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如此多骄-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袭,赵军没有擂响战鼓,战鼓也擂不响了,因为上面的牛皮羊皮早就被吃掉了,军队也没有大声的呐喊,看到赵豹一挥手,这支人马就开始了行动。
白起早就等待这赵军的最后一击,当赵军的营垒门户打开,军卒们犹如潮水一般涌出来的时候,秦军的弓弩手已经准备就绪,那种巨型的弓弩也上弦瞄准,不过没有军官的命令,这些弓弩手都不会放箭,他们要等赵军的人马离的再近一些。
司马蕲有些不敢去看那些赵军士卒,他们士卒太瘦弱了,这根本不像是一场战斗,而是赤裸裸的屠杀。
赵豹亲自指挥这赵军的进攻,这支人马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冲击速度前进着,赵军前锋的速度大大出乎了秦军将士的预料,等秦军将士们反应过来,弓弩手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顷刻间变成了肉搏战。
司马蕲心中很是同情这些赵军,他们明知道这是自杀还勇敢的面对,这样的行为是可敬的,可这是战场,任何怜悯和同情都没有市场,他亲自率军击退了赵军的先锋后,马上下令弓弩手射击,暴雨一般的箭矢向赵军扑去,赵军士卒一排排的倒下……
赵豹一剑将一支利箭斩断,不了那支利箭的箭簇却钻进了他的胳膊里,他使劲扯出来,被羽箭的倒刺扯下来一大块皮肉,鲜血淋漓,赵豹将箭簇一扔,继续前进。
秦军的巨弩终于发动了,撕裂空气的响声犹如鬼蜮的呼号声,数十支巨型弩箭射中了赵豹,赵豹却没有摔倒,而是被那巨型的弩箭架在了战场上,失去神智之前,他觉得自己尽力了,他战死在战场之上,死后也能有脸面去面对死去的父亲赵武灵王。
赵军将士拼命把赵豹抢回营垒之内,赵豹早就断了气,身上的巨型弩箭将他的血几乎放光了,不过他的脸上却有一种解脱般的容颜,似乎一起都不用他操心了。
追随赵豹出战的数千人马只有不足五百人活着回来了,赵豹的亲兵将赵豹最后的遗书拿了出来,那是一份命令,命令赵军上下立即向秦军投降。
看到赵军壁垒之内升起的降幡,秦军阵地沸腾了,响起了仿佛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长平之战,秦人到底还是胜利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数十万人同日死
在赵军军官的引导下,司马梗扬鞭策马进入赵军长平驿壁垒,办理受降事宜,而且秦军还带来了一日的食物,让赵军军官分发下去。
白起没有想到赵军壁垒之内还有二十五万多人,而且是饥饿了一个月的二十五万军卒,衣物和粮米的匮乏,让白起十分的头疼。
总数能有一千多人的赵军士卒踏上了返回家乡的道路,因为秦军上下都没有明文规定,秦军也就没有阻拦他们,可绝大多数人想走却走不了,因为他们实在走不动了,返回家乡的路崎岖难行,他们的身体经不起长途跋涉。
白起早就有过全歼赵军的想法,可赵军投降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当他得知赵卒有千余人自行返回赵国后,这才回过神来,马上严令不得赵卒返乡。
“既然要动手,那就快刀斩乱麻,及早了结吧!”白起又将那铍头拿了出来,轻轻抚摸道:“大王也会同意这么做吧!一定会的。”
白起从军以来,杀戮的敌军总和近四十四万人,虽然白起以凶历闻名诸国,但是在他所主持的战役中,总是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克敌制胜,刚毅果断,雷厉风行,讲究实效,不慕虚名,这都是白起难得的品质。
白起深知赵军壁垒内的近三十万人,他们不是一般的饥民,而是赵军的士卒,掌握着军事技能,一旦这支赵军恢复过来,那对秦军来说就太可怕了,所以要尽早解决,彻底的解决这些赵军。
白起将心腹司马梗叫到营帐内,两个人密谋了很久,司马梗当然唯命是从,不过当司马梗前去传达命令的时候,却遭到了秦军参谋的激烈反对。
按照秦军的军制,随军参谋的职责还是很大的,不过白起在军中向来说一不二,这些参谋的存在也被遗忘了。
一个叫姚师古的参谋来见白起,道:“上将军,我军看着那些饥饿的赵人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生机,如果再杀戮他们,于心何忍啊!我军乃是王师,目的并不是要杀人啊!”
