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生韩信-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列首位的范增见此微微一笑,站起来笑道:“项王你糊涂了,你告诉大家晚宴的时间是戌时,现在还差一刻钟,雍王又何过之有。”

项羽拍了拍脑门,恍然笑道:“亚父说的对,确实是我糊涂了。”

原来项羽邀请的众将的时辰是定在戌时正时,可是项王有邀请,秦军的降将们怎敢怠慢,早早就整装来到中军相侯。项羽见人数都到期了,一时酒兴起了便提前开了酒宴。

“看来是我错怪雍王了,项某失礼失礼,我这就自罚三杯谢罪。”项羽说完便连喝三大杯,却依旧面不改色的坐在那谈笑风生。一众秦将见此连忙大声叫好,其中有真心为项羽的豪气折服的,但更多的是趋炎附势之徒。

章邯心中微叹,嘴上却连称不敢,待客气一番才入座就宴。

他的座位仅在项羽之下,遥遥和范增相对,旁边则是多日未见的司马欣和董翳二人。二人见章邯走来,酒席上坐着不便行礼,只是满脸恭敬喊了声‘上将军’。

章邯点了点头,坐下后小声向二人问道:“知不知道项王把我们都请来所为何事?”

司马欣摇了摇头回话道:“项王只是说我们秦人久居客地,必然思念家乡,所以请大家来酒乐开心一下,并未说有什么事情要相商。”

司马欣的回答让章邯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依二人与项羽的亲近想必会知道一些内幕,却没想到两人也是毫无所知。若说项羽真是为了这种矫情的理由请所有秦将一聚,那显然不是他项羽的一贯风格。

自从秦军投降后,章邯的兵权就被架空了,项羽先后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董翳为次将军,让他们统帅二十万秦军降卒。令章邯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项羽对二人几乎是推心置腹,大军完全交由二人统帅,并没有派监军相随。若说司马欣曾经对项梁有过恩德还勉强说的过去,可董翳之前和楚人丝毫没有交情,却也能得到如此信任,这不得不让章邯心中生起疑惑。

不过事已至此章邯也只能把心中的疑惑强压下去,至少二人是自己的副手又是秦人出身,在军中的威望不弱,由他们统帅秦军自然比项羽随便派个楚人过去强。

酒宴进行了大半,项羽却仍然谈笑风生,丝毫没有谈及正事,只是拼命的向众人劝酒。章邯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却得不到发泄,喝着喝着便也渐渐放开来了,酒宴结束时已经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直到半夜章邯才口干舌燥的醒来,腹中尿意甚重,便醉醺醺的走出了营帐,找到一处僻静的角落想要小解。

有些寒意的冷风吹的章邯昏沉沉的脑袋清醒了许多,待小解完正准备回身,却忽然听见不远处的篝火处一声叹息声响起,传来了两人低声的对话声。

章邯顺势看去,见那两人正是项羽安排给他的亲随,正坐在篝火旁取暖说话。大概是觉得章邯醉的太厉害,而且出来时脚步甚轻,所以并未留意到他走了出来,仍然在自顾着说话。

章邯也不以为意,不想惊动二人以免有偷听枉做小人之嫌,便轻轻的转过身想走回去。可还没走几步却停了下来。

他隐隐的听见二人谈话中提到了‘秦军’二字,心中忽然好奇心大起,垫着脚尖悄无声息的走了过去,想听听二人说的是什么。他本就是武艺高强之人,又刻意的放轻脚步,这两名普通的楚军士卒自然是发觉不了,仍然专心的在那说着话。

那高个的士卒又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你说这个时候那边开始动手了吗?”

