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杀子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个国王若是失去了势力,便连一只狗都不如。

他这带着八百明军来到朝鲜,一是将满清的势力从这里驱逐出去,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任务,便是利用朝鲜国内的矛盾,将朝鲜的政局纳入大明需要看到的轨道。原想这事会有些波折,却不想李宗和李滞的矛盾,这么快便浮上了水面。

武英王的意思非常明确,控制住李滞比控制住李宗对大明而言更为有利。一来李滞深受满清之害,对满清之恨彻骨铭心,上台后必然会成为坚定的亲明派。二来李滞曾亲眼见过明朝的强盛,明军的威严,在短期内不会生出二心。

其实,在李建标的心里,更愿意的是去前线打仗,而不是介入到朝鲜的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但武人的责任,无非服从二字。而在临行前朱斌对他说的话,更是清晰地印在脑海:

“控制住朝鲜对我大明意义重大,其一是可以对满清形成包围之势,使其在做出国策时不得不对身边的敌人有所顾忌。其二是朝鲜有着大量的物资,以及人力可以供大明使用。我大明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做那种没有任何实质利益而言的宗主国,而是要利用身边的一切国家,来为大明服务。而朝鲜和暹罗,就是第一步。李建标,你这次的责任重大,不但要扶持李滞顺利登基,更为主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让朝鲜人产生反感。我知道对于军人来说这任务有些困难,在但再困难你也必须给我完成……”

李建标呼出了一口气,说道:“世子,既然你说的形势如此严重,身上肩负着稳定朝鲜的重任,到了必要的时刻,不得不出手助你,你且把朝鲜目前的状况,一一说给我听。”

见明将语气有所松动,李滞大喜过望。便把朝鲜国内的党争对李建标诉说了一遍。

在朝鲜的仁宗、明宗时期,朝鲜的实权被文定王后把持。崇佛排儒并好于内斗的文定王后,根本无心关心北方边境之事,这样给了女真族人可趁之机。到了第十四代国王宣祖初期,朝鲜北方的大片国土又沦落到了女真部落的手中。

宣祖国王派出了李舜臣、元均等名将北伐征讨。但就在这个时候,朝鲜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朝鲜内部的朋党纷争日趋成熟,终于诞生了东人党和西人党这样的成熟政党,开始了长达两百年的朋党政治。

其后的光海君是依靠朝廷里大北派的势力登上王位的,而大北派的政敌西人党一直处心积虑要除掉光海君。这样,明朝就大力支持西人党,推翻了光海君,拥立了他的侄子绫阳君为新的朝鲜国王。

绫阳君和西人党上台后,改变了对后金的怀柔政策,接受明朝的诏令,积极备战讨伐女真。后金与朝鲜的关系,一下子就恶化了起来。这在后来也衍生出了女真人两次入侵朝鲜的战争,终于使朝鲜沦为了满清的附属国,脱离了大明地统治。

满清军队的两次入侵,也促使朝鲜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帮助绫阳君李宗登上了王位的西人党,也因着李适之乱分裂为亲清的功西派和反清的清西派。由于功西派在绫阳君李宗反正和平定内乱的过程上立的功劳超过了清西派,因此功西派的势力压倒了清西派!

而一力主张与满清和谈的大臣金自点、崔鸣吉等功西派要员就借此掌握了朝廷的权势。

对明朝击败清朝依然抱有强烈信心的清西派,面对了功西派更大的打压,其势力被扫除。与此同时,在功西派内部也分裂为了主张出兵援助清朝的洛党和反对出兵援助清朝的原党。洛党的金自点在获得了领议政的职位后,完全压制了原党。

随着明朝军队山海关大捷的消息传到朝鲜,朝鲜内部又发生了变化。西人党再次分裂为亲清的汉党和反清的山党。

而这次借助明军护送李滞归国,本来处于下风的清西派,却出人意料的铲除掉了原功西派在汉阳的势力。但这并不表明清西派就把持了朝政。因为在朝廷的背后,还有一个由国王李宗所支持的王党存在。

