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沃轩辕-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景平帝清了清嗓子说道:“自我大明国难以来,幸赖文武大臣齐心,一心奋发,这才重整了我大明的江山,朕在这里要谢谢你们了,没有你们这些守节的大臣,没有你们这些不具生死的将军们,便不会有朕今天坐在这个位置上,朕给你们鞠躬了!”
说着这位小皇帝竟真的站了起来,做了一个千古以来帝皇从来不会做的动作:他给所有的大臣们深深鞠了一躬!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誓死卫护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些大臣们做梦也想不到皇帝竟然这样,全都站了起来齐声应道。
“好了,都坐下吧。”景平帝自己先坐了下来,说道:“其实,有一些事咱们也无须隐瞒,雪耻国难的将军们,都是武英王的麾下,咱们明军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以前江南军为主。这些将士们对国家社稷的贡献,朕想也不必再多说了。
前些日子朕听到这些将军们回来,心里高兴得很,就把叔父叫到了宫中,商议着要怎么再好好地嘉奖一次这些有功劳将士,有人说已经给他们升过官了,可是朕以为这还不够。可是这次朝廷一不赏官,二不赏钱,武英王给朕出了个非常好的主意……”
大臣们的心里有些纳闷,不赏钱不赏官,那还能赏什么?
景平帝对朱斌说道:“武英王,开始吧。”
朱斌点了点头,站起来大声道:“郑天瑞,黄飙,钟建,李天齐,郭飞,刘风,龙默寒,魏重义,龙淄阁,李德,徐军,何凯,出列!”
“末将在!”
随着朱斌的点名,这几员明军大将全部站了起来。
“尔等尽忠报国,浴血疆场,内定流寇,外逐金虏,百战余生,有大功于朝廷。今特授大明一级铁血勋章,以为世代嘉奖!”
这些将领们怔在了那里,不知所措。等到太监们将盘子托着的铁血勋章拿了上来,朱斌一一亲手为他们佩带在胸口,他们这才看清楚,这是纯金制成,外面镶以宝石,样子像一只腾云欲飞的巨龙的勋章。
在勋章正反面,各刻着四个字:
正面是“铁血报国”,反面是“百战百胜”!
这并不是金钱,也不是官爵,但在这些将领们的眼中,这却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这是对他们功勋的嘉奖,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这,将是万代传颂的故事。而他们这一些人,也将是大明帝国第一批接受这份荣誉的将军!
“臣等誓死捍卫大明,铁血报国,百战百胜!”
“陶海,黄溪,出列!”
陶海和黄溪这两个人,却没有想到授勋里居然也有他们的事情,一时有些茫然失措,等朱斌再次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这两人才站了起来,应道:
“属下在!”
“陶海,黄溪,虽不曾临前线亲自杀敌,然陶海供应大军物资,调度有方,黄溪搜集情报,屡定叛乱,功同战功,特授予大明一级精英勋章!”
第367章 老兵们的资历
随着朱斌的大声宣布,一级精英勋章也被佩带到了他们的胸口上。同样是由黄金制成,外面镶以宝石,但外形却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那即将张开的翅膀,还有锐利的爪牙,岂不正象征是即将腾飞,却傲然面对世界的大明帝国?
陶海和黄溪咬了咬嘴唇,是的,对于那些征战于疆场的将军们,他们似乎显得不那么起眼,但,武英王却依然没有忘记了他们所做出的卓越功勋。知足了,能被朝廷记得,他们什么都知足了。这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本人最大的赞扬!
