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王传-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墙跟听不成了,王况也只好和王冼回孙府自己屋里睡觉,他们俩现在在孙府都有间自己的屋子,逢年过节的就都住孙府上。

且不说王凌屋里是如何春色无边(为和谐,省略三千字)。王况回到屋里,觉得过年就不能这么简单睡了,怎么也得等到子时才能去睡,就跑到孙府的厨房。厨房里这会还有人忙着的,五六十桌的碗筷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洗完,还有许多剩下的食材也要分累收好,所以这会人还很多。王况见人多,乐了,问一句:“大伙饿不?整点吃食?”

大家都知道这个小东家整吃食那是有一套的,就都连连点头,有几个是帮厨的,更是跃跃欲试,心里美着呢,还好没早去歇着,瞧小东家这模样,怕是要传我们一两手。

王况想做的是饺子,前几年不是王况没想到做饺子过年,只不过吃饺子那一直是北方人的风俗习惯,就是王况没穿来之前,家里过年守夜都是吃的鸡汤线面的。现在是王况想换换口味,王况知道饺子这时候已经有了,叫交耳,不过流传不是很广就是,估计还是在北地徘徊吧。北地人平时吃的是面食,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吃米饭,而南方正好相反,平时吃米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弄点面食吃,这就是和粮食的产地有关系了,南方普通的米在北方就是精贵的,而北方普通的面粉在南方就是精贵的,王况经历过后世和谐初需要凭票供应的时候,那时候一个人口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一斤半斤的面粉供应,平时只能吃米饭。

既然有人愿意动手,王况也乐得拢着袖子坐火炉旁动动嘴皮子指挥。

先让人按一斤面粉一个鸡蛋的比例和了几斤面,然后又让一人分别挑了半肥瘦的剁了羊肉,豚肉,牛肉这几种肉糜,至于葱,韭菜,香菇干都是现成的,按一斤肉半斤菜的比例也都准备好了,又剁了些姜末和荜荠进去,洒了盐,麻油,酱汁,又淋了骨头汤进去和好后端到院里让它结冻。

自己示范了下怎么擀饺子皮怎么包后,就又全让帮厨动手了,因为人多,要做的饺子也多,因此到包饺子的时候,大伙自然而然的就自觉分工,帮厨们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人多做事也快,才半个时辰,整整包得了五六百个饺子,而且一边包,一边煮,也是很快,那边才包一小半,这边一锅就出锅了(煮饺子其实用不着点冷水,点冷水就是怕开锅里面的汤会溢出锅来,所以就是要点也是要保持锅里的水一直开着,如果点的水多了,那饺子就是捂熟而不是煮熟的了,口感并不好,因此在能控制火势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点水的好)。

孙铭前已经睡下了,听得外面吵吵嚷嚷就起来看,就见那些没睡的家人和那些帮忙还没走的人一人端了一碟不知道什么吃食津津有味在吃着,听说是王况整出来的,赶忙把孙韩氏和俩小子也叫了起来,加入到抢吃的行列。吃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叫做交耳,一边吃一边寻思,嗯,味道不错,这个以后倒是可以客栈里做为一种吃食,面,菜,肉都有了。正想着呢,嘴里噶蹦一下,咬着个什么硬物,连忙吐出来一瞧,是个铜钱,想到先前发生的“早生贵子”,估计又是王况整出的名堂,就用探询的眼光看王况。

“啊,恭喜伯父,来年发大财。”铜钱当然是王况让大家包进去的,都刷洗得干干净净,连铜锈都仔细去了,而且用滚水煮过了的,大伙听王况说吃到铜钱吉利,就都纷纷把自己钱袋里或是袖里藏的铜钱取了出来,恨不得每个饺子都包一个,大过年的,谁不想取个彩头?

