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财色-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少说两句不行啊?”带队的警察也有点儿恼火儿,心道这一群人还真是想起来什么就是什么,居然又跑长城溜达去了,你们好歹也是上访啊,这么一点儿敬业精神也没有。
现在他真的怀疑这些人是打着上访的旗号,贪墨了公司的资金,来这里游玩了。
若是真拿不住他们的什么把柄,就像自己这样跑来跑去的穷追不舍,怕是会出问题的,一旦人家反咬一口,说是正常的旅游,却是遭到了警方的围追堵截,在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是要去上访的情况下,自己这边儿就悍然出手抓人,到最后还真是不好说了。
这么一想,带队的警察就觉得直接再赶赴八达岭的话,就有点儿被人耍傻小子的意思了,于是几个带队的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兵两路,一路扼守从八达岭回京的要道,以防对方再回蹿。一路直接杀奔八达岭去,看看是不是可以直接逮到人,那就省事儿了。
八达岭长城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这一段儿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三年前,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就经过此地,并在此处设立车站。现在也有京郊旅游列车经停八达岭火车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明长城的八达岭段是长城建筑最精华段,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
这里的城墙高六到九米,平面呈梯形,底宽六、七米、顶宽五、六米的样子,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两米多。
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上体为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
垛口的砖是特制的,一边为斜边,码在口上,呈扇面状,外宽内窄,观察面大。挡垛上部设有瞭望孔。墙下部砌有射孔,用以射箭投石。
垛墙和宇墙都用城砖砌成,墙顶用一层脊砖。脊砖两边低中间高,或内侧高外侧低,便于排水,城墙顶部形成有墙的巷道,在两边墙根砌有小水槽,积水沿水槽流到较低处的宇墙下部,经出水孔把水引至墙外的吐水嘴上,泻流城墙外。
城墙在跨过溪流、沙河的地方都用砖砌成水门。有的大如城门,如石佛寺水关,有的较小,像一座桥,城墙从桥上经过。城墙经过小路时留有一个过门,平时可以出入,战时堵塞。
分兵到八达岭来堵截的警察们也没有多少时间来游历古长城,只是根据线人的通报杀了过来,却不料又扑了一个空,听到游览处的人说过,一群东海人已经提前离开了。
“我靠,居然又扑空了,也不知道留守的兄弟们是不是能截住他们?”事已至此,过来堵截的警察们已经对自己失去信心了,这些上访者还真是滑溜得跟泥鳅一般啊!
不过就在他们返回的途中,就接到了扼守京城要道的警察们的电话,说是那伙儿人已经突破了封锁线,至少有一半儿以上已经进京了。
顿时大家都是一副大眼瞪小眼的样子,对于这一次的任务是挫败到了极点。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堵了发改委大门
“老板,海州的人已经进京了。”范无病的手下过来向他汇报道。
范无病点了点头道。“嗯,不错。他们能找到衙门口吗?要是不行的话就扶上马,然后再推一把,总要让他们的意见反馈回来才行,否则前面不就白折腾了?”
“是,我们会安排好的。”手下立刻保证道。
手下离开之后,范无病坐下来思考了一阵子,实际上,每年到了两会期间,也是京城治安防范最为严格的时候,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警力被抽调过来,以便策应完全,基本方针就是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谁那里出了问题,到时候秋后算账就要处理谁。
一般而言,这个时候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数以万计的警力将整个京城保卫得如同铁桶一般,让前来赴会的各地各民族的代表们都可以感受到京城那气势宏大压倒一切的伟大力量是无处不在的。
因此向海州医药集团的这些人,上百人的庞大队伍,如果说没有人在给他们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可以顺利地突破警方封锁线长驱直入来到京城,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又有理由去做这一点的,当然就是范氏。
事实上对于范氏投资集团之前打算收购海州医药集团一案被喊停的事情,范无病自己是感到非常恼火儿的,这么长久以来,怕是这件事情最让自己感到脸上无光了。
按道理说,以海州医药集团那种经营状况,明眼人一下子就能够看出来维持不了多久了,以后要是垮了,麻烦的还是政府方面,需要为这些下岗职工们想办法找出路,还要承担因此而造成的各种负债损失,此时实力雄厚的范氏投资集团想要介入的话,至少保证了整个集团几万人的生活问题不会出差错,其次一个崭新的海州医药集团的出现,很可能也会拉动东海省的医药事业向前快速发展,并未东海省及海州市带来更多的税收。
这明明是一中多方盈利的事情,却是居然被喊停了,这不能不让范无病感到生气。
平心而论,白白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范无病肯定是不屑为之的,因为他也没有必要去讨好什么人,因此说收购海州医药集团的这桩案子,对于海州,对于东海省。对于范无病自己都是有好处的,所以他才比较积极一些。
关于这一次事件当中的幕后黑手,此时范无病也已经调查清楚了,并不是什么大势力所谓,想要同自己争夺经济话语权什么的,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惹了自己的这些人,偏偏是几个相关部委的司长级别的小人物,这不能不让范无病感到惊讶且大为震怒,什么时候这些厅级干部们也开始抱团儿反对自己了?他们的身后到底有没有各部位的领导们的授意?他们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不搞清楚这些问题,范无病自然是睡不踏实的。