那矮壮一点的士卒神色如常的撇了撇嘴说道:“应该没那么快吧,小六子他们才动身一个时辰,二十万人呀,那得多大的坑呀。”

章邯却听的一头雾水,心中却隐隐猜到了什么,又不敢相信,只得凝神再细细的听。又见那高个的士卒表情语气有些同情的说道:“你说也是造孽呀,人家都投降了我们楚国,怎么还不放过他们。”

矮壮的士卒不屑的说道:“我说老高,你的同情心也太泛滥了些吧,秦人会有什么好人,当初他们灭我们楚国的时候杀的我们血流成河,你忘记你的父母都是怎么死的吗?再说这些秦兵你以为真会老老实实的效忠我们楚国呀,开玩笑,等人家一回到关中鬼知道还能不能号令的动他们。我听我在那边当差的弟弟说,秦兵老是抱怨说被雍王他们给骗了,说我们虐待他们,还说要是秦国灭亡了他们一定会成为秦国的罪人。”

那高个的士兵听他提起死去的父母,不由咬了咬牙狠狠的说道:“也对,那些秦兵都是喂不饱的狼崽子,早晚得咬上我们楚人一口,还不如现在就向项王吩咐的那样,把他们都给埋了,也省心很多。”

章邯起初还只是怀疑,以为自己多想了,待听到最后一句便如同炸雷响在耳边,瞪大着眼睛整个人犹如失去了魂魄般。

他突然好恨,恨自己的自私和怯弱,恨自己的一世英名却私心作祟晚节不保。他想保全手下的二十万兄弟,却让他们得到如此下场。难怪项羽要将军中的将领召集而来,就是为了让秦军军中群龙无首,便于他坑杀行事。

他忍不住老泪纵横,哭声惊动了那两名士卒,他们回过头来慌张的看着正满脸抽搐表情十分可怕的章邯,结结巴巴道:“雍……雍王,你怎么在这。”

章邯愤怒的低吼一声,扑上前去夺剑,那两名士卒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见血封喉,连惨叫的几乎都没有就倒地毙命。章邯杀完两名楚兵,便持剑大步的朝着司马欣和董翳的营地奔去,他现在需要帮手,而这两名曾经的心腹无疑将是他最大的助力。

仗着高强的武艺章邯毫不费力的躲过了巡逻的士卒,潜入了司马欣和董翳二人的营帐。这两人私交极佳,本就是刎颈之交、生死兄弟,所以即使是在楚军营中留宿也是同睡一帐。

章邯闯进去时两人正在呼呼大睡,见此章邯才略微放下心来,这就说明二人也是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用冷茶泼向二人,睡梦中司马欣打了个冷战,伸手一摸脸上顿时坐起来就要大骂,却见章邯正怒发欲张的站在面前,便吃吃的说道:“上……上将军,这么晚你来做什么。”

这时董翳也起身不解的看着章邯,章邯压下了心中的悲愤,将所听之事道了出来。

司马欣和董翳皆是面色大变,相互对望一下,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恐惧。董翳更是结结巴巴的说道:“不会呀……项王答应过我们要善待我们的,他怎么可能会违约。”

“对,他是会善待我们,可他并不打算放过我们手下的兄弟。”章邯抬起头,满脸悲愤的说道。

“事情我都跟你们说了,我们现在就杀回去,趁楚军还没动手之前集结兄弟们反了。”

时间紧迫,说完章邯转身就要离开,却见二人仍然一动不动的坐着,不由怒道:“你们两个什么意思?”

面对章邯的责问,董翳面露惭愧的低下了头,司马欣则站起来缓缓的说道:“上将军,我想问你,我们如果叛出了楚军那将去何方?”

“那还用问,自然是杀回秦国。”

“秦国?”司马欣重重的哼了一声,道:“上将军,现在整个秦国都对我们恨之入骨,恨不得食我们的肉饮我们的血,你以为秦国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吗?我们投降楚军早已经不相容于秦国,今天若是再叛楚国,那天下之大,已经没有我们活命之地了。”

章邯听出了司马欣话中的意思,他愤怒的眼神慢慢的冷静下来,转而冷冷的盯着司马欣道:“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只需顾全我们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不管二十万兄弟们的生死?”

司马欣面对他咄咄逼人的目光,却警觉的后退,手按住了墙上挂着的佩剑沉声道:“上将军,我司马欣一生最敬佩之人就是你,但你也要为我们着想。我们的至亲现在俱在楚国,而其他亲族早已经被赵高屠戮一尽,难道真要我们身死族灭吗?况且项羽并未毁约,他仍然对我们礼遇有加,我们为何要叛之?”

