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不幸,李自成又被击败了,而且还损失了万余人,李自成眼见自己又败在江南军手下,心中愤懑已极,但无力挽回败局,忍痛抛下躺在战场上成千上万的贼军战士的遗体,拨转马头,跑回了昌前城中躲避……

次日,李自成调集大队兵马,督率诸将,要与江南军决一死战。

双方纵兵大战,从上午一直激战到傍晚,互有杀伤。忽然,东风大作,黄沙蔽天,贼军阵中旗帜或被刮倒,或被折断。李自成感到难以取胜,担贼军久战有失,急下令收兵,迅速撤离战场以保实力。

李自成被郑天瑞一路紧追不舍,贼军的覆灭,已经只在早晚之间,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封来自江南的急报,却送到了朱斌的手中……

原来,就在江南军与满清和李自成血战的时候,崇祯十七年五月三日,在未通报武英王朱由斌的情况,由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凤阳总兵马士英支持,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以次年为弘光元年。

朱由崧一即位,马上封赏百官。以史可法、马士英为兵部尚书、张慎言为吏部尚书、高弘图为礼部尚书。这三人俱为东阁大学士。其他各官都得升授新职晋爵:进黄得功为靖南侯、左良玉为宁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

同时,由于南京身边就是强大的江南军的地盘,为了安抚住朱由斌,朱由崧“下旨”晋朱由斌为“仁孝忠勇武英王”,赏金千斤,锦缎千匹,受天子仪仗,仪仗队列所用士兵,只比皇帝用的少六十二人……

同时,马士英依然担心朱由斌势大,而且江南之地离南京又近,随时可以控制住南京,为了消除这一隐患,便向朱由崧进言,欲要趁着江南军在山海关等处激战的时候,巧妙地夺取掉朱由斌的权利!

朱由崧也实在是个混帐东西,屁股还在皇帝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热,便头脑发昏地认为马士英此言大妙,可他又能有什么主意,当时便召来史可法问计。

史可法只一应便大惊失色,苦苦哀求朱由崧,只道当年先帝在时,亦拿朱由斌没有办法,现在朱由斌势力遍布整个江南,乃至山东河北等地,如何能够动他分毫?要一旦激起武英王怒火,只怕当时就会惹来滔天大祸!

可惜,朱由崧蠢笨无比,马士英又被权利冲昏了头,竟然都不同意,一心只威逼着史可法尽快想出办法来,史可法被逼得无奈,只得为“皇帝”出了个计谋:

将天下划分成几个重镇,分别由朝廷派兵驻守,又在边关、南京和杭州各设一督师,管理节制各镇人马,边关之地以朱由斌为督师,南京和杭州则由朝廷委派;又派人给朱由斌再发去“圣旨”,命他着力剿匪,只要能给朝廷数月时间,说不定到时候就能控制住江南富裕之地……

可惜这办法虽好,却总也是史可法的书生之见,他远远忽视了政治斗争的残酷,远远忽视了朱由斌在江南经营十数年,无论在军队官吏,还是在百姓中的巨大威望……

可朱由崧和马士英一听大喜,都觉得此计大妙,当时便着手安排。

而其后马士英果然以拥戴之功格外受重用。朱由崧下达旨意,马士英保障东南,功劳最大,着加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本来,他应出外督师,诸臣也希望他去,把史可法留在南京,主持大计。但马士英根本就不想离开南京,企图把持朝政,就对史可法虚情假意地说道:

“您的威名素著,军士们都钦佩您。您能经营于外,而我居中,各帅听令,一切事都好办。”

史可法明白他的意思,也想着避开他,避免自己最不愿意做,也是最让人害怕的党争,就说自己愿意离开南京,于是向朱由崧请求到杭州督师。

朱由崧批准史可法去杭州督师,特加太子太保衔,令百官至郊外饯行。可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得很,那杭州是武英王的老巢,去了虽不致有生命之忧,却也是凶险万分……

