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生韩信-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选择。”任嚣笑容更加温和,到他面前竖起两根手指。“一个,你成为西瓯王。另一个,你现在就身首异处,选择吧。”
瘫在地上的余巨脸色数变,终于咬了咬牙下了决心。
“大人,我需要你确保消息不会泄露出去。在受降仪式的当天就宣布天朝皇帝陛下对我的任命,然后让我的卫队掌控整个王宫。”
“还有,我需要更加有利的和谈条件,这样我才能在国内竖立起威信。”余巨不笨,他知道现在是捞取好处的最佳时机。
果然,任嚣点了点头,爽快的答应了。
“可以,临池方圆三百里的土地我会退还给西瓯,俘虏的七万土人我也可以归还,这样的条件足够你回去交差了吧。”说完笑着拍了拍仍在颤抖的余巨。
“你是个聪明人,我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受降仪式已经结束了一个时辰了,城内前来皇宫参加的贵族也纷纷散去,而此时任嚣和赵佗却站在皇宫一处不起眼的殿室前,耐心的等待着。
余巨微微发福的身躯从殿室的侧门中闪了出来。
“二位大人,请跟我来。”余巨做了个请的姿势,自己在前面带路。
“这座殿室四周的人都被我的卫队驱逐出去了,现在只有二位大人和我,还有你们的侍卫。一会请大人的侍卫动手务必迅速。切记告知他们不要窥视圣物,以免遭受天谴,大人,大人您这是……”余巨发现身后的任嚣并没有跟上,有些奇怪的回头问道。
任嚣的神情有些古怪的看着他,缓缓的说道。“你们圣物真的有勘测天机的能力。”
“是的。”余巨点了点头,一脸深信。“我王兄就是二次借助着它才能击败你们秦军的。”
“你先下去。”
余巨不解的看着任嚣。“可是,大人……”
“下去!”任嚣微怒,怒视着他,余巨不敢多言,急忙退了出去。
任嚣并没有急着说话,只是负手在宫室中慢慢的踱步。
“你想看吗?”忽然停下了脚步,侧过身子问一旁的赵佗。
赵佗摇了摇头。“我不想,这东西太邪门,我还没活腻呢。”
“可是我想。”
任嚣转过头望着不远处漆黑的暗室入口,深深的吸了口气,沉声道:“古人都说五十知天命,我今年已经五十六了,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天命。”
“我已经五十六了你知道吗,该享的福我都已经享过了,你觉得到了我这年纪,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赵佗虎躯一震,他突然间明白了任嚣话里的意思,急道:“可是大人,百越之地……”
任嚣挥了挥手止住了他的话,笑道:“有你在我很放心,不要再劝我了,你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在外面等我,如果一个时辰我还没出来的话,你就派人进去把它装进门外等候的马车,千万不要看,离着远远的,派人快马加鞭送呈给陛下。”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在门外等候的赵佗焦急的不停走来走去,他几次都忍不住想冲进去接出将军,最后还是忍住了。
终于,任嚣出来了,赵佗急忙迎了上去,仔细的打量着他,发现任嚣除了脸色苍白点外,眼神有些迷离,其他倒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才放心久悬的心。
“将军……”
任嚣精神有些恍惚的应了一声,转过头来看着赵佗,眼神有些躲闪。
赵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他在将军的眼里看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神情。
恐惧,是恐惧。
过了好一阵子任嚣才回过神来,有些颤抖的对赵佗说道:“什么也别问了,让殿外的侍卫进去用黑布把它装起来放进马车,令陈宇率一千骑兵沿着苍林古道直接送往咸阳呈送陛下,中间不得停留。”
说完顿了顿,又深深的看了赵佗一眼,低声道:“至于这些侍卫们,事后都处理掉。”
“赵佗,我平时待你如何?”
