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侯争霸-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全呵呵一笑,道:“我也不瞒你,我大夏已经夺取了平关,什么意思你应该知道吧,吴国内部如今遍地都是黄巾军,京城那边还没有斗出一个结果来,怕就算是有了结果也扭转不了吴国的局势了吧,吴国已经没了,你家总督最近也不清闲,境内黄巾也跟水里的瓢,按下一茬,浮起一茬,在这么下去,怕也是要焦头烂额,你说这个时候我大夏南下入关,你们挡不挡得住!”

关胜看着周全,道:“这算不算是军事机密,你都说了,你就不怕我告诉总督大人!”

周全却是轻哼了一声,道:“就是让你告,就怕你不说,告诉你,我皇陛下已经签署了军令,这一次可不是闹着玩了,东南镇守府已经占领平关,而这边,也来了两支禁军,西北镇守府也抽调了五万铁骑,两路大军少说也有五十万,如今三边如今遍地黄巾,粮草支撑不到明年,拿什么抗衡我大夏铁骑入关南下,你家总督如果真要打,我大夏也不怕多打几仗,正好给老子多弄点功劳,也好挪挪窝,不过我估摸着这战怕是打不起来,你家总督十有八九会投诚,到时候你们这些士卒的分配可就要归兵部管了,到时候你可不知道会被分到哪一镇守府去,是自家兄弟才跟你说这么多!”

周全这话有七分真,但却有三分是假的,大夏确实是调兵遣将来着,而且规模不小,此番动用了三支禁军,西北镇守府出的却是轮备骑兵军,除此外,就是西府和西南镇守府的三十万兵马,主力是以东路为主,他们这北路却是一个偏师,而洪承畴的三州之地,虽然也有黄巾,但危害并没有那么大,否则也不会被洪承畴按下去,一直都没有大股的黄巾,虽然是焦头烂额,但还能应付,至于洪承畴会不会投降,这个却是没准,尽管大夏如今在做各种的努力,但似乎仍然没有到火候。

不过之前大夏的一些布置却因为黄巾之乱全都白费了,本来大夏是挑拨起洪承畴与吴三桂之间的对立,逼迫洪承畴做出抉择,但吴三桂挂了,洪承畴的压力自然也就消失了,不过他仍然要面临缺衣少粮的境地,不过洪承畴除了投靠大夏之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起兵以平乱之名大肆扩张,取代吴三桂成为新的诸侯,当然这一切都要看洪承畴怎么选择了。

第六百五十五章大夏也有黄巾

关胜对于这些倒是不怎么知晓,对于周全所言虽然不全信,却也知道情况差不离,风口镇这边因为被大夏军劫掠了多次,村庄人口都挪到后方去了,加上为了保密,风口镇四周还有不少的大夏斥候,当然这些斥候仍然以打草谷的旗子过来,甚至一些货物交割,也会以战利品的方式掩人耳目,所以风口镇周边数十里内都少有人烟,关胜得到的消息也多是从后方来的辎重车队那里听来的,有些情况甚至还不如对面的夏军清楚,这不得不说很让人郁闷。

不过上头有什么决定那是上头的事情,但是让他直接跳槽,那是不可能的,好歹那洪总督对他还不错,做人要有忠义,背叛的事情他可是做不来的:“既然是自家的兄弟,你就不该害我,我关胜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忠信两字还是知道的,如果督师真的投了你大夏,到时候在说不迟,大不了在从小兵做起。”

周全看着关胜说的坚决,也不在劝,虽然心中有些失望,不过转瞬就释然了,如果关胜这个时候同意了,或许他才会真的失望吧:“呵呵,喝茶,喝茶,今个这说书的说的是江南那边的事,倒是新鲜的很!”

