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侯争霸-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月内将会爆发一场旷世大战,而这一场大战很可能关系着三个势力的兴衰。

因为私掠许可证诞生,大批的真假海盗蜂拥而上锦西走廊,燕国那漫长的海岸线上几乎所有的村镇都会犁了一遍,刚开始的时候,海盗之祸还不算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批沿海渔村,镇子被大批海盗攻陷,无数的燕国老百姓失去了家园,而在冬季,失去了粮食,家园的来百姓汇聚成一个个大的难民潮,向北面的城镇走去。

面对大批的难民,燕王姬职顶着压力,开仓放粮,平息民怨,另一方面,听从丞相郭愧的建议放弃沿海区域,坚壁清野,并派燕军大将夫余带领兵马三万清剿沿岸海盗,也就是说燕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放弃了沿海百里的地方,在各地广建烽火台,利用这一措施,成功的遏制住了越来越猖狂的海盗。

而几次海盗联军想要深入劫掠都被燕将夫余发现,最后损失惨重,再也不敢深入内陆,然而燕国放弃了沿海区域,造成大批靠着大海为生的渔民无以为生,好在燕国内部还有不少荒地,靠着微薄的救济粮,勉强还能支撑的住。

而乐毅也从大批失去家园的难民中选出五万人进行训练,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燕国的元气恢复了大半,燕国内部稍稳,从三月中旬开始,燕军精锐在辽军的密切监视下,踏上了辽国国土,而这也意味着,辽燕两国在私底下终于达成了共识,燕军发兵二十万精锐,以大将军乐毅为帅北上辽国,与辽军组成联军,准备与大夏进行一场大战。

燕国主力精锐尽出,北上草原,而辽国也开始从隶属的各个部落中抽调兵马,在圣州北面的草原之上,辽燕两国的军队日益增多,毫无疑问,这些军队不是聚在一起好玩的。

而对应的,大夏早在二月的时候,先后调集东镇守府,南镇守府,西北镇守府,西南镇守府,四大镇守,云聚在湖口川到古尔济特广袤的草场之上,而从各个部落中征募的轮备骑兵也已经被整编成军,充入各镇守府。

随着兵部改制,兵部不在是一个架子,掌握着大夏兵马调动,轮备,后备兵力训练,征募,因为苏定方的配合,大批年纪较小,或者较大的士兵被解散,而剩下的士兵大多数除了填补各军缺损之外,将各府的常备兵役定为五军制,也就是六万人,余下的都被纳入到城卫军这个二线后备军中,还有一些直接成为平民。

而对于各镇守府的常备军也给予了定制,除了受了夏羽亲自册封的军旗的陈庆之的白马军,薛仁贵的神箭军外,其余各军都将以编号为准,另外还册封了数个营号,比如周仓的力士营,程咬金的撼山营,公孙康的迅风营,比如东府常备五军中,除了白马军外,还有轻骑一军,轻骑二军,步兵一军,步兵二军,编号直接按照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顺序排号,比如西大营,除了神箭军外,就有轻骑三军,轻骑四军,步兵三军,步兵四军。南北两个大营则为三步兵军,两骑兵军,编号分别轻骑五到八,四个郡,而步兵则分别为五六七以及八九十三个步兵军番号,东北镇守府,则是轻骑九军,轻骑十军,步兵十一军,步兵十二军,步兵十三军,而西北,西南两府则是一轻骑军和四步兵军编制,依次排列。

制定了全新的番号之后,大夏常备陆军统共七府,亲卫军两个,轻骑军十二个,步兵军二十一个,常备兵共计三十五个,兵马四十四万人,而此次,云聚在湖口川到古尔济特之间的草原上,除了东北镇守府和南镇守府之外,余下五府全部到达,也就是说有八个轻骑兵军,十五个步兵军此时已经部署到位。

除此之外,还有夏羽的禁军四卫十二万兵马,从蒙古,匈奴,鲜卑,柔然等大小部落中还抽调出二十一个轻骑兵军,编号为轮备一到二十一军,大夏在整个北方草原,聚集了兵马六十七万人,另外还有近六万人的后勤辎重军在提供后勤,也就是说大夏陆军八成的主力全都聚集在此,大有要与辽燕两国针尖对麦芒,一场定胜负的架势。

