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沃轩辕-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巴哈杜尔显然也没有了更好的办法,他只能把一切都寄托在了这位哈萨克汗国的传奇军事指挥家的身上。
战斗的指挥权被完全交到了江格尔的手上,他尽一切可能,在哈萨克汗国、希瓦汗国和叶尔羌汗国中,挑选出了两万精锐骑兵,并由自己亲自带队,他告诉这些骑兵们,他们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冲破敌人的中军,尽可能,不顾一切的冲垮敌人的大营。
显然这些骑兵对江格尔的尊敬,要远远的胜于对巴哈杜尔的尊敬,对于这位当初以六百人战胜两万五千人的统帅,曾经在明军面前丢失的信心再一次被拣了回来,他们相信在江格尔汗的指挥下,他们有能力战胜敌人,重新回到自己的国家……
两万骑兵的冲锋开始了,他们挥动着马刀,嘴里发出荷荷的叫声,疯狂的亡命向着明军大营的方向迅捷冲锋,那里对于他们而言,是生的希望,是活的希望。没有人想要战胜,没有人想无缘无故的死在这里。活着,其实比一切都好……
几乎就在他们冲锋的瞬间,明军的枪声也响了。一个接着一个的骑士从马上倒下,相较于强大的火器来说,骑兵似乎已经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骄傲。更加可怕的是明军的连珠铳,这简直就是骑兵的恶梦。不断响起的响声,像收割稻子一样在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江格尔的头脑里一片空白,他已经不在意死了多少了人,哪怕这两万人全部死光,也必须要冲出一条血路,毕竟,在他的身后还有那么多人在看着自己。也许进攻布哈拉城真的是一个最大的错误,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明朝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出兵救援。
谁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了,总之在这两万骑兵冲锋的道路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尸体,那些失去了主人的战马们,发出了“咴咴”的悲鸣,似乎还在寻找刚才还骑在他们背上的人。刺鼻的硝烟味充斥着整个战场,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灰蒙蒙的。
这样的冲锋终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或许是明军长途行军实在累了,又或许是被两万骑兵的冲击所震惊,他们开始向后撤退,从远处能够看到明军的将领们在那大声指挥着,士兵们的动作似乎有些慌乱,一个巨大的缺口,正在那悄悄地形成……
“现在,叶尔羌的勇士们,跟着我一起冲啊!”
发出这大声叫唤的,是叶尔羌汗王阿不杜拉汗的胞弟“吐鲁番阿奇木”苏里唐。叶尔羌军的任务就是在骑兵打开缺口之后,迅速在第一时间出击,稳固,并且继续拉大这一缺口,从而使大军得以顺利突围,做为叶尔羌的勇士,苏里唐主动请缨担负了这一任务。
又是一万余叶尔羌步兵,在勇猛的苏里唐的指挥下,呼啸着向无数骑兵用生命打开的缺口不要命的扑去。那两万骑兵在只次的冲锋中,几乎折损了三分之一,这完全是一条用鲜血和人命打通的生命之路。他们绝对不会,就这么辜负同伴们的付出。
在联盟军这样的冲击下,明军开始出现了溃败的趋向,而且他们向后撤退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领们的指挥都失去了效果,很快,这个缺口被越拉越大,逐渐的变成了到处都是联盟军的欢呼,到处都是联盟军的旗帜,到处都是联盟军兴高采烈的士兵。但是,一种不详的预感不知道为什么正在江格尔的心中升起……
“我看这已经差不多了吧。”在远处,明军宏威伯,督军副将军刘风摸了摸鼻子说道:“这戏,已经演得差不多了,再这么退下去,咱们非得退到山海关里去不可,你看那些人在那开心的样子,老郭,咱们现在就开始吧!”
“你从什么时候也开始学会摸鼻子了?”宏风伯,督军副将军郭飞看了他一眼:“我记得以前陛下在军中的时候,老喜欢做这个动作。怎么着,你现在也学会了?要说这场戏还真他妈的不好演,又要败得像真的,又要不能蒙受过大的损失。”
说着,他收起了笑嘻嘻的样子,说道:
“开炮!”