白起平时不愿意听这些参谋的意见,不过对这些参谋还是非常尊重的,解释道:“赵人反复无常,试想如果这三十万人挑起兵变,我军将怎么办?在这太行山区内不知道会留下多少秦国子弟的生命啊!为将者不能有妇人之仁,妇人之仁不能强国,不能救民,也不能平定天下啊!”
“可是,一旦屠戮数十万赵军士卒,秦国乃是虎狼之国的名声岂不永远也洗刷不掉了吗!”姚师古说道。
白起笑道:“为什么一定要洗刷这个名声呢?军人就应该像虎狼一样,那才能震慑敌人之心,我看虎狼之师并不是恶名,而是美名啊!”
白起将参谋们答对好之后,马上命令司马梗将所有赵军集结,前往营垒南侧的一处山谷等候整编。
赵军士卒一队队的步行通过秦军的壁垒,看到壁垒内的秦军营帐整齐,岗位密布,盔明甲亮,军容威仪,皆又怕又羡慕。
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赵军士卒看着秦军威武的模样,道:“如果在这样的军队里作战,可能很少都会失败吧!”
“你想加入秦军吗?”一旁的赵卒听到了,问道。
少年迟疑了一下,道:“我们不是去接受整编吗?难道不是收编到秦军之中吗?一整编,肯定就要发新衣服,能吃包饭了。”
一个年纪稍大的老兵叹息道:“秦人最为痛恨投降的行为,我们恐怕是凶多吉少啊!”这一句话让周围的赵卒都沉默起来,他们都知道秦人不怕死,但是对耻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时常也拿这一点来衡量别国的军队。
司马梗在一旁听着这些话,心中鄙夷的很,败军之卒,乞食之人,竟然不知道羞耻,反而夸夸其谈,真让人厌恶,换做秦军,绝对不会这样。不过司马梗知道这些人正在走向生命的尽头,心中多少也有些怜悯。
赵军被赶到了一处地形狭长的谷地,内侧都是悬崖峭壁,山溪从五丈左右的地方落下来,瀑布下面有一个很深的水潭。
赵军士卒源源不断的被赶到这里,有些心细的赵卒觉得有些不对劲,秦军既然要整编,为什么选在这样的地方呢?应该在比较开阔的地方才对呀!再说整编也没有伤兵什么事,可很多伤兵也都被赶了进来。
一位年长的赵卒似乎明白了什么,从谷口进来,两侧都是峭壁,根本不可能攀爬,偶尔还有一两块石头从峭壁上面掉下来,难道……
“快点走,磨蹭什么。”秦军士卒没让这个赵卒继续想下去,用长戟晃了晃,催促赵军快点走。
这个老兵想的没错,昨天夜里这个山谷周围就进驻了十万秦军,全部都是弓弩手,还准备了许多滚木礌石,按照计划,赵军士卒全部走进山谷后,秦军就会封锁谷口,用滚木礌石击杀赵军,凡是想跑的赵军士卒,弓弩手会将其全部射杀。
山谷两侧,司马梗和司马蕲正在等待着,等待秦军士卒全部撤出山谷后,下达屠杀的命令。
赵军士卒终于发现了不对劲,他们开始拥挤着向谷口外面跑,早就准备好了的秦军把滚木礌石推下去,木石滚落发出连续的巨大响声,一声声惨叫从谷地发出来,犹如地狱鬼魂的嚎叫。
“放箭……”有些赵卒已经跑出了谷口,数不清的秦军弓弩手张弓搭箭,箭雨覆盖在谷口处,凡是想要从谷口逃生的赵卒悉数被射杀在地。
谷口不通,赵军士卒们开始从悬崖峭壁向上攀爬,可是面对滚木礌石不断落下,他们大多数都被砸死了,侥幸爬到半山腰的人,也被弓箭射杀,尸体被牢牢的钉在了山崖上。
尸体一层层的垒叠起来,山岩和草木都染红了鲜血,真可谓尸横满谷,血肉满天飞。
