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生韩信-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稳的数万城防军,倒也让韩信安心许多。

虽说商鞅变法后秦国世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国家决策之权完全掌握在秦王一人手中,可这些数百年的世家盘根错节,朝中和军中的大批中小官吏都是他们的亲族和门生故吏。韩信若想尽快的掌握咸阳,掌握秦国,那对这些世族大家的拉拢一定不可缺少。

王歧虽然不是王家的嫡子族长,可族长王离这些年来却不在咸阳,王家中人中又以他的爵位最高,如此王歧便隐隐成了王家的代理族长。韩信出身北军王离麾下,和他的侄子王泾又是生死之交,有这层关系在,自然也比其他世家亲近许多。韩信这才自作主张的如此优待王歧,打算回去后再向赢可说明。

韩信的大度果然打动了王歧,他站起身子来长拜到底,语气郑重的说道:“韩将军如此对我,我王歧必然全力相报。”

韩信上前扶起王歧,这次却是满脸谦逊的笑容道:“王将军您客气了,我和贵侄王泾是生死兄弟,按理应该算的上你的晚辈,你如此大礼我如何担当的起。现在大秦内忧外患,稍有不慎就会社稷倾覆,还望将军你和我同心协力,共赴国难。”

说完韩信反拜回去,王歧急忙扶起韩信,脸上已满是感动,大声的说道:“韩大人你有何吩咐,请尽管说来。冲着您的以诚相待,我王歧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一定为您赴汤蹈火。”

韩信便也不再客气,沉吟了会说到:“王将军,我手头的兵力现在仅够控制咸阳宫和城防军军营,其他地方就鞭长莫及了,我需要你的羽林替我掌控咸阳,你手上还有多少可用之兵?”

王歧略一思虑,便道:“羽林今日一战死伤近半,我手中的可用之兵只有三千,不过城防军的中尉等人大多为我祖父和叔父的旧部,和我交情不浅。我若亲去,有把握能掌控住城防军,大人大可以将军营中监视之兵抽调回来。”

顿了顿王歧又说道:“我王家的旁支甚多,还有许多亲近的家族,我这就书信给我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持着我的信物集结家中的成年男子和奴仆家丁,想来也能得个三四千人,这些人用来行军打仗略有欠缺,可用来维持城内治安却绰绰有余。”

韩信闻之大喜,王歧这番表态能让他凭空多上六千多的可用之兵,再算上一日后就能抵达的皇甫圭的五千步卒,这样他手头上就有二万多人马可以信任,控制住咸阳也不是很难了。

既然拿定了主意,时间又紧迫,韩信也就不和王歧多说,两人各自前往军营和宫门,同时王歧也让亲兵持着他的书信和信物奔回王家调兵。

经过了一宿的忙碌,到了天明时咸阳城才真正被韩信所掌控。王歧坐镇军营,田市负责城防,赵无忌则和王歧的两个儿子带军分批巡视城内,维持治安以安民心。

韩信则率二千精骑居中咸阳宫,有王歧三人在外掌控局势,他则通宵达旦的忙着查看宫中关于咸阳城内秩千石以上官员的记载,思虑哪些可以重用,哪些必须调离。

四百多人的资料,韩信足足看了四个时辰,看完后长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只觉得腰酸背痛、眼角干涩,才发现已经天亮了。

一阵窸窣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韩信抬头一看,却是赢可两手端着水盆和食盒走了进来。

韩信一笑,笑着打趣道:“你来的还真及时呢,我正肚子饿着呢,你就送饭来给我吃。堂堂太长公主、监国殿下亲手送来的早膳,末将真是倍感涕零,唯有鞠躬尽瘁、精尽人亡才得能报答殿下你的厚爱呀!”

