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如此多骄-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穆道:“大王所言甚是,庐陵君既有万人敌,又深得马服君兵法真传,秦将白起绝非庐陵君敌手。”

赵穆最是害怕赵括,再说他还是赵胜推荐给赵丹的,更怕赵括给他小鞋穿,能把赵括支走,他不但举双手赞成,双脚都可以举起来。

蔺相如眉头微皱,蔺相如的政治嗅觉极其敏锐,觉得这个时候不是赵括离开邯郸的时候,第一,兵家最忌讳临阵换将,那极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第二,赵胜的势力虽然被瓦解了,可赵胜还有一些铁杆支持者逃掉了,近段时间最容易发生不可预测的事,邯郸没有赵括坐镇肯定不行。

“大王,庐陵君刚刚经历丧父丧兄之痛,只怕此时不宜担当大任,还望大王三思。”蔺相如替赵括找了一个极佳的推脱借口。

赵括真的感到了蔺相如心胸的博大,道:“大王明鉴,家父尸骨未寒,臣万难从命。”赵括觉得赵丹应该不会让他真的替换廉颇。

赵丹叹息一声道:“寡人焉能不知庐陵君的苦衷,可忠孝难双全,如果让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在前线耗着,每日钱粮损耗巨大,赵国实在是耗不起啊!寡人心意已决,庐陵君三日后就出发,替换廉颇为前线主帅。”

赵括有点发懵,觉得王位上坐的不像是赵丹,赵丹怎么会这么决定呢!如果赵丹真是英明决断的君王那还解释的通,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赵丹会真的替那些将士,替赵国百姓着想吗?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

文武大臣们见赵王拍板了此事,哪里还会提出异议。除了蔺相如外纷纷表示赞同,在他们看来,赵丹此举无非是给赵括的脸上贴金,一旦赵括击退了秦人,肯定还有丰厚的赏赐,坊间流传的花花公子阵线联盟的关系,可不是白说的。

赵括窝了一肚子火,散朝后也没有去望诸君乐毅府上请罪,回到家中就把毛遂和严平叫来了。

毛遂虽然被赵丹封了高官,但是心里一直以赵括的家将自居,而且正在忙着赵奢和赵平的丧事,今天并没有上朝,他听了赵括的话,眉头一皱道:“括少,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啊!赵丹自己一个人绝不会想到让括少替换廉颇,难道是郭开和赵穆那两个小人?他们倒是最不希望括少留在邯郸,那会让他们如坐针毡的。”

赵括觉得毛遂的话有些道理,对严平道:“你去查一查,看看郭开和赵穆这两天都干什么了,真是的,当初就该早点杀了他们俩,如今大王继位,再杀他们就有些困难了。”

毛遂深有同感,道:“是啊!这两个人最知道揣摩大王的心思,以后肯定会得势,如今大王没有了后顾之忧,括少的话也不见得言听计从了。”

赵括的心里有些烦,都是被赵丹这个决定闹的,道:“现在说这些没用了,如果大王坚决让我替换廉颇,我也没有办法,先生命人去把碧卢找来。”

毛遂听了赵括的话,眼睛一亮,道:“括少是想从秦国内部让秦人撤兵吗?”

赵括点头道:“不错,楼缓虽然没有带回秦人内部的消息,可是秦王和魏冉之间肯定有矛盾,这次出兵也显得有些仓促,我想试试看从猗顿那里能不能使得上力气。”

赵丹对于朝会上郭开和赵穆的配合很是高兴,觉得这俩人最是了解他的心思,朝会后就把俩人叫到了宫中。

郭开和赵穆边走边说,郭开道:“看来大王对你我的表现很满意啊!否则也不会朝会后就把你我叫到内宫了。”

赵穆道:“这是很明显的,大王虽然当了数年的太子,可是并没有多少心腹,赵括算是最得大王看重的一个,可赵括越来越干正事了,有些照顾不到大王,吕不韦和郭纵又忙着做生意,现在能陪着大王的就你我了,大王能不倚重咱们俩才怪呢!”