赵军士卒以各种各样的姿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的人扬手向上,还在企盼逃生;有的人低着头颅,似乎在祈祷;有的人怒目而视,似乎在倾诉着对秦军的愤怒;有的人站立而死,是那么的不屈……
就在司马梗命令将剩下的滚木礌石都推下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声晴天霹雳般的吼叫,让他的身体不由得一颤,抬眼望去,看到一个手持双锤的人正在山岭之上向这里奔来。
第四百一十七章 突出重围
赵括和许哲赶到赵军壁垒的时候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异样声音,仔细一听那是无数人惨呼嚎叫的合声,这让赵括暗道不好,撇下许哲飞奔向山谷。
赵括最为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首先他没想到赵军会在这个时候投降,其次他没想到既定的历史转了个弯仍然发生了,当他看到秦军士卒将无数的滚木礌石推下山谷后,忍不住怒吼一声,双锤前挡向秦军这边冲来。
秦军士卒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会碰到煞星,赵括的力量他们如何抵挡的住,不是被撞死就是被撞下山谷,山谷内幸存的赵军士卒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见秦卒从山谷上掉了下来,这让他们痛快不已,那些没有死掉的秦卒成了他们泄愤的对象……
司马梗一方面组织抵御赵括,一方面将这个情况飞快的送到白起那里,也只有武安君白起才有可能拦下赵括啊!
赵括心中怒火冲天,但是却没有烧坏理智,他将山谷上的秦军搅乱后,一路飞奔下山谷,将谷口的秦军也赶的抱头鼠窜,接应还活着的赵军士卒冲出谷口。
“是庐陵君……是我们的庐陵君啊……”头一个看到赵括的人顿时热泪盈眶,高喊着赵括的封号,状若疯狂。
幸存的赵卒都自忖必死,他们没料到庐陵君赵括会来救他们,那种绝处逢生的滋味让他们无法自已,全都高呼着赵括的名字,封号,一齐冲出山谷。
赵括扫了一眼还活着的赵军,这已经不是一支军队了,估计后世最糟糕的难民也要比他们强不少,让赵括稍安欣慰的是这些赵军士卒的眼睛充满了光彩,那是求生的欲望在闪烁。
大概三四万幸存的赵卒冲出了谷口,紧紧跟随在赵括的身后,此时他们才想起自己是一名军人,被秦军欺骗而生的愤怒让他们燃烧起了斗志,有人赤手空拳,有人捡起秦卒死后掉落的兵器,一支难民队伍很快就被武装了起来,最起码在精神上是被武装了起来。
白起得知赵括杀了回来,而且将山谷内活下来的三四万人都带出了险地,功亏一篑的感觉让他恼怒不已,抓起身旁的大棍冲出了营帐。
赵括这次是来救人的,身后这些不堪一击的赵军士卒根本无法展开真正的战斗,再说武安君白起还在秦军营中,一旦被白起缠住,这些赵卒的下场一样悲惨。
此时许哲已经跑到了赵括身边,上气不接下气道:“君上,我们现在怎么办?”
赵括叫过来几名赵卒之中的军官,道:“你们都听从许哲的命令,马上前去丹朱岭,我稍后再去与尔等汇合。”赵括还得阻挡白起有可能的追杀。
白起拦在赵括身前,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轻笑道:“庐陵君,这一仗的胜负已经定下了,让我稍感遗憾的是对手不是你,真希望以后还有和庐陵君对战沙场的机会啊!”