如此国战,夏羽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坐镇中军,以禁军,东,西北两府为中军,西府为前锋,西南府为左翼,北府为右翼,辎重营为后军,陈庆之为兵马大元帅,薛仁贵为先锋官,副元帅,沮授为首席谋士,田丰,徐茂公为次席谋士,与战役参谋组成谋士团,负责出谋划策。

三月,夏羽就带着人来到古尔济特所领草原,将一切政务交给了内阁,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国战之中:“有了这五双眼睛的侦查,想必辽国的一举一动都别想脱离我们的掌控,可惜数量太少,否则给以军配一个倒是不错。”

陈庆之呵呵一笑,道:“陛下,海东青是上天赐予这片草原的神鹰,就是这四只海东青还不知道花费多少精力和人力才捕抓到的,能凑齐这五只海东青慕容达颜功不可没。”

慕容达颜,鲜卑慕容族的一个将军,慕容大军兵败后被俘,最后被劝降归附大夏,专门负责抓捕,驯养海东青,一年多来,费尽千辛万苦,才凑齐了这五头海东青,而且已经能够完成初步的侦查任务。

“呵呵,有功奖,有罪罚,慕容达颜,尽心尽力培育神鹰,擢升羽鹰校尉,赏银币一千,丝绸十匹,其他众人每人三百,丝绸三匹,官升一级。”夏羽心情不错,直接加官晋爵,慕容达颜投降之后,大夏并没有给予官职,只给了使职,并派给他百个士兵专门负责捕抓驯养海东青,在大夏,校尉之职,为一营之长,管理着两千五百人马,可见夏羽对慕容达颜的看重。

“谢陛下恩赏!”众人连忙跳下战马,半跪谢恩,夏羽嗯了一声,轻扯了下马缰,踏雪打了个响鼻,往前走了几步,陈庆之和薛仁贵则紧随其后,乞木扎则带着人警戒四周。

“辽燕两国在圣州北面的草原云聚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七十万,而且还在缓慢的增加中,预计,两国联军兵马最少不会低于八十万,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此战事关国运,只能胜不能败,你们两人是我大夏脊梁,孤全靠你们了!”夏羽语重心长的托付道,夏羽知道自己的水准,也许几百人几千人打仗自己还能应付的来,但这种双方兵马已经达到百万以上的旷世大战,远远超出了夏羽的预知,而且这场大战是以实力为对比的,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之上,任何诡计都是徒劳的,双方唯有一战。

陈庆之,薛仁贵两人听到夏羽的嘱托,双双抱拳的道:“定不负陛下所托。”

“两位将军,可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孤会全力支持你们。”夏羽诚恳的道。

陈庆之和薛仁贵对望了一眼,长期跟夏羽相处的两人知道,夏羽这么说并不是客套,而且这位主子说放权就不会混乱插手,这一点可以从几次大战就能看得出来,陈庆之沉吟了一下,道:“臣得陛下看重,委以统帅重任,不敢有半点懈怠,辽燕两军汇聚一起,以辽国兵马大元帅韩德让为主帅,以辽国大将耶律斜轸,燕国大将军乐毅为兵马副元帅,以耶律齐,耶律苍龙,萧卫,姬枫,季常等十数二流中高级将领为将,很显然辽燕两国也是押上了国运,要与我大夏一比高下,我大夏兵马数量虽然不占据优势,但在装备上扳回了一局,总体而言,双方谁都不占据优势,然则在国力上,辽燕两国虽然地域广阔,人口不输于我大夏,但比较起来,我大夏明显占据着优势,辽燕国力不足,损失不起,尤其是燕国,乐毅大军所带二十万大军乃是燕国大半精锐主力,而辽国也是倾尽所有,一旦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战事,燕辽两国定然会被大军拖垮。”

