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物语-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柠檬这种果子这个时代中国很少;但是烧烤时加些柠檬汁进去,特别芳香。烧烤时喝用柠檬水也别有滋味。
另外;他家的香料是别人比不过的。他们从印度进口孜然;胡椒;各种咖喱。
也有人学残园的方式经营;但是就是少了一些特色水果;香料;终是做不过残园。
残园有了特色的茶水;也有人就在残园开茶会。残园也有几样新鲜的茶点;很得人喜。
文人们来赏赏雪;写写诗;品品茶;一天的日子也过的丰富多彩。
除了吃喝;看戏;残园还有一项是玩乐。残园的金鱼从江南运来了名种;卖的正好。残园的鸟笼比制造局做的都不差。还有精致的蟋蟀罐;秋天从山东运来名种蟋蟀;引的八旗子弟如今恨不得把这里当成了家。
所以人气很旺;残园的收益当然也好了。
梅兰妮翻看着这几个月的帐本,“照这样的势头;再一年就能收回成本了。”
齐逸脸上的得意是难以遮盖。他证明了自己除了会读书外;也能做生意赚钱。
“豪强们还来打秋风吗?”
听到这个问题;齐逸脸上的笑容隐去了;“还能不来吗?不过;我也想出了应策。如今;我们只卖预定的。”
如今他们也学孙春阳;凭票据供应。如果要买东西;先买票据;凭票据去仓房领货。
今年的上半年;连马车都有王爷来白占。
如今;车行里再也不放成品的马车了;只放模型;看过满意了;就下定金;定金到了;才组装。
“又没有付了定金拿了马车;不付尾金的?”
“有;但是他也没占多少便宜;定金和车的成本差不多了。尾金不付;钱财上是没有多大损失;只是这种霸王行为让人十分痛恨。所以;付了尾金才装上橡胶胎;不付尾金直接让他滚铁轮子。”
他们的马车只所以受欢迎;是因为避震好。如果没有橡胶轮;马车的避震也很差;而且车厢下的避震弹簧很快就会断。车子回行保养和维修;要凭保修卡;不付尾金就得不到保修卡。车行卖出的每一辆车;都会有记录;这种霸王车根本就不会理睬。管事的会好声气的告诉他们没有这个零件;或没有那个部件;总之;就是没法修。
有一次;果亲王的管家带人来砸车行。
第二日正好诚信亲王的马车过来维修保养。车行里空空无人。管事就告诉赶车人说;没法做;因为修车师傅都被打伤了。又把事由告诉了一遍。又说今后也不敢再在京城地界卖马车了。
赶车的回去也好说明;这样推了几家王公的马车保养。这事就在京城里传开了。
原来;满人欺负汉人在满人眼里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如果后果是自家的不便;那就要引起公愤了。华记马车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斗车已经成为他们的时尚之一了。这事很快就捅到了皇帝面前。
乾隆想;弟弟年幼;决不会如此欺行霸市;摆明了是家奴借势生事。处置了几个家奴。
现今;再来强夺的就收敛了很多。
235 推广玩文化
现在;华记的品牌已经打出名气;他家的马车;葡萄酒在京城是最收欢迎的。
另外;残园边上的文玩店里的花鸟鱼虫;也是满人最爱。所以朝阳门外有很多的满人光顾。
满人到了这总能买到心爱的东西;如文玩核桃;琉璃板指;上好的鸟笼;蝈蝈笼等;名种的金鱼;养鱼的玻璃缸;加上奇花异草;各色的文房用品;还有漂亮的鼻烟壶等。
只要他们能想到的玩意;这里都能提供。所以;八旗子弟们如今也爱到朝阳门外华记文玩铺子里买些玩意儿。很多旗人的零用钱都进了这里。
如今说起玩;大家都想到八旗子弟。这是个错误。
真正的玩家是汉人;在满人还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饮血的时候;汉人的玩家已经出了书;记下了玩物的各类笔记。
玩这件事;是和生活条件相匹配的。饭都没吃时;谁还会有心事玩?
