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沃轩辕-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击!”
“出击!”
两万老营的士兵爆发出了如雷的吼声,声势惊天动地。他们不怕死,他们跟着张献忠,什么样的福都享过了,什么样的女人都玩过了,够了,一切都够了!现在是他们光荣的战死的时候了,为了大西国,为了他们自己!
大红色的战袍,带着这些决死的士兵冲了出去。他们无视死亡,无视流血牺牲。他们心中只有唯一的一个信念,任何人也无法动摇的信念:
——为了大西国,为了陛下,光荣的去战死吧!
那团红色的火焰跳动在朱斌的眼中,这是他第二次看到这团耀眼的火焰了。最后决战的时候终于到了!
朱斌拔出了他的战刀,指着那团火焰说道:
“来了,李定国来了!他来和我们拼命了!贼军不怕死,江南军更加不怕死!跟着我冲锋,一战鼎定蜀地。江南军,万岁!”
“江南军,万岁!”
战场上冉冉升腾起了金色的太阳,刺得人无法睁开眼睛!那是朱斌,百胜名将朱斌!那是朱斌,忠勇武英王朱斌!
“万岁!万岁!!万岁!!!”
看到这团金色的太阳出现,战场上江南军爆发出了比决死军更高,更响亮的后生。万岁!这两个字他们觉得喊出来没有任何的不妥。带领着士兵们,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冲锋的,就是他们心中的战神,他们心中真正的君王!
这是太阳和火焰的战争,这是金色和红色的较量!再没有了任何的顾忌,无论是决死军,还是江南铁军,在这一刻,在金色和红色的指引下,舍生忘死的在这片战场,展开了两种信仰之间决死的较量!
一切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当金色和红色到哪,两军的全部主力便会跟随到哪。山沟、田野、树林,每一处都是战场。
没有人害怕,更加不会有人退缩。一切的怯懦,都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在战斗,为了那团金色和红色而战斗。为了他们心目中的太阳和火焰而战斗。
没有什么官兵,也没有什么流寇了。在这块战场上,他们都是战士,真正的战士,全天最勇敢的战士!
就在战场上厮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一场没有任何人预料到的变故发生了……
听说李定国亲自出战,张献忠只担心有失,带着不多的亲兵赶到了战场。从千里镜中,他看到那团金色和红色绞杀在一起,忽然发出了一声长长地叹息: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江南军百战百胜了,朱由斌和咱们过去遇到的那些当官的,不一样啊……”
这时的他并不知道,巨大的危险正在向他悄悄潜来……
……
素有江南军炮神美称的魏重义,对这样的厮杀无聊到了极点。除了最后参战斗的那些人,流寇的士兵哪里能称得上士兵。活靶子,完完全全的就是自己的活靶子!
只有武英王和李定国那还有些看头,他拿着千里镜紧张地注视着。忽然,一个穿着红色龙袍的人影出现在千里镜中。魏重义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揉揉眼睛又端起了千里镜。
张献忠?
张献忠!
魏重义看清楚了,是张献忠,那个大发贼反贼头子张献忠!他扔掉了千里镜,翘起兰花指不断拍着手,笑道:
“大反贼自己找死,可怨不得我。来人,给我把咱们的大将军炮推来。这次我可要立大功了,真是开心死了人了!”
他的部下强忍着恶心为他推来了大将军炮,又赶紧忙不迭的躲到了一边,生怕魏重义一高兴之下会来揩自己油。这位炮神,什么都好,可就是那性格实在是……
……
“轰”的一声,任何人都没有提防,炮弹在张献忠身边炸响!
边上的随从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张献忠吭也未吭,一头就从马上落下。
“陛下!陛下!陛下!”
远处的部下大惊失色,纷纷围了上来。
张献忠勉强睁开了眼睛,看了看部下,虚弱地对他们说道:
“朕自起兵以来,靠着你们的帮忙,克成帝业,现在阵前驾崩,也没什么好后悔的,只是千万不可在这个时候让定国知道了,以免,以免乱他之心……”
他大口喘息了几声:
“朕龙驭归天之后,克使定国继我之位。你们,你们都要好好的辅佐他。只有他,才能够使你们活下去……”
说着,这位一代枭雄,缓缓闭上了眼睛……
大明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事,自号为“八大王”。
在他攻破成都之后,控制了蜀地之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称帝,以成都为西京。
大明景平元年八月初二,遂宁之战爆发。张献忠亲临前线观战,死于炮神魏重义手中。这位一代枭雄,走完了自己最后的道路。而遂宁之战,也随着他的阵亡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第303章 万万金
“什么?张献忠死了,消息确实吗?”显然,才从战场上退下来喘口气的朱斌,也一时间无法相信这样的消息,脸上的表情写满了惊讶!
