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也造成了一个既成事实,那就是只要大陆没有掌握的技术,那外资就不会将该项技术在大陆投资建设。
  正如同现在的台积电,他们在台湾岛内所建设的晶圆工厂,已经都是十二英寸晶圆为主了。
  果然,在一个月之后,也就是三月底,就传来了消息,备受台湾岛内各方瞩目的八英寸晶圆厂大陆投资案,龙头厂商台积电率先正式提出申请。
  台积电在三月二十九日表示,已在昨日下午向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提出赴大陆设立晶圆厂申请,预计在获得许可后,将在大陆设立一家由台积电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于上海市松江科技园区建立一座月产能三万五千片的八英寸晶圆厂。台积电估计,四年内大陆总投资金额将达八亿九千八百万美元。
  台经济部长林义夫则立刻做出了表示,说明投审会已接获台积电晶圆登陆申请案,将会把资料分送相关部会进行书面审查,一旦各部会获共识,将依作业要点,召集跨部会首长会议,就本案进行正式审查。
  台经济部已公告在大陆地区投资晶圆厂审查及监督作业要点,台积电按照规定将把相关资料送至投审会,接下来,投审会将会把这些资料分送至台陆委会、台央行、台财政部、台劳委会、台经建会进行书面审查。
  至于这个审查究竟要花多少时间?会否尽速完成审查?林义夫不愿正面答复,仅表示一切都会依照作业要点办理,要看台积电所送来的资料完整性如何,以及各部会的共识。
  不过在提出申请赴大陆投资设厂的同时,台积电也强调,台湾仍是该公司营运及研发核心,未来将持续进行十二英寸晶圆厂投资,估计四年后台湾员工总数将较目前成长五千人,达到二万人。这一次台积电前往大陆设厂,部份设备将以台湾八英寸晶圆厂的闲置设备移往大陆建设,所有规划都以符合台当局大陆投资法令为前提。
  台积电将落脚上海松江一事经媒体曝光之后,立刻成为外界注目的焦点,考虑到台积电十二英寸晶圆量产已达台当局规定标准,台积电昨天正式提出赴大陆投资设厂申请。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则表示,决定赴大陆设厂,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其一是着眼于大陆地区逐渐兴起,且具有潜力庞大的半导体市场商机。
  其二是由于大陆半导体市场有其特殊性,若不在当地提供直接的制造服务。将很难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台积电十二英寸晶圆的量产时间、数量都已经达到台当局规定的标准下,台积电依照规定正式提出申请。
  张忠谋也表示,一旦此动议获得批准,则台积电上海有限公司将雇用约一千名员工,初期由台湾派往常驻员工约一百人,其余将以在大陆当地招募为主。
  台积电提出大陆建厂议案之后,台湾茂德科技董事会也于几日后向台经济部投审会申请赴大陆投资八英寸晶圆厂,投资上限为八十多亿元新台币。
  据台湾媒体报道,依目前台当局规定,半导体厂赴大陆投资须在台湾设有十二英寸晶圆厂,并符合两项基本条件,其一是通过顾客之产品、制程认证,其二是连续量产六个月。
  茂德科技总经理称,茂德目前已符合这两项资格,因十二英寸晶圆厂产品已于去年九月二十日获得认证,加上目前投片已达九千片,产出四千余片,占整体营运比重逾二成,至今年三月份刚好运转满六个月。
  在投资金额方面﹐按照目前台投管会的规定,半导体厂投资大陆上限不得超过净资产百分之二十,以茂德目前净资产四百多亿新台币推算,该公司投资上限为八十多亿新台币。
  据悉。台当局在二零零五年前只准三座八英寸晶圆厂赴大陆投资设厂,除台积电﹑联电可望各得一席外,茂硅集团旗下茂德科技有意与力晶争取这第三个名额。
