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沃轩辕-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俄波战争爆发后,沙皇阿列克谢率兵亲征,在此期间大牧首尼孔,成为实际上的政府首脑。尼孔推行的改革措施引发了莫斯科贵族和教会的不满,进一步造成了东正教会分裂。
最终,贵族和教会一致拒绝尼孔公改革的旧礼仪派从莫斯科东正教会中分裂出去……
当申万留夫将军回到莫斯科后,秉承沙皇陛下的旨意,他和尼孔紧密的联合到了一起,并且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来完成尼孔所谓的改革,一举镇压俄罗斯国内一切反对改革的势力,剔除对沙皇不满的人,来稳固阿列克谢的统治,并且最终得到沙皇陛下想要的东西。
也许阿列克谢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他绝对想不到的是,在莫斯科绝大部分的贵族,以及教会成员已经秘密和明朝走到了一切,往来于他们之间的使者络绎不绝,一封封书信不断往来于俄罗斯和明军之间,一场波及整个俄罗斯的动荡,正在悄悄地拉开帷幕……
沙皇阿列克谢并不知道,他即将失去一切,莫斯科或者自己的权利,他坚定的信念,俄罗斯在自己的统治下,一定能走出目前的困境。他更加不相信的是,他所信任的那些莫斯科的大臣们,会出卖自己以及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毕竟,他是神圣的沙皇陛下……
但是尼孔对此担忧不已,看着毫不在意的申万留夫将军,他只能把这个难题留给了自己。他亲笔给沙皇陛下写了一封信,详细阐述了莫斯科现在的恶劣状况,以及很有可能在短期内突然爆发的政变,他无比热切地恳求,沙皇陛下现在应当立即回到莫斯科以稳定目前的局势。
但是让他的遗憾的是,正在这封信刚刚写完,还没有来得及送出去的时候,在六月二十九日,足以让俄罗斯毁灭的“莫斯科之乱”,在突然之间爆发了。
这是由大贵族季瓦略克、修道院大修士米洛拉,所共同领导的一次政变,几乎整个莫斯科都被牵连了进去,那些对沙皇失去信心的贵族们和教会,全部参与到了政变之中。
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大牧首尼孔和申万留夫将军,全部遭到了逮捕,到了次日凌晨,整个莫斯科全城,已经完全为政变者所控制!
第560章 投降
贵族和教会们所发动的政变取得了成功,大牧首尼孔和申万留夫将军,在被俘的当天就被判处以砍头的极刑。米洛拉临时接任了莫斯科及全俄东正教大牧首。而季瓦略克和参与政变的贵族和军官们,成立了临时朝廷,负责处理莫斯科的善后工作!
几乎没有过多的争论,临时朝廷一致认为沙皇阿列克谢应当对俄罗斯目前的一切负责,他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担当沙皇,领导俄罗斯帝国,他们废除了阿列克谢的沙皇称号,由于阿列克谢没有子嗣,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政变者们共同推举阿列克谢的岳父为新的沙皇。
做为阿列克谢的岳父,米洛斯拉夫斯基大公绝对不是什么正直的人,之前就曾经传出过正是因为他的贪污,才使得网络司国库空虚,迫使沙皇不得不以增加盐税来弥补因为自己岳丈的罪行而造成的国库巨大亏空,但在现在的情况下,却没有比大公更加适合的人选了……
米洛斯拉夫斯基大公做梦也想不到,这样的好事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他当然不愿意失去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权利,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既然政变者们能够推举自己成为沙皇,那么他们也随时可以将自己废除,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
正在进攻俄罗斯的大明自然是最理想的人选,只要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可以从容应对了,因此在新的俄罗斯朝廷,在提出了立即和大明议和的请求后,大公正式没有一丝的犹豫,就立刻答应了这一建议,并在第一时间派出了自己的使者。
随着俄罗斯新沙皇使者的到来,明军放慢了自己进军的脚步,但与次同时却加强了对阿列克谢和乌克兰联军的进攻。由京师调遣而来,大明皇帝陛下的使臣,与俄罗斯沙皇使者进行了一次真诚的谈判,秉承皇帝陛下的意思,大明使臣总共提出了十九项要求。
在这些要求中包括俄罗斯应当立即承认战败,并赔偿大明因此而造成的巨额损失。割让俄罗斯领土予以大明,做为对贸然挑起战争的惩罚。鉴于俄罗斯国内制度的严重不健全,因此应当在大明的参与下,对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同时大明的使臣还明确地指出,俄罗斯贵族和教会的利益,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任何胆敢挑衅贵族和教会的企图,都将会遭到严惩,而为了维护贵族和教会的利益,大明不惜再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战争。同样的,新任的沙皇也得到了大明王朝的承认……
当消息传回莫斯科后,在宫廷里响起了一片欢呼的声音,这正是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陛下,和他的大臣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而这也更加证明了他们的判断,大明对俄罗斯的用兵,仅仅是对于一个人,那就是狂妄的阿列克谢,而绝不是整个俄罗斯……
必须要明确一件事,战败了当然要赔款,这对于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假设这场战争中取胜的是俄罗斯,他们也一样会这样做的,只是现在顺序调了一下而已。至于割让土地?俄罗斯的面积大得很,失去了一些土地,对于保住了财产和权利的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沙皇和贵族们的利益都得到了明帝国的亲口保证,他们派来精明的官员,对俄罗斯进行改革,从中得到利益的只可能是俄罗斯,如果没有想错的话,当初明帝国的强大,也正是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否则,他们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可怕的炮火以及精锐凶悍的士兵?