如今八旗子弟不事生产;每月还有钱粮可领;平日无所事事;无非是聚众赌博;寻殴闹事。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文玩的地界;吸引了那些老少爷们;让他们有事忙活。带着旗人居住区的治安也好了起来。旗人的首领倒都能想明白;不但不阻拦;还大事鼓励众人文玩。这文玩好过武打不是?
齐逸很会抓紧时机;文玩铺子里还卖前人和今人的玩物笔记。
还找来江南著名玩家的笔记;加以出版;如张岱的;;文震亨的等。
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写的好;但是满人普遍的文化水平低;还看不大懂。
齐逸干脆就给自己起了个什么山人之类的假名;写起了;;;等通俗易懂的读物;尽往器具精美方便引导;重点介绍养蟋蟀的罐;养鱼的缸;养鸟的笼及其各类小器件。带动了华记文玩事业的蓬勃发展。
这样的书一出来;卖的极好;八旗子弟人手一本。想不到印这样的小册子倒赚了一笔。现在都印到第三版了。
为了推广玩文化;齐逸还创办了一个小小印刷厂;专门印刷自家的读物。
满人有钱有闲;缺的是文化;这种玩文化的普及推广;也算是一种文化同化的过程。
玩和吃喝是紧密相结合的。
中国人总结成四个字………吃喝玩乐。就是说;吃饱喝足;还要会玩;人生才能有乐趣。
说到吃喝;放眼全球;纵观历史;还有哪个民族比中国人强?在别人还是石器时代的时候;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享受起了美味佳肴。
出土的青铜器大多数与吃喝有关。
吃喝到了艺术层面;那也是中国独创。
齐逸为自己捏造了个什么逸士的名头;写了(重点在茶具和茶道形式);;这些关于吃喝的小册子。
茶道;酒道的随他乱吹。有些文化的内涵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学好的;但是;硬件和形式可以模仿的很快。
书中介绍了绿茶用什么样的茶具;红茶的茶具如何配置;功夫茶用的壶杯。抹茶如何冲调。还引伸到了各中药茶;果茶。
而葡萄酒也有许多的讲究;吃鱼配什么样的葡萄酒;食肉又是什么样的葡萄酒;餐桌上的葡萄酒;要陪什么样的杯盘;勺匙。一一写来;不厌其烦。
连带着残园旁的华记器皿部中的各类茶具;葡萄酒具;玻璃碗盘;等物常常销到无货。连带着一旁晋商的茶店中的茶叶也常被买的断销。
最逗的是那本;把三百年后的各种小吃;换成了明朝的背景一一写来。
馋的那些老饕们大街小巷的乱窜;到处寻小吃。
残园趁机推出了书中的小吃。
其他的商家也不甘落后;很快也推出“正宗”的招牌来。朝阳门外的小吃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了。
梅兰妮道;“你在清朝是了不起的两榜进士出身;在现代也是硕士毕业。就写这样的文章;太大材小用了。”
齐逸认真地;“怎么说我大材小用呢?虽然我现在写的都是写花鸟鱼虫;吃喝玩乐;但我这也是大事业。腐蚀八旗子弟;使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这可是百年大计。”
梅兰妮听说;笑弯了腰;“写完了;还可以写;;;一路小吃下去。残园可以一一推出相应的小吃。这样还能为我们家做广告。”
“这倒是个好主意。如今我们家在苏州的点心师傅也不少;可以让他们来北京带徒弟。”
大雪过后;天放晴了。
梅兰妮用羊毛围巾包住头脸;在齐逸的陪同下;逛起门口这条大街。
几个月不见;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商人们都懂的抓紧商机。加上朝阳门外这条大路已经修建好;沿路华记还建了几所商业房屋。那些房子如今都出租了。
有的开书店;南纸店;绸布店;小百货;南北货等。也有人卖下沿街地段;造房开店;饮食店;茶馆也一一开出。还有很多摆摊的。
原本冷冷清清的朝阳门外;如今成了一个新的热闹地界。那条大道也不用刻意起名;京城的人都顺口叫它朝阳门外大街。
梅兰妮走进自家的文玩店。掌柜热情的迎了上来。文玩店的掌柜姓潘。
梅兰妮看着铺子里的货架上放着货样;每种货样前都写上了货物的名称和价钱。
一边是开票处;客人到了这里;付钱开票;然后凭票让人去仓库取货。
尽管天气寒冷;店里还是有些顾客。有些人在看货架上的货;也有人正在开票。生意很兴隆的样子。
梅兰妮眼睛扫过皮毛架;一愣;“咦?这么这里的皮毛生意不好吗?”