赵括苦笑道:“这本来就是应有的结局,没有什么遗憾不遗憾的,倒是你没有竟全功,也算是一种改变吧!”
白起有点听不懂赵括的话,道:“难道庐陵君早就知道赵军会在长平失败吗?”白起觉得赵括可能是这个意思。
“有句话乃是至理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赵国是败在了政治上,而非军事上,我想这一点武安君也不会否认吧!”赵括道:“秦王的谋略要比赵王高出许多,这就是赵军失败的原因,如果没有秦王和范雎搞的那些花样,长平胜负谁也预料不到,不是吗?”
白起点点头道:“庐陵君果然见地非凡,白起受教了,你我乃是两国的仇敌,如果不是立场不同,我想我们肯定会成为朋友的。”这是白起早就想跟赵括说的话了,今天终于说了出来。
“谁说仇敌就成不了朋友?放开一切,我还是很崇拜你的,一生中都没有打过败仗的将军,有被人崇拜的理由,不过自从我成为赵括后,就有些怕你了,我其实不应该说这些,只怕武安君也听不懂。”赵括心中其实很欣赏白起,不过当他成为赵括后,宿命的安排就让他有些不敢面对白起了。
白起哈哈一笑道:“能让庐陵君害怕我,我白起也算没有白活一世,好,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今日就让我送朋友一程吧!”
赵括将双锤一晃,道:“赵括也正是此意,今日武安君如果身死,赵括必定每年都会去君上坟前拜祭一番。”赵括说着一个健步前冲,双锤一前一后砸向白起。
白起道了声多谢,大棍上撩,架住了赵括的双锤,两个人打在了一处,赵括心有旁骛,还得分心为赵卒着想,因此并没有占上风。
许哲带着三四万赵卒向丹朱岭方向进发,很快就和秦军撞在了一起,面对龙精虎猛的秦军,状若乞丐的赵军如何能抵挡住,一个对撞赵军就损失了数千人。
赵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好把白起向赵军所在的方向引,白起焉能不知赵括的心思,自然不会让赵括如愿,只要他多拖延一会,赵军的死伤将会更大,白起放跑赵括一人可以,却不想赵军逃出生天。
赵军此时没有什么战斗力,三四万人不长时间就剩下了两万不到,死伤很是惨烈,就在这个时候,战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只见秦军阵后响起了厮杀声,这让秦军有些措手不及,抬眼望去却是赵军廉颇的旗帜,一支万人左右的赵军切入战场,很快和被困的赵军汇合在一起。
赵军这一万生力军的加入,给突围增加的有力的砝码,廉颇,李牧,冯亭,廉霆,冯劫等赵军将领带着这一万赵军开路,当真势如破竹,很快就冲出了秦人的包围圈,这并不是秦军打不过赵军这一万人马,而是秦军的兵力此时很分散,让廉颇等人钻了空子。
白起看到这一幕,心知已经没有了阻拦的必要,这些赵军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三万,缺少装备给养,对整个战局已经没有翻覆能力了,只要堵住他们回邯郸的道路,翻不出几朵浪花来,因此白起下令停止追击,免得己军再增伤亡。
第四百一十八章 战败后的赵丹
赵括对于廉颇等人的出现既惊喜又觉得意外,等赵军来到丹朱岭下的时候,赵括才有机会问,道:“将军怎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在秦军后阵呢?难道是能掐会算吗?”
廉颇苦笑道:“君上就不要说笑了,我哪里会掐算啊!而是近月来我每天都派人潜出故关打探秦军的动静,君上走后秦军对故关的围困就不那么严密了,冯劫回来后又熟悉地理,因此我军对秦军的动向知晓的很清楚,当平阳君战死,遗书赵军投降后,秦军的所作所为非常让人起疑,最后还是李牧判断出了白起要杀俘,我们才舍命前来拯救,没想到君上也来了,否则倒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啊!”