夏羽看着陈庆之,沉吟了半晌,思考着陈庆之所说的话,辽燕在地域面积上不输于大夏,在人口数量不输于大夏,然而要抡起富裕程度,国力积累,两国加起来也不如大夏,这还是大夏还没有消化黄金平原的时候,一旦黄金平原那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平原被开发出来,将不比江南,湖广差,大夏可以在确保不搜刮民力的基础上拿出足够的粮食,物资来支撑战争,而辽燕两国却是靠着搜刮百姓的口粮积蓄出的粮食,来发动战争,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你是意思是以防守为主,拖垮辽燕了!”参谋部对是攻,是守也发起过争论,如果防守的话,大夏就要放弃广袤的草原,以天横山以及湖北运河为线,抵挡辽燕大军,以逸待劳,在两国久攻不下,疲惫之时,在发起反攻,这个法子的好处就在于是内线作战,不渝担心后勤补给问题,加上有后方源源不断的兵员,大夏可以利用少数的兵马牵制辽军主力,可以让损失的兵马降到最低。

其实夏羽的心里还是希望正面对碰,那样才更显英雄气概,不过两军正面对碰,变数太大,就算最后胜利,大夏也会折损不轻,比较起坚守固防,伺机反攻的损失,大夏很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恢复元气。

陈庆之却是呵呵一笑,道:“不,我和薛将军的意思是以攻待防,而且要抢在辽燕辽国出动之前,造成大军压境,席卷辽燕之势。”

“哦,说来听听!”这个策略很显然更符合夏羽的性子,被动挨打虽然损失少,但总觉得不爽,而这个抢攻的策略更贴近夏羽心中所想,不过抢攻的话,问题也不少,漫长的补给线,供应数十万大军的给养运输,要知道辽国的铁骑数量可有四十万,如果分成无数股,偷袭后方补给线,大夏军很可能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反而会因为后勤所累,导致全盘皆输。

第三百六十一章引蛇出洞

陈庆之恭敬的点了下,道:“辽,燕两国之所以这般焦急的联合在一起,并齐聚主力精锐要与我大夏决一雌雄,原因无他,就是大夏强大的国力,大夏核心五府的繁华富裕远远要超过辽,燕两国,这些年东征西讨,国内的建设从来都没有迟缓过,尤其是湖西两大运河开通,更是凭空多出数百万亩良田沃野,加上我大夏轻薄税赋,政策上对农业的扶持,让我大夏除了湖西这个大粮仓外,还有黎水,赤哈等大片平原的农业也十分繁盛,大夏的粮仓内粮食几乎仓仓爆满,国势强劲的大夏,给两国的君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两国才会联军想要重创大夏,而我们放弃防御,先发制人,就是利用我们在国力上的优势,形成泰山压顶的气势,直接将辽,燕两国的大军镇住,让辽燕两国丧失攻击的胆气,两国本身就将自己放在了弱者的地位,一旦大夏的强势印入两国的骨髓,两国在想反抗,就已经落了下乘。”

夏羽听言,觉得陈庆之说的很有道理,以超过两国的国力的优势,形成威压,让两国抬不起头来,而当大夏不可阻挡,强大无比的印象刻入每一个辽军和燕军的心中,那么辽,燕两国将永远翻不起身来:“孤已经将军权交给你,如何对付辽,燕你看着办吧,孤相信你!”

圣州承天城,萧绰站在朝凤宫那宽大宫台之上,芊芊玉手扶在雕饰着凤凰图案的栏杆,一身双凤翔翼的凤袍罩在她婀娜的身上,华丽,端庄,英气,东方的天空之中,一轮火红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漫天的红霞笼罩着整个承天城,萧绰凤目流转,那好似黑夜中最璀璨的星斗的双眸泛动着一丝炯炯的精芒,晨风吹拂,撩起那凤袍外的彩衣,在风中来回的摇曳。

“陛下,该上早朝了!”贴身女官迈着款款的步履,来到萧绰的身边,盈盈一礼,女官那特有的紧身裙装,衬托着女官那凹凸有致的身材,精致的瓜子脸,五官好似玉雕一般,美艳动人,那甜美的声音足以让无数的男人为之轻狂,如果到了后世绝对是天皇歌后一般的明星。

