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物语-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些日子;我再弄几株皖南的冰糖柑来;和蟠桃树来。这些树种哪里?〃
梅朵说;〃树坑已经挖好了;我和你去种就行了。〃
两人且说且行了。声音渐渐地不闻了。
堂屋定在九月二十八日上梁。
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梁。老乐把准备工作做的足足的。
梅兰妮做了猪头;又做羊头。很忙了一阵子。
065 私盐
梅兰妮的缂丝完成下机了。三胞胎在经丝上画新的图稿;新的图稿是‘倚榻观鹊‘:
这次的美人头梳分霄髻。发髻上插着一圈彩色小菊;显得很俏丽。身着宝蓝地淡青莲花纹的立领衬衫。藕青色的拖地长裙。外面罩了件朱红地金黄团花织锦缎的夹衫;用的是豆青夹里。织了这么多的美人图;加上生活中的观察;梅兰妮知道;这种装束是清早;中期的汉家女子的典型装束。只不过;图中的服装为了美观;或许皇家的妇女是这样的穿法?
她们都是长裙拖地。一般的人家;裙子最多到脚背;而江南的劳动妇女;还有裙子到小腿的;露出里面一段裤腿。也有的不穿裙。也有不穿裙的;直接穿宽脚裤;在脚口处绣上一圈花。穿裤的妇女大都是社会下层的妇女。上层的妇女在家可以不穿裙;可是出门是一定要系上裙子的。
穿在外面的衣服;叫作褙子;两边开叉;宽袖;窄袖;长的;短的梅兰妮都见过。一般都是袖口和领口装饰花边;但领口的花边到都胸口结束。
梅兰妮自己是从没有穿过这样的衣服。她所谓的古典装;是带晚清的风味的。她做了一件夹衣;蓝色的;直开襟;窄袖;领围和两边门襟用蓝花布作饰边;饰边一直到下摆;门襟上缝了八对蓝色的葡萄纽。衣服并不长;到膝盖。这件衣服穿出去后;也有人模仿。当然面料用的比她的要好。
再看图稿;画中的美人坐在紫檀木嵌大理石的的弥勒榻上。左手按在榻上的青底淡花缎面的垫褥上;右手持着合璧连环玉佩。后面是一幅青绿山水画紫檀插屏。画上当然不会少了两枚章印。重要的装饰物是插屏前的花形紫砂盆五针松盆景。榻上的仿宋汝窑天青双耳大瓶。画的重点是美人注视的长方窗外;绿竹上的两只喜鹊。
梅兰妮对三胞胎说;‘这些美人图;美人们穿的漂亮;带着珠宝;住在华丽的环境中;但我怎么觉得她们精神很空虚?‘
楚濂说;‘娘;你真相了;这就是宫中的女子的真实写照。吃得好;穿得好;镇日无所事事。‘
齐逸道;‘能把着这种精神表达出来;就是上品了。‘
娘几个在说笑的时候;梅朵和边峰组织人在打黄豆。
在西排房的前面;有一个小场地;他们把收下来的豆秸运到了常地上摊晒;让后把豆打出来;豆秸另外堆好。豆子在太阳底下晒了几天;干透了;老乐帮着记数收成;三担六斗。这个数到底是多少斤;梅朵也不知道。梅兰妮经常买米面;所以她知道;一担米相当于一百十五斤米。
梅朵到底还是称了一下;共收到了四百斤。
一亩半的收成;实在是不能说好。但是;梅朵从不去照料它们;有收成就很好了。
秋天照例是腌菜的季节。
今年的冬天;吃饭的人多。所以;梅兰妮从金家买了一担青菜;一担萝卜;一担芥菜;一担雪里蕻。她和鲁妈;梅香忙了两个晚上;腌完了三缸菜。又忙一天;才腌了一缸萝卜。腌萝卜较复杂。过些日子还要把它们翻出来晒干;然后再加调味品腌制;密封保存。
吃饭的人多了;梅兰妮向金家定了冬天的储存:三担大白菜。一担萝卜。
因为要秋腌;冬腌;所用的盐也就要多了。对于这个时代盐的质量;梅兰妮实在不敢恭为。盐看上去很脏;他们曾重新提纯过盐;剩下的杂质;让人头皮发麻;沙;泥都有;数量还多。这让来自讲究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时代的人;真不敢用盐。
这时代的官盐是十文一斤;有时也涨价;今年的盐价就是十二文一斤。华家买了盐来;还要提纯;所以盐的成本对他们来讲是相当高的。
这天;金姆来串门;两人讲起了盐。金姆说;何不买私盐?