明军的炮火随着这一声命令展开,那个用无数联盟军士兵们的生命冲开来的“缺口”,在这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
一万多名骑兵,一万多的步兵,那么多的人围堵在一起,密密麻麻的,每一发炮弹下来,几乎当场就能炸翻几十个人,联盟军的士兵们根本就没有躲避的地方,方才还在欢呼着的这些士兵,很快便遭到了惩罚,欢呼声在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悲哀的叫唤。
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江格尔不明白,他一点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他明明看到明朝人的火炮还在车上,根本就没有卸载下来,可现在那些还安装在车上的火炮,竟然不需要任何的装卸,调整就能够开炮了吗?江格尔忘记了一切,就这么傻傻地看着明军炮火发出的地方……
这是联盟军中最悲哀的一天,完全暴露在明军炮火下的他们,遭到了无情的杀戮。而惊慌失措的这些士兵们,混乱不堪地奔跑着,想要尽一切可能躲避敌人凶猛的炮火,但这混乱的场面,反而使得他们互相践踏,无数人在自己同伴的脚下发出了悲哀的叫声……
苏里唐也几乎要崩溃了,自从跟随着自己的哥哥,踏上了征服叶尔羌各部的道路,并且成功的将分裂的叶尔羌,统一到阿不杜拉汗的指挥下,一直到现在为止,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今天这样的惨败。甚至对于他来说,就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
处在炮火笼罩下的这些人,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全部都在各自逃生,乱了,已经完全乱成了一锅粥。为了这次的出征,叶尔羌几乎全部的军队都已经调到了布哈拉城下,可是谁能想到变成现在的样子?苏里唐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力救出一些战士。
可就在他竭力指挥的时候,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响,苏里唐被高高的炸上了天空,然后重重的落了下来,当他重新回到地面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被炸开了一个大洞,他的亲兵全部死在了他的身边,可是奇怪的是,他竟然感觉不到疼痛。
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幕,因为这一幕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在这将军和士兵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在面临着死亡,每个人都在等待这一幕的上演,只是一个时间污染而已。看着奔跑呼唤着的士兵,苏里唐的眼神开始变得模糊,然后他呼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口气。
就在苏里唐死的时候,江格尔也死了,和苏里唐一样,他也是被明军的炮火炸死的,这位哈萨克的传奇英雄,在布哈拉城下,终究没有能够再一次创造奇迹,六百人打败两万人的那个传奇的神话故事,也许只能成为过去,几百年后又有多少人会记得呢?
炮火终于停止了下来,那些联盟军的士兵,在明军的炮火下放弃了抵抗,一地的尸体和鲜血,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警示。
近一万人死在了这次的炮火攻击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现场的惨况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闭上了眼睛,毕竟,就在不久前这还是一具具鲜活的生命。
现在轮到明军欢呼了,轮到布哈拉人欢呼了,他们见证了这一场战争,一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多少悬念的战争,对于联盟军的歼灭战,从这一刻已经开始!
第551章 《喀尔喀卫拉特法典》
这是一场明军取得的辉煌胜利,哈萨克汗国汗王江格尔,叶尔羌汗国“吐鲁番阿奇木”苏里唐在布哈拉城下阵亡,近三万联盟军被歼灭,本来就准备灭亡布哈拉汗国的战争,演变到了现在这样,却成为了联盟军的惨败,他们随时都有着被全歼的可能!
巴哈杜尔和他残存的部队,陷入到了惶惶不安之中。他们不知道明军那恐怖的火炮,什么时候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他们不知道明天自己还会不会活在这个世上。巴哈杜尔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军队集结在一切,期盼着奇迹的发生。
因为这个时候不管是巴哈杜尔,或者是阿不杜拉,心中都还有着一份希望。而他们心中的这一份希望,正是来自于一部法典:《喀尔喀卫拉特法典》!