当然,也有一些不识时务的人,对此发出了悲愤的疾呼,比如,那个过去阿列克谢宠信的大臣莫罗佐夫。在听到了这一切后就发出了濒死前的呼声:
“如果答应了这些要求,就等于将俄罗斯推到了地狱。十年,最多十年俄罗斯就将彻底沉沦,变成一个可怜的弱小国家。而这将延续一百年,一千年。如果答应了这些要求,俄罗斯将会四分五裂。如果答应了这些要求,将再也不会有俄罗斯帝国的存在!”
但是谁会去理会这个可怜人的呼声呢?他已经失掉了自己的权利,这只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发出的妒嫉的声音而已。绝望中的,莫罗佐夫,在自己的家中结束了生命,他不愿意亲眼看到,一个曾经的帝国,毁灭在自己的眼前……
而这个时候还在前线作战的阿列克谢,当得知了莫斯科发生的一切可怕的事情后,整个人都呆在了那里。年轻的,曾经的沙皇陛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目前的状况。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残酷的事情?他的大臣和人民,为什么就这么背叛了自己?
上帝就这么抛弃了自己吗?上帝难道不是仁慈而公正的吗?当他带领着军队,正在前线做着殊死搏杀的时候,他的背后却被人捅了致命的一刀。这样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对于自己和俄罗斯而言都是这样。上帝,你现在究竟在哪里!
上帝没有给他答案,但是明军给了他最后的答案。在大明的使臣和俄罗斯的使者进行谈判,莫斯科在欢欣鼓舞的时候,郑天瑞部下的六万铁军,从前线腾出手来,完成了对阿列克谢和乌克兰联军的包围,阿列克谢的末日,也正是从这一时刻开始。
首先被明军歼灭的是乌克兰人,两万乌克兰军队在明军的打击下,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里伤亡的数字就超过了一半,尽管阿列克谢想要给予盟友帮助,但此时的俄罗斯军队也同样遭到来自于波兰方面的攻击,他无法,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援助自己的盟友……
武英五年七月十一日,乌克兰军队惨败,乌克兰的领袖波格丹·赫梅尔尼茨阵亡,另一名首领博贡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率领残部向明军投降,波兰人曾经久攻不下,在这损兵折将的城市文尼察,随着博贡和乌克兰军队的投降,也落到了明军的手中。
现在阿列克谢和他的军队,已经完全是孤立的了,明军和波兰人的军队将他们团团围起,并且下达了限令投降的命令,但是,骄傲的阿列克谢,却拒绝了这一建议,面对严重士气已经严重低弱的士兵们,年轻的沙皇陛下,做了最后的动员。
他告诉自己的将军和士兵们,虽然他们即将面临失败,但为了俄罗斯,他们必须要顽强而坚定的战斗到底,哪怕最后一名士兵也死去,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无限光荣的,而自己,俄罗斯帝国的沙皇陛下,也将和他们在一起,为了俄罗斯流尽自己最后的一滴血……
尽管沙皇的话机具鼓动性,但他的将军们明白自己所处的险恶处境,他的士兵们明白自己无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在漂亮的话和生命比起来,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尽管沙皇对自己的讲话非常满意,但是他的将军和士兵们,却做好了背弃他的准备。
在随后的几天,大批大批的士兵逃跑或者投降,这其中就包括了几名沙皇最为信赖的将军,在生存和国家的抉择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就连莫斯科也即将落到明帝国和他们的军队手中,那么这里的人,还有什么继续抵抗的必要呢?