赢可听他满嘴胡诌,不由面色一红,轻轻的‘呸’一声,嗔道:“本公主是看在你为我大秦尽心尽力的份上,才屈尊前来慰问爱卿的,你好大的胆子,居然还不跪下谢恩。”

韩信嘻嘻哈哈的佯装要跪下,赢可哪里舍得,又把他拉了起来,两人笑着打闹了一会,顿时心情轻松了许多。

韩信简单的漱了下口,打开的食盒之见里面装着数盘糕点,闻之清香扑鼻让人食指大动,便不客气的狼吞虎咽了起来。这些糕点都是皇宫内御厨精心所制,又是赢可细细挑选的,自然让他吃的大为过瘾。

不到片刻,一大盒糕点就被韩信一扫而空,赢可递过了手绢为他擦拭了下嘴角,看着他神色因为熬夜而有些憔悴,不由有些感动的说道:“韩大哥,真的多谢你了,你为我,为我们秦国做了那么多事情。”

韩信哈哈一笑道:“傻可儿,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好谢的,况且我也要谢谢你了呢,是你让我有机会一展所长,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上一场。”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韩信便下令击打宫门前的朝鼓,召集百官早朝。结果直到日上竿头,仍然只有寥寥数十人前来早朝,三公九卿无一例外派人来报说病重告假。

韩信早料到这些大臣们在局势未明之间不会轻易站队,倒也不急,心中早已经有了对策。随后千余骑兵奔出宫门,按照王歧提供的地址分别拜访各个大臣,递上赢可的书信。

书信很简单,只有一行字:如不早朝者,视为赵高同党。

赵高是什么人,现在可以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什么屎盆子都可以尽情的往他头上扣,那些大臣们昔日对赵高委曲求全也落下了不少把柄,若真的一一追究起来谁都逃不了干系。见赢可如此不客气的恐吓,一众大臣只好穿戴整齐前往咸阳宫。

除了四十六个死在乱军中的赵高心腹以及因为害怕而逃出咸阳的大臣外,四百二十六名大臣一个不少,齐齐的站在了冀阙宫殿中。

高高在上的御座之下,却临时搭建了一个小座位,赢可正一身公主的盛装正色坐于其上,表情严肃俏目含威,到也有几分监国的气质,她身下不远处两旁则站着韩信和王歧二人。

见大臣们已经到齐,赢可便高声说道:“诸位大人想必都认识我,我是华阳公主。”

赢可自幼极得始皇帝的宠爱,常常承欢膝下,大臣们自然不会陌生,赢可又接着说道:“自我父皇驾崩后,大秦蒙受国难,赵高在内陷害忠良屠戮我赢氏宗亲,在外则暴虐天下逼民造反,以致我泱泱大秦丧土损师,岌岌可危。幸得先祖庇佑,当今的陛下又是个有为的明君,一即位即诛杀了赵高等佞臣,重塑我赢氏正统,只是昨天交战中陛下受流疾所伤,难以处理国事,便委托我代为监国,各位大人可有异议?”

赢可是子婴的姑母,是身份尊崇的太长公主,前朝并不乏大王幼小母后代为监国的先例,所以众大臣并没有什么反驳的异议。只是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躬身说道:“殿下,臣听说昨日陛下受伤极重,臣等心忧陛下伤势,可否一会许臣前去探望。”

韩信顺声望去,知道此人是仆射公孙弘,他倒是个聪明人,直接问到了群臣们都关心的关键问题——那就是子婴是否还健在。

赢可也早有准备,便欣然点头道:“这个自然可以,不过陛下重伤在身,人多怕惊扰了陛下,诸位大人不如推选出几名代表前去探望即可。”

见赢可并无推攘之言,公孙弘便也没有什么好问的了,拱了拱手退回了队列。

接下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任命,老秦人中的势力最大的孟白西三族中最为显赫的孟家族长孟坚被任命为丞相,白庞则为御史大夫,西清为太仆,王氏、甘氏和公孙氏等大族也多有任命。

孟家是百里奚的后人,西乞和白乙两家则为塞叔二子西乞术、白乙丙的后裔,三家的后人便渐渐以孟西白为姓氏。这三家在老秦人中地位超然,而且三人本身也是德行才能不差之人,韩信让他们为首,显然是想拉拢秦人世家。

