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无病却又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所有给范无病来过邀请函的杂志社,不约而同地都收到了复函,在信中,范无病首先表示了对于杂志社的感谢,然后变婉转地表示了自己年龄尚小,忙于学业,为自己无法出席流行金曲评选活动表达了歉意,最后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将自己近期的一副生活照附上,作为对贵社读者们的回报。
  虽然不能够将《童年》的词曲作者邀请到,但是一副照片也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毕竟流行歌曲校园歌曲渐渐地影响了很大一批人,对于《童年》这样的优秀校园歌曲,他的作者的生活照无疑是增加自己杂志销量的一个亮点,很多杂志社都在第一时间内将范无病寄过来的照片给放到了杂志的醒目位置,并安排了一个相应的介绍。
  一时之间,全国上下的杂志上,都出现了范无病悠然自得地站在花丛之中的照片,此时的他已经有一米六多,容貌清雅,双目清澈,别有神韵,再加上身体发育的异常良好,简直就是一翩翩美少年,也不知道害的多少怀春少女夜间辗转难寐。
  “要是他们知道你才七岁,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哥哥范康替范无病从学校拿回一大堆的信件来,有些嫉妒地问道。
  “哈哈,反正失望的人绝对不会是我。”范无病哈哈地笑着回答道。
  自从跟杂志社建立了通讯联系,范康和范婷就成了范无病的中间联系人,负责将杂志社转过来的读者来信交给范无病,每天总有那么十几封,《童年》的词曲作者这个光环,还是很能唬住许多人的。
  “咦?这封信好像有点儿不一样——”范康忽然发现了问题,扬着手中信纸对范无病说道。
  范婷已经高三了,自然不会跟他们混在一起拆信玩儿,所以这些信件,都是范康帮着范无病来处理,此时他忽然发现了一封与众不同的读者来信,不由得大为好奇。
  “终于还是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了。”范无病看完信件的内容之后,嘴角向上扬了起来。
  原来范无病在拍照的时候,特意选择了植物园的那些君子兰为背景,各种各样的君子兰让他的身后显得异常的绚烂,很多已经开了花的更是美色无边。
  很多人在看到杂志上的照片时,所关注到的无非就是这个作者真是年轻,其次就是这个作者长得很对得起观众,再次就是为什么站在那里被膜拜的人不是我?然后就是这小子究竟赚了多少钱?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少女们会YY一下,在梦中和无病公子约会一番。
  但是,也有一些人的观察点是与众不同的,就比如这封信的主人。
  “尊敬的范先生,您好:我很想知道,你的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如果方便,请一定回信告诉我。顺便说一句,我是一名电影导演,对于您照片中的背景场地非常喜爱,打算把近期即将拍摄的一部电影的部分场景选在这里,还请告知,谢谢。”
  范无病看完以后,晒笑了一下,顺手就把这封信丢到了一旁。
  范康有些不解地问道,“人家是电影导演啊!如果能来我们这里拍电影,该是多好啊?”
  “人家说什么你就相信啊?告诉你,这年头儿的骗子可多了去了!”范无病嘿嘿一笑道。
  屁的电影导演,还看上了场景,范无病怎么可能相信这些鬼话?这厮十有八九就是看出了范无病在照片中的背景是什么,所以才想来诈上一诈,可是他又怎么能想到,这可都是范无病故意抛出来的鱼饵呢?
  第三十二章 双赢
  范无病的心里本来是比较矛盾的。
  虽然他掌握了大量的成年龄君子兰的货源,但是对于如何出手还是没有头绪。一般来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将这些君子兰全部售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放眼全国,也没有这么大的买家可以吃下这批货。可是要分批出售给不同的买主,则相对来说比较麻烦,后患也多。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范无病拉着大批量的君子兰出现在火热的长春市场中,不知道会引发多大的抢购狂潮?当然也可能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君子兰已经被炒起来的大好行情被自己的巨量抛盘给砸垮了,最后这些东西变得一文不值,自己还得赔上运费,那样可不行啊!
  我范无病是去赚钱的,可不是来砸场子的!
