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高层对于这件事情也都非常慎重,认为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担心大部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时候一个权力极大的部委,其领导的实际权力怕是连总理、副总理都难以制衡。
  “希望这一次能够改革成功吧,我对你们还是比较看好的。”范无病拍拍坐在沙发上的老爸范亨的肩膀,嘻嘻哈哈地笑道。
  “你这小子,有种儿你去拍一拍那两位的肩膀,把这话再说一遍。”范亨感到好气又好笑,忍不住讥讽了儿子一句道。
  “嘿嘿,我可没有那个胆子,大家不熟啊!”范无病摇头笑道。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小狐狸一下
  范无病刚刚说了自己和两位党政一把手不熟的话之后。这两位就邀请他参加两千零三年的新年酒会了。
  当然这不会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十二月三十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这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以此为由头,再加上新年的到来,政府方面要举办一场规模比较大的酒会来招待各方面的朋友。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以前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这也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12。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0。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四号飞船将要按照预定方案环绕地球108圈,在太空实施太阳能帆板展开、轨道机动、姿态确定等数百个动作,实施变轨,进行两次轨道维持。除了没有载人外,神舟四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将先后在太空进行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目前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
  这也就是最后一次无人飞行了,下一次升空,将会是神舟系列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
  这一次发射任务也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的,因此酒泉方面的一些工作人员也过来参加了酒会,再加上范无病旗下的一些加工企业都在这一次飞船研制中承担了部分零部件业务,以及将东北农作物基地的一些种子载上了太空进行培育,所以政府方面邀请范无病之后,他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范无病在酒会上碰到了很多老朋友,心情也比较好,半中间的时候,一号首长特意喊他过去一块儿坐坐聊聊,等到了地头儿一看,就发现这只是一个小规模的聚会,总共也就是三、四十号人的样子。
  提到了神舟四号,大家的表情都比较兴奋,事实上发展空间技术,对于未来的综合国力提升还是很有作用的,现在正在紧张研制中的卫星杀手,就很可能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大放异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不过联想到人家美国人的航天飞机技术,就感觉差距还是太大了一点儿,美国自然不用说了,就是俄罗斯的空间技术。实际上也是很厉害的,只不过是俄罗斯人没有美国人那么财大气粗,折腾不起而已。
  但是谁也不能够否认俄罗斯的制造业依然坚挺无比,安…124飞机的改进型,都可以将美国人的航天飞机背着飞上天,国内虽然也在发展大飞机项目,但是要达到这种程度,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儿路要走。
  即便如此,范无病也对于自己的大飞机项目比较满意了。
  好死不死的,有人有提起了大部委改革这件事情来。
  范无病不经意地看了一下在做的几位首长,之间大家脸上的表情都是一样的稳重,根本就看不出一点儿倾向来,心里面不由得有点儿感慨。
  要说是国外的政治体制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暧昧不清,基本上是个上得了台面的政治领袖,就有自己坚定的利益立场,随时要为自己所代表的阶层说话,因此他们的表情基本上都是爱憎分明,非常模式化的。
  但是到了国内,最忌讳的就是不稳重了,什么是领导?
  领导就是能够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屁股着了火依然能够稳稳地坐在那里,这才叫领导。
  因此想要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点儿门道儿来,那真是难如登天。
  学界讨论大部委制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委改革并非始于今日,如今最主要的呼声,说白了就是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
  掐指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大的机构精简至少有四次,其间部委合并也屡见不鲜。此次中央高层决定再对政府机构动刀,原因是政府部门的职能重叠、机构臃肿问题至今未解决好。积重难返,若不将相近部门合并,釜底抽薪,不仅政府瘦身难,而且由于政出多门,相互掣肘,决策效率则无从提高。从这方面看,推行大部委制有必要,并非多此一举。
  综观天下,由于国情有别,各国政府机构设置虽无划一模式,但有一点可肯定,市场经济国家施行的都是“小政府、大社会”。
  美国目前的部级机构,仅有十五个,英国十八个、加拿大十九个、澳大利亚十六个、法国十八个、德国十四个、西班牙十五个、日本十二个、韩国十八个、新加坡十五个。而当下我们国务院下属的部委就有二十八个,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杂七杂八地加起来快有一百个了,这样的结构要说不臃肿的话,那就没有更臃肿的架构了。
  大家谈一谈这事儿,都坚定地认为。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说到怎么改的时候,就莫衷一是,各有各的坚持。
  “这件事情,也应该问一问体制之外的朋友们,小范总也说两句?”一号首长问道。
  此时已经当选为总书记的新领导人也表示,一定要让范无病说点儿意见,否则难得逮住他一回,不能把这机会给浪费掉了。
  范无病骑虎难下,说不说都不太好,毕竟他很清楚,推行大部委制最大的困难,恐怕是官员分流。据说,仅组建一个大交通部,就得去掉十个副部级官员的位置,那么需要去掉的局、处以下的官员位置呢?怕是数以千计吧。
  不要说让这些人辞官回家,就是降级安排,人家也未必会乐意。不是吗?当初国家体委改体育局,降为副部级,可不久又改为体育总局、恢复正部级,这是为了什么?具体背景虽然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将心比心,谁愿意自己官越做越小呢?