章邯深深的吸了口气,强压下胸中已经沸腾的血液,又看向董翳道:“你呢,是跟我还是跟他?”

董翳面对章邯的直视,有些畏缩的避开了他的目光,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对不起,上将军。”

司马欣见董翳果然站在自己一边,不由面露得意的说道:“上将军,我们是您一手提拔上来的部下,您要做什么事情我们自然也不敢阻拦,今日我们就当您从未来过,您请自便吧。”

说完看着章邯,做了个‘请’的手势。

章邯怒极而笑,他心中已经猜到了司马欣和董翳在劝降之时定然欺骗了自己。

笑声中充满了悲意思,连说了三声‘好’、‘好’、‘好’,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随后帐外传来了士卒的惨叫和马嘶之声,然后就是巡夜的士卒乱哄哄的叫喊声。

待项羽知道章邯的逃走的消息后,不由大惊,急忙下令英布亲自率轻骑前去追赶。他自己则有些焦虑不安的在营中走来走去,面色十分难看。

忽然停下了身子,向正坐在那闭目养神的范增问道:“亚父,你说此事我究竟是对是错?”

范增缓缓的睁开眼睛,面上却不带一丝感情色彩,只是淡淡的说道:“羽儿,既然决定做的事情,就没必要后悔了。你的担心是对的,秦人已经立了新王,若是这二十万军心不稳的降卒一旦回到关中,很难担保他们不会倒戈一击。”

项羽点了点头,又道:“这到还是其次,我担心的是灭秦后若是章邯他们有大军在手,而关中我们又不能长久占之。关中早晚要分封给他们为王,若是如此的话我们一旦回到彭城就会鞭长莫及,这样大大不利于我大楚的霸业。”

范增微微一笑,欣然道:“你担心的甚是,我亦深以为然。”

顿了顿又面色有些黯然的叹道:“只是坑杀一事,太有违天道伦理了,我恐会伤了你的天和,况且一旦坑杀了这二十万秦军,秦人一定对我们恨之入骨,再无缓和的空间。只可惜此处离楚地太远,否则我们将这些秦军调去楚地倒也未尝不可。”

项羽昂然抬头道:“亚父你太过多虑了,我命在于我,而不在于天!我项羽顶天立地,何惧那虚无缥缈的天命之说。人若挡我,杀之!天若灭我,诛之!”

“至于秦人恨我,那就恨吧,我要让他们的仇恨充满心中,世世代代不忘我们楚人曾经带给过他们的仇恨。我不在乎人心,我只在乎沙场上能更多的杀死对手。”

范增叹了口气,看着项羽英气逼人的雄姿,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心。

到了天明时分,英布已经派人来回报,说章邯趁着夜色潜回了秦军营中。当时楚军正诈称兵甲换装之事,骗的秦人解除了武装整队的排队进入空旷之地。因为秦军数量太过庞大,只好分批来进行,而章邯潜回的正是东边尚未轮到的秦营。

待章邯靠着在军中的威信强行召集了部众,将楚人将要坑杀他们一事公布,秦军顿时哗然,立刻拿上兵器追随章邯造反。

而此时英布的轻骑也已经追至,正在监刑的钟离味和龙且也得到消息率着大军纷纷赶来,一番混战之下章邯见颓势已经无法挽回,只好带着五万残军趁着夜色朝南逃走。英布率轻骑追杀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回营。

随后剩下的十六万秦人悉数被坑杀,一时间新安的上空哀嚎动天。秦人士卒俱是满怀恐惧的哭泣哀求着,而行刑的楚人却丝毫不为所动。直到泥土慢慢的淹没他们的口鼻,让他们无法在呼吸、在呼喊,哀嚎声才渐渐的归于沉寂。

死一般的沉寂!

