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物语-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兰妮这次并没有带钱出行;她的行李里面就一吊钱。到现在还没用了一文。为了轻装;她就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放在自家做的一个帆布包里了。看上去最贵重的物品就是外面看着象一本精装书本的莳绘漆器梳妆盒了。里面不过是两本书。杨凌送的十八罗汉她放在了枕边。

早上起身后;收拾行李;因为什么也没有少;她更加不知道昨夜她被人光顾过的事情。

在清朝有一个规定;客栈要保证住客财物的安全;所以;一般贼都不会选择在客栈动手。

昨夜那是踩点了。难道是在外面她还另有帮手?明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还跟着。那是为人了?想绑人质?边峰想;还和小乙打了个眼色。小乙和那几个低声说了。

他们赶的急;速度快了。后面那个女子还是不紧不慢的跟着;那头驴的实力就看出来了;果然是头好驴。边峰心里喝采道。

这山路还真没什么人;有些道路明显的修过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好走的;而且还傍着流水;两边的风景如画。梅兰妮没有心思;倒是好好欣赏了一回。这在当时的寻常景色到了后世都成了珍宝。他们出了狼烟山;边峰明显松了口气。

出了长城就是出塞了;来到了塞外;并没有感觉异样;相反比起他们走过的山路;这边路上还人多些。

到了中午时分;边峰让大家略休息了一下;就赶路的;他怕天黑时间遇到打劫。

下午时分;他们来到了叫榆堡的地方;这里的地名还保留着明朝边塞的信息;多用堡来命名。榆堡南靠狼烟山;北对桑干河。因为不在官道上;所以少人行。华家的客栈就建在了那里。后世那里怎样;梅兰妮不知道;反正眼前是块不错的地方。

在客栈;他们碰到了梅朵一行人;梅兰妮高兴的拉着梅朵直看。水妮也在一旁问着苏州家里的情况;梅兰妮后知后觉的并没有联想到小甲。梅朵才要提示。这时;大门外响起了一个脆脆的声音;〃店家!〃

梅兰妮回过头去;心里很惊奇;这骑驴女子跟着过来了。

更让人惊奇的是;水妮叫道;〃十三娘!〃

咦?边峰敏锐的看着她们;这女贼和自家人还认识?!

女子在外行走;多包头包脸;为了躲避风沙日晒;所以;梅兰妮之前并没有见过十三娘的相貌。这一见;心里喝彩;怪不得叫北地胭脂;那皮肤天生的红红白白;可不就象涂了胭脂似的?和江南水乡的清秀比起来;她们又有一番的风采。

十三娘上前;〃梅朵儿;水妮子;想不到在这里又见到了。〃

〃我告诉你往这一路行走;就能遇见我们。〃水妮说。

梅朵和水妮忙向她引见了梅兰妮。

十三娘说;〃梅夫人;失敬了;一路上多有得罪。〃

〃没有啊?〃梅兰妮木知木觉地。

十三娘也不多说;一笑带过了。

她叫来店家;要请梅兰妮她们吃晚饭。店伙计为难的看着梅朵她们。

梅朵笑道;〃哪有到了人家里请人吃饭的道理;自然是我们作东。〃十三娘才明白;这是她们家的产业。

晚饭桌上多了些个野味;其实吃不惯的人会觉着有骚气。倒是鱼刚从河里掉来;还很新鲜。梅朵说;〃还好我在;准备了几个野菜;这是蒜拌马齿菜;野荠豆腐羹;这是香椿炒鸡蛋。这香椿是他们自己腌制的。〃

梅兰妮吃这些野菜;果然好吃。想来还是女生心细;知道弄些野菜来吃;一路上其实野菜蛮多的;都没人拿来招待她。

西北的女子天生大方;十三娘和她们交谈了起来。别看十三娘年龄不过二十来岁;但十分健谈。山西人说话有一种鼻腔的共鸣声;非常好听。加上她语言生动;她们这桌说说笑笑很热闹。边峰不时的注意着她们的情况。

谈话间梅兰妮知道在一月前;梅朵和她相遇在大同回来的路上;当时她还带着她娘。她娘在路上生病难以乘驴;还是梅朵的车将她娘带到了前面的客栈。还帮着请了大夫来看。再后来她们就分手了。