‘私盐怎样买?你有门路?价钱便宜?‘来到大清后;梅兰妮可不想做一个守法公民。
‘私盐比官盐还便宜些;如今私盐是十文钱一斤。比那官盐还好;雪白的。‘
有这么好的事情!梅兰妮踊跃了;‘怎么个买法?‘
‘这看你要多少。有小包十斤装的;也有大包五十斤装的。‘
和金姆说定了时间;决定一齐去买私盐。
梅兰妮把这事和大家一说;遭到一致的反对。
秦炼说;‘我不是反对买私盐;我的意思是;娘最好不要在这种地方抛头露面。三教九流出入的地方;总不安全。‘
边峰也说;‘私盐我和大哥;老乐跟去买;那贩私盐的哥们都不是什么善茬。‘
秦炼又道;‘那金家阿姆找你说这事;无非是想搭伴;我门去就行了;你就在家里绣花缂丝。‘
梅兰妮听他们说的有理;便依了他们。
那日;老乐雇了小船;载着金姆和秦炼;朝金姆说的方向去了。
说不担心;那是假的。梅兰妮的心一直悬到他们归来;方才回到肚子里。见他们脸上带笑容;知道事情很顺利。
他们到了盘门外的一家客栈里。买了盐;华家买两袋五十斤包的盐;每斤九文钱。金姆买了两袋十斤装的盐;每斤十文钱。梅兰妮查看那私盐;果然比官盐质量要好许多;就象后世的粗盐;但是不脏。真比官盐要好许多。
梅兰妮说;‘这才是盐;原来那盐怎能叫盐;中国怎么讲也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晒盐的技术也太差了。看到这盐;那还相匹配。清朝也真是个落后的朝代;连个盐都晒不好。满人这种低文明的种族;到哪哪都得历史倒退。‘
齐逸忍着笑说;‘盐晒的质量是差不多的。无论私盐;还是官盐。只不过;官盐在运输的过程中;层层盘剥;使得盐的成本很高;所以人为的掺了沙土进去;增加分量;所以成了这样。‘
梅朵说;‘盐商是这天下最富的了。原来他们的钱是这样黑心赚来的。‘
楚濂说;‘无商不奸嘛。‘
齐逸说;‘这也是私盐禁不了的原因。即使私盐和官盐价钱一样;别人也会买私盐。它的质量也比官盐好。‘
到十月里;厅堂要造好了。南排房的家具也要准备妥当了。边峰的小弟要搬过来了。
梅兰妮问边峰;‘我们怎么称呼他们?‘
边峰拿出了一个本子;‘这是他们的花名册。来我们家住;是自愿的;我已宣布过纪律了。谁要是不服从;赶出去就是。收容他们是想培养骨干力量;也不是做慈善事业。‘
梅兰妮等人看那名册上写道:
王小甲(王狗儿);康熙六十一年六月生。
张小乙(张狗蛋);雍正元年二月。
王阿毛;雍正元年十月。
李根发;雍正元年腊月。
于阿根;雍正二年二月。
申大斤;雍正二年四月。
洪其根;雍正三年三月。
贺阿宝;雍正三年五月。
。。。。。。
梅兰妮数了数;十四人。
边峰说;‘其实;还有几个也想加入;我没有答应;那几个太会为自己打算了。例如;去年。修孝子庙的时候;不愿出力;还讲风凉话;等修好了;又仗着人大;来抢地盘。虽然给了他们点教训。另外也靠了老乐。才能住到今天。‘
梅兰妮担心的问;‘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边峰说;‘他们敢!‘
楚源问;‘他们怎么称呼我们?‘
边峰说;‘我当队长;大哥是队副;你们哥几个弄个参谋?‘
梅朵问;‘什么队?保安队?‘
秦炼说;‘名副其实保安。‘
楚濂说;‘如果是十三人;就能说是十三太保;这十四还真没名号。‘
边峰笑道;‘加我和大哥;这就成了十六罗汉。‘
