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6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戊申,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于青州北渡河而会田神功、能元皓于兖州。
  '4'戊申(二十八日),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在青州北面渡过黄河,与在兖州的田神功和能元皓会合。
  '5'租庸使元载以江、淮虽经兵荒,其民比诸道犹有赀产,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徵之;择豪吏为县令而督之,不问负之有无,赀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发徒围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谓之白著。有不服者,严刑以威之。民有蓄谷十斛者,则重足以待命,或相聚山泽为群盗,州县不能制。
  '5'租庸使元载认为江淮地区虽然经历战事与饥荒,但是那里的百姓仍比各道百姓富有,于是按照户籍查出八年来拒交和欠交租调和逃户欠额,然后估计一个大概数字进行征收。元载选择凶恶官吏担任县令,让他们督办此事,无论是否拖欠,资产多少,只要查到百姓有粮食和布帛,就派人将他们围起来,登记粮食、布帛的数量后对半分,甚至取走十分之八九,称之为白著。如果有不服的,就施以严刑来威胁他们。有的百姓积蓄了十斛粮食,就非常恐惧,等待官府的命令。有的百姓相聚在山川河泽,成为强盗,州县都无法制止。
  '6'建卯月,辛亥朔,赦天下;复以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
  '6'建卯月辛亥朔(二月初一),大赦天下;再次以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
  '7'奴剌寇成固。
  '7'奴剌进犯成固县。
  '8'初,王思礼为河东节度使,资储丰衍,赡军之外,积米百万斛,奏请输五十万斛于京师。思礼薨,管崇嗣代之,为政宽弛,信任左右,数月间,耗散殆尽,惟陈腐米万余斛在。上闻之,以邓景山代之。景山至,则钩校所出入,将士辈多有隐没,皆惧。有裨将抵罪当死,诸将请之,不许;其弟请代兄死,亦不许;请入一马以赎死,乃许之。诸将怒曰:“我辈曾不及一马乎!”遂作乱,癸丑,杀景山。上以景山抚御失所以致乱,不复推究乱者,遣使慰谕以安之。诸将请以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辛云京为节度使。云京奏张光晟为代州刺史。
  '8'从前,王思礼担任河东节度使时,储备了大量物资,除了供养军队之外,积蓄粮米一百万斛,王思礼上奏请求输送给京师五十万斛粮米。王思礼去世后,由管崇嗣继任,他为政宽容松弛,信任他左右的人,数月间,粮食耗散殆尽,只存下一万多斛陈腐烂米。肃宗听说后,让邓景山取代管崇嗣。邓景山到任后,就查对府库所出入的帐目,大多数将士隐藏了粮食,他们都很惧怕。有一副将抵罪应当处死,诸将请求赦免,邓景山不同意,副将的弟弟请求代兄去死,也不同意,他们又请求带一匹马来赎取死罪,邓景山这才同意。诸将愤怒地说道:“我们还不如一匹马吗!”于是诸将作乱。癸丑(初三),杀掉邓景山。肃宗认为邓景山安抚和驾驭部下不当,使得他们叛乱,因此,不再追究叛乱者,而派遣使者去劝慰、安抚他们。诸将请求让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辛云京担任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奏请让张光晟担任代州刺史。
