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5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埃獠皇且煌蚋隼钫暧质鞘裁矗∥液薏荒艿玫教熳拥纳蟹秸堵斫<釉谀牟弊由希宜渌酪彩幼骰丶乙话悖 闭殴飧ㄎ薹ǚ床担乩春螅献嗨档胰式懿还场5胰式鼙唤抵拔粗荽淌贰�
'10'丁卯,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夏官侍郎王本立并同平章事。
'10'丁卯(十二日),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夏官侍郎王本立都任同平章事。
'11'太后之召宗室朝明堂也,东莞公融密遣使问成均助教高子贡,子贡曰:“来必死。”融乃称疾不赴。越王贞起兵,遣使约融,融苍猝不能应,为官属所逼,执使者以闻,擢拜右赞善大夫。未几,为支党所引,冬,十月,己亥,戮于市,籍没其家。高子贡亦坐诛。
'11'太后召皇族到明堂朝见,东莞公李融暗中派使者问成均助教高子贡,高子贡回答说:“来,必定死。”李融便声称有病不来。越王李贞发难,派使者约他一同起兵,他匆促间不能响应,在属官逼迫下逮捕李贞的使者上报,因此升任左赞善大夫。不久,为亲属所牵连,冬季,十月,己亥(十四日),被处死于街市,查抄家产,高子贡也因此被处死。
济州刺史薛、弟绪、绪弟驸马都尉绍,皆与琅邪王冲通谋。闻冲起兵,作兵器,募人;冲败,杀录事参军高纂以灭口。十一月,辛酉,、绪伏诛,绍以太平公主故,杖一百,饿死于狱。
济州刺史薛、薛的弟弟薛绪、薛绪的弟弟附马都尉薛绍,都同琅邪王李冲通谋。薛听说李冲起兵,即制造武器,招募人员;李冲失败后,他们杀录事参军高纂以灭口。十一月,辛酉(初六),薛、薛绪被处死,薛绍因娶太平公主的缘故,被打一百棍子后,饿死于监狱中。
十二月,乙酉,司徒、青州刺史霍王元轨坐与越王连谋,废徙黔州,载以槛车,行至陈仓而死。江都王绪、殿中监公裴承先皆戮于市。承先,寂之孙也。
十二月,乙酉(初一),司徒、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因犯与越王李贞通谋罪,被废黜并流放到黔州,用囚车运送,行至陈仓死去。江都王李绪、殿中监公裴承先都被处死于街市。裴承先是裴寂的孙子。
'12'命裴居道留守西京。
'12'唐朝命令裴居道留守西京。
'13'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素不礼于殿中侍御史周矩,屡言其不能了事。会有罗告味道者,敕矩按之。矩谓味道曰:“公常责矩不了事,今日为公了之。”乙亥,味道及其子辞玉皆伏诛。
'13'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一贯不尊重殿中侍御史周矩,多次说他不会解决问题。正好有人罗织罪名告发骞味道,太后命令周矩审讯。周矩对骞味道说:“你常责备我不会解决问题,今天我就为你解决问题。”己亥(疑误),骞味道和他的儿子骞辞玉都被处死。
'14'己酉,太后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14'己酉(二十五日),太后祭拜洛水,接受“天授圣图”,皇帝、皇太子都随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首领各按方位排列站立。珍禽、奇兽、各种珍宝陈列于坛前,礼乐仪仗的盛大,是唐朝开国以来所未有过的。
'15'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栌籍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宴赐群臣,赦天下,纵民入观。改河南为合宫县。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僧怀义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15'辛亥(二十七日),明堂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三百尺见方。共三层:下层按照四季划分,四方各用本方的颜色;中层按十二时辰划分;上为圆顶,由九条龙捧起,顶上安置铁凤,高一丈,用黄金装饰。