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色-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无病说完之后,向老师点了点头,然后径自坐下了,但是教室里面的众人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人站了起来说道,“老师,这跟书上说的好像不一样啊!”
  老师点头说道,“说了就是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嘛,如果都是照书上念,我直接问课本就可以了,干嘛还用喊你们起来回答问题?”
  这老师倒是挺风趣的,范无病心中暗笑道。
  后来老师又说道,“其实经济学原理要学,但是不能死学,要活学活用才行,否则的话,你就是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也未必会对自己有多少益处,关键还是要能够从生活中的事例当中发现经济学规律,并从中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且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才算是学活了。以后我们会找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让大家讨论的,总比现在大家都睡觉或聊天要好一些。”
  下课之后,那个小姑娘对范无病说,“范无病,你好像在哪里都能出风头啊!”
  “你认识我啊?”范无病看了看那个飞机场,然后有些好奇的问道。
  “我是你的班长,你觉的我应该认识你吗?”小姑娘翻了个白眼道。
  “原来是班长啊,是不是我如果要请假什么的,你可以帮忙?”范无病哦了一声,然后问道。
  在大学里面,班长就是学生跟班主任之间的联络工具,倒是耍不出什么权威来,毕竟进了大学,除了自己的任课教师需要顾忌外,其他人基本上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学生们也不会对班干部们有什么好脸色。
  而班干部们为了贪图因职位带来的一点儿好处,倒是很希望在普通学生之间收买人心,拉拉选票什么的,省的下次选举的时候位置不保,以后没了好处不说,丢人倒是真的。
  小姑娘顿时满脸黑线,“你好像第一天上课吧,怎么马上又想到要请假?任老师没有抓到你教训一顿吗?”
  “看你这个为难的样子,那我自己去请假好了。”范无病挠了挠头,然后又补充道,“不过要是考试什么的,抄抄你的卷子总是可以的吧?”
  “有好处吗?”小姑娘犹豫了一下问道。
  “好处大大的有!”范无病点头肯定道。
  “考试的时候再说吧!”小姑娘将头一仰,然后挺起异常平坦的胸脯昂然走了。
  不过,范无病注意到,小姑娘才走出去,就自觉有点儿不对头,然后继续抱着一本书挡在胸前,低着头朝前走。
  “唉!女人的天性啊!”范无病摇了摇头,无比同情的哀叹道,“其实呢,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假如侯总他们在星空购物上面推销的丰韵丹确实有效果的话,我是不是应该送她两盒呢?估计会被她给摔回来吧?这还真的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呢!”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中医和国学
  范无病老老实实地上了一天的课。就发现一个问题。复旦的师资还是不错的。至少比自己前世上过的三流大学要胜了一筹。而同系的学生们。却也是精灵古怪。很有一些能搞的人才的。
  几乎每堂课上。都有人拿老师作为扬名立万的垫脚石。因此新生适应期一过之后。老师们就很少愿意提问题。或者让学生们发表看法了。省得又被他们给夹枪带棒地暗损一回。真是何苦由来?
