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财色-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望如此。”朱老板点了点头道。
范无病站在大堤上张望了一下,发现到处都是标语什么的,诸如严防死守、人在堤在、决战长江、誓与大堤共存亡这样的口号刷得到处都是,看上去很有气氛。
其中一些险要的地方,还有立起来的责任状,上书负责人是谁谁谁,还有决心书之类的东西,基本上每一段儿大堤都有专人为之负责。
看了一会儿之后,朱老板就问道,“听说你那里有不少防汛物资,能不能先匀一点儿出来用用?目前荆州附近的内涝也比较严重,急需大量的防汛物质支援。”
范无病点头同意道,“我那就是为了防汛准备的,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算是支援江南省的,如果要动用的话,这笔账你得算在我老爹他们头上。”
朱老板明白范无病的意思,点头说道,“嗯,就算是从江南省借用的好了。”
其实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高层内部已经形成了共识,范亨父子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上作出的贡献极大,江南大堤的安全性,是直接影响到上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如今江南大堤固若金汤,就相当于是为荆江大堤分担了很多压力,万一到时候荆江大堤压力过大的话,这边儿还可以通过向白鹭山水库泄洪来替他们分担一部分洪水的。
有鉴于此,一些老同志和常委们都认为,范亨同志大局感极强,而且贡献也大,完全具备更进一步的能力,但是考虑到现在国内的形势严峻,不宜做什么重要调整,一切等到今年的防汛工作结束之后再行讨论。
因此,尽管朱老板明知道范无病是在为自己老爹张罗政绩,也没有说什么不赞同的话出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住长江大堤沿岸这几千万父老乡亲们,至于其他的都是小事儿了。
范无病倒是看了一下荆江大堤的环境,然后主动表示道,“最近我搞了一些大型工程设备,用来守堤也是有些作用的,不过这些人该怎么使用,最好有中央方面调配。”
“就是你跟人打赌赢来的那些设备吧?”朱老板闻言顿时笑道。
范无病笑了笑道,“嘿嘿,人家要跟我打赌,我也是没有什么办法,送上门儿来的钱财,总不能推出去吧?不过在江南省的经验表明,大型机械化作业,要比人工的效率高多了。”
“那几多谢你们了。”朱老板点点头道。
范无病觉得朱老板的情绪不是很高,顺着他的目光向江面上看过去,就发现烟波浩渺水汽蒙蒙,长江的水位一直在往上涨,而天空中的降水也一直没有停歇过,不但压抑得人透不过气来,也让大家感到水位的持续上涨已经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了。
“很有可能一个月内都是雨天。”朱老板忧心忡忡地说道。
“那也没有什么办法,正所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这一次就是举国上下共同抗洪了。”范无病看着水面,有些无奈地说道。
第五百一十三章 华商的投资方向
范无病陪着朱老板等人在荆江大堤上转了一圈儿,解决了些实际问题,但是他就想不起来当时出现险情崩塌的究竟是哪一段儿大堤了,整个荆江大堤差不多两百公里长,天知道是哪一段儿出了问题呢?
他的心里面还是感到有些遗憾的,隐隐约约记得当初是九江段决堤了,具体位置真是不清楚,于是他就对朱老板说道,“我听说九江段大堤有些问题,要不要去看看?”