当太阳再次升起时,大地上已经再无着一丝秦人的气息。

自长平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五十五年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虎狼秦军也最终苦尝恶果。此举也让项羽的杀神之名传遍天下,婴孺闻之皆不敢夜啼。

项羽则带着他的四十万大军继续西行,函谷关已经近在咫尺。

第123章 兵临城下

函谷关地连关洛,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昔日老聃骑牛路过函谷关,关尹喜见隐隐有紫气从东而来,便以此为吉兆报之周室,谓关中将有王气,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果不出其然,五百年后方有始皇帝生。

既然是关中的屏障,秦人自然不留余力的修缮加固,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函谷关已经成了韧百尺、虎视关东的天下第一雄关。只可惜周文当初入关时为了让函谷关不再成为秦人所依仗,便下令大肆拆除城墙,可叹五百年的雄关就此毁于一旦。

章邯击败周文后,便向胡亥上疏请求重修函谷关,以此为东出关东击破反秦诸侯的后勤所在,赵高也知道函谷关对关中的重要性,便没有多加为难,反而大力配合。

经过二年多的维修,函谷关总算依稀恢复了些许当年天下第一雄关的模样,这也成了赵高闭关称王的底气所在。只是关内许多城楼角楼破坏严重,短时期内无法修复,也让函谷关的关防大打折扣。

刘邦攻下峣关后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夏侯婴率着三万大军急忙从后方奔袭函谷关,想要抢先攻下这个天下第一雄关。因为他已经听闻项羽封了章邯为雍王,这让他大为震怒。

雍者,关中也。昔日大禹塑九鼎分天下为九州,起自黑水、西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为雍州,涵括了现在的关中和河西陇右。项羽封章邯为雍王,顾名思义就是想让他称王关中,这怎么能不让一心想做关中王的刘邦大为恼火。

那时的他扎营灞上,远眺咸阳,自认为整个关中已经是他刘邦的囊中之物,于是心中对一向不怎么对眼的项羽也升起了轻视之心。心想论年纪我可以当你老子了,论功劳你小子不过就是在北边打败了秦军主力,老子我可是辛辛苦苦的攻入了关中灭了秦国,你凭什么比我牛气许多。

有了底气刘邦自然就敢放手去做,也不顾张良的反对下令夏侯婴前去攻取函谷关凭此以拒项羽的诸侯大军,他自己则耐心的在灞上等待秦国的归降。

函谷关是关中凭借抵抗东来之敌的,向西则是自己的大后方所以几乎一点防御都没有,夏侯婴率大军轻而易举的攻到了函谷关下。关内的秦将见军心涣散眼看是守不住了,咸阳又断绝了消息估计也朝不保夕了,便出城乞降,请求夏侯婴让手下的二万秦军卸甲归田,各自回家。

夏侯婴倒不是什么暴虐之人,他对刘邦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连行为举止也刻意的去模仿刘邦。见函谷关能不战而下,自然高兴异常,心想反正关中以后是大哥的,那这些秦人也早晚是他的子民,让他们早点回家种田也没什么,便欣然答应。

得到夏侯婴承诺后,秦将便带着解除了武装的二万秦军排着队伍出城各自散去,夏侯婴则带着三万多人马兴高采烈的接管了函谷关。

可惜他开心的日子还没有过上几天,项羽就带着浩浩荡荡的五十万大军兵临关下。

城楼上的夏侯婴偷偷的探出脑袋张望,只觉得头皮发麻。

只见关下的密密麻麻的军队一眼看不到头,当先的正是高居马上霸气十足的项羽,身边的英布等大将以及各路诸侯群星伴月般紧跟其后。项羽自阳曲汇合了北上增援的虞子期的十万大军,手下的楚军已近二十万,再加上三十万诸侯军相随,天下的兵马已经大半在他手中,他如何能不自信满满。

项羽大戟一指关隘,数十万大军随即盾牌砸地,齐齐跺脚挥戟呼喝着口号,一时杀气冲天,关上的士卒皆胆颤变色。

项羽又一挥手,呼喝声顿时止住,眯眼斜看向城楼。他已经看出了守城的并非秦军,这倒让他有些意外,难道刘邦已经得手了?