第六十八章 建安小食

正月初三,陈丫儿回门后,王况就安排人把陈氏老太接到了城里和王凌他们住一起,孙铭前又给买了两个丫环伺候着。对于买丫环,王况从心里还是排斥的,买卖本族人口对所有穿越族来说,都是会觉得是罪恶深重的事情,只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也由不得他。

两个小丫环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被王况恶趣味地取了个秋香和如花的名字,俩丫头哪知道这是王况的恶作剧,都很喜欢这新名字。秋香是个瘦小的丫头,长得比较清秀,买来的时候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应该是出身穷苦;而如花则比较胖,但手脚也比较麻利,听说是从九江一个大户人家卖出来的,原因就是说她太会吃了。会吃而已,又不是什么毛病,孙铭前买的时候听说这个还鄙视了下如花原来的主家。

王况还给两个小丫头另外派了任务,那就是陪丑丑玩。丑丑已经被王况安排着随柳老先生读书了,不过年纪小,在王况的一再要求下,柳老先生没给丑丑布置那么多的功课,所以丑丑玩耍的时间要比王冼他们多许多。

在王况的认知中,王五既然是风湿,那么多晒晒太阳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陈老太咳嗽厉害,应该是肺部的毛病,请郎中来看说得也和王况猜的差不多。就又分别给陈老太太和王五都做了把安乐椅,让他们白天没什么事情就躺院里晒晒太阳。

陈丫儿嫁了过来,不再需要做什么劳力活,一时间无法适应,竟然在院里僻了几块地种起菜来,又养了些鸡。一时间原本比较冷清的院子就热闹了起来。王况见了,也心里大感痒痒的,再加上客栈里人多而且杂,自己有时候要整些东西还要偷偷摸摸的。就搬回去住了,至于客栈里的那个院子,正好邝大有举家从延平搬来的打算,就留给他了。

眼看的家里的人日渐多了起来,原来的院子开始觉得不够住了,孙铭前大感懊悔,说是当初买院子的时候,隔壁也是有卖的意思的,自己没考虑这么远就没买了,现在要买却是难办。不过王况还是有办法,用教会几个小吃的代价,隔壁家的小两口就欢天喜地的把院子卖给了王况,跑临街去买下了个小店面,开小吃店去了。

王况教的小吃很简单,就是豆腐丸和锅边糊。这两种小吃都是小本买卖,但利润可不薄。

豆腐丸不知道窍门的觉得很新奇,一般旁人没看到配料,即便是看着人滚豆腐丸,那也是学不去的,豆腐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沙县小吃的做法,做的豆腐丸是桂圆般大小滚圆滚圆的,比较讲究馅料;另一种就是浦城的做法了,做出的豆腐丸比较小,形状和橄榄一样,不大讲究馅料,通常就是一点的瘦肉做馅,但比较讲究汤头,一定要用大骨熬的汤头,有做得更讲究的就还要加鸡汤。以前王况读中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就有一家专门卖豆腐丸的小店,大冬天的,课间时间去买了热热的一碗吃下,顿是时从头暖到脚,别提有多舒坦了。

锅边糊很简单,就是米泡一晚上后,和水磨成浆,不能太稠,稠了就抹不开,也不能太稀,稀了挂不住锅。锅少热后,放入葱蒜翻炒,然后洒酒,盐,再加水(自己做来吃可以加骨头汤或鸡汤),同时丢进锅边糊的配料,一般是豆芽,萝卜丝,切成丝的白菜或者刨成丝的嫩葫芦等,也可以加进肉丝虾米等等,反正就是因各人口味自己随便配。配料都放进后,再用大勺舀一勺的米浆沿着锅边汤的上方均匀淋一圈,最好是不要淋到汤里,要让米浆就挂在锅边上。然后盖好盖,等汤开了,锅边上挂着的米浆也熟了,这时候再将其刮到汤里,放韭菜或是其他自己喜欢的调料,就可以出锅了。