听着这个派那个派,李建标的头都大了起来。朝鲜就这么个弹丸小国,居然朝政的党派之争比起大明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在绫阳君统治朝鲜的时候,听起来朝鲜几乎就有七、八个党派之多。

“这样。”李建标沉吟着说道:“这些听起来世子的确有危险。我想着要先确保世子的性命不会出现任何的闪失。我给世子调拨二十名精兵,昼夜护卫安全。世子乃我大明的客人,明军自然有责任这么做。这样,第一个问题我想可以解决了。”

李滞的眼泪都几乎要流了出来:“将军大恩,李滞何以为报?将来若有为王一天,朝鲜必然时代与大明友好。李滞对天盟誓,此生必然不违此誓言。”

李建标心里冷笑了下。这位世子自己的性命都在岌岌可危之中,却一心想着哪天能登上王位。这样的人,就算真的当上了朝鲜国王,难道便能呆的长吗?

“当然,朝廷的命令我是不敢违背的。”李建标接着说道:“朝廷严禁我插手朝鲜内斗,其余的事情却还需要世子自己解决。我唯一可以给世子的承诺,就是一旦汉阳发生了什么变故,明军将确保朝鲜百姓的安全。除此之外我便不能再给你什么了……”

他这话给了李滞一个明确的信息,在权利地争夺中,李滞和李宗之间的争斗,将由他们两人自行展开,而监视着汉阳的明军,将只会倾斜于胜利者一方。

但这对于李滞来说已经足够了。在从大明京师回来的时候,武英王朱由斌给了他大量新式武器,用这些武器足以武装起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出来。而同时,在支持自己的宋时烈那,也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武装。

随后两人详细说了一些细节。李建标将明军布防情况,一旦发生变乱时的控制区域,详细的在地图上标明了出来。并且和李滞约定了遭遇时的暗语,以避免发生误伤的情况。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李滞对着李建标再次跪了下来:“将军的恩情李滞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此去凶险万分,李滞不知能不能活着回来。但只要李滞能够成功,将军和大明的军队,将世世代代都是朝鲜最尊贵的客人!宋时烈的判断果然没有错啊……”

李建标怔了一下,当问清楚了李滞所做的一切都是宋时烈出的主意,以及宋时烈对大明到来的判断之后,李建标露出了一丝冷笑,这个人是个聪明人,但这样的聪明人在将来却绝对不能够存在……

“你不必谢我什么,因为我和我的军队没有做任何事情,只是在帮朝鲜维持着治安。”

李建标微笑着看着李滞,是的,自己和自己的军队什么也没有做。他们只是旁观者,看着朝鲜人自己的内斗。汉阳的上空已经布满了乌云,对于朝鲜而言,一场见彻底影响朝鲜的重大变故即将到来……

……

在汉阳的主要军事力量,为都城御营厅军的七千人,和禁军六百名。这是朝鲜驻扎在汉阳的全部军事力量,甚至是整个朝鲜的军队。而宋时烈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即为那六百禁军,以及一部的都城御营厅军士兵!

虽然六百人看起来少了点,但这却是当年由明朝武装起来的部队。这六百人全部使用火枪,当初由明朝将领专门训练过,其战斗力连后来入侵朝鲜的女真人也赞叹不已。而在前些日子铲除功西派的斗争之中,也正是靠了禁军的协助才能大获成功。

在得到了明军将领的承诺之后,宋时烈开始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将禁军首领元中叫来,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他的痛诉让元中开始感觉到了一丝隐隐的不对,这时又听宋时烈说道:

“朝鲜两次遭到女真入侵,实为朝鲜之痛。幸赖天朝发兵,救我朝鲜于危亡之中。但绫阳君懦弱无能,早晚必定又有耻辱发生。今世子归国,久历在外,又有天朝支持,正是我等成大事绝佳之时,元中可以帮助我,以成朝鲜千秋大事!”