果然,一众大臣面色皆露出欢喜,新的任命大多保留了原有之职,不少人甚至得到了提升。最后一个任命的韩信,他被拜为大将军,总领关中军事,代行国尉之职。

韩信刷了个花招,只是代行国尉之职,却不任命国尉,这样一来既掌握了实权,又不会因为位列三公而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果然不出他所料,任命顺利的通过了。

赢可见初次朝会还算胜利,不由露出了笑意,正想说几句宽慰之话,却听见殿外鼓号响起,顿时脸色大变。

一名骑兵骑马穿过宫门飞奔而来,手中高高举着军报直奔大殿,到了殿外才下马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

王歧上前接过军报,递给了韩信,众大臣的目光随之齐齐看向韩信,心中皆是不安。

韩信缓缓的拆开了蜂蜡,打开军报看了一眼,眼角不经意的一跳,缓缓放下军报语气平静的说道:“崤关失守了。”

第119章 扑朔迷离

关中之地是大秦龙兴之地,多指渭水冲击而成的平原之地。

关中四周环山多隘,东有函谷天险,南有峣武,西散关,北萧关,此四地并成为四塞,所以关中也被称为四塞之国。关中土地肥沃,境内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在郑国渠修建好后,关中更是成了秦国最大的粮仓,为秦军东进统一提供了坚持的基础。

自春秋秦穆公东进争霸天下以来,秦国渐渐有一个边陲小国变成了战国之最强大的国家,经过秦人四百年的拼搏和奋斗,终于在始皇帝时期一扫六国统一了天下。有了四关的庇佑,秦人便依托地利,进可出关东争霸天下,退可以闭关自守以拒强敌。除了惠文王时期为重创楚军故意开关放楚军入关之外,秦国还从未失守过关卡。

二世三年二月,秦国在内部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洗牌后,它赖以为依靠的关隘也被起义军轻易攻破。刘邦在攻下武关后,原地休整了数日,代后续的补给和援兵到达后,便一路西进,浩浩荡荡十五万大军兵临峣关之下。

赵高不是傻瓜,在得知武关失守后,他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整个关中的南部只有峣关一处关口可以依仗,若是峣关也失守了,那接下来便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所以他派去了两万精锐秦军,合会原有的五千守军拒守关隘,以阻刘邦继续深入关中。

赵高虽然喜好玩阴的,可是识人用人的本领却还是很高强,这才让他手下汇集了一大批的人才,或者说坏水一肚子的家伙许多都投奔了他。不过赵高虽然精明,可不代表他的手下也一个个人精人精的,这个派去镇守峣关的守将司马达正是他的弟弟赵成推荐的。

司马达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之所以能得到赵成的大力推荐,仅仅是因为他擅长蹴鞠,所以深得喜好此道的赵成欣赏。再加上长的相貌堂堂颇为威武,口才又极佳说起兵法来一套套的,便被赵高收之为心腹委以重任。

而此时这个少年得意的将军却终日惶恐不安,从咸阳传来赵高伏诛的消息让他心惊胆战,他是赵高的心腹爱将,子婴将来若是清算的话一定会找上他的。虽然朝廷来的旨意并没有责罚他,反而大大嘉奖了一番,但他也猜出来这是朝廷的权宜之计,只是为了稳住边关大将而已。

他虽然是赵高的心腹,可却并没有为赵高尽忠的念头,要是让他带着军队杀回咸阳为旧主报仇,他是万万不敢的。拥兵自立?那也不切实际,峣关只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小关隘,粮草军械全赖咸阳供给,他若自立,那肯定是自取灭亡。