赵括叹息道:“现在也差不多,这几万人能不能回到家乡都很难说啊!我们现在要粮草没有粮草,要道路没有道路,白起绝不会让我们返回邯郸的。”
廉颇点点头道:“军中还有战马六百余匹,全部宰杀吧!应该能支撑三五日,我们好好的想想下一步怎么办。”
赵军士卒在丹朱岭下宰杀战马制作肉脯的时候,赵括和廉颇等军中高级将领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蒙骜首先发言,道:“诸位大人,秦军如今扼守住了长平通往邯郸的道路,我军想要返回邯郸只有两条路,第一就是翻越太行山,第二是斜插野王取道魏境,不论走哪个方向都不大容易,太行山根本就没有路,虽然翻过太行山走不远就是邯郸,可是以我军现在的状况,只怕连一半的路程都走不了,强行出发能够活下来的士卒只怕十不足一啊!”
一旁的廉霆一皱眉,道:“斜插野王也不现实,秦军只怕早就在那里驻防重兵了,魏人也不是好相与的,我看还不如翻越太行山呢!”
冯亭摇头道:“太行山不容易翻越啊!上党人都没有完全摸透山岭,大军冒然进山,实在不是稳妥之策,最起码我们没有足够的粮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不过谁也没有好办法,哪条路看起来都行不通,最后众人把目光都落在了赵括和廉颇身上,等着这两个人拿主意。
赵括深吸一口气,看了一圈,道:“翻山,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条捷径,只要我们翻越太行山就有生路了,别人能办到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赵括想到了后世时候有一支伟大的人民武装,在太行山上创造了奇迹,既然已经有过成功的先例,同样是人,他相信赵军也能行的,因为和那支人民武装比起来,他们只是翻越过去而已呀!
廉颇也赞同赵括的观点,按照廉颇的经验来判断,秦军肯定会乘胜进击邯郸的,不捞够足够多的好处,秦军绝不会罢兵,还是尽快回转邯郸为好。
一声令下,赵军上下开始清点兵力,准备翻越太行山,此时赵军还有两万七千余人,除了廉颇带来的近万人马还有些力气外,余者基本都算作伤号了。
蒙骜将整军的任务交给身边的副手后,来到了一处颇为僻静的地方,这里已经有十几个青年军官在等候了。
蒙骜看了看这十几个人,道:“诸位都是从邯郸来的,相信大家对自己的任务都很清楚,我在这里也不废话了,大家尽力而为,无论如何也要在恰当的时候把气愤扇动起来,事成之后,毛遂大人必有重赏。”
那十几个人一齐点头,为首的一名青年军官,道:“大人放心吧!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临离开邯郸的时候,夫人也叮嘱过我们,我们可以保证只会成功,不会失败。”
蒙骜看着这十几个军官各自回到了自己的营中,心头没松反倒沉重起来,他也是离开邯郸的时候被毛遂叫去,被告知了一项伟大的计划,也可以说是阴谋吧!当时把他吓的脸色如土,话都说不完整了,可最后毛遂还是赢得了他的支持,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考虑,人总是想要往高处走的,他现在是赵括的家将,即便得到了赵括极大的重用,最后也还是赵括的家臣,为了光耀蒙氏一族,他觉得冒险值得,另一方面是他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在毛遂说服他的时候,他才知道围绕着赵括产生的利益集团的力量是多么的大,首先是财力,绝对富可敌国,其次是人心人望,赵括一样不缺,最重要的是赵括还有军方的支持……
蒙骜不是没想过事后会得到赵括的责罚,可毛遂说的对,当造成了既定事实后,赵括不见得会反对,因为很多人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他能眼看着那些人倾家荡产,一命呜呼吗?显然是不会的。
赵括整军打算翻越太行山不提,单说赵军长平战败的噩耗传到邯郸后,这座以民风豁达著称的城池,完全沉浸在了愤怒,哀伤和惊惧当中,悲恸之声激荡在邯郸上空。
从王宫的高台上远望邯郸街市,满目都是面色悲苦,身穿丧服的老人和妇女,哀风阵阵的街头,一堆一堆的冥钱还冒着青烟,到了晚上,隐约的啼哭之声让人辗转难免,不能入睡。