仅仅十多天的时间,大部分的俄罗斯军队都走进了明军的战俘营里,不管是不是战俘,至少他们在这里是活着的,到了七月底的时候,沙皇阿列克谢的身边,已经仅仅剩下了一万多人的残余部队,而这些不多的部队,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也会选择投降的道路……
环顾着空荡荡的军营,阿列克谢的心情便如这军营一样,也是空荡荡的。他奇怪地发现自己居然一点沮丧的想法都没有,他只是想弄明白这场战争,为什么俄罗斯会失得那么彻底,甚至一点还手的力量都没有。但也许,他永远也无法弄清了。
当八月的第一天来临的时候,明军开始了最后的进攻,其实,从严格的意思上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进攻,因为,他们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不多的俄罗斯军队,已经不再想战斗了,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沙皇阿列克谢,战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投降,也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沙皇阿列克谢成为了俘虏,就和他绝大多数的将军和士兵一样,随后,沙皇就在明军的严密看管下押送去了京师,随着他的被俘,俄罗斯有组织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第561章 皇帝
“大捷!大捷!!莫斯科大捷!!!”
那熟悉的马蹄和熟悉的喊声再次在大明京师的街头响起,几匹快马载着几名士兵飞也似的从京师街头闪过,只留在了那串串洪亮而兴奋的叫声。
同样的兴奋也在京师民众的脸上浮现,只不过这种兴奋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份狂热。这样的胜利对于大明来说,在这些民众看来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们可不管什么俄罗斯,或者是什么莫斯科,像这样的胜利,顶多只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当这个捷报送到大明皇帝陛下面前的时候,那份由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亲笔签署的明帝国与俄罗斯的停战协议,皇帝陛下甚至没有看上一眼,就这么随意扔到了面前的案几上,这样的胜利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定了,对皇帝陛下来说,也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太高兴的。
停战协议的签署,让俄罗斯沦落成了一个彻底的不入流的国家,大明边境一个最大的威胁已经解除了,现在明帝国的重点,是继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明的国力,以及在世界上巨大的影响力,至于战争的事,就交给那些欧洲国家去做吧。
随着捷报一起送到朱斌手中的,还有几份情报人员送来的密报。鉴于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的投降政策,部分俄罗斯地区已经有了暴动的迹象,以反对沙皇和俄罗斯宫廷这种无耻的,出卖俄罗斯利益的举动,而一旦暴动爆发,将有可能牵连到许多地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不知道为什么,朱斌忽然想起了这么一句话来,这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的确,这世上没有一个甘愿被奴役的民族,暴动也是早就在预料中的事。既然早晚都会发生,还不如尽早地让其发生。起码,现在几十万的明军正以得胜之师的姿态等待着这样的暴动。
对此朱斌已经指示了前线的军事官员和情报官员,把这份情报同样交给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并且可以明确地告诉沙皇,为了维护沙皇陛下的神圣权威,大明将提供沙皇陛下所需要的一切的东西,军队,或者武器物资……
甚至朱斌已经下令,在那些俄罗斯战俘中,挑选出一到二万对沙皇保持忠贞的人,以大明的火器来武装他们,并迅速派到沙皇身上,充当沙皇的卫队。而精选出的三千人的大明军队士兵,也以星夜赶赴莫斯科,以保证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不会出现任何安全上的问题。
“怎么了,打了个大胜仗还不高兴?”
身后的那个声音响起,朱斌不用回头,就知道说话的是自己的妻子陶慕情:“好像也没有什么太高兴的地方,也许,是这两年打的胜仗太多了吧……”
陶慕情拉着他坐了下来:“你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实际上,你为了等这个捷报,几天没踏实的睡上一觉了,你比谁都在乎那个什么米啊洛啊沙皇的投降书,为了那个俄罗斯和莫斯科,你可是精心准备了好久了。”
心思被自己的妻子看穿,朱斌笑了起来:“还是我的夫人了解我。我和你说,这俄罗斯,可是我的最后一块心病了,现在好了,莫斯科已经宣布投降,在咱们大明的周围,可就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到咱安全的国家了,未来的几百年内,大明已经稳如泰山!”