  要是让范亨不当常务副总理,去做国务委员。相信范无病自己也会跳出来反对,并且付诸于行动的,这就是关乎个人利益了。
  推行大部委制,另一困难是功能整合。
  以大交通部为例,据说思路是要把民航总局、交通部、铁道部合并。当然,合并机构不难,只要国务院点头,操作易如反掌。可要知道,机构合并是一回事;功能整合却是另一回事。
  最近几年,国内大学合并一阵风,结果如何呢?据说现在有的大学正副校长达二十人之多。人多嘴杂,大小事情都议而难决。大学尚如此,何况是有职有权的部委官员?
  退一步讲,即便政府的官员高风亮节,能以大局为重,功能整合也非易事。想得到的困难首先在体制,民航总局和交通部的企业,现已归属国资委,而铁道部既是政府机构又拥有数千亿资产,体制不同,怎可简单拼装?
  而从管理角度看,目前铁道部、交通部和民航总局都有自己的调度中心,受技术限制,这三个中心近期还无法合并,若水陆空交通各自为战,不能协同调度,整合功能就是一句空话。
  大交通部如此,而大能源、大农业、大文化等部委组建,其情形也会差不多。于是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大部委究竟应该多大合适,是越大越好吗?
  “经济学讲适度规模,一定是从交易成本看,而企业规模决定于交易成本。企业如此,政府也如此。毫无疑问,国务院推行大部委制,原本是希望提高行政效率,节省协调成本。如果规模过大,导致协调成本更高,那么这样的改革就是得不偿失了。”范无病谨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机构改革当然是势在必行,但问题是,改革的次序应如何安排?是先改机构还是先改行政审批?我的观点,应先改行政审批。审批制不破,机构改革将事倍功半。有前车之鉴,以往的机构改革,那次不是改一回膨胀一回?个中原因,大家都说是官本位作祟。而官本位背后,其实就是行政审批权。设想一下,假若政府没有审批权,那么人们怎会千方百计要进机关?”
  范无病的这番话顿时令人耳目一新,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没有敢提出来的一个事实,毕竟直接向权力动手,这个说法还没有人敢于提出来。
  但是对于范无病而言,提出这个对于自己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毕竟自己没有针对任何人,假如自己表示支持或者反对机构改革的话,那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痛快的,毕竟自己现在已经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了。
  听了范无病的话,几位首长们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或者也有一些意外,没想到范无病居然如此义正词严地耍了一个滑头,居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谁说小狐狸就不是狐狸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被将了一军
  “唉,烫手的山芋被丢到我手里了。”范亨一回家。就有些抱怨地对张梅说道。
  张梅正在训练小外孙儿走路,闻言就是一愣,“怎么了?”
