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话说的有点儿太绝对了——”范亨摇摇头道。
  范亨此时也有让自己头痛的事情,却没有跟范无病说,因为他觉得范无病一参与进来,往往就把一件小事给发展成大事了,每一次行动都是伤筋动骨令人张口结舌。
  倒是沈盈跟她的新妹妹在一块儿待了好几天,范无病打电话问起的时候,沈盈就说自己要跟妹妹好好说说话,弄得他郁闷不已,原来想着把陆青桐给吃了的,这么一弄,家里面不安宁,也没有了这个心思了。
  过了大概三四天之后,质监部门和食品安全部门终于发布了第一批检查结果,公布了食品中添加了违禁的苏丹红的企业和产品名录,在各大报纸及相关部门的网站上,予以公布,并责令被曝光企业封存和召回产品,并对此行为负责。
  一时之间,全国范围内都在讨论这个名字,苏丹红。
  令人感到不满的,是在开展已经一周之久的对苏丹红一号围剿风暴中,在国内市场上,竟无一家企业主动向消费者发布警示,向执法部门通报情况,有的只是刻意的隐瞒,百般的狡辩,千方百计地推卸责任。
  几乎是与此同时,英国食品标准署也公布了一批产品中含有苏丹红成分的企业名录,可以说跟大陆这边儿遥相呼应,拉开了世界范围内的反苏风暴。
  在英国食品标准署公布的含有苏丹红的食品名单中,麦当劳的西部烧烤调味汁等多种调味料赫然在列。而在国内下达对苏丹红的追杀令之后,麦当劳中国总部曾发表声明,麦当劳在中国的产品都是按照卫生部门的最高标准并且全部在中国本土生产,因此不含苏丹红一号。
  联合利华也在其网站发表声明指出,苏丹红一号色素在产品中的含量很低,因此不会对消费者的安全产生影响。联合利华(英国)正积极配合英国食品标准署做好回收工作。联合利华(中国)生产的食品与英国完全不同,因此所列的产品在中国没有生产和销售。联合利华(中国)也审核了所有的中国供应商,证实在中国的产品中不含苏丹红一号色素。
  后来被查出大量苏丹红一号产品的亨氏公司则声明,此次亨氏公司被英国政府召回的食品为冷冻食品及焗豆等四个品种,并不涉及国内的婴幼儿米粉和瓶装果汁、果泥等主打产品。
  就在这些上了英国食品标准署公布的含有苏丹红的食品名单的跨国公司纷纷表态自己在华的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的同时,各地在对进口食品进行检查之后纷纷宣布,未在当地市场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的进口食品。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地方保护主义出现了。”对此结果,范无病只是简单地对朱老板说了一句话而已。
  朱老板深以为然,立刻下令换人,从超市中开始着重查处一些重点防范对象。
  果然,就在大家都纷纷表明自己的产品中不含苏丹红之后,京城的有关部门就在广州生产的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
  消息传出后,顿时舆论一片哗然,随后各地“捷报”频传,纷纷宣布在自己的地盘上查出更多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问题食品及污染这些食品的苏丹红一号原料。
  出乎有关部门预料,并与早先跨国公司们所表白的正好相反的是,各地相继查出的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问题食品及其问题原料均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
  不过在事实面前,这些号称要在中国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跨国公司们并未就此反省,也未对其产品从原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展开全面调查,更未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向消费者发布,而是推卸责任,尽力为自己开脱。
  亨氏在没有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就匆忙宣布自己的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结果自食其果并受到舆论的谴责。
  信口开河的另一个例子是百胜集团,该公司旗下的两种肯德基调料刚刚被查出含有苏丹红一号,但是此前,在亨氏产品首次被查出含有苏丹红一号之后,与亨氏有业务关系的百胜集团通过其发言人对外表示,经过百胜集团品控总监的亲自确认,百胜明确在亨氏提供给百胜的原料中,不含有问题产品。
  事实是亨氏和百胜集团都为其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付出了代价,尤其是亨氏公司,在其产品首次被查出问题之后,京城有关部门再次从其六个批次的产品中检出苏丹红一号或苏丹红四号。鉴于亨氏美味源的食品屡次出现问题,京城还对其采取市场控制措施,责令全市经营者停止购进、销售该公司生产的各类调味品,并下令对上述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如需恢复销售,厂家、商家需向京城有关部门提交本品种不含苏丹红的检测报告。
  一般而言,作为一个食品企业,在收到此类问题警示时,首先要做的是展开全面调查,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向消费者发布。即使真的查出了有问题的产品,也应该及时向公众发布而不是刻意隐瞒,否则一旦失信于消费者,将会失去在市场中生存的根基。
  但是,在长达半个多月的苏丹红一号围剿风暴中,在国内市场上,竟无一家企业主动向消费者发布警示,向执法部门通报情况,有的只是刻意的隐瞒,百般的狡辩,千方百计地推卸责任。至于亨氏美味源、百胜集团、坛坛乡、花桥以及广州田洋、漯河天利等当事企业,要不是有关部门将其拿获,或许到现在为止他们仍然在生产苏丹红原料或者含有苏丹红的食品。
