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如此多骄-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为什么筹集到的粮草还不给长平前线运送去,大人可知道长平军中现在的伙食是什么吗?军卒们一天能有两顿粥喝就不错了,我不知道大人究竟是何打算。”虞卿开门见山的说道。
毛遂微微一笑,道:“虞大人看来周游的地方还是少啊!虞大人可知道从邯郸转运粮草到长平,要怎么走吗?羊肠道暂且不提,此时天寒地冻,难道让赵国的子民们都丧生在粮道之上吗?长平军中还有些粮食,只要不让士兵们饿肚子就行了,不能喂饱了长平赵军,而使整个赵国的臣民都饿死冻死吧!粮草是准备出来了,但是一定要等天气好转一些才可以转运。”
虞卿承认这一点毛遂说的在理,随即又道:“那么从韩国和齐国进口的兵器与被服呢?长平军资匮乏,士兵们总不能拿着烧火棍穿着单衣上阵杀敌吧!”
“前期的军资辎重已经运送去了,道理是一样的,我军有这些困难,秦国的大王赢稷都亲临河内了,秦军不也是要面对这些困难吗!如果我军真的处于绝对的劣势,虞大人认为我会不紧不慢吗?现在长平的局势就是如此微妙,雪夜会战都伤了元气,开春之前秦赵双方是不会有大规模的战斗的。”毛遂仍旧面带微笑说道。
虞卿一声叹息,道:“如果大人推断有误呢?大人应该知道现在外面传的都是什么话,应该知道大王的心思,庐陵君和廉颇将军只怕等到开春的时候,也没有机会领兵打仗了。”
毛遂哈哈一笑道:“虞大人,你应该听说过我和庐陵君的交情是怎么回事,你认为我会害庐陵君吗?如果庐陵君有什么闪失,我毛遂还有立足邯郸的最大靠山吗?”
虞卿当然知道毛遂和赵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他心里就是觉得没底,外面的那些传言已经成气候了,最有杀伤力的便是赵括拥兵自重,欲自立为王,这个毛遂不会不知道啊!可他看到的毛遂却气定神闲,难道毛遂早有对策?
虞卿憋着气起身告辞,临别时语重心长的对毛遂说道:“大人,不管您有什么安排,都不要拿赵国的国运开玩笑啊!”
毛遂送走了虞卿,回到府内刚刚坐下,屏风后面就响起了赵媛的声音,道:“你做的是不是太明显了,连虞卿都看出不对劲的地方,我夫君没有理由看不出来,你可别弄巧成拙。”
毛遂见赵媛从屏风后面走出来,道:“还是继续我们刚才的话题吧!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括少这么年轻,遇到这样的机会不容易,我已经这么老了,我等不及呀!夫人呢!夫人现在应该没有了当初那么强烈的报仇之心,现在又图的是什么呢?”
赵媛深吸一口气,道:“我是不想让夫君有什么闪失,白起的能耐我亲眼看到过,虽然不如夫君,可夫君想要解决掉白起也不那么容易,一旦有个闪失,我们一大家子还怎么活?我只希望你别拿夫君的安危开玩笑,我不想去管你所说的什么王图霸业,我只想要一个平平安安的夫君。”
毛遂点头道:“夫人放心吧!这次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连后继的规划都已经构思好了,我毛遂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也要有明主才能够让我施展,赵国这潭水太小了,只有括少才能给我一个更加广大的舞台,这个机会我是绝不会放过的。”
“秦王的那份诏书我已经让人送到了赵丹那里,赵丹对夫君应该起疑心了,易将的事情你抓紧办,夫君早一天回来我的心才能早一天安稳。”赵媛说道。
毛遂嗯了一声,道:“易将的事情还得酝酿酝酿气氛,怎么也要赵丹失去耐心才好办,我手头上还有一件事想要请夫人帮忙,离间赵丹和虞卿,虞卿这个人有些才能,以前我认为他是赵丹一手提拔的,对他不太待见,现在看来他是正理大于一切,这就有可能为括少所用。”
赵媛应允道:“这件事我会去办的,我这里也有一份秦国间谍的名单,现在他们的用处已经不大了,是不是全都除掉?”赵媛说着把一份名单递给毛遂。
毛遂看了看,挑出了几个人,道:“除了这几个人之外,余者夫人皆可除掉。”
赵媛收起名单,道:“郭纵这段时间和秦国间谍走的比较近,多半是打听长平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和郭开赵穆等人过从甚密,这个人已经不可靠了,采购兵器的事情就不要交给他了吧?”
