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6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2'李万荣疾病,其子为兵马使。甲申,集诸将责李湛、伊娄说、张丕以不忧军事,斥之外县。上遣中使第五守进至汴州,宣慰始毕,军士十余人呼曰:“兵马使勤劳无赏;刘沐何人,为行军司马!”沐惧,阳中风,舁出。军士又呼曰:“仓官刘叔何给纳有奸。”杀而食之。又欲斫守进,止之。又杀伊娄说、张丕。都虞候匡城邓惟恭与万荣乡里相善,万荣常委以腹心,亦倚之。至是,惟恭与监军俱文珍谋,执,送京师。秋,七月,乙未,以东都留守董晋同平章事,兼宣武节度使,以万荣为太子少保,贬虔州司马。丙申,万荣薨。
'12'李万荣得了重病,他的儿子李担任兵马使的职务。甲申(二十五日),李召集各将领,指责李湛、伊娄说、张丕不关心军中事务,将他们摈斥到外县去了。德宗派遣中使第五守进来到汴州,他才将抚慰的诏旨宣布完毕,便有十多个军士大声喊道:“兵马使辛勤劳苦,但没有奖赏。刘沐是什么人物,竟让他担任行军司马!”刘沐害怕,佯装中风,被抬了出来。军士又大声喊道:“仓官刘叔何供应出纳时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大家将他杀死,分吃他的肉。军士们还准备砍死第五守进,李制止了他们。李又杀掉伊娄说和张丕。都虞候匡城人邓惟恭与李万荣是同乡,又相互友好,李万荣经常把他当亲信看待,李也依仗着他。至此,邓惟恭与监军俱文珍策划,捉住李,将他送往京城。秋季,七月,乙未(初六),德宗任命东都留守董晋同平章事,兼宣武节度使,任命李万荣为太子少保,将李贬为虔州司马。丙申(初七),李万荣去世。
邓惟恭既执李,遂权军事,自谓当代万荣,不遣人迎董晋。晋既受诏,即与从十余人赴镇,不用兵卫。至郑州,迎者不至,郑州人为晋惧,或劝晋且留观变。有自汴州出者,言于晋曰:“不可入。”晋不对,遂行。惟恭以晋来之速,不及谋;晋去城十余里,惟恭乃帅诸将出迎。晋命惟恭勿下马,气色甚和,惟恭差自安。既入,仍委惟恭以军政。
邓惟恭捉住李以后,于是代理军中事务,自认为应该代替李万荣的职务,不肯派人迎接董晋。董晋接受诏命以后,立即与十多个随从人员前往汴州,也不带人马护卫。来到郑州时,没有人前来迎接。郑州人都替董晋担心,有的还劝董晋留下来,观看事态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来自汴州的人对董晋说:“你不能进汴州城。”董晋不作回答,便上路了。由于董晋来得太快,邓惟恭来不及商议对策。在董晋来到距汴州城十多里地时,邓惟恭才率领各将领出城迎接。董晋让邓惟恭不必下马,脸色相当平和,邓惟恭自觉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进城以后,董晋依然将军中大政交给邓惟恭处理。
初,刘玄佐增汴州兵至十万,遇之厚,李万荣、邓惟恭每加厚焉。士卒骄,不能御,乃置腹心之士,幕于公庭庑下,挟弓执剑以备之,时荣赐酒肉。晋至之明日,悉罢之。
当初,刘玄佐将汴州士兵增加到十万人,以优厚的给养对待他们,李万荣与邓惟恭往往还要增加给养,致使士兵骄纵,不能控制,只好安排亲信将士,在官署的走廊里扎下帐篷,带着弓,握着剑,以便防备骄兵,还要不时用酒肉奖赏慰劳他们。董晋来到的第二天,将驻扎在官署走廊里的将士全数撤除了。
'13'戊戌,韩王迥薨。
'13'戊戌(初九),韩王李迥去世。
'14'壬子,诏以宣武将士邓惟恭等有执送李功,各迁官赐钱;其为所胁,邀逼制使者,皆勿问。