  各杂志社不约而同的来函,恰恰带给他一个灵感,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机会,坐等生意上门呢?在自己的地头儿上,相信是没有多少人敢于乱来的。
  于是范无病就特意拍了一张以大量的君子兰为背景的照片,来函必复,而大多数的杂志社也不约而同地没有出乎范无病的预料,将这张寓意深刻的照片给刊载了。
  果然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立刻就有人发现了图片上面的重点,那人冒充电影导演给范无病写了两封信后,又有很多不同地方的来信,也在询问范无病背后的那块儿地方究竟在哪里?
  终于在这一天,有人来登门拜访了。
  一个香港人,敲开了范家大门。
  “你找谁?”范亨不记得自己认识眼前这人,皱着眉头问道。
  “范无病先生是住在这里吗?”这个香港人的普通话同样不很标准,但是相对来说,范亨还是能够听明白他的意思的。
  又是一个找无病的,范亨都懒得回答了,伸手指了指范无病的房间,转身就走了。
  范无病也感到非常郁闷,最近到家里来找他的外地人已经有好几个了,都是打听君子兰的事情的,可惜他们的实力太弱了,根本达不到范无病预期当中的百分之一,对于这样的人,范无病肯定是不会透露口风的,都是直接打发出去了事。
  看着眼前这位,很明显不是大陆人啊!
  “范无病先生?没有想到您如此年少有为!”那香港人一见之下,先是一愣,然后热情地笑着夸赞道。
  范无病寒暄了两句,开门见山地问道,“请问尊姓大名,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
  “鄙人是香港富华国际投行的经理人王石元,这次冒昧来访,是想要跟范先生商量一桩交易。”那香港人也没有废话,直接回答道。
  香港富华国际投行?如果真有这么一家国际投行的话,他倒是有实力来谈这笔君子兰生意的,不过范无病还是打算先试探一下再看该如何对待。
  “王先生你在香港,我在磐石,你是商人,我是学生,我们之间能有什么生意可谈呢?”范无病哈哈一笑,伸手请对方落座,然后很轻松地应付道。
  “范先生这么说,是故作推脱呢,还是在考校鄙人的能力?”那香港人也不是善茬儿,精明的很,一听到范无病的话,便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立刻从公文包里面取出一份资料来,推到了范无病的跟前。
  范无病就是那么一扫,便知道此人确实具有一定的实力,材料虽然只有几页,却将自己的大事基本上调查清楚了,尤其是确认了种植着大量君子兰的植物园为自己所有,并附上了植物园的具体位置。
  这让范无病感到有些恼怒,心道王氏三兄弟果然办事靠不住,另外一方面,却也让他对于面前这个香港人的实力有所了解,看来这个什么香港富华国际投行,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看来王先生是有备而来——”范无病呵呵笑了笑,直接问道,“那么我们说简单一些,你们准备出多少钱拿下?”
  王石元看到范无病有合作的意思,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坐正了身体,对范无病说道,“我们香港富华,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国际投行,见到范先生的植物园后,觉得很有投资价值,如果范先生有意割爱,我们愿意按照市场价格的五折,一次性购买范先生所有的君子兰,不知道范先生意下如何?”
  说完之后,王石元一脸殷切地看着范无病,在他看来,五折的市场价格,一次性的付清,是非常优厚的条件了,至于范无病园子里面的君子兰,他也通过各种渠道大致做了了解,估计其数量在五六千棵左右,这么大的一批货,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够一口吃下来,而且,按照市场价格的五折来计算,也足足超过五百万人民币了。
  对于一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儿来说,他不相信对方能够拒绝自己的这个提议,虽然他也从各方面了解到范无病办了养猪场,还办了一个服装厂,但是他总以为这都是范无病替家里人出头弄的,他可不相信一个小孩子能做出这些大事来,至于君子兰嘛,他以为是范家人误打误撞上了,或许在先前这只是一种奇特的爱好而已。
  一九八二年的五百万人民币,可以做许多大事了!