范无病这话一说出来,顿时就见好几个人对他怒目而视,估计都是九江的人吧,他摸了摸鼻子说道,“算了,不想去就不去了。”
朱老板等人视察完毕之后,坐上飞机直接回京城,范亨和范无病父子就回到了昌平。
“九江段大堤真有问题?”范亨下了飞机就向范无病问道。
“或者,大概,也许——”范无病主要是想不起来哪里决堤了,所以便含含糊糊地回答道。
“如果有问题,就搞搞清楚况。如果没有问题,就不要在别人面前瞎说,你看当时那几个九江的干部的脸色,吊得比驴脸都长了。”范亨对儿子说道,“要不是因为知道你的身份一般,不敢得罪,早就过来质问你的消息来源了。”
范无病哼声道,“那又管什么用?等到决堤的时候,他们的脸不但拉得更长,而且还会变绿的,现在没发生状况,拿不到他们的把柄,他们当然不服气了。”
“你真能确定九江大堤有问题?”范亨从没有听到儿子这么针对一件跟他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表态于是就满腹狐地再一次问道。
“具体哪一段我不知道,但是问题是定存在的。”范无病对父亲范亨说道,“整个荆江大堤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工程问题,具体如何,你想一想当初咱们在江南大堤上发现的那些事情,就应该有所觉悟了。”
“假使如你所言。上次江南大堤查出问题之后省都进行了排查。不大可能再出现类似地情况吧?”范亨皱着眉头问道。
自从两年前江南这边儿发现了江堤案地问题之后。中央要求各省市都进行自查自纠且派了几个工作组下来督查。也发现了一下小问题。修修补补了一番。但是就没有发现比较严重地安全隐患。因此范亨觉得这事儿似乎有点儿不大可能。
不过范无病就撇了撇嘴道。“如果工作组能查出问题来。那就是摆在眼前让你看地问题了。”
工作组是怎么一回事儿范无病心里面清楚。范亨地心里面也清楚。
无非就是下来混混吃喝。临走在拿点儿东西。检查地时候也是问一问地方上。看看到哪里比较合适?这么一来。能查出问题来才是有鬼呢!
“你地消息来源可靠吗?”范亨想了想之后问道。
“这种事情,一开始都是捕风捉影的,但是有句话也说得好风不起浪嘛。”范无病当然没有办法提供消息的来源,难不成他要说自己做梦梦到的呀,那样是没有说服力的。
“算了,不想这个问题。”范亨摇了摇头,然后对儿子说道“也不知道那群印尼华人在江南省逛得怎么样了?”
范亨的心里面还是很惦记那群印尼华人的,毕竟范无病跟他说这群人很有可能带来上百亿美元的投资,而且还是长期的那种于江南省的经济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已经是不用多说了何一个脑子够用的人都可以看出来这一次机会能带来多么大的收益。
印尼的华商王晋川等人,此时却是在整个江南省四处闲逛,找到了不少适合发展的项目。
首先一个就是造纸业,江南省的造纸业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但是到了近代以来,就已经没落了,再加上最近两年来范亨主政江南,一直强调要保护环境,高污染低产出的造纸业顿时就处于被取缔的范畴了。
此时王晋川等人看到了这里面蕴藏的商机,便想到了印尼丰富的纸浆资源,完全可以支撑自己在江南省利用传统的造纸历史底蕴,结合现代科技工艺,建设一个规模相当大的造纸企业出来的。
提到造纸企业,就不能不提到印尼著名华商黄奕聪创办的金光集团下属子公司APP~金光纸业,作为世界纸业十大企业之一,金光纸业的发展很迅速,自一九九二年起,APPP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投资重点,先后斥巨资建立了以金东、宁波中华、金华盛、金红叶、海南金海等为代表的、具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浆纸业企业,以及大规模的现代化速生林区。
其中,金东纸业是中国最大的造纸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企业,宁波中华是中国最大的工业用纸企业,金华盛是中国最大的无碳复写纸企业,金红叶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活用纸企业,海南金海是中国最大的制浆企业,亚龙是中国最大的纸制品加工企业。
目前,APPP在中国拥有十几家全资或控股的浆纸企业及二十多家林场,总资产已经超过了上百亿元人民币,年加工生产能力约五百万吨,拥有全职员工约两万名。
金光集团APP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林、浆、纸一条龙企业,公司致力于实施人工林培育项目,目前在华造林企业已成功造林上百万亩,逐步形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王晋川等人看到黄奕聪早就到了大陆来发纸业财,搞得这么有声有色,心里面不羡慕才有鬼了,于是众人商量了一阵子,决定投资十亿美金进来,在江南省建设造纸厂。
