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侯争霸-第3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桥进行着建造,而大夏圣元九年五月,这座天之桥终于赶在夏季来临之前竣工。

天之桥,横架南北,连接浑河两岸,有了这座桥,从天之城往南就不需要在乘坐船只,而是直接可以从桥上而过,到达京畿南部的蚌县,甚至连接整个苏府,广梁府等浑河南岸的州县,大大的提升了货物流通。

不过天之桥建造完成之后,并没有立刻投入使用,因为这座桥梁虽然建造完成,但却没有经过洪水的考验,所以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时间进入到七月,就在山东,中原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夏季的雨水终于如期而至。

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一扫进入夏季以来的闷热,干燥,整个天气都变得清凉了下来,天之桥拥有十三座浮动的巨大的水上堡垒作为桥墩,水上堡垒本身就是经过精心打造的巨型战船,其实说是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海上平台更加合适。

水上堡垒采用多隔舱的制造方式,犹如花朵一般,一层包裹一层,中间安插无数的支持点,甚至在木制的基础上,还使用钢铁完成了核心机构的加固,水上堡垒呈锥形结构,两头尖锐,腹部逐渐宽大,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胖子,整体犹如一条流线形,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开水流。

不过水上堡垒虽然可以漂浮在河面之上,但是为了固定,却是利用巨石,水泥还有巨大的铁笼制造了无数个重物沉入浑河水下,并使用巨型铁链与水上堡垒连成一体,可以说这十三座水上堡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不比建造一座皇城差。

每一座水上堡垒上驻扎有天府水利司衙的官员坐镇,他们需要对整座天之桥进行最后的检验,并记录下每一日的情况,如果这座天之桥能够承受过这一次的夏季洪水,那么天之桥也可以正式启动,成为大夏最大的也将是最繁华的大桥。

天之城,皇宫,尽管外面雨水哗哗,但是夏羽的心情却是好得很,尽管草原圣山上的神器有点出乎预料的难缠,还无法到手,但是从山东传回的消息,却是解决了大夏第九件神器,也就是说大夏已经具备了升级为帝国的一切条件,一切只等最后一件神器护送回天之城,大夏就能从皇国晋升为帝国,成为仅次于大秦帝国第二个跨过帝国门槛的国家。

实际上如果要算上天可汗大帝国的话,大夏应该算是第三个,不过蒙古人建立的帝国含金量要远小于农耕民族,而随着第九件神器搞定,大夏晋升帝国也已经提上了内阁讨论的日程。

尽管大夏已经划定的八十一府统治地区,还没有完全到手,不过情况却一直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大夏晋升帝国已经不容阻挡。

中原方向,被大夏夺取的清王国的疆域,已经设立了地方衙门,并开始恢复秩序,而在冀州大平原上,随着卢象升的纳降,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受到波及最大的就要属吴国内部的黄巾。

吴国内部的五大黄巾,瓦山黄巾在西北覆灭,余下的四大黄巾,平城黄巾在海州,历州游荡,如今正被大夏驻扎两地的兵马清剿,本就已经苦苦支撑的平城黄巾如今已经四分五裂,项雷带着兵马四处的奔逃却又好像一个被困住的老鼠,根本无路可逃。

东阳黄巾的袁家已经向大夏递交了一分归降协议,表示愿意臣服,西风黄巾在左良玉扩张的时候,就已经实力不济,被南卞黄巾给吞了,如今已是名存实亡,而南卞罗家虽然还没有主动向大夏递出橄榄枝,但是罗家如今占据的三州地盘根本就无法面对北面的大夏兵马还有南面的卢象升的精锐。

而此刻大夏的兵马已经开始陆续从顺天府南下,而卢象升麾下的兵马整编已经开始,一旦这部分兵力整编完成,大夏在中原的兵力将达到六十余万,足以完全南下的争略,只有十万的杨家军在牵制了潘美之外,已经接连从北海西面的石州等地出兵沿河而上,不断扩大占领疆域,可以说中原的扩张,除了几个已经不上台面的反王,几支打着黄巾旗号的地方门阀还有一些自立的大宋禁军外,已经没有可以阻挡大夏横扫这一片富饶之地的势力。