所以司马达才极度的苦恼,惶惶不可终日,连城防之事也全扔给手下去做,他只是整日在房内唉声叹气。

这一日他又在房内喝着闷酒,想着今后之事,门外的亲兵却进来禀报,说有一个老头想要见他,还带了一个沉甸甸的箱子,说是送给将军的礼物。

司马达倒是有些奇怪,心想这个时候怎么会有人来给他送礼呢,那亲兵是他的心腹,见他的表情自然猜出了他想法,便凑近说道:“将军,我看那人行迹诡异,言词又闪烁其词,没准是叛军派来的说客,不如我们……”说完做了个‘卡擦’的手势。

司马达却心思有些活络了,挥了挥手道:“来者是客,人家既然大礼送上,咱们就要用待客之道,带上来我看看。”

郦食其一身儒袍,仅带着一名搬运箱子的小童就飘然走进司马达的营中。进门见司马达高居座上,旁边整整齐齐站着一排持刀凶神恶煞的甲士,郦食其也不畏惧,只是微笑的一躬身道:“陈留儒生郦食其参见将军。”

司马达本想摆出阵势来吓唬吓唬他,却见郦食其丝毫不为所动,嘴角反而微微仰起似乎有些嘲笑的味道。不由万分泄气,挥了挥手示意甲士退下,仅留下了几名心腹亲兵。

“老头,说吧,找本将军何事。”

郦食其一拱手道:“老朽久仰将军威名,今日特来献上一些心意,请将军笑纳。”说完挥了挥手,小童便将手中的箱子放下打了开来。

司马达的眼睛瞬间瞪大,出现在他眼前是一片珠光宝气,小小的箱子内竟满是奇珍异宝,饶是他见惯了珠宝,也不由瞠目结舌。司马达的表情变化自然没有瞒过郦食其的眼睛,他心中微微钦佩,心想军师果然料事如神,为了收集这些奇珍异宝甚至不惜和喜好财物的沛公翻脸,如今看来确实是军师说的对,司马达他确实是嗜财如命。

司马达缓缓走到箱子钱,眼中闪烁着贪婪之色,颤声道:“这些都是给我的吗?”

郦食其微微笑道:“将军,这些只是我家沛公的一点心意,若是将军有兴趣结交沛公这个朋友,随后还有重礼送上。”

‘沛公’!司马达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眼中的炽热也消退了些许,狐疑的问道:“你是刘邦的人?”

“正是。”郦食其欣然点头承认,仍然面带微笑的看着司马达。

“刘邦让你来做什么?”

“沛公知道将军有难,特意让老朽前来相助。”

“相助!”司马达一愣,反问道:“什么意思?”

郦食其一甩衣袖,侃侃而谈。“司马将军你现在可是大难临头了,你本是赵高的亲信,如今赵高却被子婴所杀,想来日后必不能容你。”

这句话正好说到了司马达心头上,他张了张嘴,有些泄气的说道:“大不了我交出兵权,做个富家翁就是了。”

郦食其突然仰天哈哈大笑,司马达见他如此轻狂,不由闪过一怒色,吼道:“老头,你笑什么?”

郦食其摇了摇头笑叹道:“我笑司马将军你想法太天真了,你可知道章邯已经投降了项羽,项羽的五十万大军加上二十万秦国降军正在向函谷关逼近,你以为你们秦国还能守得住吗?既然秦国都保全不住了,那何来的富家翁之说。项羽此人极恨秦人,若是他入关中,一定会大开杀戮的,到时候你们这些秦将一个都活不了。沛公的仁义之名想必将军你也听过,许多秦国的降将都被封官加爵,你是情愿项羽称王关中呢还是沛公称王关中呢?”

司马达面色惨白,他知道郦食其所言不虚,郦食其见他已经意动,又趁机说道:“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将军你以为凭着你的二万多士兵能守住峣关吗,要知道沛公此次前来是带了三十多万大军,他不过是心存仁义所以才久久没有攻关。若是将军你冥顽不化,那沛公只有强攻一条路了,到时候血流成河,将军可就必死无疑了。”

司马达面色变化不断,终于跺了跺脚下决心道:“如果我归顺沛公的话,那我有什么好处?”