  也就是在新年酒会之后,高层就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决定国务院启动新的机构改革工作,对于一些部委开刀,而这个工作就交到了范亨的手上。
  范亨觉得有些意外,但是很快就听说了范无病在新年酒会上曾经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也搞清楚了他的发言,很显然,高层虽然没有办法摸清范无病的真实倾向,却可以把这个工作安排到范亨的手上,反正他也是常委,而且是常务副总理,主持这个工作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突然交到了我的手上面,事情很诡异啊。”范亨皱着眉头说道。
  改革者的下场,基本上都是不容乐观的,范亨直接就想到了朱老板,虽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但是得罪的人也很多。在正职上面也只是干了一届而已,眼看一开两会就要退下去了,甚至连惯例当中的一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都得不到,很是令人感慨。
  难道是说自己现在也已经被抬出来充当牺牲品了?范亨一时之间还无法确定这一点。
  等到晚上范无病回来的时候,范亨就把他喊道自己屋里,然后讨论这件事情。
  “呃,这倒是一个问题。”范无病挠了挠头,一时之间也没有把握到其中的关键。
  一九九八年初,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后,随着一些部委机构被撤并,上万名被分流的编制外公务员,以国家买单的形式被送进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参加与EMBA相关的研究生、本科课程班级的学习。
  没有想到五年之后,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又如同箭在弦上,又有一些部委局机构将面临合并,很显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部委职员参与高级课程学习。
  不同的是,这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费用,相当多的已经不是国家买单,而是自掏腰包的主动行为。
  “今年在两会上,有关建立大部委的改革方案将公布,届时各个部委合并,或者新建新部委的步伐将加快。按照政法大学行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的建议,现有的国务院至少有三分之一要被合并掉。如果这些建言被采纳,则意味着又会有一批部委职员面临分流。”范亨对儿子说道,“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时的惯例,近期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方案会在两会期间,经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逐步执行。现在是要我拿主意。拿出一个最终方案来的。”
  范无病听了这个事情之后,感到非常不满,“既然是已经有了腹案,那么自然就应该有人一直在主持的,此时拿出来让你定方案,岂不是让你顶缸的意思?”
  “也不能这么说了,毕竟我做的是这个工作,新老政府班子交替的时候,自然是我这个常务副总理要多承担一些责任。”范亨对此虽然感到有些不解,却是没有太多的抵触情绪。
  至于说今后的仕途,自己已经干两届常委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以一个普通国企干部的身份走到这一步,确实不应该再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至于说下一届的事情,真的是不重要了。
  不过范无病对此就颇多怨言,他的消息也是比较灵通的,稍一打听就知道,目前京城里面对此事也是议论得沸沸扬扬的。
  目前京城内流传的大部制改革方案有两个版本之说,一种是通过部委之间的分设,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约的新机制关系,另一种是在部委内部建立这一机制。但无论是哪种版本。都是传闻要将整体部委数量削减十个左右。
  传言版本满天飞之际,那些传闻中将发生较大合并或分拆的部委,司长以下的官员们如今都变得分外敏感,一举一动都格外小心谨慎。
  一般而言,在这种时候,都是少说话,多办事,办好事,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发表带刺激性的言论,以免传出去产生不良影响,否则的话,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明天下台的导火索。
  由于在新一轮改革中成立能源部的呼声很高,国家发改委下属的能源办因此而备受瞩目,该部门是由以前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升格而成,能源办下设有综合组、战略规划组、政策组等部门,组领导对外称司长。
  根据业界人士的分析,能源办如果能升为能源部,将变为国务院重要组成部门,能够参与重大能源战略的决策执行,一些司级部门也可以正式挂牌,原来各组领导的司长身份也可以更加名正言顺了。
  传闻中要发生较大变动的部门的职员的心态也类似,积极工作,静等消息,是他们面对媒体时近乎一致的表态。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部委合并,那减少的主要是部长职位,司级有些影响,处科以下影响不会太大,比如如果真的在上边建立一个大的部门。下边设立执行局,执行局人员工作无论是具体内容还是什么,都不会有什么变化。相反还是好事,因为政策执行更顺畅,免得像目前扯皮。
  即便那些拆并呼声不那么高的冷门部委,工作人员同样也很低调,虽然这些部委的机构改革可能要晚几年,不会这么快,但是大家也都清楚一点,不过就是早晚而已。
  “这一次机构改革的力度很大,我看了他们的草案,原国家计委、体改委、经贸委、物价局,原国务院特区办合并成发改委,国家体改委开始是十二个正司长,加上国务院特区办六个司长,加起来就有十八个司长,变成体改办后只有六个司局,国家体改委原来的六个司长,后来并入发改委时留任的只有两个,可见部门拆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相当不容易,需要人作出牺牲。”范亨对范无病说道。
  “唔,这一点是肯定的。现在京城的高校中,进修的官员们数量很多,看起来大家都是有些担心的,未雨绸缪啊。”范无病点头赞同的。
  一般而言,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达到三十年的官员可以提前退休,其他的编制之外分流的可以到名牌高校进修,学费由国家买单,这部分人几年后从高校进修毕业后,如果赶上有一些编制内到了年龄的人退下来,空出一些岗位。就可以重新进入编制内得到任用。