  紧接着,台湾富商台塑集团主席王永庆之子王文洋也表示,他正考虑到中国大陆投资六亿五千万美元,兴建一座生产八英寸晶圆工厂的计划。
  台塑集团少东王文洋四年前因绯闻脱离台塑后,自创宏仁集团,到大陆投资,并与内地电子公司合作,两年前就计划在上海浦东张江工业区,兴建三座八英寸与三座十二英寸晶圆厂。总投资金额将高达六十四亿美元,这将是近年来,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投资案。
  不过,因为要等待台当局取消关于到中国大陆投资这类高科技项目的禁令,所以该项目一直没有启动,如今台积电打破坚冰,台湾岛内电子业者纷纷效仿,显然是时机到了。
  台湾的电子业者纷纷向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取消上述禁令,主要是因为台湾的竞争对手日本和美国的跨国大厂商已开始在中国建厂,如果台湾不尽快进入的话,有可能损失竞争力。
  在商家的压力下,台当局也在逐步调整戒急用忍的政策,放宽投资限制,近年来已经同意在大陆设电脑装配厂,但是依然反对到大陆建晶圆工厂,主张台湾要保留一些高科技,以免大陆半导体产业成长起来,威胁台湾经济。
  王文洋表示,一旦台当局批准自己到大陆建晶圆厂的话,建厂所需要的资金将从该集团的海外企业中筹集,同时将与他姐姐的大众集团以及他妹妹的威盛电子组成策略伙伴。
  据了解,王文洋早在去年就开始向台湾几家半导体厂高层主管积极的接触,许多半导体业界的名人都曾经在力邀名单中,最近已敲定几位台湾前三大半导体集团高层主管,将辞去现职转往上海发展,按照一般晶圆厂建厂时间表,从动土开工到建成投产,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连串的消息很是让国内的电子业界为之震动,一时之间国内的新闻媒体尤其是IT媒体上,尽是讨论晶圆厂的话题,由此而拓展出来的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前景什么的不可胜数,而官方媒体对此也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正面报道,认为是两岸经贸关系的有一个可喜进步。
  虽然说范无病能够对这些消息淡然处之,但是王荣昌就有点儿坐不住了,毕竟他跟范氏投资集团合作的主要项目,就跟这个有关系。而且盈利也丰厚,一旦这个方向出了问题,那么受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了。
  他可不想范无病财大气粗,发展方向众多,即便是这方面受到了损失,也无伤大碍,因此王荣昌又跑来范无病这里商量对策,看看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此时的范无病已经通过高层了解了一些政府方面的想法,便对王荣昌说,“国内的一些地方政府还是非常希望吸引台湾厂商到内地建晶圆厂等高科技项目,并愿意提供多种优惠政策的,有的还原意提供十年的免税优惠。而据说官方已对宏仁集团承诺,将在筹资管道上给予最佳优惠。”
  “也就是说,一旦台当局放开管制,群雄并起将成为大陆晶圆厂的现实?”王荣昌非常头痛地问道。
  “王公你也不需要太着急,毕竟钱是赚不完的——”范无病见王荣昌一脸的沮丧,于是便笑着安慰道,“这个项目的利润小了,还有别的项目可以做,这几年的时间,你在这方面赚的钱也不下十亿美元了吧?”
  王荣昌摸了摸脑袋说道,“正是因为赚钱容易,所以才比较着急嘛,一旦失去了这个项目的优势,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发展呢?”