梅香和她母亲的关系有所改善。她终于开口叫姆妈。只是;看的出她心中还有些疙瘩。鲁妈这人;平日里安安静静的;不多话。人也文气。干活也算利落。
梅兰妮让梅香教她使用蜂窝煤炉;和火柴。自然也还有保密守则。大厨房和小厨房的格式基本上是一样的。用耐火砖砌了方形灶;四眼炉;中间是个贮水锅;烧饭菜时;靠炉热能使锅中的水加热。灶面;灶壁铺了瓷砖;很是干净。因为;煤气有毒;所以灶头设在南窗下;窗外种着夹竹桃。厨房设计象后世的厨房;壁上挂吊橱;吊橱下是矮橱;矮橱面铺瓷砖;吊橱和矮橱之间的墙面也铺了瓷砖。自然也砌了两个水池;里外也铺上了瓷砖。这么干净;方便的厨房;是清人第一次看见;鲁妈在那里东摸西摸了好几天;都不忍使用。还是梅香演示了各种设施的功能和使用。及清洁方法。
为了让她有日子实习;所以;每日梅香拿了米面和菜蔬过去;让她试烧。有两次;梅兰妮把自家的午饭给她烧;尝着她的厨艺如何。毕竟;他们很少有机会吃清朝菜的。
鲁妈每日晚上做针线到三更。是个勤劳的女人。
梅兰妮让梅香去说;不用这么辛苦。如果来不及做;可以发出去请人做。
梅香扭捏了一会儿;才说;她做的是弟弟和大伯的衣服。
066 保安队
十月小阳春。这年的十月从初一到初五;都是风和日丽。初五这天恰是立冬。按照苏州人的说法;今年是暖冬。
园子里种的植物;都活了过来。蔬菜已经长了两;三寸。小甲帮着梅朵给菜地施肥。人小;挑不了担子;可华家的人会想主意。做了一个小车;上放着粪桶;把污水池里的肥料;舀到粪桶里;拉到菜地。只是忙活了两只驴。
厅堂的建筑在收尾了。
梅兰妮抓紧时间;把完成的缂丝作品换了下来;在经丝上画下一幅的图稿。这次是〃桐荫品茶〃:
画上的美人身穿暗团花绛红杭缎宽袖褙子;姜黄立领衬衣。淡雪青拖地长裙。一手端着豇豆红釉小茶盅。一手拿着蓝色梅花冰裂薄纱宫扇。坐在桐树下。身后的月亮门里立着黑漆描金竹叶书格。在书格中放着一部部的书;书的夹纸上印着两方印。美人身下是黑漆描金竹叶画坐墩。身旁是黑漆描金竹叶画方几;上放着茶具。此女的头饰很繁。向后梳了个回心髻;前额饰以团寿嵌珠头箍。鬓边带这点翠嵌珠花簪。头中还戴着累丝衔珠金凤。
照样是有所期待;照样是无所事事。可是为了她们;梅兰妮忙得热火朝天。常常心里在想;这些美人们;如今在干什么?虽然;如今的画上;已经换了美人的形象。原来的她们如今怎样?她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人;象金丝鸟一样圈养在精致的笼里;再也出不来。
边峰看着老乐;鲁妈和小甲;小乙几个人;照着图纸安放床和床头柜;其实没什么难度;清一色的床头在西墙。东墙是一墙的壁橱。房门在北面靠东;进门右手处是一个矮的抽屉柜;一共四层抽屉。住房的人一人一层。这样的房间从西排起;一共四间;只是到了最后的一间;只有两张床;两个柜。边峰把他安排给小甲;小乙住。
梅香天天在排房和主屋之间来回走;有什么动静她会告诉梅兰妮。所以;梅兰妮就算是宅在了主屋里;很少出去。园子里的消息也是蛮灵通的。
厅堂的屋外也要求抹上一寸厚的草筋黄泥;梅朵还拿出了一把一寸半的竹钉;让糊墙的时候插上。而且还是没有规律的。这插两根;那插两根的。
小林心里很是纳闷。问了;回说是要吊花篮。他想不出是怎样的情形;只好继续郁闷了。
那厅堂照传统的设计;一明两暗。其实;华家的房间没什么明暗;厅堂的北墙是一溜的玻璃大窗;在对门的处的北窗前立了木制壁墙。东西两侧用多宝格分出次间。南正面是门;两旁是玻璃窗;门前的抄手游廊和大门相连接。屋后有两间小小退步;是洗手间。屋顶是卷棚顶;这年头没有仿真茅草瓦;只好;在瓦上铺层茅草。