  比如说上马原的时候。就有人拿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出来的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来请教老师。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弄得老师们非常没有面子。
  范无病吸取了上午的经验。整个一天当中再没有出风头。一直缩到后几排座位上。偶尔听一听老师讲课。偶尔看一看自己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图书。偶尔再在满教室的新生中扫上两眼。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美色。时间倒也过得挺快。
  本来晚上童小芸想过来双修一下的。结果丁阿姨临时有事儿回来了。就把童小芸给抓走了。这样一来。范无病倒是能够好好地休息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范无病就起来了。收拾了一下。开着车就到了黄教授和沈教授那里。
  结果两个老头儿起得更早。看到范无病过来。还有些埋怨的。“本来还给你留了些豆浆的。估计现在也该发酵了。”黄教授损人不带脏字儿的。比起一般大骂粗口的人而言。那简直就是艺术地升华。绝对的不在一个层次上面。
  沈教授穿了一身传统的长袍。看上去倒是很有学者气质。正在挑选几本书。看到了范无病之后便说道。“小范来帮帮忙。我答应了电视台。要送他们几本书的。你过来帮我拿一下。”
  范无病凑了过去。帮着沈教授从书架上面挑选。既然是送人。当然是不能挑孤本了。于是就在这些书里面找了几本市面上见不到的。但是沈教授这边儿又有几套的国学方面地书籍抽了出来。然后用一块青布给包裹起来。送到了车里面放着。
  到了八点半的时候。电视台过来了一辆桑塔纳来接两个老头儿。结果一看人家范无病开了一辆奔驰。立刻什么话也不说了。直接当领路车了。
  因为已经搞定了上海这边儿的事情。那辆奔驰车也可以顺顺当当地上路了。范无病就把车子从新丝路娱乐公司的车库里面开了出来。留着自己用。把奥迪车则送了回去。
  这事儿在校园里面倒也是引人注目的。不过好在他已经开了一阵子奥迪了。这会儿再换成奔驰也没有多大的反应了。无非就是有人眼热一下。顺便再有点儿酸溜溜地谴责一下富二代而已。学校里面对于这个事情是半点儿意见也没有。
  其实作为学校而言。学生越有本事。老师的面子上就越好看。你就是把航空母舰开过来。他们也不会有意见的。当然了。前提是复旦的校园里面能挖出这么大的一条水道来。
  到了电视台之后才发现。距离正式地拍摄时间还有一段儿时间呢。大概要到十一点的样子才会开始。一个助理跑过来。向三个人解释。说是因为这一期地节目有点儿特殊。要从医院里面拉几个中风的病人过来试验疗效。所以沟通和准备地时间长了一点儿。还请他们多多体谅。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拍电视节目的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经常有向后延时的情况。”范无病明白这事儿在电视台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便给两个老头儿解释了一番。“以前我看过春晚地彩排工作。本来说好的八点上节目。结果到了十二点上不了的。也是有的。”
  “这个大概就是行业特征吧。不像我们站讲台的。时间也精精确确的。晚了几秒钟都会感到不好意思的。”黄教授向沈教授说道。
  然后过了一会儿就有个编导跑过来介绍节目拍摄地情况。之后就是一个年轻漂亮地女主持人过来跟两位老教授沟通。因为黄教授和沈教授的名气很大地。这些主持人们倒是也问得很虚心。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
  不过。又过了一会儿。导演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说是情况有变化了。
  “又怎么了?”黄教授有点儿不高兴了。要不是他学生说上电视的广告效应大一些的话。他才不愿意在这里受人摆布呢。
  可是电视台这边儿拖拖拉拉地。一会儿一变。让人的心里面很不舒服的。
  导演陪着笑说道。“老爷子。是这样的。原本是按照计划的。由你们推荐的大夫当场试验针灸的效果的。可是台里面把这件事情给军医大的附属医院说了之后。他们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儿。因此就要坚持派两个西医专家过来。要监督整个过程。看看这个针灸治疗中风是不是真的有效。他们也是担心我们用虚假的医疗广告来糊弄观众。所以这事儿。你看…………”
  两个老头儿听了之后。就一起看向范无病。这是电视台说得好听。可是仔细一推究。军医大的专家哪有那个美国时间来搞擂台赛?估计还是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弄出来的噱头。想要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呗。
  范无病是主治医师。当然他们要征求范无病的意见了。
  不过范无病就很无所谓地说道。“好啊。别说来两个专家。就是十个也无所谓。反正一个羊是放。两个羊也是放。有什么区别呢?见证人这种东西。越多越好嘛。到时候也可以给你们的书做个活广告。销量肯定要大增的!”
  导演有些诧异地向两个老头儿问道。“不会吧?难道你们说的针灸大师就是这位小伙子?!”