豆腐丸稍微复杂一些,先是要豆腐(必须是石膏点的豆腐,卤水点的太糙,脂点的太嫩)和面粉大致按三份豆腐一份面粉的比例打成糊(比例没那么严格,一般的说初学做的就多放点面粉,比较好做,做熟练了就少放点面粉,做得的豆腐丸更滑爽)。瘦肉切成绿豆般大小的丁(可以腌渍入味,也可以不腌渍)。再将友粉仔细的碾成和面粉一般细(这个很重要,越细越好,最好不要有颗粒状的),取一阔口碗,盛入碾好的友粉,压实,面上要中间略低四周高些,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滚豆腐丸了。一般豆腐丸摊子都是边滚边煮的,和好的糊盛在一个大钵里就放锅边上,肉馅则是直接放在豆腐糊上的一边,然后一手托着友粉,一手拿个汤匙,拨一块肉丁到糊里,连糊带肉一起舀起来,手腕一抖磕在钵边上,叮的一声就翻了个面,再翻再抖,如此反复三四次,馅就进到糊中心了,而豆腐丸的橄榄型也有了个大致的模样,这时候再将包好馅的豆腐丸移到友粉碗里,手前后的摇着,让豆腐丸在里面均匀的裹上一层友粉并进一步定型后,碗一斜,一颗豆腐丸就滚进了锅里沉了下去,不消多少时间就又浮了上来,这就熟了。等数量够了后再舀到一边配好料,洒好葱花的汤头的碗里,一碗嫩滑的豆腐丸就大功告成,要是冬天,再放点辣椒酱,那绝对是驱寒上品。

那户人家搬出去后,没几天就开起了豆腐丸店,由于价格便宜,东西新罕,又是大冬天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丸下去,就不冷了,一时间门庭若市,把小两口给乐的合不拢嘴。有人打听到这又是王况整出来的吃食,再得知原委后,就都来央王况也教一两手,也甘愿把自家的院子低价卖甚至是送给王况。

王况又要不了那么多房子,再说了一个小小建安远离京城,就是再过个几百年,建安城的人口也没超过十万,房子肯定涨价不起来,所以要那么多也没用。但王况见了来求的人实在是多,灵机一动,想到了后世遍布全国的沙县小吃,心想,莫不如让他们也走出去,到全国遍地开花也不错。便用了几天的时间合着邝大把后世的建瓯光饼给试了出来,就叫建安光饼(灰雀不了解光饼做法,看似是简单,但其中有些关键环节若没人指点,是做不出那味道来的,所以这里就不写做法了,更何况,建瓯光饼需要的家什,一般家庭都不可能有的,也不可能去备,所以若是书友想吃了,有机会路过建瓯的时候,国道边上多的是光饼铺子,司机一般都会停车让乘客购买,那时候大家再去买了吃就是。光饼一定要趁热吃,这时候的光饼才会香脆,等冷了就变硬了,不好吃了,不过也可以买回家后用烤箱烤个半分钟左右,也能很大程度上恢复光饼的脆来)。然后王况将豆腐丸、锅边糊和建安光饼的做法都传给了上门来求的人,又交代了他们学得后到外地去做吃食,不要全窝在建安,一个小城里那么多铺子,肯定是赚不来吃的。有些人家原本就是想学了就在建安卖,听王况一说想想也是有道理,就那么丁点人口,有闲钱的也是有限,因此早学得的就早早的跑到了临近的州县占地盘去了。

林明见这段时间竟然那么多人来开路引,一时间有点担心建安城人去城空,到时候朝廷的赋税任务就完不成了。还是王况给他出了个主意,但凡出去做吃食生意的,规定每人到年底返家时交多少赋税就可以领到一块牌匾和一份当年完税文书,匾上刻的是“建安小食”四个字,边上还刻了“建安县颁”一行小字,并有编号存档。若是有不愿意领的也不打紧,等到建安小食名气打响后想要再领的话,还是得把他领到路引的那天一直到来领牌匾的中间欠的赋税补上才能领。等来年的时候,再组建一队人马,成立个建安小食同会,分头去各地检查,检查队里的人还都得是出门在外做小食的家人,这样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也就不怕有人徇私了。