'14'壬子(二十三日),诏书认为宣武将士邓惟恭等人立下捉送李的功劳,各自给与提升官职,颁赐赏钱。对那些受李胁迫,阻截威逼德宗所派使者的人们,一概不加追究。
'15'八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15'八月,乙未朔(初一),出现日食。
'16'己巳,以田季安为魏博节度使。
'16'己巳(疑误),德宗任命田季安为魏博节度使。
'17'丙子,以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宣武行军司马。朝议以董晋柔仁多可,恐不能集事,故以长源佐之。长源性刚刻,多更张旧事;晋初皆许之,案成则命且罢,由是军中得安。
'17'丙子(疑误),德宗任命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宣武行军司马。朝中的议论认为董晋柔弱仁厚,有求必应,恐怕难以把事情办好,因此派陆长源佐助他。陆长源生性刚强苛刻,往往改变惯例,董晋开始时全答应了他,结论判定出来以后,却命令姑且罢除。由此,军中将士得以安定下来。
'18'丙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憬薨。
'18'丙戌(疑误),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憬去世。
'19'初,上不欲生代节度使,常自择行军司马以为储帅。李景略为河东行军司马,李说忌之。回鹘梅录入贡,过太原,说与之宴,梅录争坐次,说不能遏。景略叱之,梅录识其声,趋前拜之曰:“非丰州李端公邪!”又拜,遂就下坐。座中皆属目于景略。说益不平,乃厚赂中尉窦文场,使去之。会有传回鹘将入寇者,上忧之,以丰州当虏冲,择可守者;文场因荐景略。九月,甲午,以景略为丰州都防御使。穷边气寒,土瘠民贫,景略以勤俭帅众,二岁之后,储备完实,雄于北边。
'19'当初,德宗不打算在节度使生前便取代他们,经常亲自选任行军司马,作为副帅。李景略担任河东行军司马,李说忌妒他。回鹘的梅录入京进贡,经过太原,李说设宴接待,梅录争入坐的顺序,李说不能遏制。李景略喝斥梅录,梅录尚能辨别他的声音,便快步上前向他跪拜说:“莫不是丰州的李侍御吗!”梅录又一次跪拜以后,才在下首的座位上坐下来,就座的人们都归心于李景略。李说愈发愤郁不满,便以丰厚的物品贿赂中尉窦文场,让窦文场将他调离。适逢有人传说回鹘将要前来侵扰,德宗忧虑此事,因丰州地当回鹘前来的要冲之地,便选拔可以守卫丰州的人选,窦文场趁机推荐了李景略。九月,甲午(初六),皇帝任命李景略为丰州都防御使。荒远的边疆地区天气寒冷,土地瘠薄,人民贫困,李景略以勤俭的作风给大家的做出表率,两年以后,器械完备,粮仓充实,丰州在北部边境上雄强起来了。
'20'卢迈得风疾,庚子,贾耽私忌,宰相绝班,上遣中使召主书承旨。
'20'卢迈得了风疾,庚子(十二日),贾耽赶上亲人的忌日,宰相无人值班,德宗派遣中使召来主书承接诏旨。
'21'丙午,户部尚书、判度支裴延龄卒;中外相贺,上独悼惜之。
'21'丙午(十八日),户部尚书、判度支裴延龄去世,朝廷内外相互庆贺,只有德宗悼念怜惜他。
'22'壬子,吐蕃寇庆州。
'22'壬子(二十四日),吐蕃侵犯庆州。
'23'冬,十月,甲戌,以谏议大夫崔损、给事中赵宗儒并同平章事。损,玄之弟孙也,尝为裴延龄所荐,故用之。
'23'冬季,十月,甲戌(十七日),德宗任命谏议大夫崔损、给事中赵宗儒一并同平章事。崔损是崔玄弟弟的孙子,曾经得到裴延龄的推荐,所以德宗才起用他。
