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王爷,现在该怎么办?我看江南军的样子是要攻城的了。”他的部下郭柄光叫道。

“无妨。”孔有德喘息着道:“那李天齐只四是在报复,谅他一万余人也不敢攻城,我军只需要一边坚守,一边向多尔衮请求援军即可。命令各部士兵,主管坚守,不许出击!”

这一番炮从中午射到天黑才结束。不知道多少炮弹射到了宁远城中,宁远城里的士兵伤亡过千。但可惜的,宁远城厚墙高,大明朝廷当初在这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几代帝王,无数将士,在这加固又加固,早已把宁远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因为半天的炮击,却没有对宁远造成什么太大的伤害……

李天齐见天色已黑,命令暂时停止炮击,才回到军营中,却闻山海关总兵黄飙、锦州总兵郭飞、松山总兵刘风都到了。

进了自己大营,见三人已在,李天齐也不待他们问,便将戴参将如何惨死,自己如何愤怒,进而炮击宁远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

“二哥,你说,现在咱们该怎么办?”李天齐说完了问道。

黄飙沉默了会,说道:“反正督帅给我们的任务是收复宁远四城,这仗迟早要打。既然今天出了这样的事,我看就不如借这个机会,提前收复宁远。”

那三名总兵大喜,却在一起商议了会,都觉得李天齐处兵少,若要强行攻击宁远坚城,只怕会使伤亡大增,却不能成功。

黄飙提出三镇各增兵八千于宁远,只留两三千人在监视住清军动静。各人思之,都觉此计可行,乃共推黄飙指挥此次战争。

“今夜我等立刻回去,明日发兵宁远。”黄飙起身说道:“再给督帅修书一封,言及此地情况,只说我等将提前发起攻击,两月之内,誓死收复宁远四城!”

从第二日开始,宁远城下就有大量的江南军源源不断的增援上来。孔有德见了,知道这是江南军准备动手了,他一边命令继续加固城防,一边接连派出使者向盛京督请援军。

随着各部士兵的到达,至五月底六月初,宁远城下江南军已经集兵达到三万四千余人。火炮达到了惊人的八百余门。而与此同时朱斌也同意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山东、江南方面的物资、新征召入伍的士兵,开始纷纷向宁远汇集而来……

六月初八,大明江南军对宁远的攻击正式开始。

这次收复宁远的作战,江南军由黄飙任总大帅。从战争发生的第一天起,江南军便以绝对优势性的火炮牢牢压制住了宁远。起初,宁远火炮还与江南军对射,但到了十日这天,宁远守军的火炮被摧毁过半,声势越来越小……

被逼无奈的孔有德,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下令将剩余的火炮调到城内安全的地方,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一门炮不得使用,违令者军法从事!

失去了威胁的江南军炮兵,从这一刻开始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宁远了……

其后,成批成批从海陆地两个方向运抵宁远的物资,却让黄飙大是头疼。眼看着满地都是物资,自己却缺少人力搬运,使黄飙伤透了脑筋。

还好,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窘迫的状况。

这人,就是当初负责修筑运河,险些被朱斌砍掉脑袋的胡宝其。那胡宝其自从被朱斌现场逮着,严厉训斥,并免去官职,戴罪立功之后,倒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过了一年有余,便官复原职,现在的职位却是江南转运特使。

那随着胡宝其一起陆续来到宁远的,却足足有六万民夫。这六万人却是当初大批涌入江南的难民之中,一部分参军,一部分去了台湾和澳门,剩下的却被胡宝其集中了起来,专事各地物资运送,这次他被调来,却果然派上用场。

胡宝其迅速让这六万民夫搬运物资,一边又以官府的名义遍贴告示,广征召人手。他不但管饭,而且出的工钱又多,这年头天下还没有太平,边关饥民到处可见,一听有饭吃还有银子拿,哪有不应者如云的道理……

看到一队队的民夫走过,黄飙却对胡宝其说道:“老胡,你这次可又有点妄做主张了,等收复了宁远四城,不知道要花掉多少银子。那陶家父子是出名的吝啬,平时我问他要点东西,那张脸不知拉得有多长,这次,嘿嘿,你就等着被陶海骂吧……”

“不怕,不怕,我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胡宝其满不在乎地笑道:“这次啊,我可不要陶海拿出多少银子来,说实话,我老胡名声不好,他陶海对我防范得紧,次次都要把账目查得清清楚楚,弄到我一丝油水也都没有……”