  在跟朱老板和老爸范亨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范无病就表示,这件事情,集中反应了有关部门监管思路的不到位、处理问题的简单化以及监管过程中的若干漏洞,使得苏丹红一号这样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致癌物在被我国有关法规禁止达六年之久,居然还一直在食品中出现。
  国内的食品安全之战,目前还停留在哪里出现敌情,就在哪里开辟战场的被动防御阶段。同时也说明,国内目前的食品安全规定都比较粗放,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缺少一个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此外,目前食品卫生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仅限于对报送样品进行检查,很少直接到市场上进行抽查,这导致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屡屡跟风。
  “你怎么会对这件事情如此上心呢?”范亨对于儿子这一次的行为感到有些不解。
  范无病说出来的话就让他感到啼笑皆非,“其实这事儿也很简单,朱老板到点儿了,一番事业干了一半儿,出力不少,却还要承担改革带来的负面后果,要说肚子里面没点儿气,那是不可能的,泥人儿也有几分土气啊!我这么一弄,实际上就是让朱老板有个出气儿的地方,最后再雷厉风行一下,也好震慑一下宵小们,相信他会淡定不少。”
  “你这家伙,你是我儿子吗?这么多的花花肠子——”范亨不由得苦笑道。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内幕重重
  事实上,范亨对于苏丹红事件。也多有反省。
  正如范无病所指出的,正是国内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空隙给了苏丹红生存的机会。
  国内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最早由原轻工部的食品局专门负责,后来,国家对食品的检验职能调整分工:进出口食品要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企业生产的食品,出厂要经过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而卫生、农业等部门也关注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的局面导致一些领域重复检测,而一些领域得不到检测。
  苏丹红一号事件还表明整个食品行业安全意识的薄弱,在国内对苏丹红一号发出追杀令后的头几天,一些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就众口一词下结论说,苏丹红一号仅在个别国家检出,国内既没有企业制造苏丹红一号色素,也没有食品企业添加苏丹红一号色素。
  在问及未经具体调查为什么就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时,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的答案可以说是语出惊人,“因为之前国内调味品生产企业从未被允许使用苏丹红一号作为食品添加剂。”
  而在事实上,直到事发很久之后,有关行业协会才对外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餐饮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努力把有害物污染限制在最小范围。
  范亨针对此事,特意请了一些食品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咨询,他们表示,能将食品染红的并不只有苏丹红一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做红的方法多得很:用硫磺熏制出红辣椒、红山楂片,用甲醛拌制出红香肠,用涂料红色浆调和出橘子水。
  这些毒红毒色毒料添加的毒食品,虽屡经工商质监卫生部门查获并严处,屡经媒体曝光或批评,却像按下葫芦漂起瓢,前面查过了,后面又有了,这里查过了,那里又有了,以至于有关部门甚至贴出告示,让消费者自己小心。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国内不仅存在着苏丹红一号,还存在着诸如甲醛、胭脂红等形形色色的苏丹红一号。
  这一事件的出现再次表明,国内建立新的食品安全预警反应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部分专家也指出,目前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应该尽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强,在硬件方面,要完善食品安全的评价标准。国内虽然出台了不少标准,但是有些标准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已经太老了,在这方面,国内必须考虑尽快与发达国家接轨。此外,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应该提高,这种技术起码应该可以保证对市场上的各类食品进行迅速和准确的检验。
  在软件方面,是指国家整体执法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国家应该对执法人员加强培训,从技术和经验两个方面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检验和反应能力。
  同时。国家的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预警机制以及相关应急制度的建立,应该依据老百姓和政府两个主体都能接受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培养国内食品企业做全面质量控制的意识,要对一个未面世产品在市场规划期就开始做质量控制,这个控制期一直要持续到产品在消费者手中失去使用价值为止。