水妮问道;〃你娘她没事吧?〃

〃没事了;只不过受了些风寒。〃

〃你自己出来了;就留她一个人在家里?〃

〃我家还有姐妹。〃

梅朵也好奇;〃你一个人几百里地的去做什么?〃

十三娘道;〃我也是去做桩生意。〃

梅兰妮一听;人家不愿意说;还是说些别的吧;把话叉开了。

〃你叫十三娘;难道你家真有十三个姐妹?〃梅兰妮问道。

〃我们家按大排行;我是排在第十三个。〃

梅兰妮心里想;这年头的人很会生养;生活稍微安定些;家里就能添人进口。

说说;就说到了脚;十三娘说;〃怎么你们江南女娃都不用缠脚吗?〃

〃缠的。我们是庄户人家;从小要干活;就不缠脚了。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都要缠的;只是我见你们北方女子几乎个个缠脚;难道你们就不下地干活了?〃梅兰妮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十三娘说;〃我们这地胡汉混杂;不缠了脚;谁知道你是汉是胡?缠脚也分好几种;有钱人家缠的是三寸金莲;没钱人家叫做裹脚;裹了脚不让它长的大就是了。〃

梅兰妮目测了一下十三娘脚的大小;大约是三十四;五码的样子;是也不算太小。

〃那胡人就不缠脚了?〃水妮问。

〃都不愿意说自己祖上是胡人;全说是汉人;自然很多胡家女娃也缠了脚。只这旗人蒙人都是有明文规定的;不许缠足。〃

〃这么多年了;胡汉应该是也分不清了。〃梅朵说。

〃哪里啊;往西去;那高鼻深目的人多了。一看就是五胡乱华时进来的;这样的人问了十个九个人姓刘。当年天子姓刘;都跟着天子姓呐。〃

几个人见她说的幽默;都笑了起来。

174 家庭纠纷

梅兰妮晚上就和梅朵睡一间;姑侄两自有说不完的话。

梅朵说起这里的土质适合种葡萄。葡萄熟了;就在这里开酒厂。

梅兰妮问;〃你确定那些个八旗子弟会喝葡萄酒?〃

梅朵说;〃我算是想明白了;这些个八旗子弟整天不用为衣食操心;所有的精力就放在了吃喝玩乐上;引导他们消费还是有办法的;推销葡萄酒时;顺便推销玻璃的葡萄酒具;形成时尚;带动他们消费。〃

梅兰妮笑了起来。

边峰敲门进来;问了梅朵关于十三娘的事。

梅朵说;〃她家住在鱼河湾那里;那边客栈的孙掌柜认识她家。〃鱼河湾是华记客栈所在地;在大同和这里的中途。

边峰说了昨晚发生的事。

梅兰妮大吃一惊;〃她是女贼?昨晚还翻过我的房间?厉害啊;我一点都不知道。难道她就是胭脂盗之类?人很漂亮嘛。〃

边峰给了她个樟脑丸;〃又没有规定匪盗一定要长的难看的。〃

十三娘这天晚上给了他们很多的猜测和防范。

第二天一早;十三娘离开了客栈。这让注意她的人暗暗地松了口气。但是;梅兰妮心里有一点小小的遗憾。这个女子的出现;颠覆了她以往对于古代女子的概念。

其实她不知道;十三娘对于她也是心中有许多疑问;一个江南的夫人;却在北方冷落的地方开了这么几家客栈。到底是什么路数?一路上还跟着个和尚。

北方的河与南方的河不同。这里的河床有高有低;形成落差。落差处就是瀑布了;只不过;他们眼前的瀑布只有一尺来高;没有那种气势;但是;河流在这里湍急。华家在河边建了个水力磨坊。落差的上方;河流浅;水少的季节能趟水而过。当年;蒙古人就常从这里渡河;攻打中原;所以明朝在这里建关设堡;利用山川地形;阻截他们的进攻。

长年的战争;这里成了民族的融会地。这里有好几个民族的人聚居于此。宗教也有佛教;道教;萨满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保安县城这里并不远。