本来抢夺这块地盘,还有大唐这个盟友兼竞争对手,不过大秦帝国已经从东部出兵,大唐不得不将兵马重兵囤聚在洛阳府,防御大秦帝国,导致顺流而下抢夺地盘的兵力大大不足,可能让大夏占据一些便宜,毕竟当初设立势力分界线的时候,有几个边界州属于谁占有就归谁的。

而黄河南岸,大魏皇国的北上并不顺利,因为魏军遇到了有孙膑这个兵法祖宗在的轩辕洪烈的兵马,轩辕洪烈在这两年扩张很快,除了大夏控制在手的河南州和半个昌邑州外,以往隶属于大宋的南岸州县已经大半都被其占据,包括章平王等三个反王的地盘也已经岌岌可危,可以说轩辕洪烈是这次大动乱中的又一批黑马。

而对于轩辕洪烈,夏羽却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因为夏羽需要轩辕的势力以阻挡魏国将黄河下游的土地占据,大夏在山东西南已经与魏国有了正面的利益冲突,而不可意外的,这个冲突会越来越大,未来在山东西南,大夏与大魏很可能爆发大战,以争夺山东西部归属。

夏羽不是没想过占据黄河下游南岸,在大宋没有瓦解的时候,大夏就讨要到了河南州,并准备以其为踏板沿河而上发展,不过因为西北蒙古的入侵,加上随后覆灭柔然,又大举入吴,清,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导致了大夏可布置在此地的兵力不足,所以在黄河下游南岸的扩张也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而从中原的局势看,大夏就算在此地布置了大量的兵力,也不一定能获得足够的好处,因为大夏在宋国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而东南大宋禁军自立后,兵马并不弱,大夏想要有所作为得投入十五万到二十万兵马,而抢夺到的疆域只有几州之地,而此刻轩辕洪烈崛起,并以雷霆之势快速的扩张。

正所谓厚积薄发,轩辕家洪烈在大宋的影响力,尤其是南部的影响力远超出大夏的想象,拥兵二十万众的东南禁军王,居然如同雪花一般神奇的被瓦解,麾下大部分兵马尽数成了轩辕家的兵马,这跟魔术一样的表演,甚至让夏羽都为之惊叹。

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夏羽已经放弃了在黄河南岸继续扩张的意图,而是全力占据黄河北岸的疆域,这片疆域更加广阔,同样有黄河天险的存在,也更容易防守,而瓜分这部分蛋糕的只有大夏和大唐两国而已。

而且任由轩辕家坐大,也是让其牵制日益强大起来的大魏,毕竟这块地方,大夏的利益并不多,让这两家争夺,反而是一个不错的牵制,大魏无法吞并这块土地,以壮大实力,而轩辕家也因为周边势力和地理上的限制而无法过于强大,威胁大夏的安全,甚至想要对付大魏还要依靠大夏的帮忙。

中原上战局一直都按照大夏设下的剧本在走,按照进程,顶多两三年,黄河北岸的领土就会全部纳入到大夏的怀抱,而在山东,墨门已无,大夏已经彻底占据了东部,中部,以及西北,如今大夏兵马已经攻入小明,只要小明国陷落,大夏的大渤海圈上的最后一个拼图也将完成,整个大渤海将当之无愧的成为大夏的内海,后花园。

不过山东西面的中部周,西南的齐鲁却已经成了大夏和大魏的争夺焦点,不过大夏已经完成了对山东半岛的既定计划,剩下的就是如何扩大和巩固所得。

而在海上,大夏的统治地位虽然受到江南国家的挑战,但是地位依旧,并不是这些江南国家短期之内可以挑战的,而除了这条日益繁华的南方航线,随着东部航线的开通,与倭人的贸易也将走上正轨,大夏的优势依旧明显,甚至靠着从倭国不断输入的黄金,白银,大夏完全可以保持在两三百年内的强盛,不需要为国库担忧。

