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你跟本不是他的对手?”

讶道:“为什么?”

赵雪叹了口气,这似乎是她一生中第一次叹气。

“因为连我也只能接住他三招。”

良久,大厅里还是一片安静,大家都在看着南宫秦汉。

南宫秦汉突然大笑起来,可谁都能听出他笑声中有着掩盖不住的颤抖。

南宫秦汉当然知道赵雪并无虚言,他也知道了对手的底细,因为他认出了他手上突然出现的剑,一柄只有五寸长的黑剑,那是三十年前他师傅赠给白云禅师的,曾是他师傅奈以成名的‘墨龙剑’。

可是此时他已经回不去了,因为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他突然深恨丁寿翁,要不是他,自己今天怎么会被逼到这个地步。

“罢了!”南宫秦汉猛地一咬牙。

‘嗖!’的一声,一条长长的白练划过大厅,南宫秦汉突然出手了。

那一道白练仿佛是仙人走过留下的痕迹,光芒照得所有人的眼睛都睁不开来,这是南宫秦汉苦练了十年才练成的一招,利用手中宝剑的反光性强,瞬间舞出千百剑,形成了一道璀璨的光带,震慑住对方,然后一剑穿胸。光带突然消失,众人的眼睛突然又能视物,只见南宫秦汉呆呆地坐在地上,手捂着前胸,他的手指缝里突然冒出个小红点,慢慢地、迅速地扩大了。

“没有人能用剑指着我的主公!”

这是南宫秦汉这一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随着南宫秦汉缓缓倒地,人群里突然爆发出一片凄厉的尖叫声,大厅里大乱起来,众人拼命的夺门逃生,仿佛是女真人已经杀进府来。

“老七!咱们走!”

李思业看一眼呆立在那里的赵菡,微微一笑,拍拍燕悲澜的肩扬长而去。

赵菡呆呆地站着,她望着李思业远去的背景,也不知过了多久,哀愁的眼中慢慢地放射出了一片动人心魄的异彩。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卷三 抉择 第十章 思业当垆
(更新时间:2007…5…14 8:50:00  本章字数:2980)

王府夜宴在大乱中落幕,李思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客栈,这一夜发生的事情太多,需要他静下心了好好的回味一两天。
李思业刚回到客栈,王四宝便赶来汇报:“柴将军回来了,正在屋里闭门不出。”

李思业觉得奇怪,不是说五日后才回来吗?怎么只去了三天便回来了,难道在建康遇到了什么挫折不成?

正思量间,人已到了门口。

“不是说过不要来打扰我吗?”

“是我!明光。”

门开了,露出柴焕疲惫的眼神。

李思业进屋,只见桌上、地上、床上都铺着纸,上面誉满小字,仿佛科举前夜那记错了考试日子的书生。

“明光,你这是干什么?”

李思业随手拿起一本翻开的书,见竟是《孙子兵法》,再看其他纸张,上面却全是经商之道,什么“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再有“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见端知未、预测生财”等等,李思业不禁大感错愕,他不解地朝柴焕看去。

“大将军,我们买炮的钱不够?”柴焕苦笑着说道。

“为何?你带多少钱来?”

“我们在登州得的钱一百五十万缗,再加上其他收入,约有积存二百万缗;支出一百万缗的军饷和日常开支,又拨了五十万缗买军马;这次我南下共带了五十万缗,扣去准备买粮的三十万缗,所以按计划应用二十万缗来买火炮。”

“难道二十万缗还不够买吗?

柴焕摇了摇头,“我去了金陵才知道,这二十万缗只够买八门火炮。”

“八门!”李思业不禁失声叫了起来,他们这次来是准备买五十门火炮带回去的。

“这是怎么回事?”

“本来宋国军方购价是四千缗一门,但因为是军控品只能从黑市买,加上运费价格就已经接近一万缗一门,如果我们再早来一个月,至少也可以买到二十门,但现在却只能买到八门了。”

“为何?难道火炮涨价了吗?”