心中想起那个油滑之徒,项羽不由怒气上涌,大吼一声,声音犹如炸雷般在函谷关前响起。

“城上何人,好大的狗胆,见我项羽前来竟不出城参拜?”

夏侯婴见项羽出言质问,便捅了捅身边一个裨将,使了个眼色。那裨将会意,只好硬着头皮现身城头,哆哆嗦嗦的大声回道:“回禀上将军,我等乃是沛公部下,奉沛公之令防守函谷关以防盗贼侵扰。昔日大王和上将军、沛公曾歃血约定‘先下关中者王之’,今日我家沛公已经攻下了关中,就不有劳上将军您了,还望上将军你依约撤军回彭城,我等楚人子民自然感恩戴德。”

项羽听了这一番说辞,顿时勃然大怒,怒目圆睁睚眦欲裂,持戟大吼道:“刘邦这个狗东西,竟然敢来命令我。我念尔等俱是楚人,给尔等一条生路,速速出城投降,否则大军攻城,鸡犬不留!”

城头的楚军谁不知项羽的杀名,闻言皆是害怕至极,齐齐望向夏侯婴。夏侯婴此时也是脸色苍白,心中犹豫不决,他又想仗着雄关抵抗,可看着项羽那威风凛凛的样子又自付不是他的对手。

城下的项羽可没有这么多的耐心等待了,他见函谷关中迟迟没有答复,便下令攻城,英布等人一马当先的率着精锐扛着云梯直奔函谷关,竟想强攻。

可惜关上的楚军并不配合他们的英勇,他们本就畏惧项羽无心抵抗,又见主帅犹豫不决没有下令备战,便一哄而散掉头就跑。夏侯婴见此这才下定决心,大吼:“撤退。”

不得不说刘邦的军队打仗本领不怎么样,逃跑的本领却是一流。英布的军队还没有爬上城头,夏侯婴就带着大军火急火燎的从后城冲了出去,待项羽想要亲自率轻骑追赶时,刘邦的军队已经逃的看不见踪影了。

夏侯婴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战史上奇迹,就是大败之下居然损失不到百一,除了几十个跑蒙了一头扎进项羽军中的糊涂鬼,还有路上跑得太慢跟不上队伍的,三万大军几乎是毫发无损的从函谷关撤了下来。此等辉煌的战绩让后世研究的史官瞠目结舌,并将之定义为刘氏战法。

夏侯婴撤回去的路上碰见刘邦派来使者,这才知道了大军在灞上被秦军大败,便急忙引兵前往高陵和刘邦会和。刘邦看见夏侯婴又是笑又是哭,高兴的是夏侯婴完整的将三万多大军带了回来,这让他手中又有了七八万的大军,心安了许多;担心的是依项羽的性格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他现在这点实力跟项羽火拼那肯定是自取灭亡,这又让他心忧不已。

这种关键的时候张良却不在他身边,更是让他刘邦头疼不已,他召来了萧何、曹参等人细细相商,如何才能平息项羽的怒火。萧何建议可以在秦人身上做文章,向项羽吹嘘秦人仍然强大无比,而他们的惨败就是最好的证据,刘邦想了想,觉得确实可行,要知道秦国才是项羽最大的敌人,秦国一日不灭,他刘邦在项羽心中就是芥藓之患。刘邦到是有自知之明,依照项羽高傲的性格,绝不会将自己当成平等相待的对手。

而这就是他刘邦活命的机会。

刘邦立即下令收集全部的珠宝,让萧何派人连夜送往鸿门的项羽大营,四处结交权贵故友,让他们为刘邦多说好话,他自己则在天明之后带着两名亲随快马赶往鸿门请罪。

刘邦赶到鸿门大营可怜兮兮的求见项羽,项羽却闭门不见,只是让人告诉刘邦让他回营等死,一日后便率大军踏破他的大营。

刘邦见项羽并没有急着杀自己顿时安心不少,哪里还敢回去,只是在帐外撩开嗓子大声请罪,说的是声泪俱下痛哭流涕,小半个楚营都听见了这位爷的破嗓子。

帐中项羽和众将面面相觑,钟离味等人听着刘邦的哀嚎憋着想笑又不敢笑,一个个表情怪异。项羽瞪了他们一样,大声道:“想笑就笑呗,憋着做什么。”