  “可以发展的项目是很多的,比如说航运海运、矿山建设、高新技术研发、还有军火生产什么的,汗,军火生产这个,估计你是没办法参股的,嗯,不过也说不定——”范无病举了几个例子之后,对王荣昌说道,“这么说吧,我在海外的产业,随便你挑,只要资金允许,可以占据百分之五以下的股份,国内的产业,只要不是政府禁入的要害行业,也可以按照此例参股。”
  王荣昌听了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范无病的这个建议却是让他有些心动了。
  比起前途未卜的芯片产业,进入范无病主动向他开放的高盈利行业,显然更有吸引力。
  “这么做的话,岂不是白白地沾你的光了?”王荣昌笑道。
  “有钱大家赚,这是商场上的共识,我也不是吃独食的人,只不过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些产业在初期发展中引入过多的战略合作者是不妥当的,等到发展起来之后,就需要建立统一战线了。”范无病很中肯地回答道。
  事实上,范无病早就有这样的考虑了。
  自己的资产如今已经扩充到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地步,说是富可敌国那是一点儿不假,可是树大招风这句话也是古训,如今在企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就需要适当地选取一些战略合作者加盟,以形成稳固的难以动摇的产业联盟。
  建立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已经成为范氏投资集团现在所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形势严峻
  不过,坏消息总是接踵而至的。
  才到了四月中旬,又有消息传来,总投资三亿美元的八英寸晶圆厂即将落户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该厂建成后将达月生产三万片的能力,这将是继首钢NEC之后,环渤海地区的第二条大规模八英寸晶圆生产线。
  据说山东省主管经济的副省长特别指示该省信息产业厅有关负责人,千万不要让这个项目跑了。
  与此同时,范无病又得到另外一个消息,济南也在酝酿设立晶圆厂,生产规格还没有确定,可能是六英寸晶圆,也可能是八英寸的。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规划处向记者表示,虽然山东晶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他们的目标是在环渤海经济带做个领跑者,不管是济南还是青岛,都会给予大力支持。
  主要投资方泰国正大集团将这家八英寸晶圆厂的生产目标定位于家电用集成电路、IC卡、智能卡、显示器驱动用集成电路、计算机外围集成电路以及多媒体应用集成电路等。
  正大集团希望能把厂址设在环渤海家电制造中心的青岛,并希望与海尔进行合作,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家晶圆厂的产品目标客户就是山东IT、家电等各大厂商。
  不过也有人认为,正大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农牧、食品和大型超市,唯一和IT有联系的是在曼谷有两百六十万门电信运营业务,基本上和晶圆不搭界,此时突然要进军晶圆行业,实在是有些突兀,业界非常质疑他们的技术能力是否真得可以胜任这个新技术产业。
  “我看这些人是都疯了!”范无病就算是再淡定,此时也禁不住发起了牢骚。
  “有什么不对的,这不是说明国内的芯片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吗?”正在家里面做美容保养的沈盈躺在那里有些好奇地问道。
  作为国内的顶级年轻女富豪,沈盈是有自己的职业护理师的,从皮肤保养到营养健康再到运动指导以及形象设计等方面,是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持的,就是在家里面也有从健身到洗浴再到美容服务的一条龙配套服务设备。
  范无病看了一眼泡在花瓣浴盆里面,脸上弄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的沈盈,就对她说道,“关键还是看对象的问题,正大集团跟IT业根本就不搭界,这一次很明显是拿了别人的二手生产线,跑到大陆来圈地的,可是偏偏被短视的当地政府给当宝了。”
  如同范无病所猜测的那样,泰国正大集团在去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一百亿美元,良好的营收背景使正大集团打起了晶圆的主意,虽然他们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但是有钱啊,于是在台湾电子业界摩拳擦掌进军大陆晶圆市场的时候,正大集团感到机会来了,于是马不停蹄地找来了韩国现代公司和台湾美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打算在山东圈地。
  事实上山东方面对此项目确实非常重视,主管这方面的副省长在宴请正大集团等三家外方企业的代表时,当场就给青岛市领导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打了电话,希望他们高度重视并协调好该项目的合资合作,表明了山东官方对晶圆项目的重视力度。