在河水的浅处;华家让人建了浮桥;能让车马通过。河的北岸;叫柳堡;那里也有一间华家的客栈。两间客栈是一个掌柜。掌柜姓宋;就是当地人。

柳堡客栈的生意比榆堡的生意要好。毕竟那里离保安城近。来往的客人多。

边峰问梅兰妮愿不愿意去看看保安城。

对于从没有逛过北方小城的梅兰妮来说;还是很有兴致的。

当她进了保安城;就有一种失望;这种地方甚至还比不上江南的一个小镇繁华。不是集日;人也不多。

边峰他们来是为了给马打掌钉的。

骑马和骑驴相比;成本要高很多。马鞍;马镫;马嚼;马缰绳这些配套;加起来有时还超过马的价钱。马跑了一段路;马掌还会脱落;不时的要打马掌钉。马是要不断保养的。过去从没有和马接触过的他们;如今才深深体会到一匹马的成本。

所谓的城;也就是两条十字街;几个店。有人在路边摆了些摊。并没有什么能入的了梅兰妮的眼。

宋掌柜介绍过这里的拿糕和玉米凉粉很不错;可是;梅兰妮见那飞上飞下的苍蝇;就实在没有勇气去品尝了。

天热;日头高高的挂着;几个月没下雨;干燥;风一吹就漫天的灰土。井边都排着队;等着挑水。

等边峰他们打好了马掌;他们就回到了客栈。

宋掌柜正被一个五十上下的妇人拖着在哭诉。

梅兰妮开始时还认为是他的家人来和他说什么事。就想回避了。可是;宋掌柜一见她来;就立刻摆脱了那妇人走了过来。

热情的问了许多问题。诸如〃夫人;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拿糕怎样?没吃玉米凉粉?哎呀;可惜了;老梁家的玉米凉份在这里是头一份;加上点他家的腌酸;那是没地说了。〃

梅兰妮苗头一荚;就知道;他是借着此机会躲那妇人。

可是那个妇人就立在哪头;耐心的等着;有股子不屈不饶的味道。

梅兰妮猜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她是他妈;太年轻了。宋掌柜也有四十了。如果她是他老婆;又太老了。看来是亲戚了;而且是那种有点让人无奈的亲戚。

客栈的大堂;都做成了饭厅;对内;对外开放;住店的和落脚的;客人都能在这里吃饭。虽然还不到饭点;但是;一老妇这么立在那里;总是有点妨碍的。

梅兰妮低声问道;〃你家亲戚?怎么不让到里面坐?〃

宋掌柜看看那女人;〃是刘大他娘。〃

又向梅兰妮解释;〃刘大是客栈的伙计。我让他去送东西到河北岸去了。〃

〃他家有事啊?〃

〃家里发生了纠葛;她来讨公道的。〃

梅兰妮一惊;这里又不是里委;还管这些家庭矛盾?

宋掌柜苦笑道;〃他家住在赵家沟;那里刘姓就他一家。有了事;没人管;就要找人评说。可不就找来了。〃

这么一说;梅兰妮有点明白;就是家里发生矛盾;总要找个有点身份的人帮着撕掠。他家在居住区找不上什么人;就找到了儿子的老板。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宋掌柜能断?

〃可不就是头疼。〃宋掌柜说;〃他家就兄弟俩;都各自成了亲。他父亲在世时就分了家。爹娘都和刘大住。他爹去世后;剩下娘和他家住;但是娘喜欢小儿子。常拿着家里的东西帮衬小儿家。尤其是刘大去年经人介绍找到了这里的工作后;他娘每每把他拿回去的钱贴补小儿子。这样;刘大和刘大妻就不答应了。把钱藏了起来;刘大他娘拿不着钱了;就日日吵。〃

这时能海从外面进来;宋掌柜叫住他;〃大掌柜;你给分说分说?〃

能海用南腔道;〃出家人不管事非。〃摔手走了。

梅兰妮想真是到哪里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事你怎么解决的了?〃梅兰妮问。

〃只好两面劝了。〃

〃如果能劝的好;她早走了。赵家沟离这里远不远?〃

〃五里地的样子。〃

那是不远;〃她三天两头来吗?〃

〃来过几次。〃

哎;这个时代的企业管理还要包括管理鸡毛蒜皮。

〃娘;你又来了。〃这时有个男声响起。梅兰妮转头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长的高鼻凹眼的。她想起十三娘的话来;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这肯定就是刘大了。