“现在就神气了,自你登基以后,把咱大明的疆域扩大了几倍,这是多少代皇帝一直都想做的事情,在你手里实现了,我可得恭喜你下。”
陶慕情说着向自己的丈夫白了一眼:“可我老想起当年,先帝对你起了疑心,想要杀你,你仓皇间逃出了京师,把我们母女留在了那,一呆就是几年啊。”
“当初那叫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大明的皇帝陛下哈哈大笑了起来,随即想到了崇祯,神色略略有些暗淡了下来:“其实先帝我一直认为,他是个不错的皇帝,他也想励精图治,重整我大明的万里江山,可惜啊,老天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有机会去拜祭奠一下先帝吧,毕竟你的现在的一切,其实都是他给你的。”
陶慕情犹豫了下,又说道:“有件事我本来不想告诉你的,有份密折本我压了下来,不想让你看到的。我知道后宫不得干政,可这是黎风临走前特意嘱咐我的。和这事一切有关的都必须由我来负责。那人,那人快不行了!”
“哪个?”朱斌一头的雾水。
陶慕情在那迟疑着,终于咬着牙说道:“就是马登初带走的那人……”
瞬间,朱斌面色大变,一把抓住了陶慕情的胳膊,情急之间力气大了,以至于陶慕情发出了一声低低地惊呼,朱斌这才发现,赶紧松了开来:
“他在哪,他现在怎么样?”
“黎风走的时候告诉我,这事知道全部真相的,只要他,我和马登初,有些事情就连你也必须要瞒着,因为黎风知道你一直在牵挂着那个人。”陶慕情叹息了声说道:
“黎风和马登初对于你的忠诚,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当初黎风特意命令过马登初,一旦那个人只要流露出任何一点想回京师的意思,那么就立刻把这人除去,然后马登初将会自杀以维护这个秘密。不管谁,都绝对不能对陛下的皇位产生任何的威胁。”
“说下去。”朱斌的表情忽然变得异常平静。
不知道为什么陶慕情显得有些害怕,说道:“为了确保万一,黎风还专门安排了人密切监视住马登初,必要的时候连他也得杀了。陛下,黎风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这世上没有谁比他更加了解你了。他甚至,他甚至还为此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十天前,通过专门的秘密渠道,马登初送来了密信,说那人因为感染到了疟疾,由于当时没有及时得到医治,等再请来医生的时候,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了,顶多还能再活着二十天左右了。马登初在信上说,等那人死了之后也就是他自己死期的到来了……”
马登初用这样的话表达了自己的忠诚,用这样的举动告诉朱斌,这个秘密从此后将随着他的死去而石沉大海。朱斌沉默着,他不知道自己应该笑,还是哭。他明白黎风和马登初对于自己的忠贞,但是那个将死的人呢?其实他才是一个可怜的人。
“陛下,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人在重病的时候,一直对马登初说,他想再见一次叔父,就这么最后一次,他,他一直在想着叔父……”
“朕要立刻私服出宫!”
陶慕情一把拉住了他:“陛下,不能。我知道你对他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可现在你千万不能去见他。这事委实太重大了,一旦泄露了出去,甚至对你的皇位都会有影响。陛下请尽管放心吧,臣妾会去安排一切的,臣妾保证他会得到最好的……”
“朕这个皇帝啊,有很多事自己都做不了主。”朱斌居然淡淡地笑了一下:“可是朕这次还真得自己做回主。朕要给先帝这一脉一个交代,朕不能让一个孩子失望。皇后,其实很多事你真的不懂。当他离开这个世界后,先帝这一脉也就算绝了……”
陶慕情听得一片茫然,朱斌知道妻子不会明白的,他说道:
“其实你和黎风完全不必担心什么,如果朕不是个好皇帝,这秘密即便牢牢保守着,朕早晚一样会被人推翻,如果朕是一个好皇帝,那么就算秘密泄露出去,又有什么关系?顶多是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造反,可是朕却相信,朕的子民不会站在这些反贼一方的。”
陶慕情的手慢慢松了开来,看着丈夫的眼神也有些变了。过去无论丈夫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她总觉得这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应该做的,并没有什么值得敬仰的地方。但这次对于她而言却完全不一样了,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皇帝!