王家集,位于大夏新置幽州府下的白港郡内,临着海边,是一个靠着打渔为业的镇子,背靠着悬崖,面朝着大海,倒也是一个平静的小镇,不过随着入了秋,小小的王家集却是流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

大夏夺幽国之地,划分三府,分别是西南的幽州府,北面的朔州府和东面的廊州府,随后安插了大批官员,对幽地进行统治,不过幽地这三府却是历经常年战乱,公孙瓒为平幽地走廊花费了四年功夫,统治不过一年就被吴军赶往了北部大山,后来好不容易夺回了富饶的平原,却由是连年对外作战,公孙瓒对幽地的统治可以说是很是脆弱,除了那些规模大一些的城镇外,很多地方甚至都不曾有官员派驻,而公孙瓒降夏之后,这有幽地成了大夏的疆域,但是公孙瓒转交而来的却是一个烂的不能在烂的烂摊子。

户部的人花费了足足两年时间才算是将幽地三府的大致情况搞清楚,有多少村镇,城池,又有多少人口,这些都需要统计,而到了圣元三年,大夏才初步在幽地建立起统治,但这个统治仍然并不全面,不过随着东西主驰道的修缮完成,却是大大加快了大夏统治的步伐,但是驰道的影响范围却只局限在驰道附近区域,幽地仍然有很多地方统治薄弱。

比如这王家集,拥有户籍一千三百余户,人口六千余,应该算是一个中等的镇子了,但是这王家集内的人口却多是逃难的人聚集起来的,这些人对于所谓的官府很是排斥,而大夏在这个镇子内派驻的只有一个镇长,一个负责地方治安的治安巡逻队长,两人加上一些家眷,加起来不过三十来人,幸好新官上任,有上头发下来的两千银圆的费用,用于招募吏员和巡逻兵,但就算如此,这个小镇上,大夏的影响力也颇为有限。

占领一个地方只需要士兵杀过去就可以完成占领,但是统治却是一个麻烦而且长久的事情,不可能像士兵那样拿着刀枪,你敢不服就砍了你,尤其是王家集内聚集的人都是深受诸侯动乱之害的,很多人都对新来的统治者很是敌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要完成对一个地方的治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王家集的镇长叫做卫安礼,是大夏阳明学院出来的士子,曾经在一镇之上当过主簿,理政的经验还是有的,但是卫安理到了这王家集却是每日愁眉不展,当然如果只是百姓不信任,对官府有敌视倒也没有什么,他有自信处理好这些,但是镇上有一些人却是行聚众之事,宣传太平道,本来之前他并没有在意,毕竟太平道宣传的也是道门教义,教化民生,而这个时候,太平道还没有引起大夏的警觉。

随着大夏蝶楼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太平道的消息之后,这才开始重视起来,但是这个重视却停留在情报上,并没有惊动地方,因为在大夏的太平道信徒并不算多,因为大部分都是三清信徒,而且太平道的存在大多在一些大夏统治薄弱偏远的地方传播,就算真有麻烦,蝶楼也能调集力量及时的处理掉,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大夏圣元四年五月,中原各地陆续爆发黄巾动荡,但是大夏境内却是风平浪静,这让蓄势待发的蝶楼不由地有些纳闷,但为了将黄巾势力连根拔除,蝶楼还是决定等一等。

暴风雨前总是风平浪静的,大夏圣元四年十月中旬,比中原黄巾动荡晚了整整五个月的大夏黄巾终于掀开了帷幕,而最先爆发的地点就是在这幽州府的王家集。

十月十四日,卫安礼与家中吃过晚饭,来到书房看书,才打开书页,家中管家就出现在书房前,道:“老爷,晴姑娘过来了,说是有要事要禀报!”

卫安礼哦了一声,抬起头,纳兰晴,是王家集内的一个渔户,父母前两年战乱而亡,只留下她和弟弟两人,日子过的十分清苦,而且随着纳兰晴女大十八变,小模样越发的水灵,难免引得一些人垂涎,当日卫安礼上任,正撞见几个混混一样的家伙围着纳兰晴,自然上前打散了几个混混,救了纳兰晴,之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情,总之是一言难尽:“请她过来吧!”