毛遂笑道:“同样是商人,郭纵和吕不韦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郭纵虽然也算精明,但和吕不韦比起来有点鼠目寸光,就由他去吧!将来他会为自己的小算盘后悔的。”
赵媛离开毛遂的府第后,马上把第三叫到了身旁道:“你派人时刻注意着毛遂,如果他有什么出格的举动,马上派人通知我。”赵媛当然知道毛遂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赵括好,可她不得不防,事情无绝对,小心一些总没有错处。
相对于邯郸的暗流涌动,长平这边就平静多了,甚至是有些沉寂,自从雪夜会战以来,秦赵双方都克制的很,说起来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谁都没有了强横的资本,正如白起当日所料,秦军和赵军都处在了同一水平上,而赵军的情况显然更坏一些。
廉颇忧心忡忡的看着赵括,道:“君上,粮草虽然转运来了一些,可仍然不够三日支用,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军心迟早都要散的,还有就是援兵的问题,雪夜会战以来,邯郸没有发一兵一卒,我军兵力捉襟见肘,一旦秦军再次进攻,我们只怕是顶不住啊!”
赵括心里也非常恼火,请求增兵派粮的奏报他已经送上去数份了,赵王赵丹的回复也很干脆,要兵给兵,要粮给粮,可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影子,反而催促赵军行动的旨意到来了几次,这不是成心给添堵吗!赵丹难道不想要那个王位了不成?长平一败,他可就不是现在的地位了,虽然还是赵王,可却是天下间让人耻笑的赵王,不行,还得给邯郸送信。
第四百零五章 不分你我一致推墙倒
在赵括的一再催促下,赵国的援兵和粮草终于在两个月之后陆续抵达了长平前线,只是援兵的数量和辎重的数目都大幅度缩水,援兵只有不到十万人,辎重仅够一月用度。
对于赵国决策层的拖沓态度,长平前线的将士都很是不满,相对于秦军继续增持实力,赵军就有些寒酸了,士气普遍低落,面对秦军小规模的搦战,大多消极应对。
赵括此时也知道了邯郸流传的各种谣言,这没有让他感到惊讶,秦人打这种没有刀光剑影的战斗非常有经验,让赵括难以接受的是,赵丹竟然有被这种谣言左右的趋势,这让他非常失望,不得不写信给毛遂和赵媛,让他们加大力度清剿秦国的间谍,并且给那些接受了秦人重金贿赂的官员以警告,让他们不要做卖国的勾当,必要时可以杀一儆百。
赵括现在还不知道毛遂内心里的真实想法,得到赵括的书信后,毛遂微微一笑,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背着赵括搞小动作,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围绕赵括所形成的利益集团的一致想法,包括几名中层的军官,如赵信等,吕不韦和碧卢组成的商业集团,以及墨者世家的一部分实力派等等,俗话说船大不好调头,毛遂现在已经无法左右这种利益集团的前进方式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当好掌舵手,使这艘船不偏离航向抵达目的地。
“元宗,触龙那个老家伙最近还往王宫里跑吗?你确定他和田薇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毛遂问道。
元宗点头道:“不错,触龙最近经常和太原郡,巨鹿和武城的官员往来密切,筹集的军队精锐现在都驻守在巨鹿,看来太后田薇和大人的想法是一样的,想要促使赵丹易将,我师傅曾经夜入王宫,听到赵丹和田薇商量过这件事。”
毛遂听完心中已经有数,道:“看来大王给括少的时间是三个月,如今两个多月已经过去了,长平前线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大王沉不住气了呀!”
