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侯争霸-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院内却是杀机重重,擅自闯入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而能进入到这院内的,自然也是在大夏具有很高地位的人。

邪也,大夏灵楼七卫之一的首领,向来是皇帝直接指挥的暗部,也是凌驾在蝶楼和军事情报司之上的一个秘密组织,平素神出鬼没,但每一次出现却都意味着大事,大夏灵楼七卫之中,除了留在身边的影卫之外,其余六卫尽数在外,尤其是大夏晋升皇国,成为北地一大强国,周边能威胁到大夏的势力已经很少了,而随着大夏重心南移,富饶的中原自然成了大夏的盘中美餐,所以灵楼七卫,除了北上鲜卑的蛮卫,南下山东的雪卫外,余下四卫分别在宋国,唐国,魏国,东汉四国扎下了根,秘密发展自己的势力,源源不断的提供中原地区的情报,可以说在很多方面,灵楼的工作与大夏使馆内的工作是重复的,有些资源浪费,但不同的情报来源,却能让情报更加的准确。

邪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少年,数年在外的生涯早就让他变的更加沉稳,身上的邪气也更浓郁,邪也轻抿着茶水,看到张禄走了进来,抬头望了眼,便将茶杯放下,很是随意的道:“尚书大人,这一趟可有什么收获!”

张禄虽不喜此人身上的气息,却也不会开罪对方,一个蝶楼就已经够可怕的了,何况在来一个比蝶楼权限更大的灵楼,别看灵楼不显山不漏水的,但张禄知道这灵楼远比蝶楼还要可怕,不过张禄倒也不怕对方,直接坐下,给自己斟了杯茶,抿了两口,这才道:“收获倒是没有,不过消息倒是知道不少!如果善加利用,或许能得到一些好处!”

“你不说我也猜得到,魏国大将夺占了延津口,那些商人纷纷避祸北上,而开封这边虽有二十万精锐禁军,但却拿不出多少兵来去布防,而如今我大夏商人控制了黄河南北交通的七成,宋国想要运兵,运粮,求上门来这很自然,只是不知道尚书大人想讨到些什么好处!”

“呵呵,宋国早就在忌惮我们控制黄河两岸水运了,暗地里可没少使绊子,更是扶持那些船厂跟我们对着干,本来我很想狠狠的宰他一笔,但后来想想,却放弃了这个念头,所以只是跟宋国皇帝要了份落地士子的名录,并从每年科考中落地的中允许我们挑选五百人带走。”

“呵呵,五百多个饱学之士,这买卖倒也不赔!”

张禄摇了摇头,道:“如果只是雇佣商船帮助运输兵马,粮草这些自然不少,不过最后大宋皇帝还欲向我大夏借兵!”

“借兵,借多少?”这个倒是让邪也有些发愣,大宋国内兵马数量并不少,而且跟那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可以说少的可怜,就算在多出一倍也算是正常,宋国疆域面积不算庞大,如果只是为了对付魏国此次的北上,多了不敢说,抽调回二三十万兵力不成问题,就算是临时征募,光是开封城几天就能征募十来万青壮,向大夏借兵,他就不怕大夏兵马好借不好退么。

“十万!五万水军,五万骑兵!”张禄并没有隐瞒,这个事情马上就要传回去的,也不算是什么机密。

“十万,他倒是真敢借啊!就不怕我们来了就不走了!”邪也轻笑的道:“开封府周边,除去禁军,还有三王兵马四十余万,虽然要防御边疆,但抽调二十万兵马支援开封绰绰有余吧,不会是赵家两兄弟怕引蛇为患吧!”