“张献忠已死,消息确凿!张贼战场督战,魏重义将军发现,亲自操炮,一炮命中,千里镜中,魏重义将军清楚地看见张贼毙命!”
这个巨大的喜讯,却让朱斌看到什么兴奋的表情。这时候的武英王,心里甚至有些遗憾。来到这个时代,他心里隐隐的就想见到那些历史上的著名大人物,和他们面对面地看着。崇祯、吴三桂、李自成他都见到了,唯独这个张献忠看来是没有机会了……
不过,也许世上的事总没有十全十美的,留些遗憾也未必便是坏事吧……
“张献忠死了!”
“张献忠死了!”
巨大的欢呼浪潮,很快在江南军中传中。接着迅速地蔓延到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正在浴血苦战的大西军士兵一瞬间傻了在那里。
陛下死了?
张献忠死了?
他们无法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尤其是那些老营的士兵们。他们不怕死,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因此他们在为自己作战,更加是在为张献忠、为大西国作战。现在带领他们造了十四年反的领袖死了,让他们忽然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战斗……
“造谣!这是官兵在造谣!陛下还在,陛下还在后面看着我们!”
眼见军心渐乱,李定国嘶声大叫道。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父皇死了。
“让陛下出来!让陛下出来啊!”
不知是谁第一个叫了出来,紧接着就是应者如云。
但不管是真是假,那些伤亡巨大的前军早已不再想战斗。
他们从来都不是战士。在此之前,他们只是一群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是从来没有杀过人的百姓。他们不想打仗,他们只想守着自己的屋子,守着自己的家人,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生,到死的时候能有口棺材就已经很满足了。
但在那个什么秦王进蜀后,他们却被逼无奈的放下了手里的锄头,拿起了杀人的武器。他们的儿子,他们的丈夫,都被强行拉到了军队,现在轮到他们了。那血淋淋的杀戮场面让他们害怕,让他们亲眼目睹了什么叫做屠杀。
他们的对手是谁?是朝廷的军队啊,他们这是在犯上作乱!就算侥幸能从战场上活下来,等官兵收复了失地,那参与作乱的人都是杀头的罪啊!
像是猜到了他们的心思,在这个时候,忽然从官兵队伍里传出了潮水般的喊声:
“大明忠勇武英王号令:有被迫从乱者,急速放下武器,官府一概既往不咎。有协从官兵平乱者,赏地,赏银!”
乱了,完全地乱了!
残存的十来万前军,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就在这一瞬间爆发了。他们狂喊着扔掉了手里的武器,他们狂喊着四散奔跑,甚至有的失去了全家的人,竟然疯狂地杀向了大西军士兵。
也许他们的战斗力是低弱的,但十几万人的溃散,却给大西军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整个大西军的战线完全被他们打乱,到处都是溃散的人群,到处都是奔跑的流民。
而同样的,这也给中军和决死军心理上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十几万人的溃散,让亲眼目睹的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很快,他们中有的人也加入了溃散的人群中。接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完了!
在这一刻李定国知道完了。他已经无法再控制战场上的局面了。这是一次全面性的溃败,不可阻止的失败。大西国在此,也许已经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他那些忠诚的部下们,在乱军中奋力帮他杀出一条血路,强行带着他突围。但是,当李定国回到大营,他真的亲眼看到了张献忠已经死了!
奇怪的,李定国却没有任何难过的样子,他竟然一点也不觉得伤心,只是在那愣愣地看着张献忠的遗体,也许,他的心早就已经死了。
当那些人告诉他,“陛下”在临死前,指定李定国继承自己的“皇位”后,李定国苦笑了下:“还有什么大西国,还有什么皇位啊,散了吧,散了吧……”
“大元帅,大元帅!”那些部下着道:“怎么散啊,我们都是从一开始就跟着陛下起事的啊。就算逃到天涯海角,官府也一样会抓到我们,我们只有死路一条啊。求求你,继续带着我们和官府战斗吧!”
李定国有些茫然,他早已抱定了必死之心。但这些人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扔下他们不管吗?这些人抛家弃子,冒着杀头的罪名和义父起事,现在就这么算了吗?