'24'十一月,乙未,以右补阙韦渠牟为左谏议大夫。上自陆贽贬官,尤不任宰相,自御史、刺史、县令以上皆自选用,中书行文书而已。然深居禁中,所取信者裴延龄、李齐运、户部郎中王绍、司农卿李实、翰林学士韦执谊及渠牟,皆权倾宰相,趋附盈门。绍谨密无损益;实狡险掊克;执谊以文章与上唱和,年二十余,自右拾遗召入翰林;渠牟形神躁,尤为上所亲狎,上每对执政,漏不过三刻,渠牟奏事率至六刻,语笑款狎往往闻外;所荐引咸不次迁擢,率皆庸鄙之士。
'24'十一月,乙未(初八),德宗任命右补阙韦渠牟为左谏议大夫。自从陆贽贬官以来,德宗尤其不肯信任宰相,对御史、刺史、县令以上的官员,都是亲自选拔任用,中书省只是收发文书罢了。然而,德宗住在深宫之中,取得德宗信任的人裴延龄、李齐运、户部郎中王绍、司农卿李实、翰林学士韦执谊以及韦渠牟,都是权势压倒宰相,趋炎附势的人挤满家门。王绍恭谨缜密,不改成法。李实狡黠阴险,搜刮民财。韦执谊以文章与德宗相互唱和,年仅二十有余,便由右拾遗被征召进入翰林院。韦渠牟的形貌神态轻薄浮躁,但尤为德宗亲昵,德宗每次与主持政务的官员谈话,漏壶的刻符不会超过三刻时间,而韦渠牟奏陈事情一般长达六刻时间,亲昵的说笑声常常可以从外边听到,他推荐的人都不拘等次地得到提拔,而他们大都是些庸俗鄙陋的人。
'25'宣武都虞候邓惟恭内不自安,潜结将士二百余人谋作乱;事觉,董晋悉捕斩其党,械惟恭送京师。己未,诏免死,汀州安置。
'25'宣武都虞候邓惟恭内心感到不安,便暗中结纳了将士二百多人,谋划发起变乱。事情被察觉以后,董晋全部逮捕并杀掉了他的同伙,将邓惟恭加上枷锁,送往京城。己未(疑误),德宗下诏命免除邓惟恭一死,流放到汀州。
十三年(丁丑、797)
十三年(丁丑、公元797年)
'1'春,正月,壬寅,吐蕃遣使请和亲;上以吐蕃数负约,不许。
'1'春季,正月,壬寅(十五日),吐蕃派遣使者请求和好,由于吐蕃屡次背弃和约,德宗不肯答应。
'2'上以方渠、合道、木波皆吐蕃要路,欲城之,使问宁节度使杨朝晟:“须几何兵?”对曰:“宁兵足以城之,不烦他道。”上复使问之曰:“城盐州,用兵七万,仅能集事。今三城尤逼虏境,兵当倍之,事更相反,何也?”对曰:“城盐州之众,虏皆知之。今发本镇兵,不旬日至塞下,出其不意而城之,虏谓吾众亦不减七万,其众未集,不敢轻来犯我。不过三旬,吾城已毕,留兵戍之,虏虽至,无能为也。城旁草尽,不能久留,虏退则运刍粮以实之,此万全之策也。若大集诸道兵,逾月始至,虏亦集众而来,与我争战,胜负未可知,何暇筑城哉!”上从之。二月,朝晟分军为三,各筑一城。军吏曰:“方渠无井,不可屯军。”判官孟子周曰:“方渠承平之时,居人成市,无井何以聚人乎!”命浚眢井,果得甘泉。三月,三城成。夏,四月,庚申,杨朝晟军还至马岭,吐蕃始出兵追之,相拒数日而去。朝晟遂城马岭而还,开地三百里,皆如其素。
'2'由于方渠、合道、木波都是吐蕃的交通要道,德宗准备在那里筑城,便让人询问宁节度使杨朝晟需要多少兵马,杨朝晟回答说:“宁的兵马足够筑城的了,不必烦劳其他道了。”德宗又让人问他说:“以往修筑盐州城,用了七万兵马,才刚刚能够成就事功。如今方渠、合道、木波三城离吐蕃的疆境更为迫近,需要的人马自当是加倍的了,事情反而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杨朝晟回答说:“修筑盐州城的人马,吐蕃完全清楚。现在我们却是征调本镇的兵马,不超过十天,就能赶到边境,出其不意地修筑三城。吐蕃以为我军人数不会少于七万,他们的人众未能集中,便不敢轻易前来侵犯我军。不超过三十天时间,我们将三城修筑完毕,留下兵马戍守在那里,即使吐蕃来了,也没有办法了。待三城旁边的野草被吃光以后,吐蕃便无法久留了。吐蕃撤退以后,我们便运送粮草充实三城,这才是万全之策哩。