众将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夸张者更是眼泪都快笑出来了,虞子期更是笑得前俯后仰,大笑道:“这刘邦好歹也是号令一方的诸侯,被封了侯爵的,怎么竟如同泼皮无赖般纠缠不休。”

项羽心中也觉得好笑,却还是板着脸说道:“这老东西向来皮厚,当初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还觉得他好歹算个人物,没想到却如此不堪,真是丢尽我楚人的脸了。”

虞子期笑着说道:“那大哥你的意思是放他一马?”

项羽还未回话,一直沉着脸的范增忽然插口道:“不能放。”

“哦?”虞子期朝着范增一拱手,恭声道:“范叔为何这么说呢?”

范增轻捋胡须,沉吟了会说到:“刘邦此人胸怀大志,而且生性坚忍,别看他现在毫不顾惜颜面在帐外死缠烂打,越是这样人你们越要小心,因为他都能放下尊严,那想要得到的必然是更为重要的东西。但凡古之能成大事者,哪个不是能屈能伸,你们可不要小觑了这个刘邦。”

说着又看向项羽,沉声道:“再者这个刘邦贪财好色,可他一进了关中就变的规规矩矩的,军纪严明绝不扰民。他做这些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结好秦人,是想要在关中称王制霸,这样野心之人,将来很可能会是羽儿你的心腹大敌。”

项羽微微点头,说道:“亚父所言甚为有礼,我对这个刘邦也是恨的牙痒痒,可偏偏他又如此大胆,居然单身前往我军大营,等于将性命送在了我们手上,这倒让我有了些犹豫。若杀了他,恐怕天下人会笑话我项羽,可叫他回去备战他又偏偏耍无赖,真是让我头疼不已呀。况且秦军现在实力犹存,此时我们杀了刘邦,恐怕诸侯会生起异心。”

范增也点了点头,觉得项羽说的有些道理,顿时陷入了沉思。

这时一人站了出来,正是楚国的左尹项伯,他朝项羽拱了拱手道:“上将军,我认为我们不能杀刘邦。”

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项梁死后变为项氏一族的族长,无论是从血亲上还是从官职上,项羽都不敢对他无礼,便站起身来道:“叔父有什么话尽管坐着说就是了,无须如此拘礼。”

项伯点了点头,却并没有坐下,思虑了片刻,就将肚子里早已经想好的说辞悉数说出:“当日楚王是曾经有过约定‘先下关中者王之’,刘邦这家伙虽然手段有些不光彩,可确实是第一个攻进了关中。所以按照最先的约定,在道义上他占据函谷关到也没什么错,我们若这个时候杀了他,恐怕会失信于天下,家里面那个小楚王和陈婴估计又不乐意了。”

“再说,刘邦这家伙不过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色,就算给他几十万大军一样被秦军打的稀里哗啦,躲在高陵哭爹喊娘。若是说他这种货色也能对我们造成威胁,那不是太抬举他了。”

说完项伯哈哈大笑起来,项羽和众将听他说得有趣,便也跟着笑了起来,唯有范增摇了摇头道:“也不能这么说,我总是觉得刘邦这个家伙让人看不透,还是小心一些为妙。就算不杀他,也应该将他兵权架空,给他一个富贵王侯,不让他有翻身的机会。”

项羽却不以为然的笑道:“亚父你过虑了,刘邦这种货色我还没放在眼里呢,他若是敢有叛楚之心,我杀他犹如杀鸡屠狗一般。不过他手中尚有七八万的人马,到是我们攻打咸阳的一大助力,还是放他回去吧,要不然恐怕他的那帮长腿兵就要害怕的一哄而散了。”