可以说一切都在按照一个良好的轨道上运转,夏羽放下手中的奏章,拉住正斟茶的幽蓝的手腕,已是三旬的幽蓝并没有显出老态,反而身上多出一股成熟的丰韵,蛮族少女本身就丰腴的身体越发的诱人,幽蓝并没有被册封为妃,依旧当成内宫女官总管,实际上这也是为了平衡宫内权利,同时夏羽也不想将这个女官总管的重要位置交给别人,而与幽蓝的生下的皇子也不需要继承大统,而要去继承蛮族的部落。

夏羽在去年的时候,已经确定了四大蛮族护国部落,这四大部落将成为日后皇室的隐藏力量存在,所有的皇室成员必须在四大部落内完成皇子考核,才能具备荣登大宝的资格,同时,而日后护卫皇帝的近卫亲军只能从这四大部落中挑选,可以说这四大部落已经作为大夏皇室的守护者而存在,而这样的部落,需要一个头领来统领。

搂抱着幽蓝那丰满的娇躯,大手直接握住幽蓝的饱满酥胸,尽管已经是老夫老妻,但幽蓝敏感的身体依旧让她脸上布满了红晕:“陛下!”

夏羽轻轻的揉捏着那团饱满,目光却是看向窗外的雨,良久才道:“这场雨下了好几天了,估计浑河又要涨水了!”夏羽有些担忧的道。

幽蓝抬起臻首,道:“陛下可是担忧天之桥能否撑得过这次涨水。”夏羽点了点头,道:“天之桥的营建花费巨大,历时六年,如果撑不过去,可就损失大了!”

“我来之前,好像听说天府令包大人已经搬到了天之桥上!”幽蓝轻哼了一声,身体有些发热的扭动着,丝毫感受到了夏羽某个地方的蠢蠢欲动,身体靠的越发紧了。

夏羽听了幽蓝所言,却是一愣,随机拍了拍幽蓝的翘臀,站起身道:“这个包黑子,还真是爱胡闹,他一个天府令,跑到天之桥上去干吗,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幽蓝听到夏羽叱责,却是嫣然一笑,道:“天之桥好像也属于天府令管理,甚至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司衙负责天之桥日后的管理为维修,他这天府令可不是没事找事!”

夏羽白了一眼幽蓝,在她饱满的胸脯上抓了一把:“去准备马车,我们也去桥上看看!”

“这不好吧!”幽蓝幽怨的看了夏羽一眼,听到夏羽也要过去,连忙阻拦的道,不过看到夏羽那坚定的目光,幽蓝就知道自己是拦不住了:“那好吧!”

“陛下,您怎么来了,这里可危险!”在正中心的水上堡垒上,包拯看到了从马车上下来的夏羽,连忙上前道。

“不碍事,这一路行来,桥面还算平稳,这里的情况如何!”夏羽这一路行来,虽然桥体微微有些晃动,但桥体还算结实,而且每一处地方都有人在检查,以检测在涨水之后,桥体是否有问题。

“回陛下,一切都还正常,没有发生什么危险,不过这只是入夏的第一场大雨,具体的情况还得等到九月后,夏季雨期过后才能出来,不过初步已经可以通行,咱们的老师傅说,明后两天着雨就差不多会停,到时候可以暂时开通桥面通行,不过下雨的时候还得关闭。”

第七百五十五章四方云动,齐聚大夏皇城

天空,风和日丽,海风轻拂,大海船在海面上披荆斩棘,将如镜面一般的海切割成无数的碎片,浪花滚滚荡漾开来,皇太子号被数艘战船护卫在当中,鼓足了风帆,卖力的朝着北方驶去。