梁柱并不上漆;刷过桐油本色的木头。窗门也是原木色;并无雕花。看上去朴素大方;也不奢华。但其造价已超过了雕梁画栋的房屋。木头倒不是用什么名贵木料。只不过是榆木而已。地上是砖红色的地砖。里墙用松木的护墙板。自有一股清香。
原来的那口井还在;围着井修了一围矮矮的井栏。井台不远处种了几株香椿树苗。屋前做出一小块场地;在井的南面放置了一套石碾子。看上去象是个农家的庭院。它的设施也都的确是派用场的;并不是仅仅为了看的。
一般人家;在堂屋的中堂之上;挂上一匾;上书写着厅堂的名号。华家几个人商量后;决定也风雅一次;取个堂名。叫它〃宜稼草庐〃。
房子造好了;老乐带着秦炼几个验收;要说小林的工作态度是没啥可挑剔的。干的活也很仔细。秦炼几人很满意。
造好房子;要请暖房酒。但一般都可以延上几个月才请;因为;房间里的家具;设施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整齐的。
十月中;保安队正式搬入华家;那天老乐特地带着保安队的孩子去混堂里洗了个澡;剃了头;干干净净的来到华家。
边峰自有一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华家的前院里;热闹起来了。
床上铺着白色的单子;包着软和的褥子;一样的蓝布被面;白色被里缝制的棉被。一人一人羽毛枕头。边峰要求被子叠的四方;当然这要练上一段时间。
那些孩子们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生活设施;不免多玩了一会;一天到晚装着洗手;去开那水龙头。没事也上厕所去冲水。弄得水塔里的水消耗很快。
鲁妈向梅香投诉。梅香原话转告梅兰妮。梅兰妮知道这是小孩心性;并不十分生气。将此事交边峰;秦炼处理。
梅兰妮说;〃别说这些乡下的孩子了。四九年大军进上海;听老一辈的人说;还有人用抽水马桶洗头。〃
梅朵忍着笑;〃昨儿;可不是;有个小孩在马桶里洗头;让小甲给拽了出来。〃
梅兰妮问;〃谁这么有创意?〃
边峰回答;〃金四郎;这家伙就是有点二百五。但人还忠诚老实。〃
边峰和秦炼训导了他们几次;这些孩子才慢慢地老实了。
以后;每天边峰对他们进行军事化训练。当然先从队列操开始。
梅兰妮每天买菜成了负担;拎的菜篮子很重;有时还要跑两次。边峰安排人每日帮忙。秦炼建议把驴牵去驮菜。大户人家;买菜也都有牵驴去的。小甲每日亲自牵驴;跟着梅兰妮;他不放心把驴交给其他人。
鲁妈也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忙;反而还轻松了些;每天都有值日生来帮忙。吃饭前帮着分饭菜;饭后;帮着洗碗筷。还帮着捡菜;洗菜。扫地抹桌。鲁妈知道梅兰妮要请人替保安队的人做单;棉鞋。自愿包下了全部鞋面。并帮助贴好鞋底;发出去请人纳。她的儿子天香;有了玩伴;镇日里跟在保安队的后面。有样学样的。
梅兰妮知道;按照这个时代;米面油盐都要管理。所以;她派梅香每日去管理这些琐事。梅香请教了师姐;每日记了帐。十天和梅兰妮对一次帐;也是井井有条的。
后来老乐去了乡间收购粮食。等他回来后;发现保安队的精神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心里骇然。