张禄呵呵一笑,道:“差不多,此番南部三王造反,就是被两兄弟逼得太狠了,这两年陆陆续续已经有六个异姓王被除,赵家兄弟手中的棒子可是凶的很,本来这事就要徐徐图之,但这接二连三的拔钉子,难免会逼人造反,只不过这一次两人算差了一步,那魏国的皇帝曹操可是一个枭雄之主,手段可是狠辣的很,直接将依附的势力的诸侯头领请到东都,然后来了个血洗,但凡没去的,直接派兵灭了,虽然动荡了一阵子,但却是快刀斩乱麻,如今魏国内部以平,北面又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当然要北上打个劫,补充一下元气,顺便转移下国内的视线,而宋国这边却是分化除之,虽然手段要高明的多,但却难免要耗费太长的时间,宋国国内可有十六家异姓王,杀了六个,还有十个,这一次又反三个,开封周边的三家与宋国皇帝是拜把子兄弟,或许不会反,但这一次迟迟没有做出反应,显然也是打算观望一二。”

“这么算算余下的还有四个,我估摸着,也差不多要反了吧,宋国很快就会乱了,到时候宋国又要防守边境,又要平乱,兵马自然捉襟见肘,而那三个拜把子的兄弟也要防一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毕竟几人在宋国内也是根深蒂固,很可能取而代之,而我们不同,在中原没有什么根基,属于客军,十万兵马不多也不少,以开封府的位置,我们这五万水军,五万骑兵,可当三十万大军使用。宋国用我们帮他守住开封,他则先灭了另外几个异姓王,一举扫清国内的障碍,随后在从三面反攻魏国,宋国皇帝在老百姓心中可是有一定声望的,魏国占领地方,不一定守得住啊!”

“宋国邀请我们出兵给他卖命,开出的条件呢?”

“割河南之地,一次性付出白银五百万两,十万军队月饷按照双倍发放,抚恤也是如此,并在国内情况稳定后,发兵助我大夏攻占山东,攻占土地尽数归我大夏所有!”

“河南(黄河入海口南面的两州之地,靠近山东小明国)之地,倒真是好算盘,那块地可是荒野一片,而且还连着小明国,宋国好像自己都没有很好的统治这里,反而跟小明国打了好几仗,折损不少,说不得那块地有一半都在小明国的手中!”

“呵呵,我倒是觉得那块地不错,发不发兵的我也无法做主,回报陛下,让陛下决定吧!”

第五百八十二章星辰塔的占星预测

天之城,太极殿暖阁,夏羽的办公之所,从海之角回到皇城已经有半月有余,而进入十一月,天气似乎骤然转冷,气候似乎比起往常的年份有些反常。

占星官,大夏特有的一个职业,大夏供奉的众多神器中,就有一件乃是用于占卜之用的神器,星辰龟甲,星辰龟甲甲背之上犹如那黑色的苍穹星空,点缀着无数的星星,而龟甲之上的星辰是随着季节而不断的变化,就夜晚的星象一致,而通过星象的变化可以预测推断出一月甚至一季的大事纪。

大夏占卜最早可追溯到烽火元年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夏羽刚刚占领古尔济特部,而在古尔济特部有一名祁连纳雪从其他部落抓来的草原女巫,女巫拥有使用铜钱,龟甲进行占卜预测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个预测,夏羽才能在烽火元年那场大雪到来之前,做好了应急准备,否则现在或许就不会有大夏的存在。

而随着大夏道门的兴盛,道家也精通星象之术,而掌教张天师也拥有着大预言一般的预测能力,烽火五年,攻打辽国,预测到夏日会有半月的暴雨,也一一应验了,而这之后,大夏专门建立的星象司,掌管天文,历法,预测吉凶等,并招募具有预测,占卜的特殊人才,烽火七年,大夏海军府攻打七星群岛,猎杀星辰玄龟,获得神器,星辰龟甲,星象司也升格为皇家星辰院,在皇城周边专门开辟出一块土地,建立起了星辰塔,这也是唯一一座超越了大夏皇宫存在的建筑物。

星辰塔内供奉着神器星辰龟甲,而从草原巫师,道门以及精通杂学的人中选拔出第一批大夏星象使,每月都会进行一次占卜,预测气候,以及可能发生的天灾,如果说之前占卜还只是五五之数甚至更低的概率,但随着多人不同的占卜手法,以及神器星辰龟甲的效果,占卜预测的概率高达九成。

谢安,张居正,杨林,田丰四人先后进入到暖阁之中,夏羽看人到齐了,丢在手中的奏折,伸了个懒腰,道:“都坐吧,将几位找来,就是开一个简短的军政会,商议一下这几份折子,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个事情跟几位爱卿说一下,房星官,你来说吧!”