因此这几个月来,范无病深居简出,尽量低调,低调的同时,确实动用了自己手上的许多秘密渠道来对这些人进行调查,此时已经有了比较确实的结论,掌握了很多证据,因此这一次海州医药集团的人纠集起来进京上访,被他看作是一个揭盖子的机会,所以这些人一路之上都有范无病的人在暗中引导照顾,否则的话就凭他们这一团儿散沙,早就被驱散或者抓回去关小黑屋了。哪里能够来得了京城,还顺便游历了天津和八达岭长城?真当警察是吃干饭的啊?!
让范无病感到有些不解的,就是这些部位中反对自己的人,似乎都是同一年龄段儿上的人,这是一群青年技术官僚的集体倾覆。
他们家世普通,但拥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大学毕业即入部委工作,而立之年已是权重一方的司局级领导,目前国内的很多政策性法律法规大抵出自他们之手,若无什么意外,未来的三十年对于他们而言,真可谓是海阔天空,前途无量。
“不过,你们为什么非要跟我过不去呢?”想到这里,范无病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道。
与此同时,海州医药集团的人马已经围堵了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的大门。
此时的国家发展与计划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发改委的前身,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继承。
成立于一九五二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曾长期承担着政府对综合经济管理的职能。但是,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国家计委的功能不断发生转变。
因此在一九九八年三月,国务院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并把该部门的主要的职责放在管理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事务上,着力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了繁多的行政审批手续。
到了后来,也就是下一届政府继续对该机构进行改革,将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同并入。并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而使得计划二字,完全地从国内政府的部门中消失。
说起来,发改委也就是现在的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权力是很大的,如果用一句比较简单的话来描述,那就是只要是别的部门管不到的事情,统统都归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管。
就以其中一部分职能而言,发展和计划委员会承担着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政府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
同时还要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引导民间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
发改委的主任,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国外一些政府中的不管部长,说是不管,实际上看到了什么事情不顺眼,都是可以插手管上一管的,由此可见其权力之大了。
这一次对于东海省的海州医药集团同范氏投资集团之间的合作的主要阻碍力量,就是来自于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因此冤有头债有主,海州医药集团的人首先就找上了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大门,把它给堵起来了。
最最重要的。是京城里正在开两会,可以说是中外记者云集,因此这边儿前脚刚把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围了起来,后脚记者们就赶过来了,长枪短炮的架了起来一通儿狂拍,而且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把消息给上网了。
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主任开会去了,留守的负责人看到了这副情景,顿时就被吓呆了,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哪里跑过来的,此时面对着众多的媒体,以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的消息的压力之下。他倒是也不敢直接叫警察过来处理此事了,虽然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这事儿需要正面回应——”留守负责人看了看外面的中外记者们,立刻决定道。
于是几位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领导一块儿出去,绕过神情紧张的武警们,直接跟海州医药集团的上访人员们接触了。
这一阵子,高层一直在谈对于上访问题的处理,主要还是说要妥善解决,不能说把人抓了遣返回去就算是没事儿了,对于一些实际存在的重大问题,地方政府也好,中央部委也好,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因此当着这个两会期间的当口儿,大家都比较谨慎一些。
按照他们的策略,先把这些人给拉进来,将记者们拒之门外,然后再想办法将这些人打发了,这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让他们感到非常郁闷的,就是这些人说什么都不肯进来,倒是他们也很自觉,一点儿也不喧闹,只是从随身的行李中拿出了大量的传单来,传给附近过路的群众,以及早就翘首以待的记者们。
更让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领导们感到吐血的是,这些人居然还准备了这种材料的电子版!