黄飙追问之下,却听胡宝其洋洋得意地说道:

“我听说吴三桂在宁远城里留下了大量的家产田地,多尔衮为了收吴三桂之心,一样未动。后来山海关之战爆发,金虏大败,仓皇退回盛京,吴三桂也没有来得及搬运。这次等打下了宁远,嘿嘿,还请黄总镇把那些东西交给我处置吧……”

黄飙倒愣在了那里,他可没有想到胡宝其居然把脑筋动到了这,笑道:

“老胡啊,都说你这人办事勤快,可就是贪财,那次正是因为如此才被督帅责罚。你这次见到吴三桂的财物,哪有不动心的道理,八成又不知道要往自己口袋里塞进多少……”

胡宝其脸皮也厚:“朝廷还不差饿兵。我老胡这条命早就是王爷的了,其实我知道王爷的心思,只要你把事情办利索了,一些小错想来王爷也不会计较!”

第293章 重回宁远

宁远城外那一声声的炮声,像一声声的催命的喊声,不断撞击着孔有德的心房。他烦躁地连饭也无法吃下,不时地站起身来向外面张望几眼,又不时地发出重重地叹息!

他看了一眼身边正在喂着幼小的儿子吃饭的妻子白氏,心中有些懊悔。当日多尔衮将宁远交给他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死守宁远的决心,他派人接来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为此还受到了多尔衮的赞扬。

本来在孔有德看来,山海关之败,不过是在大清统一中原道路上的一次挫折,早晚都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到时候,凭着自己的这份忠义,必可飞黄腾达,彻底得到满人的信任。谁想到现在的事态却会变化成了这个样子……

想来也是可怜,自己中年才娶妻得子,真不知道是什么迷惑了自己的心窍,使自己一家人都陷入到了宁远这个困境之中。

“王爷,多少还是吃一点吧。”白氏叹息着夹了一筷子菜放入孔有德面前碗里:“想来满人不会对这坐视不理的,等发来了援兵,一切就都好办了。”

孔有德重重叹了口气:“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我听人说,江南军的水师自登陆后,在咱们大清的地界里四处袭击、扰乱,摄政王又才经了山海关之败,现在正被弄得焦头烂额的。我已经给摄政王接连发了三封求援信,可到现在却一点消息也都没有……”

白氏把身子向孔有德身边挪了一挪,小声对他说道:“王爷,咱们本来都是大明的人,后来被逼于无奈这才降了满人。现在,不如把宁远再献给江南军?有了这份功绩,或许可以免了王爷的罪责……”

孔有德色变,急忙向门外看了看,呵斥道:“这话是可以乱说的?咱早就是明朝的敌人了,回去了还是死路一条。我又和那朱由斌交过手,他又岂能饶我?为今之计,只有在这宁远死守,以期出现奇迹……”

正说话间,忽然宁远城里传来了惊天巨响,接着一声连着一声不绝于耳,那声音却是从存放火炮之处传来,只把孔有德惊得筷子都掉了下来,猛然站起身来,疯子一般地冲了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白氏的眼泪忽然就忍不住地流了下来。自己的这个丈夫,在她的眼里,总也是个英雄。可现在这个样子,却真的让她心酸……

来到火炮存放之地的孔有德,面前的一切都让他觉得天崩地裂,几乎要站立不住。远远的就能看到那里爆炸声不断,火光冲天。等走近了,却是尸横遍野,所有的火炮,都已经毁在了这爆炸之中……

“怎么回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孔有德一把抓住了来到现场的郭柄光疯狂地叫道。

“我,我也才来,我不知道……”郭柄光面无人色:“就这么,爆炸就忽然起来了……”

“我的炮,我的炮啊。”孔有德“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麻木地看着面前的一切,麻木地看着他视若珍宝的,可现在却成了一堆废铁的火炮,近乎于绝望地叫道。

他之所以能一到大清就受到皇太极的如此重视,完全是因为自己携带过去的那些火炮,那些皇太极不知渴望了多久的宝贝。可现在全毁了,这宁远还怎么守?就算自己侥幸脱身了,回到盛京那些满人还会对自己重视吗?

他忽然站了起来,咬牙切齿地道:“城里有奸细,一定有朱由斌派来的奸细,给我找,挨家挨户地搜,给我把奸细绞死!”