也许有的时候,人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的吧……
“好吧,那我就继续带着你们。”李定国叹了口气说道:“但以后不要叫我什么陛下,就叫,就叫我大元帅吧……”
“大元帅,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李定国沉吟着道:“我计划先回成都,以成都之坚固防御……”
他话音还没有落,就见一骑飞来,马上之人连滚带爬来到李定国面前:“报,我军大军尽出时,官兵一万人轻骑袭击成都,成都,丢啦!”
“又被朱由斌抢先了一步吗?他是从哪里去的成都?”这个时候的李定国,已经没有什么消息可以再让他吃惊的。他唯一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尽快摆脱这个困境。
“命令刘文秀尽量拖住官兵,其余各部随我撤离。”李定国斩钉截铁地道:“我们退往云贵之地,那里官兵力量薄弱,待我们积蓄力量之后,尚可以图大事!”
随着张献忠身死,李定国败退,这场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就这样结束了!
一场并不公平的会战,一场伤亡完全不成比例的战斗。在这场遂宁会战中,官兵方面,江南军阵亡三千七百余人,新降官兵阵亡一万九千余人,又伤一万余人。
而在伪“大西军”方面,伤亡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十五万人,其中仅阵亡者就高达七万八千人。而俘虏、投降、失踪的,又有近十万人之众……
但对于这场可以用辉煌两个字来形容的完胜,日后的江南军将士却并不愿意提起。每当才入伍的新兵,问起“遂宁大捷”的时候,那些亲身参与过这场战斗的老兵不是说记不清了,就是含含糊糊的一带而过。充其量只是绘声绘色地描述武英王是如何的英勇……
的确,这场大捷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地方。在那些死难的贼军士兵中,二十几万人都是被强迫充军的老弱妇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还有许多都是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孩子,这些人却都活生生的死在了自己的眼前……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不知为何,朱斌忽然轻轻地念出了这首诗来。
那一地的尸体,那流淌着的鲜血,只有亲临战场的人,才能感觉到这场战争的残酷;只有经历过血和火的人,才能真正感觉到生命的可贵。
他叫过了随军书记,说道:“遂宁决战不用记得太详细了,就这么写吧。景平元年八月初二,朝廷军与贼军会战于遂宁,贼三十万众,官兵十二万众,赖官兵将士一心,三军用命,终毙贼首张献忠,以寡胜众,大胜。”
正是因为朱斌的这几句话,才让后世很难找到有关遂宁之战的详细资料。只有“炮神”魏重义,如何发现张献忠,如何一炮毙敌的经过,才被仔细记录了下来……
这个时候,何凯匆匆过来道:“督帅,成都方面传来急报,我轻袭大军以取成都。并且,在成都发现了张献忠劫掠来的难以计数的财富珍宝。同时,我们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也缴获了贼军溃乱时留下的金银财物!”
“哦,具体数目有多少?”朱斌淡淡的问了句。
“实在,实在数不清……”何凯为难地道:“我们这目前缴获了六十一辆马车的财物,成都……”说到这,他压低了声音:“成都那起码有万万之数……”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朱斌的心忽然“咚咚”跳了起来,第一个浮入他脑海的,就是后世这人皆尽知的民谣。
他只记得传说里有的说张献忠全部把它沉到了锦江,还留下“藏宝图”等等,以便日后发掘。
有的说张献忠役了数百名石匠在青峰山开采石材,但半年后山里路没修,庙没建,数百名石匠及其开采用石材都无影无踪!据传,这些石材很可能用来修筑地宫,藏那些富可敌国的财宝,而石匠都在地宫修好后被陪葬。
另一种更加力气的传闻是张献忠被害后,其部将派遣心莲和尚从缅甸潜至清峰山看护张献忠的宝藏。
心莲和尚扼守职责,以便时机到时以资相助和响应。然而几年后,吴三桂率清军剿平大西军,心莲和尚在万念俱灰中死去。临死前讲明了他转战南北的不凡身世和经历,但源于入佛已深,没说明藏宝之事,万千藏宝也交托于日后“有缘”人。
自己过去不太相信这些荒诞的故事,但现在看起来难道张献忠的万万金传说,竟然是真的不成?