两人走在王宫清冷的石板上,士卒们远远的跟在身后。任嚣没有回身,停下了步子向身后一直跟着的赵佗问道。
赵佗朝着他身后深深的一躬,道:“大人待我如同己出,赵佗虽然愚笨,却也早已视大人为父。”
任嚣转过过身来,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字缓缓的说道:“我问你,如果我死后你为南征军统帅,若陛下归天纲常崩坏,天下大乱六国尽复,你将如何自处?”
赵佗闻后大惊失色,失声道:“怎么可能,我大秦才一统六国十余年……”。
赵佗突然说不下去了,他隐隐的感觉出了任嚣一定是在暗室内肯定看见了什么才会这么问的,沉吟了会答道:“我自当率军北上,自南向北剿灭叛逆,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如何剿灭?”任嚣断然反驳。“南征军多楚人,自身真正的秦人不足一半,你若强逼着六国的旧民去剿灭六国,恐怕还没出云岭,四十万大军就要溃散大半。百越之地乃我大秦新收疆土,人心不稳百越浮动,你若冒然率大军北上,则岭南危矣。到时候你进不得,岭南尽失又无退身之处,那时候你又将如何。”
赵佗一时哑口无言,愣了一会才怒道:“难道我们就坐视大秦灭亡吗?”
任嚣苦笑着摇了摇头。“没用的,这是天意。”
“天意属秦,所以陛下才一统六合成就千古之业,如果天意亡秦,那也不是我们能改变的。我的妻儿子女都远在咸阳,我不敢反,但你不同,你父母双亡且没有家室拖累。”
说到这里任嚣停了下来,许久才开口幽幽的说道:
“我故去后若天下大乱,你当据关以拒乱兵南下,焚毁北上栈道已决兵士归乡之心。岭南沃野千里,人口百万,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以此为都可以立国。那时你握有四十多万劲旅,进可称帝,退可称王。据南而称雄,以待天下大定。”
第14章 九宫戏
始皇三十六年,荧惑守心,天生异象。有彗星坠于东郡,至地为石,其上刻有“始皇帝死而土地分”,一时齐地谣言四起。始皇听闻后大怒,派御史前往当地挨家挨户的查寻何人所刻,没人承认,于是把十里之内的人全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以堵众人之口。始皇心生不安,便让博士作了一首《仙真人诗》,等到巡行天下时,走到一处就传令乐师弹奏唱歌,希望天上的仙人能听见会前来相会。这年秋天,使者从关东走夜路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池君。”趁机便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大讶,忙追问他缘由,那人忽然就不见了,放下那真玉璧离去。使者捧回玉璧向始皇陈述了所遇见的情况。始皇沉默了好一会,说:“山里鬼怪本来不过也就只能预知一年的事。”
种种异象让年过五十的始皇心生恐惧,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始皇听从方士的建议,积极地准备着他的第五次巡游。南巡的首站就是会稽郡的钱塘江,祭奠大禹刻石颂德,以求神灵庇佑。