  山东当地媒体也披露了此事,但是没有提及正大究竟是与海尔还是海信合作,但是据范无病得到的可靠消息,正大和海尔合作已成定局。
  根据初步协议,这一项目的投资中,外资将占六成的股份,海尔以土地、厂房和部分资金占四成的股份。项目第一期计划投资一亿六千万美元,将形成月产八英寸晶圆一万五千片的规模,二期投资为一亿一千万美元,最终形成月产三万片的规模,合资公司将从海外进口八英寸单晶硅片作为衬底,进行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
  至于媒体上提到的正大是选择海尔还是海信进行合作,范无病分析后认为,那只是正大集团放出来的一个烟幕弹,以免海尔要价太高。
  其实,这次海尔与正大集团合资进军晶圆业也不是脑袋发热,而是切合海尔的发展思路。早在两年前,张瑞敏就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投资五千万元成立了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采用国际上流行的0。25微米、0。18微米的CMOS工艺。
  这次入局山东晶圆项目,只不过是海尔在晶圆产业链上进一步延伸,形成了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等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其实看怎么说这个事情了,对于我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整个国内IT业来讲,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范无病挠了挠头道。
  在目前的形势下,也并非所有的电子业者都认为晶圆业的前景一定就很光明,比如说首钢就计划推出晶圆业的竞争。
  首钢NEC是由首钢总公司和NEC电子合资兴建的,成立于一九九一年,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半导体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业务,拥有一条六英寸晶圆生产线和若干封装测试线。
  公司成立时,首钢集团和日本NEC分别持有合资公司股权的51和49。业内人士称,公司成立时主要生产DRAM产品,开始效益很不错。不过在经历过一九九七年DRAM全球大跌价的劫难后便一蹶不振,陷入亏损境地。
  在两千年的依次增资扩股中,NEC与首钢集团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NEC获得了50。3的控股权,首钢集团股份降为49。7。
  目前有消息表示,首钢将把持有的49。7股份全部转让,彻底退出半导体产业。
  范无病手下的分析师们认为,首钢退出半导体产业的可能理由有两个,一是多年来首钢NEC扩张缓慢,没有为首钢集团创造持续较好的收益回报。二是因为如果要继续将企业做大,则势必意味着更多投入,由于半导体制造业所需资金庞大,以钢铁为主业的首钢对半导体企业运营缺乏经验,持续投入对首钢集团而言风险太大。
  事实上,首钢NEC曾于去年计划投资十亿美元建造一条八英寸晶圆生产线,不过这一计划在宣布后不久便搁浅,计划搁浅后首钢集团曾经考虑将NEC持有的股份全部购买过来自行发展,但考虑到风险问题最终还是决定将股份进行出售。
  可能接手首钢股份的,是无锡华润集团。
  作为中国冲击半导体产业的努力,一同成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首钢NEC与无锡华润,都曾在国内半导体业占据重要位置。
  然而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快速变迁,两家企业却呈现出不同命运,华润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通过改制顺利变身为外资控股公司,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的格局下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
  首钢NEC则在中方失去控股权后成为NEC电子的一个全球的代工基地,这一模式导致首钢NEC在晶圆制造方面发展缓慢,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后段封装测试业务。
  “应该说华润收购首钢NEC没有什么意外。”范无病说,“今年以来华润扩张的动作非常明显,首钢NEC虽然在对外代工业务方面拓展缓慢,但由于持续为NEC提供LCD驱动芯片业务,机构运转一直比较有效,目前该公司拥有的六英寸生产线资产仍有一定品质,首钢也有空置厂房方便扩产。此外,首钢NEC在封测业务方面业绩也不错,相信这些都是华润看中首钢NEC的理由。另外,九十由于投资大尺寸晶圆制造不仅要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还将面临残酷的全球竞争,华润很早便确立了利用二手设备节约成本的思路,购买首钢NEC现有六英寸生产线资产是最为迅速的产能扩张方法。”
  沈盈听范无病解释了一番国内晶圆业现状之后,对此也有了一些了解,于是就问道,“那么,你的意思是什么?继续战斗下去,还是退出市场?”