  范无病绝对没有理由拒绝这么优厚的条件!王石元心中笃定,满怀信心地看着范无病。
  可惜范无病却不是轻易就能打发掉的,他略一沉思之后,便抛出了自己的条件,“八折,以港币支付,或者七折,以日元支付,两种方式随便你选择,除此之外,不需要再谈其他的条件了。”
  香港人倒也没有自信到范无病会全盘接受自己的条件,毕竟君子兰的行情还在看涨,此时的市价虽然看起来很高,却不能断定一个月以后这个价位依然能拿到,便略一沉吟后点头道,“好,那就以日元支付,七折!”
  “很好,今天是一个双赢的日子。”范无病笑着回答道。
  “双赢?听起来似乎不错!”王石元闻言一愣,借着笑了起来。
  第三十三章 大得可以砸死人的馅饼
  “什么时候可以交货?”王石元问道。
  “把钱汇到这个账号上面,这个园子里面的东西就都是你的了。”范无病在纸上写了一串数字,递给了王石元。
  “瑞士银行的账号哦——”王石元接过之后,顿时有些吃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像范无病这样一个大陆学生模样的手中,居然都是瑞士银行的账号,不由得起了几分敬意。
  香港人办事相当利索,出去给那边儿打了一通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吩咐人往范无病的账号里面打入五亿六千万日元,然后才返回来。
  “事情办妥了,不过我很好奇你怎么样查收?”王石元对范无病说道。
  国内的银行中,还没有能够直接查询到瑞士银行账户的能力,想要查询,必须得经过香港那边儿的分支机构,因此王石元对范无病如何掌控自己的资产感到好奇。
  范无病撇了撇嘴,直接走到父亲那屋子,给广东那边儿的邱保华拨了一个电话,“喂喂,老邱吗?让香港那边儿查一下我的账户,然后报个数字过来,有急事,嗯嗯。”
  “等一下就好。”范无病对王石元耸了耸肩膀说道。
  “难道你在香港那边也有代理?”王石元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既然眼前这个少年能够操控这么大的盘子,早在数年以前就种植了数以千计的君子兰,那么他绝对不会是为了好玩儿,目前为止,整个大陆上能够有这么大气魄的玩家也是绝无仅有,他究竟是什么来历呢?王石元看着范无病,实在难以下一个结论,无论如何揣测,最后都不得不自行推翻原先的设想。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这么一说?”王石元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得摇了摇头。
  范无病却是轻轻地笑了笑,对他说道,“有些事情,想不通就不用去想,你只需要知道自己可以在这一笔生意当中赚大钱就行了,何必苦着心思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王石元苦笑着摇头,心想自己多大的人了,居然还要被一个小孩儿教导如何做事。
  过了一阵子,电话就响了起来,正是邱保华从广州打过来的电话,只不过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颤抖,“范总,你的账户,你的账户上,足足有六亿多日元!六亿多日元!”
  “好啦好啦,辛苦您了。我还有事儿,咱们稍后再说,就这样,拜拜!”范无病唯恐邱保华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出来,赶紧匆匆挂了电话。
  六亿日元?看来是武陟小机那里又给自己把收益打进账号了,这家伙的充气娃娃生意还真是非常火爆,没准儿真的能让他进军美国成功了,那样的话,哥们儿的分成可是不小啊!范无病一边儿想着,一边儿对王石元说道,“已经确认到账了,接下来,你准备如何将这些君子兰运走呢?这可是一大批货物,没有一个章程,会乱了手脚的。”
  “这话哪里需要范先生嘱咐,早就准备好了。”王石元嘿嘿一笑,伸出一只拳头说道,“十辆大卡车,一晚上就全拉走了。”