史可法离开的时候,再三叮嘱朱由崧,若想把皇帝位置长久地坐下去,就一定要任用贤能,尊重军士,尤其是要结好武英王……

那朱由崧才即位的时候,说话谦和,处事谨慎,待人平和,拘拘守礼。他听从各方面的建议,选贤任能,部署军事,判定施政措施,宣布实行“国政二十五款”,颇有一番新朝圣明天子的气象……

可是,昏聩无能的人,再如何伪装自己,也始终会暴露出狐狸尾巴,朱由崧从登基开始,就已经注明了他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

第268章 矛盾交织

马士英对权利的极度渴望,朱由崧的愚蠢贪婪,以及史可法的书生意气,对新成立的所谓“弘光政权”带来的影响,是及其严重的,而恶果很快就会体现!

当所谓的镇杭州“督师”史可法抵达上任地后,代镇江南的孔浙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将史可法请到了豪华宽敞的大房子中,每日里好酒招待,见面便说史公贤良之名天下尽知,武英王是如何如何器重,又说有朝一日史公若来杭州,必然盛情款待,不想今日成真,自己自然要替武英王招待云云……

可是当史可法一提到正事,孔浙扬便把话题岔开,实在被追问得紧了,只推说武英王尚在外面为国效力,这乃是天下大事,武英王不回来便擅自有所举动,这对大明的江山那是会有很大的危害等等。

这史可法也是个一心念着大明江山的忠臣,听他说得有理,却也不便紧逼,可又想着“弘光帝”的殷殷嘱托,心中矛盾之极,面对着整日里满桌的美食,当真是吃也吃不下,喝也喝不好……

不二日,朱由崧的密旨又到,只催促他尽快办理商定好的事情,史可法被逼得实在无奈,只得拿出朝廷钦封的督师头衔,逼迫孔浙扬尽快交出江南的军政事物。

谁想到,其后随军的天下士子之首张溥居然赶回江南,这张溥名动朝野,门生遍布天下,名气之大便是史可法亦不如,史可法见他到来,赶紧以老师之礼相待。

这张溥初时只信周延儒能挽救大明之危亡,后来种种变故却使他彻底死心,那朱斌待他又厚,但凡张溥提出的要求,没有不答应的,况且还从周延儒手里救了他一命,从此张溥便对朱斌死心塌地,逢人便说若要重整大明,非武英王莫属!

“宪之此来何事?”才一坐定,张溥便老气横秋地问道。

“特奉陛下之命,督师江南。”史可法赶忙说道。

“咄!”张溥面露怒容,说道:“陛下?北京城破,陛下率武英王浴血奋战,而今已赴国难,哪里还来的陛下?”

“老师不知,新君已在南京登基,明年即是弘光元年。”史可法恭恭敬敬地说道。

张溥忽然仰天大笑:“你说的是那福王朱由崧吧?此人残暴贪婪,又何资格妄登帝位?武英王率军苦战于边关山陕之地,江南军誓死抗贼于万里疆场,你等未曾通报于武英王,却迫不及待地登基称帝,是为何意?武英王心地仁慈,不欲计较,我张溥和天下读书人却死不从命!”

见张溥完全站在武英王一边,史可法心中大急:“老师你听我说……”

“莫说,莫说,你且听我和你说。”张溥打断了他的话道:“我知朱由崧乃马士英一手扶植上去,宪之你起初也是不肯答应的,不过迫于形势而已。那马士英何许人也?一奸臣小丑而已,先帝赴国难,他不思为主报仇,却内结宦官韩赞周、勋臣刘孔昭,外约总兵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迫不及待拥立朱由崧于南京,党同伐异,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起用先帝钦定的‘逆案’中在册的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何也?那可是先帝在时,一再规定终生不得启用的小人啊!”

“什么!”一听到阮大钺的名字,史可法大惊失色:“马士英如何这般糊涂,阮大钺乃是魏逆余党,如何可以启用?”