如果大规模地集结各道兵马,一个多月以后才能赶到,但吐蕃也会集结人众前来,与我们交战争锋,连谁胜谁败都无从知道,哪里还有时间修筑三城呢!”德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二月,杨朝晟将军队为成三部分,各自修筑一座城。军吏说:“方渠没有水井,不能屯驻军队。”判官孟子周说:“在国家太平时,来方渠定居的人形成了街市,如果没有水井,怎么能够使人口聚集在这里呢?”于是,他命令人们疏浚废井,果然得到甘美的井泉。三月,三城修筑成功。夏季,四月,庚申(初五),杨朝晟的军队回到马岭县,吐蕃这才发兵追赶杨朝晟,与杨朝晟对抗了好几天,才撤兵离去。于是,杨朝晟修筑马岭城后率军返回,开辟土地三百里,事情完全像他预先所说的那样。
'3'庚午,义成节度使李复薨。庚辰,以陕虢观察使姚南仲为义成节度使。监军薛盈珍方大会,闻之,言曰:“姚大夫书生,岂将才也!”判官卢坦私谓人曰:“姚大夫外虽柔,中甚刚,监军侵之,必不受。军府之祸,自此始矣,吾恐为所留。”遂自他道潜去。南仲果以牒请之,不遇,得免。既而盈珍与南仲有隙,幕府多以罪贬,有死者。
'3'庚午(十五日),义成节度使李复去世。庚辰(二十五日),德宗任命陕虢观察使姚南仲为义成节度使。监军薛盈珍正在聚众议事,听说此事以后便说:“姚大夫是一个读书人,哪能算是将才呢!”判官卢坦私下对人说:“虽然姚大夫表面上是柔弱的。但骨子里却是很刚强的。如果监军侵犯他,他肯定不能接受,军府的祸患,从此便要开始了,我担心的是会被他留下来。”于是他由别的路径暗中离去。姚南仲果然发了公文请他,由于没有遇到,他才得以不受征召。不久,薛盈珍与姚南仲结下嫌隙,幕府人员多半因罪受到贬黜,有的人便因此而死去了。
'4'吐蕃赞普乞立赞卒,子足之煎立。
'4'吐蕃赞普乞立赞去世,他的儿子足之煎即位。
'5'六月,壬午,韦皋奏吐蕃入寇,州刺史曹高仕破之于台登城下。
'5'六月,壬午(二十八日),韦皋奏称吐蕃前来侵犯,州刺史曹高仕在台登城下打败了他们。
'6'光禄少卿同正张茂宗,茂昭之弟也,许尚义章公主;未成婚,茂宗母卒,遗表请终嘉礼,上许之。秋,八月,癸酉,起夏茂宗左卫将军同正。左拾遗义兴蒋上疏谏,以为:“兵革之急,古有墨衰从事者,未闻驸马起复尚主也。”上遣中使谕之,不止,乃特召对于延英,谓曰:“人间多借吉成婚者,卿何执此之坚?”对曰:“婚姻、丧纪,人之大伦,吉凶不可渎也。委巷之家,不知礼教,其女孤贫无恃,或有借吉从人,未闻男子借吉娶妇者也。”太常博士韦彤、裴堪复上疏谏;上不悦,命趣下嫁之期,辛巳,成婚。
'6'光禄少卿同正张茂宗,是张茂昭的弟弟,已定下与义章公主婚配,但在没有成婚以前,张茂宗的母亲去世了。她在死前留下表章请求让儿子完成婚礼,德宗答应了她的要求。秋季,八月,癸酉(二十日),在服丧未满的情况下,德宗起用张茂宗为左卫将军同正。左拾遗义兴人蒋上疏规劝,认为:“在战事急迫时,古时候曾有过身穿黑色麻布丧服便处理事务的先例,但是没有听说过在丧服未满之前就起用驸马迎娶公主的事情。”德宗派遣中使开导他,他仍然不肯停止议论,于是德宗特别召他到延英殿谈话,对他说:“民间往往有在服丧期间完婚的事例,你为什么如此顽固地坚持反对呢?”蒋回答说:“婚姻与丧事,是人们的根本性的伦理,对于吉凶是不可轻慢的。陋巷中的人家,不懂得礼仪教化,那些幼年丧亲人、贫困无依的女子,或许有人在服丧期内嫁人,没听说过男子在服丧期内娶妻的事情。”太常博士韦彤、裴堪又上疏进谏,德宗心中不快,让人催促赶紧定下公主下嫁的日期,辛巳(二十八日),张茂宗与义章公主完婚。
