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侯争霸-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沈万三这精神头可是越来越好。
“呵呵,沈财神客气了,当初我本想去秦淮与你相交,可惜那时你已离开了隋,范某可是引以为憾,没想到在大夏却遇到了你!范某可是意外的很!”
“得知范公到来,本应亲自去迎,可惜事务实在是繁忙,范公一路劳顿,怕是早就饥肠辘辘了吧,我已让人备好酒宴,今日可要好好的喝上几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沈万三也不在说些天南海北的事情,而是将话头转到了范蠡所来的目的上:“范公此番是为官贸,还是私人贸易!”
范蠡点了点头,将一杯酒饮尽,道:“呵呵,是私人的,沈老弟你离开隋国的时候,我也辞去了相位,一门心思的经商,这两年云梦海北部的吴国出现大批的北货,可谓是财源滚滚,我身为一介商人自然也要参合一下,不过从吴国买卖北货,却是经过几道手,到我楚国价钱已是不知多少倍的价格,所以在思前想后之后,最后打起了这海上贸易,不过这次过来主要也是想要探探门道,毕竟这么远的海上贸易,以往还不曾做过,所以就求了一道官身,也是以防万一之举。”
“当初本打算辞去相位后就去隋国去见识见识淮隋沈家的风范,可惜却听到沈家被抄家的消息,所以未能成行,这个事情我也一直纳闷,以老弟的精明,沈家怎么会得罪了皇家,闹了这么个下场!”
“呵呵,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这一个钱字上,我沈家富可敌国,自然要被人惦记,皇子杨广要纳我女儿而侧妃,我自然不同意,这才有了这一场灾难,不过还好,最后得以脱逃,虽然家财散尽,但也是绝处逢生,不说这些,如今老弟我在大夏商部做着官,倒也是风光的紧,这海贸上的事情也归着我管,不过这私商买卖,我却不好插手,到时候让管事的带范公四处的走走看看,熟悉熟悉。”
“那就多谢沈老弟帮扶了,不过此次我可要讨个人情了,沈老弟也该知道我大楚虽然建立皇国,但是百姓却不富庶,财政上也是紧紧巴巴,虽然范某不在其位,但毕竟是楚臣,所以这次前来,也有开通海路的意思,只是听闻大夏好似与吴王国有些约定,所以……”
“呵呵,此事不难,吴国一家也不能将好处都赚去了,不过开通商路的事情却还要有利可图方可,我这商部虽管着商人,却也不能命令这些商人倒哪里经商,不过范公如果有心为楚开一条财路,沈某倒是有一个法子。”
“哦!沈老弟快说来听听!”
“范公既然已不是楚国丞相,不如到我大夏来任一官职,专门来负责经商一事,既能一展所长,又能名正言顺的帮楚贸易!”沈万三呵呵笑着,说道。
范蠡看着沈万三那眼睛放着精光,不由地的好笑的道:“好狡猾的沈万三,这话头一转就是要我卖身啊!”