郦食其眼中闪过喜色,连声道:“昔日楚王曾经有过约定,先下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得关中,一定会重重犒赏你们这些有功之臣以安人心的,到时候封将军为万户侯如何?”

“好,就这么说定了,你回去告诉沛公,明日一早我就开关投降。”

郦食其游说的顺利让刘邦眉开眼笑,他很开心的拍了拍郦食其的肩膀,心想老子的眼光果然不差,这个老小子的嘴皮功夫可抵十万雄兵,看来自己的大放血将所有的积蓄悉数搭上并没有亏本。

又斜眼看了眼一旁正在沉思的张良,好奇的问道:“子房,既然你的计谋成功了,明日我们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峣关,你为何还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张良微微摇头道:“沛公,你想的太过简单了,这个司马达确实贪生怕死喜好钱财,可他的部下都是秦人,如何会心甘情愿的跟随他投降我们。”

刘邦身躯一震,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那你还让我倾尽所有去策反他的呀,你这不是坑我吗?”

张良微微一笑,也不以为意,又道:“沛公稍安勿躁,听良细细说来。我之所以要策反这个司马达,就是想让秦军内部起内讧,他今晚一定会召集部将强迫他们投降,而他的部下多半会口头上答应回去后便集结所部杀了司马达。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秦军既然内乱那就无心防务了,我们只需派一支奇兵翻过峣山从背后偷袭峣关,定然可以得手。”

刘邦猛的一拍大腿,大笑道:“秒,秒,不愧是我的子房,哈哈哈,好计谋。”

果然如张良所料,当晚司马达就召集部将宣布明早要投降刘邦,他的部将皆是大惊。又见司马达的亲兵手持利刃环绕四周,便假意应许,待返回营中后马上召集士卒,宣布司马达的叛国行为,秦兵听闻主将要叛秦皆是大怒,立即在将领的带领下杀向中军。

而此时樊哙率着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偷偷翻过了峣山,猛的出现在峣关后门,趁秦军不备一举攻下城门,开门放刘邦的大军入城。反应过来的秦军这才在城中阻击,却已经无力回天,到天明十分,二万六千名秦军悉数战死被俘,关中最后一道门户峣关便落入了刘邦之手。

峣关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咸阳,朝堂之上韩信也丝毫没有掩饰当先的危机,可是第二日朝廷依旧早朝,一切照旧,赢可在殿上语气平和的告诉大臣们安心治理秦国,打仗是将军们的事情。

可能是韩信的冷静感染了众多大臣,那种末日来临的危机感顿时缓和了许多。大秦有一套高效的官府运作制度,在百官的努力之下,大秦这台战争机器又迅速的运作起来,粮草和钱帛纷纷从府库中搬运出来,兵器作坊则加班加点的打造强弩利刃,成年男子和壮妇被分批登籍在册。

韩信暂时还打算举国动员,因为他的对手还只是刘邦,不久之后即将入关的项羽才会是秦国的心腹大患,至于刘邦,他自然有应对的方法。

他这几日只是加紧整编城防军,五万的城防军在那日的血战中折损了一万多人,去除赵高的心腹死士后,剩下的三万六千多人被分为三营,分别有田市、赵无忌以及原来的中尉甘肖统领,以王歧为卫尉统帅。算上已经到了的皇甫圭所部,韩信手中足足有五万四千多人,守住咸阳自然不难。

不过他想要的并不是只是守住咸阳,刘邦若是攻不下咸阳,一定会分兵去攻取郡县,那时候秦国就算守住了咸阳也是孤城一座,如何应对即将叩关而来的项羽大军。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自钜鹿之战后,秦军连连战败,一路丢城损地、再加上内讧不断,先是赵高杀了胡亥,随即他自己被子婴所杀。外敌尚未到来,秦人已经自乱,这对秦人士气的打击非常之大,最直接的结果是让秦人父老不再支持他们效忠了数百年的王室,转而是一种漠然的态度。