刘大娘道;〃怎的;我不好来。我不来你那媳妇就敢在家翻了天去。〃

刘大道;〃你还不是又替老二家要钱;都分家两年了;我们家的钱还大部分贴去了他家;我媳妇手里还真没了什么钱;你逼她也没的用。〃

梅兰妮饶有风趣的听着古代的家庭争吵。看来哪个时代的主题都不会变;总是绕着钱字。

刘大娘气愤地;〃你是你的亲兄弟;又不是外人;你就是听了外人的挑唆;对自家的兄弟起了外心。〃

〃谁是外人?我又听谁的了。兄弟媳妇日日挑唆这来要我们家的钱财;那都是自家人干的事?我媳妇不愿意了;就是外人了。这个外人还为我家生里一儿一女!她不是刘家的媳妇!〃

刘大娘显然有些词穷;她往地上一坐;两手一拍;〃你这个白眼狼;我辛辛苦苦养大了你;现如今就知道和我桑摆(说话硬碰碰的)。听着挑三唆四;把自家兄弟不当亲人;如今要你出些钱;就急睁暴眼的。我大老远的哈呼气喘的跑来;就听你这些有的没的。。。。。。〃

虽然;刘大娘可能没什么文化;可是着口头文化她还是很行的;边哭边骂;虽然就那个意思;要哥哥拿钱出来给弟弟。可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连哭带骂的十分钟里都不带重复的。方言成篇的说;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宋掌柜就在一旁做翻译。

又有几个店中年长者在一旁劝;一边劝刘大娘不要再哭闹了;一边劝刘大;有钱就拿出来些。中国人向来有用钱消灾的想法。刘大虽然万分的不情愿;也拗不过大家的情面;正要委委屈屈的拿钱。

梅兰妮说;〃慢点;我还有事没搞清楚。〃

刘大娘白了她一眼;〃你是哪里来的野狐狸;关你么的事!〃

宋掌柜忙喝道;〃放肆;这是我们的东家。〃

刘大娘见梅兰妮也不穿金带银;和有钱人的富贵形象都沾不了边;先前还当她也就是一个看热闹的江湖客。听见宋掌柜这样说;方收敛了起来。

梅兰妮问;〃这两兄弟分家了没有?〃

刘大娘还没回答;旁边的人说道;〃早在两年前就分了;各过各的了。〃

刘大娘驳道;〃分了家就不是亲兄弟了?〃

梅兰妮又问道;〃刘大他爹有兄弟吗?〃

还是旁边人代答;〃有;老哥三个;就数刘大爹混的好;得了些钱;在赵家沟买了房子和地。一家人从山里搬了过来。〃

梅兰妮问刘大娘;〃山里的日子不好过吧?那你们为什么不帮着把刘大的两个叔伯也一起搬出来?〃

刘大娘说;〃怎么搬?早都分家了;大家各过各的。〃

梅兰妮笑道;〃你知道;分了家;就各过各的;那为什么总从他这里要钱?〃

〃他兄弟要建房子了。他是兄长能不的拿出钱来?〃

175 西行散记(1)

刘大道;〃他每次要钱就说要建房了;到现在也没有看见他的房。他那房也是爹为了他成亲才给翻修的。你已经从我这里拿去了六吊钱了;都够买一亩多地了。〃

梅兰妮道;〃刘大他爹的兄弟;是分了家;要各过各的;刘大的兄弟就是分了家也要他贴补。这算什么理儿啊?〃

刘大娘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宋掌柜在一旁说;〃就你家老二;也的好好管教管教了;不能让他信马由缰的。整日价二狗油(游手好闲);还爱赌;就是家里金山银山的也经不起啊〃

刘大娘道;〃他宋大叔;你也知道;那老二镇日羊丢不采(没心做事)地。我没的办法呀。〃

梅兰妮不客气道;〃有你这样护着;他再不做事也有人养着;你到底是爱他还是害他?〃

刘大娘道;〃再怎么说;他是咱家的涝窝猴(最小的那个)。不是你养的;你不懂的喜。〃

宋掌柜道;〃这种败杆早晚把你家塌架了;你只管和老大闹;也不怕他撑教(嫌弃)。〃

梅兰妮见这妇人执迷不悟;便对刘大说;〃给她十文钱;帮着叫辆车;送她回去吧。〃

刘大娘拿了十文钱;走出去了。

宋掌柜道;〃还是夫人你有办法;治住了她。〃

梅兰妮说;〃这样的人哪里治的住;等我离开了;她又会来;又会和过去一样。要改变不是别人能做到的;非要刘大自己做。〃

宋掌柜道;〃如何搓得刘大做;夫人倒是倒歇(讲)吓。〃

〃这样的娘;哪里能把心放在当中;给惯了钱;不给就成了仇。唯一的方法;就是搬开另住;把那田租给人家种;得的租米养老娘;夫妇俩搬来客栈;你给刘大妻也安排个工作。这样离的远了;就会好了。〃

〃刘大的老婆做玉米凉粉和腌酸做的好;可以安排她在厨房做。只是五里地;那刘大娘走起来还不是小菜一碟。〃

梅兰妮压低声音;〃你也太老实了;你不会把刘大夫妇安排到榆堡那边;对她只说两夫妇带着孩子走了?〃

宋掌柜想;这女东家倒是什么办法都敢想!