  “芯片业这一块儿,我们肯定是不能够放弃的,事实上现在的八英寸晶圆竞争,对于范氏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只不过是让我们在这部分市场的利润下降一些而已。”范无病表示道,“我的侧重点,还是专注于技术研发和设计方面,对于具体的生产,可以维持就行了。”
  范氏现在的国内晶圆生产线,主要就是八英寸为主,因此倒也不必担心会被挤占了市场份额太过严重,至少两年之内,这些想要进入国内市场的晶圆业制造商们,还无法对范氏构成严重的威胁。
  而两年之后是个什么情形,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谁也无法预料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那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沈盈有些奇怪地问道。
  “未雨绸缪嘛,更何况这一次的晶圆业大战,实际上是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深层次内幕的——”范无病回答道。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不能对人言的隐
  事实上范无病的心里面现在比较矛盾,一时之间难以取舍。
  芯片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这是不需要质疑的,就以范氏投资集团旗下的芯片产业来讲,范无病就在其中投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才打造出了如今的庞大产业规模,要说他对此不上心,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范无病也看到了另外一点,就是由于自己的异军突起,导致内地晶圆业生产一支独大,范氏占据了稳稳地龙头老大地位,而其他现有企业只能喝汤,此举已经引起了诸多企业的眼红。
  在高速发展了十余年之后,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资金也有能力用闲钱来进军利润丰厚的高科技产业。
  大规模进入晶圆制造业,实际上就是这些企业发出自己声音的一条途径,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挑战范氏投资集团的意味已经不言而喻了。
  实际上现在大陆晶圆厂从业者对于扩产的看法并不相同,其一是主张大举扩充产能,二是认为扩充过度将有碍产业发展。
  经验表明,大陆的很多产业都是一窝蜂式的发展,当业者相当看好市场时却盲目扩产,将会使产业落入恶性循环之中,最终导致大家都赚不到钱。
  例如大陆前十大IC供货商中,INTEL、三星电子、德州仪器等就囊括了近五成的市场,就连高通、博通这些大的设计公司都排不到前面,所以,究竟这些市场机会能否成功,转化成为大陆设计业者的商机,进一步支撑晶圆厂的产能,还是需要谨慎思考的。
  至于大陆晶圆厂未来发展优势与将面临的挑战,可从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四个方面来看待。从市场来看,大陆IC市场到两千一零年的需求预计将达到一千两百亿美元,但大陆业者的供给能力仅为约一百三十亿美元,中间有极大的落差,这显然是一个很诱人的机会,而大陆在三年之后,三百多万名大学毕业生中,有七成是理工背景,也足以提供庞大的科技人才资源。
  不过,从资金面来说,如今的半导体市场也面临着饱合,当技术走进先进制程,投资金额高,回收更不容易,因此,虽然说目前众多晶圆制造厂商纷纷表示要进军大陆市场,但是他们想要获得国际资金的支持并不容易。
  资本是趋利的不假,但是资本也要考虑风险的问题。
  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遭遇寒流之后,国际金融资本已经变得非常敏感,因此范无病基本上可以猜到,目前各地政府虽然都非常热衷于引进晶圆制造业,但是无论是泰国正大集团也好,还是台积电方面也好,都不会在大陆投入太多的资金,这一部分资金,估计更多地是从内地的银行渠道中来取得。
  事实上对于内地的一些当地政府领导而言,并不是看不到这些不利的局面,也很清楚项目落地之后,这些资金都是从哪些渠道来取得,更明白芯片业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是究竟能不能盈利,能不能带领当地企业走出重围,打造本地的芯片产业圈,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龙头,都无法得出一个很确定的答案。
  兴建数量如此之多的晶圆制造厂,能够将欧美、台湾同大陆晶圆厂之间的差距持续缩短?这是一个位置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筹建中的台资投资大陆最大晶圆厂的研发金额,是台积电的五分之一,是联电的三分之一,投资确实有段儿很大的差距。
  另一项数字是,以目前的十二英寸晶圆厂投资金额二十五亿美元来看,单月产能三万片计,至少一片要卖到两千五百美元才能获利。
  新进的从业者难与竞争,这就是先行者已设好的进入障碍。
  即便是内地合作者不用负担建厂成本,只出人力管理的新竞争模式,但这些建厂成本由谁来买单,显然是地方政府,所以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必须谨慎思考扩产计划,同时寻找到新的特殊应用领域代工,并且压低成本,即使是台积电,也要想办法填满产能,才有把握来大陆建厂投资。
  各地方政府之所以急于引进晶圆厂项目,不外乎就是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这同国家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根据中央政府所制定的产业政策,在二零一零年底以前,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包括封装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经营期不少于五年的,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