大明崇祯十三年,为了应付当时来自于的满清政权的压力,准噶尔的巴图尔珲台吉与喀尔喀的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向所有部落和汗国发出倡议,要求举行会盟,共同应对危机。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响应。九月,大会如期召开。
这一次的会议这可算是蒙古世界的一次盛会。喀尔喀三部汗王除了车臣汗硕垒因为年老派儿子参加外,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土谢图汗衮布均亲自到来,阿拉坦汗王朝二世汗鄂木布额尔德尼,和硕特汗国的顾实汗,土尔扈特汗国的和鄂尔勒克也都亲自与会。
再加上有实力的首领,有威望的活佛和大喇嘛,共有二十七位首脑参加。而大会的主持者,便是准噶尔汗国的统治者,巴图尔珲台吉。
大会上,众人均认为吞并了漠南蒙古的满清是最危险的敌人,为了生存,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可众多的汗国和部落如何才能团结?除了定制法典,就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反复磋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诞生了。
这是一部既确定了国与国关系,又确定了人与人关系的《法典》。
其中规定,喀尔喀各部与卫拉特是彼此关照,互相负责的整体,不得互相侵略和掠夺,其原有的战俘、移民和逃散人员问题,都要按法律解决,不得诉诸武力。一旦大敌来犯,要互相通报,一致对敌,有见死不救,怯阵脱逃的,要处于重罚。
在确定了这些大方向之后,《法典》还明确规定了,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贵族与奴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有对宗教人士的专门条款。
《法典》的顺利颁布,使得蒙古人在北元灭亡后重新树立起了抗清大旗,而掌旗者无疑便是准噶尔汗国的汗王巴图尔珲台吉。
而随着巴图尔珲台吉汗王的死去,以及最主要的因素,即原本强大的满清,竟然奇迹一般,灭亡在了大明的手里。《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的效用正在一步步地减少。《法典》所涵盖的汗国之间的互相攻击,包括对不拉哈汗国的围攻,正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哪怕名存实亡,毕竟终究在各汗国之间还是存在着这么一部《喀尔喀卫拉特法典》。
在付出了几百人的代价后,巴哈杜尔终于成功的将他派出的几十名使者,送出了明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而这些使者,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一封由巴哈杜尔汗汗和阿不杜拉汗所联合署名的,分发给诸汗国汗王的信件,在这封联名信件里这么写道:
满清已经灭亡了,而现在《喀尔喀卫拉特法典》中所覆盖的各汗国的敌人,已经从当初的满清变成了现在的大明帝国。相较于满清来说,大明目前已经成为了各汗国最大的敌人。一旦联盟军崩溃了,那么,大明帝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他们这些汗国。
江格尔汗的战死,便是对各汗国一个最好的警告。巴哈杜尔汗和阿不杜拉汗一致认为,要避免悲剧的再次上演,只能重新启动法典所赋予各汗国的权利以及义务,组成一支由各汗国组成的强大联军,到达布哈拉城下,与明军做决死的战斗……
至于为什么攻击布哈拉汗国,巴哈杜尔也为自己做出了解释。他无中生有的告诉各汗王,其实在很早以前布哈拉汗国便已经与明朝勾结,大肆出卖汗国之间的情报。所以希瓦汗国这才举兵讨伐叛徒。而明朝的迅速反应,岂不也正好验证了这点……
在接到了巴哈杜尔汗和阿不杜拉汗的求援后,各汗王迅速在扎萨克图举行了一次会谈。而出人意料的是,俄罗斯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了这一消息,在得到了各汗王的允许后也派出了使者参与了这次会议。而这一次的会议,也被称为了“扎萨克图会盟”!
面对来自于大明帝国日益迫近的威胁,与会各汗王之间除了车臣外取得了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必须立刻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援军去援助处在明军包围中的联盟军。
车臣汗则对这一提议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清晰地告诉这些汗王,正是巴哈杜尔汗率先挑起了对布哈拉汗国的攻击,才引起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次组建起联军,去和强大的挑战发起新的挑战,哪怕新的灾祸,便会降临到各个汗国。
但是车臣汗的建议却遭到了与会诸汗王的一致反对,他们大声地讥笑车臣汗的懦弱无能,嘲笑他在明朝的进攻下被吓破了胆。这其中也包括俄罗斯的使者。他甚至在会上发出了极其无礼的嘘声,骄傲地站起了身,对车臣汗发出了指责。
但等到他们的嘘声稍稍平静了些,并不为之所动的车臣汗慢慢的对他们说道:
“笑吧,尽情地嘲笑我,很快你们便将会品尝到嘲笑我的苦果。据我所知道的明朝,这个国家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了,他们是强大而富有的。即便我们所有的人联合起来,也会被他们所彻底的击溃。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尽量避免战争的发生。”
说着,他头也不回的便离开了会议的现场……
他的话一丝也没有被任何一个汗王听进去,会议的最后结果,是除了车臣汗以外的汗王通过了重新启动《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的决议,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阿拉坦汗和鄂尔勒克汗组建着卫拉特联军,按照国力大小,总计组成了三十七万的联军。
而俄罗斯的使者则代表他们的沙皇,承诺在卫拉特联军与明军开战时,放弃过去的一切成见,绝不对各汗国用兵,并且答应向卫拉特联军尽可能地提供他们急需的物资,其中包括了火炮,俄罗斯人的这一应诺,更加加强了卫拉特联军必胜的信心。
联军共同推举扎萨克图汗为他们的总指挥,来统帅这庞大的部队。按照他们的算计,要让三十七万人尽快集结起来,至少需要二十天的时间。而在布哈拉城下苦战的联盟军能否坚持到援军的到来,这也成为了各汗王最为关心,最为担忧的事情。
一边组建着部队,扎萨克图汗一边向布哈拉城方向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好在并没有出现他们所担忧的状况,联盟军虽然目前的状况岌岌可危,但总算还没有到崩溃的边缘。在明军并不算猛烈的进攻之下,巴哈杜尔汗和阿不杜拉汗,依旧在那苦苦支撑着他们的军队。
这一消息极大的鼓舞到了卫拉特联军的信心,他们认为明军的战斗力显然被夸大了,一定是巴哈杜尔汗和阿不杜拉汗,被失败所吓到,在信中无限夸大了明军的威胁,如果明朝真的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为什么,面对一群才遭受到惨败的败兵也始终收拾不下?