  '9'绛州素无储蓄,民间饥,不可赋敛,将士粮赐不充,朔方等诸道行营都统李国贞屡以状闻;朝廷未报,军中咨怨。突将王元振将作乱,矫令于众曰:“来日修都统宅,各具畚锸,待命于门。”士卒皆怒,曰:“朔方健儿岂修宅夫邪!”乙丑,元振帅其徒作乱,烧牙城门。国贞逃于狱,元振执之,置卒食于前,曰:“食此而役其力,可乎!”国贞曰:“修宅则无之,军食则屡奏而未报,诸君所知也。”众欲退。元振曰:“今日之事,何必更问!都统不死,则我辈死矣。”遂拔刃杀之。镇西、北庭行营兵屯于翼城,亦杀节度使荔非元礼,推裨将白孝德为节度使,朝廷因而授之。
  '9'绛州一向没有粮食储蓄,民间闹饥荒,无法再征收赋税,因此赐赏给将士的粮食不足,朔方等诸道行营都统李国贞屡次奏报这一情况。朝廷没有答复,军中将士哀叹埋怨。突将王元振行将作乱,在众人面前诈称上峰有令,说道:“过几天让你们修理都统的住宅,各自准备畚箕铁锹,在门口待命。”士兵们都很愤怒,说道:“朔方的健儿难道是修理住宅的民夫吗!”乙丑(十五日),王元振率领部下作乱,烧毁牙城门。李国贞逃进监狱,被王元振抓住,王元振把士兵们吃的食物摆在李国贞面前,说道:“吃这些东西又要让他们出力修理住宅,能行吗?”李国贞回答说:“修理住宅并无此事,至于军粮则屡次奏报,但没有得到答复,这是诸位所知道的事。”众人想退走,王元振说道:“今日之事,何必再问呢!都统不死,那么我们就得死了。”于是拔刀杀掉李国贞。镇西、北庭行营的士兵驻扎在翼城,也杀掉节度使荔非元礼,推举副将白孝德为节度使,朝廷因此授予白孝德为节度使。
  '10'戊辰,淮西节度使王仲升与史朝义将谢钦让战于申州城下,为贼所虏,淮西震骇。会侯希逸、田神功、能元皓攻汴州,朝义召钦让兵救之。
  '10'戊辰(十八日),淮西节度使王仲升与史朝义部将谢钦让在申州城下交战,王仲升被贼军俘虏,淮西十分震惊和恐惧。恰巧此时侯希逸、田神功、能元皓进攻汴州,史朝义命令谢钦让的军队前去救援。
  '11'绛州诸军剽掠不已,朝廷忧其与太原乱军合从连贼,非新进诸将所能镇服,辛未,以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发京师绢四万匹、布五万端、米六万石以给绛军。
  '11'绛州各军掠杀不止,朝廷担心他们与太原作乱的军队联合起来,决不是新提拔的诸将所能镇服的。辛未(二十一日),朝廷将郭子仪封为汾阳王,担任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军、定国军副元帅,调拨京师四万匹绢,五万端布匹,六万石米供给绛州的军队。
  建辰月,庚寅,子仪将行,时上不豫,群臣莫得进见。子仪请曰:“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矣。”上召入卧内,谓曰:“河东之事,一以委卿。”
  建辰月庚寅(三月十一日),郭子仪即将动身,当时肃宗生病,大臣们不能前去觐见,郭子仪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在外面,不见陛下,死不暝目。”肃宗将郭子仪召入卧室,对他说:“河东的事情,全部托付给你了。”
  史朝义遣兵围李抱玉于泽州,子仪发定国军救之,乃去。
  史朝义派遣军队在泽州围攻李抱玉,郭子仪征调定国军前去救援,史朝义军才退走。
  '12'上召山南东道节度使来赴京师;乐在襄阳,其将士亦爱之,乃讽所部将吏上表留之;行及邓州,复令还镇。荆南节度使吕、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及中使往来者言“曲收众心,恐久难制。”上乃割商、金、均、房别置观察使,令止领六州。会谢钦让围王仲升于申州数月,怨之,按兵不救,仲升竟败没。行军司马裴谋夺位,密表倔强难制,请以兵袭取之,上以为然。癸巳,以为淮西、河南十六州节度使,外示宠任,实欲图之。密敕以代为襄、邓等州防御使。