“哪里,哪里,沈某这也是为范公着想,你我都是商人,富可敌国固然可喜,却也是一场祸事,范公之所以离开相位,不也是怕引起君王的忌讳,才走这经商之道,如今遍观各地诸侯,能容得我们这些商人大胆经商的怕也只有这大夏了。”沈万三连忙摆手的道。
第七百二十三章抱大腿的左良玉
范蠡并没有沈万三的一番话就做出了决定,不过对于大夏这片商人的沃土,范蠡却是抱着浓厚的兴趣,正所谓狡兔三窟,他范蠡在楚国固然门生故吏不少,就算是离了相位,仍得楚皇看重,时不时的还会进入皇宫里与项羽谈些时政,可以说圣眷仍隆,让他彻底离开楚国,到大夏范蠡是自然不愿的,但是正如同沈万三所说的那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一个商人都富可敌国,可是很容易引起人的窥觑的。
狡兔三窟,范蠡虽然无法彻底的离开楚国,但是再在大夏安一个家也未尝不可,而且经过沈万三的一些介绍加上沈六带着范蠡到处的走走看看,大夏和大楚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在大夏经商拥有规范的制度,甚至是皇室带头遵守,而且商人的地位也并非下作,反而缴纳税赋达到一定程度还会被封赏,皇帝亲自册封商贵头衔。
可以说在大夏经商一切都有法理可依,而不需要担心会被官府责难,或者是地方为难,甚至官府还会保护守法商人,只要一切都按照规矩来,那么你能赚到多少钱都是你的本事,甚至在大夏有钱不需要藏着掖着,要知道商人都讲究一个财不露白,就是怕人知道而招惹麻烦,哪怕是他,楚国前丞相,大将军,广夏侯,就算家有敌人国之富,也要遮遮掩掩,以免被人惦记。
但是大夏不同,大夏的财富是明面化的,皇室带头公布自家的财产有多少,甚至在提拔官员的时候,家中财富多寡也是一个参考标准,一个有能耐的人连自己家都照顾不了,又如何能管理国家,有钱的不一定都有本事,但是有本事的肯定都有钱,不管这是不是歪理,但确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夏目前的官场,而且大夏的官员每家都有不菲的财富,自然不会有人犯糊涂的去挪用公款,贪墨成风,因为大夏对于贪官的惩办几乎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敢在任上贪污十两银子都要被罢官,罚银百倍,百两就直接抄家,家人尽数贬为奴,一边是宽松的经商环境,一边是严苛的刑法,可以说大夏吏治大治,官员清廉,百姓自然也就安居乐业,大夏国力想不提升都难。
这样的环境几乎可以说是商人的圣地也不为过,而随着这几年中原大乱,大批的中原商人都携家带口带着自己的家财前往大夏,极大的促进了大夏的发展,范蠡也是一个商人,自然敏锐的嗅到这其中最大的商机,在楚国经商要提心吊胆的,那么索性将大部分生意都搬到大夏来,而在大楚只留下一部分,而且他是南方人,习惯了南方的气候,到了北方难免不适应,偶尔小住还可以,毕竟乡土难离,除非是象沈万三这样有着不得不离开的理由,否则他是不会离开的。
大夏皇宫,夏羽看着桌面上一张大致的地图,这是一张大夏东南图,包括朝鲜搬到西部,以及发现的日本九州,这张地图很简陋,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对于这个方向,大夏并没有太多的探索,何况烽火大陆虽然是在地球的基础上扩大十倍,但十倍的扩大,河沟都已经变成了不小的河流,山包都成了高山,这大海拉长的十倍,很可能就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
要知道在这之前,大夏之前也曾派遣一些船只去探寻日本群岛,但是却都无功而返,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的造船技术还不高,船只多是四桅的海船,加上没有具体的航路坐标,一切都靠揣测,所以这日本群岛虽然大概知道位置,却一直都不曾有船到达过,这一次可算是第一次登陆到日本九州,并且带回了一些详细的资料。
日本位于大陆板块的结合带上,多火山,地势狭长,平原狭小,物资匮乏,不过日本也有一些盛产的东西,比如黄金,白银,硫磺等等,黄金,白银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硬通货币,如果能用一堆土烧的瓷器赚取大把的真金白银,傻瓜还会不去,何况从得到的情况看,这小日本内部也太不平,各地大名众多,相互征伐不断,不过战争的规模却是有点不够看了,小地方就是小地方,扩大十倍也改变不了。
夏羽正盘算着要怎么掠夺小日本,一阵香风迎面扑来,周紫晴跪坐在夏羽的对面,也凑过脑袋看向桌上的地图,道:“又在研究怎么杀到小日本的岛上,都多大年纪了,还跟一个愤青似的,丢不丢人!”