范无病听了王川等人的想法之后,有些犹豫,毕竟造纸厂这种东西,污染确实比较大,而要想建设污染小的造纸厂,投入也是非常惊人的,而且造纸厂对于林木资源的消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江南省的气候条件,的确宜种植速丰林,但是江南省主要是山区多,山区最适应种植的还是茶树资源,这个不但环保,而且将来的经济价值同样很高,现在整个江南省都在搞产业调整,正在合理开发山区经济作物,如果王晋川等人横插一杠子进来的话,影响会很大的。
而且,造纸这种东西,对于投资商而言是暴利产业,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好处却不大,达不到惠民的目的,实在不是江南省的首选。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范无病宁愿选在印尼建设造纸厂,但是考虑到印尼的形势,暂时还是不做这个打算了。
于是范无病就对王晋川等人表示,“建设造纸厂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选址问题很重要,我不能因为是我把你们请回来的,就要求你们把厂子建在江南省,好增加喔父亲的政绩,这么做不厚道。我会帮你们选择一个比较适合你们的发展的地方建厂,无论在交通运输上,还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上,都要比较方便才行。”
王晋等人听了范无病的话,还是比较感动的,范无病在印尼排华骚乱期间救了多少人就不说了,眼下自己这些人过来,回到大陆发展,其实一方面也存了帮范无病的父亲范亨引进外资,增添些政绩的心思作为回报的,在他们眼中,江南省虽然多山地,但是交通状况正在好转,几条高速也都通车了,对企业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可范无病如今这一说,就更显得他光明磊落,急公好义了。
“我们会认真考虑范总的提议。”王晋川等人说道。
还有一个,就是郭彦东看上了港口运输业,想要在沿海一带建造一个港口,发展海运业。
对于郭彦东这个想法,范无病还是表示非常欣赏的。
国内的公路建设已经大规模地展开了,筹建力度也很大,但是港口运输业却是一个瓶颈,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现有的一些港口不是老化,就是吞吐量太小,或者就是功能不完备,已经到了必须要重新建设或者改造的时候。
此时建设一个大型的港口,无是明智之举,而且现在这个时机也很恰当,国家对于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法,提高了它的地位,而对于外资的引进也开始加快,郭彦东如果想要建设港口的话,多半是会很快批下来的。
只不过,无论是造纸企业也好,港口也好,都跟江南省没有什么关系了。
范无病虽然嘴里面说不在乎这个事儿,但是想一想心里面还是有点儿不甘的,自己拉拢回来的资金,白白的拱手于人,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
尤其是想到附近几个省对于江南省的发展一直有点儿眼气,对于范亨的直线上升也不无嫉妒,范无病就觉得这个不能便宜他们,至少也要值回票价才行。
不过,要怎么从其他几个省份赚取好处呢?这事儿做得太明显了,也不好呢。
第五百一十四章 谋略
范无病想了一下,然后就跑到了老爸范亨那边儿,跟他商量这事儿。
“这种事情,你是怎么考虑的?”范亨被儿子的复杂思想给弄糊涂了,不明白他想要做什么,到底是如何考虑的。
范无病就拉着老爸坐下来说道,“江南省的产业布局,是要走科学发展绿色经营安全环保的路子的,此时引进造纸业的话,很大程度上就会破坏掉我们构思好的总体布局,所以我才会把这个投资往外推。至于港口问题,咱们这边儿也不靠海啊!”
“所以你就想着,让我出面,把这群印尼华商介绍给其他几个省份,让他们承我的人情?”范亨总算是明白了范无病的意图,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你怎么这么功利啊,一点儿小事情都能想出这么多花样儿来?”
范无病一摊双手道,“你现在已经要做好入常的准备了,虽然不一定会立刻落到头上,但是看现在这个情形,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阻碍了。在这个关结上,自然是要多撒一些人情出去才好,就算是他们心里面不承情,但是脸面上还是得说得过去的。而且这么一来,高层们对你的印象是什么?有大局观啊!”
范亨拍了拍自的额头,笑着说道,“嗯嗯,了解你的意思了。”
沉吟了一下之后,范亨就儿子说道,“如今这段儿时间,江南几省市在搞联合防汛工作,大家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多一些,倒是可以顺便提起此事,送一个人情过去。既然你想要把这个人情留在江南省,那么如果他们有兴趣,就让他们来江南省好了。不过些印尼华商,能够听从你的安排吗?”