房易,道门之中年轻一代俊杰,师从张天师,继承了张天师的观星术,并通晓天文历法,虽然年不过三旬,却是星辰塔的执掌星师,专门负责星辰塔内每月一次的预测,并整理出来,如果有大事发生则直接通传宫内。

星官在大夏的品级很高,属于清贵的衙门,不过因为占卜,预测的重要性,大夏每年都会拨付一笔不算少的钱财来供养星辰塔,尽管很可能一年到头都不会有什么天灾,房易虽然是三品官,但在眼前这些军政大臣面前,却是小字辈的,给众人微微一礼后,道:“各位阁辅,经过我星辰塔上下二十六人的不同的推演,演算已经星辰龟甲上的星辰变幻,我们预测了未来一季的气候变化,而得出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坏消息,今年可能会遇到十年不遇的大雪灾,无论是持续的时间,还是大小,都远超往年,这个冬天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寒冬。”

星辰塔,每月月初会进行一次月占卜,而每一季的最后一个月还会进行一次季占卜,月占卜的可预测到每月的吉凶祸福,比如可能出现的神器赐福等,这个都是很详细的,而季节的占卜则是没有那么详细,得到的信息很模糊,不过就算如此,这个消息,也足以让在座的军政大臣们提起精神来。

大夏地处北国,拥有大片的草原疆域,尤其是在大败东胡联军后,更是夺得了大片昔日东胡汗国的草原,而目前生活在草原上的居民占据大夏人口的三成,草原疆域占据大夏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草原还是大夏最重要的战马,牛羊产地,实在是不容有失,每一年冬季,对于大夏的草原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古尔济特草原还好一些,这里的牧民都采用轮牧法,虽然还是游牧,但区域却有了限定,而居住之所也不在是流动的毡包,在草原上形成了不少牧民聚落,如同汉人村落一样,这些聚落村庄都不大,从五十户到二百户不等,四周就是轮牧草场,放牧非常方便,而随着南北交易,这些牧民的家中都颇有财富,每年冬季都会存储大量的过冬粮草,而所产的牛羊,马匹等,除了留种和幼崽外,都会在冬季来临前卖入大夏南疆,汉人的聚集地,换成银钱。

但并不是每一处草原都如同古尔济特一样族长制没落,地方牧民管理由大夏官员取代,尤其是那些臣服大夏的北部各族,仍然保持着游牧的习惯,大夏虽有派驻官员,但也没有大多的实权,权利仍然把持在族长,贵族手中,尽管随着商贾贸易,这些地方都富裕了不少,以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买到的盐,茶,铁,布帛等物,如今都能以市价购买,身子家中也不缺乏粮食,但雪灾对于这些部落仍然具有毁灭性的威胁,牛羊可抵御不住那大雪,每一个冬季都是草原最难熬的日子,大批的牛羊牲畜冻死,甚至是人也会被冻死,毕竟毡帐在结实也比不得石木的房屋,如果这些部落不归属大夏那倒无所谓,但现在却是大夏的疆域,那自然不能放任不管。

“如今虽然是十一月上旬,如果是往年,天气也没有这般冷,房执掌,星辰塔能确定大雪来临的大致日期么?”谢安对于星辰塔的说法很是相信,因为在之前星辰塔的占卜十言九中,何况是这种大事,哪怕只有一成的概率,也要做好十成的准备。

房易摇了摇头,道:“这一次占卜已经用去龟甲积攒的大部分星辰之力,而我们手中的占卜之物只能预测一周之内的事情,不过从最近星象之中已出现异象,至于具体的日期可能在十二月下旬到一月这一段,不过具体的,可能要等到下月初,进行月占卜的时候才能算出大致的日期!”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喽,看来得抓紧时间布置了!”