“不是,是我们手上的会子贬值了。”

宋自发行纸币会子以来,以朝廷信用为担保,发行新会子时必然要拿出相应的金银上市来赎买旧会子,所以以前会子发行量虽巨,远远超过朝廷财政收入,但朝廷信用在,会子价格也相应稳定,但从今年开始朝廷实在拿不出巨额的金银来兑旧会子,便放弃了这一重大的国家金融政策,用发行新会子以一比二的兑换率收兑旧会子,也就是所有的旧会子在一夜之间贬值了一半。

这样一来,柴焕手中的二十万缗旧会子也就只值十万缗新会子了。而且由于旧会子贬值引起的物价连锁反应却远远不止二倍,这就如面粉价涨了一分,但到最后做成的馒头售价却要涨三分一样,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宋国的朝廷信用已经破产,以至后来无人再相信会子。

“所以明光就打算经商赚钱,可是经商赚钱有这么快吗?”

“押得准了赌一票倒有可能。”

“那明光可有打算?”

“我也不知道,正在思量间,可巧你就回来了。”

“不如这样,我们把大伙儿都叫来,大家一起思量一个赚钱的法子,你看这样行不行?”

柴焕想了一想,确实也只能这么办了。

很快大家便都被叫进屋来,听说大将军想做生意,大家都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这赚钱的事儿谁不感兴趣。

“大将军,我来先说几句!”

王四宝一站出来,大家都乐了。

“四宝哥!你不是想让大将军卖猪吧!”

“胡说!我是要讲一件发生在成都府的真事,大概十年前,成都府有个姓张的生意人,在墟市开了一个很大的铺子,有一天墟市突然起来大火,张掌柜的铺子也被烧着了,可他既不去抢救东西,也不顿足哭喊,他立即去银铺取了银子,带着一帮伙计便赶到城外买了很多木材砖石出售,结果呢?自然墟市重建使得修筑材料暴涨,张掌柜大大的赚了一票。不仅补回了他的损失,还又重新修了两个铺子,这件事当时轰动了成都。”

“四宝说得没错,这便是商人的眼光,这也需要机会!”柴焕赞同,他也是想寻找这样的机会。

“那我们可以创造机会啊!比如我们也去临安墟市点一把火。”

“你在胡说什么!”

李思业重重地一拍桌子,眼睛一瞪,吓得王四宝腿一软,重重地跌坐到在地上。

“你忘了振威军的十条军规吗?你再敢胡说半句,我就革掉你亲兵队长一职!”

众人见主公动怒,谁都不敢吭声,这时站在墙角有个小兵怯生生地举起手来说道:“大将军,我能不能说几句?”

李思业闪目看去,只见这个小兵不到二十岁,身材单薄,他顿时记起他的名字叫梁秀,密州人,也是自己的亲兵之一。

“你说!”

“大将军、柴将军,其实赚钱的法子很多,有二十万缗做本,什么都可以做起来,只是分快点慢点而已,想快点就做投机生意,贩贱卖贵,而且同样的货物在各国、各城市之间价格都相差很大,有些货甚至可翻几倍,甚至几十倍,就看你敢不敢做了。”

“比如什么货物?”

“比如军品、人口、粮食等等,但不管做什么?一是看本钱;二是看路子;三是看后台。本钱越大,做的量越大,赚钱也越多,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其次就是路子,象四宝哥说的那种投机,毕竟可遇不可求,更多的却是在行里混熟了,才会慢慢找到门路。比如我家原来是卖米的,我就知道,比如东市的米百钱一斗,可到西市可能就是一百二十钱,再到了山东南部就可以卖到一百三十钱,听似简单,可是真正的细节呢?却只有行里人才知道,你该向谁买、找谁运、再卖给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门道,不深入进去是不懂的。