  当然也有不少人有不同的选择,比如说进修后有了新的去处,有的去行业协会,有的下到企业,有的到事业单位,这就看大家的选择如何了。
  关于这一点,也是有前例可循的,一九九八年机构改革的时候,国务院机关分流人员在一万人以上,几乎裁员一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国务院各部门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具有高中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参加人事部、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定向专业培训,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研究生学历教育。培训时间为两年到两年半,培训容量在一万三千人左右。
  当时的北大、人大、清华等学校分别组织定向专业培训、攻读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在一九九九年的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总计划中,国家为分流人员单列计划,约两千人左右落实了学校和专业。
  此外,各部委也根据本部门、本系统行业管理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分流人员进行本科学历教育、附件所列之外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以及岗位和职业技能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得一些公务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这种公务员学员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在清华的高级管理培训课程,以及北大一些EMBA课程班上也较为常见。国资委等部门与清华合办的高层人员培训的班级,也是人员爆满,学员大多是来自中央和地方国资系统的官员和企业领导,学习干劲很大,级别高,很少有科级官员,处级以上居多。
  事实上这些学员并不担心未来出路问题,原因是学习后进可攻退可守,如果部门拆并后能留下来,高学历有利于个人在变动中的提拔和晋升,如果被分流,凭EMBA这样的学历资质也可以去企业,到市场上去大展宏图。
  “其实要想妥善地解决这件事情,还是我说的那点,首先要解决行政审批的问题。”范无病考虑再三,建议老爸范亨从这方面入手。
  事实上老百姓早就有很大的意见了,政府少管一点行不行?
  政府部委数目多。显然不是政府所愿。事实上,政府隔若干年就会进行一次机构改革就已明白地表露了这种诉求。
  没有更合理的解释,大家只能看作是政府要管理的事情太多了,不设立这些部门,政府就管不过来。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些特征: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细、职能交叉多,从而淡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一些部委集中了过多的决策权,并兼执行权于一身,不仅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还强化了部门利益,容易成为产生机制性腐败的因素之一。
  有学者早就提出,政府体制改革的正确顺序应当是首先进行行政管理模式变革,政府把权力还给市场主体,还给社会,大幅度缩减政府所行使的不必要的权力。
  在政府调整了自己的职能之后,撤销、重组、合并部委,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而,在部门、集团和个人利益的阻扰下,这个合情合理的顺序进程却是艰难和缓慢的。
  “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范无病对老爸范亨说道,“比如取消企业的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将一些早就该取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条框框给砸碎了。”
  “要是按照你的意见来办的话,遭遇到的阻力更大一些。”范亨回答道。
  范亨很清楚现在的情况,这一点,早有例子,比如说中央提出的许多主张,如加强环境保护和扩大社会服务等,一直因中央和地方部门间的冲突以及工作侧重点不同的各部门间的冲突而难以落实。
  而这一次机构改革虽然磨刀霍霍,但是受宰割的基本上都是后台不硬的那些干部们,真正在中央部委中具有根深蒂固的势力的那些官员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他们是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
  如果像范无病说的那么做的话,得罪的就是整个官僚阶层了,因为范无病是要直接拿掉他们手中的部分权力的,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够容忍的,远比得罪一小部分人更加困难,因此范亨才会如此反应。
  不过,范无病对此显然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胸有成竹地对老爸范亨说道,“其中的差别,看起来是会得罪更多的人,但是还是我说的那句话,正因为是虱子多了不咬人,所以你不会得罪具体的人。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变革却是当前国内最需要的,也是老百姓呼声最高的,只要你抛出这个方案来,立刻就会有无数的基层群众大力拥护,不管结果如何,你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所谓的民心。当然了,这个方案在目前来看,估计是会被以各种理由拖延下来的,但是你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除非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改革,否则就不干这事儿了。”
  范亨听了之后,才明白了儿子的用意,他就是想要利用直指问题根源的方法,以进为退,把这件得罪人的事情给搁置了。
  既然你们都想当好人,那么我也有自己的办法,总而言之一句话,乌鸦落在猪背上,谁也不要嫌谁黑。