“宪之,你好糊涂啊,马士英把你派到杭州,为的就是将你赶出南京,尔后好大权独揽,却让你和武英王斗个你死我活,你才出南京,那朱由崧和马士英的嘴脸便暴露无疑。”张溥叹息着,叫过一边的黄溪:“黄大人,麻烦你把南京的情况告诉下咱们的史大人吧。”

黄溪面无表情,只把一份资料交到史可法手里,史可法却是越看越是心惊。

原来,自史可法离开南京后,不过短短几天时间,大臣大学士张慎言、高弘图、吕大器、姜曰广等先后都被排挤出朝廷,马士英操纵朝政,浊乱国事。

那“弘光帝”朱由崧也原形毕露,深居禁中,喜欢幼女的他,多在民间抓幼女入宫供他淫乐,这些都算了,朱由崧还准备大兴土木,修兴宁宫,建慈禧殿,高兴起来便毫无节制地挥霍金钱大肆赏赐亲信大臣,国库里大把大把的银子已如流水般花了出去!

“这就是你们立的‘明主’啊!”张溥讥讽着道:“这些都也算了,我知你们整日里喊‘讨贼’,叫‘中兴’,要报君父之仇,我且问你,我大明最大的敌人是谁?”

史可法连想也不想便道:“我大明最大的敌人,自然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前些日子我曾听说平西伯吴三桂借兵剿贼,此计大妙,若是武英王、平西伯和清军能够联手,这天下便很快就可以天平下来了……”

(史可法曾做《款清灭寇疏》,认为满清是朋友,借助清兵的力量将被定为国策,不过其后的举动还是不愧为真正的民族英雄的。)

“平西伯?吴三桂早成了满清的平西王了。你们这些读书人啊……”张溥大笑起来,他似乎忘记了自己也是个读书人:“来来,宪之,我且与你述说国家大事。”

说着,他便把吴三桂如何接引清兵入关,如何剃发投降,武英王如何一怒举兵,江南军如何浴血疆场,败贼寇,灭清兵,收复大明失地的事情详详细细说给了史可法听。

史可法听得目瞪口呆,南京消息闭塞,想不到短短的这么点时间,天下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本来在离开南京前,他与“弘光帝”,马士英等人商议,认为要想中兴大明,控制朱由斌日渐庞大的权势,非得借助吴三桂的力量不可,谁想到这事情的发展和自己的想像根本就不一样……

“宪之啊。”张溥叹着气道:“你们都只说武英王如何如何,都只想着要把武英王架空了,除掉了,那才开心,却不曾想着,若无武英王在,这满清早就入关了。这些异族人的凶残,你们从来没有体会过。当初我大明与它想对峙时,每占一城必然屠城,你想想看,若是被他们入关南下的话,我大明子民将会遇到什么样可怕的事情?”

见史可法默然不语,张溥摇着头道:“其实,最没有野心的就是武英王了,若想当皇帝的话,先帝蒙难的时候就可以当了;若想当皇帝的话,收复京师的时候也可以当了,可武英王为什么不愿意坐上这个位置?因为他心里想着的,是如何光复咱们大明,是如何中兴咱们大明,在战场上浴血厮杀的,是武英王,是十数万江南军将士!可你们,你们啊……”

“老师,可我,我现在怎么办?”史可法犹豫着说道。

“武英王让我带句话给你。”张溥微笑着道:“他说你史宪之乃是难得的贤良之臣,只是闭塞于南京之地,如何知道天下大势?他请你到江南军军中一行,一是看看江南军是如何剿贼的,二是也避避这南京和江南复杂纷乱的局势吧……”

史可法点了点头,心里忽然一惊:“难道,难道老师的意思是,南京即将有变,武英王准备对他们动手了……”

“这就不是你我能够知道的了。”张溥摇头说道:“宪之,我和你说句推心置腹的话,其它的咱们不说,光说名分这一条,先帝尚有三子在闯贼手里,武英王正在全力营救,先帝之子尚在,朱由崧如何能够妄自称帝?名不正言不顺。就算武英王不忍处置朱由崧,你当天下人人都同武英王一般的仁慈吗?早早晚晚朱由崧和马士英都会遭难的……你宪之一生清廉正直,不要因为此而坏自己的名节啊……走吧,走吧,明日我便安排人送你至江南军中,莫再卷入这里的是非了……”

史可法看了看张溥,又看了看一边脸色铁青的黄溪,长长叹息一声,自己虽然一心想着中兴大明朝廷,一心想着报效国家,这朝廷里的这潭水,实在是太深太深了……

……

送走了史可法的黄溪,很快又迎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那就是星夜从南京赶来的保国公朱国弼!