俄罗斯人也信守了他们的诺言,在卫拉特联军组建的时候,第一批援助物资送到了他们手中,这其中包括了俄罗斯人事先答应的火炮,虽然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都是些老式而陈旧不堪的火炮,但这对于严重缺乏火器的联军来说,总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各部之间的动作有些迟缓,原计划二十天组建完成的军队,居然用了三十三天的时间。不过这虽然有些让人不愉快,总算,三十七万人的部队还是完成了最后的调度。
在扎萨克图他们举行了誓师,浩浩荡荡的部队,看起来还是多少有些雄壮。作为卫拉特联军的总指挥,信心膨胀的扎萨克图汗,对着他的军队说道:
“今天我们就要从这出发,却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凶狠的明朝和他们的军队。我们都是最勇敢的卫拉特人,胜利必将属于我们,胜利必将属于伟大的卫拉特人和我们的队伍!”
第552章 信任
卫拉特联军的成立,让回到自己汗国的车臣汗忧虑不已。他所担心的并不是卫拉特联军能不能取得胜利,他很清楚的知道联军的失败是必然的事情。他唯一担心的,是一旦在联军失败后车臣会不会因为而受到牵连。毕竟,车臣也是当初拥立法典的国家之一。
思来想去的车臣汗,连夜写了一分亲笔信,并委派他的儿子亲自送送到明朝将军的手里。在信中他告诉了明朝的统帅卫拉特联盟的成立,并正在向布哈拉城进军。而车臣并没有参与到这样的阴谋之中。为此,自己甘愿送自己的儿子到明朝充当人质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接到了车臣汗的信件之后,黄飙沉思了许久,然后操笔给车臣汗写了一封回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黄飙竟然同样委托车臣汗的儿子将自己的这封回信带给了车臣汗,见到自己的儿子居然去而复返,车臣汗满腹疑虑地打开了回信,黄飙在回信里这么写道:
“你对我明朝的忠诚和友好,我已经知道了,并且我会把这份友情及时的告诉我们的皇帝陛下。明朝和车臣如同父子一般的关系,既然你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又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儿子来充当人质呢?享受天伦之乐,难道对于你来说不更好吗?