得了王况的办法,林明大喜过望,这么一来,以后的赋税肯定是要年年超额了,而且这些出去的人赚得了钱还不是要拿到建安来花?如此家家有钱有粮,自然偷盗抢等事情也会大大减少,自己到时候的考评肯定跑不了优等。干脆,林明一合计,跑去找黄良把这事一说,直接把颁发牌匾的衙门改到州衙门,这样更有吸引力。再说了,有功劳分给其他县一些,人家才能记得你的好,万一哪天这些县令啊主簿啊什么的出了个什么人物,也能想起自己来,烧热灶么,不如烧烧冷灶的好。

不过对于王况这招效果究竟是如何,还得等到今年年底才知道,但也有头脑灵活又有些富余的听说年底交赋税可以领个州里颁发的牌匾的,就找上门来,情愿先把赋税交了,提早领到牌匾。所以今年的赋税目前对黄良和林明来说,即便是减少也不会少多少,其他地方补一补也就回来了。

第六十九章 朝廷来人

正月转眼就过去了,王五的身体也日渐好了起来,虽然依旧需要拄拐,但已经不像开始那样需要人搀扶了。不过王况知道,他这辈子也只能靠拐了,虽然王况说要给王五也做辆轮椅,但被拒绝了,说是坐椅上就如同废人出门还得人跟着帮忙抬过门槛,还不如拐来得方便。当王况委婉的说他的腿估计只能好到这个地步的时候,王五倒是没有沮丧,反而很满足了,说是比起以前只能躺床上来,好过太多,不敢再奢望。

过年的时候,黄大并没有回来,王况也有些纳闷,又不好多问,也许他有什么事情吧。

正月一过,遏跃跟就收拾好行装准备回草原一趟了,王况本来给他备了买羊毛毡子的钱,被他拒绝了,说是钱太重不好带,战乱才过去几年,路上还是不太平,带钱更是危险。再有就是草原上的羊毛毡本就不值几个钱,都是自家产的,更何况王况已经带给他这么大的富贵,怎么能要钱呢?

说起遏跃跟,不得不让王况佩服起他的吃苦耐劳来,王况只教会了他煮红白羊汤,并点了句可以把胡饼泡羊汤里吃。遏跃跟竟然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琢磨,给整出了羊肉泡馍出来(西安的书友见谅哈,没把羊肉泡馍放西安出现,不过灰雀还是保留了胡人发明这一点的),吃一碗羊肉泡馍就相当于连菜带主食全有了,因此在建安也是卖得不错。也有人想模仿着做,但关键的羊汤不地道,所以也模仿不起来。

既然遏跃跟已经回草原了,王五也已经将养好了身体,并且已经多次向王况要事情做了,在建安住几个月,他是越住心越不安,总觉得自己是个吃白食的。王况决定带了高三他们几个去找石头。

王况要找的是灰岗岩,一种质地非常均匀而且软硬合适的石头,曾经被认定为是最好的装饰石之一。石头的所在地王况是一清二楚,后世那个大石矿还曾经被列入闽省八五重点项目,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却不了了之没了下文,当时宣传的是若按开采率10%计算的话,也有好几个亿美元的产值(八十年代)。王况后世的家就在那个大石矿对的南山上。所以要找石矿,就得先找到南山。

南山离建安按王况的记忆,应该有两百来里左右(今属浦城县),是建安最高山(就是现在,南山顶上也鲜少有人能上去,还是一片原始森林)。顺着建溪溯流而上,花了三天的时间,王况找到了记忆中的蒋溪口,蒋溪口并不难找,有一条小河汇入建溪,这时候的蒋溪口只有寥寥的两三户猎户住着,王况请了个猎户带路,说起南山,猎户都知道,但就这又花了一天工夫才找到了那个石矿,石矿是露天矿,否则王况也没这把握来找石头。