所以秦国急需一场大胜来激起秦人血液中对胜利的渴望,韩信也急需一场大胜来树立他在军中的威信。

刘邦的大军离开了峣关,扎营于咸阳之东三百里处的霸上,遥遥相望咸阳,同时派出了部将夏侯婴率三万士卒从后方攻袭函谷关。

刘邦是个狡猾之人,他并不想让他的大军在咸阳城下将鲜血流尽,他要保存实力来考虑灭秦之后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咸阳城中赵高被杀,现在整个咸阳城内兵微将寡,子婴又是个懦弱之人。所以他在等待,在观望,他仍然是想兵不血刃的进入咸阳,得到秦人的拥戴。

而此时韩信也得到了王歧‘士卒可用’的汇报,他精心挑选了三万精兵,穿戴上了咸阳城内最好的武器和甲胄,秘密的趁夜离开了咸阳城。

在此之前,他已经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去求见刘邦,一名王歧推荐的说客,诸子百家中以辩才称雄的名家大师偃师道。

第120章 兵不厌诈

偃师道静静的站在楚军的营外,对着身前直视他的人微微低下了身子,脸上带着的是谦卑的笑容。

说客这种活他不是第一次做了,当初赵高就曾经让他北上去说服王离投靠于他。这三年来偃师道没少为赵高效力,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替赵高收服了大大小小数十名官员,所以赵高倒台后,他便被当成了赵高一党的重要人物捉拿下狱。

偃师道出自于名家,名家也是诸子百家中一支重要流派,却相对其他学派来说势微许多。名家不比法家、兵家、纵横家这些在战国秦朝大出风头的学派,也比不上墨家、儒家、道家这种深入民间的学派。名家提倡的专研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有点像后世搞行为主义的哲学家,以善辩而著称,代表人物有‘白马非马’的公孙龙和‘子非鱼’庄子好友惠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的肚子都吃不饱,哪有精力跟你研究行为主义,这就注定了名家的悲催命运。偃师道自幼天资过人,三岁能言七岁断文,十几岁的时候就把当地的宿儒辩的哑口无声,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却穷困潦到家徒四壁。原因无外乎秦国录用官吏都是极重真才实学的,像他这种只好逞口舌之利的人自然不会被官府录用。

三年前赵高却听说了他的才能,于是找到了他要他为自己做事,这才让偃师道一家摆脱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偃师道虽然内心很鄙视赵高这种佞臣,但仍然恪尽职守的为赵高游说他人。

他有自己的为人准则,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赵高伏诛后,他作为赵高的心腹自然也被判处了死刑,原本以为就要了此残生了,却意外的被韩信从狱中提了出来。

韩信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马上去死,二是为他做一件事情,若是能平安归来,必会高官厚禄以报。

偃师道自然是选择了后者,所以他才来到了刘邦营中,虽然已经等候了足足一个时辰,可偃师道却并不心急,他知道这是刘邦这是故意为之,这些和谈中经常用到小伎俩自然不会扰乱他的心神。

只是他身前的郦食其却沉不住气了,他重重的哼了一声,斜眼轻蔑的问道:“你就是名家的偃师道?”

偃师道低下头来,诚惶诚恐的回道:“正是在下,不知道先生你是?”

郦食其昂起了头,鼻孔朝天的说道:“我是南阳儒生郦食其,久闻先生辩术无双,老朽久仰多时,今日幸得相见,不如我们比试一番如何?看看是你名家诡辩之术厉害,还是我儒家的微言大义更甚一筹!”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争斗不休,而名家更是以辩术称雄,也难怪喜好此道的郦食其想要比试一番。

偃师道却没有让他如意,反而谦卑的躬身说道:“先生谬赞了,想我名家只是一味的逞口舌之利,早已落入了旁门左道现在势力衰微,哪里比得上儒家的仁义之说遍传天下。况且晚生这次前来事关重大,还望先生行个方便。”

偃师道的谦让让郦食其颇为满意,心中的对视之情便减了许多,捋须微笑道:“跟我走吧,我带你去见沛公。”