这次授勋总计分成九级十八种。以郑天瑞、黄飙、陶海等人为首的为一级勋章;以李定国、黄得功等将领为首的,得到了二级明锐勋章的嘉奖。而以孟志轩、李建标等青年将领为首的,则获得了三级精锐勋章的褒奖。
张云乐、孔浙扬这些文官,朝廷也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因为出色的政绩,得到了一级政扬勋章的奖励。还有卢英、葛亨这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官员,也同样在胸口佩带上了银灿灿的二级服务勋章。
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也得到了勋章,但这份荣誉却无法当着所有人的面颁给他们,他们为大明做出的功勋,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他们得到的勋章,也只能存放在盒子中,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颁给他们。比如在满人那的何墨,在朝鲜的何田……
这是一对亲兄弟,哥哥比弟弟大上两岁。他们的父母都死在了女真人的手里,而当他们接受下了任务的时候,也意味着他们另一段人生的开始。是的,他们从此后失踪了,他们的亲人从此后便永远失去了他们的消息。
他们本来有妻子,有孩子,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再属于他们。因为绝对的机密,黄溪没有给他们家里任何的安家费。迫于生计,他们的妻子改嫁了,他们的孩子也跟着新的父亲有了新的姓名……
他们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地把这份屈辱忍在心头,默默地承受这一切,然后继续完成他们的工作。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对大明,对自己一份根本无法拒绝的使命……
和他们一样活动在各地的情报人员,还有很多很多……
借着这个机会,朱斌随后宣布了对军制的改革。总兵、参将、游击这些职位从即日起废除。以大元帅,大将军,督军大将军等代之。目前的最高职位为督军大将军,以郑天瑞、黄飙和钟建三人领之。而这一职位又分成内外两种。
明军内部的督军大将军属于三级将军行列,而相对于驻扎在外藩的督军大将军,比如在朝鲜的李建标,则属于六级将军行列。将军总分六级,以左、右、前、后、中以及水军区分。比如郑天瑞即为前督军大将军,黄飙为左督军大将军,钟建为右督军大将军。
对于各级将军所领将领,士兵,也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各级将领在面对突发状况,都能够有限度的自由调度手中的兵力,但在不得朝廷正式允许的情况下,其调度兵力总数不得超过两千,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才可以增加到六千人。
龙淄阁和李德为水军督军左右大将军;李天齐、郭飞和刘风等人被晋为督军副将军,出任意料的是龙默寒和魏重义,也一举而成为了督军副将军。本来在众人的想法里,若单以二人的战功来说,应该在领军将军的位置上。
但朱斌对此做出了耐心地说明,魏重义号为“炮神”,火炮部队不知倾注了其多少心血,昔日更是有一炮击毙张献忠的功劳;而龙默寒虽然为人显得狠了些,但指挥的火枪部队却锐利无敌,尤其是在创建“火突骑”上更是有功,因为可以晋为督军副将军。
其实,在朱斌的真实相法里,只要进一步突出火器的重要性。明军将逐步完全以火器取代刀枪,从而告别冷兵器时代。对龙默寒和魏重义的提升,也正是这一思想的延续。他的计划非常之的明确,即在两年之上完成军队八成以上的转换工作!
这次朝会并不仅仅对军队进行变革,在宣布完对军队的改制之后,新的《大明律》正式推出。这份大明新的律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便宣告完成,几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接着,朱斌带着所有的官员,在朝堂之上宣誓此生永远忠于《大明律》,誓死捍卫《大明律》。
《大明律》的诞生,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帝国将走上一条法制的道路。一切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再不以上级官员的喜好来评定某样事情,某个官员,包括民间的纠纷等等在内,皆有《大明律》来裁定。
在《大明律》的第一条规定:“皇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的唯一君主,是一切大明军队的最高统帅。内阁是辅佐皇帝治理江山的主要帮手,内阁的最高首脑称为首相。内阁具有对国政的建议权和否决权,而皇帝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在这份《大明律》里,皇帝的地位再次得到了律法上的重申,但同时《大明律》中对内阁权利的明确规定,也开始悄悄地束缚起皇帝的某些特权来,比如内阁所具有的否决权。而这正是朱斌在竟深思熟虑之后所考虑的。
中国是个特殊的国家,几千来以来的习惯,让中国的百姓们信任皇帝,甚至是依恋皇帝,而并不可能一下就将皇帝变成只是国家的精神领袖,太过于激进的变革,只会引起朝野内外的不满。从而引发不可预知的变乱。
对于中国的变革来说,某些事情需要大刀阔斧,哪怕忍受着阵痛也必须进行,而对于某些特定的事物来说,则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后水到渠成的工作。在暂时维持皇帝制度,和彻底的民主之中,朱斌明智地选择了前者……
经济上一场重大的变革也在同时进行着。朱斌宣布从景平二年元月起,将强行推行蓄势待发已久的纸币制度。这种被其称为“大明币”的纸币,此前只在小规模的范围内流通,在这次将在全国开始正式发行。
“大明皇家银行”将会于同时成立,在强势推行纸币的同时,金银等硬通流通货币也允许在同时存在。并且,将由大明皇家银行明确规定,纸币与金银等货币兑换的比例。任何地方不得擅自更改,否则即以破坏金融制度罪论处。
在这一天宣布的改革共有上百条之多。比如彻底地放开海禁,大力鼓励商业,大力鼓励各地经济领域的交流,军政剥离,不再设立统领某地文武官员的职务。这次的改革,是朱斌等待已久的时刻,一个新的大明很快就将在自己的手里诞生……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次朝议的结果满意,尤其是在军队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有些因为只获得了低级勋章,和并不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职位,而显得大为不满。在他们的想法里,自己出生入死,九死一生,获得的职位竟还不如陶海和黄溪这两个人,如何能让自己心服?