船楼顶部,夏麒手中把玩着那神器,丈天尺,这把丈天尺虽然仅仅是一把低级神器,不过却是十分罕见的辅助神器,尽管大夏已经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并制定了系列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不精准,但有了这把神器就不同了,这把丈天尺可大可小,完全就是天下间最为标准的尺子,而度量衡越精准,大夏工匠在制造器物的时候才能做到更加的精密,比如打造投石车,使用更精准的度量衡,完全可以增加其耐久,使用时限以及部分威力。

得到这把丈天尺,大夏就凑足了九大神器,而九大神器聚齐之后,大夏就已经具备了晋升帝国的资格,此刻的大夏,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治下经济,科技发展都已经领先各大诸侯,晋升帝国只差这最后的九神器而已。

“殿下,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七星海军府的辖区,在过半日,就将到达七星群岛!”

皇太子号的出现很快就被巡弋在海面上的海军巡逻船发现,经过旗语的一番联系,巡逻船队中派出一艘船只并入了这支船队,作为领航在前方领路,日后偏西,船队来到了海军府天玑要塞。

天玑要塞,七星海军府大本营,也是大渤海上最大的海军要塞港,如今的七星群岛是大渤海航运的十字中心,几乎南来北往,东西贸易的船只都会经过这里进行中途补给,而七星群岛上迷人的海上风光同样也是吸引大批大夏富人前来避暑的圣地。

天玑要塞码头,江天华率领着海军府一干将领站在码头之上默默等候,直到远处的天边出现了几艘巨大的船影,从码头上陆续驶出十数艘战船,在海面上排列成行,犹如一个个巨大的骑士,侍立两侧,迎接皇太子号的到来。

“太子殿下!”皇太子麒走下战船,江天华带着众将上前行大礼,皇太子麒挥了挥手,道:“都起来吧。”江天华站起身,走在皇太子的身后侧,道:“太子殿下一路劳累,我等已经准备好了宴席和房间以供殿下休息。”

“恩!”皇太子麒登上码头上早已经准备好的一辆马车,并将江天华也拉了上来,马匹发出一声长嘶,车身缓缓的移动了起来。

望着马车窗外迷幻的夕阳色彩,良久,太子麒这才扭过头,问道:“皇都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回殿下,枢密省中枢已经发出诏令,命令各地军指挥使以上的四品以上的武将入京,行政内阁也对地方官员发布了同样的诏令,要求我们在九月中必须赶回皇城!”江天华作为一府镇守使,消息自然十分畅通,皇城内已经开始筹备登帝大典的事情早就用飞鸽传书的方式传了过来。

夏麒听言,却是嗯了一声,点了下头,如今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上次父皇登基为皇的时候,还在十年之前,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而十年的发展,大夏已经升级为帝国,而对于他这个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心里无疑也是很兴奋的。

“江镇守打算何时北上!”夏麒询问的道。

“回殿下,臣这里的事情早已经整理完毕,而且七星群岛位于大渤海中部,我这海军府除了日常巡逻,支援山东外也没有其他事务,所以随时都可以出发!”

“呵呵,那就一同北上吧!”夏麒笑了一声说道,作为皇太子,夏麒知道这一次的登基帝位大典非同寻常,这个非同寻常的意思,除了是指此番从皇国晋升帝国意义非凡,同样这一次大典之后,大夏也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权利变更,各级官员肯定都会升官晋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是分权,集权的一次宴会。

自从外封制的确立,并第一次提出大夏八十一府行政划分的时候,大夏的国策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只不过还缺乏一个契机而已,而这一次无疑就是这最佳的时机,而这次权利变更最大的一点就是兵权上的再分配。