  '12'肃宗命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来前来京师,来乐意呆在襄阳,他的将士也爱他,于是来便暗示部将官吏上表请求肃宗让他留在襄阳。当他到达邓州时,肃宗又命令他回到镇所。荆南节度使吕、淮西节度使王仲升以及往来的各地的中使都说:“来千方百计收买人心,恐怕时间一长难于节制。”肃宗便将商州、金州、均州、房州分出另设观察使,使来只统领六州。那时,恰好谢钦让在申州围攻王仲升数月,来很怨愤,按兵不救,王仲升终于失败被俘。行军司马裴谋图夺取来的位置,秘密上表声称来生性倔强,难于节制,请求让他率军袭取襄阳,肃宗以为这个建议很正确。癸巳(十四日),肃宗任命来为淮西、河南十六州节度使,表面上表示对他宠幸重用,实际上想要除掉他。肃宗又秘密下令让裴取代来担任襄阳、邓州等州防御使。
  '13'甲午,奴剌寇梁州,观察使李勉弃城走。以州刺史河西臧希让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13'甲午(十五日),奴剌进犯梁州,观察使李勉弃城逃跑。肃宗任命州刺史河西人臧希让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14'丙申,党项寇奉天。
  '14'丙申(十七日),党项进犯奉天县。
  '15'李辅国以求宰相不得怨萧华。庚午,以户部侍郎元载为京兆尹。载诣辅国固辞,辅国识其意;壬寅,以司农卿陶锐为京兆尹。辅国言萧华专权,请罢其相,上不许。辅国固请不已,乃从之,仍引元载代华。戊申,华罢为礼部尚书,以载同平章事,领度支、转运使如故。
  '15'李辅国因为求任宰相没有得到,十分怨恨萧华。庚午(疑误),肃宗任命户部侍郎元载为京兆尹。元载到李辅国那里坚决辞让,李辅国知道他的意图。壬寅(二十三日)肃宗任命司农卿陶锐为京兆尹。李辅国对肃宗说萧华专权,请求罢免他的宰相职务,肃宗不同意。李辅国不停地坚持请求,肃宗才勉强同意,于是李辅国引荐元载来取代萧华。戊申(二十九日),萧华被罢去宰相,任礼部尚书,元载被任命为同平章事,仍然兼任度支使、转运使。
  '16'建巳月,庚戌朔,泽州刺史李抱玉破史朝义兵于城下。
  '16'建巳月庚戌朔(四月初一),泽州刺史李抱玉在泽州城下击败史朝义的军队。
  '17'壬子,楚州刺史崔表称,有尼真如,恍惚登天,见上帝,赐以宝玉十三枚,云:“中国有灾,以此镇之。”群臣表贺。
  '17'壬子(初三),楚州刺史崔上表说,有一名叫真如的尼姑,在恍惚中登天,见到了上帝,上帝赐给她十三枚宝玉,说道:“中原有灾难,用这些宝玉可以镇压。”大臣们上表祝贺。
  '18'甲寅,上皇崩于神龙殿,年七十八。乙卯,迁坐于太极殿。上以寝疾,发哀于内殿,群臣发哀于太极殿。蕃官面割耳者四百余人。丙辰,命苗晋卿摄冢宰。上自仲春寝疾,闻上皇登遐,哀慕,疾转剧,乃命太子监国。甲子,制改元;复以建寅为正月,月数皆如其旧;赦天下。
  '18'甲寅(初五),太上皇玄宗在神龙殿驾崩,享年七十八岁。乙卯(初六),将太上皇的神座迁到太极殿。肃宗因为卧病不起,在内殿举哀,大臣们在太极殿举哀。有四百多名蕃官划破面孔、割耳表示哀悼。丙辰(初七),肃宗命令苗晋卿总摄朝政。自从仲春以来,肃宗卧病不起,听说太上皇驾崩,十分哀痛,病情由此加重,便命令太子监理国政。甲子(十五日),肃宗下诏改年号为宝应,又以建寅为正月,其他月份都恢复旧称。大赦天下。
  '19'初,张后与李辅国相表里,专权用事,晚年,更有隙。内射生使三原程元振党于辅国。上疾笃,后召太子谓曰:“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之出,擅逼迁圣皇,其罪甚大,所忌者吾与太子。今主上弥留,辅国阴与程元振谋作乱,不可不诛。”太子泣曰:“陛下疾甚危,二人皆陛下勋旧之臣,一旦不告而诛之,必致震惊,恐不能堪也。”后曰:“然则太子姑归,吾更徐思之。”太子出,后召越王系谓曰:“太子仁弱,不能诛贼臣,汝能之乎?”对曰:“能。”