中间有十围粗的大木,上下贯通,斗斜柱屋檐都依仗它作基础。下面安置铁制水渠,像太学中辟雍的样子,号称万象神宫。太后设宴赏赐群臣,大赦天下罪人,准许百姓入内参观。改河南县为合宫县。又在明堂北面造五层天堂以贮藏大佛像;登上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了。和尚怀义因主持修造明堂和天堂有功授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侍御史王求礼上书曰:“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斫。今者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太后不报。
侍御史王求礼上书说:“古代明堂,用茅草为顶不加修剪,以柞木作椽不加砍削。现在用珠宝玉石装饰,涂上各种颜色,铁凤高入云端,金龙藏进云雾,从前殷纣王的琼台、夏桀的瑶室,都无法超过它。”太后不予理睬。
'16'太后欲发梁、凤、巴,自雅州开山通道,出击生羌,因袭吐蕃。正字陈子昂上书,以为:“雅州边羌,自国初以来未尝为盗。今一旦无罪戮之,其怨必甚;且惧诛灭,必蜂起为盗。西山盗起,则蜀之边邑不得不连兵备守,兵久不解,臣愚以为西蜀之祸,自此结矣。臣闻吐蕃爱蜀富饶,欲盗之久矣,徒以山川阻绝,障隘不通,势不能动。今国家乃乱边羌,开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种,为乡导以攻边,是借寇兵为贼除道,举全蜀以遗之也。蜀者国家之宝库,可以兼济中国。今执事者乃图侥幸之利以事西羌,得其地不足以稼穑,财不足以富国,徒为糜费,无益圣德,况其成败未可知哉!夫蜀之所恃者险也,人之所以安者无役也;今国家乃开其险,役其人,险开则便寇,人役则伤财,臣恐未见羌戎,已有奸盗在其中矣。且蜀人劣,不习兵战,山川阻旷,去中夏远,今无故生西羌、吐蕃之患,臣见其不及百年,蜀为戎矣。国家近废安北,拔单于,弃龟兹,放疏勒,天下翕然谓之盛德者,盖以陛下务在养人,不在广地也。今山东饥,关、陇弊,而徇贪夫之议,谋甲兵,兴大役,自古国亡家败,未尝不由黩兵,愿陛下熟计之。”既而役不果兴。
'16'太后准备征发梁、凤、巴等地百姓,从雅州凿山开通道路,出击生羌,从而袭击吐蕃。正字陈子昂上书认为:“雅州边地的羌人,从唐朝开国以来未曾作过盗贼,现在一旦无罪而杀戮他们,他们的怨恨一定很深;而且害怕被消灭,必蜂起作盗贼。西山羌族盗贼兴起,则蜀地边城不得不接连派兵防守。兵士长期集结不散,我以为西蜀的灾祸,从此就结下了。我听说吐蕃贪图蜀地富饶,想窃取它已经很久了,只是因山川隔绝,道路阻塞不通,形势使他们无法行动。现在国家却扰乱边地羌人,开通险要通道,使他们得以收集逃亡种族,作为向导以进攻边地,这是借给敌人兵马,为敌人清除道路,把全部蜀地送给他们。蜀地是国家的宝库,可以多方面接济中原地区。现在的一些当政者贪图侥幸的利益而进取西羌,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够种庄稼,得到他们的财富不足以使国家富裕,只是浪费财力人力,无益于陛下圣德,更何况成败还不一定呢!蜀地所依赖的是地势险要,百姓所赖以安定的是没有徭役;现在国家却打通它的险要,役使它的人民,险要打通则便于敌寇,人民被役使则伤财,我恐怕还没有见到羌人,已有奸盗出现在蜀中了。况且蜀人弱小,不熟悉军事,山川阻隔,距离中原遥远,如今无敌造成西羌、吐蕃的祸患,我觉得不用再过一百年,蜀地将变为戎人的地方了。国家近年废除安北、单于都护府,放弃龟兹、疏勒二镇,天下所以一致称之为盛德,大概是因为陛下致力于安养人民,而不在于扩大土地。现在崤山以东饥荒,关、陇地区残破,却顺从贪心人的议论,谋划动用军队,兴起大规模的徭役,自古以来国亡家败,未尝不由于滥用武力,愿陛下仔细考虑。”其后这件事情没有能进行。
永昌元年(己丑、689)
永昌元年(己丑,公元689年)
'1'春,正月,乙卯朔,大飨万象神宫,太后服衮冕,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先诣昊天上帝座,次高祖、太宗、高宗,次魏国先王,次五方帝座。太后御则天门,赦天下,改元。丁巳,太后御明堂,受朝贺。戊午,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己末,御明堂,飨群臣。