饭时;梅朵听说了这事。

说道;〃你这样做有些不妥吧?〃

梅兰妮对他们的意见向来是很听的进的。忙问道;〃有什么问题?〃

梅朵停下筷子;〃这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要解决也要让他们自己解决。〃

〃怎么解决?那个仗着娘的身份。明显偏着心;要大的补贴小的。这大的看着就是不愿意。又不敢名正言顺的拒绝。才有这一回回的吵闹。〃

〃可是你的法子明显是偏向了刘大。〃

〃当然要偏;那刘二和他娘又不是我们的员工。〃梅兰妮理直气壮地。

梅朵没有多说;只是摇了摇头。有时;她觉的梅兰妮太幼稚了。

〃这样一来;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你是不是都招双职工呢?梅朵问。

他们吃饭;就在饭厅里;也没什么雅座;就是角落了的桌子;几个人围着吃饭;旁边是宋掌柜他们的一桌人;并不因为梅兰妮来就多添几个肉菜。因为;她称赞野菜好吃;所以;在她的饭桌上多一两盘野菜。

旁边吃饭的宋掌柜正尖着耳朵听他们之间的谈话。尽管有些话他还不太明白意思。

〃双职工没什么不好;以后有了条件尽快办幼儿园;学校等事情;这样更没了后顾之忧;又能解决一些妇女的就业问题。〃梅兰妮答。

梅兰妮问闷头吃饭的边峰怎么看。边峰说;〃别问我;我对这种事不在行;以后要成立个人事部;专门来管这样的事;你还别说;这种家庭矛盾不处理好了;还是要影响工作的。但是如果太过明显的忽视名份问题帮偏架;也会产生其他问题;所以;我觉的还是要慎重为好。〃

这时有人过来要为他添饭;边峰说;〃谢谢;不用了;我吃好了。〃

宋掌柜在旁边的桌子上听到了;微笑了。他发现;华家的人说话都是这样的;当他们拒绝的时候首先说‘谢谢‘。他们要什么的时候;总说个‘请‘。让人觉得有点不习惯。

上等人说话绝不是这样;如果说他们出生在一个下等的家庭;好象也说不通;他们的教养让人感到很好;但是又和别人很不同。别人用敬语的时候;他们都不会用。就象人人都说‘皇上‘;他们叫他‘乾隆‘;特别是谈到高官等人物;他们的口气里没有一点尊重的味道。

宋掌柜微笑了;真说他们要造反的话;可是一点没有谈起过‘鸿鹄之志‘。他们的语言和常人的不一样;人家讲‘置家业‘;他们说‘办企业‘。把下人叫做‘员工‘。他们对上层的人不怎么尊敬;可是对下面的人;却很尊敬。让人很愿意跟着他们做事。

最奇怪的是;这家长辈和下一辈说话都是用商量的语气。这就是这家人小小的年龄都能干大事的原因吧。连女孩都那么厉害!

宋掌柜近几天;也对自家的孩子客气了起来。学着梅兰妮用商量的口气和他们说话。毕竟人家教育出了这么优秀的下一代。眼前就是两个;听说还有五个进士!可是他家那几个孩子;这几天都皮上了天;原先怕他;还老实点;这几天看出他客气着他们;更是上房揭顶了。气的他要用武了。一想到东家家里那些优秀的孩子们;又忍了下来;这是关系到宋家的下一代的改造问题;千万要学会忍耐。

且不说宋掌柜如何实现家庭下一带改造计划。梅朵显然是召开过抗旱救灾的会议了。所以众人都挖沟引渠的;河边还立起了水车。

梅兰妮继续往西的行程。从保安到大同;沿着桑干河也就二百二十多里;但是在这之间建了两个客栈。第一个建在了鱼河湾;第二个建在了西宁。其实;他们的马车快;基本上就走半天多一点就到了一个客栈。