郭开想到了刚才的事情,道:“你说大王想要让赵括挂帅,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咱们可别揣摩错了。”

赵穆想了想道:“大王估计是想早点结束这场还未开打的战事吧!也有替赵括挣军功的意思,不过这不关我俩的事,赵括最好是一直就不在邯郸,否则他要是看我们不顺眼,还不得把我们的脑袋摘下来当灯笼啊!”

郭开听了赵穆的话,心里就是一哆嗦,觉得赵穆可不是危言耸听,赵括现在可是惹不起的主,瞪眼就杀人啊!点头道:“对,咱俩还得在大王耳边吹吹风,必须要把赵括调到前线去。”

第二百九十一章 堡垒要从内部攻破

碧卢在赵平完婚之后并没有立即返回家中,他自认在和赵奢一家的联姻上做的不错,和吕不韦以及郭纵的合作也谈的靠谱,这些成绩得到了猗顿的夸奖,可好日子没过几天就传来了赵奢父子的死讯,以及赵丹继位的消息,这让他十分郁闷,所幸赵奢一家的权势有增无减,赵括在赵国一样炙手可热,才让他难过的心理好受些。

碧卢知道赵括是聪明人,和猗顿家的联合对赵括同样有很多好处,他不担心赵括会有别样的决策,但是赵平死了,这桩联姻名存实亡,光有利益的捆绑不见得会牢靠,他正琢磨这件事的时候,赵括派人来叫他了。

碧卢见到赵括,自然要说一些安慰的话,然后便直奔主题,道:“君上这个时候叫我来,是不是有要事啊?”

赵括点头道:“有件事要请碧卢兄帮忙,碧卢兄也知道秦人大兵压境的消息,我知道猗顿老爷子和穰候魏冉颇有交情,不知道能不能通过猗顿老爷子给魏冉传个话,只要魏冉退兵,好处少不了他的。”

碧卢面露难色,道:“不瞒君上,秦国内部看似平静,其实秦王和穰候之间已经有些争权的苗头了,这次秦人出兵就是秦王略胜了一筹的结果。”

赵括心说果然不出所料,秦人内部的矛盾也不少,“碧卢兄,这件事对赵国,对我都很重要,我希望碧卢兄能返回家中一趟,跟猗顿老爷子说明情况,太子丹刚刚继位,赵国无力外顾,如果猗顿老爷子能促成此事,就算我赵括欠猗顿家一个人情,日后赵括必有厚报。”

碧卢道:“君上说这些话不是见外吗!君上放心吧!我现在就走,如果有确切的消息,马上就会通知君上的。”

“碧卢兄慢走。”赵括叫住了要走的碧卢,道:“碧卢兄,让大嫂跟你一起走吧!我大哥已经死了,她留在这里也不会快乐。”此时还没有妇人从一而终的说法,改嫁是很正常的事情,赵括不想让鹿妍的一生就这么毁了。

碧卢见赵括说了这话,道:“那好吧!看来我们这门亲戚是做不成了,真是有些遗憾呢!”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赵括没有探听出什么来,只能把赵丹的决定归结为对自己的信任上面,既然和白起面对面无法更改,赵括只好带着赵丹的任命赶赴前线,邯郸城的事情都交给了毛遂和赵媛,而赵括选定的随军参谋则是老爹赵奢提拔起来的国尉许历。

赵括在路上和许历说了自己的想法,赵丹坦诚在兵法运用和打仗经验上不如白起,因此即使他替代赵奢为帅也只能延续廉颇的政策,以坚守为主,避免和秦军正面作战。

许历非常赞同赵括的想法,当初赵奢还活着的时候,许历就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定,坚守的策略也是他和赵奢廉颇一起制定的,他们认为在军事上采取这个策略最为稳妥。

一路之上无话可说,赵括抵达前线后马上去找廉颇,赵括记得在历史上,廉颇对于临阵易将很是反对,在长平之战上就是如此,而原版的赵括因为和廉颇的关系不是很好,替换了廉颇后就把廉颇安排的一些亲信将领都换掉了,使赵军的军心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这些都是赵括现在要避免的,谁知道这是不是命运的阴谋啊!