……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江南的春天,便如同一名婀娜多姿的宫装美女,姗姗来迟。又如同一名恬静清雅的小家碧玉,总是无处不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时值春间二三月,天空中不时飘落的如毛的细雨,仿佛整个天地间都沉浸着温润滑腻,沁人心肺,让人陶醉其中。虽是江南之地,先秦时代吴越之地却并没有后世那种大规模开发,所以田野间不时窜跃出一些觅食的野兔小兽,配上花红草绿,一片生机盎然。
路边觅食的野兔停了下来,警惕的竖起了耳朵望向远方,忽然撒腿逃向草丛里。
一阵轻扬的马蹄声缓缓响来,一匹老马驮着两个少年男女慢悠悠的走来,少男少女在马背上嘻嘻哈哈的不知道说些什么,语态亲密,也不急着赶路。老马也悠然自得,慢腾腾的踱着步,不时停下来探嘴吃几口路边鲜嫩的青草。
离开了吕府后,两人共骑着吕雉赠的老马一路南下,横穿九江郡,过了大江来到会稽境内。
两人共乘一马难免有肌肤相碰,开始的时候虞妙弋还有些忸怩之色,后来也渐渐习惯了。韩信来到这个世界后那么多年,第一次和女孩子这么亲近,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不由心生好感,隐隐多了一些说不上来的情愫。
这一路是越走越慢,从盱眙到会稽境内,不过一千里的路程,两人骑着老马足足走了近一个月。
一路走走停停,看见山水名地就上去游玩一番,有时候甚至停留数日。虞妙弋也不催促,其实她心中更不愿意回家。一路上和韩信游山玩水的,不时说说笑笑甚为开心,只恨不得这一路永远走不完。
她虽然年纪尚小,不是很懂男女之情,但觉得和韩信在一起就开心无比,一想到要回家就千般不愿。
这一日,二人沿着驿道走了大半天,韩信抬头看了看天,已经是接近黄昏,便和虞妙弋说道:“快天黑了,我们找个地方休息吧。”
虞妙弋点了点头。这一路上和韩信相处,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露宿荒山野岭,可韩信并没有让他受什么苦。他虽然平时看起来嘻嘻哈哈没个正经的样子,办事情却出奇的稳妥,总能想着法子弄出一些最好的住宿和食物。
果然,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处荒废的驿站,虽然破旧,但也能遮风避雨。
驿站和驿站之间的间隔是有一定标准的,韩信是心中计算着驿道两个驿站相隔的距离,从上一个停留的驿站算来,大概晚间前能到下一个驿站。
驿站看上去已经荒废很久了,夕阳的余晖照在残破的瓦砾上,不时会惊起几只在觅食的乌鸦,一阵呀呀乱叫。看驿站墙壁上的花纹图案,应该是故楚国时期设立的。秦国统一六国后,大开阡陌修直道,以贯通南北。象这种乡野小路上的驿站,慢慢也就荒废了。
韩信推开驿站虚掩的破门,发现旁边柱梁上还拴着一匹白马,里面早已坐着一人。
那人坐在墙角的草堆上,借着破窗透过的余晖,左手持着一段枯枝,正在踌躇着何处下笔。地上是一副用枯枝画出的图像,上面有着几条凌乱的线条还有一些圈圈。
那人正专心致志的看着地上的图,对二人的到来充耳不闻。
“打搅了,这位老兄。”韩信倒是不客气,栓好了马便大大咧咧的往那人旁边一坐,大声道。
那人这才抬起头来,看着韩信愣了一下,有些惊讶的说道:“原来是你呀,这位小兄弟。”随即略带歉意的又对虞妙弋笑了笑,解释道:“刚刚在下正在专心思索,一时无礼,还望二位见谅。”
这人正是前几日在盱眙城相卦之人。
虞妙弋也甜甜的回笑了下,算是打了个招呼,坐韩信身边坐下,整了整有些凌乱的头发。
那人见韩信一直盯着他所画之图看,不由心中奇怪,忍不住出言相问:“你也懂九宫戏?”