  对国内外经济组织在境内取得的利润,向西部地区再投资于集成电路或软件生产企业的部分,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退还其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
  为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同意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并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包括单晶硅片,二零一零年前,对实际税负超过百分之三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的集成电路和扩大再生产。
  年出口额超过五百万美元的软件企业和年出口额超过五千万美元的集成电路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可按有关规定提前通关、联网报关、快速转关、上门验收、加急通关、担保验收等便捷的进出口通关程序。
  同时,上述企业的货物进出口可按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优先办理检验检疫,并适用便捷的检验检疫程序。
  对集成电路线宽小于零点八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其国内无法生产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这样的政策,显然对于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对于地方政府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
  如今衡量官员政绩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招商引资的能力,试想一下,任何一个晶圆厂落地,其投资都是以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数量级来衡量的,再加上其他的配套方向建设投资,对于当地GDP数字的拉动是非常大的。
  而且还有一点,发展高科技同大兴土木搞基建的意义是相当不同的,适应了国家总体政策的发展方向,更容易获得上级领导的嘉许,得到提拔。
  因此,尽快地让晶圆制造业项目落地,在自己的任期内落地,是很多地方官员们最大的愿望,至于今后的发展究竟如何,会不会造成烂尾工程?那就不是自己能够预期,也不是自己应该关心的事情了,以后的事情自然有继任者去头疼,至少他们的仕途会因为项目落地而变得一片光明。
  正因为这样,范无病才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低调,即便是他已经意识到在晶圆制造业出现了一窝蜂式的发展之后,国内的晶圆产业会变得一团儿糟,他也不便对这个问题表态,提出反对的意见,因为这是会得罪一大批人的。
  当一大群渴望着借此机会取得政绩上位的官员们因为范无病的一盆冷水浇下来,导致高层对于大陆的晶圆厂兴建热潮做出正确的反应之后,范无病很显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导致范亨在高层的位置和影响力也发生动摇,这是很不利的一个情况。
  再过几个月,就要召开十六大了,国内的一些情况都要进行调整,新的领导集体也会产生,而明年又是政府换届,到时候在人事上面肯定是会有很大力度的调整的。
  作为年龄才到六十一岁的范亨来说,已经走到了正国级的位置上几年了,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工作能力在同级别的领导人中,都是上乘之选,而且接手几年的国企改革问题也已经顺利落幕,可以说声望正隆。
  虽然范亨本人和范无病都没有考虑过能够让范亨成为一号人物或者接替朱老板的位置,但是继续留任常务副总理的位置,还是顺理成章的,即便是新的领导集体,也需要一位心态沉稳压得住场子的正国级领导人在政府中作为过渡时期的定海神针,这一点对于范亨而言是最合适不过了。
  尽管范无病的心中不乏正义感,以及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但是从全局来考虑,从整体利益来考虑,现在的他实在不适合得罪太多人,以免影响到大局。
  要知道如果顺利的话,范亨完全可以在正国级领导人的位置上再干两届,到了七十岁退休也不算晚,如果这个目标可以达到的话,他在任上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可是要比现在制止一批晶圆厂的无序投产要大得多。
  有了这个衡量之后,范无病就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了。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表态
  对于近期内各大厂商纷纷抢滩登陆。大举兴建晶圆厂的事情,老爸范亨也表示了自己的关注,专门找范无病询问了情况。
  “这是好事儿啊,热热闹闹的,可以给内地解决不少就业机会的,对于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范无病表示道。
  范亨皱了皱眉头问道,“现在据我所知,至少有十个跟晶圆厂有关的项目打算上马建设,难道说IC的市场真有这么大的容量不成?”
  范亨所担心的,仍然是一个市场容量的问题,投资这么大,建设这么多的晶圆厂,究竟能不能产生效益才是关键,毕竟这里面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台湾方面对于台积电等厂商投资额度的限制,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