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专门管理这些新收入的投资,当然,这个事收费的服务。
范氏投资集团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力时很大的,尤其是在印尼投资成功之后,就更令人为之侧目,艳羡不已,因此当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就受到了各国的热烈欢迎,认为这是范氏投资集团跟各国政府之间合作进入新阶段的一个表现。
实际上,范无病这么做。自然不会是亏本儿的买卖,范无病可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人,虽然谈不上利欲熏心,但是对于大局的把握那是无人能及的,这一次之所以肯出手帮助东南亚各国,就是因为想要痛打淡马锡财团这只落水狗,让它的名声变臭,再也翻不过身来。
显然,效果是非常好的,现在不仅是淡马锡财团损失惨重朝不保夕,就连一直在东盟内部以老大自居上窜下跳的新加坡政府,顿时也萎了下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东南亚的新局面已经被我给打开了,接下来要如何操作,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就看你们的外交工作了。”范无病在同总理会谈的时候,如此说道。
诚如范无病所言,这一次虽然受了非典之害,但是能够解决了新加坡的问题,也算是意外之得了。
尤其是范氏投资集团对淡马锡财团的冲突,更是以完胜而告终。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急公好义
当非典渐渐地开始远去。人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就像是经过了小石子掀起涟漪之后的湖面一样,虽然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但是终究留下了一丝印迹,如今的生活也是如此,至少城市卫生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起来,而清洁工人们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再说得远一点儿,就是一直以来被痛骂得狗血淋头的医护人员们,在这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当中,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非典型肺炎的流行是目前国人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而与这场流行疫病同样受人关注的则是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他们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老教授,有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也有刚刚毕业的花季少女。为了阻击一种人类以前从未见过的名为SARS的病毒,他们义无返顾地直面危险,永不言弃。
他们告别家中急需照顾的老人或嗷嗷待哺的孩子,在隔离病房中担负着沉重的工作,超负荷超时间地运转着,在媒体和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盼下,他们承担着拯救生命的重任。他们忙碌,他们辛苦,他们危险,他们奉献。
他们。被赞颂为当代最可爱的人。
自四月中下旬以来,有关非典疫情的新闻报道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普通市民谈论的中心话题。从调查的数据看,七成以上的被访者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左右去了解有关的新闻,可以看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受到不同年龄段公众的普遍关注。
在铺天盖地的非典新闻中,公众对有关医护人员的关心程度非常高,医学专家对非典疫情的研究进展状况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内容,其次就是在一线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的工作状况,接下来就是对感染非典的医护人员的康复情况、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在一线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的家属生活状况的关注。
在一场突如其来、来势汹涌的疫病面前,毫无准备的人们从最开始的茫然到对各方面医疗新闻的高度关注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反应,而媒体适时适度的报道对于缓解人们的紧张心理则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医护人员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敬业精神。
相比普通人,他们对疾病的传染性更为了解,但医务工作者们主动请缨,面对高传染性的疾病毫无惧色,这些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舍弃自身安危,克服种种困难,义无返顾地投入到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来,令人钦佩。
在非典刚刚袭来的时候,人们对这种从未见过的病毒知之甚少,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其中有不少是抢救非典病人的医护人员。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医护人员为抢救病人而感染病毒不幸去世。
非典病毒的传染性太强,医护人员初期对这种病毒的传染程度认识不够,是造成不少医务人员染病的原因。
不过近来的另外一些消息,却又让人觉得有点儿不合时宜了。
最近中青报就报道了人民大学承诺优先录取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新闻,报道中说人大认为抗击非典。人人有责,作为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有义务出一份力,为广大医护人员分担后顾之忧。
范无病看了这条消息之后,很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又是人大在哗众取宠了。
一般而言,一旦出了类似的新闻之后,总是会遭到普遍的批评或者谩骂的,果然,当天的网络上面到处都是质疑的生意。
有一些比较尖锐的声音就在质问,不知人大校方是否认为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自己除了为广大医护人员分担后顾之忧外,就没有其他可干的事了?难道在学校内外积极开展非典型肺炎预防宣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非典在校园内传播就不是为抗击非典做贡献吗?与这些工作相比,为广大医护人员分担后顾之忧显然应居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吧。
其实,为广大医护人员分担后顾之忧也有很多办法,如可以帮助其家属解决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困难,替医护人员子女补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等,为什么一定要在世人瞩目的高考上动脑筋呢?
如果说这一做法是为了照顾在抗非典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子女的话,校方很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麻烦。比如说有一军人子女与另一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志愿都是人大,在高考中又考了相同的分数。人大是否也只录取医护人员子女呢?
如果这样,人们是否可以认为人大校方认为保卫祖国安全的军人为国家所作的贡献远比不上医护人员,或是要到爆发真正的战争时,才会想到为最可爱的人分担后顾之忧呢?当然,用工人、农民来替代解放军也是一样。
“目前的中国,功利色彩太过严重。”范无病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好儿是在家里,而范亨正好儿也在家,于是就说道,“虽然说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是有了,但是这样随意改变来改变去,真是不知所谓。尤其是这样的政策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在一线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着想,但是实际上还不知道便宜了什么人呢!”