  范无病直接将王石元领到了养猪场的办公室里,交代三兄弟安排了饭食,又搞了几瓶好酒,轮流上阵劝酒,一顿猛灌下来,王石元抵挡不住,借口晚上要拉货,这才算是罢休。
  到了快傍晚的时候,十辆大卡车就开进了养猪场,一辆大卡车上还拉了六七个干零工的,一进了园子里面,动手就抄家伙,吓得猪场里面的职工们一激灵,还以为是有人上门来踢场子,好半天才发现原来人家是来搬花儿的。
  六七十号人扛着锄头铁锹什么的,一窝蜂地涌进了植物园,十几个大灯泡一开,将里面照的如同白昼一般,然后大家就抡圆了膀子一通乱挖,凡是能够看到的地方,全刨了一遍,最后搞得地里面都是一尺来深的大坑,乍一看过去,好像进了地雷阵一般。
  范无病跟王石元一直就呆在园子外面的办公室里面守着,半中间的时候,范无病还交代三兄弟给干活儿的人弄了些热汤水干粮什么的,填了填肚子。
  这伙儿人都是经常下地干活儿的,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基本上就将园子里面的君子兰给挖了个七七八八了,只留下了周围的一圈儿玫瑰花什么的,看起来地上黑乎乎的一大片。
  王石元在范无病的陪同下,进园子里走了一圈儿,意思就是看一下挖得如何了,结果才走了没几步,就掉坑里面了,虽然不深,只到小腿肚那里,可是禁不住这么一闪,就把腰给扭了一下,哎呦哎呦地哼哼个不停。
  “呦,这可怎么办?赶紧去请个大夫来吧!”范无病一见,连忙对王老大喊道。
  “哎——”王老大应了一声,立刻就回村子里去了。
  跌打损伤什么的,土郎中要比洋大夫管用很多,王老大很快就请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中医,虽然说是年纪大了些,可是手脚相当利索,到了王石元的跟前上手一摸,就说道,“没事儿,抻着筋儿了,进屋里面推两下就好!”
  于是众人将王石元抬进了屋里,老大夫掀开王石元的衣服,取了了药酒,喷在他的腰背之上,然后有要了一只海碗,将白酒引燃,用手抄着那火苗,在王石元的腰背上面用力地擦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那有些淤青的部分颜色变得正常了。
  “好好休息一晚上,到明天就没问题了。”老大夫交代了一声,径自离开了。
  “那就安心住一晚上算了,反正也不急于一时。”范无病这么说道。
  “不行!”王石元却不放心,挣扎着做起来说道,“夜长梦多!现在对君子兰的交易可是征收重税,我还是连夜就走为好!这么一点儿伤,不碍事儿的!”
  范无病见王石元去意已定,便也没有多说什么,任由他们开着车队绝尘而去。
  第三十四章 军转民
  “这下子,几千只花盆算是白买了。”王老大看着摆在一旁,还没有来得及用上的花盆儿,有些心疼地说道。
  “多大的生意都做了,你还在乎那几只花盆啊?”范无病撇了撇嘴道,“大不了今年过年的时候,咱们出去摆上个摊子,把这些花盆人都贱卖了。反正这段儿时间里种花儿的人多,几千只花盆儿也不是什么问题。”
  王老大嘿嘿笑着回答道,“摆摊儿这事儿,咱们兄弟还真有些日子没干过了。”
  倒腾了一整夜,大家都有些疲乏了。
  等王石元的车队离开之后,天色也快亮了,王氏三兄弟安排好猪场的工作,倒头睡觉去了,而范无病的精神尚好,就留在园子里面转悠,看着那空出来的一大片地方,心说这里该怎么利用一下才好?
  都种成玫瑰吗?种玫瑰当然也有经济效益,只是玫瑰油的提取设备价值太高,而且这东西的花蕾的保存期也不长,没有干燥设备的话,很容易发霉,那可就不值钱了。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早已经天光大亮,父母哥姐都上学去了,范无病因为情况特殊,这个学校是去也可,不去也可,不过今天他刚刚做成了一笔大买卖,精神正亢奋着,在家里面好歹都睡不着,于是便溜溜达达地去了学校。
  如今的范无病,满打满算是七周岁,可是身材却跟初中生一般无二,再加上他的情况实在有些特别,母亲张梅只好通过自己的关系将他安插在一个同事的班上,直接上五年级,也是希望等明年他上了初中,跟大孩子们玩到一处,这样估计会好一些,否则放任他这么不学无术也不是个办法,现在的范无病,整个就是一社会闲散人员啊!