原来如散沙一般的乞儿;变成了很有纪律的一群。老乐想起了他弟弟给他讲过的孙武子练宫姬的故事。对边峰真正的高看了。
梅朵的突发奇想也让他惊奇不已。梅朵已在园子的西面划出了一块地。要种白腊树。
老乐不知这白腊为何树。
梅朵说;〃就是梣树。〃
老乐奇怪了。这梣树是山里人用来养蜡虫的;他过去走南闯北;听过这么一耳朵。梅朵小小年记怎么会知道?
梅朵说;〃是书里说的。〃
〃书里的话你就信了?〃
梅朵说;〃周密写的&里就写了这事。他是我们江南人;他写的应该总是靠谱的。徐光启的&也记了这事。〃
老乐惊奇地;〃姐儿小小年纪懂得恁多!〃
梅兰妮却对老乐说;〃这孩子喜欢读杂书;读后就想着试。这是好事;做了才知道书中些的对还是错。只要弄些梣树籽来;这也不花多少钱。〃
老乐听梅兰妮这么一说;想了想;也是这理。便道;〃只是;我虽然听说过这;并没有见过。〃
梅朵道;〃树皮被剥下来;可做秦皮。当药的。〃
老乐一听;〃哦;你说的是白荆树。那树到处都是。赶明儿我就能给你弄些果子回来;把籽弄出来;不知能不能种出来。〃
梅朵说;〃有了种子;就可以试一下。〃
老乐自出弄树种不提。
梅兰妮深有体会了;当一个小家的家;和当一个大家的家;是完成不同的。
过去只要管自家几个人的冷暖;饮食;现在要考虑一拨人的衣食住行。去年她只要养一家人;而现今;她要养一拨人。家里又没有置产。所以;心理压力很大。不是为了吃穿开销;最主要是怕这些孩子生病;这个时代孩子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她再三要求边峰他们要教育那些保安队员们要学会健康的生活。千万不能喝生水。尽管华家都是用井水。
华家的其他人也想办法帮她赚钱。可是;梅兰妮不许他们再卖宝石了。倒不是她的境界有多高。主要;是她怕引来祸事。苏州人是很精明的;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宝石涌入市场;他们肯定要追根寻源。他们家的宝石是经不起推敲的。
边峰也极支持梅兰妮;〃卖那些宝石总让人有罪恶感。〃
楚源原本想辩解;资本的积累;就是血泪和罪恶的堆积。
被秦炼的一个眼神给卡住了。
可是;这几个;虽然是小孩的身体;到底还是成年人的芯子;要一个女人如此辛苦养家;心里总过不去。宝石这种暴利赚不到了。就脚踏实地的想招。
楚濂提议;〃卖火柴。这东西肯定好销;而且还是消耗品。〃
秦炼否定了;〃现在不能卖;这东西肯定是个赚钱的。但是;我们家现在无依无靠;没财没势的;靠几个儿童保安还不是给人当玩似的。我们都知道;火柴的出现;立马把火镰火石打到了文物类里去了。光说几千万人用火柴;一月一包;价钱便宜就两;三个铜板一包的话;你算算那是个什么数。不是傻子都得眼红。这满人还不立刻来抢;只皇帝要你献方;你敢说个不字;立刻灭了你全家。所以火柴生意要等我们强大了以后才能做。在这以前;尽量保密。娘做的就很好;只给了鲁妈火镰和火石。〃
楚源叹道;〃这宝石;咱不能卖;火柴生意;暂时咱也不能做。还能做什么?〃
突然;他想到了;齐逸也想到了;两人异口同声;〃做瓷。〃
067 鼻烟壶
楚源和齐逸都想到了做瓷;他们家还剩了些熟瓷土。正好可以利用。他们现在小胳膊小腿的;做大件是没那个体力。只得做小件。什么东西又小又值钱?