萧绰收回那远望的双眸,转过身,那万丈的彩霞笼罩在她的身上,那金丝纺织而成的百鸟朝凤的图案在阳光下闪烁着灿灿光辉,那两只凤凰引颈长鸣,百鸟垂首,王者之气尽显无疑,如果说那女官美的娇艳如花,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姿,但在萧绰这只凤凰面前,在美艳的鸟都会低下高傲的头颅,为了她的王者之风,也为了她那绝色倾城,艳丽无双的美。

彰显王者之气的凤袍宽大华丽,但这遮掩不住她那成熟饱满,婀娜娉婷的俏丽身姿,迈着款款的步子,在女官和侍女的拱卫下,来到主殿,早朝并不是大朝,而是由大辽文武之首组成了的小会议。

丞相萧思温,兵马元帅韩德让,副元帅耶律斜轸,燕将乐毅,粮草官大臣萧丰端坐在红木靠椅上:“陛下驾到!”一声清脆的喊声从那珠帘轻纱后响起,萧绰从后殿踏上那专门准备的软榻,由于不是正式朝会,所以并没有那般正式,下方的众人看到萧绰那笼罩在轻纱之后的身姿,连忙起身,道:“恭迎辽后。”

萧绰侧卧在软榻之上,透过那轻纱珠帘扫了一眼在座的众人,略显慵懒的声音带着一丝柔媚的甜美:“众卿家平身,坐吧。”萧绰一挥衣袖,众人谢礼,退后两步,这才坐回椅子上,萧绰的声音再次的响起:“韩爱卿,你督管辽燕两国八十万军马,现在情况如何了。”

萧绰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平淡,但细细品味却能听出一丝关切的味道,韩德让站起身,对着萧绰一礼,道:“回陛下,我辽,燕两国八十万大军汇聚圣州北的苍狼原,目前已有七十万兵马整备就绪,余下十万兵马正陆续赶来,三日内,八十万大军将全部聚齐,随时可战!”

萧绰点了点头,道:“此番对夏之战,关乎大辽未来国运,八十万大军已经人吃马喂,每日消耗甚巨,萧卿家,你主管后勤补给,事关重大,哀家问你,可否保证八十万大军之需。”萧绰的声音或许不够严厉,或许十分的娇柔,但听在耳中,却是不怒自威,让人心有余悸。

萧丰站起那略胖的身躯,心里是有苦说不出,都道管理粮草的活计是一个肥缺,但对于他来说,这个位置却是一个煎熬,大辽国虽然东西长达数千里,南北也有上千里,占据着大凌河河岸,锦西走廊北部以及辽北草原西南到蒙古大草原接壤的广阔草原,幅员辽阔,百姓众多,然而只有当家才知道材米贵,锦西走廊北部多山川,大山将辽国众多的州县分割成一块块的,而不像燕国,占据着锦西走廊最肥美的平原之地,辽国最发达的地方就要属凌河上游南北的平原谷地,为大辽提供着充足的粮食,然而去年烽火大陆由月产变为年产,而大辽本身就缺乏足够的经济基础以及广大的平原,这导致大辽在释放生产力的过程中,田亩增加数量远远追不上生产力多余出来的数量,加上年产粮食虽然比月产粮食要高出两倍多,但九个月加起来,却要比月产粮食降低了至少一半的产量,这也造成粮食供给不足。

而为了筹措这次大战所需要的粮食,他不光将本就见底的各地官仓都给搜罗个空,还以官府的名义从世家地主手中筹借了一笔粮草,最后仍然缺额甚大,只能强制摊派,从各地收刮,总算是筹借出足够大军两月出征之用的八十万担粮草,倒是军需略有盈余,毕竟早在去年冬就开始定做各种武器,铠甲,所以这方面还算充裕,不过对于那些作坊,也是多打了白条的,原因自然不用多说,上次粮荒,导致大批银两外流,要不是有金矿支撑着,大辽财政早就崩溃了。