“此事,内阁回去后,三日内做出一个章程来,重点放在北疆草原以及南方的辽东,山东两地,另外提前发布雪灾示警,开放官仓,让百姓做好御寒过冬的准备,这个事,回头让商部联系那些商贵族们开一个会,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夏羽下了决断后,将此事翻了过去,房易退下后,夏羽拿出了三份奏章,道:“眼下这三件事,需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就直接议一议吧!”

“这第一件事,是西面左玄武卫发回的,此消息已经经过蝶楼,军事情报司的验证,吴国王吴三桂经过山海之败后,经过这几年的养精蓄锐,已经恢复了元气,开始对麾下的三个总督频频出手,不断的克扣三边总督的粮草,并抓着冷锋口失陷之事一直在对北面三边总督洪承畴进行打压,除却在北边蓟县边派驻三万兵马外,还私下里用金银,高官拉拢洪承畴的麾下将领,可以说双方的关系已经冷却到了一个极点,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拉拢拉拢这个洪承畴,轻夺北面三边,吴国中部之沃野将暴露在我们的兵锋之下,还能防止西面的清国趁乱也掺和一把。”

这个消息,在座的几人都已经知晓,可以说此事事关重大,大夏之前的战略就是先拿下山东,休养生息几年,待消化了山东之后,从南北两路同时发力,夺取中原半壁,最不济也要将环渤海周边的州县全部拿到手,而吴国作为靠近大夏的诸侯国,国力远远不及大夏,而东部屏障山海关落入大夏之手,北部的冷锋口陷落后,吴国的防御可以说是处处漏风,大夏铁骑随时随地都能进入吴国腹地,但问题是打倒了吴国,大夏能捞取多少好处。

吴国周边还有西面的清国,南面的宋国,连个国家都不是善茬,一旦大夏入关攻打吴国,另外两国肯定会浑水摸鱼,与大夏瓜分吴国疆域,这对大夏来说无疑是吃力不讨好,白白便宜了两国,而且拿下山东,就要提前与清国,宋国接壤,如今夏,宋乃联盟,是因为两国之间有吴国这个敌人,一旦两国接壤,那两国的关系也会急转直下,这对大夏的山东攻略也会造成影响,而过早的陷入与中原诸侯的争斗,一旦不能一鼓而下,很可能陷入僵持,不断的消耗大夏的国力,到时候人口基数远远无法与中原诸侯相比的大夏,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潭。

众人片刻沉默,田丰终于率先开口道:“陛下,山东之地刚刚夺取三分之一,我大夏大部分可用兵力都在山东一地,可用兵马唯有驻扎山海的西南府河驻扎燕幽两地的西府,兵马不过二十余万,吴国虽失山海关,冷锋口两关,但在白鹿山却又修筑了平关以防我大夏从山海关入关,而北面三边,长期混战,地方多重镇,丘陵,坡林众多,吴国在北面建立了无数的堡寨,亦有重兵把守,虽然如今宋国内乱,是拿下吴国的一个大好时机,但吴国君,总督之间会不会真的破裂,那洪承畴究竟会不会投我大夏,都是一个未知数,吴国内部虽然中央与总督关系紧张,主要是因为外界压力变小,怕就怕一旦我大夏介入其中,那吴三桂就会立刻停下行动,毕竟吴国内部虽有间隙,但毕竟还没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一切还都有转圜的余地。”

“如果两者真的闹翻了,趁势拿下吴国北边其实也未尝不可,拿下北部三边,望月郡(昭君国)那边也不需要在遮掩,有望月郡在北面威逼清国,在顺利拿到北部三边,只要西面,南面的总督不表态,把守住西,南两个方向,吴国可夺,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吴国三个总督的态度!”杨林这话中的意思却是倾向动手了,不过却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吴国三个总督的态度,这也是能否吞下吴国的前提。