高三手里拿着从石壁上敲下来的一块石头,很是不解:“小东家你要石头为何要跑这大老远的来?石头建安城外的山上不多的是?”还有一句话他没敢问,那就是小东家怎么知道这南山的位置?这里方圆几十里除了几户猎户外几乎没有人烟。不过这些对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是小东家叫做的,就肯定是好事。

“扛几块回去就知道了。”由于要做的是台球,石头并不要求多大,王况于是就和高三一起,挑了三四十块约摸两个拳头大小的没有裂纹并且颜色统一的石头回来。由于灰岗岩的颜色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想要做出台球的几种颜色只能是靠漆了。

这天赶在日落前回到建安,才到城门,就见一个客栈里的伙计在那东张希望,远远的看到王况和高三,飞奔跑来:“小东家,都急死我们了,快快快,赶快回去更衣。”

“出什么事了?”王况见伙计脸上虽有急色却不是慌张的样子,知道不可能是什么坏事情发生,也就不慌,再急也不差这一刻。

“天使来了,就在您走后的第三天来的,如今就在州衙门里侯着呢,我们天天轮流在城门口等着您呢。今天恰巧是我当值,嘿嘿,孙管事要输我十文钱了。”

天使?不就是李老二差来跑腿的么?那么说来,黄良之前赶着送去的靠背胡椅和折子起作用了,看来这是要自己去长安一趟了。

“慌什么呢?从长安来建安,路上坎坷,天使多花个十天半个月也没什么,难道就差这一天半天的?再说了,没见这天色将晚么,人家天使就不用休息?”王况倒是不急,这时候李老二身边多半没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只要把人伺候好了,就好说话。

“嘿嘿,我们这不是为小东家高兴呢么?您放心,我们天天送的吃食去州衙门的,又有大小东家在州衙里照应着,据说天使只有第一天来的时候催促了下,往后就都没再提了。”伙计当然高兴,一是今天赢了孙二十文钱,二是竟然连皇帝都知道了小东家,三是自己是第一个通知小东家的,这是多荣耀的事情?往后自己又有了吹牛的本钱了,等老了,围一帮子孙在身边,晒着太阳,跟自孙说说这些和小东家有关的光荣事,多惬意来着。

回到家里,王况把带回来的石头给王五看过,王五是知道王况要磨石球的,就拿了块石头在地上的青石板上磨了几下,闭着眼摩了一会:“好石头啊,若是这石头,小东家您要的石球肯定能成。”

“如此甚好,这石头多着呢,就是开采比较麻烦,路远不好运。不过好在所需不多。还有就是往后恐怕需要磨一张大石板,也需得磨得极平,不过那个石料就没什么要求了,建安城外山上采来就行。”王况也不担心,一副花式台球才十六颗球,斯诺克也才二十二颗球。本来球桌用厚的硬木也能用,但是木料毕竟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变形,即便那变形是肉眼看不出来,但对台球的滚动路线影响就太大了。台球因为其制作难度和花销大,注定在这个时代只能是贵族游戏,普通人家谁买得起一张台球桌?

交代完台球的事情,王况就不管了,人家玉石匠自然有人家的办法,用不着他操心。至于说检验石球是否一致是否足够圆,王况也有自己的办法,倒是大石板可能要费点工夫,如果是后世,磨个平面误差精度达到一丝(百分之一毫米)的平台,随便找个七八级钳工也能轻松的做到,而且还不用借助机械设备,纯粹用手工的,反正自己知道磨的办法,若是王五到时候磨不出来再提醒他就行了,台球桌没必要有那么高的精度,相信王五应该能很快掌握。现在说出来就是摆明了不信任人家的技艺。

黄良和林明都已经交代过客栈,若是王况回来就要及时通知他,因此王况才洗刷完毕,正准备吃饭,就有黄府的人过来了,说是让王况去吃酒。但王况明白这应该是黄良在给他创造天使明天正式传李老二的诏之前的非正式会唔。因为有天使在,所以就不能再如以往般随随便便的就去了。好在富来客栈现在都已经学会了王况三泡三卤加一熏的卤味做法,平时每天都有卤一点以防不时之需的。若是没需要自然就进了他们自己的肚子里了,而且前两天送去给天使的都只是普通的卤食,他们也知道最好的就要等王况来了亲自送上,才显得珍贵。