长平之战,赵国先后战死了五十万大好男儿,赵丹心中的痛疚无法用言语形容,他觉得正是他的失误才使赵国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和屈辱,使赵国百姓承受着有史以来最为沉重的灾难,而他所认为的失误是不该接受韩国献来的上党郡。
“廉颇误我,赵括误我,赵豹误我……”赵丹不认为自己在用将的问题上有错误,他认为是为将的人没有做好。
赵丹已经三天没有见任何人了,他白天呆呆的望着窗户,晚上痴痴的盯着灯光,完全沉浸在了巨大的失败当中,根本不可能去考虑长平战败后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不过当秦人送来了劝降的通知后,赵丹却一口回绝了,他决不能投降,否则真的没有脸面上对列祖列宗,下对百官百姓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啥招都得用了
秦军在结束了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立即开始了分兵,一部分兵力直下长平西侧的皮牢,司马蕲率军占领了太原,而司马梗率领秦军主力直逼邯郸,白起则亲自压后阵,防备赵括的残部突出太行山。
白起的军事部署无懈可击,在大战后没有给赵国喘息的机会,而强大的秦军此时也处在了胜利的巅峰。
在赵国面临严重危难的形势下,赵国在河间地区的一个县的县令率领全县军民归顺了燕国,面对主力尽失的赵国,燕国军方蠢蠢欲动,赵国又面临着来自南北两侧的夹攻。
赵王赵丹一方面放权给文武百官,凡是能够化解赵国危机的人,赵王不吝封君封侯,也可以答应割让领土给秦国,他又把赵国濒临黄河岸边的灵丘地区封赏给了在楚国握有实权的春申君黄歇,希望能够得到楚国的帮助。
虞卿面对赵国此时此刻的形势,整夜都无法入眠,怀着最后的希望,虞卿向赵丹推荐了好友苏代,苏代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在苏秦死后继承了纵横事业,往来于列国之间,以权谋变术影响各国的政治外交活动。
赵丹现在是有根稻草都认为是可以救命的,对苏代这个著名的辩士也给予厚望,将国库打开任苏代挑选礼物,开展外交活动。
秦国的丞相范雎此时内心忧虑重重,他清醒的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战争过后,也会使政治权力的结构发生变化和调整,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是如此。
范雎知道,秦国取得了空前的战争胜利,这必将给秦国高层带来某些变化,而这种变化极有可能威胁到他现在的政治地位。
就在秦军包围了邯郸后,苏代前来拜访了范雎,两个人以前也见过一面,对对方的才能都很欣赏,范雎亲自把苏代迎到客厅。
范雎的客厅紫檀木的桌案非常明亮,细竹编制的席子平展的很,尽管一尘不染,可范雎还是在坐下之前轻轻擦了擦,这让苏代看着好笑,这说明范雎之前的生活非常的困难,此时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贫苦时擦拭竹席的动作却忘不了,从而成为了一种习惯。
范雎坐下后,面带微笑道:“苏先生风尘仆仆的来到咸阳,不知道这次到秦国来,是为了哪一国进行外交努力呢?”
苏代微微一笑道:“我苏代不管走到哪,说起来都不是为了某一国出力,向来都是为了朋友出谋划策的。”
范雎哈哈一笑道:“苏先生说的对,以苏先生的才能,谋国不在话下,倒是为朋友,才显得出先生的高明来。”
“我还是言归正传吧!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秦军在长平取得了胜利,武安君白起已经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苏代道:“如果武安君能够一举灭赵,秦王几乎就成了天下共主,等到那个时候,武安君只怕非要位列三公不可呀!”
苏代见范雎的脸色阴沉下来,知道一言窝在了范雎的痛痒处,道:“武安君为了秦国征战不下百次,夺城七十余座,按照秦国的军功办法,长平之后,白起的地位,应该是除了秦王之外最高的人了,我临来咸阳的时候,听说有人把白起比作周公,还有人把其比作姜太公呢!”