谢安听了两人的发言,田丰的话倾向于保持现状,当然如果吴国中央与总督真的闹的一发不可收拾,田丰也倾向于兵不血刃的拿下北部三边,宋国内乱,对吴国的争夺肯定是轮不到宋国了,只跟清国争夺,大夏的赢面还是很高的,清国内部也有一个致命的要害,就是满人与汉人之间有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尽管这些年在清国皇帝的平衡下,这个矛盾淡了许多,但在军中,这个矛盾似乎从来就没有调和过,而大夏,虽然居于北地,但国内却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各族之间十分融洽,没有大的矛盾,尤其是经过烽火六年的大清洗,那些不老实的都已经被砍了脑袋,可以说大夏敢这般四面扩张,主要的原因还是内部的和谐,一致对外,力量可以凝聚成拳头,少了内部的问题,又有足够强大的国力,自然是想打谁就打谁,而杨林的话看似倾向于动手,但却有一个前提,如果问题不解决,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现状,按照既定的战略拿下山东。

“与吴国总督之间,可以私下里秘密的进行一些接触,先探探口风,吴国四大总督,除了一个是吴三桂父亲亲自执掌外,另外三个之中,以北面三边总督洪承畴最强,另外两个总督似乎与其有着很深的联系,所以只要能拿下这个洪承畴,吴国顷刻可下!”谢安对兵事也是甚为了解,一眼就看出重点,洪承畴,大夏想要轻松的拿下的吴国,此人就是关键,但这其中也差了一个时机,就如同田丰所言,虽然目前中央与总督之间关系闹的很僵,但毕竟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两者还没有彻底的决裂,所以一切都有转圜的余地,大夏贸然出手,只会打草惊蛇。

关于吴国的议题,最后还是以继续观望为主,并做一些前期的打算,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夏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能摘到熟桃子,夏羽虽然也有些不甘,但却也只能如此,开疆扩土却是很爽,但同样牵连的因素也很多,大夏毕竟立国不久,虽然国力不断的加强,但抡起根基却还不能说稳如泰山,再说大夏如今新得望月郡,山东东部,国内辽东三府大移民,幽,燕两地也需要时间消化,大夏虽然兵马不少,但实际上可用的兵力并不算多。

“使部尚书张禄从开封让人加急送回的奏章,各位想必也已经得知了内容,宋国此番藩王造反,规模不小,而魏国更是见缝插针,与宋国反王合并一处,如今大宋河南路数州已经沦陷,而黄河南部三路,东南路与西南两路已经被断开,宋国王都开封府已经面临魏国以及反王兵马的兵锋,而作为开封边上颖水下游进入黄河河口的延津已经失陷,宋国主力水军已灭,而黄河之上的船只大部都为我国商人所拥有,如今都已经撤到北岸,如今黄河上的南北运输已经接近中断,宋国开封虽富,聚集大宋十之七八的钱粮,但手中却没有多少可用之兵,如果没有我们帮忙,他们甚至连兵马都无法运到开封,不过那宋主赵匡胤要从我大夏借用十万兵马,这倒是让我有点摸不清头脑,大宋国禁军也有一百五十万,如今算上地方的厢军,也有七八十万,总不至于缺兵缺到向我大夏借兵的地步!朕很不解啊,这兵究竟是借,还是不借,朕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夏羽问道。