大夏八大陆军镇守府,四大海军镇守府加上一支内河水军镇守府,这十三镇守府与禁军构成了大夏军事的基础,然而数次战争爆发以来,这些镇守府的兵权日益威重,而为了平衡这种局面,父皇不得不几次增加禁军编制,以让内外达到均衡,而且这个时候,大夏的国策是对外扩张,所以地方镇守府虽然兵权日隆,但却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有父皇在,这些镇守府自然不敢怎样,而父皇的身体足以继续统治大夏二十年,甚至更久,而这个时候他正值壮年,而二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他建立起足够的威信,这些镇守府同样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镇守府拥有重兵,对未来却不是好事,如果遇到雄主,英明之君,那自然注意掌控局面,但是谁敢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代代都是英武之君,所以削弱地方镇守之权,收拢兵权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这一次登帝大典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时机,否则一旦地方稳定,在想将兵权收回,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七星海军府停留一日,第三日晨,太子麒和七星海军府镇守使江天华在十数艘大船的簇拥下,继续北上。

就在太子麒携带着最后的神器北上,大夏皇城上下却已经忙忙碌碌了起来,三省七部,甚至是中枢三部,大夏军政十部全都动了起来,而天府二十四衙同样开始对整座皇城开始进行大清扫,并对沿街进行装饰,因为在几日前,内阁正式公布了大夏晋升帝国的时间,十二月十二日。

眼下已经八月初,准备时间不足四个月,不过在大量人力,大批金钱的挥霍下,时间完全不是问题,从皇城内每日都有无数的传令兵从四门出发,携带着上旨传达地方。

哒哒哒,马蹄声在旷野之中,田间路上,甚至是青石路面之上发出那强劲也有力的声响“让开,让开!”一支传令的骑兵冲入城门之内,只是稍微降低了马速,一路飞驰来到城内的地方衙门,为首的传令兵掏出令牌,径直迈入衙门,没两刻钟的时间,一队衙役就从衙门内簇拥而出,朝着衙门前方的小广场一侧的巨大告示牌上,张贴上了全新的黄纸金告。

晋升帝国的消息随着这一张张的告示引起了轩然大波,就好似一个地震一般,快速的波及着周边,从衙门前,蔓延到市井,从来往的商人口中又传到四周的乡镇,又从乡镇传递到每一处村落,整个皇国的百姓全都陷入了巨大的喜悦之中,无疑晋升帝国的消息让身为国民的百姓们更加的自豪。

消息随着传令兵快速的向着大夏各府州郡县传递着,而更远一点的地方则以飞鸽传递,而由两大辅都内的官员进行传播,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快速的传递到了大夏的每一个角落。

北方的鲜卑大草原,段氏家主接到了大夏晋升帝国的消息,在这几年因为与大夏私下合作,走海上贸易大赚特赚的段氏此刻的心境早已经变了许多,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从段嫣成为大夏皇妃,段氏鲜卑虽然与大夏还处于敌视状态,但实际上,双方的私下贸易已经开启,段氏从海上贸易赚取大量的金银,转手就买入大夏出产的各种货物,而这种贸易的获取,无疑比起战争的获得还要容易的多,至于当初的约定,也随着大夏晋升帝国的消息,也被淡忘,段氏的实力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想要一统大鲜卑,却还是有些困难,而大夏已经晋升帝国,却是将鲜卑越抛越远,如今就算是联合三家之力,也很难取得对大夏的胜利,何况段氏借助大夏已经成为鲜卑三主中实力最雄厚的,拓跋家也不得不让步,在这个时候,对抗显然不是正道,所以段家家主决定,亲自带领族人,以及大量的财物南下大夏,祝贺这个邻居的晋升,同时也改变一下现在的敌我关系。

段氏打算南下,鲜卑拓跋和北方慕容同样也怀了一样的心思,不过两大鲜卑部族南下却也有点被逼的苦楚,因为段氏这个叛徒,私下里与大夏贸易,实力越来越强,已经隐隐有独领鲜卑的架势,他们不想被段氏吞掉,那就不得不与南方的大夏修好,毕竟隔着大兴安岭,拓跋氏的地盘与大夏北方松嫩府也是僻壤的,完全可以避过南方段氏与大夏贸易,至于怎么获得与大夏的贸易权,就是两族此番南下的重点了。