范雎的脸色非常难看,这正是他担心之处,一旦白起出将入相,虽然不会真的被封为丞相,可白起的地位肯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他这个外来户将会处于何地呢!
苏代临来之前,早就针对范雎的脾气秉性制作了一连串的计划,见范雎如他所料脸色黯然,接着道:“如果武安君攻陷了邯郸,秦王拥有了号令天下的威望,白起一定会得到秦王的重用,等到那个时候,相爷只怕不愿意屈居白起这个武夫之下,也不得不如此了。”
范雎勉强一笑道:“个人的前程毕竟是小事,只要秦国得到了实际的利益,我范雎的个人得失也是不重要的。”
“相爷先国后己,实在令苏代佩服,但是秦国真的能够在征服赵国之后得到利益吗?”苏代反问道。
范雎哦了一声道:“先生这话怎么讲?难道谋取一国也不算是巨大的利益吗?”
苏代苦笑道:“相爷一定还记得秦军进攻韩国,谋取上党,而上党却归顺了赵国,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多数的百姓并不希望得到秦国的统治,而这种思潮在山东六国都普遍存在。”
苏代见范雎赞同这一观点,继续道:“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役,杀戮赵卒四五十万,这让山东五国充满戒心,而赵国民风豪放,更不可能接受秦国的高压统治,就算秦军最后攻克了邯郸,也难保赵人不效仿上党郡,赵国北方的疆土可能会被燕国谋取,东方的几个城池会归顺齐国,南方的领土会被魏国和韩国瓜分,秦国在付出了千万人的代价后,得到的却不过是邯郸一地,另外也加强了山东五国的团结,壮大了山东五国的气势,试问,这是秦国得到的利益吗?”
范雎不是没想过会出现这种结局,反问道:“那么依先生的高见又该如何呢?”
苏代肯定道:“我看不如这样,顺应形势,割取韩国和赵国的部分城池领土,保留赵国的存在,反正长平之战已经让赵国实力尽失了,怎么能让武安君的功劳再进一步呢?”
范雎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苏代此次来咸阳是为了什么,可他不得不承认苏代说的都在理,送走了苏代后,范雎沉默不语,心中非常的矛盾。
第二天,范雎前往宫中觐见秦王,他最后还是采纳了“朋友”苏代的建议,对秦王道:“大王,邯郸战事前景未卜,我军千里远征,一连两年多来民众辛劳,长期的担负着转运军需物资的沉重负担,还请大王接受韩国和赵国割地议和的请求,这样才能使我军将士得到休整,使百姓得到喘息的机会……”
赢稷当然知道连年用兵,老百姓辛劳困苦是事实,他同时也担心山东六国的活动,一旦山东六国沆瀣一气,秦国就非常被动了,可是赢稷也熟悉军事,打仗讲究一鼓作气,如果匆忙收兵,会给军队造成不利的影响,再说秦国牺牲了数十万将士,这才换取到如此有利的形势,怎么能说放手就放手呢?赢稷的内心犹豫不决。
范雎道:“大王,赵国是个军事强国,民风尚武,想要灭掉这样一个国家,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而我军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解决山东五国的救援行动,继续围困邯郸是很不明智的,我想大王也知道当年魏国的名将庞涓曾经占领了邯郸,威震一时,可最后却彻底的惨败了,不仅庞涓自己身败名裂,魏国也一蹶不振……”
赢稷一听范雎这话,身子就是一震,他当然知道庞涓攻取邯郸的历史,魏国取得邯郸后确实没有得到实惠,反而损兵折将,将大好的形势葬送了。
范雎拿捏赢稷的心思还是很老道的,继续说道:“秦国在山东六国的围堵下,必须要步步小心,我们不能为了某个人创立不世战功而让秦国平白的消耗实力,让军民困苦啊!”
赢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