再有就是后台,你赚的钱多,自然就有人眼红来敲诈你,一般的泼皮地痞倒不怕,找个厉害的护院就行,怕的是官府,今天它说你可以做,明天又说你违法了不让做;今天让你交这个税,明天又说你的税没交让你补,补税倒也罢了,若是遇到一心黑的,一把没收你的货这才叫你欲哭无泪。我有个在南京的叔叔就是这样,做的好好的,突然货被官府找借口没收了,等他好容易凑钱把货赎回来,才发现原来上好的货都被换成了低劣的东西,他由此大病了一年,后来再不做投机生意,开了间小客栈,老老实实地做,赚钱虽慢一点,但也稳当!所以大将军想做投机生意的话,首先要入门,其次再找后台。但是说简单其实也简单,我们不懂行,找一个懂行的人就行了,至于后台之类的,我想大将军不需要。”

李思业诧异地看着他,想不到一个普通的小兵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大道理,看来自己在选拔人才的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李思业一下子记住了他的名字:密州梁秀,商人之才。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柴焕这时终于开口了:

“大将军,做生意其实只是我的一时情急,刚才我也想了很多,这位兄弟说得很对,论打仗或许我们还行,但做生意我们都是外行,天下哪有只赚不赔的好事情,否则大家都去做生意了,如果赔了,我们回山东又如何给弟兄们解释呢?当然做也是可以的,必须要看准时机,要懂行,就如这个兄弟所说,最好有个行内人来指点一下。”

李思业听柴焕说得确实在理,他突然想到了兰陵王爷,他是酒行业的权威,可是自己又实在不想再接触酒了,那么又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一个人呢?

正沉思间,一名亲兵进来禀报:“大将军,外面来了一人要见你,他说他姓蒲,今晚上刚和你见过面。”

李思业闻言跳了起来:这是孟尝公子来了!

卷三 抉择 第十一章 孟尝公子
(更新时间:2007…5…14 16:06:00  本章字数:3296)

李思业闻蒲寿庚前来,急忙出门来迎,一见面那蒲寿庚便呵呵大笑:“大将军几时到的临安?”
一句话,唬得王四宝等人纷纷拔刀相向,柴焕在后面手一摆止住了他们。

“蒲公子在山东见过我?”

“未曾,这是初次见面!”

“那蒲公子怎么会知道我的身份?”

“哈!哈!朝廷上下都以为山东北李叫做李业,难道大宋的人都是那么愚笨吗?我早就听说李思业在山东崛起的传奇故事,就凭今天你在王府说话时的那个气度,你敢说自己不是山东的那个李思业吗?”

“公子说得不错,我便是山东李思业,公子里面请!”

二人进了屋分宾主落座,李思业命亲兵把住门口,房间里只剩柴焕相陪。

“先送件小礼物给大将军,大将军手下杀人一案我已经解决,以后不会有官府来找麻烦。”

“多谢蒲公子!”

蒲寿庚笑笑摆摆手,表示小事一桩,他看了看柴焕问道:

“大将军,这位是?”

“蒲公子,我是振威军的柴焕。”

“原来阁下就是柴将军,失敬!失敬!我听说振威军中有两个文人将军,其中一人便是柴将军了。”

李思业见他虽然年轻,但举止沉稳,见识广博且谈吐不凡,和王府中所见的那个暴发户似的孟尝公子完全判若两人,心中不禁暗暗诧异。

蒲寿庚象是知道李思业心思似的,淡淡一笑说道:“所谓入乡随俗,我若不是出手阔绰,临安谁会认识我蒲寿庚。”

“那蒲公子深夜来找我李思业有何贵干?不会只为感谢我出手收拾丁寿翁那么简单吧!”

蒲寿庚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突然他笑声一收,神色异常严肃地说道:“我来是想和大将军做笔大买卖!”