这朱国弼自从朱由崧登基后,过得甚不如意,他本来就个马士英有隙,当初崇祯帝还在的时候,这两个人便互相攻击不止,甚至发展到恶言相向。等到朱由崧到了南京,辅佐有功的马士英独揽大权后,又哪里还会有朱国弼的好日子过!

一见到了黄溪,朱国弼便大叹苦水,只说江南若无武英王坐镇,当真是天下大乱,小人得志,忠良之士大受排挤,南京军民如何一心盼着武英王回来整治朝纲等等之类。

黄溪知他话里意思,只微笑着听他说话,也不言语。

见黄溪毫无反应,朱国弼终于说道:“那朱由崧何许人也,如何能擅登帝位?且不说先帝之子现下如何,依我看来武英王更适合登上这个位置……”

“我家王爷是不想当皇帝的,一心只想恢复大明的江山。”黄溪待他说完才道:“况且,这南京的事我家王爷也不是特别想管,还是洁身自好的好……”

朱国弼顿时大失所望:“若武英王不出,这局势可怎么得了,我来前,马士英那狗贼居然对我说,我家中有五千兵丁,那是太祖爷特许养的,他马士英居然要让我把这些兵丁全部编入朝廷军队,说什么国家危亡,缺乏兵源等等,我看他这就是想置我于死地!”

等他发泄完毕,黄溪话锋一转:“对啊,公爷手里不还有五千精兵?我家王爷说了,当初在南京的时候,承蒙公爷关照,派兵护送迎亲队伍一路到了江南,王爷总想着报答这份盛情……我回江南的时候,王爷他也说了,五千兵用得好时,那便是一支很好的力量啊……”

朱国弼愣了一下,随即象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压低声音说道:“难道,难道武英王他的意思……”

“王爷什么也没有说过。”黄溪打断了他的话,淡淡地说道:“不过,王爷是公爷您的朋友,江南军也是您的朋友,不管将来发生了什么事,王爷和江南军总是站在您这一边的……”

朱国弼脸上露出了笑容,站起身来说道:“既然如此,朱国弼就不再打扰了,一月之内,南京必然有所变故,到时,还要仰仗黄大人了……”“公爷请。”黄溪把他送到门口,说道:“公爷需要仰仗武英王,武英王却也需要公爷,南京的那些事情,公爷请千万小心从事了!”

朱国弼他前脚才一离开,张溥就从后室出来,一脸鄙夷地说道:“人人都不想着为国家出力,却都盯着那张位置,难道这张位置就真的那么好坐吗?”

“所以,是时候恢复大明的秩序了。”黄溪淡然说道:“武英王不想当皇帝,可不代表就能容忍一些人的胡作非为,当那些小丑做得太过分的时候,我江南十数万大军,是不会就这么听之任之的,到时,还要借助张先生之力。”

“此为武英王计,为天下计,张溥义不容辞。”张溥慨然拍胸说道:“当今之局,非武英王出面收拾不可,我拼着满腔热血,也要一助武英王重整大明河山!”