夏羽轻哼了一声,道:“女人家家的懂个啥,我这可不是为了杀几个小日本出出气,这小日本的岛子不大,资源丰富啊,不说那些真金白银,就是人力资源也十分可观,而且那地方穷啊,咱们随便卖点丝绸,卖点瓷器换回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还有漂亮的日本娘们,谁会嫌弃自己家银子多,再说咱们每年支出军费那么多,不得找个法子赚回来,尤其是守着边疆的将士,可是苦的很啊!”
周紫晴看着夏羽越说越没个正行了,不由地给了夏羽几个大白眼,这男人肯定是受了日本文化的毒害,满脑子都是龌龊的思想,不过想起夏羽晚上折腾人的时候,周紫晴不由地脸上一红,狠狠剜了夏羽一眼,要是换了以前,周紫晴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言语,不过现在周紫晴可有一个身为皇后的觉悟。
“瞧你那眼神,我这也是为了军队谋福祉,顺便减少小日本的人口,你说到小日本那做奴隶贸易会不会很赚啊!最近不少的矿场主都抱怨说缺少劳动力!”夏羽摸着下巴,劳动力问题不容忽视啊,光靠目前的奴隶劳力根本就无法满足大夏目前的发展,尤其是没有先进的科技,这挖矿可都是靠人来干的,而大夏偏偏最缺少这种苦劳力。
周紫晴点了点头,道:“恩,现在那些矿场主甚至肯花一百个银圆去买壮劳力,咱们现在的几个大型官矿也都缺不少人手,因为需求旺盛,供应不足,最近原料又涨了,那些矿场主现在都恨不得能多弄些人补充扩大规模,不过现在哪有青壮去矿场里累死累活,除了那些倭人,不过咱们大夏境内的倭人数量还不到百万,如果能从九州那边弄到大批的倭人奴隶,倒也不错,不过这事情还得看看,毕竟咱们跟九州那边也没有多少了解。”
“不是已经准备了船队去九州那边么!”
“恩,第一回去,去探探路,而且如今我们只在釜山建立起一个补给码头,沿途可还有上万海里的路程,所以估计还得建一些中途补给,这条商道要想建立起来,没个两三年怕是完成不了。”周紫晴道。
“慢慢来吧,先在沿途建立起中转码头,如果能贸易就贸易,实在不成就派兵打过去,那边不是也是乱成一团么,咱们也去掺和掺和!”夏羽嘿嘿一笑:“对了,你这时候不陪着你儿媳妇?”
弹指一挥间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眨眼自己儿子都娶起老婆了,可真是老了,周紫晴听夏羽说起儿媳妇,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不管这烽火大陆是否真实,但在这里的人却都已经沉入了新的角色:“让她陪着麒儿聊天呢,呵呵,那李世民这个小女儿倒如传言一般,温婉可人,性情柔顺,而且落落大方,怎么看怎么合眼。”
“呵呵,这倒是,我看着也不错!”夏羽呵呵也附和了一句。
周紫晴却是以防色狼一样的看着夏羽道:“这可你儿媳妇,你要是敢乱打主意,小心我喀嚓了你!”夏羽那叫一个大汗,委屈的要死的道:“我在你心目中就这形象,那可我儿媳妇!”