那里只孤零零的挂了张兔皮。
掌柜忙介绍说;“天冷前所有的皮子都卖完了;如今只剩下几张兔皮。我们的皮子鞣的比别家的好;柔软蓬松。价钱又不贵;所以特别好卖。货一到;没几天就卖掉了。”
清朝立国以来;皮子生意几乎都是被范家垄断的。但是他们用的方法是传统的硝鞣和矾鞣;这两种鞣皮的方法鞣出来的皮子发硬;没法和镉鞣比。
当没有竞争时;范家皮子的天下独大;上至皇家;下至富贵人家都用的是范家提供的皮子。
北京人穿皮子的人多;而且朝廷还规定大家几月几日开始穿小毛;几月几日穿大毛。穿错了;是要受到罚的。
范家供应皮子是自上而下的。最好的皮子是当然是先给皇家;其次王公贵族。再是高官。以次排列下来。
对于穿皮子的人来说;只此一家;别无选择。
而且好的皮子都是一般的人看不到的。
华记的皮子;最先被文人和小官们所发现;价钱不比其他的皮子贵;但是质量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们买了去做成皮衣。这个年代的皮毛衣服;要在领袖和下摆等处要出锋;这锋头最能看出皮毛的好坏。
小官们是不能穿高级皮毛的。但是他们的灰鼠毛;黄狼毛的普通皮毛的锋头却比高官的高级皮毛的锋头还要蓬松柔软。
穿华记皮毛的人在今年秋冬开始穿皮毛的时节;大大的出了一次锋头。
高官是拉不下面子;但是同事都要问究竟了;谁不想穿价廉物美的东西?
很快华家的皮毛就被买光了。
“这天开始下雪了;大同的皮子运过来不易。这里每天都有人来问。夫人别看这几张兔皮;不用多少时间;就要被人买去。”
好象是为了证实他的话;这是外面进来一个走的气喘嘘嘘的女人;“还有兔皮吗?”
她见梅兰妮在看那张兔皮;心里有点紧张。怕她买了那几张皮子。
一个伙计过来说;“有;还有最后五张;您要几张?”
那女人看看梅兰妮;见她没有出声;就说;“我全要了。”
伙计道;“去开票吧;五十文一张。”
那女人开了票;交给皮货部的伙计。伙计去仓库取货。
梅兰妮见那女人是双天足;猜想她可能是旗人家的妇女。
那女人看见梅兰妮;也以为她是旗人。朝她笑了笑,“这家的皮毛好;天冷了;这几张皮子正好给孩子做帽子和小披风。”自来熟的对梅兰妮说道。
梅兰妮赞同道;“小孩子长的快;好皮子可惜了;用兔皮;羊皮最好不过了。”
那女人却道;“我们家孩子可讲究了。前些日子才给他做了件灰鼠皮衣;可是才穿了一天;就不肯再穿了;说是学里的同学穿的比他好。我去打听了;那家人家是户穷人;穿的是兔皮。那兔皮也的确鞣的好;难怪我们家孩子不肯穿了。我打听了;说是这里买的;今儿一大早我就从家里出来。”
“这地您是第一次来吧?”听她家的孩子;就象是现代社会的熊孩子;挑吃拣穿的;脾气又坏;梅兰妮不想听这孩子的事情;就转了话题。
“可不是!不过一路上问过来也不难;我问进士客栈在哪里;人一指就到了。”
伙计拿来了兔皮。那女人接过;用右掌抚摸着毛面;“果真是好。我们家孩子还真是识货。今天我这一趟也算没有白来。”
她拿出包袱皮把皮子裹上。
潘掌柜指着挂着的那张皮子;对她说;“这张皮子四十文;你要不要?”