纳兰晴身上穿的一身麻衣,上面还补着几个补丁,王家集内的人家大多靠着打渔为生,但是这打渔也只是糊口而已,因为靠着大海,也没有多少能耕作的土地,所以这里的人都不算富裕,不过纳兰晴虽然穿着麻衣,但却是浆洗的干净,而且这麻衣丝毫遮掩不住那纳兰晴的秀色,纳兰晴进了卫安礼的书房,还有些拘谨,臻首低垂,双手揉捏着衣角,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卫安礼却是呵呵一笑,道:“晴儿姑娘,你不会是来卫某这里罚站的吧,难道是做错了什么事情,要我这镇长从轻发落不成!”卫安礼这个镇长当的兵不顺当,因为大夏如今新占领的区域不少,力量难免分散许多,而他这里又不是什么要地,自然也不会有兵派给他,全靠招募来的人手,想要打开局面却是不容易。

纳兰晴听着卫安礼的调侃,却是一跺脚,娇嗔的道:“你这人,这个时候还有心思开玩笑,你还是快些逃了吧,晚了,怕是就迟了,到时候不光你要倒霉,怕是家中夫人也要受到牵连!”

卫安礼听了,面上的笑容顿时收敛了起来,卫安礼是外来户,镇上的人素来对他不怎么感冒,但顶多也就是不搭理,这一年多来卫安礼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镇上的人对他也有了一些改善,不过镇上却是有人成心跟他过不去,当中就有那日被他打的混混,而他手里可用的力量不多,自然也只有隐忍不发,等待时机,只等大夏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日益牢固,然后在去做打算。

不过在年初的时候,有蝶楼的人来到他这王家集,让他留意那个太平道,卫安礼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却也让人暗中留意,只不过他在这镇内根基不深,所以能得到的消息不多,但是这太平道在镇上的痕迹却是不浅,那些镇上的混混也都先后入了道,纠集了不少人,宣扬太平道,不过这些都是在暗处,在看到六月后,发来的月报上的消息,他才知道这些太平道居然就是黄巾军,而且有了这么大的声势,而这时,上次离开的蝶楼密蝶再次出现,并且与他面授机宜,他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左等右等,晃过了七八月,等过了九月镇上的太平道却还是没动静,这倒是让他有点怀疑,难道这太平道跟那黄巾军不是一路的。

“晴儿姑娘,跟我说是不是马二杆他们要举旗造反,想要杀了我的头来祭苍天!”卫安礼一下就猜出纳兰晴想要说却没有说的事情。

纳兰晴听了卫安礼的话,却是抬起头,那红扑扑的脸蛋就好像是诱人的苹果,可爱极了,大眼睛眨了眨,道:“卫大人,你怎么知道是马二他们?”

卫安礼却是长松了口气,轻哼一声道:“这镇子上除了他之外,还没有谁对我恨之入骨,这事情我知晓了,不过晴儿姑娘你也小心,那马二杆可不是善茬,我这边总有护卫在身,你可是孤身一人!”

纳兰晴听了,却是连连摇头,道:“卫大人,这个事情可不是只有马二,你还快走吧,如果晚了,你可真有危险了!”

卫安礼呵呵一笑,道:“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怎么知道不只有马二!”卫安礼自然是不担心,因为他早就有所准备,不过他倒是好奇纳兰晴怎么知晓的这个事情,那太平道传道可是很隐蔽的。

“是我在鱼馆里送鱼,正好看到马二和乔老三他们喝酒中,不小心听到的!”

“真是不小心听来的?”卫安礼揶揄的一笑,然后摆了摆手,道:“你回去后,也别呆在自己家中,去隔壁二审家躲躲,不管外面发生什么时候都不要出来,至于其他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本官自有分寸。”

卫安礼送出纳兰晴后,唤来管家,道:“老卫,你拿着这个去镇西面悬崖的那片林子对面,如果看到人就将这个交给对方,对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路上注意点尾巴,千万别被人盯上了!”