鸟食罐了;鼻烟壶啊;都是小巧的东西。这个时代;鼻烟传入中国不久;时髦族们已经人手一个了;开始还放在荷包里;随着洋货的料器瓶进口;鼻烟壶也多样化了;有玉石的;有景泰蓝铜料的;有玛瑙的;有木雕的;有竹雕的;琉璃的;象牙犀角的。但都是单个的。三胞胎商量着;用瓷的做成套的。那瓷肯定和做地砖的瓷不能一样。要细上好多倍。细瓷;这三个也能捣腾出来。洋配方;土配方都有。但是制瓷的料要细加工;这需要时间;至少要一个月以上。说做就做;拿了两公斤左右的剩下瓷土;折腾起来。要做好瓷;先要做好瓷泥;把那泥浆;釉浆陈腐的时间要长;起码一个月以上。他们的瓷泥已经陈腐了好几个月了。于是几个人翻模知范;忙忙碌碌。不明的人;只见他们玩着泥巴呢。
在建房其间;就在厨房的院子旁建了间间工作间;旁边做了个烧煤的迷你窑。买了煤。又去买釉彩。苏州不制瓷;但苏州的徽商们在苏州开了瓷料店;专门为烧瓷服务。所以;要买瓷的材料还是能买到的。
梅兰妮日日忙着缂丝绣花。
还操心家里孩子们的吃食。虽然家里还有一帮孩子;但梅兰妮对他们也就象幼儿园的儿童;吃饱穿暖;安全第一。但要他们吃得怎样好;就谈不上了。每顿保证一荤一素一汤。
但她对自家的孩子;就是那种甘为孺子牛的那种。虽然听上去有些自私;确也是实情;梅兰妮从来不想做圣母。她对自家的孩子;每日要科学的搭配。饭菜可口。边峰先是要和保安队一起吃饭。梅兰妮强烈的给制止了。保安队的饭菜;就如食堂的饭菜;鲁妈的厨艺不敢恭为。
梅兰妮说;〃千万不要搞什么官兵一致;这就是个等级社会;没有任何基础;讲平等;只会出怪物。你人比他们都小;一定要保持距离;他们才会对你有崇拜。〃
华家的其他人深以为然。认为这是梅兰妮屈指可数的‘警世通言‘。
梅兰妮的骨子里就是个上海小市民。很多人想象中的上海人是喜欢处处沾人便宜;其实不是那回事。真正的上海人为人处世有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分明。常在嘴边的话就是〃亲兄弟明算帐〃。聚会的时候;大都采取AA制;钱算到分厘。
所以;梅兰妮给梅香开了一份工资;开始三个月为五百文;后来就是一两银。但是并没有交给她;只是让梅朵告诉她关于工资的事;梅香很高兴;她明确表示;钱存在梅兰妮处;要用的时候再向她要。
同理;梅兰妮也给小甲开了一份工资;先头也是五百文一月;等十月他们搬进来后;也加到一两银一月。她让边峰私下里和小甲说了工资的事;小甲还要干脆;全部存在梅兰妮处;奶奶要用只管用。