“陛下,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究其原因就是宋国建国的过程,我大夏以兵平天下,一地一地的征服,而地方势力都在兵乱之中被铲除,所以我大夏内部没有什么掣肘,文臣尽心治理地方,武将尽心操练兵马,文武各司其职,少有内耗,而宋国等中原诸国不同,中原诸侯众多,宋国还算好,却治下也有十七个异姓王,二十七公,四十六侯,王封地一州甚至两三州不等,公则占据着一县到几县,而侯也拥有几城镇在手,这些宋国封赏的王公侯都是以往的诸侯,只不过是被宋国拉拢其下,这些王公在各自的封地内具有统治权,财税权,并养着大量的兵马,可以说是宋国内部的一个个小国,宋国的半壁江山几乎都被这些人占据,所以这几年,那宋主不断的削弱这些国内诸侯,在这次叛乱之前,宋国已经有六王以谋反诛杀,其下更有十一公,二十四侯先后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处理,可以说中原诸国虽然形成了几大国对峙的局面,但实际上仍然是诸侯如牛毛,统治者多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建立起的国家,这样虽然减少了混战,快速的凝聚起不俗的实力,但却埋藏下很大的隐患,一旦外部压力减小,内部的矛盾就会上升,而如今宋国的三王之乱,就是如此,而且宋国这股叛乱还只是一个开始,很快余下的异姓王,公等都会举起反旗,以争夺利益,瓜分宋国,尽管宋国兵马不少,但这些王公分布在宋国各地,一旦这些人造反,宋国短时间内根本就抽不出兵马,何况周边的大诸侯国们都在虎视眈眈,而我大夏远离中原,就算是派兵过去,因为没有根基,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来,权衡之下,我大夏的兵马自然更让人放心。”

“呵呵,我大夏既然能出兵跨海征伐山东,如何不能攻占宋国,那赵匡胤倒真是对我们很放心啊!”夏羽呵呵一笑,不过对于攻占宋国,夏羽却是不会真做,不是因为大夏没那个实力,问题是大夏如今战线已经够多的了,而且宋国可不比山东和吴国,那里是真正的中原之地,无数双眼睛盯着呢?大夏在中原毕竟没有根基,就怕打的下来,守不住:“几位爱卿的意思究竟是派兵相助呢?还是袖手旁观呢?”

“这兵自然是要派,不过怎么派却要好好斟酌!”杨林嘿嘿一笑,抿着茶水,那样子要多奸诈就有多奸诈。

“恩,杨尚书所言不错,宋国毕竟还是我大夏的盟友,我们如今还无力拿下宋国,所以宋国就只能支撑着,不过也不能让宋国就这般轻易的度过这个难关,就好是乱上个几年,如此我们才好渔翁得利,宋国可是中原首富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不比我们这里到处蛮荒,而且这可是双饷,派去十万等于宋国给咱们养了二十万兵马,这军需,辎重,耗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平白得五百万两白银,一州之地,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在宋国境内作战,缴获之战利品,那自然也是归我大夏所有,依我看十万兵马太少,至少再多个二十万最好!”张居正笑呵呵的道,要知道大夏兵马每月的月饷就有数百万之巨,一年光是兵饷就占着大夏财政税收的三成左右,少了十万兵马耗用,每月可节省下来五六十万银圆,这些钱能干多少事啊!

“哈哈,张尚书果然够厉害,老夫也是如此想的,既然是宋国求上门来,咱们自然也不需要客气,这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这里面得好好算算,宋国之地可是富有的很,不多拿回来点补充补充,各军都要穷死,只不过这美差怕是各军要抢破头喽!”杨林打笑的道。

“好了,这个事情到时候再说,既然决定了出兵,那兵部就做出一个派兵的章程来,中原,这一次兵出中原,也算是预热一下,让咱们将士熟悉一下中原之兵,不过十万兵马确实有些少,但这个事情咱们可不好提出来。”

“陛下,只要宋国内部其他诸侯反,咱们在打上几个胜仗,宋国焦头烂额之下,肯定会再次求援,我们只为财,宋国反而更愿意相信我们!”田丰也是一脸轻松的道,他这个中枢枢密大臣,可是掌管着百万大军的吃喝拉撒,事事都需要过问,如果能从宋国弄点零花,他自然是乐意的很。