让管家从后门离开后,卫安礼这才将另一位镇上的官员,治安官唤了来,这治安官其实就是后备地方守军最低级的官员,按照镇子大小可招募六十到二百人的巡弋,而养巡弋的钱则是从镇上出,不过如今镇上并未通路,海上也少有通船,加上镇上百姓都很贫苦,自然没有什么税源,所以镇上只有不到三十人的巡弋:“老安,那般太平道的人差不多就在今明两日动手了,咱们也得做些准备,免得被人一窝给端了,到时候可就冤死了。”卫安礼说着贴着治安官的耳边一阵嘀咕,良久之后,治安官这才站起身,抱拳离开衙门。

翌日夜,王家集静悄悄的街道上,马二手上拿着一把家中的菜刀从自家走了出来,头上还绑着一条黄巾,而除了马二之外,陆陆续续的接连有人从家中走出,汇聚在了一起,不多时这街道上就聚集了小二百人。

“弟兄们,咱们这些人都是穷苦人,成日的累死累活的干活,但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说不得哪一天又碰到兵荒马乱,连具尸首都留不下,今日咱们拿起武器,就是要反抗那些统治我们的诸侯,朝廷,秦朝的时候就有一个叫什么胜的人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凭什么就要做泥腿子,我们凭什么做了将军大官,今天跟我杀进官衙,砍了那个狗官,从此之后,咱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荣华富贵指日可待,走!”

马二的话很粗,但是却说中了这些人的心里面,是啊,凭什么你做大官将军,每日锦衣玉食,他们就要累死累活的打渔,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这一激两百多人顿时义愤填膺,跟着马二的身后,朝着官衙走去。

“跟我一起喊,诸侯无道,苍天有眼,太平道术,普度天下。”

“诸侯无道,苍天有眼,太平道术,普度天下。”众人闻言,齐声大喝,这声音穿破了黑夜,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大夏圣元四年十月十五日夜,幽州府王家集镇两百余百姓高喊黄巾军的口号,围攻镇衙,大夏境内第一股太平道黄巾动荡爆发。

第六百五十六章震动大夏的山东民乱

驻扎在锦西走廊,幽地通道七府郡的是大夏西府兵马,当初的燕军,幽州军如今早已经没了太多的痕迹,除了乐毅和鞠义两人的燕大营外,两国的兵马大多在大夏扩军的计划中被各镇守府禁军消化,而一些不合格的士卒则有相当一部分转为地方治安,负责平日的城池巡逻,看守城门之类。

薛仁贵是在圣元四年,黄巾爆发之后,才回到的大夏,而在这之前,薛仁贵带着大夏铁骑在宋国境内南征北讨,算是为宋国平乱出了一份“力气”,当然自己也赚的钵满,大刮地皮,一船船的金银财物被运往大夏,不光光充实了大夏的国库,还让各镇守府也都变的财大气粗起来。

薛仁贵的辖区七府,虽然不在边陲,但管理的区域却属于新融合区域,大夏的统治并不能深入到每一个角落,而且西府总共就二十余万的兵马,却要驻扎七府,算下来,每一府就有两个军,在分下来,每一个郡只有两个营五千兵马,而一个郡内大小城池,要地重镇都需要兵马驻扎,薛仁贵的西府兵马属于一线战兵,自然不可能长期用于宿卫地方,不过由于是新领域的融合期,为了震慑宵小,驻兵却是不得不为的。