不过这些困难是不能说的,爬到他这个位置,所要付出的可不小,虽然粮草官这个职务是个磨人的缺,但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位置,能被辽后看重,放在这个重要的位置,就说明他在辽后心中的地位,所以在难他也要咬牙坚持,一旦大辽此番大胜,他就能成功进入中枢,位极人臣:“回陛下,臣已经筹措了大军两月之用的粮秣以及各种军械,铠甲,武器等,保证不会让前线的战士饿着肚子。”

萧绰作为大辽王后,可不光光是因为她嫁给了辽国皇帝,地位崇高,更是因为她天资聪颖,天赋过人,萧绰虽然年纪不过二十余岁,但却成熟稳重,思虑周全,在现代的话,她这个年纪的女孩还在天真烂漫中,别说处理一国军政了,萧绰对于大辽国内部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她知道这个时候根本就不是出兵的好时候,国内经过一系列的变故,至少要两三年时间让她去整顿,才可能拥有对外征战之力,这个时候她应该主动与四邻交好,尤其是与大夏的关系,然而正是萧绰的远见卓识,过人的天赋让她看到了危机。

从密探不断从大夏带回的消息,大夏并没有受到去年那因为天神变故而导致生产模式变化而带来的巨大影响,大夏繁荣的经济,显示了大夏的富有程度,几乎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开垦了数百万亩的田地,粮食产量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劳动力的解放,让粮食产量在往日的基础上获得了一些提高,比起空空如也的大辽官仓,大夏的官仓内粮食堆满了院落,无处存放,这种差距,让萧绰心有余悸,两年的时间,大辽固然能解决百姓吃饭的难题,并拥有对外征战的国力,但是两年的时间里,大夏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去年冬,大夏清除了东方最后一个敌人,占据了一片广袤肥沃的大平原,凭空多出上千万人口,一旦大夏消化了这片土地和人口,国力将会成倍翻涨,如今大夏与大辽在兵力上还相差无几,有燕国的帮助,两国还能占据兵力上的优势,对大夏一战,还有胜算,如果继续拖下去,面对日益庞大的大夏,两国将无一点还手之力,最后只能臣服大夏,萧绰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女子,所以她才会在困难如此的情况下,还贸然发动战争,因为大辽拖不起。

萧绰对于萧丰的能力还是很看重的,在这般困难之下还在短时间内筹措出八十万担粮草,已经是最好的证明,萧绰很是赞扬的道:“辛苦萧卿家了,不过此战关乎国运,萧卿家还需要再接再厉,尽可能的保证军中的粮草。”

萧绰并没有去询问具体的作战事宜,而是全权交给了跟她有过婚约,暗通情愫的韩德让,众人离开后,萧思温却没有离开,而是端着茶水轻轻的抿着,萧绰娉婷婀娜的站起身,侍女撩开轻纱,珠帘,萧绰丰姿绰约的走下凤台,对着萧思温盈盈一礼:“父亲!”

“恩。”萧思温点了点头,在人前,两人是君臣,但人后,两人却是父女,萧绰端坐在萧思温身侧的椅子上,亲自端起茶壶为父亲添茶,萧思温看着娇美的女儿,叹了口气的道:“燕燕,大辽国的情况可禁受不起这般的折腾,你这是在拿大辽国的国运去赌啊!”

萧绰妙目眯缝着,脸上露出一丝小女儿的模样,带着三分撒娇的道:“父亲,燕燕也知道大辽折腾不起,更知道这场大战是在赌,就算是最后赌赢了,大辽的情况也不见得会好到哪里去,而大夏也不会因为战败就一蹶不振,但至少大辽会多出一个机会,只要能争取到三年的时间,大辽就能吞并燕国,夺下更多的人口和土地,拥有跟大夏再次一较长短的能力,如果这次不赌,燕燕看不到大辽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成为大夏的附庸,或者并大夏兼并,如果这次赌败了,大辽只不过将这个时间提前了而已,燕燕想要在争一回。”

萧思温看着争强好胜的女儿,心中长叹一声,如果她不是一个女儿身,或许她能成为一代明主:“既然你做了决定,为父就不爱劝你了,国内的事情,我会尽力的维持,只希望韩小子能争口气,如果这次胜了,以韩小子的威望,足以替代你的位置。”