元宗笑了笑,道:“大人,我师傅让我告诉您一句,这事如果露馅了,我们可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毛遂也笑道:“一个个都是老奸巨猾,只有我这么一个傻子顶缸,放心吧!以后括少知道这件事,有我一人承担。”
元宗见毛遂如此干脆,嘿嘿惭笑道:“大人也不要过分悲观,只要您把事情都按照计划实现,不管是谁都不会找您的错处了,利益大家都拿了,怎么可能眼看着您一个人面临责难呢!”
“希望如此吧!括少怎么说的来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所作的这些事,后世的人会明白的。”毛遂自信道。
田薇绝不会想到赵括的人也在给赵括拆台,她正得意的听着触龙的汇报,心里暖洋洋的舒坦,她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今天终于要开始收获了。
触龙把近来的安排讲了一遍,最后道:“娘娘,一旦赵军再次易将,只怕是顶不住秦军的进攻啊!没有了长平可守,秦军必将长驱直入,那时候邯郸危矣,赵国危矣,还望娘娘三思啊!”
田薇微微一笑,道:“相邦不要担心,即便邯郸被兵,哀家也有应对之策,我那侄儿田建已经于月前继承了王位,我那女儿赵妮现在在燕国为后,这齐燕两国到时必然会来救援,魏国和秦国有深仇大恨,龙阳君和信陵君虽然不和,但面对秦国的强势兵锋,他们出兵的几率大概在七成,有这三国合力前来,秦军想要迫使赵国投降,割让土地,那只是痴心妄想。”
触龙点点头,觉得田薇的安排也算得当,有这样的安排,邯郸即使被兵,想必也是有惊无险,这样一来他就放心了,否则死后还真没脸去见赵武灵王。
赵丹的心情越来越差了,赵括在长平手握三十万重兵,让他的心里像是压着一块大石头,那些流言飞语让这块石头的分量越来越重,已经让他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大王,从武城调来的五千兵马已经在马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随时可以包围马城。”将军乐乘走到赵丹身旁行礼道。
赵丹嗯了一声,道:“注意隐蔽,不要让人发现了,平日里可以扮做农民准备春耕,寡人不希望这些兵马最后会派上用场,你明白吗!”
乐乘当然知道赵丹的心里是矛盾的,点头道:“大王放心吧!我会亲自在那里坐镇,一定可保万无一失。”
赵丹正说着,宫人禀报说相邦触龙求见,赵丹命乐乘先下去,看到触龙走进来,道:“相邦,时至今日,寡人可以说是一筹莫展,不知道相邦可有良策化解长平的劣势吗?”
触龙道:“大王,如今只能是我们自己救自己了,想要求乞外援只怕不太可能,因为雪夜会战我军败的有点惨,山东五国对大赵没有信心啊!”
赵丹叹气道:“都怪赵括和廉颇无能,如果雪夜会战败的不那么惨,山东五国见有便宜可占,绝对会出兵相助,现在他们坐山观虎斗,都在看笑话吧!”
“大王,赵括和廉颇只怕也难啊!他们的能力就是如此,想要让他们取得胜利,不太容易了。”触龙道:“依微臣之见,长平再次易将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还望大王三思。”
赵丹哦了一声道:“再次易将?大赵知兵事的除了廉颇就是赵括,还有谁的能力能超过他们俩呢?”
触龙道:“臣向大王举荐一位智谋和勇武都堪称上乘的将军,平阳君赵豹,绝对堪当此任,最重要的是,平阳君绝不会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有任何私心啊!”
赵丹愣了一下,对于赵豹这个王叔,他当然信得过,可赵豹当初极力反对赵军出兵长平,如今再让他去长平前线,赵豹能答应吗?