大鲜卑三主纷纷决定南下,而北方的其他部落部族,稍微有一些头面的,能上得了台的也纷纷由族长率领南下,不过他们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部族想的却是更多,有的希望可以依附,有的希望可以获得庇护,有的则希望可以获得交易,总之不一而足。

大夏东方,朝鲜半岛上,李氏朝鲜,北高丽,耽罗国,甚至是新百济,中高句丽等朝鲜诸侯得到消息后,在得到消息后,不分快慢的都已经整理行装,准备北上,不过有些国家在得到消息的时候,虽然时间已经不剩下一两个月,但却依旧先派出使臣,至于贺礼则在后面慢慢的走。

大夏西方,大蒙古的忽必烈得到大夏晋升帝国的消息,也是略显诧异,不过对于身边出现这么一个强大敌人却是暗中警惕,但是在警惕的同时,忽必烈却也准备了一支使团队伍,而自己也混入其中,忽必烈想要看看这个几次三番让自己败北的敌人的实力。

中原,大夏的盟友,兄弟大唐也最先得到了大夏派来的使臣提交的国书,此刻的大唐也距离晋升帝国只差一步,在夺取了清国的神器后,才凑足八件,最后一件还没有下落,被大夏抢了一个先,虽然有点小小的失落,但是作为盟友,李世民还是派出了以太子为首的使团,代表他前往大夏祝贺,毕竟大夏和大唐还是儿女亲家。

已经没落的大宋赵家兄弟赵匡义也代表其兄前往大夏,东南崛起的诸侯轩辕也派出了祝贺的使团,而山东西部已经于大夏短兵相接的大魏皇国,在得到大夏晋升帝国之后,也退避三舍,不得不重新估量与北方大夏征战的后果,双方短暂停战,而以大魏皇国平等王江衍为首的使团也快速的组建,准备前往北方大夏。

中原如今的庞然大物,大汉皇国在两汉合流之后,已经具备了九神器,然而黄巾内乱却导致大汉皇国内部不靖,而且到如今还没有完全清剿,所以虽然聚集了九大神器,但依旧无法晋升帝国之阶,此番听到遥远的大夏晋升帝国的消息,大汉皇国还是派出了一支使团。

而位于汉中长安的大秦,这个中华第一个帝国,秦始皇帝嬴政在沉吟了两日后,也派出一支还算高规格的使团顺着黄河而下。

已经分裂的大隋如今面临着大魏皇国在北方的威压,不约而同的三个皇子都派出了使团,因为大魏皇国在山东已经与大夏交锋,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盟友,消息传递到江南已经是十月末,这还是有飞鸽传书,沿途不断传递的结果,有范蠡牵线的大楚皇国项羽派出了叔父项梁,云梦泽的吴王国派出了周瑜,南宋王国派出了千古第一奸臣秦桧,大明皇国派出了皇子朱棣,而除了这些有名有姓的诸侯外,儒家的孔子也打点起行囊,带着弟子准备前往大夏,因为从自己的弟子颜渊那里传来的书信,让他对大夏这个帝国更加的重视。

大夏晋升帝国的大典,比起当初那个要押着刚投降的燕王和幽王以及几个归顺的草原首领的登皇大典影响力要大多少倍,而这一次大夏皇国不在是被忽略的一点,而是最为耀眼的那一点,因为大夏的存在已经不容任何一个势力忽视。

第七百五十六章夏帝,梦回(终章)

大夏圣元九年,十二月,大夏皇城,冬日的冷啸寒风在整个北方大地呼啸,然而这座大夏的皇城,却依旧是热火朝天,这凄冷的风丝毫不能让这座皇城有丝毫的降温,而随着十二月的到来,这座城池反而越发的喧嚣繁华。

那让人震撼无比的天之云桥,纵横在大浑河之上,它宛如一道天上彩虹,勾连着天的两头,一座桥,就足以让所有来到大夏的各大诸侯使团在内心震撼的同时,对这次前来大夏的目的做了一些修改。