  老师见到范无病,也只是看了一眼,任由他去到自己的座位上,趴在那里看书。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就要忙着准备小考了,正常的功课都已经进行完毕,此时正在搞复习,就是把小学学过的所有知识重新温习一遍,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也不在乎多传授他们一些应该在初一才接触到的知识,算是提前进入状态了,据说,这样对于学生的升学考试,有不小的帮助。
  范无病坐在那里翻了翻书,发觉这个时期的小考练习题,比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要简单得多(毕竟他上五年级的时间提前了五年),看了一会儿就没有了兴趣,倒是班上有几位女生的模样不错,才十一二岁,就出落得有些状态了,这样一来,他倒不发愁时间难捱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范无病一边盯着人家的微鼓的胸脯看,一边口不对心地念着课文,心中却想着,“怪不得以前把诗人都叫作骚客,写首诗都动歪心思,偏偏这诗还能被选进小学课文里面!想来这教材选委员会的编委员们,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嘛!”
  范无病坐在教室里打发了一段儿时间后,忽然听到有人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小声议论,其中好像有一个人提到了自己父亲范亨的名字,他的耳朵立刻支楞了起来。
  “听说军方的订单越来越少了,咱们厂可能要向民品方向转变。”
  “转民品?那不是说又得重头再来?唉,这日子怕是又要难过了——”
  “据说是很多军工厂子都要转民品呢,也不差我们一家——”
  军转民?范无病听了之后,不由得勾起了他心中的往事。
  军转民,是军工企业向地方企业转化的一个过程,这些企业本来是从军方接受订单,现在国际形势渐渐安定,邓公做出了二十年内无大战的推论,决心全力以赴搞国内的经济建设,这样一来,众多的军工企业得到的订单就可怜了,但是企业的职工和家属都要过活,于是便出现了这么一个名词,军转民。
  事实上,当时军工企业遍及各地,进行军转民的企业也不是一家两家,在长大十几二十年的自然淘汰之中,有很多厂子脱颖而出,成功地转化为优质的民用品生产企业,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不能够适应市场的规律,最终被市场淘汰,成为大企业兼并的对象,或者直接宣告破产。
  军工企业向民用企业转化,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观念。长期以来适应了被动地接受政府采购订单的厂子,要他们一下子就学会适应市场需求并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原料采购、项目决策、新品投产,并在最后进行产品包装和市场销售,的确是有点儿勉为其难,可是大环境已然如此,也没有哪个厂子能够多获得什么政府支持,一切事情,全得靠自己来解决。
  当年平原厂开始军转民的时候,范无病的年纪还小,没有多少见识,只是依稀记得平原厂的整体生活质量下降了那么几年,之后大家渐渐地习惯了,也就是那个样子。
  毕竟在接受一个新鲜的事物时,大家的看法未必是一致的,有的人欢迎,有的人质疑,有的人观望,有的人甚至敌视或排斥。对于习惯了军工企业生活方式的平原厂的职工们,忽然一下子要取消了大部分的军方订单,转而需要自己出去,到市场上去接受订单,进行民用品生产,或者是自行生产出民品,到市场上去推销,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事物,不适应是很自然的。
  “这事儿?跟老爸又有什么直接关系?”范无病感到非常奇怪。
  按理说,范亨此时只是负责生产的副厂长,上面至少还有四五个头头比他大,就算是厂子进行军转民,首先要头疼的也轮不到他范亨啊!
  第三十五章 重任在肩
  中午的时候,范无病在饭桌上向父亲范亨提到了这个问题。
  范亨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放,对范无病说道,“不要乱讲,你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外面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儿,人心惶惶。”范无病自然不好说是老师们在学校里谈论这事儿,就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其实,厂属子弟学校的老师们,都是受厂子节制的,跟地方上的关系要说一点儿都没有也不切实际,但是关系总之是不大罢了,归根究底,子弟学校的教室职工的工资都是厂子给支付的,厂子对于学校掌握有决定权,文教局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话语权。
  因此,学校里面的老师们基本上都是跟厂子里的大小头头们有些关系的,她们的消息自然也比普通人要灵通许多。
  范亨一听到范无病提起军转民的事情,又联想到他今天刚刚去了一趟学校,心里又怎么能不清楚这话究竟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不过,嘴长在别人的脑袋上,堵也堵不住的。况且,厂子里的几个领导们,也都想听一听群众里的对于军转民的看法,多少可以作为参考。
  张梅却问道,“无风不起浪,看来军转民的事情是不可避免了,你们有什么打算?”