第269章 中原决战

就在南京即将发生一场巨变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朱斌,却并没有心情来理会到这些事情,彻底剿灭李自成,稳定中原局势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五月中旬的时候,河南巡抚发来告急军情:李自成的骑兵一万、步兵二万余人正向怀庆、卫辉两城发动进攻。并已攻下济源、孟县等地,离怀庆三十里扎营。

贼军此次行动,不仅要夺取怀庆城,而且要占据黄河渡口,万一与黄河南贼军连成一片,便又会重新恢复浩大的声势。怀庆守将已把兵撤回城内坚守,吁请江南军速催大兵星夜兼程前来。

朱斌迅速通知郑天瑞部先救怀庆,转攻陕西,取潼关,其后两军突击,会师西安,将李自成彻底打垮!

原来,贼军以相当的规模进攻河南怀庆地区,是李自成组织的一次反攻尝试。

李自成自山海关败退,直至固关为止,虽然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其实力还相当雄厚,而且占地广阔,管辖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河南部分地区,还有数十万军队。凭借这些实力,是可以同江南军抗衡下去的。

当李自成回西安后,重新进行军事部署,准备着对江南军进行一次大规模地反攻……

清晨的太阳升了起来,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从正东方的岭脊上,从若有若无的薄雾中闪出来了。它照着蒙了一层白乎乎的严霜的高原,照着在高原上肃静无声安营扎寨的千军万马。

贼军除李自成的中军标营打着红旗外,其余各营,按照前后左右营打着不同颜色的旗帜。那些红的、黑的、白的、蓝的和紫的大小旗帜,队各一色,在起伏而曲折的丘陵间随风招展,时隐时现,看起来十分壮观。

为了寻求江南军决战,已经赶了几十里路了,充当先锋的贼军刘宗敏部的士兵身上冒汗,来到一条河畔,一见到清澈的喝水,一个个都争着饮水。步兵更是又困又渴,不顾水寒,争着弯下腰去,用手捧起水来喝几口,润一润干得冒火的喉咙。

就在这队形混乱的当儿,突然一声炮响,埋伏在对岸树林中的江南军官兵一跃而起,发出一片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向河滩冲杀过来。同时,一队火炮手和一队弓弩手,站在土丘上对贼军猛烈射击。霎时间,一批贼军的骑兵和步兵倒了下去,鲜血使小河的流水变成了红色。

幸亏刘宗敏也算久经战阵,并没有在这种突然的袭击下惊慌失措。面前三十丈以外的河滩里已经发生了混战,自己的将士们不断地纷纷倒下,而且火枪和利箭在他的身边和头顶飞过,密得像飞蝗一样,刘宗敏竭力呼喊着,指挥着部下尽早排成阵型。

突然,他的枣骝马的中了一箭,狂跳数尺,然后倒下。当马倒下时,他敏捷地跳下来,立刻换乘一匹同样高大的黄骠马,仍然立在原地不动指挥部下战斗。

刘宗敏身旁的亲兵连着两个中箭,他自己的斗篷上也穿过一箭。又过片刻,他的黄骠马也中了一箭,跳起来,打了个转,颓然倒下……

他继续换了匹马站在河岸,竭力要看清官军的主将是谁,在什么地方,但是在一片苍茫的、滚滚流动的晨雾中很难看清官军的帅旗所在。而且敌人的气势如此凶猛,战局千钧一发,胜败决于呼吸之间……

他看见陛下跃马跳上对岸,心中才刚刚一喜,但转瞬间又看见他们被摆得像铜墙铁壁一般的敌人杀退回来,他的心头猛然一凉。

就在这刹那间,只听见大吼一声,像一声晴天霹雳,一匹高大的战马随着这声霹雳腾空像闪电般越过河滩,冲向贼军士兵,直向敌人最密集的地方冲去,后边紧跟着十几名偏将和几百名骁勇善战骑兵。

这一支人马贼军中所向披靡,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忽而杀出重围,忽而又杀进垓心,寻找贼兵的主将。

贼兵多数是步兵,虽然也拼死抵抗,并且几次想把这一支人马包围吃掉,但总是在它的冲击下像洪水冲垮墙壁,纷纷倒下,闪开一条血路。他们的马匹在那些已经断气的和没有断气的、流着血在地上匍匐逃命的人们的身上践踏腾跃而过!