是的,一个好的皇帝无论他的出身怎样,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君王,陶慕情忽然明白了自己丈夫的意思,像他这样的皇帝,早已经不在乎帝位是怎么得到的了。
皇帝陛下悄悄地离开了皇宫,二十多天之后,他又悄悄到回来了,回到皇宫中的皇帝陛下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皇帝,依然还是那个皇帝。
但陶慕情知道丈夫去看了什么,可是她却不想追问,这是丈夫心里的一个小秘密,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而她,要做的只是永远支持这个男人!
第562章 战争来临
大明武英六年元月,俄罗斯挈克罗夫地区发生暴动,上千名俄罗斯人参与其中。由于事先已经得到情报,俄罗斯新沙皇米洛斯拉夫斯基的镇压,几乎在第一时间开始。几千由明军武装起来的精锐的俄罗斯士兵,对那些暴动的暴徒们,展开了最为血腥的镇压!
暴动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被成功镇压,一千一百名参与暴动的俄罗斯人倒在了血泊中。沙皇陛下的士兵们,一个也没有放过,在杀死了这些暴徒之后,又把他们的尸体悬挂在了大树上,做为严厉的警告,告诉企图暴乱的人将会遭受什么样的下场。
但是“挈克罗夫惨案”似乎并没有吓倒正在继续准备暴动的人,在其后,又陆续在俄罗斯的一些地方发生了暴乱,刚刚经历了战争,并且输掉了这场战争的俄罗斯,其兵源上的严重匮乏,让他们一时间显得有些慌乱,米洛斯拉夫斯基向明帝国提出了救援。
明帝国迅速对此做出了应对,他们宣布将先行释放羁押在前线的,超过三份之一的战俘,以供沙皇陛下调用,来镇压这些暴徒们,恢复俄罗斯的稳定和秩序。同时明帝国还在同一时间郑重向沙皇陛下承诺,将未来的一年内,明帝国将释放全部的战俘。
不仅仅只有这些,大量的军事物资被运送到了莫斯科,而在此之前的三千精锐明军,也已经抵达莫斯科,并且接管了莫斯科的部分防卫工作,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好沙皇陛下的安全。而除此之外还有近两万明军,正在准备进入到莫斯科。
得到了明帝国全力援助的沙皇,一下变得底气十足,那些先期被释放的战俘,无疑帮了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的大忙,他们被迅速地派往各个暴动的重灾区,沙皇给他的士兵们下了最严酷,对不容置疑的命令:对于一切叛徒绝不能有任何心慈手软的想法!
军队陆续开进了暴乱地区,血腥的屠杀随着军队的到来也正式开始。沙皇陛下为了镇压暴乱,这次也是下足了血本,靠着向大明借贷来的贷款,他给了士兵们双份的军饷,拿到了足够金币的士兵们,一个个都打起了十足的精神,将武器对准了他们的同胞们……
俄罗斯的暴乱陆陆续续进行了一年多,这才逐渐的平息了下来。根据不完全地统计,在这次暴乱事件中,大约有十万以上的俄罗斯人死去,其中有些小的城镇,在俄罗斯士兵无情而又血腥的杀戮之下,几乎,就变成了一座座的死城……
但是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并不在乎这些,在残酷的高压手段下,他侥幸得来的皇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固。而因为得到了明帝国的全力支持,那些原本对他持观望态度的俄罗斯的贵族们,也都采取了一边倒的态度,完全拥护沙皇对于俄罗斯的统治地位。
大明武英七年八月,俄罗斯沙皇米洛斯拉夫斯基首次出国,出访了对俄罗斯和自己有莫大帮助的明帝国。在明帝国的京师之中,沙皇受到了最隆重的欢迎。而那位先前阿列克谢沙皇的特使比斯罗特夫斯基,他也非常荣幸,参与到了对俄罗斯新沙皇的欢迎之中。
在大明京师的紫禁城里,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被大明的皇帝陛下亲手授予了“大明和平勋章”,以表彰他在稳定俄罗斯国内局势,促成与大明友好关系中立下的卓越功勋,而这一份荣誉,对于米洛斯拉夫斯基沙皇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随后,大明的皇帝陛下带着沙皇参观了整个紫禁城,紫禁城的宏伟巨大,让沙皇叹为观止,而大明的皇帝陛下告诉他,很快,沙皇也会拥有这么样的一座宫殿,为此大明愿意提供沙皇最需要的东西,比如必要的贷款,以及大明那些优秀的工匠们。
显然这次的出访是让沙皇觉得愉快的,因为没有费什么力气和口舌,俄罗斯就和明帝国达成了一份协议,在这份协议中,明帝国答应分三年给予俄罗斯三亿大明币的贷款,以帮助俄罗斯能够恢复自己的国家,当然,这笔贷款完全可以由沙皇自行来安排。
战后及经历了暴乱后的俄罗斯,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但现在沙皇所想的,就是要用这笔庞大的贷款,来把莫斯科建立成一个璀璨的城市,因为大明的京师带给他心灵的震撼,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而一个全新的莫斯科,将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他的虚荣心。
大明的皇帝陛下还愉快地带着沙皇参观了自己的军队,正如紫禁城所带给沙皇的震撼一样,明帝国的军队带来的震撼丝毫也不逊色。沙皇随后提出,由明帝国协助俄罗斯,来同样组建这么一支军队。爽快的大明皇帝,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一要求!