梅兰妮说;〃为什么不少建一个客栈?〃

能海答;〃如果象我们这样的速度;一天两百里也赶的过来;但是;运输队就只能走这点路程了。这客栈主要是为运输队建的。〃

梅兰妮点点头。

鱼河湾就是梅朵她们遇见十三娘的地方。

边峰他们自然要去打听十三娘的来历的。

这时候的鱼河湾基本上没什么人。就是荒郊野外的。其实这地方还是挺不错的;出了山;又有水;但是因为几千年的战争;这里一直受到蒙古人的侵犯;所以都搬迁了。清朝虽然没了蒙汉的战争;但是明末清初人口大减;这种地方没人来开发。这会他们是独一家。尽可以圈地。这里已经接近黄土高原了;但是由于有水;植物长的也还茂盛;只是今年大旱;所有的植物都是垂头垂脑的。

但是;梅兰妮也没见他们圈多少地。是啊;没人种!

能海说给梅兰妮听;这个地方要先种树。

这梅兰妮理解;长年战争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的树都砍伐了;没了树;地就沙化了;风沙大;再种庄稼也不容易。

他们客栈周边去年秋天种下的小树;居然都很精神。看来没少照顾它们。

能海说;〃在种的时候;在底下都放了一小水坛子。〃当初为了这事;他没少和梅朵争过;现在看来;梅朵是对的;一路行来;他注意到野生的小树都干枯了。

这里也有种庄稼;但是明显没有东面的好;尽管也浇水;但是植物总是不精神。

宣化府的西宁县那里的情况比鱼河湾还差。

西宁县是长年驻兵的地方;这里的兵老弱病残的;常年吃缺员。让他们打击入侵者;那是太难为他们了;但是欺压百姓;他们是拿手了。所以;驻兵的地方方圆几十里都没什么人家。那个地方荒凉的都赶上后世的楼兰了。

华家的客栈自然是避开了哪些兵痞。开在县城西面西宁县和云中县交界处。

那里叫做小孤山。客栈的掌柜姓张。这里已经和黄土高原相接。更加风沙大;加上近几个月的干旱;越发的灰天灰地。一路过来;见有百姓求雨。这雨哪里求的来;树木砍伐了;没有植物能调节气候;所以稍微一旱;就受不了了。再不下雨;又是流民遍野。

能海问张掌柜收到粮食没有?

张掌柜拿出帐本汇报起来。梅兰妮在一旁做着笔记。

边峰指正道;〃不是‘油‘;是‘莜‘。莜麦就是裸燕麦。〃

梅兰妮笑了;〃还有穿衣服的燕麦。〃

边峰认真地;〃那叫皮燕麦。〃

〃麦子品种还蛮多的嘛。小麦;大麦;现在还有莜麦。对了;还有荞麦。〃

边峰说;〃荞麦不是它们一伙的。不属于禾本植物。〃

〃咦;你知道的还蛮多的嘛。〃

〃都是梅朵教的。不过以前我也不是五谷不分的人。〃

梅兰妮听到说;收购了很多的莜麦。她问;〃为什么要买莜麦?〃

〃因为这个地方的人吃惯了莜麦;吃其他的粮食觉的不抗饿。〃能海解释道。

张掌柜也说;〃这里地贫;细粮种不好;莜麦这种粮食好种。〃

〃那收成高吗?〃梅兰妮问。

〃收成怎会高;也就是种一斗收三斗。到了灾年;官府也会借粮食给灾民;但是要十户联保;到时候有一户人家还不出;就要另九家摊赔;要是再有天灾人祸;村民就全逃了;真是十室九空啊。剩下的人也没有活路。被官府追赔欠粮;哪里还的起。所以;我们这里准备的有些是借给附近村民的种粮。很多人不愿意向官府借粮;可以向我们这里来调剂。〃

176 西行散记(2)

梅兰妮听这么说;担心道;〃如果他们不还怎么办?〃

〃每人就那么几斗;不还也没什么?比如我们开粥棚;每天也要吃掉许多。这年头的救灾行为;很多是乡村里的大户在做;因为他们土生土长;和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如果民乱他们首当其冲的受害。这时没有警察来保护他们的。所以;很多大户或联合;或单独;采取不同的救灾手段;帮助乡民们渡过灾年。〃边峰解释道。