第五百八十三章李氏朝鲜和亲团

决定了出兵助宋平乱,夏羽又拿出了今日的第三个议题,这个则不是来自中原的,而是来自辽东半岛东南的奏章,在辽东半岛东北与朝鲜半岛之上,拥有着朝鲜人家里起来的十数个政权,也是国家,而这些朝鲜人也跟中原一样,烽火连绵,战火频频,抡起杀戮来丝毫不比中原的诸侯差。

位于长白河西岸,朝鲜人的诸侯国在起初有十二国,不过到烽火十年,这十二国其中九国被灭掉,而剩下的三个,分别是李氏朝鲜,王氏高丽以及卫氏朝鲜三国,三个诸侯国虽然民族主体为朝鲜人,但三国的王室却是汉人,而在辽东半岛东北与大夏东南府对峙的就是三个朝鲜国中实力最强的李氏朝鲜。

李氏朝鲜占据着沿海平原地区以及部分北部的山区,国力最为强盛,拥兵三十万,乃是长白河西岸三国中最强大的朝鲜国,而王氏高丽则在长白河岸,犹如一个新月形沿着长白河岸延伸,而卫氏朝鲜则居于内陆,西北,北面,西面三面环山,东面为王氏高丽,南面为李氏朝鲜,虽然疆域多山地,但士卒也最勇猛,在这片面积狭长的新月型的地方,三个国家从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李氏朝鲜沿海,发源自辽东大山中的溪流,河水冲积出大片的平原区域,加上北部群山环抱,这里的气温要略高上许多,而李氏朝鲜虽然也是朝鲜,但其民却有很多都是汉人,而这个时候的朝鲜人也多讲汉语,朝鲜人的语言远没有汉语通行,李朝坐拥沃土,又靠着大海,可以说是十分富饶,加上北面的山内也出产铁矿等矿石,李朝的军力在三国之中最强,如果这么下去,不出十年,这鼎足而立的三国就会只剩下李朝一国,坐拥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甚至跨过长白河,逐鹿朝鲜半岛。

不过随着大夏不断的在辽东半岛扩张,尤其是大夏的战船跨过海之角,向外海探索,东南镇守府的军队也沿着海岸和辽东山脉继续北上扩张,而此刻的李朝则不断的吸收着来自朝鲜半岛上因为战乱而迁移过来的难民,为了开荒出更多的土地,增强国力,也不断的向南面的荒野扩张,这个时候的辽东半岛,虽也有些人家,但却多是林散的聚落,自然是军队一过,这里就归了谁,就这样大夏和李朝的开拓军队碰到了。

从烽火九年开始,大夏在辽东东部沿海区域与李朝的军队大小打了十余战,每一次都以李朝败退而告终,直到大夏的兵马打到了李朝实际的控制区,李朝的国君终于将李朝的大将军调派到了南面,而这个时候,大夏东南镇守府抽兵攻打山东,实际上在这里与李朝对碰的则是三个新组建而成的常备军,差不多四万兵马,在一连串的对碰后,大夏这边也着实吃了不少亏,小看了这些李朝的精锐兵马,随后又陆续从后方抽调上三个常备军来,算上青壮,辎重营等,差不多有十万之数,战斗兵力也多达七万,而李朝那边则再次抽调十万精锐,与边军聚集了十七万大军隔河对峙。

可以说与李朝的作战,对于正在山东动兵百万的大战来说,根本就上不得台面,夏羽根本就没有将目光放在过这片土地上,有那闲工夫,北面的茅山国,大鲜卑,西北面的柔然,西面的天可汗国,还有中原地区,环顾一周,几乎每一个都比东北这块犄角旮旯地方重要的多,就算是对东南府的程咬金而言,李朝的军队也不过是为他操练兵马的练兵对象而已,偶尔打打草谷,捞点外快,根本就没有人放在心上。

但大夏可以将李朝看做是疥癣之疾,无碍大雅,但对于李朝来说却是动摇国本之战,比起庞然大物的大夏来说,人口只有不到三百余万人的李朝,统共也只有不到四十万的兵马,这已经是李朝的一个极限了,而就这四十万兵马也要分成三等,其中五万乃是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