  范亨叹了口气道,“压力很大啊!”
  关于军转民的事情,实在是牵涉太大了。以平原厂现在的生产能力,如果军方压缩订单,产品需求量减少到往年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少,那就意味着全厂有三分之二的机器是空闲的,相应的人员没有了经济来源,这可是一件大事,几千职工和他们的家属总共有上万人的吃饭问题,就需要厂子自己来解决。
  上面就一句话,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到市场上去,优胜劣汰。
  可是习惯了计划经济数十年的平原厂人,以及其他的众多有着相同或类似经历的其他军工企业的职工们,他们能够一下子就转过这个弯儿来吗?
  至少在目前,目前国内的这种大环境下,范亨还无法看到一个相对比较明朗的前景。
  作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范亨肩膀上的胆子就更重了,厂子要转民品,该走哪一条路?选择什么样的突破方向?这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书记和厂长在这件事情上更有决策权,但是作为范亨来说,他首先得根据平原厂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技术优势,给大家找出一个上手快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来,否则依靠一批政工干部来决定厂子的前途,那简直就是问道于盲。
  张梅拍了拍丈夫的肩膀,没有说什么,但是安慰之情流露无疑,当了几年文教局副局长的她,自然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范亨的艰难无助。
  范无病有样儿学样儿,也拍了拍范亨的肩膀,做出一种语重心长的姿态,对范亨说道,“老同志,不要担心。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风物长宜放眼量。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总的来说,我们的国家是要向前发展的,不要被眼前的一点点困难所吓到,冲破了这道坎儿,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大好的明天嘛!”
  张梅一瞪眼,拍掉范无病的手,“没大没小,哪有跟你爸这么说话的?”
  范亨却有些无语地看着范无病,指着他对张梅说道,“我们部长就是这么跟我们说话的——”
  当时的军工企业都同规部里管,比如第×工业部之类的,各有各的分工,所以厂里的头头们经常要去部里面开会,范亨此时听到儿子给他拽文,却是如同老部长在给自己开会安抚一般,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了。
  “明年对我们家来说,可是很关键的一年!”张梅对大家说道,“范婷要参加高考,范康要参加中考,无病嘛,也要参加小考,这是我们家的考试之年。”
  范婷和范康埋头吃饭,时间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那可真是金钱,各种复习资料就把他们给淹没了,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跟大人们说笑。
  范亨心想,明年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考试?只不过我的考试,可是比范婷和范康的考试重要多了,他们如果考不好,影响的只是一个人一家人,而我如果考不好的话,那可是要影响到几千上万人的吃饭问题的。
  范亨忽然发现,从来没有感觉到像今天这么疲惫的。
  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以前的范亨,只需要搞好自己班组里面的工作就行,在他当上了车间主任之后,就需要对整个总装配车间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现在当上了负责生产的副厂长,他所要考虑的事情,就不限于某个车间了,全厂上下大小几十个车间处室的生产任务,没有一处不挂记在他心上的。
  如今,又要搞军转民,虽然从时间上来讲,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先下手为强,市场这东西,说没有就没有了,可是不等人的啊!如何将平原厂的大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民品生产上,如何保证平原厂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天气已经渐渐地冷了下来,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才十一月的月底,外面就已经滴水成冰,屋檐下面的滴水聚成了冰柱,尖尖地垂了下来,好像一把锥子,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窗户的玻璃上面也布满了水汽凝结而成的窗花,阻隔了向外的视线,看着天空中密布的彤云,范亨知道,一场大雪就要来临了。
  明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第三十六章 Walkman
  果不其然,一场大雪把路面给封住了。
  足有三寸厚的积雪使得行路都有些困难,人们戴着耳帽,穿着厚厚的衣服在雪面上行走,孩子们则欢笑着,坐着自己制作的雪橇,一起热闹。
  范亨忽然发现,这几天来,范无病一直非常沉默,钻在他的房间里面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于是他便很好奇地推门走了进去。
  屋子里面一片凌乱,范无病的桌子上摆了大堆的资料,还有些电路图,再有就是被他拆的七零八落的各种零件,范无病本人则一头扎了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