至唐以来,对外贸易始终是历代朝廷所重视,唐以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广州为主要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独立于六部外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同时收取关税。到宋朝后,宋代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发展对外贸易。最初指定以广州、明州、杭州为外国贸易港,并在这些港口设置‘市舶司’,处理征税与管理对外贸易的一切事务。后来,泉州慢慢发展为繁荣的商港,对外贸易给国库带来极大的岁入,神宗时,广州港的关税收入竟占全部关税的十分之九以上。高宗南渡以后,财政困难,政府要增加收入,更倚重对外贸易,频频奖励与外蕃通商,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一些世代经商的大家族实力尤为雄厚,其中祖上来源于回回的蒲氏家族便是佼佼者,蒲氏家族自将生意北迁至泉州后,泉州港的地位便渐渐可以广州抗衡。蒲氏家族虽然世代积累、富可敌国,但他们在政治上却毫无地位,从第四代蒲开宗起,眼看蒙古人南侵,宋国已逐渐衰落,他认为机会已经来临,便开始着手实施家族已经酝酿了近百年的计划,其次子蒲寿庚便是在这个背景下从泉州来到了临安。

李思业听了蒲寿庚之言,没有立刻问他,而是起身走到窗边,他知道蒲寿庚所说的大买卖决不是商人逐利的买卖,因为他们蒲家不需要、也用不着和现在穷得叮当响的他李思业做什么生意,那他看中了自己的什么呢?地盘、军队,除此之外不会再是别的。李思业需要思考一下,在对方没有说出具体交易之前,想好自己所需的东西。

“蒲公子,你知道我这次来宋国是为什么吗?我觉得你应该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再和我谈生意。”

“我自然知道!”

“你知道?”

“大将军可知道,半个月前,宋国的使臣已经秘密去了山东沂州,去和盘踞山东南部的彭义斌商谈山东南部归宋的事情,而且我可以透露给大将军知道,此事已经谈成。如果金国一但知道此事,大将军的山东北部就将立刻金国进攻的首要目标,重要性甚至超过中都,否则山东全境一失,金国便再也没有战略纵深,加上北边的蒙古人虎视眈眈,金国的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所以我猜大将军这次来宋也是为了山东北部的前途。不过大将军应该还没有决定是否归宋,否则就不会隐藏自己的身份了,大将军,我猜得可对?”

李思业听了蒲寿庚的话,印证了自己对山东南部局势的猜测。同时他也对蒲寿庚感到暗暗吃惊,这哪里还是一个商人,这分明就是一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年轻政治家,他开始高看起蒲寿庚来。

“既然如此,蒲公子想和我做什么大买卖?”

“我想向大将军租借五千军队,还有一个港口,一共五年时间,至于价格,请大将军自己开口。”

这时柴焕突然在旁边问道:“蒲公子这次来临安可是想谋取晋江县知县一职。”

蒲寿庚猛地瞪大了眼睛,他呆呆的看着柴焕,心中大吃一惊,这个貌不惊人的文人将军竟然一眼便看透了他蒲氏家族酝酿了近百年的计划,看透了他来临安的企图,这个李思业的手下到底是什么人?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蒲寿庚毫无表情的脸上再也忍不住地露出了他内心的极度震惊来。

柴焕没有回答,而是在他主公耳边低语了几句。

听着听着,李思业的眼睛慢慢眯成了一条缝,等柴焕说完,他这才冷冷地对蒲寿庚说道:

“蒲公子,你既然找到了我李思业做这笔大买卖,就应该坦诚相告,不要隐瞒,否则任你出了天价我也不会给一兵一卒的。”

蒲寿庚的脸一红,他知道对方已经明白了他的企图,再无隐瞒的必要,他索性把所有计划都坦白了出来。

蒲氏家族自百年前来到宋朝,以做海外贸易起家,慢慢打拼成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也慢慢地感受到了宋朝对蒲氏家族的排斥,从蒲家的第二代起就开始考虑蒲氏家族应建立自己的国家,建国的地方便选在泉州对面流求大岛(今台湾),几十年来,蒲氏家族已经移民了大量的百姓到澎湖,但手中没有军队,又不敢轻举妄动,怕朝廷察觉,便开始寻找合作伙伴,李全也接触过,但耻于其为人无信,放弃了他。自山东的南彭北李崛起后,蒲家便开始注意他们,就在李思业刚离开山东的同一时刻,蒲家两兄弟,大哥蒲寿晟去了沂州,找彭义斌商谈;蒲寿庚则来到临安,谋求流求岛的管辖县福建晋江县知县和福建招抚使二职,晋江县知县已经请苏玄玉办妥,在福建招抚使一职上却和丁寿翁闹僵了。