范无病点头,“当然没有问题,撇开我在雅加达的事情,至少也是国际投资集团的老板,说话还是很有一些分量的。”
这倒不是范无病自吹:擂,关键是他在印尼的表现实在有点儿太彪悍了这些印尼华商们感到万分景仰。
印在苏哈托治下三十二年,华商的地位是比较低的,除了一些势力较大在印尼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大家族之外,大部分华商都对印尼苏哈托政府的政策无可奈何,而那些大家族如果不是因为在印尼之外已经光植产业的话,也是不可能脱离苏哈托的倾轧的。
而范无病在雅达呆了不到半个月。居然就扶持了一个哈比比政府。清洗了苏哈托政府。而且将华人地武力公然开进了印尼。建设了准军事基地份儿业绩在众多华商看起来。简直就是神人一般地举措。实在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了。
此时范无病如果说什么话。大家:然是很容易信服地尤其是范无病说地话。往往都很有道理蕴藏着巨大地商机。
所以范无病觉得安排印尼华商们地行止问题。实在是一桩小事儿。
于是范无病就跟王晋川等人取得了联系。表示正在帮他们跟一些地方政府进行磋商。这一次会邀请一些省级领导过江南省来跟他们面谈投资地事情。
王晋川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但是又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是我们上门去实地考察后订立项目呢?”
范无病解释道。“这是一个掌握主动权地问题。如果你们去考察在先么谈判地时候就失去了主动权。相反如果对方过来面谈地话那叫招商引资。是可以给你们一些优惠条件地个待遇是不同地。”
王晋川高兴地表示感谢道,“多谢范总提携,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机会跟范总合作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太开心了。”
“会有机会的,不急于一时嘛。”范无病回答道。
范亨那边儿的动作也很快,两天之后,江南各省的领导们就应邀来到了昌平,一边儿打着研讨防汛工作的牌子,一边儿来见这些刚刚来到大陆的印尼华商们,看看是否有机会将他们的资金给留到自己的地盘儿上。
会谈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首先是两个大项目,造纸厂与港口建设已经基本上敲定了,总投资额度大概是在二十亿美元上说话,算得上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大项目。
而除此之外,一些小的项目也纷纷确定了方向,比如说投资额在两、三个亿人民币左右的项目就有几十个,看来这些印尼华商们确实很看好内地的发展,此时已经动了将这里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基地了。
范亨经过这么一番中介之后,江南几省市的领导们对他的态度都大为改观,毕竟这是给他们送钱的,也就是相当于送政绩了,这种好事儿普通人哪里会做?
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大家的心里面也就渐渐地有了点儿觉悟了,一些心思缜密的人立刻分析范亨可能还会往上走,所以这些投资都可以当做人情来送,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的话,凭什么人家把几十个亿美元的项目往外推呢?
除了建港口的事情,江南省实在没有办法之外,其他的那些项目落地在哪里都没问题呀!
可是政治局委员要再进一步的话,那可就是常委了,一想到范亨此时大概要向常委迈进了,众人立刻都肃然起敬,心道怪不得人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面,都是因为志存高远,有更为远大的目标在前面。
想明白这里面的关结之后,大家对于范亨就显得恭敬多了,不少人都邀请范亨有时间的话,多到各省去走动走动,也好指点一下大家的工作。
范亨对这里面变化时洞若观火的,众人存了什么心思他也是清楚的,不由得暗道儿子的主意果然是高明之至,简直就是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这种事情,也就是他父子俩能做出来了,否则别人看到了这么庞大的投资,怎么可能送给别人享受呢?