我现在让你的儿子回到你的身边,但这并不代表就不信任你。我以大明朝廷的名义与你结盟,并郑重对你承诺,只要车臣与我大明世代友好,那么车臣将永远做为一个独立的汗国存在上几千年,不管什么样的事情,都无法动摇到我们之间的友谊。
同时,我以大明的名义,加封你为‘贞孝节义仁祥车臣汗’,永辖车臣,父子相承,再晋大明文渊阁大学士,赐金印一颗,金刀一把,战马一百匹,火枪二百枝,火炮十门,以示我大明对你忠贞的嘉奖。等到战争结束后,你还将会得到我大明皇帝的亲自召见……”
当车臣汗看完了这封信后,泪流满面,对着大明京师的方向长跪不起,尔后又以金印金刀以示车臣诸人,声言车臣世代以明为君,终身以父子之礼侍奉。随后,车臣汗又宣布断绝与俄罗斯及诸汗国关系。并且在同一时间宣布,车臣将随时等候大明的召唤等等……
这一消息其后传到大明京师,有大臣秘密上折,奏折中言冠军大将军、智勇侯黄飙未经朝廷及皇帝陛下的许可,私下圣旨,许诺车臣汗种种条件,此等行为迹同谋反,加之他又独自领大军于外日长,为防其心生变,宜将其召回京师问罪等等……
在随手的朝会上,大明皇帝陛下朱斌以此奏折以宣诸大臣,笑道:
“前日,有几个‘忠心’的大臣给朕上了这份奏章,说朕的大将军自作主张,其意想要谋反,还建议朕立即秘密逮捕朕的智勇侯,拿回京师问罪。
朕想问问这些大臣,黄飙是谁?他是为咱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军,为了咱大明的强盛,他连一条胳膊都没有了,所以才有了‘独臂战神’这样一个称呼,可朕知道,他宁愿要回属于自己的那条胳膊,也不愿意有这么一个称呼,不知道朕说的对不对。
太平城、山海关……你们想想他在咱大明,在朕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背叛过朕,难道反而现在天下太平了,他反倒要造反了吗?朕也带过军队,知道在前线战情旦夕瞬变,要是什么都要请示汇报朝廷的话,嘿嘿……只怕什么样的仗都要输了。
他对车臣汗许诺的那些事,其实在此之前黄飙已经以密奏的形式派快马送到了朕的手里,朕认为他做得很好,非常好,好得很,朕还听说车臣汗在得到了黄飙的信后,痛哭流涕,在宫门外长跪不起,宣誓永不背我大明,像黄飙这样的人才咱们到哪去找?
朕再告诉你们一件事,你们一直都不知道啊。在朕命令他去征讨那些汗国的时候,他就已经把他在边关的家眷,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全部送来了京师,现在已经快要到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也怕啊,他怕的就是这些诬陷他的折子。
可是他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这样的折子终究还是来了。自古以来皇帝猜疑大臣,大臣不信任皇帝的话,这个国家的败亡也就是早晚的了。可是这样的事情,朕绝不允许发生在朕所管理的这个国家之中。绝不,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发生!”
其后,皇帝陛下朝廷里的这些话也传到了远征将士耳中,李天齐建议是不是要再上一个奏折表明心思的时候,黄飙微微摇了摇头,对自己的兄弟说道:
“不必,咱们跟了督帅那么多年,难道还不了解督帅的为人吗?他既然用了咱们,给了咱们生杀决断的大权,那就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怀疑。这也是咱们明军战无不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胜利,只有胜利才是回报陛下这一信任最好的办法!”
大明武英四年二月,卫拉特联军到达布哈拉城下,时卫拉特联军合联盟军残部,总计达到五十三万人之众,并称“卫拉特军”,依旧以扎萨克图汗为总指挥。
而在大明王朝和布哈拉汗国的盟军一方,总兵力十一万人,其中明军八万,布哈拉军三万,各类火炮数千门,明军全部装备火器,布哈拉军在明军的武装下,约三分之一装备火器。以智勇侯、冠军大将军黄飙为主帅,督军大将军李天齐副之。
时,负责大明朝廷一应物资粮草调度的信德侯陶海,亲自来到新疆,指挥对卫拉特汗国决战的物资供应,陶海又请皇帝陛下赐尚方剑,凡二品以下官员皆可杀。其实无论是陶海或者黄飙都很清楚的知道,他们这一次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卫拉特的各汗国而已……
双方的决战于大明武英四年三月三日正式爆发!
在决战的第一天,那些由俄罗斯人提供的老式火炮,在明军一线战场上千们新式火炮,疯狂的轰炸之下,在一天之内竟然全部损毁,变成了一堆堆的废铜烂铁。
在火炮上吃了大亏的卫拉特军,避开强大的明军正面火炮,以两万六千余人的规模,向位于左侧的相对较弱的布哈拉军展开攻击,而这一招果然起到效果,由八千人组成的布哈拉军很难阻挡住敌人的进攻,如果不是明军的及时救援,左侧阵地险些就被对手冲垮。
此后,双方在战场上胶着了三天,谁也不愿意主动进攻。明军每日都以强大之炮火轰击对面敌军阵地,迫使卫拉特军不得不后退数十里,以避免无谓的损伤。而这个时候双方显然都在等待着对方的防线出现破绽,以图一举击溃敌人,取得战场上决定性的胜利。
在明军的大本营里,黄飙召集各部将军级以上将领召开军事会议,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很快在将领中达成了一致。黄飙并不愿意在进攻俄罗斯前,军队就蒙受不必要的伤亡。他对于这场合战争的看法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去得到最大的胜利。
当这些将领们离开后,李天齐、陶海、刘风和郭飞留了下来,在商讨了由刘风具体执行这一作战方案,陶海全力保证后勤保障之后,黄飙忽然笑道:
“你们还记得咱们的天字第一营不?”