蒲寿庚昨天刚刚接到大哥蒲寿晟的飞鸽传书,彭义斌已经决定归宋,他本人则准备北上益都,再找李思业商谈。就在希望断绝的第二天晚上,蒲寿庚却在兰陵王的夜宴上意外的碰到了他大哥准备去寻找的李思业,所以蒲寿庚便连夜赶来拜访,话未开口却被柴焕一眼看穿他蒲家的企图。

其实柴焕并不是真的很清楚蒲氏家族欲谋流求的计划,他在建康买炮时碰到了一个会做炮的回回人,叫做阿老瓦丁,也由此兴起来自己造炮的念头,但那个阿老瓦丁却死活不肯跟他去山东,他是由蒲开宗在一年前专程派人从大食请来的,这次也来建康买炮,他的汉语说的不好,为了表达自己不想去山东,竟无意中透露出一些蒲家决定开发琉求岛的计划,便柴焕让隐隐猜到了几分,到底蒲寿庚年轻,被柴焕一试探便露了底。

此时,李思业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他现在不能说,他要再吊蒲寿庚几天,既然知道了他的目的,如果在心理上也取得优势,那谈判时他李思业便占据了主动,可以最大限度的漫天要价。

于是,李思业微微一笑对蒲寿庚说道:

“蒲公子,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考虑三天,三天后我一定会给你一个答复,我也希望蒲公子能先得到蒲家的全权作主。”

蒲寿庚大喜,李思业的言外之意就是同意谈判了,“好吧!那我就静候大将军的好消息了!”

蒲寿庚走了以后,李思业立刻对柴焕说道:

“这笔生意我们做了,和蒲家那边的谈判由我来负责。还有你立刻通知翰海和千铎他们,宋金两国之间恐怕在徐州要爆发一场大战,让他们立即全力备战,最迟五天后我也要先返回山东。”

柴焕一呆,“那我呢?”

“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你就留在宋国和朝廷谈判,尽量延缓大战爆发的时间,同时要多买一些铸炮的生铁和火药,现在山东急需粮食,买米的事就交给四宝去做。”

李思业突然又想起一事,急对柴焕说道:“恐怕丁大全也知道我来临安了,我知道一些他当年走私军品的隐密,我担心他会对我们不利,赶紧通知四宝他们收拾东西,马上换一个客栈。”

卷三 抉择 第十二章 四宝买米(上)
(更新时间:2007…5…15 7:16:00  本章字数:2762)

这是一个明媚的暮春早晨,墙头上吃罢早饭的爬山虎们在阳光下肆意寻欢,公开进行着普遍的繁殖。
可王四宝却没有爬山虎的悠闲和运气,他今天要做一件大事,大得要占去他王家家谱的大半说明,让后世的万代子孙都引以为傲,他要去买米,要去用三十万缗的钱买米。三十万缗的钱是什么概念,连他王四宝本人都没搞清楚,主公只告诉他,如果三十万缗是他的,他娶一百个老婆的远大理想就会立即实现,甚至连他当兵前最仰慕的神仙姐姐,隔壁豆腐店的大小姐也会毫不犹豫从云端上跳下来,不过现在应该是抱着五个孩子跳下来。

钱自然不在手上,就算是会子他也背不动,他只是用一个大掌柜的身份去谈价钱,而不是拎个米袋子真去买米。

王四宝背着手在临安专门卖米的东墟市里慢慢地踱步,仿佛他的脸上、身上都写满了‘我有三十万缗’的大字,所有米店的掌柜和小二都会屁颠屁颠跑出来向他献媚。

大掌柜自然要有跟班,小兵梁秀便是他的跟班,可今天东墟市上空的空气异常的紧张,看着王四宝的悠闲,跟班梁秀实在忍不住说道:

“队长,你这样在街上只走也不进店去问问,何时才能买到米?”