系乃命内谒者监段恒俊选宦官有勇力者二百余人,授甲于长生殿后。乙丑,后以上命召太子。元振知其谋,密告辅国,伏兵于陵霄门以俟之。太子至,以难告。太子曰:“必无是事,主上疾亟召我,我岂可畏死而不赴乎!”元振曰:“社稷事大,太子必不可入。”乃以兵送太子于飞龙厩,且以甲卒守之。是夜,辅国、元振勒兵三殿,收捕越王系、段恒俊及知内侍省事朱光辉等百余人,系之。以太子之命迁后于别殿。时上在长生殿,使者逼后下殿,并左右数十人幽于后宫,宦官宫人皆惊骇逃散。丁卯,上崩。辅国等杀后并系及兖王。是日,辅国始引太子素服于九仙门与宰相相见,叙上皇晏驾,拜哭,始行监国之令。戊辰,发大行皇帝丧于两仪殿,宣遗诏。己巳,代宗即位。
  '19'从前,张后与李辅国互相勾结,掌握大权,独断专行,晚年时,二人有了裂痕。内射生使三原人程元振与李辅国结成一党。肃宗病情恶化,张后召见太子,对他说:“李辅国长期执掌禁军,皇上的制敕都从他手中发出,又擅自威逼太上皇迁到太极宫,他的罪行很大,所忌恨的就是我和太子你了。如今皇上已处在弥留之际,李辅国暗中与程元振图谋作乱,不能不杀。”太子哭着说:“陛下病情十分危急,他们二人都是陛下有功勋的旧臣,一旦不告诉陛下而杀掉他们,必然会使陛下震惊,恐怕承受不住。”张后说:“那么太子暂且回去,我再慢慢考虑。”太子出去后,张后召见越王李系,对他说:“太子仁慈软弱,不能杀掉贼臣,你能够办这件事吗?”李系回答说:“能。”于是李系便命令内谒者监段恒俊挑选勇敢有力的宦官二百多人,在长生殿后授给他们铠甲兵器。乙丑(十六日),张后以皇上的命令召见太子。程元振知道了张后的阴谋,悄悄地将此事告诉了李辅国,又在陵霄门埋下伏兵,等待太子的到来。太子来到后,程元振告诉他皇后发难。太子说:“一定没有这样的事,皇上病重才召见我,我难道可以怕死而不去吗!”程元振说:“社稷事大,太子万万不可入宫。”于是派士兵将太子送到飞龙厩,并且让全副武装的士兵守住他。当天夜里,李辅国、程元振率军来到三殿,逮捕越王李系、段恒俊以及掌管内侍省事务的朱光辉等一百多人,将他们囚禁起来。又以太子的命令将张后迁到别殿。当时肃宗在长生殿,使者逼着张后离开长生殿,将她和左右数十人一起幽禁在后宫,宦官和宫女都惊恐害怕,纷纷逃散。丁卯(十八日),肃宗驾崩。李辅国等人杀掉张后和李系以及兖王李。这一天,李辅国才带着太子,让他身着素服,在九仙门与宰相相见,讲述太上皇驾崩以后宫中的一系列变故。并且伏地哭拜,太子这才开始行使监国的权力。戊辰(十九日),太子在两仪殿给大行皇帝发丧,宣读遗诏。己巳(二十日),唐代宗即位。
  '20'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
  '20'高力士遇到大赦,返回京师,到朗州时,听说太上皇玄宗驾崩,放声大哭,呕血而死。
  '21'甲戌,以皇子奉节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
  '21'甲戌(二十五日),代宗任命皇子奉节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
  '22'李辅国恃功益横,明谓上曰:“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上内不能平,以其方握禁兵,外尊礼之。乙亥,号辅国为尚父而不名,事无大小皆咨之,群臣出入皆先诣,辅国亦晏然处之。以内飞龙厩副使程元振为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朱光辉及内常侍啖庭瑶、山人李唐等二十余人皆流黔中。
  '22'李辅国自恃有功而更加专横,公然对代宗说:“陛下住在宫中就可以了,外面的事让老奴处理。”代宗内心忿忿不平,但因李辅国正掌握着禁军,所以表面上对他十分尊敬。乙亥(二十六日)代宗尊称李辅国为尚父,而不直呼其名,事无大小都征询他的意见,大臣们出入宫中都先见李辅国,李辅国也安然处之。代宗任命内飞龙厩副使程元振为左监门卫将军。掌管内侍省事务的朱光辉以及内常侍啖庭瑶、隐士李唐等二十多人都被流放到黔中。