像这样的宫廷政变,朝廷党争的事情,元中不知看到了多少,宋时烈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一点也不觉得吃惊,反正不是他就是别人,早晚都会有个人跳出来,抢夺朝廷大权的。他唯一所关心的,就是在这次兵变中,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宋时烈微笑着说道:“但将世子推上王位,则朝鲜都城御营厅军及禁军将士都由你来掌控。我也不想瞒你,这次世子从大明带回了一千条新式火枪,我也可以全部交给你。如此你应该满意了吧?”

何止是满意二字?都城御营厅军和禁军交给一人掌握,那是朝鲜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自己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朝鲜的兵马大元帅了。朝政尽管让这些文人掌管好了,若是不合自己心意之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平定。

尤其是那一千条火枪,更是让他的眼睛里露出了贪婪。明朝火器之利,他早就已经领教。尤其是那八百明军使用的武器。禁军的武器也同样是大明帮着武装的,可和那八百明军手里使用的火枪一比,简直就成了小孩的玩具……

“我也是朝鲜忠臣,眼看国家败亡于此,岂可无动于衷?”元中拍着胸脯说道:“大人,我元中这条命任凭你的驱使。恢复朝鲜大计,元中死而无憾。只是,明朝军队那知道这事吗?”

宋时烈点了点头:“大明将军已经知道,他们不会参与到此事之中。但是,只要我们能成功,他们将会无条件地支持我们。所以,我等起事之举,成败就在于将军你一人身上!”

第358章 内乱汉阳城(二)

汉阳城看起来依旧是如此的安静,生活在汉阳的朝鲜百姓,并不知道在这座城市即将发生什么。王党和世子党的较量,已经越来越迫近。宁静的汉阳,那股滔天巨浪正在悄悄形成。一旦爆发足以将汉阳的一切淹没!

任何的政党斗争,都将伴随着阴谋、流血、甚至骨肉相残,所有站在权利最高峰的当权者,都将站在累累的尸骨之上爬上。政党的斗争,是普天下最残忍的事情,但却是很多人最愿意做的事情。权利的诱惑,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超过了一切欲望。

而就在王党和世子党互相积聚力量,准备做殊死一搏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似乎被所有的人忘记。这人就是朝鲜国王李宗的次子,李滞的弟弟,凤林大君李灏。

这位凤林大君李灏,与李宗的幼子麟坪大君轮流前往盛京,与李滞一起充当人质。而在山海关大战之前,也许是他的幸运,正好轮换到他回到朝鲜。

哥哥李滞的到来,让李灏的心里非常的复杂。按照朝鲜李氏王朝的规定,世子继承王位,和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本来在李灏的心里,他对王位也不抱任何的奢望,只管安心当他的大君也就是了但是,山海关大战之中李滞的失踪,却让他一下升腾起了希望。

李滞一旦出现了任何不测,都将由自己顺理成章地接过王位。他充当人质的时间比哥哥要少,但心里一样对女真人充满了仇恨。他发誓,如果有机会当上朝鲜的国王,一定要为自己的哥哥李滞,为自己,为整个朝鲜,向女真人索还这份屈辱。

但现在一切却变得毫无意义了,因为正宗的世子李滞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了强大的明军。人往往就是这样奇怪,本来毫无希望的事情,反而容易让人变得心态平和。可当忽然之间出现了希望,面对权利的诱惑,这份平和的心态便会立即被打破。

现在的李灏对李滞甚至带着一份怨恨,为什么,为什么哥哥没有死在乱军之中?为什么他会在现在这个时候回来?为什么他不能等自己新的世子身份被确定后再回来?