第四百零六章 一群糊涂蛋
触龙肯定道:“只要大王对平阳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想平阳君一定会答应出将长平的,平阳君应该不能容忍赵括手握军权,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赵丹也认为触龙说的有道理,赵豹是大赵的王亲贵胄,怎么能眼看着赵括这个王族远支有能力取代如今的赵国王室呢!
触龙又将田薇思谋已久的计划抬出来,道:“由平阳君赵豹率领一路大军前往长平接替赵括出任主帅,而另一支大军则交给赵禹,让赵禹直奔河内郡,如果能生擒秦王赢稷,那大王之威名只怕会传遍天下,并大快世人之心。”
赵丹闻听颇为心动,道:“如果能将赢稷生擒,寡人将重重的赏赐他们,只是只有平阳君一人前往长平,是不是有些单薄啊!”
触龙点头道:“大王思虑的对,微臣以为不如让平阳君为主,楼昌将军为辅,这个组合应该会让大王放心了。”
赵丹马上就将赵豹叫到了王宫之中,正如赵丹所料,赵豹对于出将长平一点都不感兴趣,再说赵豹认为有赵括和廉颇在长平已经足够了。
赵丹幽幽一叹,道:“王叔,你可知道长平有多少大赵精锐吗?三十余万之多啊!一旦赵括稍有异心,大赵必然是国将不国啊!王叔请看……”赵丹说着把那份秦王诏书拿了出来递给赵豹。
触龙在一旁也道:“平阳君身为王族首望,当以大赵的江山社稷为重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都相信赵括基本不可能对大赵不忠,可事情没有绝对的,只有平阳君出将长平,夺了赵括的军权,才能把这种隐患消弭于无形之中。”
赵豹不是没听说过那些谣言,可他始终不相信赵括会对大赵有不轨之举,现在看到那份秦王的诏书,他的信心动摇了,设身处地的为赵括想想,手握重兵,又有秦王的扶持,兵变成功的可能性极大,赵括万一要是搏一把,大赵将万劫不复啊!
赵豹被说服了,正待接过赵丹递上的虎符时,一个人小跑着进来,道:“大王不可,大王不可啊!”来者正是虞卿。
赵丹看到虞卿,道:“爱卿认为寡人这么做有不妥的地方吗?寡人只是想要稳妥一些罢了,平阳君也不是不知兵事,如今又带去十万兵马,以四十万之众对付秦军,想来可保长平平安,大赵无事。”
虞卿反驳道:“大王,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赵国已经换过一次主帅了,幸好换的主帅是庐陵君赵括,赵括和其父赵奢在军中素有威望,这才没有导致赵军的士气低落,一旦大王再次换将,长平危矣,大赵危矣啊!”
赵丹哼了一声道:“如果寡人不换将,大赵才真的有危险呢!王叔,且把那份诏书给虞卿看看。”
虞卿看过了诏书,道:“大王,这分明就是秦人的离间之计,大王怎么可以上当呢!秦人奈何不得庐陵君和廉颇,巴不得大王再次换将,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还望大王三思啊!”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寡人心意已决,爱卿暂且退下吧!”赵丹没想到虞卿会来这里聒噪,让他的心情一落千丈,将虞卿打发走之后,对赵豹说道:“王叔,寡人把大赵的江山社稷都交给您了呀!”
赵豹接过虎符,道:“大王放心,只要我赵豹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秦人越过长平一步。”
虞卿出了王宫,心痛道:“都是一群糊涂蛋,怎么能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啊!”
后人有一首诗形容从邯郸到长平的险阻:上党崔嵬甚,羊肠鬼斧开。路从云里出,人自日边来。
赵豹率领十万援兵经过羊肠道时,对这险恶的道路颇有感触,两侧山势的陡峭,中间形成近百里盘旋的羊肠小路,上面高山,下临深渊,这条古道真是险恶高危啊!