  '23'初,李国贞治军严,朔方将士不乐,皆思郭子仪,故王元振因之作乱。子仪至军,元振自以为功,子仪曰:“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五月,庚辰,收元振及其同谋四十人,皆杀之。辛云京闻之,亦推按杀邓景山者数十人,诛之。由是河东诸镇率皆奉法。
  '23'从前,李国贞治军严厉,朔方将士很不高兴,都思念郭子仪,所以王元振乘机作乱。郭子仪来到军中,王元振自以为有功,郭子仪说:“你身临敌境,杀害主将,如果叛贼乘此机会进攻,那么绛州就完了。我身为宰相,难道要接受一个士兵的的私托吗?”五月庚辰(初二),郭子仪将王元振及其同谋四十人抓起来,全部杀掉。辛云京听说此事后,也推究审问杀害邓景山的几十个人,然后将他们杀掉。因此河东诸镇大都遵奉法令。
  '24'壬午,以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
  '24'壬午(初四),代宗任命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
  '25'党项寇同官、华原。
  '25'党项进犯同官、华原。
  '26'甲申,以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平卢、青·淄等六州节度使,由是青州节度有平卢之号。
  '26'甲申(初六),代宗任命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平卢、青、淄等六州节度使,由此青州节度使有了平卢的称号。
  '27'乙酉,徙奉节王适为鲁王。
  '27'乙酉(初七),代宗改封奉节王李适为鲁王。
  '28'追尊上母吴妃为皇太后。
  '28'代宗追封他的母亲吴妃为皇太后。
  '29'壬辰,贬礼部尚书萧华为峡州司马。元载希李辅国意,以罪诬之也。
  '29'壬辰(十四日),代宗将礼部尚书萧华贬为峡州司马。这是由于元载迎合李辅国的意图,诬告萧华有罪。
  '30'敕乾元大小钱皆一当一,民始安之。
  '30'代宗下令大小乾元通宝钱都以一当一,百姓这才安心。
  '31'史朝义自围宋州数月,城中食尽,将陷,刺史李岑不知所为。遂城果毅开封刘昌曰:“仓中犹有曲数千斤,请屑食之;不过二十日,李太尉必救我。城东南隅最危,昌请守之。”李光弼至临淮,诸将以朝义兵尚强,请南保扬州。光弼曰:“朝廷倚我以为安危,我复退缩,朝廷何望!且吾出其不意,贼安知吾之众寡!”遂径趣徐州,使兖郓节度使田神功进击朝义,大破之。先是,田神功既克刘展,留连扬州未还,太子宾客尚衡与左羽林大将军殷仲卿相攻于兖、郓,闻光弼至,惮其威名,神功遽还河南,衡、仲卿相继入朝。
  '31'自从史朝义围困宋州以来已有数月,城中粮食已经用尽,宋州即将陷落,刺史李岑束手无策。遂城府果毅开封人刘昌说:“粮仓中还有几千斤酒曲,请捣碎吃,不出二十天,李太尉必定前来救援我们。城东南角最危急,请让我前去防守。”这时,李光弼来到临淮,诸位将领认为史朝义兵力还很强大,请求向南退保扬州。李光弼说:“朝廷依靠我来决定安危,我再退缩,朝廷还指望什么呢!况且我出其不意,贼军哪里知道我军众寡!”于是直赴徐州,派兖郓节度使田神功进击史朝义,将史朝义打得大败。起先,田神功已经攻克刘展,留恋扬州不愿回去,太子宾客尚衡与左羽林大将军殷仲卿在兖州、郓州相互攻击,听说李光弼到来,都慑于李光弼的威望,田神功急速返回河南,尚衡、殷仲卿也相继入朝。
  光弼在徐州,惟军旅之事自决之,自余众务,悉委判官张。吏事精敏,区处如流,诸将白事,光弼多令与议之,诸将事如光弼,由是军中肃然,东夏以宁。先是,田神功起偏裨为节度使,留前使判官刘位等于幕府,神功皆平受其拜;及见光弼与抗礼,乃大惊,遍拜位等曰:“神功出于行伍,不知礼仪,诸君亦胡为不言,成神功之过乎!”