  国内针对苏丹红一号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围剿行动战果累累,先后在京城、广东、浙江、广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多个省区市查获包括亨氏、肯德基等多家企业生产的多种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问题产品。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也锁定了为上述企业提供食品原料的苏丹红一号的源头,其中一家公司生产的名为“辣椒红一号”的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原料将近两万公斤,已流向广东、广西、河南、江苏、湖北、河北、浙江、云南、重庆等九个省区市。
  目前,各地工商机关正在组织力量加紧清查、处理这些问题。
  “苏丹红一号含有偶氮苯,当偶氮苯被降解后,就会产生一种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苯胺。过量的苯胺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损,甚至导致不孕症。”一位医学专家在向范亨等国务院领导讲解苏丹红一号的危害的时候说,“这种危害显然是很大的,但是我相信,在国内生产的一些食品当中,应该存在危害远大于苏丹红一号的一些其他违禁添加剂。”
  一位很有名望的女性营养师也表示,其实食品标准不健全不仅在国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体现在即食食品,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快餐的安全管理上。
  她认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即食食品的消费席卷全球。但是,看起来简单的即食食品所包含的配料其实非常复杂,有许多种类。
  以英国为例,在所销售的一块肉馅土豆饼中,就有五十多种不同的配料,包括提升食品鲜味的、起乳化作用的、增加稠度的等等。
  另外,即食食品的食品生产链也相当复杂。国外专家认为,复杂的食品安全链也加大了追踪潜在问题食品的难度,比如五十种配料就有五十种出错的可能。
  英国农业食品检验部门的有关专家就认为,即使英国食品检测部门的能力再强,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再完善,也要面对数千种含有五十种以上配料的食品,也就难以保证每次都能百分之百地检验出食品的来源和安全性。
  可是,这位食品安全专家也指出,如果现代人类社会失去了这些添加剂,一些即食食品的味道将大不如前,各种食品还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比如微生物污染和细菌的滋生,营养成分的缺失等。
  “具体到国内的情况,不法食品企业不择手段地降低成本,监管机构的检测技术却没有及时跟进,没有预防、只有抽查,没有加工环节的信息搜集,只有事后的追踪清剿,这意味着食品安全体系实际上处于被动、滞后的局面。”她对大家说道,“因此。有关部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还需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当然,构筑食品安全体系不应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要求有良知的食品企业尽快完善从原料进货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系统控制,并指引食品工业新的前进方向。”
  这一次的事件,也使得国人对于一些无比信赖的外资品牌产生了怀疑,比如说肯德基之类的大企业。
  因身陷苏丹红事件,肯德基近来既要处理源源不断的诉讼纠纷,又要在众媒体的围攻之下琢磨今后是否还继续推行能免则免、拒不细化的发票政策,要处理好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恢复自己的名牌形象,自然就需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这一次的事件当中,肯德基先是宣称其产品中不含苏丹红,当质检部门宣布在其产品中发现苏丹红后,面对尴尬,又将责任推给相关的供货商。他们宣称多次要求相关供货商确保其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并获得了供货商的书面保证,但没想到此次供货商违规进了含苏丹红成分的原料。
  这一说法不但没有赢得公众的同情和信服,反而引起人们对其一向标榜的质量体系的拷问,作为一家世界性的餐饮企业,一向标榜生产程序的规范、明确和数字化,对供货商的产品竟没有再次抽查化验的安全机制,其整个质量安全体系可靠吗?同时。在消费者索赔的问题上,肯德基始终含糊其词,国际大牌企业的形象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
  其实按国际通行SA8000标准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即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只有让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才有足够的拓展空间。同时。社会也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声誉和社会认同,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想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跨国企业可以忽视中国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的存在。