楼昌则没有心思欣赏这穷山恶水,他正为自己的机遇兴奋呢!他自认在兵法上颇有造诣,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将抱负施展出来,唯一的一次还被廉颇给搅了,现在好啦!赵王命他担任长平赵军的副帅,那是何等的荣耀啊!他倒要看看廉颇得知这个消息时会是什么表情,还有那个不可一世的庐陵君,看他还有什么可拽的。
和赵豹楼昌一起离开邯郸的还有赵国王族的将军赵禹,赵禹负责以奇兵突袭河内,一举扭转长平的不利局面,这个计划如果能够成功,将会给秦军以致命的打击。
熟悉兵法军事的人都知道,实行奇兵突袭河内的计划,最重要的便是保密,还有一个就是行军的速度。
然而让人气馁的是,赵禹的军队刚刚离开邯郸,位于河内的秦国最高指挥部已经了解了赵军这个突袭计划的全部内容和细节,秦王赢稷亲自指挥两万人马在淇水河南岸布防,准备趁赵军半渡之时发动进攻。
由于赵禹是轻兵急进,速度比赵豹和楼昌快的多,很快就抵达了淇水河附近,正准备渡河的时候,赵禹发现了不妥,马上下令停止渡河,突袭河内的计划也就夭折了,不过赵禹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这支军队在其后的邯郸保卫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非止一日,平阳君赵豹和将军楼昌的援兵终于抵达了赵军在长平前线的大本营,前线赵军得知邯郸来了十万援兵和数不尽的粮米辎重,全都喜上眉梢,之前的种种不满都被抛到了脑后,可随后传出的消息却让赵军将军的喜悦戛然而止。
赵括看着赵豹拿出的半片虎符,心顿时凉快了许多,突然之间觉得看什么都少了颜色,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了。
廉颇也极其不理解赵王的做法,为什么要在这个紧要的关口再次替换主帅呢?这不是把赵军往火坑里推吗!再说赵豹那两下子也不行啊!
“我拒绝交出军权。”赵括只甩给了赵豹这么一句话,转身离开了中军大帐,把一干人等都晾在了那里。
第四百零七章 敢比伍子胥
赵豹没有想到赵括竟然拒绝交出兵权,这让他的脸色非常难看,仅凭这一点,他觉得赵王赵丹担心的没错,赵括已经有野心了。
廉颇也没有想到赵括会这样对待赵豹,这可万分不妥,忙打圆场道:“君上不要放在心上,庐陵君近日因为军中的一些事情,心情不太好,态度难免差一些,我这就去劝劝他。”
楼昌在一旁说道:“身为大赵之臣,竟然拒绝大王的王命,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这可是杀头之罪啊!”
廉颇懒得搭理楼昌,奔出大帐去追赵括,没走出多远就看见赵括在望天不语,走到赵括身后,道:“君上这么做是不对的,不管怎样,王命不可违,还是跟我回去交接虎符吧!”
赵括沉声道:“我做了那么多事情,甚至牺牲了很多,就是为了能给大赵一个安稳的明天,可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竟然想要断送这些……”
廉颇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劝道:“可是我们毕竟还是臣子,身为臣子的第一要求就是服从命令,如果一直拖着不和平阳君交接军权,岂不是做实了这个罪名嘛!日后还怎么处理君臣关系?平阳君并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估计也有不得以的苦衷,否则怎么会答应前来长平呢!”
赵括深吸一口气道:“如果把兵权交给赵豹和楼昌,大赵必败无疑,这怎么可以呢!如此一来我们近两年的努力可就付诸东流了。”
廉颇苦笑道:“我只知道一点,如果我违背了王命,那就等同于叛逆,这个罪名我扛不起,君上也扛不起啊!就由他们去折腾吧!”廉颇对于赵王的这个决定也很恼火,可他现在还算是死忠份子,并不像日后投奔他国那样心灰意冷,因此极力的帮衬着赵括,同时也要维护赵豹的权威。
赵括的心已经快要冻结了,一直以来他总是觉得可以避免赵国陷入长平之战这个大坑里,那样不管是他还是整个赵国,都还有希望,不必遭受战火的冲击,可现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最后结果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如何不让他难过啊!