其实城里的确有黄溪安插下的情报人员,但这场爆炸和他们却一点关系也都没有。孔有德对火炮视若珍宝,看护极其严密,那些情报人员就算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炸毁那里。

但这场爆炸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人说是当时有看守的士兵,不满孔有德的汉奸行为,而毅然于此同归于尽的;有人说这是江南军的火炮,无巧不成书的落到了这里,天要灭亡孔有德……

但不管哪种说法却都无法得到证实了,因为看守火炮的二百三十三名士兵,全部都死在了爆炸的现场!

其实江南军攻击宁远的消息,早就传到了败退回盛京的多尔衮耳中。宁远乃是满清费了千辛万苦才夺取的,地理位置又极其重要,多尔衮焉能让他如此轻易的就重新回到大明手中?可现在的满清,却遇到了入关以来最困难的局面。

几万大军扔在了关内,亲王阿济格到现在也生死不知,而因为这场大败,使满清本来逐渐稳定的战局又有些动乱起来,那些本来就对多尔衮不满的势力,又开始重新冒头……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登陆的该死的江南军水师,整日里袭扰满人各地。今天在那,明天又跑去了那里,害得追击的八旗队伍,几乎要跑断了腿。

内忧外患之下的多尔衮,派人请来了降将吴三桂,征询他的意见。

出现在多尔衮面前的吴三桂,一个人不知憔悴了多少了,当多尔衮问起的时候,吴三桂淡淡地道:“我以为,宁远不可以救。”

多尔衮急忙追问为何,却听吴三桂说道:

“八旗才遭新败,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恢复元气,稳定内部。若现在增兵救援宁远,那是朱由斌最愿意看到的事情。双方在那纠缠得时间越长,对我大清越不利。大清无法和大明相比啊,等朱由斌统一了大明,就算耗,也能耗死我们大明了……”

“你的意思,是咱们大清迟早会被明朝灭了?”多尔衮皱着眉头说道。

“也不尽然。”吴三桂微微摇了摇头:“我们可以一边稳定内部,一边等。大明的那些官员,没有人比我更加了解他们了。早晚都会出现内乱,等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了……摄政王,请放弃宁远吧……”

“千辛万苦得到的宁远,却又就这么轻易地丢了。”

多尔衮长长叹息了一声,有些步履蹒跚地走了出去。

吴三桂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朱由斌,朱由斌,你胜了,我败了。但这难道就是结束了吗?也许几年之后,我们还会在战场上重逢的……

……

大明崇祯十七年六月二十日,景平帝于北京登基。

当消息传到宁远的时候,已是二十一日。这时的宁远,已经被围困了一月有余。为了庆祝景平帝的登基,黄溪下令于二十二日对宁远进行总攻!

八百门火炮被集中起来使用,猛烈轰击西城门。这样的炮火是完全疯狂的,这样的炮火是完全毁灭性的。宁远城墙再坚固,也无法承受如此“丧失理性”的攻击。

一天,整整轰击了一天!

那些曾经经过过宁远收复战的老兵,回忆起这段历史的时候还是满脸写满了骄傲的神色。他会告诉那些听故事的人,用自己最夸张的语言,最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形容那一天的地动山摇,那一天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六月二十二日,炮击再次开始。经过了二十一日整整一天的轰击,宁远西门已经变得破碎不堪。终于,西城终于被打开了,三万江南军将士,呼啸着冲向了宁远。

孔有德闻听西城被破,立即组织兵力,布阵于得胜门处。竭力呐喊着,企图阻挡住汹涌入城的江南军将士。

激战就在得胜门展开。两军将士在做着殊死地搏杀。这是胆气与胆气的较量,这是勇气和勇气的较量。这不关乎生与死,而是为了各自的荣誉而战……

这是孔有德第二次与江南军交手了,上次在登州的时候,他败了,然后像条落水狗一般逃跑;但这次,他不能再跑了,只要他离开这里,他便会丧失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

他看着江南军的士兵,用火铳、用刀枪、用弓箭大量杀伤着自己的士兵,他看着一个个部下倒下,他看着江南军一寸一寸将自己的队伍压迫到了一个狭小的地方,可是他忽然发现,在强大的江南军面前,自己却显得如此的渺小可怜……

他看到郭柄光向自己跑了过去,身上带着几处伤口,急切地大声叫道:“王爷,实在顶不住了,尽快想个办法啊!”