那屹立在平原之上的宏伟之城,让来自草原的诸侯从内心深处兴起一种无力感,大鲜卑三主,在一次齐聚,尽管心中早已经有了裂痕,但此刻三家却依旧联袂而走,段氏虽然知道大夏国力很强,却在亲眼目睹了大夏的皇城,内心深处却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跟大夏拴在一根绳索上,而不是与大夏敌对,还好,自己的女儿是大夏皇妃,从中牵线要简单的多。

而拓跋和慕容两家则是心中有些无力感,因为沿途他们已经见识到了这个大夏的强大,或许他的北方还很落后,但是越靠近黄金平原,眼前的一切就越让两人的无力感加深,而到了大夏皇城之后,那巍峨如山,雄伟壮丽的高大城池,让两人除了苦笑之外,已经没有了半分想要挑战这个帝国的心思。

大唐太子显在大夏太子麒和皇妃的陪同下游览了一番皇城,踏步天之桥,内心深处也是激荡不已,在来的时候,他内心里还有几分的不屑,但是此刻他的心中却是满是凝重,当初将这个妹妹嫁到这个被“蛮荒”之国的时候他可是激烈反对的,但如今他却很庆幸父皇的坚持,或许两国能够进一步的加深之间的关系,而他的心里已经确定在他登基之后,要保持与大夏的这份友好睦邻关系。

比起大唐来,大魏皇国的平等王站在天之桥上,却是对着随从的人道:“或许应该让皇帝停下兵戈,转而向南。”而作为大魏皇国的仅次于曹操的平等王的话,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大魏国皇国未来数十年的走向,那就是放弃与大夏争夺山东,转而集中力量南下攻略分裂的隋。

朝鲜各诸侯国来到大夏皇城,心中已经兴不起半点的优越之感,连腰都弯了几度,对于大夏的官员更是多方巴结,可以说在参加了这次大夏登帝的典礼之后,大夏之威将笼罩整个朝鲜半岛,甚至让这些国家兴不起半点的忤逆之意。

大楚皇国梁王项梁在范蠡的陪同下,对着范蠡道:“我大楚应该加强与大夏之间的联系,并加强之间的海上贸易!”并任命范蠡为大楚皇国在大夏的常驻使臣。

而最让意外的客人,就是来自长崎的长村直人,长村直人一路上紧赶慢赶这才在登基大典前五日赶来,不过在大夏行走了两日后,这个出身长崎的倭人,甚至对着大夏皇城深深的拜服,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永与大夏交好。

整个大夏皇城内,除了聚集了大批的各大诸侯国的使团外,还成了各地学派的争夺地,大夏可以说是继大秦之后的第二大帝国,而帝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夏羽的想象,因为大秦采用法家治国,法家的力量在大秦占据统治地位,而其他的学派虽也有一定的基础,却远不如法家。

而大夏可是倡导百家争鸣,除了修建了孔庙之外还修建了百家馆,之前大夏的影响力不够,虽然很多中原诸子百家都不愿意到大夏来,而随着大夏对中原的占领,在配合上这次的帝国大典,这些诸子百家的人物可谓纷至沓来,连儒家的圣人孔子都来了,大夏皇城可谓是一下子被点燃了。

在百家馆内,诸子百家可谓是“大打出手”,争论不休,一时间让大夏的文化程度提升了一大截,而诸子百家馆内,按照夏羽的要求,对于这些学派代表人物,甚至是祖宗的人物可谓是有求必应,提供最好的服务,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留下部分精英,当然少不得要在其中挑不离间,用些激将法的法子。

大夏皇宫,后宫暖宫,大夏的暖宫可以说是一个奢侈无比的建筑,因为整个暖宫采用地热,整个宫殿地下铺设了无数的水管,并且专门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火炉,每日耗费上等青煤上吨,日耗上千,估计一个冬天光是维持这暖宫就要花费十几万银圆。

暖宫是用来给后宫猫冬用的,本身占地极大,几乎每一个妃子在此都有一个专门的房间,而这里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