'1'春季,正月,乙卯朔(初一),唐朝合祭于万象神宫,太后穿戴帝王的礼服礼帽,腰带上插着大圭,手拿着镇圭第一个献祭品,皇帝第二个献,太子最后一个献。先至昊天上帝座前,其次至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座前,其次至魏国先王座前,其次至五方帝座前。太后亲临则天门,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丁巳(初三),太后驾临明堂,接受朝贺;戊午(初四),在明堂施行政教,颁布教诲百官的九条政令;己未(初五),太后来到明堂,宴赏群臣。
'2'二月,丁酉,尊魏忠孝王曰周忠孝太皇,妣曰忠孝太后,文水陵曰章德陵,咸阳陵曰明义陵。置崇先府官。戊戌,尊鲁公曰太原靖王,北平王曰赵肃恭王,金城王曰魏义康王,太原王曰周安成王。
'2'二月,丁酉(十四日),太后追尊父亲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母亲为周忠孝太后,称武氏在文水的陵墓为章德陵,在咸阳的陵墓为明义陵,设置崇先府官员。戊戌(十五日),太后追尊其祖先鲁公为太原靖王,北平王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为魏义康王,太原王为周安成王。
'3'三月,甲子,张光辅守纳言。
'3'三月,甲子(十一日),张光辅守纳言。
'4'壬申,太后问正字陈子昂,当今为政之要。子昂退,上疏,以为“宜缓刑崇德,息兵革,省赋役,抚慰宗室,各使自安。”辞婉意切,其论甚美,凡三千言。
'4'壬申(十九日),太后问正字陈子昂,什么是当前要抓的重要政事。陈子昂退朝后,上疏认为:“应当宽缓刑罚,崇尚德政,停止军事行动,减省赋税徭役,抚恤慰问皇族,使他们各自安心。”词语委婉,意思深切,议论很好,共三千字。
'5'癸酉,以天官尚书武承嗣为纳言,张光辅守内史。
'5'癸酉(二十日),唐朝任命天官尚书武承嗣为纳言,张光辅守内史。
'6'夏,四月,甲辰,杀辰州别驾汝南王炜、连州别驾鄱阳公等宗室十二人,徙其家于州。炜,恽之子;,元庆之子也。
'6'夏季,四月,甲辰(二十二日),唐朝处死辰州别驾汝南王李炜、连州别驾鄱阳公李等皇族十二人,迁移他们的家属去州。李炜是蒋王李恽的儿子;李是道王李元庆的儿子。
己酉,杀天官侍郎蓝田邓玄挺。玄挺女为妻,又与炜善。谋迎中宗于庐陵,以问玄挺;炜又尝谓玄挺曰:“欲为急计,何如?”玄挺皆不应。故坐知反不告,同诛。
己酉(二十七日),唐朝处死天官侍郎蓝田人邓玄挺。邓玄挺的女儿是李的妻子,邓玄挺又与李炜很要好。李图谋从庐陵接回唐中宗,曾询问过邓玄挺;李炜又曾对邓玄挺说:“准备制定紧急计划,如何?”邓玄挺都没有回答。所以他以犯知道谋反而不报告的罪,被一同处死。
'7'五月,丙辰,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
'7'五月,丙辰(初五),唐朝任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以进攻吐蕃。
'8'浪穹州蛮酋傍时昔等二十五部,先附吐蕃,至是来降;以傍时昔为浪穹州刺史,令统其众。
'8'浪穹州蛮族酋长傍时昔等二十五部,原先依附吐蕃,这时候投降唐朝;唐朝任命傍时昔为浪穹州刺史,统率他的部众。
'9'己巳,以僧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北讨突厥。行至紫河,不见虏,于单于台刻石纪功而还。
'9'己巳(十八日),唐朝任命和尚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北伐突厥。进军到紫河,没有遇见突厥人,在单于台刻石纪功而回。
'10'诸王之起兵也,贝州刺史纪王慎独不预谋,亦坐系狱;秋七月,丁巳,槛车徙巴州,更姓虺氏,行及蒲州而卒。八男徐州刺史东平王续等,相继被诛,家徙岭南。
'10'唐朝诸王起兵时,只有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没有参与谋划,但也被牵连入狱;秋季,七月,丁巳(初七),被用囚车移送巴州,改姓虺氏,走到蒲州而死。他的八个儿子,如徐州刺史东平王李续等,相继被处死,家属被迁移岭南。