萧绰听着萧思温的话,难得的脸上一红,显然萧父的话让她有些难为情,她是女儿身,这就注定了她的号召力有限,所以韩德让一旦大胜,她就可以下嫁韩德让,并让出王位,自动退居幕后,能协助爱郎登位,萧绰自然是愿意的,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战胜利的基础上,如果败了,很可能大辽这个根基不稳的大厦会轰然倒塌。

“父亲!”萧绰娇嗔的对着萧思温叫道,惹的萧思温呵呵直笑,也许这个时候的女儿还是那个从小腻在怀中的女儿吧。

乌桓山,位于辽西草原西侧,是一座南北走向的连绵大山,也是一条天然的地理分界线,乌桓山东面为关外辽西,而西面则是关内幽云之地,乌桓山最高山峰高达三千余米,直耸入云,山峰险峻,鸟兽丛生,乌桓山中段,遥望东方,位于滦河西侧的鸣雀山与乌桓山遥遥相望,两座大山犹如两个高大无比的战士,守护着一道走廊,走廊连通山海关东侧的滦河下游平原以及辽西草原,公孙瓒统治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被称作乌桓走廊,因为这里通往辽西乌桓的领地。

乌桓走廊长达一百余公里,最宽处有三十余公里,最窄的地方也有二十余公里,是辽西草原通往锦西走廊西部的陆上通道,公孙瓒对于乌桓人采取的怀柔的手段,与乌桓人交好,公孙瓒的领地可以说被两大乌桓包围着,一个是辽西乌桓丘居力,另一个则是北方的幽北乌桓郝正通,抡起实力,辽西乌桓与幽北乌桓不分伯仲,都是大蒙古草原东南边缘的两个略大的部落而已。

在乌桓走廊上,有一座乌桓城,是昔日公孙瓒建立起来,隶属滦县管辖,主要与乌桓人进行易市交易,也就是围场,主要交换乌桓人的战马,以及一些兽皮,牲畜,然而随着公孙瓒一败涂地,退守幽地北面大山之中,这座以易市形成的小城也日益寥落了起来,吴三桂的大军攻占门台,滦县两地之后,直接东进攻占公孙瓒的幽地,而乌桓城因为在滦县西北角落,所以并没有受到波及,然而随着公孙瓒势力的土崩瓦解,吴三桂占据了幽水以西的土地,经过短暂的休整,平稳之后,吴军除去在幽水附近驻扎重兵对抗辽,燕两国的军马外,就只有在北面的云梦岭布下兵马,严防公孙瓒南下,腾出手来的吴军的目光也瞄到了乌桓走廊。

吴国虽然在幽云北面的草原上占有几个马场,但规模有限,所以对于辽西草原显得势在必得,乌桓人虽然枭雄善战,但却缺少兵器,铠甲,面对精锐的吴军根本不是对手,乌桓城在经过一番争夺后,以乌桓人损失三千余退守辽西草原,吴军占据乌桓城为终结,随着进入冬季,吴军时常出动小股骑兵北上辽西草原,劫杀抢掠乌桓部落,双方陆续发生数十次冲突,然而结果是乌桓人胜少败多,损失惨重。

不过这种不利的局面随着贾诩的到来而得到逆转,丘居力在接受大夏的结盟请求之后,贾诩就成了大夏的代言人,常驻在辽西草原上,一万乌桓骑兵装备上大夏的铠甲,兵器之后,被贾诩训练了一个多月,直到烽火五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贾诩这才露出锋利的獠牙。

一万乌桓骑兵的万夫长叫做速不该,是一个五大三粗,十分勇猛的乌桓勇士,手中持着大夏特制的狼牙棒,狼牙棒重达三十余公斤,遍布锋利的倒刺,可以说是乌桓人最喜爱的兵器,一万乌桓骑兵,至少有三千人装备了这种狼牙棒,当然大夏的武力支持不是毫无所求的,这一万乌桓骑兵虽然领兵将领是速不该,但实际控制者却是贾诩。