所以王况也不需要怎么准备,就是换了身新袍子,又让人拎了几罐辣椒酱,自己拎着食盒去了,其他吃食早就已经送到了州衙门。这几天邝大和王师傅又是忙又是快乐着,几天送去的吃食都得了天使的夸赞,这下更不得了,来富来客栈吃酒的人就更多了起来。孙掌柜已经在开始筹划着是不是要再招几个厨师来,而孙铭前已经开始派人在旁边的州县物色合适的地方准备开分店了。

临出门的时候,王况突然记起自己在蒋溪口的那个猎户家里见到有金桔(如黄豆般大小的桔子,对呼吸道疾病有效果),怕自己晚上吃酒后忘了,就交代高三,明天一早骑了快马去买回来,有多少买多少,另有他用,走两步想想,又孙二在门前的招贴栏上贴上购买蜂密的招贴,金桔是要用冰糖和蜂蜜泡制的,现在正月已过,新一季的蜂蜜还得等到夏天才有得割,割冬蜜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怕是一般人家里存货也是不多,如果不早点收,就怕到时候想要都没有。等走两步,又想起来要准备个罐子,用水煮过后再放日头下晒两天。

孙二见王况走两步又回头交代下事情,然后又是走两步又回头交代,干脆站那不动了,等王况继续想起来了一并处理,王况见自己交代了后孙二还站那不动,也乐了:“行了,紧要事就这些。”

第七十章 天使

来到州衙门,早有王凌手下的衙役侯在那,见王况前来,连忙上前帮着拎食盒:“小东家,让我来,让我来。”

正好一个青年军官模样的从州衙里走出来,见了这情况,皱了皱眉。旁边就有衙役凑了过去,低语了两句。那军官眉头才舒展开来,走了过来,抱了拳问王况:“敢问就是王二郎罢?某长安李业嗣。”

李业嗣?这名字很陌生,王况在自己那可怜的历史知识里搜罗下,没印象。想必就是天使的护卫吧。不过既然姓李,还是小心为妙,搞不好就和几大巨头有关系呢?王况历史知识虽然是少得可怜,可李老二底下几个姓李的巨头,比如李靖和李勣等人还是知道的。

“原来是李将军。惭愧,况因有事处理,今日刚回,累将军及天使久等,罪过,罪过。”

“某只是个监门校尉,当不得称将军。”李业嗣连忙纠正。又上下打量了下王况:“不错,不错,难怪,难怪。”说完径自出门了。

王况可不知道这什么监门校尉是什么官,不过从名字来看,应该还是中低层军官,从后世的军衔上也能猜到一二,但后世可能分得更明确些,把校和尉分开了,也清晰了许多。他现在也没心思考虑这些,倒是被这李业嗣的话给弄得有点糊涂。你说你没事干打什么机锋啊?我又不是和尚。

见王况站那发呆,那个帮王况提食盒的衙役提了句:“听说这李校尉其祖父乃兵部尚书李将军。”

“李将军?哪个李将军?”王况心里一惊,还真是条大鱼,不过就不知道是李靖还是李勣。

“李靖李将军啊,小东家莫非连李将军都不知道?”衙役大感奇怪,都说这小东家是通晓天下,怎地连赫赫有名的李大将军都不知道了。

军神啊,王况就没印象听说李靖当过兵部尚书的,只知道后来有个很出名的反派人物侯君集做过这个职位,不得不说王况的历史简直就是小白一个,和客栈里养的小白有得一拼。

进到厅堂里,黄良和林明正陪着一个身着蓝色大翻领袍子的年青人说话,这应该就是天使了。和王况想象的不同,是黄良坐在上首,那年青人坐下首,完全颠覆了王况后世教育,按王况的理解,既然是天使么,肯定是要坐上首的。但仔细想想也就觉得世人误读了许多,即便是后世和谐朝,上面派的人下来,在一省之长面前也是不敢拿架子的。