看着上访者们散出了至少上百张资料光盘之后,留守的负责人差点儿就要晕倒了,上访的人不是没有见识过,但是像现在这么有备无患准备充分的高素质上访者,就从来没有遇到过!
可以想到,这些记者们是最为兴奋的,直接就拿到了关于此事的电子版,稍微修饰一下就可以直接上网了,这要省了自己多少麻烦啊!
在需要抢新闻的今天,能够直接拿来就用的稿子是多么重要!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浮出水面的技术贪腐
发生在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大门口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正在开会的高层们的耳朵里面,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感到有些不满,毕竟这是一个京城警戒最为森严的时候,居然都能够让上百人的上访团轻易攻进来了,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至少说地方上一直到京城里面的警务工作是存在很大的纰漏的。
接着大家就注意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事情的起源就是因为范氏投资集团曾经计划收购海州医药集团,结果此事被发展和计划委员会以及其他几个部委给联手否决了,造成了海州医药集团的职工们群情愤怒,才有了今天的事情。
“怎么又跟无病的公司扯上关系了?”一号首长有些诧异地看了看范亨道。
范亨也不清楚其中的内情,摇了摇头道,“他的事情我一般不过问,除非是跟我工作上能够扯到一起的时候才会问上两句,况且最近我一直没有见到他。”
朱老板在一旁猜测道,“海州医药集团的事情,以前我听说过,年产值上百亿的企业集团,盈利能力才两亿不到,发发工资之后,连购置新设备都困难,如今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大概他们是看到被范氏投资集团收购之后的待遇比较好,所以这个收购案被喊停之后,才急了眼吧?”
“不过,这么大的案子,有关部委也没有把相关情况做过汇报啊。”范亨表示了疑惑。
众人一时之间都不说话了,这件事情显然是要好好地过问一下的,不过目前要处理的,当然就是这百余人的海州医药集团上访团人员,不把他们安置好了,后续的麻烦还会层出不穷的。
尤其是媒体那边儿比较麻烦,最近开会一直在大讲人权和尊严,如果说动用的手段太激烈了,怕是又要让国外的**势力们逮到痛脚了。
想到这里,一号首长不由得嘟囔了一句道,“部委里面这些人成天在想什么?难道这个收购案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我去过问一下。”朱老板立刻表态道。
等到朱老板打了几个电话之后,就有几个部委领导们纷纷赶过来了,聚在了一起,给常委们汇报工作。
朱老板很直接地就问道,“范氏投资集团收购海州医药集团被喊停一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现在弄得民意沸腾,上访团都冲到京城来了,你们的工作究竟是怎么做的?!”
“这事儿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主任立刻回答道,“我也是听说大门被堵了,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的,此前我并没有接到任何关于这个收购案的工作汇报。”
“老张,你这可是被架空了——”另一位部委领导就对他说道,“我虽然知道这件事情。但是直接拿到的就是你们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意见,要求喊停此事,再加上我们单位里面的具体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个收购活动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才同意暂缓进行的。”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们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权力太大,你们都说不行了,我们这些相关部委自然不好公然唱反调儿了,况且只是暂时喊停嘛,又不是一棒子敲死了。
“有我们单位的意见,你们都看到了,我却不知道?”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主任听了以后顿时就觉得这里面的事情有点儿不大对头,难道说正如对方所言,自己真的是被手下给架空了?否则这么大的事情,别人都知道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意见,自己这个主任却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若不是朱老板当面问起来,自己还要继续被蒙在鼓里面呢!
这个事情就让人感到非常生气了,于是他就对众人说道,“各位领导,我立刻调查这件事情,看看究竟是谁在捣鬼,一经查明。绝不宽贷!”