众将明显怔了一下,李天齐依旧改不了他那大嗓门说道:“记得,怎么不记得呢?当年那可就是你和老大的坏点子最多。督帅,不是,陛下才到天字第一营的时候,还被咱们好好的给整治了一顿,可咱陛下也坏啊,反过来没多少时候就把咱们都治住了。”
当年在“四大公子”中年纪最小的郭飞眨巴着眼睛问道:“二哥,你怎么想起这来了?”
“没什么,只是突然想起而已。”黄飙笑了起来,指了指身边的几个人说道:“除了老陶和老刘不在咱‘天字第一营’外,当年咱这几个活宝可就少了老大没来了,听说老大正在全力攻击奥斯曼,很快就能和咱们合兵。我刚刚就在想,当初咱们恣意妄为的时候,可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一天……”
他们的神情好像又都回到了过去,那个留下美好记忆的年代,从当时的懵懂少年,到现在统帅一方的将军,他们之中又有几个人,能够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营帐外响起了呼啦啦战旗飘动的声音,他们都忽然想起了那面指引着他们战斗的大旗:
——那面用无数忠臣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血色战旗!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553章 留给后世的财富
大明武英三年,在冠军大将军黄飙与卫拉特军决战之机,威武侯、冠军大将军郑天瑞所部十余万雄兵,在灭亡萨非王朝之后,马不停蹄,兵不驻足,继续用兵于奥斯曼帝国。其兵势所到自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使得奥斯曼帝国人心震动!
自查古曼将军的七十万大军烟消云散之后,奥斯曼帝国在短期内已经很难集结起有效的力量,来面对明军咄咄逼人的强大攻势。
武英三年十二月,明军克大马士革,俘敌三万,民十一万;四年二月,在围攻亚历山大勒两月有余之后,终于成功夺取该城,俘敌三万。亚历山大勒的失陷,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国都伊斯坦布尔的门户已经被打开,明军之先锋部队,最近部只距七十里之遥。
郑天瑞旋即分兵,以一部兵力继续对伊斯坦布尔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又以两万人攻击重要商业城市卡法。二月底,明军夺取卡法。其后同样在二月,大明王朝强大之水军战舰正式参战。大明水军的出现,意味着大明即将展开对地中海控制权的争夺之中。
三月,明军水师击溃奥斯曼帝国海军,同时威慑威尼斯水军,由于在与英国的海上利益争夺战中全面的失利,西班牙已经退出海上霸主的争夺,大明水师完成对地中海的控制,同时扼守住了红海之要道,此前的大明之欧洲功略,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威力所在。
随后明军由萨洛尼亚登陆,其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连克亚历山卓、佩那力司和开罗,至五月底六月初,大半奥斯曼领土以落入明军之手。
大明兵锋之强,使天下震动,但更令人震惊的事又发生了……
大明武英四年七月,武英帝朱斌宣布,归还重要商业城市卡法于热那亚,同时恢复摩利亚和雅典公国,积极寻找马木留克王朝后人,最迟于明年间恢复埃及公国。
这一决定有些让人措手不及,一个有着强大武装支持的强大王朝,却断然放弃了既得利益,还在不断恢复着那些已经灭亡的国家,本来明军强劲的攻势,不断的战略进取已经引起了各国的严重警惕。但现在这突如其来的做法,却一下使他们迷茫了起来。
之前大明王朝的做法,和历代强大的王朝并没有什么区别,以强大的武装不断地去开拓疆土,使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帝国,但现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在那些国家的君主看来,简直,是只有上帝才能做出的仁德的事情……
其实大明国内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面对这些质疑,朱斌笑着告诉他们:
“咱们大明有多大?很大。大明已经占领了多少土地,在海外有多少殖民地?朕想连你们都很难算得清了。要管理好目前的土地和殖民地,朕想已经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了。在未来的一百年里,朕想,咱们主要要做的就是慢慢消化获取这些殖民地带来的利益。
一个国家不可能征服整个世界,这不太现实。即便你真的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