韩信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那人顿时大感兴趣,从地上捡起一段枯枝,信手又在身边重新画了张图,落笔在图中画下一个小圆圈,然后抬起头来微笑的看着韩信。
乾元用九。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不管后面如何,开始占据这个位子,便占据了天下中枢,近可攻退可守。那人起手中规中矩,用的是阳谋王道之术。
那人很久以来一直都是自己和自己下着九宫戏,难得遇见也会此术之人,故面露喜色,生起了比试之心。
韩信略一思索,信手捡起一根枯枝在左下角画上一叉。
坤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既然你占据了天时,我便强据地利,中枢即去,便从边角之地入手,斩杀你的大龙。兵行险招,用的是兵家诡道之术。
两人你来我往,面色渐渐都凝重了起来。小小的方寸之地厮杀的异常惨烈,旁边的虞妙弋初时还看的一头雾水,后来慢慢的看出点门道来了,也渐渐的沉入进去。
最后两人越下越慢,每一步下笔都要考虑良久,都紧缩眉头,浑然不觉外物。图上大势已分,那男子持子占据中枢,浑然连成一块,韩信则占据四角,遥相呼应,堵截中央大龙突出。大龙虽势大,但顾此失彼,始终无法突出。边角之子也只能保持不败之势,却也奈何不了大龙。
虞妙弋看了许久,始觉得脖颈酸痛无比,眼睛酸痛,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天色早已暗,下棋的二人却浑然不觉。
这时那人忽然“哈哈”一笑,弃树枝在地。道:“痛快,痛快,好久没下过这么酣畅淋漓的棋局了。”
说完笑着看着韩信,暗付此人天赋之高,实在罕见,本来在盱眙时就觉得他谈吐不凡,现在更看高了几分。
九宫戏相传是姜太公在渭水之畔闲来无事所创,以天下之势赋以棋理,包含易理河图洛书之学,精妙非凡。那男子生平向来自负天资极高,想不到却被这个小自己十多岁的少年逼平。
韩信也含笑着扔掉手中的枯枝,心底下也是大为佩服。
自从老娘教会他九宫戏以来,算上前世韩信已经苦练了十数年,唯一的对手就是老娘,这人的棋艺居然能和他下的旗鼓相当。
看来天下间奇人异士甚多,倒是他韩信小觑了天下之才。
那男子微笑的问道:“敢问小兄弟棋艺是何人所授。”
韩信觉得他器宇轩昂、谈吐不凡,本来就有心结识,便如实相告道:“是我娘教的。”
“令堂所授。”那男子脸上露出讶色,看韩信摸样又不像作伪,奇道:“没想到天下竟然有如此奇女子,可笑良竟未曾耳闻。”
韩信一阵头皮发麻,排除家庭暴力的因素,老娘这个‘奇女子’的称号倒是当之无愧。他十数年所学,不过是她所通晓的皮毛而已。家中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却偏偏藏书万卷。死时连一张完整的席子都没有,却要韩信将她葬在可居万人之地。这样的女子,即便纵观史书,也未曾见过有何人能与老娘相比。
“在下淮阴韩信,敢问兄台贵姓。”韩信拱了拱手说道。
那人微微一笑,还礼道:“在下城父张良。”
“张良,可是古博浪沙掷百斤铁锥误中副车的张良。”一旁的虞妙弋忍不住掩口轻呼出来。韩信更是瞪大眼睛,仔细的打量着这位少年时就以行刺始皇而名震天下的侠士。
张良微微一笑,点头道:“正是在下。”
虞妙弋目光上下打量着张良,看他容貌清瘦,有些不信的问道:“你能掷百斤铁锥?”
张良哈哈一笑,道:“姑娘,掷铁锥的又不用我亲自上场,我只是请了个大力士而已。”
虞妙弋点了点头,这才全信。一旁的韩信忽然笑眯眯的插了句话,道:“张大哥,你就这么信任我们呀,不怕我们去告密吗。要知道,你的头颅可值一百金呢。”
张良一怔,随即拍手笑道:“我要是以如此想法猜疑,那未免太小看二位了。良平生自负精于观人,诸位绝非贪利忘义之人。故如实告知,以免显得良小家子气了。”
韩信点了点头,心道也是。为了区区一百金出卖如此豪杰,自己确实做不出。
不过要是再高一点,韩信嘀咕着。这就很难说了,得看你大爷我的心情怎么样了。
虞妙弋浅浅一笑,“张大哥,你也喜好于相人之术呀,难怪上次去问那个老道。”