女东光县主楚媛,幼以孝谨称,适司议郎裴仲将,相敬如宾;姑有疾,亲尝药膳;接遇娣姒,皆得欢心。时宗室诸女皆以娇奢相尚,诮楚媛独俭素,曰:“所贵于富贵者,得适志也;今独守勤苦,将以何求?”楚媛曰:“幼而好礼,今而行之,非适志欤!观自古女子,皆以恭俭为美,纵侈为恶。辱亲是惧,何所求乎;富贵傥来之物,可足骄人!”众皆惭服。及慎凶问至,楚媛号恸,呕血数升;免丧,不御膏沐者垂二十年。
李慎的女儿东光县主李楚媛,年幼时就以孝顺恭谨著名,嫁司议郎裴仲将,夫妻相敬如宾;婆婆有病,所用药物食品她都亲口先尝;接待妯娌,都得到她们的欢心。当时皇族女子都以骄横奢侈相互争胜为时尚,他们讥笑只有李楚媛节俭朴素,说:“人所以看重富贵,是因为能满足欲望;现在你一人独自保持勤劳艰苦,追求的是什么呢?”李楚媛说:“小时候喜欢礼,现在付诸行动,不是满足欲望吗!综观自古以来的女子,都以恭顺节俭为美德,以放纵奢侈为丑恶。使父母感到耻辱是我所畏惧的,别的还有什么追求啊;富贵是无意得来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向别人炫耀的!”大家听后既惭愧又佩服。等到李慎的死讯传来,李楚媛哀号悲痛,呕血数升,守丧期满后,不用润发的油脂近二十年。
'11'韦待价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战,大败。待价既无将领之才,狼狈失据,士卒冻馁,死亡甚众,乃引军还。太后大怒,丙子,待价除名,流绣州,斩副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安西副都护唐休收其余众,抚安西土,太后以休为西州都督。
'11'韦待价进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交战,打了大败仗。韦待价既无将领的才能,窘迫中失去凭依,士卒挨冻受饿,死亡很多,于是领军返回。太后大怒,丙子(二十六日),韦待价被撤销名籍,流放绣州,处死副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安西副都护唐休收集残余部队,抚慰安定西部边地,太后任命唐休为西州都督。
'12'戊寅,以王本立同凤阁鸾台三品。
'12'戊寅(二十八日),唐朝任命王本立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13'徐敬业之败也,弟敬真流绣州,逃归,将奔突厥。过洛阳,洛州司马弓嗣业、洛阳令张嗣明资遣之;至定州,为吏所获,嗣业缢死。嗣明、敬真多引海内知识,云有异图,冀以免死;于是朝野之士为所连引坐死者甚众。嗣明诬内史张光辅,云“征豫州日,私论图谶、天文,阴怀两端。”八月,甲申,光辅与敬真、嗣明等同诛,籍没其家。
'13'徐敬业失败后,他的弟弟徐敬真流放绣州,以后逃回,准备投奔突厥。他路过洛阳时,洛州司马弓嗣业、洛阳令张嗣明供给财物送他离开;到达定州,被官吏捕获,弓嗣业上吊身亡。张嗣明、徐敬真多诬告牵连海内相互认识了解的人,说他们图谋不轨,期望这样能免除死罪。于是朝野人士被牵连判死罪的人很多。张嗣明诬告内史张光辅,说“征讨豫州时,他私下议论王者受命的征验、天象变化,在朝廷和叛逆者间脚踩两只船。”八月,甲申(初四),张光辅和徐敬真、张嗣明等一起被处死,并被查抄家产。
乙未,秋官尚书太原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洛阳令魏元忠,并免死流岭南。楚金等皆为敬真所引,云与敬业通谋。临刑,太后使凤阁舍人王隐客驰骑传声郝之。声达于市,当刑者皆喜跃欢呼,宛转不已;元忠独安坐自如,或使之起,元忠曰:“虚实未知。”隐客至,又使起,元忠曰:“俟宣敕已。”既宣敕,乃徐起,舞蹈再拜,竟无忧喜之色。是日,阴云四塞,既释楚金等,天气晴霁。
乙未(十五日),秋官尚书太原人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洛阳令魏元忠,都赦免死罪,流放岭南。张楚金等都被徐敬真所诬告,说他们与徐敬业串通谋反。将执行死刑时,太后派凤阁舍人王隐客骑快马传话赦免他们。赦免的喊声传到刑场,将受刑的人都高兴得跳跃欢呼,展转不停;只有魏元忠安坐自如,不动声色,有人让他起来,他说:“真假还不知道。”王隐客来到,又让他起来,他说:“等宣布太后的敕令后再起来。”宣布敕令后,他才慢慢起来,以跪拜之礼拜了两拜,脸上始终没有忧愁和喜悦的表情。当天,阴云密布,释免张楚金等人之后,天气转晴,阴云散尽。