一旦认真起来,这种事情实际上是不经查的。
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发展与计划委员会的内部就已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搞清楚了,这件案子的起源,就是他们内部的一个司长同其他部位的一些职位相当的同僚们合谋搞出来的事情。
涉案人员包括了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一位司长,外贸部条法司的一位巡视员、外资司的副司长,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的副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的司长许、资本司的司长,以及曾是政界同事、后为众人之间联系纽带的两位知名律师张。
这桩案子,就是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的那位司长,利用自己的职权直接绕开主任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这个意见偏偏是以主任名义发下去的,同时这个意见还经由他们这个小团体之手,在各部委里面绕了一大圈儿,使得反对范氏投资集团收购海州医药集团一事成了众人的共识。
“你们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主任责问自己的手下的时候,感到有些痛心疾首。
这位司长也就是三十多岁的年纪,他的背叛行为,让主任感到非常不解。
其实在整个国务院各部委的构架中,最不起眼但是最有权力的,其实就是这些司局长一级的干部们,上面的部长和主任们基本上都是担一个名,而处长们的权力又太小且多如牛毛,真正制定各方面政策法规的主要力量,就是这些司局长们。
这一次涉案的几位官员,与普通的腐败官员不同,算是一群技术官僚,这群技术官僚深通律法,仕途风顺,未来将是主政者乃至国之倚重的栋梁。
可是偏偏没有想到。他们没有珍惜这种优势地位,居然干出了瞒上欺下的勾当,自毁前程。
“我们需要钱,而且有人给了这个机会。”那位司长倒也老实,事已至此,显然是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因此也非常光棍地回答了主任的问题,“这一次围堵范氏投资集团的收购案,主要是收了境外一些利益集团的好处费,要求我们务必把这件事情给搅黄了。”
他们这些官员们,按说是前途光明的,时正值国家加入WTO前夕,政府开始大规模清理对外经贸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企业在涉及相关法律问题请教他们时,双方就形成了利益关系。
有了他们的加入,许多需要赶时间的项目,他们都可以帮助企业加快审批进度,抢占时机,提前布局。
比如说前两年经贸委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利用外商投资进行资产重组的暂行规定,其目的就是维护国有资产权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但该规定过于简单,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恰遇外资并购内地国企的第一波热潮,在一些人的眼里。国有股退出、外资进入似乎成了国企改革的一个定式而被纷纷效仿,但这个苗头也颇受争议,外经贸部在审批时也越来越谨慎,审批者因法律法规不完善而拥有较大自由裁量空间。
就这样,他们这些人最终围绕着合资企业上市、外商投资审批、企业并购和反垄断审查等,利用立法设租、审批游说、咨询代理等方式组成一条罕见的审批腐败流水线,其设租寻租手法高明,除了自身出卖公权牟利,更将法律模糊地带的自由裁定运用至极。
可以说,这是一群吃技术饭的腐败官员小团体,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反腐新发现。
在这一次出手狙击范氏投资集团的外资中。不乏一些比较熟悉的名字,比如说和记黄埔,比如说淡马锡财团,比如说长荣实业,还有一些美国财团的影子在出现,让人感到非常吃惊,霍然发现原来已经有这么多外资开始对国内的国企蛋糕开始动脑筋了。
其实仔细一想,这个道理也很简单,目前有些行业尤其是国企依然处在三年改革的期限之中,大规模低价出售给外企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总体上要见到成效,而不是一卖了之,但是过了今年的话,那些挽救无效行将就木的国企,很可能就要被抛弃了,到时候一个破产的海州医药集团显然会是更容易被外资收购的,而且外资所付出的代价会更小一些,这个就是他们勾结这些各部委实权派一起来阻挠范氏投资集团收购海州医药集团的理由。
“谁都希望自己的审批是最后一道关口,否则自己批出去的项目还可能被否决,寻租价值就会陡然下降。”那位司长对领导说道,“部门之间通常是相互争权,但是我们几个人的长期交往,使得我们绑成了体制内罕见的利益共同体,可惜的是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旦其中一个人落马,整个圈子也将随之颠覆,什么圈子到最后都是花圈。”
得到了详细的报告的常委们,一时之间都面面相觑,感到非常无语,作为中坚力量的司局长们集体出现了贪腐行为,这个打击确实是够大的,尤其是在商务经贸政策制定这方面,确实没有多少人能够玩得转的,由他们这些人所主要拟定出来的政策法规当中,究竟还有多少漏洞是提前预设的?现在还很难说。
而这些漏洞可能给国家造成多少损失,也还是在未知之数中。
“海州医药集团的事情,大家怎么说?”朱老板问了一句。
范亨没有吭气儿。这种事情上面,无论谁对谁错,大家一目了然,由于跟范无病之间的父子关系,他倒是不便说什么了。
一号首长也是非常头痛地揉了揉额头,然后才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看还是把小范总请来,当面解决这个问题好啦。”