廉颇早几天就知道了赵括会代替他出任主帅,对于赵王赵丹的这个任命,廉颇的内心很不是滋味,觉得赵王有些不太明白战争的残酷,有些任人唯亲的味道,他替赵氏王朝怎么卖命都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谁让他不姓赵呢!

赵括掀开廉颇的帐篷,并没有因为自己贵为大赵君侯而有所慢待廉颇,先是行了晚辈之礼,道:“将军辛苦了。”

廉颇见赵括脸上和行动上如此谦卑,忙道:“君上言重了,马服君之事我多少也有责任,如果当初能让马服君多带一些兵马护卫,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赵括摇摇头道:“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赵胜铁了心的想要我们父子的性命,总是有空子可钻,将军千万不要自责,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坚强的活下去才最重要啊!”

廉颇说了些安慰的话后,把话题转到了当前的局势上,道:“秦军的主将白起不愧为兵法大家,我军虽然坚守不出,可白起还是找到了破绽,时常派小股部队骚扰我军,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我军却不敢有太大的动作,以免被白起所趁。”

赵括点点头,道:“将军的处置非常得当,虽然我军不可避免的要遭受些损失,但是却避免了更大的失败,我想秦军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想要获得充足的补给是很难的,这是秦军最大的破绽,我军想要尽快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断绝秦军的粮道乃是上策。”赵括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打算告诉廉颇,通过猗顿的影响力让秦军撤退,说出来有点有损赵奢父子的威名,这种损己利人的事赵括是不会干的。

廉颇很是赞同赵括的观点,道:“是啊!想要迅速致胜,只有断绝粮道这一条路,可这条路也不好走啊!白起深知粮道是秦军的生命线,出动了至少三万大军保护粮道,我军如果针对粮道用兵,非五万兵力不可,可这么一来,白起就达到了调动我军的目的,真让人左右为难呢!”

赵括也不禁犯难,通晓历史的他知道,想要在正面决战中击败白起,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绝对不会和白起正面决战的,看来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只能走偏门了。

赵括和廉颇商议了许久也没有商讨出一个完全之策,赵括提议先巡视一下军营,看看赵军的士气如何,廉颇欣然应允,对于赵奢父子可以提高军心的事实,廉颇从来都不否认。

第二百九十二章 白起的心思和赵括的作用

白起率领的秦军从孟津渡过大河就开拔到了原先属于魏国和韩国的领土,也是秦国和韩魏两国反复争夺的地区。

白起并不喜欢在这个时令出兵,他对冬季干冷多雪的气候很不适应,或者说对入目苍茫的白色很反感,白起喜欢红色,那种血液的颜色会让他热血沸腾。

白起最为尊敬的对手便是赵人,对赵武灵王也甚为推崇,赵武灵王曾经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过秦国,考察地形,查探民风,并且还面见过秦王,秦王发现赵国这位使臣非比寻常,器宇轩昂,推测这个使臣非一般的臣子,于是在赵武灵王离开咸阳的时候马上派人追赶,而赵武灵王那个时候已经出关了,后来经过调查,确认了赵国的使臣就是赵武灵王,这让秦国上下大为震动,白起就对赵武灵王的魄力很是佩服,觉得为君王者就应该像赵武灵王那样有魄力。

白起很看重赵人这个对手,因此每次和赵人作战的时候都会全力以赴,这也使白起在夺取光狼城的时候,一举斩首赵军两万余人。

四年前,赵国和魏国组织联军进攻韩国的华阳,韩人当时依附于秦国,派人向秦国求助,秦王于是派魏冉和白起率兵救韩,白起在这一战中大败赵国贾偃,斩杀赵军数万,可以说白起在和赵人的战争中从来没有输过。