张良笑着摇了摇头,沉呤道:“这位小姑娘你可说错了,我擅长的是观人之术,而非相士之说。”
虞妙弋奇道:“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张良呵呵一笑,见她天真烂漫不由心生好感,微笑的解释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天性和潜质能通过面相表现出来,有些人天生容易让人亲近,有些人天生让人心生厌恶,这就是谓之为‘气’。当然一个人光有气还是不够的,还得借势,天时、地利、人和之势。比方说一人长得有帝王之象,却生于太平之世,终生碌碌无为,因为他只有帝王之气,却无帝王之势。所以我专研的是观人之术,而不是相人之术。”
见虞妙弋微微颔首,又说道:“打比方说姑娘你,你命格贵不可言,但身为女子,多是借你未来的夫君之势,所以此为变数。正如韩信小兄弟那天所言。天道渺渺,并非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勘破的。”
“哦?张大哥,那你观我‘气’如何。”韩信笑着说道,脸上依旧是那副懒洋洋的笑容。
第15章 城父张良
张良仔细的端详了会韩信,不由愕然,心下大惑。
原本前日听韩信的谈吐不同于常人,今日又观他天资绝佳,本以为他的面相应该是万中无一、人中翘楚。
却不料仔细的观后发现他的面相极差,双目虽然英气逼人但眉角略微塌陷,功德纹被额头早生的三纹生生断绝,后续无力,主功德富贵一生难成。不由大失所望,踌躇着想怎么和韩信说。
忽的张良想起了什么,猛地抬起头死死的盯着韩信。
不对,不对,肯定有问题,一定有问题,他天资如此之高,又怎会命宫如此黯淡无神。
张良瞪大的眼睛,只看的韩信一阵莫名其妙,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附耳对一旁的虞妙弋悄声说道:“我真的有这么帅吗,连个男人都这么看着我。”
虞妙弋强忍着笑意,手放在韩信腰间狠狠的掐了一下。
张良看了韩信许久,一脸惊诧的脸色才慢慢的缓和下来,张嘴正想说话,不料韩信抢先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一定是想说我天生丽质,骨骼精奇什么的对吧。”
张良被他这么一抢白顿时有些哭笑不得,顿了顿了才正色说道:“我想问的是韩兄弟,你少时可曾遇见过什么高人。”
“高人?”韩信听着有些摸不着头脑,道:“什么高人,多高的人?”
张良急道:“就是精通相术玄机之人。”
韩信想了想,摇了摇头,满嘴胡诌道:“高人到没见过,贱人到见了不少,比如隔壁那个死小胖子,就经常跑我家来偷菜,有一次还跑我家水缸里拉了一坨屎……”
忽然想到了什么,韩信一怔,试问着说道:“我娘亲倒是精通相术易理,不知道她算不算你说的高人。”
“那你娘现在在哪。”张良急忙追问道。
“死了。”韩信脸色一黯,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死了……”张良张嘴喃喃的说道,仿佛丢了魂一样,又想起什么,忙追问道:
“什么时候的事情。”
“三年前。”
“三年前。”张良心中默默的一算,忽然心中恍然,顿时明白过来了。
想不到这世上还有如此神通之人,能逆天改人命格,以鬼神之力乱天意。可惜最后还是难逃天谴,早夭辞世。
这就不难解释韩信的功德纹为何中途被生生绝断,本来有王侯之象的命格却如此怪异。
韩信看着张良默不作声,有些好奇,忍不住问道:“张大哥,我命格究竟如何?”
张良心下已经释然,微微一笑。道:“恕在下眼拙,看不穿韩兄弟你的命格究竟如何。”
“不过我旧时无意在上古书籍中曾见过和韩兄弟相似的命格。”张良脸色凝重,缓缓的一字一字的说道:“叫做乱魔命。”
“乱魔命。”韩信见张良面色沉重,不像开玩笑的样子,忍不住皱了皱眉问道:“这是什么东东。”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为天道,万物皆守其则。所为乱魔者,就是逆行其道,夺他人命格。”
“夺他人命格?”韩信愣了愣,反问道:“你是说我夺他人富贵前程,这不是扫把星吗?”