刘邦此时正一脸得意的坐在营中,想二年前他还是沛县的一名登徒子,游手好闲于乡间为众人不齿,可现在他却是高居堂上手下十五万大军的沛公,而且咸阳就近在咫尺,那唾手可得的关中王之位也是近在咫尺,他此刻如何能不得意洋洋呢。

可他内心还是不忘时刻提醒自己,此时还不是得意忘形的时候,因为秦国尚未覆灭,项羽的大军也即将叩关而入。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他这才暂不接见秦使,而是先和张良萧何二人在营中商议了半天。

待到郦食其带着秦使前来,刘邦才整理了下衣装在中军帐中接见秦使。

偃师道遥遥见一名中年男子高居座上,旁边环绕众人,便猜到了是刘邦,急忙碎步向前用标准的秦国参拜大王的礼节跪拜,口中高呼:“参见沛公。”

刘邦一愣,旋即心中欢喜。他虽为一方诸侯,可手下的那些将领大多都是苦兄弟出身,原本就和他称兄道弟习惯了,见了他最多也就是随口喊一句‘沛公’,哪里有像偃师道这样行正式的叩拜之礼。刘邦心中不由有些飘飘然起来,对这个秦使的感观也大为好转。

“那个……爱卿平身吧。”

“你就是子婴派来的使者,说吧,子婴派你来有什么事情。”关于子婴重伤的消息韩信封锁的十分紧,对外的政令都是宣称是子婴的诏令。所以刘邦至今不知秦国的主事人也属正常,故而才会有此一问。

偃师道正站起身来,闻言又躬身道:“回沛公,秦王派我来正是为天下能息兵止战而来。”

“哦?”刘邦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急忙追问道:“这么说子婴是想投降了?”

偃师道正色说道:“是议和,不是投降。”

“两者有何区别?”

“自然是有。”偃师道微微昂起头来,面色不亢不卑的说道:“投降者是为走投无路所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像昔日齐王田建降我大秦是为降。而议和者犹如当年秦赵渑池之会时的蔺相如,虽然赵国势微,可却能不亢不卑最后争到秦赵罢兵修好,此为议和。”

刘邦哈哈一笑,道:“好一张伶牙俐嘴,不过在我看来两者根本没任何区别,你来我营中观我大军雄壮否?昔日章邯四十多万大军都不是我十万楚军的对手,今日你们仅靠着些残兵败将就能抵御的住我的二十万大军吗?”

偃师道却面不改色的回道:“沛公您不是项羽,我王也不是章邯。我曾经听说你们楚人有一句话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想当初你们楚人何等势微都能被你们逆转回天,今日我大秦虽然国运惨淡但关中犹存,咸阳城内尚有十万大军,若逼得我秦人拒城自保就算沛公能如愿攻下咸阳,那得到的也是一座废墟而已,还有数百万秦人的仇恨。”

一旁的周勃忍不住冷哼道:“吹什么牛皮,还十万虎贲,有本事带出城来我们打一仗。”

刘邦闻言却已经动容,他知道偃师道所说的十万虎贲不过是唬人的话,他算来算去咸阳城内经过了一场内讧,能剩下三四万人就不错了。不过偃师道却是所言非虚,若是秦国不肯投降,就算他强攻下咸阳,那也一定损失惨重,而且得不到秦人的拥护那如何能在关中立足称王。

刘邦沉吟了会说道:“那你们秦王的意思是?”

偃师道听他已经语气放松,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又道:“我王的意思是愿意献出咸阳,与沛公共分关中。”

刘邦这回到是果断的摇头回绝,“这个不可能,秦国必须灭亡,若是我答应了你们的条件,那我如何向天下、如何向楚王交代。”

偃师道见刘邦回绝的如此彻底,丝毫没有商量的语气,顿时面色惨白,脸上表情数变,咬了咬牙又跪下苦苦哀求道:“还望沛公念我秦人一脉五百年相承,今日若是断绝,我王将何以面对列祖列宗,沛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