范增见项羽心意已决,便叹了口气也不再多说,却没有看见项伯眼中一闪而过的得意之色。

待项羽将刘邦喊进了营中,迎头一顿怒骂,刘邦却只是低着头,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连声说是,不敢有丝毫顶撞。项羽这才心满意足的止住了叱喝,令他速回营中率军前来会合,一日后共同朝咸阳进发,刘邦自然无不相从。

而此时的秦国,项羽大军入关的消息传来时,韩信暗暗叹了口气,心想项羽果然好快,要是再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从容收拾掉刘邦整顿关中,那想必能多了些胜算。

函谷已失,咸阳以东已再无屏障,若是在原野上与项羽士气正高的数倍大军决战,那和送死无异。韩信也只好无奈退兵,下令咸阳以东所有的秦人悉数撤入咸阳,将粮草兵械能搬走的搬走,不能搬走的则一把火烧了,不给楚军留任何可用之资。

韩信的清壁坚野果然给项羽带了不少麻烦,咸阳以东近千里竟无一丝人烟,项羽不得不从远道从中原调运粮草来供给六十万大军。韩信则派出轻骑四处袭扰粮道,楚军在吃了几次亏后只能派大军护卫粮道,韩信见效微这才作罢,便将轻骑悉数撤回咸阳城内。

秦二世三年三月,项羽统帅的六十万联军经过了数年的鏖战,终于抵达了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城下。而此时的秦国却已经举国为兵,咸阳城内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被动员起来了,穿上了铠甲拿着各种各样的武器登上城楼,心怀不安的望着远处望不到边际的楚军营地。

随着项羽大军的兵临城下,另一个惊人的消息也传开来了——在殷墟投降楚军的二十多万秦军在入关前被悉数坑杀在新安。

消息传来,举城哀嚎,第二日早朝赢可临朝时满身缟素,下令全国为死去的秦人戴孝。

从秦二世元年至今,二年来数百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下来,秦国已经损失了足足六十万成年男子,帝国辉煌的光环也随之迅速黯淡消去。

咸阳城内,几乎家家戴孝,秦人皆在额头上缠上白布悼念死去的秦人。在新安,在钜鹿,在定陶,在雍丘,在戏水,秦军的鲜血已经将这个帝国染红,而此时此刻,帝国的心脏也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项羽的暴虐彻底激起了秦人心中沉寂已久的嗜血,愤怒之心让原本惶惶不安的秦人不再害怕,士卒们紧握着长戟的双手不再颤抖,他们投向城下强大无比楚军的目光中充满了愤怒,一种国之将亡死战而竭的愤怒。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国之将殇,岂不言死!

第124章 蒙下之囚(1)

咸阳宫,议事堂。

宫人们小心翼翼的将青铜灯点燃,然后踮着脚尖轻轻的走了出去,期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惊扰了堂中的诸位大人。

秦国的朝会规格太大,商议政事十分不便,赢可便和韩信、孟坚商议,将朝会缩小规格,仅限于三公九卿,以及一些手握兵权的将军,这样一来便大大的提高了朝廷的办事效率。

韩信轻轻的舒展了下有些酸痛的肩胛,忍不住打了个哈欠。顺眼朝座上的赢可望去,见她如玉般的脸颊在火光的映照下娇不可言,只是脸上却带了些疲惫之色,眼窝也有些浮肿,看上去光彩黯淡了不少。

感觉到韩信在看她,赢可便微微转过俏脸,对他甜甜一笑,火光之下一身白色素服的赢可显得楚楚可怜,让韩信心中不由一荡,回之一笑。

座下的众人也都面带疲倦之色,事实上从半个月前联军围城以来,在座的诸位就没有一个能有安稳的日子过了。

二世三年三月中旬,楚国联军越过函谷关,兵锋直指咸阳城下。咸阳城作为秦帝国的首都,防御不单单只是一座孤城这么简单,而是以咸阳为中心,星罗密布的环绕着数十个外围城防。这些城防都是秦人数百年修建而成的,一个个坚固无比,秦国并未将这些城寨放弃,而是在其中屯驻重兵,和咸阳城遥相呼应。

项羽本意是想绕过这些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