有个叫田泠的殿军校尉,因为只被任命位殿军校尉这样一个二级校尉的官衔而大是愤怒。这位田泠是江南军的老人,参加了从当年剿除冯长兴海盗,到驱逐流寇,大战山海关在内的全部战斗,共带伤十余处,杀敌超过了一百人。
本来在他的心中,凭借自己的战功和资历,完全应该晋升到六级征军将军的行列。但现在却仅仅是个校尉,还不是一级校尉。眼看着许多晚入军不知多少时候的后辈都爬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的心里又哪里会肯甘心的?
他曾经愤愤不平地对同伴说:
“当年老子在江南时,为武英王立下了多少战功,山海关之战的时候,老子出生入死,差点死在鞑子的刀下,可老子不怕,还是一口气杀了两个敌人的牛录,这份功劳算不算大?现在天下太平了,就给老子这么一个芝麻大的官。老子死也不服!
那黄得功和李定国又算得什么东西?都是他妈的后来的降将,居然被封了个五级镇军将军。还有孟志轩和李建标两个人,黄口小儿,凭什么当上六级征军将军?当年老子从军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那玩泥巴呢。老子要去找武英王,老子要和武英王评评这个理……”
这番言论在军队中很快引起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从他的这些话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兵而言。论资历、论战功,那些后辈小子又怎么可以爬到自己的头上?一时间,强烈要求重新制定军衔的言论,在老兵们中间大起!
终于这件事传到了朱斌的耳里,他倒并没有如何生气,这样的事自己早就有心理准备。本来在大明朝廷初步稳定后,众人对于封赏就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自己的封赏低了,心态就不平衡了。而这次对于军衔制度的变革,只是这些矛盾的总爆发而已。
他把闹得最凶的一些老兵,叫到了自己的王府之中,他要亲自请这些人吃饭。
而这些被召集来的老兵们,大多心里不安,知道自己闯下了祸。也是的,自己也就是喝了几口酒发发的牢骚,怎么就传到武英王耳朵里了?
明军的前身江南军是朱斌一手缔造的,只要有朱斌参加的战斗,这位王爷也总是身先士卒。将士们对他敬畏,佩服他,现在可倒好了,也不知这次王爷会怎么处罚自己,要是骂几句,打几十军棍也算了,可王爷一怒之下将自己遣返回乡,这面子可当真丢得大了……
“自从山海关大战后,我还从来没有和兄弟们好好的吃上顿饭,这是我的不对了。”朱斌却根本没有说到这事,见到老兵们反而笑容可掬地道:“今天我准备了一些好菜,来,咱们兄弟好好地喝上一杯。”
朱斌谈笑风生,不断劝着他们的酒,说着些当年在江南的趣事。可那些老兵们一个个心里有事,哪里能喝得下去?到后来田泠放下酒杯大声道:
“督帅,要打要骂您来吧,可这样咱实在受不了!”
朱斌微笑着看着他,问道:“我为什么要打要骂你?你田泠是谁,身经百战的大将,明军里的楷模啊。我看不光不能骂你,还得给你个大将军做做。”
“督帅,您别这样讽刺咱,咱这心里也难受啊。”田泠干脆豁了出去:“按说,我们都是跟着您的老人了,在这非常时期不该给您添乱。可咱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这不光官衔大小的问题,而是个面子的问题。”
见田泠先起了个头,老兵们胆子也大了起来,纷纷对朱斌说道:“是啊,督帅,您要我们为您去死,那没二话,咱们拎着大刀就上,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可让那些后辈小子爬到了我们的头上,甭说别的,说起来咱们将来回到家乡也没法向老婆孩子交代啊……”
朱斌笑容不变,等他们全部讲完,放下酒杯对他们说道:
“把心里话说出来不就行了?没啥,不就是个官吗,你们要重新制定我就满足你们。田泠啊,我知道你功劳大,资格老。这样吧,我看我把我的武英王的位置,让给你来做吧!”