那女人还没反应过来;这是刚进来的一个妇人一把抢了过去;“这我要了。还有没有?”
掌柜道;“可不就是没了;这最后一张才便宜卖了。”
那妇人遗憾的拿着皮子付钱去了。
梅兰妮看这光爽爽的皮货架;没了声音。皮毛生意好到这样!
掌柜在一旁道;“看;看;我说的再也不假。也不知下一批皮子什么时候能到。”
236 新商业街
华家的住宅就在残园旁边。
当初他们在这里建房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和一片野水潭子。
早年这地叫做石佛寺;后来经过屠杀和焚烧;成了一片焦土。也就没了名。
几年前;华家五兄弟考上了进世;这里被人称为‘进士村’。
如今进士村这地名已被进士客栈所取代。因为;年初;住客栈的学子;有不少人考取了进士。
这里就被传说是文曲星照耀的地方。
现在;也有两家在附近建房;准备象华记那样开客栈。名字都先起好了:一家叫‘荣升’;另一家干脆叫了‘状元’。
这地最老的保齐饭庄;因着华家的生意扩大;也兴隆起来。
这条街的街容和卫生;如;清扫大街;拣干净驴粪马屎;打扫沿街的几个厕所,清理沿街的几个休息凉亭。养护街道两旁的树木。都是由华记雇人在做。
一条街道;有专人保养;那效果就不一样。显得有序和干净。
随着商户的迁进;这地日渐繁华。人一多;鱼龙混杂。治安就成了问题。
有一日;就有人进了华记车行;来收保护费。
收保护费的地痞人称他虎爷。
华记的金大掌柜负责着津京两地的生意;手下也管着千数的人。是青龙会的负责人。他怎么会向地痞交什么保护费?
让保安来胖揍了两个地痞一顿;才让他们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商户都能‘保护’的。有些势力是惹不起的。
可是;虎爷王虎没想到;被胖揍后;还被请了过去;说是华家小爷要见他。
华家这个小爷;他听说过;是个进士。读书人;他倒是不怎么怕。
摇摆着进了客栈的一个中厅。
见到一个文气的少年坐在上座。王虎原是不把这个少年放在眼里;可是;少年的两旁整齐的站立着两排人;个个身上都有一股子杀气。王虎不由的脚一软;跪下;磕了头。
那小爷说;“听说你从其他几个商家那里收了不少保护费?可你;并没有保护咱这条街啊?”
王虎一听;以为他收别家保护费的事情让人捅到华家这里了。忙说;“小子不敢冒犯大爷;上次被金爷教训了;小子已经本分做人了。”
齐逸哪里是让他本分做人;“你没听明白我的意思;你既然收人保护费;就要当好街道管理才对。前日有人当街调戏妇女;你就应当阻止;阻止不了;就让你的兄弟去揍那人;揍不过;就过来喊人;不能让人在我们这条街上无法无天。”
“爷;你的意思是;让我;管着这条街?”
“是;我让你做好这条街的管理;街上的马车如果发生纠纷;你去调解。有贼你去抓。谁不遵守规矩;你去教训。但是;你可不许无辜欺负街上的人。”
王虎听明白了;“可这钱………”
“你不是到那些商家那里收保护费了吗?先干起来;干得好了;到金大掌柜那里去领赏;干不好;我就换人干。如果给我知道你仗势欺人;我就找人把你撸了。还有保护费也不许乱收;每月给个定数。差不多就行了。”
王虎明白;这是撑着他在这条街上当老大;哪里有不好的?
当地痞的;自己地界上的形势要门清;否则怎能当好?