周紫晴轻哼一声,道:“谅你也不敢!”自古皇室最是荒淫,象李广,欺嫂霸母,李世民这个历史上大明君,不也抢儿子老婆,他儿子李显不也娶了李世民的老婆为皇后,还闹出一个武则天出来。
“你打算怎么安排麒儿,是放到地方还是军中历练!”周紫晴询问的道。
夏羽沉吟了一下,道:“麒儿早晚都要接我的班,放在身边也历练不出多大的能耐,如今除了皇城之后,新立两辅都,燕都和海都,我想了想,将麒儿放到顺天府燕都去主持日常工作,那边设置了小内阁,小六部,架子却是跟中央一般,虽然权限小了点,但胜在全面,而且顺天那边正乱,也正好考验麒儿的能力。”
“这不好吧!”周紫晴微微皱了下眉头,夏羽这个安排倒是不错,但是却有点锋芒毕露了,虽然夏麒刚刚就位皇太子,就担任这么重要的角色,难免会惹人非议,而且她也知道国无二君,这将夏麒放到辅都的那个位置,那不是上火架上烤么,那个位置太敏感了,而且小孩子提拔的太过,难免会生出一些其他的心里来,毕竟夏羽如今身强体健,在活个三四十年没有问题,太早给皇太子权利,反而不美。
如果不是知道夏羽对这个儿子也很是宠爱,周紫晴都要怀疑夏羽是别有用心了:“不行,麒儿才就位皇太子,你就将他放在辅都的那个位置上,那不是放火架上烤么。”
夏羽拍了拍额头,道:“看我,麒儿可比我这个当父皇的有能耐,不过提拔的太快反而不美,我大夏以武立国,不如就让麒儿在禁军中担任一个武职吧,在战场上打磨两年,然后在调到其他地方磨练,恩,我看这日本海贸的事情就交给麒儿办!”夏羽也是有些想的简单了,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在现代,夏羽有这么一个出息的儿子肯定会将家里产业都交给他,自己则清闲养老,不过他如今可是一国之君,且不说他愿意不愿意让位,就是那些利益团体也不会同意,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牵扯太大。
周紫晴这才点了点头,开通九州海贸这个事情可能要耗费三五年时间,但是却是厚厚的功绩,而且还能与陆军,海军以及商人打交道,对于锻炼太子的能力在好不过:“恩,听你的!”
夏羽呵呵一笑,这周紫晴就是狡猾,既达到了目的,又装作一副乖乖老婆的样子:“对了,回头你去见樱妃,樱妃手里训练着不少倭女,这些人或许能用的着。”
又跟周紫晴说了会话,免不了又要动动手脚,等周紫晴离开,夏羽这才坐起身,拿起一旁的几份折子又看了起来,折子上的东西都蝶楼递上来的,内容却是关于左良玉的。
左良玉在吴国覆灭后,依靠了清国,并快速的坐大,占据了吴国西部十数州,不过左良玉如今的日子却一点都不好过,大夏占据了吴国京畿之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稳固,在吴国京畿设立顺天府,管辖目前占据的吴国中部大片疆域,而随着柔然覆灭,云集西北方向的兵马陆续撤回进入新建的大名府和顺天府以及北面的昭君塞,形成一个半月形包围着左良玉以及瓦山黄巾等势力。
出云山西口是一马平川,往日草原部落南下都会从此处南下,如今这里几乎被大夏占据,可以说大夏兵马一从草原南下,就好像一把悬着的剑,吊在了左良玉的头顶,而左良玉占领的地盘内部,瓦山黄巾还在折腾,南面与南卞黄巾的罗家大打出手,接连败了几场,丢了不少地方,而这个关头,清国因为满汉之争又闹的国内大乱,已经是顾不得他这个听宣不听调的异姓王了。
这个时候,左良玉虽然没有被逼入绝境,但处境也是堪忧,左良玉在地方上也并不得民心,这个阎王将军可不是叫出来吓人玩的,所以左良玉就找到了大夏门上,也不知道怎么知道大夏太子大婚,派了密使前来谈判。
左良玉的姿态倒是没有摆的很高,不过对于左良玉这个人夏羽却不怎么稀罕,而且以左良玉目前的状况,大夏并不需要去安抚这么一个杀人如麻的魔王,大夏此刻拉拢民心还嫌不够,又怎么会去为了这么一个声名狼藉的家伙去谈什么条件,不过左良玉派人过来,却也让大夏看到了左良玉的虚实,而蝶楼上的折子就是一道里间拉拢分化的计策,让左良玉的势力自己土崩瓦解,而大夏直接渔翁得利。
第七百二十四章太史慈降夏
大夏圣元七年,九月,大夏皇太子麒大婚,也意味着大夏与三晋大唐之间建立起了姻亲联盟,而迈出这一步后,大夏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大肆屯兵西北,准备联合大唐,对抗屡次侵边的蒙古忽必烈。