第368章 萝卜
朱斌并不算严厉的口气,让这些老兵们一下停止了嚷嚷。面前的武英王,没有大声地训斥,没有严厉的话语,却让他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害怕,自从跟随武英王以来,他们从来也都没有见过武英王这个样子!
“我知道,你们对于大明都有着莫大的战功,本来你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没有什么过分的。可是官就只有这么多,难道每个人都是大元帅,大将军吗?郑天瑞,黄溪和钟建的功劳比你们要大吧?可以不过只有一个三级将军,为什么不见他们闹?”
朱斌叹了口气:“还有你们看惯李定国当成了将军,看不惯孟志轩、李建标当上了将军。但你们想过他们的战绩没有?其实他们和你们每一个人一样,都在我国家社稷尽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也一样在为着大明流血拼命。
是的,这些将军中有的是降将,有的是你们的晚辈,官做得比你们大了,你们心里不服气了,有怨言了,可你们怎么不想一想,他们做了什么,你们做了什么?李定国在大破象兵的时候,你田泠,却在探亲回乡的时候一低价强行购买了几亩良田。李建标在克定朝鲜的时候,还是你,田泠,因为和邻里房子纠纷的问题,被人告到了官衙,可你却仗着自己是老江南军了,迫使县令昧着自己的良心了,做出了对你有利的判决。田泠啊,你是江南军的老人了,可你这是在毁了我们的好容易创建起来的名声啊……”
田泠的头低了下来,武英王说的这几件事,桩桩件件都是自己做过的。当时他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错的地方了,可现在在武英王面前,只觉得自己做得未必便对了。
朱斌摇了摇头,有些责怪又有些可惜地看着田泠,说道:
“我就是想着你为朝廷做过很多贡献,身上到现在还带着十几处伤痕,每到刮风下雨的时候,那些伤口就会折磨得你睡不好觉,你痛苦的样子我都知道,加上你做的这些事情也不算什么大恶,也因为而帮你压了下来,可你……
当初你从军前,也只是个受别人欺压的百姓,那些苦难你比我清楚。可为什么一旦手里有了哪怕那么一丁点大的权,就完全忘了自己当初的身份?假如现在我让你当了将军,只怕,你比当年欺压你的那些恶霸还要狠毒!”
“督帅,我错了,您别说了……”朱斌渐渐严厉恰的训斥,让田泠的头垂了下来。是啊,自己为什么就变成了这样?那些邻里以前和自己亲得就像一家人似的,自己在外打仗的时候,老婆孩子还是他们照顾的。可现在自己却变得……
“还有你们,你们所有的人,你们真的做好当将军的准备了吗?你们知道权利意味着什么吗?那意味着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士兵的责任,对老百姓的责任!”朱斌好像想到了什么,神思显得有些恍惚:
“你们虽然没有当上将军,没有达到你心里所期望的官职,但毕竟你们还活着。可那些阵亡的兄弟呢?那些从此后只能瘫在床上的兄弟呢?你们想过他们没有?你们想到过曹公公吗?当他义无返顾冲向鞑子的时候,他曾经想过要什么荣华富贵吗?”
“督帅,我们真的知道错了啊!”
泪水从这几条铁打的汉子眼中流了出来。这是悔恨的泪,是痛恨自己的泪。田泠擦抹了下眼睛,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督帅,咱不应该去争什么官职。咱这校尉也没有资格当了。请您下道命令,把我变回普通的士兵吧,咱从现在开始一刀一枪的做给您看!”
朱斌笑了,这是他今天第一次欣慰地笑了:“知道自己哪做错了就好,又何必要从头开始?好好地做你的殿军校尉,我相信你能做好的。早晚有那么一天,你们能成为真正的将军。”
他知道做通这些老兵的思想有多重要。他们有嘴,能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在军中造成恶劣的影响。他们也同样能把自己的意思,清晰的表达给自己的同伴们。一传十,十传百,有的时候这样比自己一个个去做通思想工作更加要有用。
心中的这个疙瘩解开,这顿饭吃起来也轻松了不少。这时的老兵,已经忘记了朱斌王爷的身份。他们只是把他当成自己最好的同伴,尽情地谈笑着,尽情地回忆着。回忆着江南的风光,回忆着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
“王爷,门外有个老汉求见,他说是你允许他随时见您的。”
正当说到兴头上的时候,门外亲兵进来报道。朱斌愣了下,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认识个老汉了,沉吟了会,示意让亲兵放那老汉进来。
“草民申茂根参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草民代申家村百姓,叩谢王爷大恩!”