这一段儿时以来,雨水就没有停歇过,虽然偶尔也出现一下太阳的脸,但是过不了多久又是一片雨云和无休止的降雨。
江南省这边儿的水位经上升到了近几年来的最高处,随时都有挑战近几十年来新高的可能性,江南省的防汛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堤上面此时已经增加了更多的人手,民兵预备役也上来了,不断地巡查水情,随时将情况上报。
依范无病赞助的防汛情报分析系统,和头顶上的几颗卫星的通讯支持,现在江南省的防汛工作做得还是很好的,有什么情况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通报到省防汛指挥部和省政府里来,范亨随时打开自己的电脑,都可以针对省内的防汛工作进行了解,做出指导。
朱老板在考察省的防汛工作之后,也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并且对这个全省联网汛情指挥系统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样的思路可以推而广之,以后各省市都可以效仿进行。
下午的时候,指挥部的大屏幕投上面就发现大堤上面的一个亮点开始闪烁起来了,这是出现了危险的信号,指挥部立刻跟对方取得了联系,却是一处堤岸的位置有点儿偏低,此时水下淤积过多,水面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了,守卫人员立刻按照要求做了报告。
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多出地方都出现了警报提示,指挥部里面的人的心情都提了起来,心知这一场硬仗已经开始了,目前水面距离堤岸的高度只有三米多高而已,而近期雨水不断,再加上长江洪峰又要来临,恐怕马上就要进入最危急的时刻了。
范亨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防汛指挥部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值班,堤岸上面也要做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班,所有的防汛物资加紧调配,各种大型自动化机械开进作业区间,一旦出现险情,将要动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处理。
省军区这边儿也下了动员令,五千名将士作为预备队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灾情。
而沿江的村落城镇也开始做好了防洪的准备,尤其是以前发生过决堤时间深受其害的一些地区,此时已经开始进行疏散和撤离,整个江南省的工作都开始围绕着防洪这件大事运作起来了。
而在第二天一大早,全国防总也传过来了消息,说是长江第三次洪峰已经开始下移,傍晚时候就会冲击江南大堤,然后顺次向下,直到进入东海。
范亨此时也做不到省政府的办公室里面了,亲自披上了雨衣上江南大堤察工作,省政府办公厅的干部们也动员了起来,分出一拨人来到大堤上抗洪。
范无病自然有点儿不放心老爸范亨的安全,唯恐他出点儿什么事情就不得了啦,于是就调派了自己手下的一些保镖们,随时保卫在范亨的周围,一旦出现重大险情,说什么都要把范亨先弄走再说。
到了晚上七点多的时候,水面开始快速地上涨,漂浮物也多了起来,大家都明白,长江洪峰已经来到江南大堤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洪峰来了
长江的水位涨起来的时候,也是很快的。
以前范无病只见过钱塘江潮,涨潮的时候非常迅速,眨眼间就升了上来,在礁石上面的人很快就发现自己身在水中了,此时江南大堤上的情形也外如此。
范无病听说长江洪峰到来的时候,就赶了过来,陪着老爸范亨跟前,看着他跟省防汛指挥部的人一块儿在调派人员,布置防汛工作,然后就是看着水面哗哗地涨了起来,基本上已经接近了大堤平面不到一米处了。
到了这个时候,情况就很危急了,一般而言大堤的防汛程度是有限的,高度接近某个位置的时候,按照大堤的设计能力,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了,比如说泄洪之类。
江南省的防洪工作,可以说是三步走,第一步,就是江南大堤这道防线,这是七千万江南省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不容有失。第二步,就是新修建的白鹭山水库,以及其他的几座大型水库,它们承担者在水面超过了警戒水位一定程度,大堤遭受危险的时候,开闸泄洪的使命。第三步,就是江南省的几个泄洪区了。
所谓的泄洪区,实就是为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为了保护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安全,不得已需要将一些地区作为泄洪通道的选择,也就是将该地区的人口暂时迁移,然后泄洪了。
这第三步实际上就是做个减轻伤害程度的选择问题,属于是无奈之举。
随着水位的涨,范无病的心里面也是七上八下的,虽然说江南大堤承载了他将老爸范亨送进常委的希望,也花费了他的大量资金,但是效果究竟如何,他的心里面也不是很有把握。
但是既然已经比过去坚固了很,再加上军民齐心严防死守,按理说是能够守住的吧?
眼看着水位就又升了米多看来如果这个势头不减少的话,很快就要进行分洪了。
此时范无病倒是有些懊。心说现在对于上游地情况还是不太清楚。否则地话这边儿就可以做出比较及时地调整和决策了。
是国家防总那边儿就穿过了信息。说上游地水位又涨了二十厘米问江南大堤这边儿地情况如何?