白马银枪郑天瑞!

当郑天瑞冲入敌阵的时候,那些江南军中他的部下不曾有片刻犹豫,率领着将士们也冲过对岸,深入敌阵,同贼军混战在了一起。

郑天瑞同一股凶悍迎战的刘宗敏亲兵杀在了一起,杀得性起之时,率领着他自己的标兵手中闪亮的银枪遇到一个刺一个,不知有多少人被他的枪洞穿胸膛,有的还没有来得及招架就被他挑下马去……

人数占据优势的江南军,把刘宗敏人马分割成几股,紧地包围起来。刘宗敏指挥着部下竭力想要冲出去,却总是不能够突破包围。

四面八方响起了呐喊:

“活捉刘宗敏!活捉刘宗敏!”

刘宗敏的部下已经死伤了四五百名,另外有大量的人负了重伤或者轻伤,人员的大量伤亡,让刘宗敏清醒地认识到,敌人在这里投入作战的兵力至少有六千人以上,而且是精锐部队……

得到刘宗敏被包围的消息,李自成哪里肯容这员自己麾下的第一大将有失,急忙亲率老营增援。

就在李自成催动大军赶到战场的时候,战场的侧翼忽然也出现了一面大旗:“明蓟辽督师朱”!

大明忠勇武英王朱斌!

朱斌也终于到达了预先设定的战场,他和李自成两个,一个是大明的忠勇武英王,一个是自封的闯王,这两位“王”,即将在这展开一场最后的生死决战!

这时,贼军发现了朱斌的中军已经到达,李自成当机立断派来大约两千人马在河北岸摆开阵势,企图趁朱斌立足未稳的机会,一举击溃朱斌部。

眼看敌人冲了过来,朱斌回首厉声说道:“何凯,给我先射死那个冲在最前面的贼将!”

何凯也不说话,搭上一支雕翎箭,不用特别瞄准,只见他两臂一举,一声弓弦响,那位在对岸挥刀呐喊的贼将已经中箭,脑壳一栽,滚落下了战马去。

贼兵还没有来得及把中箭的将官救起,第二支箭又把旁边的旗手射下马去,一面军旗猛一摇晃,抛落河里。趁贼兵这一惊慌,朱斌挥动铁血宝刀,大声道:

“冲!”

他的战马像流星般飞过河滩,跃过河水,一纵身腾空而起,上了对岸,直冲入敌人中间。何凯和亲兵们紧随在朱斌左右,背后是几百名偏将和骑兵。他们以不可抗拒的勇猛气势猛力冲垮了敌人阵线,一直向敌人骑兵最多、招展着“大顺”战旗的地方冲去。

凡是这股奔腾澎湃的洪流冲过的地方,只听见一片震人心魄的喊杀声,疾风骤雨般的马蹄声,武器和武器的碰击声,以及刀和剑砍在金属盔甲上和肉体上的各种声音。

当朱斌亲自率军冲进敌阵时,那边的郑天瑞怎肯落后,只听得他们一声呐喊,随着掩杀过去,刘宗敏手下大将郝摇旗力不能支,拨马向后便逃。

那郑天瑞早已杀得两眼通红,策马赶上,大吼一声,一枪把郝摇旗落马下,接着又刺死了贼军旗鼓官,连着砍杀了几个人,夺得了贼军的大旗掷在地上,眼见郑天瑞英勇无敌,顿时在江南军中响起了一片欢呼!

李自成率领着中军营和标营将士以最快的速度增援上来,他只看见漫山遍野尽是江南军的旗帜和人马,那自己的死敌朱斌,正在亲自挥着战刀,指挥着部下向自己的侄子李过的阵地冲杀。

虽然李过拼死抵抗,也仅仅能够使自己的阵线暂时不乱。右翼尚且还能够勉强稳定住不致溃乱,但左翼方面已经陷入混乱,大量的大顺军士兵纷纷败退!