他很快让自己的头脑从这些传说里摆脱出来,有了这笔巨大的财富,很快原先只在脑海里构思,但却因为花费巨大,不得不搁置起来的想法,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哪里有什么张献忠的财富。”朱斌微笑着道:“张献忠离开成都之前,已经把全部收刮来的金银财宝,全部投到了锦江之中。派上一千名士兵,去锦江挖掘一下,看有没有什么收获。”
何凯愣了一下,很快明白了督帅的意思……
这时郑天瑞上来道:“督帅,李定国溃退,我已派兵一路尾随追杀。另外,刘文秀率军抗拒,已被我部击溃,匪首伪平南先锋刘文秀被生擒!”
“带刘文秀上来!”
当刘文秀被带上来的时候,这位张献忠的养子,贼军的大军兀自挣扎不已,大声道:“我是大将刘文秀,要杀便杀,无需多言!”
朱斌微微笑了一下:“有骨气,可惜啊,张献忠已死,贼军溃败,就算我不杀你,你又能去哪呢?”
“胡说!胡说!”刘文秀狂吼道:“父皇不会死的,你这义军屠夫,造谣!”
“张献忠真的死了。”朱斌叹息了一声:“我们抓获了他的贴身卫士,一会你自己去问他吧。张献忠在死之前,把位置传给了李定国。难道李定国在让你断后的时候,没有派人通知过你这个消息吗?”
看着朱斌一脸惊讶的样子,刘文秀面上露出了愤怒:“没有,没有!难道父皇真的驾崩了?李定国,李定国,你这个天杀的王八蛋!”
第304章 招贤令
“可怜,可怜,流寇永远是流寇。”朱斌看着暴怒不已的刘文秀,一边叹息一边说道:“像你们这样的人,我抓来了又有何用,放了,放了,把这位平南先锋给放了!”
被松开了束缚的刘文秀,愣愣地站在那里不敢相信。自己是个大反贼,是张献忠的养子,可这位武英王,居然浑不把自己当回事?
朱斌淡淡一笑:“我放了你,你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继续当你的反贼,要么再和朝廷为敌,要么去和刘文秀拼个死活,可你现在没兵没将,我很为你担心啊……”
刘文秀的头低了下来,自己的确想要找李定国报仇,可现在张献忠遗留下来的一切全部给了那李定国,自己凭什么去和他争?
看到他的样子,朱斌心里已经有了几分把握:“至于这第二条路,就是趁现在赶快投降。我不但给你个官做,还给你士兵,让你带着去找李定国报仇!”
“王爷!”刘文秀再不犹豫,“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刘文秀失身于贼,蒙王爷不弃,若肯收留,刘文秀必然竭尽全力为王爷,为朝廷效劳,追剿逆贼李定国!”
“好!”朱斌笑道:“我现在就封你为参将之职,剿贼先锋。你再去从俘虏中挑选一万自己的老部下来,带着他们,一路追剿李定国!”
刘文秀倒也爽气:“多谢王爷,但刘文秀只选兵,带队将领却由王爷指派,以防刘文秀心生反复,请王爷三思……”
朱斌大笑起来:“我既然准你降了,你现在便是朝廷命官,如何还会防你?去吧,一刻也不要停留,李定国新败,正是剿灭他的大好时候。等你多立战功,封侯封爵,总兵之职指日可待!”
那刘文秀见武英王如此信任于他,大喜。他也是个聪明人,大西败亡已定,再无回天之力,自己从一个流寇,一转眼成了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正是求之不得。况且,他心中此时恼恨李定国不已,能借着朝廷帮自己报仇,那是天大的好事……
等刘文秀下去之后,朱斌叫来军需官,吩咐道:“切记,每次只可给刘文秀送去两日军粮,他便想要重新造反,咱们也能把住他的命根子。”
见军需官应了,朱斌却又叫来郑天瑞道:
“达川,我军征战已久,到了该休整的时候了。晋你为定南伯,巴蜀、云、贵三省剿匪大帅,坐镇成都,指挥剿匪。凡一应三地军政要务,皆由你独断专裁。凡三地土人、大明之军,皆归你统一指挥。我再给你留下一万江南军,以充你的亲兵。务必要及早平定李定国!”
“末将郑天瑞领命!”
“达川啊。”朱斌将他叫到了自己身边:“我判定,李定国必出蜀地,走云贵。你一路追剿上去,若他在云贵立不稳脚跟了,必去东胡国(缅甸),到时你将如何?”