  过去,由于长期的形象宣传和良好业绩,像肯德基这样的跨国公司曾经赢得了中国不少消费者的盲目崇拜,但是,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成熟,以及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以这次苏丹红事件为标志,这种盲目崇洋心理正在转变为清醒理智。
  在这种形势下,跨国公司无论是钻政策法律的空子,还是欺骗和愚弄消费者,都必然导致企业最终为这个市场所冷淡、所排斥。
  不过,更令人担忧的问题,则是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说更多的是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从辣椒酱、辣椒油、熟肉、泡面、色拉甚至发展到了卵磷脂、化妆品,到底人们身边还有多少类苏丹红产品,没人能说得清。
  这一次的事件实际上引爆了一个行业秘密,一些食品加工企业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目前国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重缺失,有些食品标准甚至数十年不变,而苏丹红事件正是食品检验标准不完善的漏网之鱼。
  通过这一次的事件,除了范无病的戏言,让朱老板出气之外,政府方面也确实做了一些亡羊补牢的事情,修订了陈旧的食品安全条例等等法律法规。
  按照计划,现行加工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将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其中的一些标准将被合并淘汰,一些标准将通过复审后纳入新的标准体系中。清理后的标准连同列入计划需要制定的加工食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将构成全新的加工食品标准体系。
  实际上这一次发生的事件让人感觉有些尴尬。尽管国内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把工业原料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由于苏丹红不是食品添加剂,因此常规检测项目中并未列入苏丹红这一项,而在制定食品标准时也没有考虑到企业会使用工业原料。
  因此这几年间从来没有进行过苏丹红的检测,也没有任何单位提出过进行苏丹红检测的申请。类似苏丹红的例子还有,蛋糕上的鲜奶油可以数天不化,实际是蛋糕中使用了过量的添加剂,但目前国家标准中对蛋糕油的主要成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却并没有限制。
  而另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加工食品标准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的只有一成,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标准的只有四成。与此同时,有八成的国家标准为非强制性的推荐标准,监控力度不大。
  针对目前标准多而重复的现象,有关部门表示将进行优化标准结构的标准整合,同时将承担修订番茄、桃、蘑菇、咸牛肉、午餐肉等五项罐头产品国际标准,并制定绿茶、酿造酱油和酿造食醋等国际标准,研究修订特殊膳食食品和乳制品标准,主要有婴幼儿食品标准、老年人食品标准和乳制品通则等。
  对于政府方面的这些做法,范无病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跟老爸范亨说,“有标准可依,总比没有标准可依要好,有详细的标准可依,显然要比有含混的标准可依更为有效。实际上这一次的事情也表明,有一些行业确实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顿了,就像是原先计划体制下的很多部门,已经无法在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该撤并的就要撤并,该新增的就要新增,权力交替是难免的。”
  范亨听了儿子的话就说道,“高层确实有这个意思,大部委的呼声很高,我想不用多久,你就能够看到变化了,而且这个变化会比较大。”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大小部委之争
  关于大部委的话题。事实上早就在提,不过是此时有一次被大家给惦记上了而已。
  所谓的大部委制度就是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这一次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再一次让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大部委制度上。”范亨对儿子范无病说道,“职能交叉只会降低行政效率,正如你所说的虱子多了不咬人,因此高层也在动脑筋,打算精简一下机构,不过大概也要到明年政府换届之后才能够定下来了,但是很显然,这又是一场权利博弈。”
  范无病点头表示道,“这很容易理解,事实上每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再分配。”
  因为没有几个月就要政府换届了,所以和换届人事有关的一个话题最近也热起来了。就是部委调整的问题,说是要建大部委。
  现在的国务院在建国的时候叫政务院,一九五四年才改名叫国务院,机构设置模仿苏联,和老大哥对口。现在的国务院说有二十八个部委,其实也有七十八个机构,当然不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但确实也够多的。