“要叫王掌柜。”

王四宝用一根短粗的手指在梁秀额上轻轻一摁,那神情仿佛是一个已经从商三十年的商场老手。

“是!掌柜。”

小兵梁秀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没见过这样的掌柜,虽然长有大掌柜的富态,但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从益都府带出来的旧棉布长衫,是昨夜连夜赶洗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干,皱巴巴地穿在身上,腾腾地浑身冒着蒸气,仿佛是一只刚出笼的包子。即使是这样,衣服还是没有洗净,靠近了还隐隐可以闻到一股子酸味,前襟有一大片淡赤色的油渍,那是昨日喝汤时留下来的,十分显眼,乍看还以为是绣了一朵牡丹,这也难怪,王四宝是在昨夜洗脚准备睡觉时才接到的任务,已经没有时间去置行头了。

墟市里的人很多也很吵,多得就象现在黄金周里的旅游景点,每人手上都拿着大大小小的布袋,还有全家老少一起上阵的,甚至还推着车,所有的人都神色紧张、行路匆忙,所有的米店里都人头爆满、喧嚣杂闹,小二的怒骂声、买米人低求声、掌柜的嗤笑声交杂在一起。

王四宝在一个略偏僻的小街上终于发现了一家安静一点的米店,他这样的大生意是需要和掌柜坐下来慢慢地谈,人太多了会影响他的计算能力。

这是一个规模中等的米店,门面宽约五丈,长看不清楚。可能是历史悠久,大门上店名已经看不清楚,王四宝他们进了大门,迎面便看见四个大字:“民以食为天”,笔法苍劲有力,仿佛是在强调这个真理。店的大半都用做了仓库,只隔出前面的一个长条形地带做柜台,最前面搭有一个长长的木台,上面摆有一排木桶,盛有各种粮食的样品,每个桶里都插着一个小木牌,上面标有价格。粮食中最多的当是米,有十几种之多,若是大店甚至超过百种。木桶后面只站在一个小二,忙得脸色铁青、声音嘶哑。

最左边是钱柜,上面有个大牌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钱币对最新会子的兑换率,如铁钱、铜钱、银两、各路的会子、各代的会子,总之有数十种之多。钱柜前已经排着长长的一队人,每人手上都拿着一张纸,若和小二讲好品种、价钱、数量,就会从小二那里拿着一张结算单去钱柜交钱,然后得到取货的铁号牌去后门提货。以前一切手续都是小二代办的,客人只须坐在那里喝茶、等待,可现在已经享受不到这样的服务了。

王四宝整了整衣服,瞅了个空大步走上前来,他刚要开口,突然从后挤过来一个男人,背上一只沉重的口袋险些把让王四宝撞个趔趄,他的眼前也由一张小二的冷脸变成了一个书生的后脑勺。

“怎么又是你,你今天已经来买过三次了,不能一下子全买完吗?是看我们闲得慌,消遣一下我们吗?”

小二的冷脸慢慢变成了猪肝色。

“不敢!”

书生陪着笑脸,仿佛那小二就是明年科举的主考官,他把背上的口袋吃力地递过去。

“这是我刚刚在祖上留下来的物什中发现的徽宗时发行的五十贯铁钱,不知能不能换点米?”

话音刚落,旁边人都大笑了起来,这一百多年前的铁钱亏他还能找到,难道还没有锈烂不成,不过有几个人却笑不出,他们也是背着铁钱来的,此时正紧张的看着小二的回答。

“铁钱已经不收了!”