而在大婚之后,大夏与大唐之间的联盟的盟约也正式画上了句号,其内容主要如下:一,大夏与大唐互派使臣,建立使馆,以互通消息,二,加强贸易,允许双方商人在双方疆域范围内建立作坊,开采矿藏。三,各自出兵五十万,组成联军,四,……
盟约一共有十余条,不过这个看似平等的盟约,其实内部却有着极大的不平等性,尽管三晋大唐乃是皇国中较强的一个,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也不是吹嘘出来的,但是李世民毕竟是古人,他的眼界在高也有时代局限性,所以大唐的统治虽然也是蒸蒸日上,日益繁华,但是大唐的繁荣却远不比大夏。
大唐虽然不禁农商,民风开放,极大的促进了繁荣,但是对于从根本上,大唐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帝国的气息,儒家文化盛行其道,导致农商阶层依旧是社会最低阶层,可以说大唐的繁荣只是被动的繁荣,只不过是给予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而大夏却不同,大夏的国策就是重农重商的国策,对内大幅度提升工匠,商人的地位,建立严格的法制法令,并推动商业的发展,对外不断的打通商路,海路,可以说大夏的发展是有目的推进。
在烽火前期,古代的君主明显具有优势,因为这些君主在历史上都拥有极大的声望,号召力很大,所以在前期,这些君主可以快速的招募到大批的良臣名将,百姓也会争相依附,势力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而与之相比,现代人在前期的发展却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而且现代人无论是体质还是对冷兵器时代的适应上都远不及古人,甚至很多人都分不清五谷,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大陆上,现代人存活的几率可以说很差,就更别提能混出名堂的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的势力渐渐的崛起,站在古人肩膀上的现代人的知识就开始发挥出了优势,中华大地,儒家文化一支独大,儒家的士农工商被奉为铁律,导致工,商零落,不受重视,而且对于海洋领土素来都持着不屑的态度,正是这种思想,限制了中国对外的扩张,而大夏不同,从一开始,在大夏还弱小的时候,夏羽就已经开始准备征服海洋,并不断的储备匠人人才,十年努力,十年耕耘,才有如今大夏纵横海洋,贸易八方,各地的金银源源不断的汇聚的繁荣景象。
确定了盟约之后,大夏的战争机器在停息了数月之后再次的隆隆开启,源源不断的物资开始从各处运往到大夏西北。
柳国,桑水城,这座柳国的王城如今已经是满目疮痍,那厚重的城墙也已经坍塌多处,城门楼上,那象征着柳国的旗帜依旧在飘扬,而在这面旗帜的下方,柳国的士兵和大夏的将士依旧在城墙之上,城内巷子展开了最后的激战。
桑水城之围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然而守将太史慈却是坚守不降,柳国境内大部分州县都已经在地方叛军的攻打下沦陷,而大夏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夺取了柳国大片的土地,而忠义太史慈却依旧固守着柳国这最后一块领土,做着困兽犹斗。
公孙康并没有强攻桑水城,而是如同南部攻打墨门一样,采用大批量的器械对着桑水城围攻,桑水城外的护城河被填平,厚重的城墙面对日日不停的炮轰,石砸也渐渐的被动摇,而这长时间不间断的打击,对于城内守军绝对是一个噩梦,但是太史慈却坚持住了。
不得不说太史慈是一个名将,哪怕是在这种逆境仍然能激励起士气,并几次三番的偷袭大夏营盘,如果不是公孙康将大营扎的结实,还真要被太史慈得逞了,但就算是这样,每一次都让太史慈的麾下将士士气大涨,围城足足一年,城内终于粮尽,公孙康做了最后一次劝降,太史慈依旧给予了拒绝。