尤其是燕国王,幽国王虽然投降了,地方上也少有抵抗,但是与大夏为敌的人并不少,只不过眼下大夏强盛,所以这些人都隐藏在暗中,引而不发罢了,而西府虽然对一些大城要镇有很强的统治力,但对于一些偏远的乡镇却是望尘莫及,毕竟七府之地占据了大夏疆域的四分之一,而地方守备营的组建也并非一日之功。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大夏的扩张速度太快了,难免有些消化不良的迹象,要知道大夏初建,在烽火四年,那个时候大夏的统治区域不过是如今的核心五府区,而随后的八年时间里,大夏的府区快速增加,辽地四府,锦西四府,幽地三府,金地六府,黄金平原五府,辽东三府,山东初建两府,这就有了二十七府,而在圣元三年,大夏灭茅山国,尽管茅山国余孽仍然没有清除干净,但是松嫩平原又划分出三府之地,准备进行开发,而这就有三十个府,这还只是南衙管辖的农耕区,除了南衙管理的这三十府区外,在大夏北部,还有古尔济特三旗,落日草原四旗,乌桓草原三旗,蒙古六旗,契丹三旗,靺鞨一旗,大约二十个牧区旗。

不到八年,疆域面积扩充了九倍,人口扩充了十二倍,整个辖区东起连绵的大奚山,西到深入蒙古草原望月郡,北起松嫩之北,南达山东外海,一个疆域万里的大帝国正悄然形成,然而还是那句话,占领容易,治理难,大夏一线兵马二百万,守备兵马二百万,数量看着够多的了吧,但是这一分,却是远远入不敷出。

按照大夏的体制,一线兵马属于战兵,不具有宿卫地方之责,而地方守备是由守备兵员负责,不过如果是新占领区,则不然,这里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毕竟大夏八大镇守府的职责是镇守八边,开疆扩土之用,但是大夏如今却是守备军差的太多。

守备军属于二线军团,挂在枢密院,但这批人的却还要听从地方衙门的,而支出也是枢密院拿小头,地方衙门拿大头,二线军团是作为一线军团的补充,同样也是退伍兵卒安置的地方,不过这守备军的待遇跟一线军团自然相差甚远,而大夏是属于壮劳力奇缺的国家,而二线军团属于招募军,而不是强制的,这就导致二线守备营的数量严重不足。

如果是大夏统治的较长的区域,守备营数量少一些,倒是无所谓,因为这里的百姓大多富足,自然不会吃饱了撑得叫板造反,那是疯子,但是比如新占领的区域,比如燕,幽,尽管这两地占据了将近四年,但是地方的统治仍然漏洞众多,主要就是守备营建立困难,加上很多地方道路不通,传讯不便,根本就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

大夏国库充盈是不假,但是地方统治力却不是用钱就能砸出来的,只能缓缓图之,比如建立各地驰道,派驻官员,收拢民心,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可能让这占领区变成统治区,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明面上,大夏江山一统,锦绣河山,国力强盛无比,但是战乱年代,理不清的恩怨多如牛毛,大夏的每一个政策都不会是所有人都受益,总会有人失势,被打压,甚至是在战乱之时,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恨,这些并不是只能,而是肯定有,而且数量还不会少,可以说在大夏强盛的底下,是一个流动的暗流,这些人抱着对大夏的仇恨而活着,他们都在等待一个时机。

王家集,两百黄巾围攻官衙,用大木头撞开了衙门,两百多人鱼贯杀入镇衙,不过府衙内部早已经是人去楼空了,哪里还有半个人影,而就是在马二带着人搜遍了整个镇衙门,却一无所获的时候,一个头戴黄巾的小矮个冲入了内院,边跑还边喊:“马二,马二,不好了,官军,官军包围了镇衙,好多人。”

马二从内室内走了出来,嘴里骂骂咧咧的,手上却是将几件东西往怀里揣,听到那小矮个叫喊,一脚就踢了过去:“洪矮子,老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别叫我马二,要叫马头领,怎么就不长点记性。”

马二说着,又冷哼的道:“那个卫镇长还真是天真,他真以为他那三十来号巡弋能打得过我们二百来号人,去,将大家都集合起来,今晚上大家都见见血,壮壮胆气。”

“不是,不是……”洪矮个急的满脑袋直冒汗,但马二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就呼喝着四周的黄巾朝着外面走去,洪矮个急的直跺脚,看着大部分黄巾朝着外面走去,眼睛却是一转,没有跟出去,而是来到后院,钻了狗洞,跑了。