范亨跟省防汛指挥部地领导碰了一下头。然后回复说。江南大堤目前依然在坚守。尚未出现险情或前兆。再加上分红措施尚未启用仅依靠江南大堤本身地牢固程度。应该也可以守得住。
国家防总听了江南大堤这边儿地报告之后。表示非常高兴是他们也强调。江南大堤虽然守住了。也没有采取分红措施。但是难保荆江大堤不出问题所以还得多多观察才行。但是这一次地洪峰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不会再升高多少了。只要坚守过今晚上十二点。洪峰离开江南大堤。最艰难地时刻就算过去了。
范无病看着缓缓地还在上升地水面。心里面就在祈祷洪峰赶快过去吧。多留一刻就会对江南大堤造成一刻地严重威胁。天知道这个大堤地设计能力究竟能坚持多久啊?
江南大堤此时已经是一条悬河了面跟地表地落差有几十米。一旦出现了溃堤事故么上亿吨或者数十亿吨地洪水就会倾斜而下。将城市和乡村变成一片泽国。
“范省长,跃马湖那边儿有险情,需要紧急支援!”有人跑了过来,在雨中向范亨汇报道。
省防汛指挥部的人立刻做出了安排,范亨不放心,跟范无病一块儿坐上了直升机,准备到跃马湖那边儿去看看情况。
从飞机上看下去,数百人的队伍正在马不停蹄地挤上一艘大船进入跃马湖,赶往险堤筑坝。他们的船仿佛漂浮在天河上,湖水比堤内的陆地高许多,此时大堤如危卵,大堤下是绿油油的万亩良田。
在湖面上飞行了几分钟之后,范无病他们终于靠上了悬堤,来到抢险区域,这边儿的人已经投入战斗了,大家都冒雨抢沙袋、筑高堤坝,风雨中喊着口号,赤着脚在雨中忙碌着。
很快范无病赞助的机械化队伍赶过来了,大型机械此时正好派上用场,打桩也好,搬运沙石也好,忙碌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总算是将危险区域给加固了。
而此时的水面上升速度似乎也不是很紧张了,大概长江洪峰已经通过了,等到范亨用直升机上的通讯设备跟那边儿联系的时候,果然就得到了国家防总的确切消息,长江第三次洪峰顺利通过江南大堤。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大堤上的负责人立刻安排大家值班的值班,休息的休息,准备好各种工作,然后迎接下一次洪峰的到来。
范亨在外面奔波了一阵子,也非常疲倦了,他自己打着伞,头发已经全淋湿了,贴在了头皮上面,脸上尽是水珠儿,裤腿儿卷了起来,小腿上面满是泥水。
而在旁边儿,有几个县市级的领导,则是身上干干净净的,有人为他们撑着伞,正在那里指手画脚地指着江水在发表什么弘论。
随行的媒体记者发现了这个景象,立刻在旁边儿用相机拍了下来。
因为省里面的工作很多,范亨很快就坐直升机回去了,到了省政府自己的住处之后,父子两人轮流洗了澡,喝了些热水,这才发现今天的消耗很大,范无病担心父亲的身体吃不消,就出去跟秘书们要了些感冒药让他喝了,以防万一。
好在宋晴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听到了他们回来之后,也就是二十分不到的时间,就弄好了热热的饭菜,父子俩这一通儿吃,饭量比往常增加了一半都多。
范亨一边儿吃饭,一边儿对儿子范无病说道,“看来一个月之内,省里面的经济工作都要受到影响了,现在除了防汛,什么都干不成。”
“其实也不用那么紧张。”范无病想了一下之后说道“今天就算是最大的一次考验了,有了这一次的参照,下回洪峰再来,大家就心里有数了,至于什么时候需要泄洪分洪就是机动灵活的事情了,反正再来几次洪峰,也不可能比这一次的大多少,都是在我们江南大堤的设计能力之内的。”
范无病很清楚,几次洪峰当中一次虽然算不得最厉害,但是它却是一块儿试金石,江南大堤既然已经撑过了这一次的洪峰么质量上就是可以信赖的了,至于一些小地方出现些无关紧要的险情,都是人力可以克服的,尤其是再加上自己赞助的这些大型机械化设备出动可以将险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目前大堤方面已经不需要怎么担心,反倒是内涝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妥善地解决了。
父子两个才吃了饭,休息了没有半个小时,朱老板就打过来电话,非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