钱柜那边传来一个声音:“从昨天起官家的银铺已经不兑换铁钱了!所以我们也不收了。”

一个黑凛凛汉子突然暴怒起来,他脚下有三个大包,可能也是铁钱。

“这个鸟朝廷,铁钱是他们发行的,说不能用就不能用,让兄弟们吃什么!”

他周围的人都突然恐惧起来,脚步悄悄地往边上移动着,仿佛那大汉会突然从身后抽出两把板斧乱砍过来。

店里一片寂静,连我们正要发作的王大掌柜也突然沉默了,他是突然记起了‘财不露白’的古训。

小二的猪肝脸也慢慢现出一丝久违的媚色,顿时让阴暗的米店里灿烂起来。

“我说客倌,不定前面的几个店还收呢?我劝你赶紧去问问,去晚了可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是啊!是啊!你就快点去吧!”

店里的人都纷纷附和着,只要那大汉肯走,就算小二的脸上重新能挤出水来也无妨。

“我刚从前面几个店过来。”

先前那个书生刚要纠正小二的话,突然发现周围人都在怒视着他,吓得把后半句话硬生生的吞进了肚里。

“那俺去看看!若不行,俺再回来!”说完不理小二的解释,扛起几个大包去了。

大汉一走,米店里有热闹起来。

“哼!没见那么愚笨的人,不早点把铁钱换出去,前些年吃的亏还不够吗?象我,只要拿到铁钱,便立刻去银铺换成铜钱,亏点就亏点,就防着今天这个局面。”

首先发话的是一个白胖子,他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那大汉的背影,还怕别人不相信似的拿起手中的钱袋抖了抖,袋子里发出铜钱碰装的清脆响声。

“这位老弟说的是,我家就有‘留一金备荒’的祖训,铜钱也还是差一点,最好的还是黄白之物,唉!这年头,离大荒不远了。”

“好了!好了!下一个是谁!”小二不耐烦的喊道,脸上刚有过的一丝阳光又被乌云给遮住了。

大家这才想起今天来的目的,或是担心那黑大汉真的还要回来,立刻抢成一团,反把好容易挣到柜台前的王四宝又给挤了出去。

王四宝几乎要气晕过去,他可是有三十万钱大身价的阔老,竟和这些升斗小民挤在一起抢米,不由感到大失面子,他站在后面怒吼起来:

“你们掌柜在哪里?叫他出来见我,我要把所有的米都买了!”

小二诧异地抬起头来,正要说话,一双毒眼突然看清楚了王四宝身上衣服的料子,还有他胸前绣的并不是一朵牡丹花,不由‘嗤’的一笑,低头忙去了。

卷三 抉择 第十三章 四宝买米(下)
(更新时间:2007…5…15 14:00:00  本章字数:2536)

王四宝一边扣着钮子,一边寒着脸快步地走着。
扣钮子是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有三十万缗钱,便跑到沽衣店换了一件有着一百多个钮子的掌柜标准服。而寒着脸是因为买衣服的钱是他王掌柜问梁伙计借的,这让王四宝感到很没有尊严。

宋朝的闲人颇多,这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画的很详细,比如说有一个人站在那里望着天空,其实他只是被风沙迷了眼睛,那么片刻后,身边准会围有一大群人也同样地仰头看着天空。

王四宝虽然现在很忙,但他的心却很闲,他突然发现旁边一座大铺子前挤得人山人海,那阵势仿佛是一只大肉虫碰巧死在了蚂蚁窝前。一定有好事情,王四宝心里忖道。

“走!看看去。”

说完不等梁秀回答,他一扭身便挤进人群,浑然忘记了一个时辰前他还在抱怨不应和升斗小民挤在一起。

梁秀是个谨慎的人,他见现在已经过了中午,可米长什么样子都还没见着,不等王四宝出来,便自己先跑去问价了。

且说王思宝卷在人群中立刻被臭气熏天的屎尿之气呛得几乎晕倒,他问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