“可命东胡王交出李定国。”郑天瑞不暇思索地道。
朱斌笑着摇了摇头:“这些小邦君王反复无常,光是让他交人,恐怕他还未必肯了。我看,非在军事上给他们些压力不可。况且,东胡人侵占我大明的领土,也正可借着这个时候收回了……”
明世宗嘉靖十年,年仅十五岁的莽瑞体在东吁继位,从此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创建,史称东吁王朝,大明称其为东胡国。
大明万历七年,东胡国进攻孟养,孟密、木邦,孟养等大片土地都沦于东胡国统治之下,而大明朝廷却还是没有采取积极的反击措施,相反,万历八年云南巡抚饶仁侃又派人去招抚缅甸,但是莽应龙不予理睬。
万历十年东胡国袭破干崖进入姚关。万历十一年东胡军焚掠施甸,进攻顺宁、盏达,所到之处杀掠无数,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万历十一年到十二年明军进行反击,暂时把东胡国势力逐出了木邦、孟养、蛮莫等地。
万历十三年以后,东胡军继续不断入侵明朝云南边境。由于明王朝日趋腐朽,没有能够巩固万历十一年到十二年反击所取得的成果,孟养、木邦等地区便先后为东胡国所控制!
万历二十一年底,东胡军大举入犯,号称有大军三十万,战象百头。在其侵占蛮莫后,接着分兵三路,一路进攻腊撒,一路进攻遮放、芒市,一路进攻杉木龙这些大明领土。
明万历三十四年,莽应龙孙子阿那毕隆派军三十万进攻木邦,明军救兵不至,木邦失陷。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再也无力收复被东胡国占领的广大领地了。
被一个后世即为缅甸的小小国家打成这样,也算是大明王朝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了!
朱斌自成武英王以来,向以收复失地为己任。不光是满清侵占去的土地,所有在大明历史上曾经丢失的领土,他都要一寸一寸地收回来。而此时江南军连战连捷,自己的声望正在逐渐走向巅峰,正是大举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
郑天瑞略想了想,很快明白了朱斌的意思:“我懂了,若是东胡王冥顽不灵,那我大明铁骑,也就无可奈何地要马踏东胡……”
朱斌会心地笑了,随即郑重地对他说道:“郑天瑞,给我把万历年间大明丢失的疆土拿回来。教训,必须要个东胡国一个最沉重,最惨痛的教训。让他们明白什么叫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道理!”
“属下郑天瑞必不负督帅所托!”郑天瑞意气风发地大声道。
遂宁大战之后,朱斌以郑天瑞留下继续处置剿匪事宜。他却命大军进入成都,整修二十天后班师回朝。而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张献忠收刮来的大笔财富运走。
在这期间,他又在蜀地广颁招贤令,为朝廷选拔人才。没几天,果然有大批的人应征前来,只是都不甚合朱斌心意,唯独有个叫卢英的人却引起了他的好奇。
此人本是个县令,张献忠贼兵大举入蜀后,他身为县令,本有守他之责,结果这人却避而不战,偷偷摸摸的放弃县令不当逃跑。等“招贤令”一出,他居然又厚颜无耻的以县令的身份来到成都应征。
本来对于这样贪生怕死的人,朱斌不砍他脑袋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又焉会用他?结果,有样事情却引起了他的好奇,让他会见了这个叫卢英的县令。
原来,自从卢英来到成都后,凡是认识他的人中十个里十个说他坏话。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偏偏当朱斌问起这些人卢英究竟有哪些过错,好让自己可以惩罚的时候,这些人除了说他弃民逃跑之外,其它一条也说不出来。顶多再加上几句“据说”、“听说”其人做过的某某事情来……
这就有些古怪了,一个口碑如此差的人,居然让别人指责不出什么错误。“凡有才能的人必然遭人妒嫉”,当这句话浮现在朱斌脑海的时候,顿时让他有了召见此人的意思。
面对天下闻名的忠勇武英王,卢英似乎显得有些畏惧,手也不知放哪,脚也不知放哪,不时地还抬起眼睛,偷偷地看上朱斌一眼,等朱斌威严的目光射向了他,他又很快把头深深低了下来。
“为何如此多的人骂你啊?”朱斌喝了口茶问道。
“回,回王爷的话……”这人说话的时候还有些口吃:“因为下官为官清廉,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财物,也不与当地士绅交往,不接受同僚的宴请,故此,故此他们才会如此嫉恨于我……”
“哦?这么看来你还是位清官了?”朱斌淡淡地笑了下,忽然厉声说道:“你身为一县之长,本应报效朝廷,率领乡民力抗贼军,可你居然脚底抹油,扔下你的属民,在溜之大吉,你这算是什么朝廷的官员!”