'7'九月,己丑,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卢迈以病罢为太子宾客。
'7'九月,己丑(初七),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卢迈因病被罢黜为太子宾客。
'8'冬,十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擅开刀沟入汝,上遣中使谕止之,不从。命兵部郎中卢群往诘之,少诚曰:“开此水,大利于人。”群曰:“君令臣行,虽利,人臣敢专乎!公承天子之令而不从,何以使下吏从公之令乎!”少诚遽为之罢役。
'8'冬季,十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擅自开通刀沟,引入汝水,德宗派遣中使宣旨制止他,他不肯听从。德宗命令兵部郎中卢群前去责问他,吴少诚说:“开通这一河流,对百姓非常有利。”卢群说:“君主下令,臣下行令。即使开河有利,做臣下的便敢专断了吗!你接到天子的命令却不肯听从,又怎么能够让下边的官吏听从你的命令呢?”于是吴少诚连忙将开河之役停止下来了。
'9'十二月,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入朝。先是,宫中市外间物,令官吏主之,随给其直。比岁以宦者为使,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其后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辩,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商贾有良货,皆深匿之;每敕使出,虽沽浆、卖饼者皆撤业闭门。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谏官御史数谏,不听。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颇嘉纳;以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弁希宦者意,对曰:“京师游手万家,无土著生业,仰宫市取给。”上信之,故凡言宫市者皆不听。
'9'十二月,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入京朝见。在此之前,宫廷中购买外面的物品,命令官吏主持其事,随时付给购物的价钱。近年以来,任命宦官为使者,称作宫市,低价购买人们的物品,逐渐与本来的价值不相符合了。在此以后,不再行使文书,宦官在长安东、西两市以及地当要冲、繁华热闹的城坊曲巷安排了好几百个四处张望,白白取人物品的人们,被称作“白望”。“白望”到处察看人们出卖的物品,只要自称是宫市,人们便只好把物品拱手交付给他们。人们不再能够分辨真假,也没有人敢询问他们的由来和讲论价钱的高低。他们一般是用价值一百钱的物品换取人们价值好几千钱的物品,经常用染上红色、紫色的陈旧的衣服和变坏的丝帛,按照尺寸撕下来付给卖主,还要勒索所谓进奉门户钱和脚价钱。人们带着物品到市场上去,甚至有空着手回家的人。他们名义上叫做宫市,实际上却是向人夺取。如果商人有上好的货物,便都暗中隐藏起来。每当宫廷使者出来时,即使是卖汤水面饼的人家,也都停止营业,关闭门户。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张建封入朝以后,将宫市的事情条陈奏上,德宗很是嘉许他,也想采纳他的意见。德宗又就此事询问户部侍郎、判度支苏弁的意见,苏弁迎合宦官的意旨,便回答说:“京城中空手闲荡的人们有万家之多,都没有一定的住所和职业,就靠着宫市获取供给。”德宗相信了他的话,所以对所有指责宫市的话,全听不进去了。