'14'九月,壬子,以僧怀义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将兵二十万讨突厥骨笃禄。
'14'九月,壬子(初三),唐朝任命和尚怀义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领兵二十万讨伐突厥阿史那骨笃禄。
'15'初,高宗之世,周兴以河阳令召见,上欲加擢用,或奏以为非清流,罢之。兴不知,数于朝堂俟命。诸相皆无言,地官尚书、检校纳言魏玄同,时同平章事,谓之曰:“周明府可去矣。”兴以为玄同沮已,衔之。玄同素与裴炎善,时人以其终始不渝,谓之耐久朋。周兴奏诬玄同言:“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为耐久。”太后怒,闰月,甲午,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谓玄同曰:“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见,可以自直!”玄同叹曰:“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作告密人邪!”乃就死。又杀夏官侍郎崔察于隐处。自余内外大臣坐死及流贬者甚众。
'15'当初,高宗在位时,周兴任河阳县令被召见,准备加以提升,有人上奏说他不属清流官,这才作罢。周兴不知道,还多次在朝堂等候任命。诸位宰相都不告诉他,地官尚书、检校纳言魏玄同当时任同平章事,对他说:“周县令可以回去了。”周兴以为魏玄同阻止自己提升,因此怀恨他。魏玄同一贯与裴炎很要好,当时人因为他们的友情始终不变,称赞为“耐久的朋友”,周兴因此上奏诬陷玄同,说他曾说过:“太后老了,不如事奉皇帝耐久。”太后大怒,闰九月甲午(十五日),赐他在家里自尽。死前监刑御史房济对魏玄同说:“您老为何不告密,以求得到太后召见,可以为自己申诉。”魏玄同感叹说:“被人杀死和被鬼杀死,又有什么不同,怎么能当告密人呢!”于是自尽。又在隐蔽的地方杀死夏官侍郎崔,其余朝廷内外大臣因此被处死和流放的很多。
彭州长史刘易从亦为徐敬真所引;戊申,就州诛之。易从为人,仁孝忠谨,将刑于市,吏民怜其无辜,远近奔赴,竞解衣投地曰:“为长史求冥福。”有司平准,直十余万。
彭州长史刘易从也被徐敬真诬告;戊申(二十九日),在彭州被处死。刘易从为人仁爱孝顺,忠诚谨慎,将在街市行刑时,官吏和百姓怜惜他无罪,从远近各处奔赴刑场,争先脱衣扔在地上,说:“为刘长史求冥福”。有关部门估价,这些衣服值十多万。
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徵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周兴等诬告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常之被召回送进监狱。冬季,十月,戊午(初九),黑齿常之上吊身亡。
己未,杀宗室鄂州刺史嗣郑王等六人。庚申,嗣滕王琦等六人免死,流岭南。
己未(初十),武后处死皇族鄂州刺史嗣郑王李等六人。庚申(十一日),嗣滕王李琦等六人免去死罪,流放岭南。
'16'丁卯,春官尚书范履冰、凤阁侍郎刑文伟并同平章事。
'16'丁卯(十八日),春官尚书范履冰、凤阁侍郎邢文伟都任同平章事。
'17'己卯,诏太穆神皇后、文德圣皇后宜配皇地祗,忠孝太后从配。
'17'己卯(三十日),太后下令,祭皇地祗时以太穆神皇后、文德圣皇后配享,周忠孝太后随从配享。
'18'右卫胄曹参军陈子昂上疏,以为:“周颂成、康,汉称文、景,皆以能措刑故也。今陛下之政,虽尽善矣,然太平之朝,上下乐化,不宜有乱臣贼子,日犯天诛。比者大狱增多,逆徒滋广,愚臣顽昧,初谓皆实,乃去月十五日,陛下特察系囚李珍等无罪,百僚庆悦,皆贺圣明,臣乃知亦有无罪之人挂于疏网者。陛下务在宽典,狱官务在急刑,以伤陛下之仁,以诬太平之政,臣窃恨之。又,九月二十一日敕免楚金等死,初有风雨,变为景云。臣闻阴惨者刑也,阳郐者德也;圣人法天,天亦助圣,天意如此,陛下岂可不承顺之哉!今又阴雨,臣恐过在狱官。凡系狱之囚,多在极法,道路之议,或是或非,陛下何不悉召见之,自诘其罪!罪有实者显示明刑,滥者严惩狱吏,使天下咸服,人知政刑,岂非至德克明哉!”