  李光弼在徐州,只有军队的事情自己决断,其余一切事务都委托判官张处理。张为政精明,处理事务十分自如,诸将陈述事情,李光弼多让与张商议,诸将事奉张如同事奉李光弼,因此军中整肃,东夏得以安宁。先前,田神功从副将出身作到节度使,将前节度使判官刘位等人留在节度使幕府中,大模大样接受他们的叩拜;等到看到李光弼与张行对等礼时,才大吃一惊,于是一一拜谢刘位等人,说道:“田神功行伍出身,不懂礼仪,诸位为什么也不说,铸成田神功的错呢?”
  '32'丁酉,赦天下。
  '32'丁酉(十九日),大赦天下。
  '33'立皇子益昌王邈为郑王,延为庆王,迥为韩王。
  '33'代宗册封皇子益昌王李邈为郑王,李延为庆王,李迥为韩王。
  '34'来闻徙淮西,大惧,上言:“淮西无粮,请俟收麦而行”;又讽将吏留己。上俗姑息无事,壬寅,复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34'来听说让他去淮西任节度使,十分害怕,进言说:“淮西没有粮食,请等到收麦后再动身前去。”同时又暗示将领们挽留自己。代宗想息事宁人,壬寅(二十四日),再次任命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35'飞龙副使程元振谋夺李辅国权,密言于上,请稍加裁制。六月,己未,解辅国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余如故,以元振代判元帅行军司马,仍迁辅国出居外第。于是道路相贺。辅国始惧,上表逊位。辛酉,罢辅国兼中书令,进爵博陆王。辅国入谢,愤咽而言曰:“老奴事郎君不了,请归地下事先帝!”上犹慰谕而遣之。
  '35'飞龙副使程元振谋划夺取李辅国的权力,悄悄地请求代宗对李辅国稍加制裁。六月己未(十一日),代宗解除了李辅国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的职务,其余职务不变,让程元振取代李辅国兼任元帅行军司马,还让李辅国迁出皇宫到外面的宅第居住。于是人们都互相庆贺。李辅国这才害怕起来,上表请求退位。辛酉(十三日),代宗罢免了李辅国兼任的中书令职务,进爵位为博陆王。李辅国入宫致谢,愤恨哽咽地对代宗说道:“老奴侍候不了郎君了,请让老奴到九泉之下去侍候先帝吧!”代宗仍然安慰劝说一番,然后让他回去。
  '36'壬戌,以兵部侍郎严武为西川节度使。
  '36'壬戌(十四日),代宗任命兵部侍郎严武为西川节度使。
  '37'襄邓防御使裴屯城,既得密敕,即帅麾下二千人沿汉趣襄阳;己巳,陈于水北。以兵逆之,问其所以来,对曰:“尚书不受朝命,故来。若受代,谨当释兵。”曰:“吾已蒙恩,复留镇此,何受代之有!”因取敕及告身示之,惊惑。与副使薛南阳纵兵夹击,大破之,追擒于申口,送京师;赐死。
  '37'襄邓防御使裴驻军城,即然得到了肃宗的密敕,便率领部下二千人沿汉江奔赴襄阳,己巳(二十一日)在水北岸布阵。来率军迎战,询问裴率军前来的原因,裴回答说:“尚书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所以我前来讨伐。如果你接受取代你的命令,我自当解甲而归。”来说:“我已经承蒙皇上的恩典,再次留下来镇守襄阳,还有什么要接受替代的呢?”说罢便取出代宗的敕令以及告身给裴看,裴惊疑不解。来与节度副使薛南阳纵兵夹击,将裴打得大败,在申口追上裴,将他抓获,押送京师。代宗赐他死。
  '38'乙亥,以通州刺史刘晏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充度支、转运、盐铁、铸钱等使。
  '38'乙亥(二十七日),代宗任命通州刺史刘晏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担任度支使、转运使、盐铁使、铸钱使等职。