白起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阏与之战,阏与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漳水河的上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秦军一旦占领了阏与,就可以据太行山为根据地,俯瞰燕赵大地,而且可以把赵国横跨太行山的领土一分为二,秦军占据阏与后,出太行山就距离赵国的腹地武安和邯郸不远了,对赵国是个极大的威胁。

当时秦军出兵十万攻打阏与,就是那个口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赵奢,将秦军不败的神话葬送了,白起事后也想过,如果当初是他为秦军主帅,也未必能赢得了赵奢。

白起又想到了廉颇,对廉颇这个人,白起不是很了解,纵观廉颇领兵作战的经历来看,廉颇很擅长以守为攻,这样的打法也是白起最为头痛的。

白起今次奉命进攻赵国,原本觉得会是一次轻松的战斗,可白起万万没有想到赵王竟然派出了赵奢和廉颇来应战,这让白起不得不重视起来,白起深知赵奢和廉颇任何一个人都是他的劲敌,看来他这次遇到了难啃的骨头了,同时白起的心中也升腾起无限的战意,很期待和赵奢廉颇的战斗。

不出白起所料,赵军马上摆出了坚守的策略,这也是白起最为忌惮的打法,这样拖下去比拼的就不是军队的战斗力,而是方方面面了。

白起用兵没有任何固定的章法,他知道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调动赵军,在正面决战中击溃赵军,因此时常派出军队袭击赵军的营垒,这个效果非常好,几次都取得了胜利,可惜都是小胜,赵奢和廉颇并没有被白起牵着鼻子走,这让白起很是泄气。

“君上,终于有消息了。”一名亲兵满头大汗来到白起面前,将纸张书写的情报恭敬的呈给白起。

白起觉得这几天赵人的动向有些诡异,这让白起心中狐疑,马上让人前往赵国境内刺探情报,过了快十天,这才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什么,赵奢死了?”白起看完情报之后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感到无限的惋惜,赵奢可是一个难得的对手,这才开始交锋就死掉了,好比下一盘棋刚刚起兴,就被人搅局了一样难受。

情报里写的不是很详细,只说赵奢已经死了快十二天了,最后还推测说赵国国内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白起正看情报的时候,亲兵来报说咸阳来人了,白起马上意识到赵国真的出事了,否则咸阳不会在这个当口派人来,肯定是秦国的间谍们掌握了什么情况。

平原君叛乱,事败被擒,庐陵侯赵括一举剪灭平原君的势力后拥戴太子赵丹继承王位,赵王赵何被尊为主父……这一系列的情报让白起最为看重的就是庐陵君赵括被赵王指派为赵军主帅,替代已经故去的马服君赵奢。

白起也算和赵括打过交道了,当初淆水河一战双方各有胜负,白起对赵括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赵括那几乎无敌的个人勇武,白起觉得天下间也找不出和赵括匹敌的猛将了,这样一个人出任赵军的主帅,真是让人期待啊!

针对赵军的变化,白起也做出了相应的军事调整,不在以骚扰赵军为主了,白起深知赵括的勇武,一旦赵括出现在赵军的营垒之中,那么骚扰赵军的秦军部队,绝对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赵括并不知道对面的白起内心是如何想法,此时他在廉颇的陪同下正在巡视军营,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很是闭塞,赵军士卒都没见过赵括,更不知道赵括长的什么样,赵括也知道自己在赵人,尤其是赵国的军卒中很有名气,这一点如果不利用就浪费了,赵括命人急忙赶制了一面大旗,红色的大旗上书写这大赵庐陵侯赵的字样,带着这面大旗行走在军营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之所以写庐陵侯而不是庐陵君,是因为赵军士卒现在还不知道赵括已经成为庐陵君了。

“喂,那面大旗上写的是什么?”赵军士卒文盲比比皆是,马上问那些认得几个字的熟人。

认得几个字的士卒一看那面大旗,脸色顿时胀红道:“是庐陵侯的旗帜,真的是庐陵侯啊!”