  “哪有什么不可能的?”黄教授微微一笑道。“我们这次过来。就是要颠覆普通人的尝试。似乎中医一定是老的才好。”
  在一般人的眼中。中医就是经验学科。医生越老。经验越足。技术就越好。但是这种纯粹地将中医理解为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修为程度的认知。显然是不正确的。中医不是西医。但是中医同样需要一项条件作为支撑。那就是天赋。
  以前的教科书上曾经说过一句话。好像是爱迪生说过的。就是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在这句话之后有一句话被有意地删掉了。那句话就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断章取义地曲解名人的话。显然是很不厚道的。但是教科书上往往是这么做的。国情使然。也无可奈何了。但是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应该承认天赋的存在。否则这个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多的天才。如爱因斯坦。如贝多芬。等等。
  中医也是一样。一个灵觉敏感的人。一个对于阴阳五行理论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哪怕他学医时日不多。也很容易就通过整个理论的脉络。掌握到其中的诀窍。正所谓一理通。百理通。举一反三罢了。
  范无病虽然正式学医的日子不多。但是他自己对自己身体内部的探索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此时接触了最上乘的中医理论。不过是顺理成章地将自己的感悟提高一个层次而已。因此他才能够在针灸上有了超越老师的可能。
  中医和国学。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深厚的中华文化作为底蕴。就不可能将中医的基础理论搞清楚。而基础理论搞不清楚。自然就不可能将医术发挥到极致。如果只是依靠经验来辨证施治的话。那确实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积累经验的。
  对大多数中医而言。实情确实如此。中医医学对他们就是一些经验和例子。一旦遇到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病例。就失去了方向。而对于有基础理论做依据的医生而言。真正是病万变。药亦万变了。没有处理不了的病人。
  因此范无病对于导演的怀疑。只是笑了笑。然后看了看他的脸色。就非常笃定地说道。“心脏有点儿不好。作息不规律造成的。最好不要多熬夜。胃有点儿小毛病。但是不严重。最主要的还是…………嗯。吃点儿六味地黄丸吧。北京同仁堂出的就行。连吃三个月。仔细看一看上面的说明就行。别的么。就没有什么大毛病了。”
  导演一脸惊异地看着范无病。非常崇拜地说道。“果然是神医啊!光用看的就知道我是什么毛病了!不过六味地黄丸是用来做什么的?”
  黄教授嘿嘿地笑了笑道。“补肾嘛!”
  众人都是嘿嘿地看着导演笑着。导演有些尴尬地想道。其实被一个神医看来看去。也是有点儿不好意思的。不过自己的肾好像确实得补一补了。那几个小演员有点儿太纠缠自己了。偏偏自己又很难推拒这种纠缠。这个身子就难免会弱一点儿。难怪最近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啊!
  第二百八十三章 露一小手
  当灯光打过来的时候。周围的情况就看的不是很分明了。
  嘉宾一共有四位。两位老教授是一伙儿。还有军医大的两位专家是一伙儿。女主持人坐在中间。可谓是泾渭分明。阵营对立。
  范无病是神秘嘉宾。作为最后的试金石出现的。所以他现在跟普通观众们一块儿坐在台下的观众席上。在导演的要求下。一块儿做出笑容或者鼓掌的姿态。算是给镜头剪接做好准备了。
  排节目这种事情。是非常无聊的。如果自己不是主角的话。还是不建议大家去参与这种活动。真的是很无聊。被编导们指挥来指挥去。自己没有一点儿主动权。感觉跟白痴一般。
  所以基本上每个栏目组都有自己的固定观众。只要一声令下。这些观众们就蜂拥而至。拍完之后可能领取什么小纪念品。或者发些报酬什么的。总之是有偿出镜。倒也不是白在这里坐一回。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后来的很多栏目当中。因此当你有意识的去关注某个知名栏目的几场节目时。很容易就会从观众中发现许多熟面孔。这些人就是那些固定观众了。至于其他的一些人。有些是临时请来坐场的朋友。有些是对拍摄节目感兴趣的热心观众。有些则是栏目组自己的托儿了。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晚我们的实力对抗栏目。有幸迎来了复旦大学的两位教授黄教授和沈教授。以及军医大的两位专家陈教授和王教授。首先我们对四位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女主持人面带微笑的对着镜头说道。
  在一片掌声中。四位教授逐一亮相。之后女主持人就亮出了今天的话题。“今晚我们的话题是。中医是否真的没落了?”