本以为这胆小的人会被吓坏,谁想到卢英却不知哪来的胆子,大声抗辩着道:“下官本就不是当县令的料,更加不会带兵打仗。当日贼军声势浩大,官兵在张贼面前尚且不堪一击,小人又哪里抵抗得住?况且,若是强行抵抗,只会招来张贼杀戮。下官左思右想,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一走了之……”
“你倒还有理了?”朱斌大是好奇:“跑就是跑,还编出这么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你不是当官的料,难道还有人强迫你当不成!”
“正是有人强迫我当!”卢英的回答更绝:“当日我在工部供职,当时的工部孙尚书,也不知小人哪里得罪了他,非要逼着我来当这个县令。每日的公文弄得小人苦不堪言,这次见到了王爷的招贤令,这才前来,以图发挥自己胸中所长!”
朱斌正好在喝茶,听到这话一口水差点喷了出来。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自古京官没什么油水可以捞,只有地方官员才有机会大把大把的银子进帐,更何况是个工部做事的小官?那真正是清苦得可以。
这卢英当真可以,那什么孙尚书委派了个他地方官员,一县之长,自然是提拔他,给他好处,可他却就是不领情,还以为别人在陷害他……
“你说说,你说说,你不是当县令的料,那你能做什么?”朱斌忍住想笑的冲动,板着脸问道。
这话让卢英顿时神采飞扬,那份畏惧和胆怯消失得无影无踪:“小人会做东西,会用木头做牛马,活灵活现;会造船,还会做大风筝……”
“停,停!”朱斌怕他说下去就没完没了,赶紧打断他道:“这些也算本事?本王爷军中这样的能工巧匠多的是!”
卢英不屑一顾地道:
“能工巧匠?什么才算能工巧匠?王爷手下的人,能复制出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吗?王爷手下的人,能用铁做出一艘栽着一个人却在大江大海之中不会沉没的船吗?王爷手下的人,能做出一只驮栽着一个壮汉,却依然能飞行十余丈远的大风筝吗?”
朱斌听得目瞪口呆。传说中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铁甲船?还有,风筝?不,那不是风筝了,那简直是,简直是:
——飞机!
“这些东西你都会做?”朱斌难以置信地道。
“当然,下官怎么敢欺骗王爷!”说这话的时候,卢英又自信又有些傲慢:“能工巧匠?这世上只有我配当这四个字。那些人只是匠人而已,而我,却是大师!王爷若不信,可以给我一个月时间,王爷要什么我帮你做出什么来。若做不出,请砍了我的脑袋!”
若这人说的全是真的,那自己真拣到宝了,朱斌心里想到。也难怪他对做官那么厌恶,像这些有特殊才能的怪人,只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发明之中……
“你说的我也是将信将疑。”朱斌又恢复了常态,淡淡地道:“这样吧,你且留在我的军中,跟我一起回京师去。到时,我再调拨给你一批人和银子,你就先把你刚才说的那三样做出来……”
卢英一听大喜,正想谢过,却听朱斌又说道:
“你若真的能做到了,以后我就派你专门做这些东西。可是,我丑话也说先头,你要是胆敢欺骗我的话,新帐老帐咱们一起算!”
第305章 屏山三战
景平元年八月初二,江南军会战大西军于遂宁,十二万大破三十万,使贼首张献忠身死,张贼养子大将李定国逃亡,蜀地贼势大减!
八月初三,忠勇武英王下达“灭贼令”,以歌谣的方式广播民间。
其后,李定国残部三万余人,流窜至沐川一带,正在修整之时,被乡兵发现,随即当地明军指挥起明兵三千,土兵三千袭之。李定国新败,不敢战,遂败走。
至屏山,又遭土人武装袭击,损失几十人。眼见士气不整,处处遭袭,李定国大怒,决意打一场胜仗重振声威。
正巧附近一带明军、土兵、士绅武装组成一支一万余人规模的队伍,在副将常远的指挥下一路紧紧追来。李定国乃在屏山一带设下埋伏,袭之。常远不曾防备,一路耀武扬威而来,正中李定国的埋伏,大败,损失其部数千人,常远率领败兵退入屏山城,多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