春季到来之后,乌桓城内也变得热闹了不少,因为吴国对辽西草原垂涎已久,加上吴国如今十分强大,占据着山海关东西大片的领土,拥有百万兵马,携着大胜之威,自然是嚣张跋扈,气焰不可一世,对于人口不到三十万,而且散落辽西草原上的乌桓人,吴国是势在必得。

吴国在幽地部署兵力数目为三十万,其中十五万部署在幽水河西岸的松城和幽水城,另外八万部署在昔日公孙瓒的主城,幽州城,另外七万兵马驻守在各地,而此番,吴国为了拿下辽西草原,从门台,滦县抽调一万五千兵马,加上机动的两万兵马凑齐了三万五千人马,其中骑兵一万,步兵两万五千人,陆续的驻扎在乌桓城附近,准备北上席卷整个辽西草原。

乌桓走廊北部的一片稀疏的枫树林中,万余乌桓骑兵隐入林中休息,一个乌桓斥候快速的从远处飞马而来,在枫树林前,一个燕子翻身,就下了战马,快步的走进林中,来到一个简易的棚子下,对着里面的人道:“军师大人,乌桓城内如今云聚吴军三万五千人马,其中有骑兵万人,步兵两万五千人,领军将领是吴国大将郑图,骑兵将领是许平。”

贾诩听到斥候回报,微微蹙了下眉头,吴国战将众多,而名气较大的却只有十几个,而大将郑图就是其中之一,蝶楼在收集吴国将领情况的时候还是很齐全的,郑图年纪刚过而立之年,正是人生气盛的黄金时刻,武力大约在二流中上,颇有谋略,当初兵出山海关,郑图作为前锋副兵官,手下也不过两万余人马,一日间,连克三大重镇,诛杀幽州军七千余人,俘虏近万,击溃数千,郑图跟随吴三桂东征西讨,一直都是先锋将官,鲜有败绩,是一个不错的武略双全的将领。

而骑兵将领许平虽然名声没有郑图大,但却是吴三桂骑兵中最重要的心腹关宁骑兵中的三个副将之一,由善骑战,同样也是吴三桂倚重的将领之一,可见这次吴三桂对于辽西草原可谓是势在必得。

不过贾诩在皱了下眉头之后,却是露出一丝冷笑,就拿他们两人来成就他的第一战吧,贾诩叫过速不该以及速不该手下的十个千夫长,这十人都是贾诩挑选出来的,对于贾诩的命令绝对是言听计从:“南辛,鲁远,刘恪,你们三人带领三千乌桓骑兵,换上往日的兽皮甲,前去乌桓城挑敌骂阵,一旦对方出兵,略作抵抗就逃跑,逃跑的方向就是前日我们去过的那片斜坡。”

“是!”三人领命而去,将身上的光鲜的铠甲全部都脱掉,换上昔日的破烂皮甲,三千人骑着战马向着乌桓城奔去,而贾诩则带着人前往埋伏地。

贾诩的计策并不高明,然而却十分好用,三千穿着破烂的乌桓铁骑杀向乌桓城,嘴皮子利索的刘恪策马上前,对着城头上的吴军大声的叫喊道:“吴国的龟孙子们,你们老子来了,还不快开门投降迎接,否则老子打进去,将你们这帮龟孙子的卵子当泡踩!”

城头之上,郑图,许平和几员副将站立在乌桓城不高的城楼上,看着那混乱不堪,身着破烂,手中拿着杂七杂八的武器的乌桓骑兵,都很是不屑的哼了一声,吴国如今是蒸蒸日上,加上去年不到两个月就灭掉了势力不小的公孙瓒,导致吴军将领各个信心膨胀,难免骄纵起来,如果换做是辽,燕军,城上众人或许还会正眼看几眼,但是下面不过是一群不开化的胡番,居然也敢上门挑战来了。

许平轻哼一声,对着郑图一拱手道:“将军,徐平愿带五千兵马下去将这群乌合之众杀个干净,用这几千颗脑袋祭旗出征。”

郑图轻嗯了一声,许平抱拳一礼,蹬蹬蹬下了城头,不多时,城门突然大开,许平一马当先带着五千关宁骑兵杀出乌桓城,直接杀向乌桓骑兵。

第三百六十二章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是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