  之后就是两个中医的支持者跟两个西医专家在互相掐架了。不过说掐架也是有点儿过分了。四个教授的人品都是不错的。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在言论上面还是比较注意的。最多也就是含沙射影的攻击一下对方的软肋而已。
  比如说黄教授和沈教授就拿梁启超被割了腰子的案例说话。而两个西医专家则用同一个洞里的公蟋蟀和母蟋蟀一同入药要反唇相讥。四个人都是见识广博之人。而且都有在大学里面任教的长期经验。因此对掐起来就很精彩了。看的台下面的观众们也感到非常激动。很是提了不少的有见的的问题来质疑双方。
  有人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受大家关注的问题。“中医也好。西医也罢。能够根治癌症吗?”
  关于这个问题。就很有点儿考校的味道了。
  毕竟癌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无法根治的。虽然有一些癌症在经过手术放疗化疗之后能够减轻症状。或者有些病患能够在若干年之后彻底康复。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众人所无法忽视的。就是癌症的治愈率实在太低了。而且能够治愈的那些例子。未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癌症。有很多。或者只是类似于恶性肿瘤的肿瘤而已。
  作为一种发作快易转移的病症。对于大多数癌症而言。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医治。
  双方就这个问题。都旁征博引的说了一大段儿理论。但是总而言之一句话。暂时还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后女主持人就说道。“癌症确实是个世界医学难题。我们退而求其次。今天为了宣传一下中医学说。两位教授特的请来了一位中医针灸学派传人。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传统中医手法的魅力。现在有请范无病先生。我们掌声欢迎!”
  在一片欢迎的掌声中。范无病在一个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离开了观众席。来到了神秘嘉宾的位置上。跟众人问过好之后。淡然坐定。
  主持人首先很惊讶的介绍了范无病的简单情况。“我首先感到非常吃惊。一般都说是老中医。老中医。老的中医才有经验。可是范无病先生现在只是复旦的一名新生。仅仅只有十六岁而已。我很难相信这么年轻的一位同学。居然是神奇的针灸学派传人?”
  主持人这么说不要紧。台下的观众们也都议论纷纷。不相信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会是杏林高手。估计是拉出来唬人的吧?
  范无病面对众人的质疑。只是笑了笑而已。然后说道。“行胜于言。事实胜于雄辩。我想我们还是尽快请出这一次需要针灸的病人吧。针灸的技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而不是用来跟人辩论的。”
  范无病这句话深入人心。现场的观众们都很想亲眼看一看。针灸的技术是否真的能让中风的病人重新站立起来。恢复健康。这真是很让人牵肠挂肚的一个问题。
  病人是电视台的人从军医大的附属医院里面推过来的。四名中风患者。程度有所不同。有的部分身体可以行动。有的全身失去知觉。只能够依靠点滴输入营养液来维持生命。有的则是中风后遗症。行动障碍。
  主持人首先向两位军医大的专家确认了一下。“陈教授。王教授。这四位病人。确实都是在军医大附属医院里进行治疗的中风患者吗?”
  两位军医大的专家点了点头道。“确实是我们医院收治的患者。我们一直有跟踪服务的。”
  “那据你们的观察。他们恢复健康的可能性有多大?”主持人接着问道。
  “想要彻底康复是很难的。即便是治好之后。也会有行动障碍。那位比较严重的中风患者。一旦停止药物和营养物的输入。估计会有生命危险。”两名专家回答道。
  “范小弟。这个可以吗?”女主持人总觉的范无病年纪太小了。因此就改了称呼。她想着即便是范无病失手了。大家看在他的年龄上面。也不会太多的刁难吧?顶多也就是说个学艺不精而已。事实上她觉的。范无病能够把那些银针顺利的扎进穴位而不出血的话。就算是成功了。
  至于治病。那真的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毕竟人家军医大的两位专家都说了。这几位病人不管是后遗症也好。中风本身也好。想要治愈的可能性已经是很小了。
  范无病笑了笑。看了看那几个病人。然后便说道。“可以吗?请你把那个吗字给去掉!”