李牧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赵括身边,他的伤势已经全好了,刚才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低声道:“大哥,要不我们把赵豹等人赶走,反正这个军权是不能交给那两个草包的,平阳君我不太了解,楼昌就是白痴一个,把长平军权交给他们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廉颇道:“平阳君也算是知兵的,可只怕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并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只要时刻提醒他,想来也不会犯什么大错。”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够呛啊!”赵括说道:“我可以照顾他们的面子,完成合符仪式,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军队就交给他们俩,廉颇将军去跟赵豹说说看,如果他不答应这个要求,我绝不会把兵权交出来。”
廉颇认为赵括的这个要求不算过分,想来赵豹也会答应的,果不其然,廉颇进去大帐没多久就出来了,道:“平阳君答应调拨一万人马归君上直辖,虽然兵力少了点,但我想也该足够了。”
赵括没想到赵豹使大劲就给了他一万人马,这哪里够啊!想要再说什么,一旁的廉颇苦道:“君上,这就不错了,大王的意思是让你交出兵权马上返回邯郸,赵豹能做得这个主,不知道要担多大的罪责呢!”
赵括哼了一声道:“好,一万就一万,给我一万人马,我去驻守……”一旁的廉颇打断了赵括的话,道:“平阳君让君上去驻守故关隘口。”
赵括愣了一下,笑道:“这摆明了是把我晾起来呀!我虽然没有伍子胥那两下子,但也要留着眼睛看看赵军是怎么败的。”
赵国的权贵们都认为赵豹知兵事,其实赵豹所谓的知兵事,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他是王族贵胄,和他在一起的是贵族子弟,身边的侍从也都是眉清目秀的小厮,而他来到长平军中,才感觉到所见所闻与他想象的有极大的差距。
一般人对军旅的认识无非是操练和检阅,赵豹身为贵族当然不会有如此肤浅的认识,在他的感知里,行军打仗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充斥着大义与威武,可长平的实际情况却是充满了粗俗,狂野,杂乱和肮脏不堪。
饮食是粗劣的,衣甲是破败的,营帐是四面露风的,战马满身泥垢,连军旗都污秽不堪。
赵豹在赵军的大本营走了一圈,营帐里听到的是国骂,扑鼻而来的是极重的汗臭味,抬眼望去看到的不是英武的士兵,而是刚刚放下锄具的农夫,举手投足透着拙笨和粗野,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而这些军兵却是赵王新近增派长平的援兵。
最让赵豹难以忍受的是,当他视察到加固营垒的地方时,士兵们没有一个上前行礼,而且一个个满身泥垢,衣衫不整,有些军士还全身赤裸,一旁的一名中军侍卫告诉赵豹,“君上,以往遇到这种事情,庐陵君和廉颇将军都要脱下袍服跟军士们一起干一会的。”
赵豹明显的感觉到了加固营垒士兵眼中的不满,这让他满不是滋味,他总不能也脱下袍服跟军士们一起双手玩泥巴吧!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豹当即就严格规定了赵军的军纪,并且重新任免军官,如此一来不免人心浮动。
赵豹得知这个情况后,微微一笑道:“长官和军卒之间哪有刚见面就适应的,这好比是买鞋子,穿新鞋开始或许不会适应,但日子久了就会习惯的。”
赵括和廉颇治军,习惯采用一种粗狂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军卒们放松,增加亲近性,虽然赵括掌管军纪,但是并没有真的用违反军纪杀过士兵,顶多是打一百军棍了事,这种粗狂和严谨的结合,使军队的战斗力无形中提升了许多。