马二却是带着两百来号人呼啦啦的向着衙门大门走去,王家集的治安官从镇上招募了三十来人当巡弋,不过这些当巡弋的大多都是平素被马二等人欺负的,或许是跟马二等人不对眼的,要真打起来,有两百多号人的马二自然不怕那所谓的官军,不过是送菜的份,正好砍了这些人,将手里的菜刀换换:“大家一会上的时候可都麻利点,那些巡弋身上的刀可是上好的铁刀,手快有,手慢无哦。”

马二身后的黄巾纷纷叫嚷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浑然没有将镇上的那点巡弋放在眼中,不过当一干人推开镇衙大门,走出镇衙的那一刻,脸上之前的激动之色却是变的错愕,惊讶,然后就是呆愣。

卫安礼看着这些闹哄哄的冲出来的头戴黄巾的百姓,轻叹了口气,对着身边的一员身着铁甲的指挥道:“范指挥,这些百姓也大多都是受到蛊惑,希望你等手下留情,除了那些首犯之外,其他人还是放他们一马,这两百多青壮可是镇上很大的一批劳力了!”王家集有六千来口人,但是青壮数量同样不多,因为这念头打仗全都要拉青壮男丁,剩下的大多都妇孺女子,这王家集,青壮全都加起来也就千来号,不过大部分人都不敢贸然作乱,虽然王家集并没有驻扎兵马,但送卫安礼赴任的时候,却是有两个马队随行护送,也算是让地方宵小消停点,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跟风,但如果今晚上马二等人的手,那些剩下的人怕是有大半都会加入黄巾。

范正对于卫安礼的请求很是理解,不过上头这一次可是交代了,对于黄巾不能心慈手软,但有犯上作乱,直接杀无赦:“卫镇长,不是老范我不给面子,而是此举不得赦,陛下颁布手令,大夏境内但凡有谋反者,杀无赦,家人尽数充为三等奴,卫镇长的心情我的知道的,但是请恕我不能答应。”

范正说着侧过身,抽出腰间战刀,沉声低吼道:“陛下旨意,凡我大夏境内,起兵作乱者,不饶,杀无赦,获罪家人,贬斥为奴,杀!”

马二等人还在惊讶为什么镇衙门外居然有这么多明火持杖的精锐铁甲士卒的时候,范正却已经抽出战刀,声音闷如洪钟一般的响亮,当说出那一个杀字,马二等人只觉得心中一凉,下一刻,百余铁甲士卒在范指挥的带领下,犹如下山猛虎一般杀入镇衙门口的黄巾之中。

马二等人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一道寒光就手起刀落的斩下,这马二在王家集也算是一个狠角色,也是杀过人的,但是他那点胆气怎么能跟这些西府百战精锐相比,范正那一身的杀气,让马二浑身上下都好像被施展了定身符一般,根本就无法动弹,只剩下两个眼珠瞪得老大,露出一丝惊恐之色,但是下一刻,那颗头颅就已经冲天而起,滚落地面,一百铁甲士卒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入镇衙内,见人就杀,不管那些人是不是跪地投降。

惨叫声持续了足足两刻钟,才渐渐的停了下来,但是整个镇上却是听的清清楚楚,那犹如杀猪一般的叫声,让每一户人家都毛骨悚然,无法入睡。

“来人,砍下所有的头颅,悬挂在镇口三日!”范正在砍杀了最后一人之后,直接吩咐的道。

卫安礼听了范正的话,也是一愣,道:“范指挥,这是不是有些过了!”卫安礼怎么说也是一个读书人,见范正要悬挂人头示众,立刻就觉得不妥当,连忙的道。

“呵呵,卫大人,听说你在这王家集的日子不怎么好过,令不行,禁不止,今日之后保证这镇上你说啥就是啥,另外我在给你留下一什的士兵,我看谁还敢拿我大夏的官不当官,走吧,奔了一路也是饿了,能不能弄些吃食过来!”