  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西医也开始有了市场。但是西医真正的压过了中医一头。还是在抗生素发展出来之后。后来由于国民政府对于中医的打压等原因。再到后来的二次焚书坑儒。很多古籍和经典的医学理论著作都在文革中被破了四旧。这才导致了中医缺乏了理论上的依据。渐渐的没落了。
  中医没落的原因。也在于它的见效慢、服用药物的疗程久以及渐渐的缺少了真正的懂的中医治疗原理的好医生。当西医在中国还不能盛行的时候。中医作为传统医疗手段。它的发展可谓是沸沸扬扬的。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医以其疗效迅速。快捷方便而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慢慢的便把中医给淡忘了。也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中医那种长时间的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愿意采取一些快速的方法。立竿见影。
  可是说实话。西医是治标不治本。中医反而是从本根治。比如有的人有皮肤病。中医用药后。往往起初症状会加剧。过一段时间才彻底好转。很多人不明白。看没有变好反而变坏就害怕了。不相信了。
  中医在治疗某些病症的时候效果慢。心急的病人就更喜欢用西医。其实西医比中医的疗法更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伤害脏器。
  一个好的中医的培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现在的医学院很少能培养出好中医。真正的好中医在民间。很多是祖传的。但又因为没有学历而影响行医。其实中医没有没落过。只是在宣传上没有跟进。在培养医生的模式上也因为西化而受到阻碍。
  以量化的形式来试图规范无法量化的中医。显然是办不到的。这也只会加速中医的没落。
  范无病一边儿跟观众们说着自己的见解。一边儿向那个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走了过去。一根金针从针盒里面抽了出来。轻轻松松的透过了厚厚的衣服。直接进入了患者的腿部穴位。他的真气透过金针传了进去。一番探查之后已经查明了无法行动的主要原因。接着真气游走着。将阻碍行动的那一部分给刺激着。也就是几分钟之后。金针提了出来。
  “好了。现在试一试。看看腿部是否能够自己动一动?”范无病又给病患将腿部按摩了几下之后。觉的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便提议道。
  那病人有些不信。但是接下来就变了脸色。他的腿自己动了一下。不由的狂喜道。“天啊!我的腿。能动了啊!”
  接着就在众人的眼中。那病人从轮椅上面走了下来。虽然还有点儿踉跄。有点儿因为长时间没有自由行动而造成的不适应。但是毫无疑问。他走了下来!
  “真的是小神医啊!”台下的观众们都站了起来。伸长脖子看着。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针惊四座。
  其实。中风后遗症可能要比医治中风病人跟麻烦一些。中医的治疗也是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
  对于很多病症而言。第一次治疗的时候能够根除是最好的。否则留到后面。就越来越麻烦了。即便是同样一个医生去诊治。大概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置。人体不仅仅是对西药有抗药性。对于中药也有抗药性。
  这就好比一个普通人吃一颗药丸就会感觉到疗效。而一个长期服用此药物的病人却可以连服几颗药丸都不会感到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一样。中西医中都存在这样的抗药性。
  范无病之所以会这么快就治好了这个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还是凭着他的内家真气和金针渡厄之术相结合。基本上除了必死之人外。不能见效的病例很少。
  黄教授和沈教授自然是暗自的意。而军医大的王、陈两位。表情就显的有些凝重了。那个病人也是在他们医院救治过来的。当时中风之后。总算是抢救及时。而且情况也不是非常严重。仅仅是落下了一个行动障碍。生命已经无碍。这在当时医院里面就算是成功的病例了。
  却没有想到人家范无病上来这么小露一手。轻轻松松的就治愈了痼疾。那病人居然自己能走动了。这未免也太神奇了一点
  不过。两个人又想道。这个只是病症最轻微的一个。还有三个重病好躺在那里呢。
  范无病看了看剩下的三个病人。皱了皱眉头。然后对主持人和观众们说道。“针灸对于中风的治疗是比较有效果的。但是也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见效。这个还要结合中风的原因来看。如果是器质性的病变。光用针灸肯定是不行的。中医固然有独到的好处。但是西医也是有可以借鉴的很多的方。单纯的贬低这个抬高那个。都是恨不恰当的。”
  观众当中是有人反对中医的。听了范无病这话。忍不住就站了起来说道。“范先生说这种不偏不倚的话。是想要见好就收吧?我看眼前这三位重症患者。针灸怕也是无效的!”