三胞胎终于做出了各种形状的小瓶。等到他们做出成型的小瓶后;在瓶底打上了‘不易居‘的款号。放在了通风处阴着。
这其间;梅兰妮完成了缂丝作品;把它取下机后;有装好了经丝;她并没有打搅三胞胎。而是静静地绣花。
等三胞胎把小瓶们都做好了后;方为她在经丝上画这个系列最后的一幅:〃烘炉观雪〃。
图中的美人坐在罗帐低垂的加子床边;烘着搁在黑漆嵌螺圆几上的青铜碳炉;看着圆窗外的雪中翠竹与白梅花。美人身穿浅驼色安团龙凤纹白狐出锋杭缎褙子。内着豆沙色素绸立领夹褂。领口处钉缀金捶胎錾梅花形搭扣两枚。头戴紫貂昭君帽。发髻上插着累金凤衔步摇。
床后波罗漆彩绘花草几上放着一盆松树山石盆景。床边架上有一小幅山水画;两印章就印在那里。
十月下旬;老乐下乡去买粮了。直接到农民手里买要比从粮商手里买;要便宜很多。老乐过去走镖;知道;买了粮食怎样运回来。
三胞胎日日在画鼻烟壶画稿;三个人有商有量的;决定画一套‘水浒人物画‘----一百零八将。这可是个大工程。
把阴干的器物装进了匣子。点火烧了起来;用煤;温度很快就上去了。因为都是小器件;烧的时间短。但也要烧八;九个小时。
等拿出这些瓶型不一的素胎小瓷瓶时;梅兰妮惊讶了:这瓶瓷薄如纸(齐逸说;是桑皮纸。)洁白如玉。比景德镇的瓷都好。
不过;楚源解释;〃这和景德镇瓷没法比;景德镇的瓷是真瓷;埋在土里上千年都完好无缺。而这瓷瓶如果埋进土里;没多少年就化成土了。〃
梅朵说;〃这不是好事吗;很绿色啊。〃
楚濂说明;〃那就不能长久保存。成不了古董了。〃
梅朵说;〃不要埋进土里;不就能长久流传了?〃
楚源说;〃时间久了;这种瓷器就容易碎裂;也不容易保存。欧洲人学了中国的烧瓷技术;自己又搞出了瓷料的配方。瓷胎中因为有玻璃原料的的加入;所以瓷胎显的晶莹剔透;但是;这种瓷用久了就易碎。所以很少有保存下来的。〃
梅兰妮问;〃你们的瓷胎就是英国配方了?〃
三胞胎说;〃还是娘英明。这就是叫作骨瓷的。〃
梅朵问;〃接下来你们就在上面画画?〃
齐逸说;〃用玻璃白的彩料打底;然后;再画上其他颜料。这样;画出的画有国画的效果。〃
梅朵又问;〃人们说的珐朗彩也是这样画上去的?〃
楚源说;〃是的;只是珐朗彩现在很难得;我们就只能做粉彩。〃
梅朵又指了几个小杯;〃这难道是酒杯?〃
齐逸解惑;〃这是鸟罐;鸟缸。满人喜欢养鸟;投其所好。〃
要画这些小物件;也是个大工程。
冬月上旬;老乐运粮回来了。他买了七十担谷;五担米;十五担小麦;二十担玉米。
梅兰妮一见;差点吓昏了;穷她前世今生;她哪里见过这么多粮食。怎么储藏?