'18'右卫胄曹参军陈子昂上疏认为:“周朝歌颂成王、康王,汉朝称赞文帝、景帝,都因为他们能弃刑罚而不用的缘故。现在陛下的政治,虽然尽善了,但太平的朝代,上下都乐于教化,不应当有乱臣贼子,天天触犯帝王的刑律被处死。近来大案增多,叛逆的人日益增加,我本愚昧,原以为他们都有确凿的罪证,而上月十五日,陛下特意查明囚犯李珍等无罪,百官欢悦,都庆贺陛下圣明,我于是知道也有无罪的人落入宽大的法网。陛下致力于宽刑,狱官却在追求苛刻的刑罚,以损害陛下的仁德,以诬蔑太平的政治,我心里憎恨这些人。还有,九月二十一日下令赦免张楚金等人的死罪,天气由有风雨为出现五色云彩。我听说天阴暗惨淡表示刑罚过公,晴朗表示德政;圣人效法上天,上天也帮助圣人,天意既然如此,陛下怎么能不承顺天意呢!现在又阴雨,我恐怕过错在执掌刑狱的官吏。凡是入狱的犯人,多处以最重的刑罚,道途的议论,或肯定或否定,陛下何不全部召见罪犯,亲自责问他们的罪过!确实有罪的公开给予应得的刑罚,滥施刑罚的则严厉惩办主管刑狱的官吏,使天下人都心服,人们都知道政事和刑罚,那不是最高尚的道德就能够发扬光大吗!”
天授元年(庚寅、690)
天授元年(庚寅、公元690年)
'1'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以周、汉之后为二王后,舜、禹、成汤之后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国。
'1'十一月,庚辰朔(初一),冬至,太后祭万象神宫,大赦天下。开始用周历,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历正月为一月。封周朝、汉朝王室的后代为“二王后”,舜、禹、成汤的后代为“三恪”,北周、隋朝皇帝的后代享受封国的待遇。
'2'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改诏曰制。秦客,太后从父姐之子也。
'2'凤阁侍郎河东人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个字进献,丁亥(初八),朝廷下令推行。太后自己命名为“”,改称“诏”为“制”。宗秦客是太后堂姐的儿子。
'3'乙未,司刑少卿周兴奏除唐亲属籍。
'3'乙未(十六日),司刑少卿周兴奏请废除唐朝帝室亲属的家族名册。
'4'腊月,辛未,以僧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
'4'腊月,辛未(二十三日),唐朝任命和尚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给鄂国公爵位。
'5'春,一月,戊子,武承嗣迁文昌左相,岑长倩迁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内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为地官尚书。攸宁,士之兄孙也。
'5'春季,一月,戊子(初十),武承嗣升任文昌左相,岑长倩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内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除相职,改任地官尚书。武攸宁是武士哥哥的孙子。
时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承嗣、三思往问之,方质据床不为礼。或谏之,方质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寻为周兴等所构,甲午,流儋州,籍没其家。
当时武承嗣、武三思当权,宰相都对他们很谦让。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病在家,武承嗣、武三思前往问候,韦方质靠着床不行礼。有人规劝他不要这样,他说:“生死有命运安排,大丈夫怎能屈身事奉太后的近亲以求幸免呢!”不久他便被周兴等人陷害,甲午(十六日),流放儋州,查抄家产。
'6'二月,辛酉,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6'二月,辛酉(十四日),太后亲自在洛城殿考各地入京应举的人。入京应举的人参加殿试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7'丁卯,地官尚书王本立薨。
'7'丁卯(二十日),地官尚书王本立去世。
'8'三月,丁亥,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
'8'三月,丁亥(初十),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去世。
'9'夏,四月,丁巳,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坐尝举犯逆者下狱死。
'9'夏季,四月,丁巳(十一日),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因曾荐举犯叛逆罪的人,被关进监狱后死去。
'10'醴泉人侯思止,始以卖饼为业,后事游击将军高元礼为仆,素诡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一判司,判司使思止告贞与舒王元名谋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废,徙和州,壬午,杀其子豫章王;贞亦族灭。擢思止为游击将军。时,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为御史,太后曰:“卿不识字,岂堪御史!”对曰:“獬豸何尝识字,但能触邪耳。”太后悦,即以为朝散大夫、侍御史。他日,太后以先所籍没宅赐之,思止不受,曰:“臣恶反逆之人,不愿居其宅。”太后益赏之。
'10'醴泉人侯思止,起初靠卖饼谋生,后来给游击将军高元礼当仆人,一贯诡诈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一名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与舒王李元名谋反,秋季,七月,辛巳(初七),李元名因此被废黜,迁移到和州,壬午(初八),处死他的儿子豫章王李;裴贞也被灭族。朝廷提拔侯思止为游击将军。当时,告密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