  想通了这一点,范亨倒是觉得可以一试,毕竟行政审批的繁琐重复,确实是世人最为诟病的弊端,自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这个方案。
  想要让我主持这项工作,那我就要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是理所应当的。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以进为退
  元旦前后的活动总是非常多。政府方面也很忙,范亨在同儿子范无病仔细地商议了一番之后,又找来手下的智囊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终于拿出了一套新的机构改革方案,一反之前从合并部委撤人方面出发的老路,而选择了根据市场需求,对行政审批权限做全面的审核,以确定那些行政审批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废除。
  在这一番运作之下,范亨提出了自己的机构改革草案,一共列出了需要撤出废止的行政审批项目六百八十多种,并且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进行说明,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机构改革才有实际意义。
  范亨的这一举动,顿时把整个高层都给震惊了,谁也没有想到范亨居然弄出这么一场大动静来,毕竟这样的举动虽然没有威胁到某一个体成员的利益,却实实在在地让整个政府的权限一下子缩水很多。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的举动,也反映出来范亨的一部分态度来,我范亨虽然以前没有什么背景。但是现在也是实实在在的常委,正国级的领导人,工作可以做,但是黑锅是不肯背的。
  你们不是要谈什么机构改革嘛,不是要让我负责嘛,那我就给你们从根子上治一治,看看最后头痛的人到底会是谁?反正我范某人无欲无求,不在乎这种事情的后果。
  事实上,每一届新政府,往往都是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机。自一九八三年以来,每隔一个阶段,中央都会对政府部门进行一些调整。简单回顾一下,就不难发现,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改革之路。
  为什么要实行大部门体制?
  可以用数据来说明一下中国的政府部门多到什么程度。
  一九八二年改革之前,国务院的部委一度达到一百个。
  其后,政府分别进行了多次行政体制改革,每次改革的内容都以精简机构、减少人员为主。
  一九八二年一下子精简了三十九个部门,一九九八年再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四十个组成部门,又裁了十一个,仅保留二十九个,绝大多数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都撤销了。
  这种机构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接连不断地对政府机构进行一次次大手术,无疑反映了当时行政体制是极不正常的。
  然而,以往改革的落脚点基本上是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行政机构设置的弊病。每次改革后,又会出现机构膨胀之风。机构改革已被形容成了数字游戏,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道路。
  时至今日,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仍有组成部门二十八个,特设机构一个、直属机构十八个、办事机构四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十个、直属事业单位十四个,另外还有一百多个议事协调机构。
  单纯从数量上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已显太多。
  有民谣比喻政府开会人满为患的景象,“部长坐了一礼堂,局长站了一走廊,处长挤了一广场。”
  开内阁会,部长们坐了一屋子,怎么议事,到底该听谁说话啊?
  历次改革的不彻底,也反映出国内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包袱的沉重,因为它是由计划体制转型而来,而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块管理。
  现在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来,在功能上仍然强调指挥、控制,这就必然导致机构设置过细,政府机关管理过于微观、具体,统得过死。
  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的情况十分普遍,成为时下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配套改革的一大难点。
  除此之外,机构过多还带来了一个必然的副产品,就是高行政成本。
  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公务员数量庞大。
  有关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民众认为,中国的公务员数量过多。按照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指标来看,中国公务员数量大大超出发达国家。
  比较而言,大部门体制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此次机构改革的思路,依然是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一部分部门先动起来。
  但是这依然没有改变以往缝缝补补的做法,范亨对此看得很清楚,而范无病看得更清楚,至于说全国的老百姓,其实看得最清楚,不是不好改,而是大家都怕得罪人。
  那么范亨的心里面自然就有怨言了,这种事情就让我来顶雷啊?有好事儿的时候怎么不想着我哦?那么既然你们都让我顶雷,我也就认了。我不但要顶雷,还要顶个大雷,索性把这个问题从根子上给你们解决了,看看你们是不是真有这个魄力,敢通过这个议案?
  “呵呵,范总终于生气了——”此时依然执掌国务院大权的朱老板看到了范亨关于机构改革的提案之后,立刻就如此说道,不过他的眼神儿里面倒都是笑意,很显然他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
  秘书在一旁倒是没有敢接这话茬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