明帝国将在未来的三年内,帮俄罗斯武装一支不少于十万人的,包括海军和陆军在内的军队,其主要军官将由明帝国的将军担任,并负责作战的指挥和训练,大明的皇帝陛下同时郑重的对沙皇承诺,这些派出去的军官,将是明帝国最优秀的指挥官。
而同时武英帝也他出,为了确保俄罗斯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攻击,以及确保双方的利益,明帝国将在俄罗斯主要城市驻扎军队,一旦当地发生任何骚乱,或者感受到了武装侵略的威胁迫近,明帝国的军队,将由无限制开火的权利。
沙皇几乎连想也没有想就答应了这个要求,并在其后的文件上郑重签署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盖下了象征着权利的印章。
上帝保佑沙皇陛下,上帝保佑俄罗斯,明帝国和俄罗斯的友谊必将万古长存!
就在明帝国的皇帝陛下,在京师和沙皇进行愉快会谈的时候,在俄罗斯的战争中付出了极为重大代价的波兰却不得不面对一场新的严峻而残酷的战争……
在与俄罗斯的战争中,波兰损耗了太多的国力,士兵们战死异国他乡,大量优秀的将领阵亡,国库因为战争而严重空虚,国内阶级矛盾对立,贵族和贵族之间,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这一切,都给了邻国瑞典以可趁之机。
波兰和瑞典的军事冲突早就存在,它们曾经因为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利夫兰而爆发战争。明熹宗天启六年,双方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瑞典抢占了波兰的波莫瑞地区的大片土地,战争进行了三年,都已经精疲力竭的双方,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
大明武英七年,瑞典利用波兰因连绵不断的战争而国力虚弱的时机,破坏停战协定,勾结勃兰登堡侯国,大举入侵波兰和立陶宛。波兰由于缺乏准备和富豪阶层的投降求和,致使瑞典人如同洪水一般淹没全国。一时间,波兰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波兰人不得不派出特使,要求自己曾经的盟友明帝国,立即出兵援助,帮助波兰人把那些侵略者们从自己的家园赶出去,但是明帝国却婉言拒绝了这一要求,他们认为明帝国和瑞典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冲突,贸然开战将会影响到明帝国的声望。
而在大明的最高秘密军事会议上,做为明帝国三军统帅的大明武英帝朱斌却告诉他的部下们:
“战争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但那不是属于大明的战争。瑞典人或许会占领波兰,但他们在波兰的统治绝不会长久。我边境各军从即日起因进入战争准备,一旦瑞典人有进犯我大明管辖范围的行径,朕,允许你们在不经过任何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反击。
属于大明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发展期,但这不是说我英勇之明军从此后就要刀枪入库,相反,要更加地注视着世界局势,随时随地地投入到一场新的战争之中。我强大之大明帝国,在未来即将担负起维护世界新秩序的重任!”
战争即将爆发了,一场全面而庞大的欧洲战争。而当战争爆发的时候,大明却像一只猛虎一般悄悄的养精蓄锐。不过起码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大明并没有意思卷入进去。
七年底,瑞典军队占领波兰,瑞典国王卡尔十世成为波兰最高统治者。波兰人民发动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打击入侵者。原本以为胜利的瑞典,却发现战争才刚刚开始。
八年初,英法矛盾进一步升级,双方各自在边境囤积大军,尽管大明帝国对双方进行了最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