随着这声音的响起,进来的人倒头就拜,嘴里一迭声地说道。朱斌大笑起来,急忙快步上前扶起了这人,笑道:“申老爹,我当是谁,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了。来来,快请上座。我们正好在这吃饭,一起用些。”
“草民不敢,草民不敢,草民怎敢和王爷一起用饭。况且,在来的时候,草民已经吃过了。请王爷自行用饭,草民在一边等着就是了。”
“申老爹,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朱斌笑着硬拉申老汉在自己身边坐了下来:“当日在申家村你不知道我身份,那可一点都不含糊啊。怎么,现在反而见外了?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些都是我手下的兵。他们当初和你一样,也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草民参见众位大人。”申老汉稍稍放松了些,拿过了带来的一只篮子:“王爷,您不知道,当日你走了后,我们才在您居然就是武英王,我们说的那些疯话,您,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您答应过的事当真管用,没多少时候,那些被官府抓走,逃亡在外的孩子们都回来了。还有个寡妇的儿子,以后也再不用偷偷摸摸的进村了。大家伙感念王爷的恩情,本想送点什么表示下我们的孝心,可想着王爷您什么也不缺少,这不,就带了一篮我们自己种的萝卜来给您。王爷,这,这可实在寒酸了点。你什么都见过,可千万不要见怪啊……”
“好,好东西啊。”朱斌一边笑着,一边拿出了一根萝卜,只在衣服上擦了擦,放到嘴里就大嚼起来,边吃着边赞不绝口地夸道:“好吃,真脆,大家都来尝一尝……”
那几个老兵也不客气,一人拿起一个就着酒水大吃起来,满嘴都是萝卜的田泠含糊地说道:“以前我在家里的时候,实在饿得慌了。就去偷了财主家的一根萝卜,结果被吊起来打个半死,要不是好心人把我半夜放了下来,只怕我早就死了。”
看着王爷和几位大人吃得如此香甜,申老汉开心得笑了:“王爷,萝卜有的是,您想吃我下次来京再给您送来。您请恕老汉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您,您这样子,可一点也不像个王爷……”
朱斌笑了:“那王爷应该是什么样子?”
“老汉没有见过王爷,那可说不好。”申老汉讪讪地笑道:“可我们那的县官出巡,也都是前呼后拥的。有次,我正好去衙门里,也带了些萝卜孝敬县太爷,可人家看都不看,就把那些萝卜扔给下人们了……”
“那不是父母官,那叫狗官。”朱斌放下了萝卜,笑道:“咱们有些当官的,寒窗十年,穷得和什么似的,可一旦当上了官,立刻翻脸不认人了,好像一个个祖上都是大财主。前些年咱们大明灾荒的时候,这萝卜可都是救命的东西啊。”
劝申老汉喝了几杯酒,那申老汉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话也敢说多了。原来,自从朱斌去了次申家村后,那顿时成了宾客络绎不绝的地方。每日里都有人来拜访参观,在村子里吃顿饭,走的时候总会扔下些散碎银子,这一来,申家村的百姓日子可好过多了。
朱斌听着笑得乐不可支,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吧,看来在古代也是如此。想到这,他忽然灵机一动,对申老汉神神秘秘地说道:
“老爹,我再给你们申家村一个发财的机会。你找些手巧的工匠,做些木头镯子什么的,将我的像刻在上面,只说全大明就你们申家村这么做得到我的许可,然后再卖给那些参观的人,我保证有人会买。最好再编点关于这镯子的神秘故事来……
恩,还有,再把你那屋子拆了,盖个酒楼出来,我给你,不,不,我的字拿不出手,我找朝里的岳大学士帮你题个匾额,然后再去你那捧捧场。嘿嘿,要不了多少时候,你申家可就是个小富之家了!”