大夏圣元七年八月,公孙康终于发动了对桑水城最后的一战,五万兵马如洪水决堤,汹涌的扑上已经残破的桑水城,桑水城防快速的沦陷,这个时候的柳国军队已经断粮数日,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意志都已经降低到了最低,而城外的大夏将士却是养精蓄锐,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不过柳国的将士依旧给大夏将士造成了不小的阻挠,但大势已定,已非是人力可以逆天。
太史慈身着蟒蛇盘龙铠,手中一把盘龙吐珠枪,手中枪影如电,一道道的鲜血顺着枪尖那毒蛇口彪射而出,围拢在太史慈身侧的大夏将士,可谓是死伤惨重,接连有七八人倒下,十数人受伤。
“刀盾手,盾阵,长枪手给我上!”一个大夏队指挥使看着已经是气喘吁吁,随时都可能倒下的太史慈,终于暴怒了,就是这么一个明显没有多少力气的敌将,居然接连要了他手下将士七八条人命,还有十余人受着不同程度的轻重伤,简直太可恶了。
刀盾手的盾牌很快被围拢了起来,长枪穿过盾牌竖起一道枪林,围拢的圈子越来越小,剧烈喘息的太史慈满头汗珠,城内已经断粮足有三日,就连他这个主将每日也只有一碗清寡的可以看到碗底的米汤,就算是太史慈有通天彻地的本事,这肚子里没食,他也没有力气啊,看着渐渐聚拢上来的长枪。
太史慈低吼了一声,体内再次涌出一丝力量,将长枪交在左手,右手紧握腰间宝刀的刀柄,蹡踉一声,太史慈身若陀螺,转动了起来,手中的宝刀削铁如泥,当当当的一阵碰撞之后,那长枪就断去七八,太史慈左手长枪一个盘蛇探底,正钻入一个大夏将士的护腿,士兵站立不稳,倒了下去,太史慈瞬间鱼跃而起,单腿点着那士兵的身体,就飞出了盾阵的包围。
不过这个时候的太史慈也是力竭,打着滚的离开盾阵数米,支撑着战刀勉强的站立而起:“再来!”
“停手!”就在太史慈彻底的体力不支,身上已经多出十数道伤痕,鲜血浸润着那王蟒铠甲,显得越发的诡异,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从后方传来,指挥战斗的队指挥使扭头望去,却是镇守使公孙康。
公孙康穿过围拢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将士,走入圈内,望着已经全身浴血的太史慈,也是敬佩不已,如此名将,如果就此陨落,实在是太过可惜了:“太史慈,将军府已经陷落了,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了,只要你肯放下武器,我就让你一家团聚,保证不会有人为难你们一家。”
太史慈喘息着,脸上分不清那是血水还是汗水,太史慈哈哈大笑起来:“想要我投降,可以,我要赵相的人头,只要你能将他的脑袋拿来,我太史慈就愿降!”
公孙康目光闪烁不定,太史慈所说的赵相就是柳国的丞相,也是柳国主和派的领袖人物,可以说大夏能这么容易的拿下柳国,这个赵相的功劳可是不小,而太史慈与这个赵相之间的恩怨却可以说是数不清了,两人几乎就是针尖对麦芒,甚至柳国老国王的死,也跟赵相有些关系。
公孙康快速的盘算着这其中的利和弊,无疑太史慈比起一个软骨头的赵相爷更加有用,不过这赵相爷毕竟在这次攻打柳国的作战中立下不小的功劳,而且此人在柳国文官士子阶层可有着不小的声誉,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杀了,可又会平添不少麻烦,不过公孙康只是皱眉想了一下,道:“好,我答应你,不过人头我没法现在就给你。”
太史慈听言,呵呵一笑,道:“且信你一次!”说着太史慈终于再也没有一丝力气的倒了下去,公孙康看着太史慈,摇了摇头,道:“送到医护营,好生照顾,不得怠慢。”
大夏圣元七年,柳国王城破,驸马太史慈重伤降,柳国灭亡,随着柳国的灭亡,山东七大王国,黄子国降,柳国灭,赤眉军也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被退往泰山深处,投靠了黄巢。
而在山东西部,八千里水泊梁山,以玉麒麟卢俊义为首的老梁山和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也终于分出了胜负,宋江虽然号召力不小,但是梁山毕竟是卢俊义经营的老巢,而且此刻的梁山将领也大多物是人非,跟随宋江者不过七八,加上太平道鼓动的黄巾乱民,才有了一番声势,而卢俊义却有着大夏在背后支撑,无论是兵甲,兵器还是其他都远胜宋江不止一筹,接连数战,宋江这个草包接连败北,最后依托着黄巢军才得以生存。