王虎知道;虽然很多事情华家不愿意出头;但是华记才是这地界的真正老大。老话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路是华家开;这树也是华家种;他们才有资格在这条路上收保护费。现人家让他收保护费;那是罩着他。他能不好好干?
商家每月交给王虎一两银子;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是;在京城其他地方也是要交保护费的。象琉璃厂那地;要交三两银子一月。相比之下;他们交的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有了街管;街道上的次序好了;人们喜欢到这地逛遛。人气旺了;生意也带上去了。
有眼光的商人就看中了这里。沿街来开店的人也多了路边好些人家在建房;一条冷清的野路;现在逐渐成了繁华的商业大街。
有了商业街;商户就组织商会;谁当商会会长;这是有规矩来的;按照规矩;谁家先到;谁就是老大;但是;还有一条;谁家财气旺;谁也是老大。
如果按照这两条;华记应该是当仁不让。但是;华记的金大掌柜并不想当这个商会会长。这下;几家商户为了抢这个会长的位置争起来了。
华记出面调和。让最老的商户当会长。保齐饭庄的掌柜张保齐就成了这块的第一任会长。
几年前;保齐饭庄在这条路上是个指示牌;如今这条路上最知名的是进士客栈;更多人把它叫作残园。
齐逸为残园做广告也是费尽了心机。
他把文人在残园写的诗词文章收集起来;编成一期期诗刊;每期也不多印;百十来份;放在残园入口处;任人自拿。
写在纸上的文字;和印在纸上的文字很有区别。
文人大多数好名;一时兴起写诗作文;刊在了上;由人拿去读赏;很满足了虚荣心。所以来残园做诗的人特别多。开始时;只有几页纸;现在的已经发展到了几十页一期了。
这鼓舞了文人雅士更喜欢往残园来。
梅兰妮兴趣缺缺的翻着那几本;提醒道;“你别光想到广告效应;清朝的文字狱这么厉害;别把祸招来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现在编辑的是个老秀才;是个谨慎的人;我也和他讲了;看见‘清风’;‘明月’;‘夷’;‘蛮’;等词要特别当心。春末时;有人写落花诗;中有‘清风最无情;摧得百花飞。’我就没有选用。后来;那人来问;为何不用他的诗;我让老秀才告诉他;曾有人写过‘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因此遭了文字狱。那人倒吓了一跳。我说这诗只要改一字也使得;把‘清风’改成‘东风’;就行了。他还感激不尽。我后来将那改了的诗刊了出来;他特地来谢我;还称我是他的一字师。那些文人雅士也就是好这一口。有时那诗文写的太差了;也不能刊。如今写诗作文的人多了;刊登的诗文就要挑拣了。不能让那些没水平的诗文毁了我们残园的名气。”
说起名气;有时名气大了;反而是负担。
梅兰妮想到自家的皮毛生意;对齐逸说;“如今皮子卖的这样好;早晚会引起皇族贵族们注意。很快就会让范家警惕我们了。”
华记今年才开始供应皮毛;那些中下层的官员穿着华记的皮衣;虽然皮子不名贵;但是;很快就能看出它的优点来。柔软是肯定的。矾鞣和硝鞣的皮子相比之下太硬了;再有;这两种鞣皮不能遇水;碰到水了就更硬。皮毛的硬软是皮子的外观重要指标;一眼就能做出比较。
皮毛有名气了;贵族;就会来问津;这可不是好事。在封建社会中;权力就意味着豪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认知。
齐逸对这种情况非常了解;他说;“所以;我和金大掌柜说;这次买完了;皮毛就不要在自家店里卖;找人批发过去卖;象卖毛呢那样。”