十四年(戊寅、798)
十四年(戊寅,公元798年)
'1'春,二月,乙亥,名申、光、蔡军曰彰义。
'1'春季,二月,乙亥(二十四日),朝廷将申、光、蔡军命名为彰义军。
'2'夏,闰五月,庚申,以神策行营节度使韩全义为夏、绥、银、宥节度使。全义时屯长武城,诏帅其众赴镇。士卒以夏州碛卤,又盛夏,不乐徙居;辛酉,军乱,杀大将王栖岩,全义逾城走。都虞候高崇文诛首乱者,众然后定。崇文,幽州人也。丙子,以崇文为长武城都知兵马使,不降敕,令中使口宣授之。
'2'夏季,闰五月,庚申(十一日),德宗任命神策行营节度使韩全义为夏、绥、银、宥四州节度使。当时,韩全义在长武城屯驻,德宗颁诏命令他率领部众前去就任。由于夏州是沙碛盐卤之地,又值盛夏天气,士兵们不愿意迁徙到那里居住。辛酉(十二日),军队发生哗变,杀死大将王栖岩,韩全义翻越城墙逃走。都虞候高崇文诛杀了带头哗变的人,此后大家才安定下来。高崇文是幽州人。丙子(二十七日),德宗任命高崇文为长武城都知兵马使,不颁发敕书,而是让中使口头宣布授与此职。
'3'秋,七月,壬申,给事中、同平章事赵宗儒罢为右庶子,以工部侍郎郑余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3'秋季,七月,壬申(二十五日),德宗将给事中、同平章事赵宗儒罢黜为右庶子,任命工部侍郎郑余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4'八月,初置左、右神策统军。时禁军戍边,禀赐优厚,诸将多请遥隶神策军,称行营,皆统于中尉,其军遂至十五万人。
'4'八月,最初设置左、右神策军统军。当时,禁卫亲军戍守边疆,待遇优越而丰厚,各将领往往请求遥遥隶属于神策军,号称神策军行营,一概归中尉统领,于是神策军达到十五万人之多。
'5'京兆尹吴凑屡言宫市之弊。宦者言凑屡奏宫市,皆右金吾都知赵洽、田秀岩之谋也;丙午,洽、秀岩坐流天德军。
'5'京兆尹吴凑屡次谈到宫市的弊病,宦官说吴凑屡次奏陈宫市,完全出于右金吾都知赵洽与田秀岩的谋划。丙午(二十九日),赵洽与田秀岩获罪,被流放天德军。
'6'九月,丙申,以陕虢观察使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6'九月,丙申(疑误),德宗任命陕虢观察使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7'丁卯,杞王薨。
'7'丁卯(二十一日),杞王李去世。
'8'彰武节度使吴少诚遣兵掠寿州霍山,杀镇遏使谢详,侵地五十余里,置兵镇守。
'8'彰武节度使吴少诚派兵虏掠寿州霍山县,杀了镇遏使谢详,侵占土地五十多里,设置兵马在此处镇守。
'9'大学生薛约师事司业阳城,坐言事,徙连州;城送之郊外。上以城党罪人,己巳,左迁城道州刺史。城治民如治家,州之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城自署其考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其赋,至州,城先自囚于狱。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留一二日未去,城不复归;馆门外有故门扇横地,城昼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辞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载妻子中道逸去。