“庐陵侯是谁呀?”士卒们平时对这些不太关心,如果说平原君,马服君,他们倒还知道一二。

“马服子知道不?就是马服君的公子赵括,那个可以一个人杀死一千马贼的赵括,那就是庐陵侯啊!”负责解说的人有点要翻白眼了,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有点白痴。

“是马服子啊!我知道我知道,我老家就是滋城的,我可是听说过马服子的厉害,知道张白的马贼吗?就是被马服子一个人给消灭的,马服子到了军中了,这下我们打败秦人有希望啦!”知道赵括光辉事迹的人马上炫耀的解说着。

口口相传的功效不容低估,赵括走了没有几圈,他抵达军中的消息就传开了,而且是爆炸性的传播,赵军对于勇猛无敌的赵括,那是非常崇拜的,不用赵括登高讲演,军心士气就迎风涨了三分,鼓舞士气的效果堪称非凡。

第二百九十三章 气定神闲的白起

赵括和廉颇只走了三十多个军营,但是这三十多个军营的分布很有讲究,涵盖了赵军大营的各个方位,相信用不了多久赵括来到军营的消息就会流传开。

赵括和廉颇回到中军大帐,赵括提议将裨将以上的军官全部叫到中军来开会,研究一下如何面对秦军。

廉颇最担心的是赵括年少气盛,改变自己和赵奢制定的既定战略,不无担心道:“君上是想主动出击吗?那可就落入了白起调动我军的圈套之中了。”

赵括知道廉颇在担心什么,他可不会犯原版赵括所犯的错误,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我军士气如今有了一些提升,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一个胜仗,只怕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军迫切需要一场胜利,哪怕只是一场小小的胜利也好,才能让我军的士气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上。”

廉颇听了这话心下略安,道:“以君上的勇武,倒是可以小胜几场,但是动用的军队不宜过多,以五千步兵为上限,不知君上以为如何。”

“五千?太多了,两千人足矣!多了反而机动不便。”赵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主意。

一刻钟之后,近百位裨将以上的军官到了中军大帐,廉颇当即宣布了赵王的任命,众军官本来因为赵奢的死士气有些低落,此时见赵王派来了马服子,庐陵侯赵括前来,心情不禁大好。

赵括说了几句勉励众将官的话后,直奔主题道:“秦军就在我们对面,诸位将官可有破敌良策?”

众将官沉默不语,让他们冲锋陷阵可以,让他们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取得战争的胜利,那就有些难为他们了。

赵括不由得有些失望,看来这个时代所谓的名将很是难求啊!怪不得一个名将就可以左右一国的运势。赵括自然不能让场面冷下来,道:“诸位,我赵括做事想来干脆利落,也希望你们不要拖泥带水,近日将有一场大战,还望诸位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证明赵国不是好欺负的……”

“侯爷放心,我等誓死保国,绝不会让秦人越境一步。”众将官这才慷慨激昂的答应着。

廉颇见赵括问计于这些大老粗,知道问不出什么来,道:“君上必有破敌良策,廉颇愿闻其详。”

赵括见众将官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知道他们这段时间被秦军欺负苦了,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奈何赵奢和廉颇严令不许出战,他们也没有办法。

赵括微微一笑,道:“很简单,以牙还牙,秦军不是时常袭扰我军吗!我们就还给他们,即日起组成由十名裨将组成的骚扰队伍,轮番到秦军阵地前搦战,不过距离一定要在我军的弓箭手射程保护之下才行,一旦秦军大举行动,万箭齐发将秦军打回去。”

众将官一听可以出壁垒搦战,个个摩拳擦掌,他们可没有一个是熊包,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廉颇见赵括一副山人自有妙计的模样,心中很是忐忑,心说你小子可别一来就打了败仗,那可就糟糕了,又想到赵括的布置很是得体,即使秦军大规模出动也肯定敌不过赵军的四万控弦之士,想来没有大碍。