  '39'秋,七月,壬辰,以郭子仪都知朔方、河东、北庭、潞·仪·泽·沁·陈·郑等节度行营及兴平等军副元帅。
  '39'秋季,七月壬辰(十五日),代宗任命郭子仪总领朔方、河东、北庭及潞、仪、泽、沁、陈、郑等节度使行营,以及兴平等军副元帅。
  '40'癸巳,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以兵守要害,拒严武,武不得进。
  '40'癸已(十六日),剑南兵马使徐知道谋反,派军队扼守要害地区,抵挡严武,严武无法前进。
  '41'八月,桂州刺史邢济讨西原贼帅吴功曹等,平之。
  '41'八月,桂州刺史邢济征讨西原贼军统帅吴功曹等人,针他们平定。
  '42'己未,徐知道为其将李忠厚所杀,剑南悉平。
  '42'己未(十三日),徐知道被他的部将李忠厚杀掉,剑南叛军全部平定。
  '43'乙丑,山南东道节度使来入朝谢罪,上优待之。
  '43'乙丑(十九日),山南东道节度使来入朝承认有罪,请求恕罪,代宗对他很优待。
  '44'己巳,郭子仪自河东入朝。时程元振用事,忌子仪功高任重,数谮之于上。子仪不自安,表请解副元帅、节度使。上慰抚之,子仪遂留京师。
  '44'己巳(二十三日),郭子仪从河东入朝。当时程元振当权,他忌妒郭子仪功高任重,多次在代宗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郭子仪心里不安,上表请求解除副元帅、节度使的职务。代宗慰劳安抚他,于是郭子仪便留在京师。
  '45'台州贼帅袁晁攻陷浙东诸州,改元宝胜;民疲于赋敛者多归之。李光弼遣兵击晁于衢州,破之。
  '45'台州贼军统帅袁晁攻陷浙东各州,改年号为宝胜,深受赋税之苦的百姓大多归附袁晁。李光弼派遣军队在衢州进攻袁晁,将他击败。
  '46'乙亥,徙鲁王适为雍王。
  '46'乙亥(二十九日),代宗改封鲁王李适为雍王。
  '47'九月,庚辰,以来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知山南东道节度使。
  '47'九月庚辰(初四),代宗任命来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兼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48'乙未,加程元振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
  '48'乙未(十九日),代宗提升程元振为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
  '49'左仆射裴冕为山陵使,议事有与程元振相违者,丙申,贬冕施州刺史。
  '49'左仆射裴冕担任山陵使,商议事情时,有时意见与程元振不一致,丙申(二十日),代宗将裴冕贬为施州刺史。
  '50'上遣中使刘清潭使于回纥,修旧好,且征兵讨史朝义。清潭至其庭,回纥登里可汗已为朝义所诱,云“唐室继有大丧,今中原无主,可汗宜速来共收其府库。”可汗信之。清潭致敕书曰:“先帝虽弃天下,今上继统,乃昔日广平王,与叶护共收两京者也。”回纥业已起兵至三城,见州、县皆为丘墟,有轻唐之志,乃困辱清潭。清潭遣使言状,且曰:“回纥举国十万众至矣!”京师大骇。上遣殿中监药子昂往劳之于忻州南。初,毗伽阙可汗为登里求婚,肃宗以仆固怀恩女妻之,为登里可敦。可汗请与怀恩相见,怀恩时在汾州,上令往见之,怀恩为可汗言唐家恩信不可负,可汗悦,遣使上表,请助国讨朝义。可汗欲自蒲关入,由沙苑出潼关东向,药子昂说之曰:“关中数遭兵荒,州县萧条,无以供拟,恐可汗失望;贼兵尽在洛阳,请自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