  “有效无效。都是的看疗效的。不是空口说出来的。”范无病皱着眉头看了看那人。然后忍不住说了一句道。“不过你的肺病就用错了药。本来是实症。偏偏又吃的是消炎药。根本就是文不对题。这样下去早晚的出问题。”
  那人顿时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有肺病?”
  范无病都懒的搭理他了。转而看着下一个病人。这一位口眼歪斜了。也吊着点滴。倒是还能勉强用眼神和依依呀呀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简单意愿。比植物人强多了。
  女主持人也坐不住了。拿着话筒跟在范无病身后问道。“这个怎么样?”
  “这个其实比刚才那个要简单一些。”范无病觉的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中风后遗症和中风在治疗上的难易程度。“病症本身要比病症留下的后遗症好治多了。像是这位病患。就是普通的针灸医师。只要方法的当。最多针灸三天的时间就可以让病人恢复行动能力。半个月后基本上没有大毛病。仔细将养半年。就跟健康人完全一样了。”
  “要三天的治疗时间啊?可惜我们的节目只有一个小时而已。”女主持人有些惋惜的说道。
  观众们也都议论纷纷。都说看不到治疗的结果了。不过这也很正常。哪有一针下去就恢复健康的。那可就是真正的神医了。
  谁知道范无病笑了笑道。“我说的是普通的针灸医生。对于我而言。让这位病患立刻恢复健康虽然不太现实。但是让他摆脱这种僵直状态却很容易。”
  说完之后。范无病的金针就入了病人的风府穴。这个人的病症是邪风入脑。因此全身都瘫了。治疗上也是讲究直捣病灶横扫梨庭的。因此范无病的金针深刺风府穴。
  风府穴是一个非常灵验的穴位。对于头痛偏头痛什么的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像是癫痫之类的病症。深刺风府也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但是深刺风府的危险系数很大。刺的浅了效果不明显。刺的深了。就有可能伤到脑部。所以一般人是不太敢尝试这个的。但是范无病就不存在这个顾虑。他的真气可以帮助他敏感的察觉到金针在病患体内的每一点儿变化。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出什么岔子。除非是他的手抖了。可是这种情况实在是不容易出现的。
  范无病的金针一入穴。就宛如用透视技术看到了病人脑部的症状一般。只不过在他的真气内视当中。病人的脑部是一片青蒙蒙的图像。而红色的则是血脉真气的流动。至于在青色与红色之间阻塞的黑色。就是风邪无疑。
  找到了风邪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范无病通过内气对病人的整体进行了扫描。发现除了脑部受阻之外。其他身体部分并没有什么大碍。再加上病人中风的时间不久。现在只要排出了脑部的风邪之后。想要立刻就站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脑部的处理就必须谨慎一些了。当下范无病排出了杂念。一心一意的调整着自己的那根金针。让自己的真气通过金针作用于那些黑色的风邪之上。将他们吸附在金针之上。
  但是范无病也担心在起针的时候。风邪粘连于肌理。这样的话。依然会留下诸如偏头痛之类的后遗症。倒显的自己的技术不是那么臻于至善了。于是他就将自己的内力作用于金针之上。慢慢的进行烧灼。这个效果。其实跟他使用艾绒来灸是一样的。不过反应更加明显一些。
  真气。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跟生物电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当范无病的真气作用于病人的风府深处对病灶构成直接影响之后。病人的身体就跟过了电一般的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之下。演播厅里面的观众就发现。原本一动不动的病人的四肢开始无规律的跳动起来。
  “啊…………动起来了…………”
  台下的观众们就忍不住大声喊了起来。这种节目举办了也有很多期了。但是像这一次的效果。却是史无前例的。一根小小的金针。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把一个完全失去知觉的中风患者给扎的动了起来。真是匪夷所思。
  军医大的两个教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震惊之余依然考虑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性。于是便说道。“大家不要喧哗。先看范先生行针的效果。不要干扰到他的施治。”
  范无病听到了两个教授的话。点了点头。心道这两位的人品还不错。虽然是处在不同的立场之上。但是医生的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