梅兰妮说;“潘掌柜肯定是不愿意。他今天还为皮子的销售感到自豪。三百多张的皮子十几天就卖完了。”
“他不愿意也没办法。这年头很多贵族之家;皮子当黄金储藏。记得以后的和绅家里抄家单子上各类皮毛要六万多张。这些皮子他们哪里肯花银子买。”
梅兰妮点头;在苏州时;很多商家并不喜欢和贵族家做生意。那些人很会仗势欺人;给的钱常常连成本都不到。所以;很多皇商;在和皇家做生意时;他们是亏着本的;但是皇商的衔头让他们可以去欺压比他们弱的群体;更狠的去欺压他们;把从上层所亏的本;从下层再赚回来。这就是人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齐逸说;“我们卖这些皮子;就算是广告;今后有人来问;我让铺子里的人和来人说;我们以后不再卖皮子了;我们的成本都收不上来。这样;等我们把皮子批发给晋商;他们也有生值的空间。”
“找到了下家了?”梅兰妮问。
“就是那家卖毛呢的‘聚福源’。他们今年进了我们的呢子卖的很好。见到我们卖皮子;愿意进货。金大掌柜已经和他家说好了;下次有皮子就最先给他家。”
‘聚福源’的老板姓王;是和华家最早做砂糖生意的商家之一。
华记对他们的合作伙伴;都很不错。他们的毛呢首先就考虑批发给了王家;让他家成为在北京地区的唯一销售代表。
由于他们的羊毛前期梳理到位;所以;织出的呢比别人的羊毛制品柔软。所以很受欢迎。
而华记总是联合小商户;抵制那些垄断的大商家。
在这个年代能垄断的商家;是很厉害的;官商勾结的典型。这样的商家;虽然也是有经商的才能;但是;他们更加知道投靠什么人和如何投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抑商’。长期的严酷压制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极有反抗的精神;另一种是极度的懦弱。中国的商人就是后一种。他们毫无例外的选择了与官僚阶层的勾结。所以尽管商人已经在历史上出现里几千年;始终没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成了官僚阶层的皮毛。
最会狐假虎威。
237 裘皮
这日;华记文玩铺子来了个管事模样的中年人。
穿的十分讲究;皮袄外加皮背心;团纹缎做的面子;耳上套着狐皮耳套;腰上除了荷包等;还挂着一块上好的羊脂玉挂件。那身装束没有百来两银子下不来。
那人进了铺子;非常傲慢;直接点明要见掌柜。
潘掌柜一见就知道不是善茬;谨慎迎前;“不知客官来本店有何贵干?”
“听说你家皮子好;我来买皮子的。”
潘掌柜面带笑容道;“客官莫非听差了?我们这是文玩店;专买玩意儿的;不卖皮子。”
那人四周看看;是没看见任何皮子。
“前日里我们街坊说了;他那皮子就是在你家买的。”
潘掌柜笑道;“看客官您说的;如果我有皮子;能不卖给你吗?做生意不就是讲买卖吗?实在是没有。”
“那好;以后如果有了皮子;就给我留下;我全要了;不能卖给别人。”
“客官您说笑了。我们不卖皮子;到哪给你留去?敢问客官贵姓啊?”
“我家姓范。和你说了;你就记住了。你家皮子;我们包圆;你敢卖别人;别怪我带人来砸店。你也不打听打听;张家口的范家皮行的生意你也敢来抢。”
潘掌柜道;“这位客官说话就过了;我们怎敢抢人的生意;天下万物;你总不能一家全包。各人做各人的生意;何来抢字?”
那人冷笑道;“饶你会狡辩。你家的皮子卖的比我家的便宜;怎么不是抢了。”
金大掌柜和齐逸闻讯赶过来。听到他如此说。
齐逸道;“这位客官;是不是我们的皮子卖的比你家贵就行了?”
那人打量着齐逸;“我们在这里理论;你插什么嘴?”