散会后赵括和廉颇还有许历商量具体的细节,赵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道:“白天让我军轮番搦战,是为了疲惫秦军,这个过程大概要进行三天左右,通过搦战可以找出秦军布置比较薄弱的地方,然后由我率领两千人马趁夜袭击秦军营地,想来小胜一场不是难事。”

廉颇觉得赵括的安排可以实行,且不说轮番搦战可以疲惫秦军,单是赵括一人就可以制造颇多战果了,他转头看看许历,道:“我以为可以,国尉可有补充的地方吗?”

“白起可不好对付啊!我觉得搦战的时间最好缩短,白天搦战,晚上便袭营,否则时间一长,白起必有准备,那就给我军夜袭增加难度了。”许历道。

赵括觉得许历的建议非常好,自己刚才所说确实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道:“好,就这么决定了。”

白起正在营帐中坐着的时候,突然听到从赵军大营方向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这让他略微一愣,正想出去一看究竟,就见自己的亲兵跑进来道:“君上,赵军出壁垒搦战。”

白起哦了一声道:“是步兵还是骑兵?有多少人?”

“是步兵,大概千人左右。”亲兵答道。

白起闻听眉头一皱,赵人最引以为豪的便是骑射,出壁垒搦战竟然用步兵,这可让他有些摸不清头脑了。

就在白起思索的时候,几员大将走了进来,纷纷请命出战,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把前来搦战的赵军杀的全军覆没,那千把人,还不够他们塞牙缝呢!

白起已经知道是赵括替代赵奢成了赵军的主帅,对赵括这个人白起不会轻视,他看了看情激昂的大将们,道:“这是赵军的疲兵之计,可令全军加强戒备,不可出战。”

几员大将都知道白起治军严厉,一听白起如此吩咐,屁都不敢放一个便退出了大帐。

白起在大帐中来回走着,思考着赵括此举的用意,试探?调动?新官上任三把火?

白起的亲兵们还没有见过武安君如此失态,纷纷用眼神交流着,就在他们觉得奇怪的时候,帐中的白起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廉颇站在高处见出了壁垒的赵军山呼海啸般呐喊,各种羞辱人的言语都未能让秦军出战,不禁赞道:“君上好像未卜先知啊!秦军果然没有出战。”

赵括摇摇头道:“白起还没有摸清我军的意图,当然不会轻易行动了,国尉所说虽然有道理,但是短时间内却无法看出秦军的薄弱环节啊!”

廉颇问道:“君上夜袭,用骑兵还是步兵?”

赵括不假思索道:“骑兵,只有骑兵的速度才能进退神速,不至于让两千将士失陷在秦军营中。”

临近傍晚,搦战的赵军撤回了壁垒,吵吵嚷嚷的一天终于过去了,夜色降临后,秦军和赵军都开始埋锅造饭,时间不长升腾起的米香让士卒们垂涎欲滴。

夜色深沉,静寂无声。赵军的大营壁垒突然打开了,一骑骑赵军骑兵鱼贯而出,他们全副武装,马匹也是如此,不但被上了嚼子,四蹄也被粗布包裹了起来,落地时只发出了轻微的踏踏声。

赵括下达了禁口令,赵军骑兵不许说一句话,尽管如此,整整两千骑兵并没有丝毫的混乱,可见赵军的战斗力和纪律是如何强悍和严明。

夜色中,一马当先的赵括骑在闪电的背上,单手拿着一对大铁锤,枪戟则被他一分为二挂在了闪电的马背上。

赵括将手一挥,两千骑兵如潮水般朝秦军的大营涌去,因为马匹经过特殊的处理,没有发出噪声来,连兵器都紧贴着坐骑,免得不小心碰撞时发出声响来。

赵军的潜行是成功的,直到赵军抵达秦军大营之外数十步,才被秦军的斥候发现,赵括也没有客气,拉开硬功射出几箭,将那些想要报信的斥候射杀当场。

就在赵军想要一举突入秦军大营的时候,负责巡视军营的一队秦军发现了异样,马上吹起了号角。

“呜呜……敌袭……敌袭……”