“二郎来了啊。某就说了,二郎一来,肯定又是提着食盒来的,怎么样?聃公,还是你输了。”黄良正好面对厅外,王况进来是看得一清二楚。

王况翻了翻白眼,敢情这老头拿自己和林明打赌来着。

“来来来,二郎快见过天使。”黄良对王况的白眼视而不见,下了座来拉着王况到那年青人面前:“天使,这便是王二郎。今天刚回来,我就给你叫来了。”

“好啊,果真是年少聪慧,皇后得了你那安乐椅,甚喜啊。哦,对了,差点忘了介绍自己,某徐国绪,在皇后跟前伺候着,做个小黄门,这回是自讨的差使,也幸亏得了皇后嘱咐,要某帮着谢谢王二郎,否则这差使还轮不到某来呢。”

随着黄良的折子去的,不光有靠背椅和安乐椅,还有一大包的炒番瓜子,瓜子是送给皇帝皇后的。而且,那帮驿兵带着的卤味一路送着,到了长安竟然还有剩的,也是他们自己存了心思,想着留着点返程吃,因此一路上但凡歇脚的时候,就都按了富来客栈教的,将卤味拿出来蒸一蒸,怕坏了。到了长安,住下的时候又拿出来蒸,结果被一个同在驿馆住着的将军闻到香给要了些去,第二天,这上门来的就络绎不绝了,他们一帮子从偏远的建安来,谁也不敢得罪,所以就是谁来都给。一天工夫,全被上门来讨的要个一干二净。

不过既然免不了送人,干脆,里面有活络的就每送一位就说一声:“这可是建安富来客栈小东家亲手做得的美味。”他想得倒是挺远,我这里帮您小东家扬扬名,回去再找小东家,那还不是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所以没几天的工夫,在长安的大小官员就流传开了,说是江南东道的建安这么个小城里,有个富来客栈,这客栈的小东家整治得一手好美味,那酱肉(他们只以为那是酱肉)比起长安最有名的仙人居的酱肉,那是好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都说那仙人居该改名了,叫凡人居,人家那富来客栈才有资格叫仙人居呢。最后这话就传到了皇宫里,而这个徐国绪因为是伺候长孙皇后的,自然听说了这事,又见到了王况送给皇后的那包番瓜子,也偷着尝了几粒,自此心里就惦记上了。后来一听说皇上有招王况进京问话的意思,就跑到长孙皇后那央着要来了这差使。

要来差使后,他这一路可是少有的马不停蹄,直往建安而来,跟着来的羽林军还以为碰到一个难得的实心办事的主了,要知道,以往但凡从宫里出来的,都恨不得多在外呆两天,一路上都是且停且行的,有时候一天才走那么四五十里地。他们哪里知道,这个天使是想着节约路上的时间,好在建安多呆两天。

王况前面见过的李业嗣当然是知道天使这么赶的原因的,所以见了王况又闻到王况手中食盒里飘出的香味,才有那么一句话。

而徐国绪第一天之所以急着找王况,也是为了吃。后来吃到富来客栈送的吃食,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所以就不紧不慢了起来。刚才王况没来的时候,黄良和林明打赌又让他对王况多了分期待。所以这一见到王况,也是笑脸有加。

王况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他回来还没见过王凌就被叫来了。这会见了天使,见其笑容可掬,也就去了原本有的那点紧张,听了徐国绪的话,也就拱拱手做了个揖:“谢天使夸赞了,些许小玩意,上不得台面,见笑了。”心里却是奇怪,这黄门么,不就是太监?怎么说话除了声音有点细,面上无须之外,竟然和常人无二,和后世影视里的娘娘腔根本就是天差地远了,如果太监都是这样,那后世的导演们就该都跳楼算了,糊弄人不带这么整的。

嗯,不错,看样子果真是个人物,远没有常人那见了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