“你这个想法太过阴暗——”范亨自然明白范无病的话意指何方,不由得摇了摇头,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虽然各行各业中都存在一些阴暗面,但是你遇到一件事情就表示质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范无病顿时就笑道,“不是我阴暗,是这帮孙子们太狡猾了,给个台阶就下,不给他们台阶,他们自己找个台阶也要硬下,以往的例子还少吗?”
老妈张梅在一旁看报纸,听了父子俩的对话,就插嘴道,“经常性地改变政策,是不好的。高考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每年这个时候,任何工作都要为高考服务,但是像这样随意出台优惠政策,其实就是对于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的破坏,甚至说是践踏!按道理说,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无分贵贱,同样劳动者的子女也无高低之分,硬要对不同职业的人所做贡献的多少做一比较,或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变相照顾某一职业人群,都是不可取的。教育部对高考中应予以照顾的考生有严格的规定,如烈士子女、省三好学生等。如果各校都象人大这样自己决定照顾对象,你照顾医生子女,我照顾公务员子女,他照顾律师子女,岂不天下大乱,恐怕高考也进行不下去了吧?”
人大的这一决定也让人明白,其实在高考中,学校的权利还是很大的,在相同考分的情况下,录谁不录谁都是校方说了算,而校方完全可以按他们认为合适的理由来进行取舍,因此,高考中的人情风才屡禁不止。
另外。或许在抗非典一线的很多医护人员的子女也不会领人大的情,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本事考入人大,甚至是更好的学校,但人大这一决定可能给人带来不好的形象,比如说大家都说今年考入人大的医护人员子女都是靠照顾入学的,这对他们显然也很不公平。
“的确,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做了很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已经有很多人在这场战斗中以身殉职,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但表示感谢的方法有很多,并非只有在高考上动脑筋这一条路可走。比如说派出优秀的教师帮助医护人员子女复习迎考,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堂堂正正地考上人大岂不更好?”老妈张梅说道。
范无病说道,“其实照顾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孩子是没得说,大家也能够理解,怕就怕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优先录取的不是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孩子,指不定挂羊头卖狗肉到了哪里,这种事情发生的还少吗?如今的领导们,总是能够找到最可以为自己产生利益的途径,而且是最为冠冕堂皇的那一种。”
三个人聊了一会儿,范亨就有些感慨地说道,“又快到高考时节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是有很多幺蛾子往外蹦,这也早就见怪不怪了。”
说白了,还是特权阶层在作怪,照顾谁不照顾谁,还不是顺着领导的意思在走?
但是范亨也无意在这种事情上多说什么,毕竟这关系到特权阶层的利益,所造成的影响是有,但是影响并不是太大,今年以来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考入大学的比例已经提高了许多。
但是让范亨感到关注的,却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随着每年越来越多的考研人数,以及越来越多的报考公务员人数的递增,还有毕业生就业率的递减,已经给高层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惑,高不成,低不就,说的就是这些大学毕业生们,而在实际工作中的可应用性,很多大学毕业生们甚至还不如职高生用得更顺手一些。
“你们那个职业教育搞得怎么样了?”范亨问范无病道。
前几年的时候,范无病就在大搞职业教育,自己成立了几家职业教育学院,在校生人数超过了十万人,每年都有超过五万以上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而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都被范氏投资集团给吸收掉了。
可以这么说,范氏投资集团的职业教育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首先确保的是自己的职工资源能够得到保障,其次考虑的才是给政府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不过总体而言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实际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了,毕竟公司的事情太多了,具体工作都有具体的人在负责,我也不太可能面面俱到。”范无病回答道。
范亨问起这个情况,也不是毫无来由的。
最近一段儿时间,中央政府已经在财政上对于各地的职业教育有所倾斜,主要就是考虑到如今的高校扩招所带来的种种后果,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毕竟大部分的职位并不是所谓的白领,而是要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产业工人,这是高校所无法培养出来的。
大学,不过是一个不断吞噬老百姓的钱财的无底洞而已,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有的,但是并没有普通人期望中那么高,仅仅是一个就业问题,就迫使学生们不得不继续念下去,考研、考博,最后出来以后依然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总而言之,前途是不怎么光明的,也是未卜的,但是过程却是极其惨烈的,甚至是令人绝望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何去何从,确实令人感到非常迷惘。
相对而言,范氏投资集团旗下的职业教育学院,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值得高层重点关注,尤其是他们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可以被自身的企业所消化,内部就业率之高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是很惊人的,即便是没有选择留下的毕业生们,一般也很容易在社会上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这也就是范氏投资集团的职业教育部门每年都能够招满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很让人感慨的情况,就是尽管范氏投资集团的职业教育学院取得了如此成就,但是在学费问题上,范无病并没有狮子大开口所要高价,而是以一种非常低廉的价格,向广大的高中毕业生开放。
尽管集团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