张良摇了摇头,道:“也不尽然,所为夺他人命格,就是说其他人因为你的出现而命格发现变化,至于变好变坏,那就很难说了。”
听完张良这番话韩信一脸古怪,心里纳闷:难道老子真是个天生怪物,乱魔命?夺他人命格?说的好像自己是妖邪之物一样。不过好像也是,自己一来就夺了这个本来叫‘韩信’人的身体,难道这都是老娘弄出来的?
韩信仔细的想了想,越来越觉得张良说的话有道理,他离奇二世为人,好像用这个‘乱魔命’来解释好像也挺合理。
那天老道说的话韩信到可以全然不信,不过张良看上去不像是和那种江湖术士一样信口雌黄之人。
张良看韩信默然不语,猜到他心中所想之事,微笑的安慰道:“韩兄弟,这只是我的一点妄自揣测,而且上古书籍多语焉不详,并不能作准。”
“况且,即使真是这乱魔命格,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韩信忍不住苦笑。
你要是哪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与众人不同的怪物,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件好事?
乱魔命?听上去就很诡异的名字,不会是真的吧。
韩信看着一脸古怪看着自己的虞妙弋,欲哭无泪,心里想好不容易泡上个美女,别被张良这个大嘴巴给说跑了。
张良注视着韩信,心中闪过数个念头,缓缓开口道:“韩兄弟,令堂没有跟你说过些什么关于命相之说的吗?”
韩信想了想,摇了摇头,神色有些黯然,道:“我娘从来不肯教我这些,我幼时曾经偷偷看过几本相术之学的书籍,被她发现后狠狠的打了我一顿。后来我娘训斥我道:以人力妄测天意,相术本属末流,勘破气运命格,也不过枉做他人嫁衣。纵使天意欲亡我,大丈夫也该奋起逆天行事。我命自在我,不在天。”
张良闻言一怔,露出思索之色,站起身来来深深的看了韩信一眼,朝着韩信毕恭毕敬的一躬身。
韩信一愣,连忙站起来手脚慌乱的扶起张良。
张良微微一笑,解释道:“韩兄弟,我是请你代令堂受张良一拜,天下竟有如此奇女子,可惜良生不逢时,不能得以相见,甚憾之。”
哈哈一笑,又道:“好一句我命自在我,不在天。令堂虽为女子,豪气却比天高,良受教非浅。”
待二人重新坐下,韩信见天色已全暗,晚上田野间有些凉意,怕虞妙弋身子受不了,变四处捡了些干柴点起了篝火。又掏出了白日准备的干粮,递给二人。张良也不矫情,微笑的接了过来,张嘴便要咬,却被韩信拦了下来。
“烤一下更好吃。”韩信示范着在根干净的树枝上插上一块干粮,放在火边烤了一会递给了虞妙弋。
张良也学着烤了片,只觉得口中香气四溢,原本冷硬的干粮吃着可口多了,不由大为佩服。
“韩兄弟和虞妙弋姑娘这是准备去哪里?”张良慢慢的嚼着干粮,他刚刚在交谈中已经了虞妙弋的名字,便笑着问道。
张良觉得和这个少年甚是投缘,故想深交。
韩信就着水咽下干粮,缓了会才含糊不清的指着虞妙弋道:“她是回家去,在吴城,我无处可去也送她回去了。”
张良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我这次来吴越,没想到能遇到韩兄弟二人,真是人生幸事。”
去吴越之地。韩信愣了愣,忽然想到了什么,脸色有些古怪的看着张良,忽道:“张大哥,你不会又想做那种事吧?”