赵豹的治军则全然不同,赵豹按照兵书上所写的,要求军队必须严谨,连很多规章条令都做了更改,军士们首先感觉就是烦扰,闹心,营中一片哀怨之声。
一支作战英勇,敢于吃苦的军队,并不需要以严苛的军法来统帅,赵括和廉颇都知道这一点,而且这支军队也证明了这一点,赵豹却不知道,因此他的风格和赵括廉颇格格不入,最为难以承受的便是最低层的军卒了,吃苦受累的永远都是他们。
第四百零八章 白起出手了
头脑清醒的赵军将领关注着平阳君赵豹上任以来的几把火,都看出了这位平阳君的本质来,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的文雅一点就是志大才疏,胸有大志而不能成大事。
面对秦军的搦战,赵豹马上展开了应对,他认为不能只等着秦人上门挑战,应该也学习秦人那样适度的对秦军的壁垒发动进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赵军的锐气不衰。
战国时代的壁垒,大多是用土夯筑而成的围墙,四面围护作为进攻和退守的阵地,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土城。
夯筑技术是一种基础的建筑技术,先是在地面掘出墙基,然后立柱,立柱间用木板夹成曹箱,一层层填上土,一层层的夯实,撤去木板之后就成了一段土墙,然后依次向上替换木板,一面墙体很快就会矗立起来。
这些工作都是有参战的士兵来做的,因为当时还没有工程兵这么一说,所以参战的士兵对壁垒的组成都知根知底,每战之中针对壁垒都会做些破坏。
赵军在赵豹的一名亲信军官指挥下蜂拥而上,弓箭手成排横列,一声号令万箭齐发,压制住壁垒上的秦军后,赵军士卒冲到壁垒之下,一方面用临时捆绑的木梯向壁垒上攀爬,一方面用掘土工具对秦军的壁垒加以破坏。
壁垒虽然并不太高,但是给赵军进攻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一处壁垒的秦军顽强的抵抗着,让赵军无法取得进展。
廉颇虽然站在远处的营中,但是仍然可以听到杀声震天,看得到不时闪现的血光,心中对赵豹拿赵军士卒的生命做没有价值的军事行动感到非常悲哀。
廉颇对秦军的战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当世之兵有笼统的区别,齐国的技击之士,魏国的武卒之士,秦国的锐士之士,当然还包括赵国的百金之士,诸强征战时,齐国的技击之士不能抵挡魏国的武卒之士,魏国的武卒之士挡不住秦国的锐士之士,而只有赵国的百金之士才有可能和秦军一争长短,但那也是有限的精兵而已。
雪夜会战一役,赵军精锐死伤众多,而赵豹带来的这些援兵,大多是都没有经历过战阵冲杀洗礼的兵卒,以这些兵卒对抗秦军的锐士,怎么会有取胜的道理呢!如果坚守不出也许还有机会,如果主动出击,只怕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赵括站在另外一处高地看着赵军的进攻,赵括看得出对面营垒内的秦军是善于攻战的野战部队,在守城方面并不擅长,但是对面的秦将显然有些本事,组织有序,指挥得法,将领稳健镇静,士卒英勇坚韧,是非常难以对付的。
战鼓声咚咚震天响,箭矢飞射如雨,秦赵双方不断有士卒倒下,赵军的死伤者往往被秦军迅速的扔下壁垒,遭到自己的人践踏。
赵军将领一次次的挥动手中的旗帜,战鼓声没有一丝一毫的停歇,在山岭间回荡着,赵军已经组织了三次强攻,可仍然拿面前的小小壁垒没有办法,只能放弃,白白留下了数千名赵卒的生命。
一个月之后,秦军的大本营中军帐内,空气异常的寂静,肃立的卫兵们一动不动,除了来来往往传送军报的脚步声和马匹的蹄踏声之外,只能听到大帐外帅旗翻飞的啦啦声。
白起已经知道了赵军的最新动静,赵国选择了再次替换主将,赵括和廉颇已经失去了对长平赵军的主导权,换来的是平阳君赵豹和将军楼昌,这是否是秦军大规模进攻的有利时机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