〃今年的庄稼就没了?〃梅兰妮问。

〃如果这两天下雨;就能赶上种一季山药蛋。再就是只好秋种冬麦;等明年的初夏了;这一冬一春的吃饭就是个大问题。〃

张掌柜说;〃如果不行;我这里冬天就开粥棚;开到开春。〃

能海说;〃到时候再看情形吧。〃

也只能这样了。

越往西;旱灾的影响越大。比如在江南;就算当年受灾;总还有些余粮能混些时日。可是;这种地方;就算是丰年;也有那么几天的青黄不接。

大同府西北;近善化寺的地方;是华记的大同客栈所在地。

没有哪个城市象大同这样让人惊心了。这个城市怎么讲也算的上是中国的北方名城。可是他们眼前的大同是出乎人意料的的破旧。城墙都被揭矮了。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多。明显的荒凉。

边峰对梅兰妮介绍说;这座城市在清初被多尔衮屠过城;城墙也被揭去了五尺。一度曾废弃了这座城池;这座城成了鬼城。

到顺治九年;才又把府县衙门迁回来。虽然把周围的人也迁了一些到大同;但是;整座城市的荒凉还是遮不住的。到处可见残垣断壁。

他家的客栈为了和环境协调;特意用旧砖砌了外墙。

任何一个曾经被屠过的城市没有这么明显的痕迹留下来。江南的杨州和嘉定也被屠过;但是近一百年来的风雨早已经洗去了痕迹。

边塞上的城市;人口本来就不多;这时的大同人口不过五万;城市大;居民少;没法不荒凉。

这个地方和南方一样;反清复明的势力最大。是洪帮发展的有利地方。

大同客栈的掌柜姓康。很健谈。他和能海谈起了收皮子的事。

这时候的皮货交易大都在张家口。由范家垄断着。从俄罗斯来的;还有北方的其他地方的毛皮都在那里加工。旗人有穿皮毛的习惯;所以这个生意是利润很高的生意。范家是不许他人染指的。

大同这里也常有蒙古人拿来的毛皮。康掌柜的意思是;客栈也收下来。

能海在考虑这个建议。讲到皮草;梅兰妮不是小白了。后世的上海也是中国的皮草中心;各类的皮草也是见识过的。常识是还懂一些的。

她说;〃毛皮最要紧的是鞣;鞣的好;皮子才算好;鞣不好;皮子再好也不算好。要和范家抢生意;就要在鞣皮方面超过他们。〃

康掌柜说;〃听夫人这样说;倒象是毛皮的行家了。我这里倒是有一个鞣皮的专家。他家几代就做鞣皮。他鞣的皮就不错。〃

梅兰妮说;〃他鞣的再好;无非是用硝或明矾的方法;这种都是假鞣。一遇水皮子就发硬;掉毛。〃

〃那夫人你见过另外的鞣法?〃

梅兰妮肯定地;〃我见过;那皮子鞣的松软。染色还很好。〃

康掌柜问;〃那夫人;你知道那鞣剂的制做吗?〃

〃我不知道。〃梅兰妮回答。

康掌柜脸上明显的失望。

〃但是;我可以去问;有人知道。〃梅兰妮说。〃另外;还可以制皮革;牛;羊的皮还可以制成皮革。可以有很大的市场。〃

康掌柜脸上发亮了;〃如果;我们真能有好的鞣皮方法;倒是可以和范家拼比一下的。〃

客栈后面是个菜园子;由于靠着御河;所以大旱的天也有水浇地。菜的长势也不错。

饭桌上;特地买了酱驴肉来招待梅兰妮。这也是梅兰妮第一次吃驴肉。虽然有人说驴肉最好吃。梅兰妮认为;这个时代任何的肉类都比后世好吃。

大同没什么好逛的。他们去了旁边的善化寺。善化寺出乎意料的保存完好;而且香火也很旺。

大雄宝殿里还有新画不久的壁画。

边峰说;这是因为康熙曾来过大同的缘故。

最可看的是金代泥塑。那二十四天王分明都是人间百态。

在去右玉的路上;他们经过了云岗。当然要参观一下这闻名世界的石窟的。看看那众多的佛像。梅兰妮看着那些石佛;都不能想象人们是怎样用手工一点一点凿出来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这是一种怎样的理想在支持着工匠们。开石窟的艰苦性;是后人难以想象的。这时的佛像虽然有些残缺;但都不是人为的。至少;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