秦军的大营右翼随着这声号角变的乱哄哄的,熟睡的士卒被惊醒,胡乱的披着铠甲,喝斥声,咒骂声此起彼伏。

一名亲兵着急忙慌的跑到白起的大帐,道:“君上……赵军夜袭……”

白起没有丝毫的慌张,哦了一声,道:“终于要来了吗!倒是想看看他能有什么手段。”

“赵军袭击的是前营还是左右翼?”白起慢吞吞的问道,得知赵军袭击的是左翼,白起脸上露出微笑,道:“很好,那里的铁板绝对够他受的。”

白起在赵军主动搦战后就想到赵军肯定有后着,原本白起也觉得赵军的搦战会进行几天,目的无非是试探秦军的虚实,白起严令不得出战就是怕秦军的布置被赵军得悉,为此白起并没有调动秦军,而是把各营的守将调换了一下。

司马梗是秦国名将司马错之子,是秦军这次出兵的主要将领,原本司马梗被白起委任为后营留守,因为后营是秦军的粮草辎重重地,司马梗善守,将这个任务交给司马梗再合适不过,白起预测赵军会有行动后,马上把司马梗从后营调换到了左翼,而白起则居中策应右翼,得知赵军夜袭秦军的左翼,白起丝毫不担心,就算是猛将赵括亲自率兵攻打司马梗,司马梗也不会让他失望的。

司马梗被调派道左翼大营后,时刻想着白起的嘱咐,晚上睡觉身上的铠甲都不曾摘下,并且严令左翼大营的秦军也和他一样严阵以待,让司马梗有些郁闷的是,赵军夜袭的方位有些刁钻,是左右大营的结合点,右翼的秦军主将稍微疏忽了一些,使秦军看起来有些混乱,司马梗便想着等天亮的时候,一定建议武安君将右翼的主将撤换掉。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百九十四章 我是传奇

赵括本想袭击秦军的右翼,因为秦军的右翼明显混乱一些,可让赵括犹豫的是秦军的右翼明显离秦军中军很近,赵括不想和白起面对面,转而攻打有些静悄悄的秦军左翼。

赵括高声喊喝道:“诸位大赵的儿郎们,阏与一战,那些号称虎狼之师的秦人就好比土鸡瓦狗一样任我们宰割,今天的秦军和阏与的秦军没有什么两样,儿郎们,拿起你们的兵器,让身上的热血沸腾起来,踏破秦军的大营,随我冲啊!”

赵军骑兵被赵括的言语所激励,眼眸中都流露出了滔天的战意,是啊!阏与之战的秦军被大赵打的落花流水,今天他们也一样能做到,能把眼前的秦军打的抬不起头来,一时间虎吼连连,赵军骑兵紧紧跟随在赵括身后杀奔秦军的左翼。

秦军阵后,司马梗略微点了点头,眼前的赵军才是真正的赵军,展现了十足实力的赵军,那种气势甚至盖过了数万秦军的气势,那种无可匹敌的感觉让司马梗有些心头添堵。

秦军不愧是当世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左翼面对赵人的秦军士卒没有一个人骚乱,更别说偷偷的往后挪动脚步了,秦军的军法最为严厉,这个时候后退,死的可不光是士卒本人,士卒的家人都会遭到牵连,秦军士卒们在等,在等司马梗的军令。

在赵军离左翼大营还有近百步的时候,司马梗当机立断,高声喝道:“弓箭手准备……”秦军的弓箭手听到命令,纷纷张弓搭箭。

“竖起盾牌,加快结阵脚步。”司马梗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随着他的命令传达下去,秦军慢慢的形成了一个防御阵地,而且是数万人组成的防御阵地。

赵军阵前,赵括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