卫安礼看着范正一身的血污,这样还能吃得下去饭,果然很强悍啊:“我马上让人去准备!”卫安礼这个镇长只是从七品的官,比县令小一级,如今幽州府内政务还没有理顺,靠近大城池的地方还算好,他这偏远地方,地方虽然大,但人烟却很少,村镇不多,不过随着地方堪舆的进行,他这镇长早晚都会扶正当一个县令,只不过他这个县令治下不会有多少人就是了,如今又死了两百多,他很是发愁啊,不过军政分家,这范正乃是枢密院统属,而且这队指挥虽然比自己差了半级,但他却是管不到人头上,何况此时怕是上头有意如此,为的就是震慑。

王家集是大夏内部第一波黄巾起义,不过才起义就被扑灭了下去,甚至消息都不传出王家集,不过有第一波就有第二第三,尤其是随着大夏边疆兵马陆续攻入吴国境内,地方上又抽调了大批的军队,而这就给了那些有心人一个上好的机会。

大夏圣元冬初,可以说是大夏境内反夏浪潮的开端,不过要是抡起规模大小,以及造成的影响最大的一波,却不是幽州府,锦西走廊等地的偏僻地方,而是辽东三府的山东民乱。

辽东三府,设立在大夏圣元二年,大夏攻入山东,大肆迁移山东户口充实大夏人口,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陆续迁移人口八百余万,几乎每日都有数十大船往来山东与辽东,而大夏的人口迁移让山东东部的人口为之一空,百里无人烟,但是这些人口的到来,却是让一毛不拔的辽东快速的兴盛了起来。

经过二年,三年,四年三年时间,辽东三府已经初步建有成效,所产出的粮食足够自己消耗,并足以供应山东军粮,按照夏羽的旨意,辽东三府暂行半军事统管,施行另一类政策,大夏内部统辖各府,征收田亩税赋都是按照最低十抽一税额,田税十分低廉,这也是大夏鼓励开荒兴田的措施,大夏财政岁入则依靠商税来支撑,不过在辽东三府田税却不是按照这个税额来抽取了。

辽东三府作为提供山东战事的后方基地,每年田产六成上缴,只余下四成为自家的粮食,而且还要担负耕牛,水利,种子等一干费用,刨除这些之后,剩下的粮食堪堪能够不饿肚子,这比起当初在山东连饭都吃不上要强的多。

但是这事情就害怕比较,跟山东的日子比,确实他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没了兵荒马乱,自家有了耕田,产出的粮食虽然大部分上缴,但一家人能够吃饱肚子,这日子比以前强多了,但这是跟以往比,但到了辽东,上了大夏的户籍,成了大夏百姓,随着这日子好过了,这人自然也有了其他的欲望,山东之地,除了有山东之民外,还有一些大夏的地主来这开荒,这些人可是在山东人到来前就已经开始建立农庄了,对于这些人,大夏仍然使用过去的税率,而不是按照山东百姓那般的十抽六。

有差异就有疑问,在刚开始前,这些山东百姓还有些畏头畏尾,但是随着时间一长,这些人就将自己当成了大夏百姓,看着人家只抽一成的田税,而自己却抽六成的田税,这明显就是不公正么,大家都是大夏的百姓,凭什么你抽一,我就抽六,老百姓不明白大道理,但自家地里出产却是算计的头头是道,这少了不是一两成,而是五成的粮食,这五成的粮食足够他们过上小富人家的日子了,但现在却仍然过的紧紧巴巴,他们自然不在愿意,不过很多人仍然知道自己是山东之民,跟人家大夏人不一样,而且州府上也说,只要结束了三府的军事管理,那么他们就能获得跟大夏其他百姓一样的税率了。

大夏为什么用差异性的税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要为战争买单,对山东的战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全靠财政支出,这里面就牵连到很多朝政,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