张良脸色一愕,随即明白韩信所指,笑着摇了摇头。
始皇帝即将南巡吴越之地,韩信所指的自然是怀疑他再次刺杀始皇帝。
“今时不同往日,昔日嬴政正处壮年,子嗣尚年幼,六国又刚刚统一人心不稳。若良能侥幸成功,秦国必将产生王统之争,良之故国或许也能乘势复国。现如今秦国以立十余年,人心渐稳,国力正盛。长子扶苏和蒙恬领着三十万大军北镇长城。若此时嬴政暴毙,扶苏必在蒙恬辅佐下入咸阳继承皇位。”
“世人多传扶苏为人恭谦仁和,若扶苏为帝,以秦国强盛之国势,再辅之以仁义治国,我张良此生必复国无望。”
韩信怔怔的看着张良,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样不好吗,非要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来换取你所谓的复国之望。
张良看见韩信脸色古怪的看着自己,猜出了他心中所想,不由苦笑道:“张良虽家族世代受韩王厚恩,三为韩相,但搅乱天下苍生之事却绝不会为之。我此次来吴越,不过是来赌一次气运。”
“什么气运?”韩信不由张口问道,虞妙弋也一脸好奇的看着张良。
张良微微抬起额头,目光中神彩异常,傲然道:“一次关于天下苍生的气运赌局,若所料有失,那良必归隐山林,终身不在为韩国尽一丝之力。若良所料属实,则联络六国遗贵,暗自准备,以待天下大乱之时趁势割地自据。”
韩信听完后歪着脑袋想了一会,然后问张良个看上去毫不相关的问题。
“张大哥,你看始皇此人如何。”
张良微微一笑,道:“雄才伟略,不做二人。”
“那你观秦国治国之策如何。”
张良略为思索,坦然答道:“秦国治国以法家为尊,采用之策多为我国韩非子所提倡的治国理念。以秦国之强势一统七国,结束了纷争数百年之势。推行郡县制以集皇权,统一文字货币以增六国之民归心。南灭百越,北驱匈奴。筑长城以安国境,修咸阳宫殿以增国势。广修驰道,大兴水利。这些都有助于新统一的秦国增加凝聚力。”
韩信也不言语,只是侧着头微笑的看着张良,意思很明显:如此何来的天下大乱?
张良看着韩信缓缓的说道:“可是,嬴政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急’。”
“天下初定,本应以休养生息之策为主,徐之才图王霸之术。嬴政却不顾民力疲惫,强行建立他的丰功伟绩。修长城,灭百越,大修驰道,这些都没错。可是在短短十年之内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百姓早已不堪徭役之苦。现在山东群盗纷起,六国遗族也蠢蠢欲动,天下已有不稳之势。天下豪杰只不过是畏惧嬴政的威势,所以不敢起事,而嬴政却还一心沉迷在他的不老仙梦中。”
“这些其实都没什么,如果嬴政的后继者是一位宽仁的君主,必能安抚天下。”
张良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眼神慢慢凌厉起来,断然道:“可如果继位者是一位暴虐的昏君那,那势必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秦国虽有百万虎狼之师,却大多陷于百越和北地而中枢空虚,如果那么如此以韩兄弟你的眼光,秦国可灭的胜算为几何?”
韩信额头微微冒冷汗,张良说的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难道天下真的要大乱了吗?
“可是。”韩信忍不住出言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始皇帝死后是庸主继位?”
张良看着韩信微笑道:“所以我说,我赌的是天下运势。”
“数月之内,嬴政必死。继位者为何人,这才是我来吴越所要等的结果。”
张良微笑的看着韩信。“大乱或许将至,我好奇的是,以韩兄弟非常之能,将如何自处。”
天亮时分,三人在驿站门口分道扬镳。韩信和虞妙弋继续前往不远之处的吴城,而张良则是继续南下。分别得时候,张良拍了拍韩信的肩膀,从怀中掏出了一叠薄薄得锦帛,道:
“韩兄弟,你我虽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累你喊了我几声大哥,为兄这里也没什么好送你的。”
“这里有我少年时遇的一奇人所赠奇书,说是太公望所传之六韬。我观你乃非常人,必能成非凡之事。所以将之相赠,希望你能善用此书。”
韩信默默接过锦帛,心头一阵感动。他来这个世界七年中受尽了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