李自成见状急忙吩咐部下高一功带五百骑兵增援正面,帮助李过,自己带着一千五六百骑兵向左翼冲去。

高一功的侄儿、李自成麾下精锐“忠贞营”都尉高起郊,在忠贞营里是一位有名的虎将,平日高一功常夸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倚为军中长城。

他正冲得兴起,忽见朱斌中军就在前面,在马上狂呼大骂,声如虎吼,须发戟张,目眦尽裂,横刀跃马,带着部下直取朱斌中军。

才冲到了面前,但见寒光一晃,他才招架一下,那刀杆竟然被砍断,刀锋毫不停息,顺着落到他的头上,顿时将高起郊脑袋两半。

原来朱斌宝刀锋利,那高起郊未在两军阵前立功,却已死在铁血宝刀之下!

朱斌身边亲兵何曾见过武英王如此神威,一怔之下,欢呼声响彻战场:

“武英王!武英王!!武英王!!!”

此刻江南军士气如虹,如果是一般的指挥,在这样情形下很容易失去了迎战力量,只要将领惊慌失措,就会影响到自己的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瓦解。

但是李自成尽管不胜心惊,见到江南军奋勇杀来,仍能大呼大叫地进行迎战,表现得还是非常勇敢的,他手下的将士们看见主帅如此,也都有了胆量,战斗得十分顽强。

不过李自成已经不希望取得胜利,只希望且战且退,使他的将士牺牲不大,最后退到一个地势较好的地方,拼死守住,从而不要溃败。

他的心里很明白,如果大败,可怕的不仅是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而是很可能将是从此后将彻底地走向失败,所以他在退却时竭力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不断地进行反扑。

朱斌看清楚李自成是在苦撑,知道最后决战的时刻到了,厉声道:

“挥旗!”

随着一声令下,在战场的不远处,突然腾起来一片黄色灰尘,同时听见贼军的侦察兵在高处大声叫着:“官兵又增援啦!官兵又增援啦!”

这支以骑兵为主的援兵冲进了贼军的步兵中间,驰突砍杀,使步兵首先发生混乱,随即影响到了骑兵,进而牵动全线。

趁着敌人的骑兵队形开始动摇,朱斌亲自指挥着部队,冲进了贼兵阵内。胜利已经即将到来,怀着必胜信心的江南军,变成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贼兵方面有组织、有秩序的退却终止了,跟着是一片混乱,争着逃命,互相践踏。刘宗敏接连斩杀几个士兵,仍然制止不住全线崩溃的可怕局面,只好不再管手下将士们的性命如何,带着几十名亲兵落荒而逃。

江南军全线的绞杀战开始了!

只看到一个接着一个的贼军,惨呼着倒在了战场上,到处都飘扬着江南军的战旗,到处都是江南军将士英勇的呼声,刀枪碰撞的声音,融合成了最壮丽的乐曲!

“督帅,我们胜了!”浑身都是血迹的郑天瑞策马来到朱斌面前,说道:“这一次贼军遭到了彻底的溃败,李自成已经再也没有任何力量了……”

“是啊,我们胜了。”朱斌默默地说道:“中原的流寇即将平定,郑天瑞,你去给我把李自成的脑袋带回来,我要拿着他的脑袋,亲自祭奠先帝的在天之灵!”

第270章 献计

太阳慢慢地从天上落下,昏黄的金光照耀着大地,大地上一阵阵翻腾不息的烟尘,正在缓缓地趋于平静,偶尔间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声痛苦的呼唤,在劫后的战场上听起来是如此的让人心惊!

这是中原战场上的最后一次决战,十余万李自成的大顺军,被江南军彻底击溃。两万余贼军士兵倒在了这片战场上,成群成群的俘虏,正被从战场上押解下来。

是的,李自成的确拥兵十余万众,这也是他赖以向江南军发起大规模反击的本钱。在李自成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候,他击败过无数大明朝廷的军队,击败过无数崇祯指挥的精锐之师,他本以为这次也一定能够成功……

但李自成却完全忽略了一些问题,他这次面对的,是经历过无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