孔有德忽然笑了:“让将士们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吧,我有些累了,要去休息一下。”

说着,他慢慢地转过了身子,离开了战场。郭柄光愣愣地看着他的背影,像是明白了什么。他嘶声吼叫着,抓起了刀又向对面的江南军士兵冲了过去。

一枝羽箭飞来,笔直地插入了郭柄光的心房,这位孔有德的老部下,也如他的主子一样笑了笑,然后慢慢的,慢慢的倒了下去……

……

“王爷,明军进城了吗?”见到孔有德回来,白氏显得有几分惊慌地问道。

孔有德却猛然向自己的老婆跪了下来,见到丈夫这样的举动,白氏惊慌失措,却听孔有德说道:“夫人,俺老孔求你,求你带着我的儿子赶快离开这里。俺老孔就这么一个儿子,求你千万保全了他的性命。”

白氏已经明白了什么,流着泪拼命点头:“那王爷你呢?”

“我?”孔有德惨笑着站起了身:“我先不忠于明朝,若现在再不忠于大清,天下还有我立足的地方吗?夫人,勿在以我为挂,好好地照顾我们的儿子去吧……”

把老婆孩子送走之后,他回到内室,找出了纸笔,一边想着一边费劲的写着什么,他本不识字,降了满清后才抽空找人教的自己,因此这一封不长的信,对他来说却显得如此的艰难……

大明景平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宁远得胜门被江南军占领。城中敌人溃败。入夜,江南军继续深入宁远城中,搜剿敌军败兵。

而最先随着官兵进城的,居然就是那个胡宝其。他一门心思惦记着吴三桂留下的财物,因为面对宁远随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居然也不管不顾了,当真要做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八字……

几枝火把照亮了恭顺王府,看着高高在上的牌匾,黄溪和李天齐相视而笑。回来了,这座大明的名城,现在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手中。

他们推开虚掩着的大门,慢慢地走了进去。王府里空无一人,想来已都逃命而去。到处都能看到破碎的瓷器,倒地的桌椅。

当他们走进内室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已经吊死在了那,在他身子下,还落下了一封信,黄飙弯腰拣了起来,只见那信上的字写得歪歪扭扭:

“黄飙,俺老孔不及你,死了也没怨言。现在宁远归你了,老孔这条命也交代在这了,只是求你若是抓到了我的家人,请放了他们一条生路,我老孔在地底下也感激你们……”

黄飙冷笑了几声,撕碎了那封信,扬手一扔,漫天的纸屑飞舞。黄飙拍了拍孔有德的尸体,说道:

“从你投降金虏当上奴才的那一天起,你就应该想到会有这样的下场。不是我们不想要饶了你的家人,实在是你害了他们,好好地去吧,下辈子做个好人!”

第294章 奇妙的突围计划

宁远顺利地回到了大明的版图,在这场有些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江南军以最小的伤亡,夺取了这座大明的坚城,而负责守卫此城的满清恭顺王孔有德全家,全部死在了宁远!

孔有德的妻子白氏选择了自杀驯服殉夫,据说她在把孩子交给卫士的时候,对她的孩子说了这么一句话:“愿你不要像你的父亲一样为贼。”虽然白氏只是个女人,但显然她要比孔有德来得有见识得多。

随后,搜城的江南军在城外不远处发现了孔有德之子的尸体。关于孔有德之子的死法,一直都有两个版本。一个说是那个卫士,害怕带着个孩子逃不远,干脆就杀了他。另一个说法是他们被江南军追上,黄飙为了斩草除根,断然杀了孔有德的孩子……

至于这两种说法谁真谁假,没有人能够判断得出。黄飙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这件事,就如同历史上无数难以解开的谜团一样,只能漂浮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宁远的收复,标志着大明恢复疆土的军事行动,提前进入了一个高潮。六月到七月间,江南军接连发起松山战役、杏城战役,歼敌两万六千余人,俘虏一万余人,是为大捷。

随着宁远、松山和杏城的收复,锦州,这座在明清对峙时,饱受苦难的名城,也已经直接暴露在了江南军的炮火之下。

七月十日,江南军动员三万余正规军,八万各地增援上来的明军,包围锦州。而这时负责守卫锦州的,却是满清礼亲王代善的次子硕托。

说起这个硕托,也是满清一个奇特之极的人物,他是满清唯一的一个曾经想要投靠明朝的显赫家庭出来的贝勒。

早年代善分家产时,将富裕的属人都留给了幼子,却把贫困的属人分给岳托和硕托。硕托不满父亲对自己的虐待,曾密谋投明,事情败露后,被祖父下令囚于高墙之内。

不久,被放,累积军功封为贝勒。后金天聪四年,硕托随叔父阿敏放弃永平等城败归,被革去贝勒职位,夺了所属人口。

第二年参加围攻大凌河城的战役,激战中连伤腿、手,挽回了声誉,被封为固山贝子。但此后,他就霉运不断,屡次论罪受罚。有一次,皇太极又被他气得要死,警告说:“你的罪太多了!朕屡次宽宥你,你屡次重犯,就好像与自己无关。以后你再犯事,直接交付法司处置,不再宽恕!”