众人听了之后纷纷点头称是,要想彻底解决海州医药集团的事情,还是得把范无病喊过来,毕竟他给出的收购条件是比较优厚的,若是舍弃了范氏换了另外一家的话,未必就有这么好的条件,而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工人们依然是要骂娘的。
而且现在有能力解决海州医药集团的企业,国内也没有几家可以办到啊。
很快,范无病就被请过来了。
这个时候,范无病已经猜出来会有什么事情了,不过他也是有备而来的,进来之后叔叔伯伯地喊了一通儿之后,范无病就将一份很详细的资料给大家分发了一下。
看完之后,众人都是一副惊疑不定的表情,互相之间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疑虑,还有一些震惊。
“这些东西,是怎么弄到的?”朱老板举着手上的资料向范无病问道。
这些资料上,涉及到了关于范氏收购海州医药集团一事受阻的涉案官员们的详细情报,包括最近受到那些外企的贿赂都写得清清楚楚,远比他们供认出来的内容要详细得多。
范无病回答道,“哦,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对于这个收购案被喊停一事感到非常不解,怕是再也找不到我给出的优惠条件了,为什么部委会一齐给否决了?因此我雇佣了独立情报调查机构来查明此事,果然有了一些收获。”
“这些情况如果属实的话——”一位常委说了一半儿,就没有再说下去。
他的话里面的意思很明白,如果这些情报属实,那么这几位司局级干部的命运也就可以预料了,总不可能是轻轻地放过了。
“可惜了,这些都是人才啊——”一号首长摇了摇头道。
范无病耸了耸肩膀回答道,“很显然,越是专业的人才,一旦堕落之后,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大,幸好是这件事情发现得比较早,若是任由其继续发展,可以想象到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所以这一次的事情,应该说是坏事儿变好事儿,给诸位敲响了警钟啊!也让我们可以避免一场由技术官僚腐败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一号首长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道,“小范总说得很不错,先前我还有点儿可惜他们,现在看起来这股歪风邪气必须得狠狠地刹住才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这一批人的命运也就算是敲定了。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拭目以待
海州医药集团的人并没有被遣返。而是由范氏投资集团专门安排了人,领着他们在京城的各大景点转了一大圈儿,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按照范无病的说法,就是这样可以淡化矛盾,安定人心,但是范无病真正的想法,还是因为这些人做出了贡献,虽然说他们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图行动的,但是他们这种自发的上访行为不但让范氏投资集团收购海州医药集团的行动变为现实,同时也将一大批技术腐败官僚们给揪了出来,可以说是功劳很大。
因此范无病也不惜多花了近百万的资金来让他们做旅游,这让外人看了,就是说范无病宅心仁厚,帮着政府方面消除不利影响呢,在海州医药集团这些人看起来,就是新老板还是很爱护属下们的,可以达到收买人心的效果。
接下来,就是范氏投资集团收购海州医药集团的行动继续启动了,而涉案的几位司局长们也被双规,让他们继续交待任期内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外资收买他们针对国企的一些事情。还有就是经由他们之手所制订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中的那些漏洞。
但是无论是范氏收购案,还是双规的事情,都是比较低调的进行中,因为高层希望通过最近的审查工作,能够深入挖掘出技术腐败官员们的相关案件,同时摸清到底是那些外资在针对国企做小动作,有了这些证据之后,才好友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不至于到了人家欺负上门的时候,自己还茫然不知。
老爸范亨在回到家里休息的时候,也跟范无病谈起了这件事情。
“说起来,这都是官僚主义惹的祸。”老爸范亨有些感慨地说道,“从出身上看,如今的官僚们可以分为两种,就是传统型官僚和技术型官僚。传统型官僚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是纯粹的手腕高明,从站马步开始一级一级爬上来的。他们深谙权力的各种奥妙,喜爱权力超越世间的任何东西。而技术官僚大体上指的是恢复高考以后,受过大学正规教育,在单位靠专业起家的官僚。他们大体上比较清廉正直,而且有文化和专业。”
范无病点头表示赞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概再过二十年,可能就没有那种纯粹的传统型官僚,而只有技术型官僚了。
但是,这种分类只是根据出身,而不涉及手法。
事实上。技术官僚用起传统官僚的手段来一样得心应手,而且可能更为毒辣,传统官僚也许不知道你是在上网看新闻还是上网查资料,而在技术官僚面前打这种马虎眼那就是找死,比如说有些公司的管理者会用手机定位来查员工的岗,通过各种新技术手段来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足见有技术背景的人为恶起来更为可怕。
从某种角度看,还是技术型的手法好受一点,因为至少它的打法有规律可循,有章可依,而且不得不体现一点公平的原则,而传统型打法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在它那里权力是一种法术,法术不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