申老汉欣喜不已,可随即又为难地道:“王爷,这办法好是好,可你也知道我们的情况。眼下日子虽然好过了点,可要弄个酒楼,实在是没这能力啊。”
“那就用股份制啊。”朱斌想也未想便说道:“等你回去之后,召集整个申家村的人开个会,就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看你们村子里的人都愿意出多少,一起盖这酒楼。等将来分红的时候,出钱多的拿大头,出钱少的就少拿一些呗……”
“王爷,我,我可真得替申家村的百姓好好地给你磕几个头了!”
申老汉正想站起来磕头,朱斌赶紧一把拉住了他。不过他心里对这想法也大是得意。一个是股份制将来可以在各地推广,解决了经商的资金的问题。还有个就是大明有那么多的官员名人,这笔资源浪费在那实在太可惜了。
至于这些官员名人平时给别人题字所要的润笔费,嘿嘿,看来自己这次只好霸道些了。润笔费那是一个铜板也没有的,了不起等他们题完了字,请他们吃上一顿也就是了。想到自己这个“天才”一般的主意,朱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闲聊了一会儿,朱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问道:“老爹,最近官府有没有动员你们'。。',一两年后搬迁到其它地方去?”
“有啊。”申老汉放下了筷子,抹了抹道:“我们虽然不知道官府为什么这么做,可王爷,我也不想瞒您,要是遇到了灾荒年,实在没吃的了,那咱们才会出去找条活路。现在日子渐渐的好过起来了,还有谁肯离乡背井的,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去啊。”
朱斌默默点了点头,这点自己倒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国百姓最有恋土情节,不是逼不得已的话,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故土的。要想顺利完成这规模庞大的迁移行动,看来还要另外想法子。
“督帅,我们几个也收到了家里带来的信。”田泠接口说道:“您说,我就想不通了,这好好的谁肯离开自己的家啊?朝廷的个项政令什么都好,可唯独就这么一条,反正我家是不走的……”
朱斌现在恨不得在他屁股上狠狠踹上一脚,然后大声告诉他,这主意是老子想的。恶狠狠地看了部下一眼,可怜的田泠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就听朱斌对他们说道:
“朝廷的这项决定,关系着一个很庞大的计划。现在我不能明确和你们说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大家,这次搬迁,朝廷非做不可。而且,咱们绝对不会让百姓们吃亏了!”
第369章 草原
狂风呼啸着吹过草原,进入冬季的草原,猎物已经越来越难打了。吴三桂带着他的亲兵们,在草原上来回奔驰了快一天了,可收获却还是寥寥无几。这里是多尔衮册封给他的封地,谁想到居然会如此的贫瘠!
不过这对于吴三桂来说已经很知足了,毕竟,他是第一个被大清朝廷给予封地的汉人。只要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悉心发展上几年,什么都会有的。而这,也许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军队,重新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是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雷大同策马追了上来,愤愤不平地叫道:“王爷为他们立下了这么大功劳,可这些人却如此小气。今天打了一天的猎,才打到这么点东西。我算过了,这块封地里全部加一起也超不过一千个人!”
“大同啊,你看这块地大不大?”吴三桂用马鞭指着前面说道。
雷大同嘀咕了声:“大是大,可光大又有什么用……”
“看到了吗,广阔的草原。我已经在这看到了无数的帐篷,看到了肥美的水草,看到了来来往往的牧民,看到了川流不息的牛马,看到了雄壮的军队。”吴三桂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让一边的雷大同觉得这位王爷是不是疯了。吴三桂却带着笑告诉他:
“是的,现在这里的确什么都没有,荒凉,贫瘠,可是我来了,我来了……一切都会有的。大同,我向你保证,刚才我所说的一切都会有的。给我五年,不,只要三年的时间,我就会把这便成整个清朝最让人向往的地方……”
雷大同叹了口气,但愿吧,但愿王爷所说的一切都能够实现。可是,不知道王爷想过没有,就算这里真的实现了王爷所描述的美景,但那些女真人,会容许一个汉人继续统治着这里吗?他们汉人的身份,在女真人的眼里永远也都无法改变……
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吴三桂兴致很高,笑道:“看来今天是回不去了,大同,方彪,把篝火给我生起来,咱们今天打了几只黄羊,让弟兄们好好吃一顿!”
方彪闷声闷气地应了,他看起来粗豪,却手脚麻利。不一会,一堆篝火已经生好,那只黄羊被放了上去,很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