不过梁山与黄巢军也开始大打出手,宋江虽然争斗上失败,在军事上也没有出众之处,但抡起谋略却还是有几分的,宋江大肆宣传梁山勾结与夏,导致梁山很是被动,水泊外围地盘接连被夺占,可以说这两年梁山的日子并不好过,幸好有着最后一道水泊阻挡,才没有让梁山覆灭。
“大当家,好消息,刚刚得到的信,柳国彻底的倒了,大夏十余万兵马尽数屯驻孔国边境。”
卢俊义听闻了这个消息,也是拍案而起,接过传来的消息,快速的扫视了几眼,不由地的哈哈大笑起来,道:“各位当家,咱们的苦日子总算是熬过去了,南府镇守使公孙将军已经屯兵孔国边境,而孔国内部如今也是争执不休,这个时候也是时候该我梁山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来人传令,召集四十六寨当家。”
梁山这两年虽然频频受到打压,水泊外围州县接连被四周的诸侯吞并,而为了避免损失,梁山只得频频收缩兵力,放弃外围州县,靠着大夏驰援而来的工匠打造出来的水军固守水泊,不过梁山上下虽然憋屈无比,但是呆在水泊内部却并非每日无事可做。
大夏虽然已经将在山东的贸易集市都关闭掉了,但是多年的经营的通道却仍在,尤其是这两年大夏的强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加上大夏不计金钱的拉拢分化,很是得到了一批人的投效,而柳国的邻居孔国就如同之前柳国内部一样,充斥着主战和主和两派,大夏没有打到孔国家门口的时候,孔国内部主战派占据上风,但是主和派也有一定的势力,大夏利用主和派的势力将大批的物资走私到梁山并不是难事。
这两三年来,梁山内部积攒下不少的铠甲,兵器,并在水泊内训练了不少兵马,等的就是大夏打过来,然后响应大夏的兵马,而此刻无疑就是梁山出场的时候了。
大夏圣元七年,就在大夏皇太子麒大婚之日,梁山水泊更换梁山大旗,各首领寨主在聚义厅内穿着大夏武将战袍,广场上的旗杆悬挂大夏的麒麟旗,十五万精锐的梁山江山身着大夏精良的黑麒麟铠,玉麒麟卢俊义在聚义厅内宣读了对于手下各当家的任命。
梁山军整编为六军,分为梁山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和水军,每军编制五大营,每营四千人,水军五万,编练水军五营,设六军都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两人,每营设营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两人。
对于梁山军的改编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日,因为在梁山内斗的时候,大夏已经开始陆续派驻人手前往梁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专门对梁山军进行训练的教官,昔日梁山军有大小山寨五十余,后来随着宋江叛乱的数寨,最后只剩下梁山四十六寨,不过这个时候的梁山兵马数目可是不少,老弱加起来足有三十余万,几乎都是以山匪盗贼的那一套来管理,虽然梁山上下自有一套规矩,但毕竟不是正规兵马。
而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夏对梁山军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去粗留精,裁军十数万,随后开始进行大夏将士的训练方法开始训练,而对于梁山四十六寨的将士早就已经进行了粗部的整编,训练都是成建制的,而此刻整编,不过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对于梁山军的任命的铠甲,将领战袍,将印等等早就已经运到了梁山内部,就等着这一天了,卢俊义册封完麾下的各头目,让各将回军整顿三日,三日后,祭旗发兵。
梁山泊用实际行动向着周边所有的诸侯势力发出了梁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