这问题不劳她操心。老乐;鲁妈都对储藏粮食有经验。东排房里的的空房被安排了储藏粮食。
老乐告诉梅兰妮;一担谷是七百文五十文;一担米是八百六十文;一担小麦是七百二十文;一担玉米三百文。一船的运输费是十两。
梅兰妮快速的心算了一下;这一共的成本是一百两左右。这些粮食吃一年有余;觉得挺合适。
老乐见梅兰妮秋季收粮;觉的这个主母靠谱;中国人一直有储粮的习俗。稍有家底的人都会储上三年的粮。
梅朵帮着梅兰妮算了一下;在家庭会议上提出在收些粮食回来;以备荒年;家里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
梅兰妮提出;如果有可能;直接从乡里人家收棉布。家里人多;总要穿衣。
这个提议也通过了。
梅朵还要求老乐收些稻草来养驴。
于是;老了很快的又去乡下了;这次他要去稍远点的地方;金坛那个方向。原本;他见华家突然增加了这么多人口;会有很多的事情;结果;见他们都能搞定。
在他看来;梅兰妮只是一个普通主妇(其实他也没看错。)没想到管理一个大家庭也游刃有余。心下对梅兰妮的敬意大大的提高了。并对梅兰妮的决策;也很拥护。觉的自家主母的眼光很远大。
这是一个集体的决策;当然会让他折服。
先试的是养鸟的罐;缸;加上一根细小的鸟勺;这是添鸟食用的;一个细长嘴小壶;这是填水用的。这四件上画了玫瑰和牡丹;蝴蝶。颜色很艳丽;这样更能吸引眼球。画好后;就先烧了;出来的结果;自然是美不胜收。
好物件;要有好包装;他们去林永青那里定了一只有盖的竹匣。把碎绸填在里面;放上四件小物件。再铺上些碎绸缎;该上竹匣盖;外面用丝带扎好;打上一个蝴蝶结。
这大大鼓舞了三胞胎;他们日以继夜的画了起来。
冬至;这年是冬月二十。有了鲁妈和梅香的主力;全家人都吃上了冬至饺。
梅香和鲁妈的关系已经正常了。只是在细心的观察下;还能看出梅香的疏离。相对来讲;她对梅兰妮更为信任些。
马上要到腊月腌制的时候了;今年家里人多;自然要多腌制些东西;梅兰妮就让梅香告诉鲁妈;早些把缸盆之类的准备出来。男孩们的棉鞋已经做好了。梅兰妮照着简化了的虎头帽的式样;给每个男孩裁了顶棉帽;再有一人一幅棉手套。也是分给了梅香;鲁妈做。
边峰和秦炼日日也很忙碌。边峰还要做一些侦察工作。
梅朵种的蔬菜;已经有一部分供应家中。梅朵记着帐;要看能节省多少钱。梅兰妮每日买菜时;就报蔬菜的时价给梅朵;供她参考。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因为要到腊月了;家里有许多地方要用钱;梅兰妮叫了边峰来;让他去一次无箴绣坊。
068 钓鱼
边峰从无箴绣坊回来;带了一张九十六两的银票。
梅兰妮惊奇地;〃这么快就卖出去了?〃
边峰答道;〃早等着了;定金都下了。只是这两套给了两个人。说是后面还有人排着队呢;陈老板说;后面这个是个老者。姓彭;有可能;让娘讨个好口采。又讲了‘知趣‘的故事;说那彭澍葵中了二榜进士;家里自然庆贺了一番。彭澍葵把那‘知趣‘当做谢师礼送了恩师。今年的主考是张廷玉;收到这礼十分高兴。立刻就用了;一日在军机处办公时;被乾隆看见了他的眼镜套;觉的好;便拿着把玩;那张廷玉极有眼色;可他又不想割爱;便告诉乾隆这是一套的;并把荷包;香包的物件都拿出来让皇帝看。皇帝看了直讲有趣。但按照大清宫制;外臣是不能送香包等物件的。乾隆看了;已着苏州织府照着做几套送京里去。上个月;苏州织造的人已去‘无箴‘看样;那里还真有几套;绣工的也精致。便买了几套去。陈老板说;如果没有我们家的那些比着;这些也是好的了。只怕是看过我们家的了;那些就次了;过不了圣心。这两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