'9'太学生薛约以师长之礼对待国子司业阳城,因言事获罪,迁徙连州,阳城把他送到郊野以外。德宗认为阳城与有罪之人结党,己巳(二十三日),将阳城降职为道州刺史。阳城治理百姓如同治理家人一般,州中的赋税收不上来,观察使有好几次加以谴责,于是阳城自行题写他的任官考核成绩道:“抚养爱护百姓,心神为之荣瘁,征收科派的政绩低劣,考核成绩下下。”观察使派遣判官督促他征税,判官来到道州时,阳城事先已经将自己囚禁在监狱中了。判官大惊,急奔进去,在监狱中谒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过!我是接受命令前来问候您安康的啊。”判官逗留了一两天还没有离去,阳城便不回家。判官下榻的馆舍门外有一块旧门扇横放在地上,阳城就日夜坐卧在门扇上,判官感到不安,便辞别而去了。此后,观察使又派遣另外一个判官前往按察阳城,这个判官却乘车载着妻子儿女在中途逃跑了。
'10'冬,十月,丁酉,通王谌薨。
'10'冬季,十月,丁酉(二十一日),通王李谌去世。
'11'庚子,夏州节度使韩全义奏破吐蕃于盐州西北。
'11'庚子(二十四日),夏州刺史韩全义奏称在盐州西北处打败吐蕃。
'12'明州镇将栗杀刺史卢云,诱山越作乱,攻陷浙东州县。
'12'明州镇将栗杀掉刺史卢云,诱使山越人发起变乱,攻陷了浙东的州县。
十五年(己卯、799)
十五年(己卯,公元799年)
'1'春,正月,甲寅,雅王逸薨。
'1'春季,正月,甲寅(初九),雅王李逸去世。
'2'二月,丁丑,宣武节度使董晋薨;乙酉,以其行军司马陆长源为节度使。长源性刻急,恃才傲物。判官孟叔度,轻佻淫纵,好慢侮将士,军中皆恶之。董晋薨,长源知留后,扬言曰:“将士弛慢日久,当以法齐之耳!”众皆惧。或劝之发财以劳军,长源曰:“我岂河北贼,以钱买健儿求节邪!”故事,主帅薨,给军士布以制服,长源命给其直;叔度高盐直,下布直,人不过得盐三二斤。军中怨怒,长源亦不为之备。是日,军士作乱,杀长源、叔度,脔食之,立尽。监军俱文珍以宋州刺史刘逸准久为宣武大将,得众心,密书召之;逸准引兵径入汴州,乱众乃定。
'2'二月,丁丑(初三),宣武节度使董晋去世。乙酉(十一日),德宗任命宣武的行军司马陆长源为节度使。陆长源性情刻薄急躁,自负其才,傲视于人。判官孟叔度行为不够稳重,淫邪放纵,喜欢轻视侮辱将士,军中将士都憎恶他。董晋去世时,陆长源执掌留后事务,夸大其辞地说:“将士们松懈怠慢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应当用法令来整治!”大家都很害怕。有人劝说他散发财物慰劳全军,陆长源说:“我怎能像河北的贼帅那样,拿钱收买士兵向朝廷邀求封拜节度使呢!”根据惯例,主帅去世,应该发给将士一些布匹,以作丧服之用,陆长源命令发给价值相应的物品。孟叔度抬高盐的价钱,压低布的价钱,人们得到的盐不超过两三斤。军中将士既怨恨,又恼怒,但陆长源也没有因此而作好防备。就在这一天,将士们发起变乱,杀掉陆长源和孟叔度,将他们割碎,吃他们的肉,立刻吃得精光。监军俱文珍因宋州刺史刘逸准长期担任宣武的大将,得到大家的拥护,便写了一封密信,召他前来。刘逸准领兵径直开进汴州,变乱的人众才安定下来。
'3'以常州刺史李为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国贞之子也。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