不过皇太极生前,硕托虽屡次获罪,但对他总还是网开一面。

按照正常的历史流程,这位满清礼亲王的儿子,应当在满清顺治帝登基的第二天,即以“扰乱国政”案被多尔衮处死,但现在却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硕托反而还被多尔衮留下镇守锦州这一重镇……

就在江南军一切准备就绪,准备攻击锦州的时候,黄飙的大营中却忽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我叫何墨,是硕托的随军幕僚。”这名四十多岁的汉人很有礼貌的自我介绍道。

黄飙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来这做什么,是硕托派你来的?来做说客的吗?”

“是的,的确是硕托派我来的。”何墨显得非常从容:“我来这里,我传达硕托的两个意思,第一,是大明的军队不能伤害到他;第二,是他要在和明军浴血苦战之后,带着自己的部队,杀开一条血路突围!”

营帐中的边关四大总镇面面相觑,他们听过奇怪的要求,却没有听过这么荒唐的要求。要么是自己听错了,要么就是硕托发疯了,李天齐抓着脑袋问道:

“那么要不要我们再给硕托杀死一批人,好全他的不世之军功?”

“最好就是这样了。”何墨淡淡地说道:“但一个江南军士兵的生命,却胜过金虏的十个王爷,所以,我不想让我们的士兵无辜伤亡……”

他的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疯了,也不是在开玩笑,黄飙正色问道:“你是谁?”

何墨微微笑了一下,从靴子里摸出了一封信交给了黄飙:“我当然就是我,硕托手下的一个小小幕僚而已,但是现在你们的一切军事行动,都必须要围绕着我而展开!”

黄飙是朱斌手下的爱将,边关四镇重将,就算是朱斌看到他,也总会很客气地很他说话,但现在这个幕僚,对黄飙说话的口气却像在下命令一般。

黄飙将信了一遍,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好吧,你要我们怎么配合你?”

何墨没有说话,从怀里又拿出了一封信,放在了黄飙的面前。然后,他深深地对几位江南军的将领作了一揖,慢慢地走出了营帐。

“二哥,这人是黄溪的人吧?”李天齐猜测着道。

黄飙却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何墨离开的方向,似乎是要想再多看看他的背影,过了好大一会,他才把脸转向了自己的兄弟,眼睛里写满了尊敬:

“他是一个好汉,比我们中的任何人都要勇敢。为了咱们的大明,他牺牲了自己的家人,牺牲了自己的名誉。为了咱们大明,他孤独在生活在金虏那,充满恐惧的过着一天又一天……”

说着,他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看来,咱们战无不胜的江南军,这次要吃一次败仗了,咱们百战百胜的督帅,这次要丢一次脸了……”

郭飞也笑了出来:“最好督帅能再给我们一次处分,那就更叫妙了!”

七月十一日子时,满清锦州守将硕托,忽然大开城门,带领城内两万清、汉、蒙联军强行突围。是夜,江南军全无防备,在硕托的强力冲击下,“大溃”!

清军夺路而走,总兵黄飙带数百人于其后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硕托,忽被硕托回身一箭,正中黄飙头盔。黄飙“大骇”,拨马败退下去……

江南军恢复四城的战斗,宁远、松山、杏城皆以大胜而告终,唯独在锦州城下,江南军却吃到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败仗”,连大将黄飙都险些阵亡。是为江南军战史上的“耻辱”,是为黄飙征战历程中的“污点”……

消息传到朱斌耳中,武英王“大怒”,据他身边的亲信传出来的消息,武英王彻夜不眠,大骂“四镇误国,狂妄自大,锦州虽复,却实我江南军奇耻大辱,致使硕托逃逸,金虏分毫未损……”

随即,朝廷传来训令,罚四镇总兵一年俸禄,降黄飙一级,仍留任上,戴罪立功。

但是在训令到达的那天,四镇总兵却把酒言欢,大醉……

而带军冲出重围,一路逃回盛京的硕托,却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自从山海关战败以来,满清屡屡受挫,宁远、松山、杏城接连丢失,满清损兵折将,就连恭顺王都死了。眼下满清国内军民之心低弱,多尔衮备受责疑,但就在这个时候,硕托却横空而出!