潘掌柜道;“这是我们的少东家。”
那人皮笑肉不笑地;“是进士老爷;失礼了。我家主子说了;如果你们要卖皮子;也不是不可以;我们范家包了。”
明显那人来之前对华家做过研究的。不过;那人虽然是商家;但是他的后台要硬的多。
齐逸说;“就几张皮子;也不是什么好皮子;不过是狼皮;兔皮之类。你家见多识广的;哪里看的中这样的皮子;还烦劳大管家你特地过来说;实在是不敢当。”
“知道自家的皮子不好;就收敛些;别往贵人跟前凑。”那人很不可气的说。
齐逸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脸上带着笑。也不多说什么。
金;潘两人打了几句哈哈;把人给送走了。
来的这个管事;他的主子范家是内务府的。是正儿八经的皇商。大清立国以来一直是掌管京都地区的皮毛和药材生意的。这百来年;没人敢和他家叫板的。皇亲贵族都穿的是范家皮子。
范家的三爷范毓馪是清朝的第一个红顶商人。
说起范家是和清朝的兴起是分不开的。
在明末;明清两国相敌;清人在那穷山恶水的苦寒之地;物质十分缺乏。当时以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王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家为首的山西商人提供清人军需。后来大清立国后;为了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把他们招进皇宫;赏赐黄马褂;并且“籍隶内务府”。其中;范家犹为出色。记载:顺治“稔知永斗名;既招见。将授以官。以未諳民社;力辞。詔赐张家口房地;隶内府籍;仍互市塞上。”
自此后;范家就为皇室办运皮张。近百年来没人能和他并肩。又因为清朝把同蒙古和俄罗斯的皮毛生意也交给他家垄断。
北方的优质皮毛都由他家经手;到不了别人手里。
华记在大同收的皮毛与范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华记收到了毛皮基本上是属于档次很差的毛皮了。偶尔有狐皮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一般都是灰鼠皮;黄鼠皮;狼皮;兔皮;这些当时属于不精贵的毛皮。而且数量少。表面上看;对范家根本够不成威胁。
但是;华记的皮子虽然没有他家好;但是鞣皮的质量比他家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裘皮讲究的是皮板柔软有弹型;毛面平顺光亮;染色牢固。
同样的皮子;范家的皮板就要硬很多。
作为老牌的商家;立刻就嗅出了危机。
清初的八大晋商;如今除了范家;其他七家都已经败落了。而范家还是很强势;这和他家的商业敏感是分不开的。
清朝朝廷和宫廷穿裘皮衣服是有讲究的。朝廷发布某月某日起大家都要穿小毛衣服。某月某日起大家都要穿中毛衣服。某月某日起大家都要穿大毛衣服。什么时候是袍子;什么时候是披褂;都有严格的规定;一点不能错。
皮毛也分等级;貂皮特别是紫貂;那只有皇帝可以穿。连皇后;亲王等只能用熏貂。
官越大;穿的皮毛也可以越好。小官们当然还是收敛些;不要穿的太名贵了;当心受弹骇。
华记的裘皮等级不高;但是鞣的极好;穿起来并不掉价。这让穿华记裘皮的小官们出了记风头。
齐逸借着孝敬老师的名义给沈德潜送了件灰鼠皮袍子。
沈是苏州人;过去又穷了大半辈子;对于裘皮的好坏知道的并不多。这件裘袍他也就当作一般的小毛袍子穿。
他现今做着果亲王的老师。果亲王年龄虽然小;但在富贵丛中长大;轻裘软缎见识的多了。他一见老师这件裘皮的出锋;就知道是件好裘皮。
于是关照管事替他也弄一件来。
王府的管事按照老规矩;向范家要皮子。
范家听说是果亲王要;挑了好的送了过去。
没想到;果亲王发了火;没有一张看的上眼。认为他们见他年纪小用差皮毛在搪塞他。
说实在的;果亲王年纪是小;但是他恩宠正盛;皇帝的同胞;谁敢怠慢?
但是;果亲王小小年纪就封了王;身边围着众多奴仆;以他为中心;他打小就被惯坏了。他有了偏见是很难改过来的。
范家不知如何得罪了小亲王;自然要做调查。查出了原委;十分震惊。这如果不早早的遏制住了;一但;华记的皮毛让宫中贵人们得知;范家的皮毛如何自处?
满人是北方民族;他们最喜欢穿裘皮。如今朝中流行的是出锋裘。这种裘衣自康熙初年从宫中流行开了。现今是连商人都穿。国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