  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四年,国务院精简机构,清理出去八十一万人,可见当时人数之庞大。到一九八一年的时候,国务院机构达到一百个,因此一九八二年又开始精简。
  反正,国务院的机构就是不断地加加减减,膨胀再精简,精简再膨胀。
  不过,变来变去,苏联模式的老底子却没变。现在市场经济了,经济状况和社情民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用这些老底子来管事儿,花钱不说,只怕不对口,事情办不好。
  各大部委是国务院的组成机构,如果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部长们都算是内阁成员,且不说其下设机构,就部委的设置来说应该有其规则。行政学原理说起来太复杂了,简单的说,部委设置应该有两个原则,一是规模大体相当,就是管事的领域应该差不太多;二是一件事情应该由一个部门管理,不应该拆成太多的部门,这个原理和管理一家公司差不多。
  “举个例子,财政部管政府的支出,但不管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怎么办?现在成立了一个特设机构叫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管,但这个机构只管资产,不管企业,企业由新成立不久发改委来管,奇怪吧?一件事情被切成了几段儿,分别有不同的部门来管。”范亨向儿子举例说明道,“还有,国内有铁道部管铁路,再有个交通部管公路和水运,可是管航空的却是个副部级的民航总局,这就不对称了。又是把一件事情切成几段儿,是否可以成立一个管理水陆空交通工具的部门呢?这样可以协调管理全国的交通。才有战略管理的样子。”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建设部管盖房子,但不管土地,土地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这两个部不打架才怪呢,一个要用地,一个要守住农业用地,怎么协调也合不来嘛。
  再说管人的部门,人事部管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劳工、计生委管生育和民政部管慈善福利,这种设置很计划经济,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取一个比较正式的名称,如内务部,或者是人口发展部,专管中国的人口战略和政策问题。
  还有管干部的部门,部委里面有人事部管调动,再来个监察部管监督,直属机构里面有个预防腐败局反腐败,最高检察院里面有反贪局管抓人,这样设置是否太重复了呢?
  国务院现在最大的部门不是排位第一的外交部,而是发改委。
  这个部门是原来的国家计委的老底子,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大本营,先合并了原来的许多行业管理部门,比如冶金部、纺织部、煤炭部、轻工业部,后来又合并了国家体改委,堪称史上第一大部,算得上一个小国务院。
  现在的发改委管三件事情,一是宏观经济,二是行业政策,三是国有企业。当然。它也管经济改革的事情,但管事太多,改革的事却忙少了。
  发改委是个超级部,电信行业它不管,由信息产业部来管,顺便也管互联网。现在对于互联网这一块儿的发展预期很高,所以有人建议把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放在一起,成为工信部,但是这就如同大象和蚂蚁并肩,差别也太大了,难怪有人对此冷嘲热讽。
  另外,还有一个部管的地盘大,就是农业部,按照国务院的条例,农业部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就是说,“农、林、牧、副、渔”里面除了“林”之外农业部全管。这个“林”归谁管呢?归一个副部级单位:林业局管。
  林业局原来也是一个部,管种树,也管砍树,但砍树的工作比种树干得好。后来实行封山育林的政策,林业部只剩下了种树的工作,便改成了林业局。
  其实现在山都交给农民种树了,何必另外设林业局。直接并到农业部统一管理,可以统称农村部。中国把农村问题叫做“三农”问题,这是有道理的,“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民、农村,应该把这三方面整合在一个部门里面,统一管理,才能管好。
  当然,还有一些现在看来相当怪异的部门,比如外国专家局。
  “在以前,外国专家很重要,是外交层面的工作。现在这些老外无非外劳,说得朴素一点儿,就是外籍农民工,都是给老板打工的而已,何必为他们专设机构?”范无病听说还有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部门,不由得大为咋舌,表示了很大的不满,“不管是大部委还是小部委,国务院的机构设置要适应当前国情,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应因人设事,也不可因人废事。”
  “主要还是一句话,职位多了才好安排自己人,否则的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谁想要退下去呢?一旦退居幕后,说话可就不大管用了,自己的关系也没有办法照顾了,这个私心才是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关键原因。”范亨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如今的新领导层已经开过几次会议,讨论这件事情,大家的意见都比较一致,那就是各部委需要进行一次比较大的合并,节省资源,提高效率。”
  “早该如此了。”范无病点头赞同道,对于新领导层还是比较期待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句话说,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高层对于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