硕托虽然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的勇猛,却是满清人人皆知的,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硕托犯下了那么多的错误,那么多的不是,皇太极却依然能够容忍他的原因。因此,当硕托带着他几乎完整的军队出现在盛京的时候,他受到了满人最热烈的欢迎……

尽管多尔衮一直看不惯硕托,甚至几次想除了他,但只因他是皇太极的爱将,贸然动他,只怕会引起八旗不满,所以一直容忍他到了现在。

这次山海关兵败,多尔衮分将留守四城,那硕托却主动请命。多尔衮心中活动,明军必来攻取这四城,留守的军队凶多吉少。而这正是出去眼中钉、肉中刺的硕托的最好机会,因此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谁想到世事完全不按自己的想法发展,这个时候的硕托却成为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硕托,这次你辛苦了。”在自己的家中,多尔衮将一块才割下来,血淋淋的鹿肝放到了硕托的面前:“若非你英勇善战,焉能将这两万大军带出来?”

硕托赶紧说道:“摄政王,这非我硕托的功绩,乃是我八旗勇士奋勇作战的结果。那江南军又以屡胜之师而成骄兵,这才不想我会在半夜突围,这才终于克尽成功……”

“你居功却不自傲,很好,很好。”多尔衮大是叹息:“我过去总对你有些意见,看来,我是的确错怪你了!”

“摄政王。”硕托正色说道:“我与你乃是私仇,锦州却是国家大义,私仇与国家大义若不能分清,又焉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

“倒是我心眼小了。”多尔衮击掌叹道,敬了硕托一杯酒后道:“那江南军收复四城,势如破竹,依你看来,这江南军究竟强大到了何种地步?”

硕托脸上很快露出了黯然之色:“摄政王,请容我说句丧气的话。江南军目前之强大,我大清已非其敌手。若论兵士之勇,八旗将士亦堪匹敌。但我大清国土才多大?大明以全国之力与我对峙,即便饿,也能饿死我们了……”

这话与吴三桂说的大同小异,多尔衮听了只默默点头。

两人喝了几杯闷酒,多尔衮忽然问道:“你与江南军对峙,可曾听说过英亲王的下落?”

听到阿济格的名字,硕托长长叹息了一声:“我曾多派探子打探明军状况,自英亲王落到江南军之手,英亲王日日痛骂不止,死也不肯投降!”

“阿济格真乃我女真忠义之士也。”多尔衮大声说道,忽然神色又黯淡了下来:“只可惜多尔衮无能啊,眼睁睁地看着他落到敌手,却不能将他救出……”

“摄政王不用烦恼。”硕托大声说道:“我有一计,可救英亲王脱险。”

听了这话多尔衮手中酒碗险些打翻。他与阿济格感情最深,当初若不是他,自己又怎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自阿济格落到明军手中,他日夜思念却不得法营救。现在听说硕托有计能救阿济格,让他看到了希望所在,他心中焉能不喜?

就听硕托说道:“明军抓英亲王又有何用?杀,还是不杀?我看,不如王爷派一使者,与明朝京师游说,愿意多以金银赎回英亲王。只需在明朝的京师多加活动,我料大事必成!”

“交付赎金?”多尔衮皱起了眉头:“我女真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啊。”

硕托劝说他道:“是面子重要些,还是我大清的前途重要些?英亲王对我大清有多重要摄政王比我更加清楚。纵然现在受了些许耻辱,只要将来能夺了大明的江山,又有何妨?他若能顺利回来,必为我大清之左膀右臂,硕托的话请摄政王三思!”

多尔衮沉默半晌,说道:“那么在你看来,派谁去合适些?”

“王爷,硕托愿举荐一人。”硕托离席说道:“硕托门下幕僚何墨,为人最是机警,可以堪当此等重任,我愿以身家性命保他此去必能成功……”

多尔衮闻言也站了起来,说道:“好,既然是你举荐的,我焉有不信的道理?便以何墨为使者,携金一千,银两万去北京活动,务必要把英亲王给我救出来!”

第295章 宴席之变

大明景平元年七月十八日,南京!

这一天,是复社领袖张溥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