可是现在想这一切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李滞毕竟还是回来了,他有着清西派领袖宋时烈支持,他的身份比自己更加正统,在他的身后站着的是一个庞大的巨人,强大的大明王朝,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每次想到这里,李灏都只能苦笑一下,也许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梦想。没有什么世子,没有什么未来的国王。所有的,都只是镜中月,水中花。自己现在要做的,只是好好地当好这个凤林大君,然后等待着上天对命运的裁决吧。

但就在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命运却再一次垂青了他。

面前的这个人自称自己叫何田,他长得又黑又瘦,和普通的庄稼人没有什么分别。本来李灏根本不会去见这样的人,但偏偏这位何田告诉李灏,他是武英王朱由斌的特使,带着武英王的秘密使命来见凤林大君,这才使李灏将信将疑,勉强接见了他。

李灏听说大明武英王的手下,一个个都是人中俊杰,可武英王又怎么会派这样的人来执行什么特使任务?面对李灏质疑的目光,何田并没有为自己辩解什么,只是将一口箱子放到了李灏的面前,然后微笑着对凤林大君说道:

“这是武英王给你的一点礼物,希望你能够好好地利用。”

当李灏打开箱子的时候,璀璨的光芒几乎刺疼了他的眼睛。满满的一箱珠宝,有些珍贵的宝物李灏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张大了嘴,愣愣地看着这一切,难道自己还在梦中吗?

“财宝虽然并不一定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但却能够帮助你实现许多梦想。”何田的表情木讷的就像个最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比如它可以让你结交权贵,比如它以让你组建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武装,比如它可以让你登上朝鲜国王的位置……”

李灏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国王的位置?不,国王的位置是属于李滞的,和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大明的这位特使,一定是在试验自己的态度。也许等自己真正亮明了心意,厄运便很快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深深呼了一口气,说道:

“我的哥哥李滞品行端正,为人清明,他才是最适合当朝鲜国王的人。何况,武英王又如此地看重于他。我没有什么别的奢望,只想辅佐着朝鲜的国王,尽心尽力的为大明效力。其它的,我不会去做任何的奢想!”

“这并不是你心里真实的想法。”何田垂肃着双手,还是那样面无表情地说道:“当机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就应该好好地去把握,不管这是不是个陷阱。如果换成是我,能有机会得到国王的位置,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的。”

李灏努力想使自己的情绪镇静下来,但他发现却是如此的困难:“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又为什么会选中我?我知道,天朝选中的人是我的哥哥,武英王选中的人也是他。”

“李滞吗?那位昭显世子吗?”何田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但李灏发现他笑起来很难看,就听何田冷冷地说道:“在盛京的十多年中,他虽然受尽了女真人的屈辱,但他也同样被女真人给彻底驯服了。当山海关之战结束后,从缴获的文件中,我们早就发现了李滞写给女真人大量的效忠信。你的哥哥,那位昭显世子,是一个很会演戏的人,他在武英王面前表现得是如此的慷慨激昂,表现得如此痛恨女真人,为的只不过是利用我们的力量,将他送上王位而已,你以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会信任他吗?”

李灏终于开始渐渐相信了他说的话。的确,哥哥李滞在盛京的丑态,他也曾亲眼目睹过。其实,在朝鲜表情得最为反清的李滞,其实是个十足的亲清派,只是自己不想告诉别人,就算说了,难道又有人会相信自己吗?

但他突然发现不用自己说,武英王对这一切也都了如指掌。所谓的护送李滞回国,厚待李滞等等之类,武英王也同样是在演戏而已,李滞,只不过是大明的一颗棋子而已,而现在这颗棋子也同样轮到了自己。

这样的棋子他愿意做。他愿意被操控在明朝的手里,只要能帮自己实现心中的梦想。原来遥不可及的王位,现在却忽然离自己如此之近。他怔怔地看着何田,说道:“你们需要我做什么?我愿意听从你们的安排。”

“我们要你做的很简单。”何田静静地说道:“我们知道宋时烈已经和禁军首领元中秘密做了一笔交易,将都城御营厅军和禁军全部交给元中掌握。这样,一旦宋时烈和元中的兵变成功,都城御营厅军的首领朴安贞就会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我们知道朴安贞的父亲是朝鲜兵曹掌事,资格老,功劳大,独立于朝鲜党争之外,虽然清西派、功西派和王党都在竭力争取,但他并不想介入这样的内斗中。可如果自己和儿子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你以为他会任凭他们这么胡来吗?”

李灏安静地听着,他渐渐开始明白了何田的意思。

朴安贞的父亲朴昌树,从光海君时代边执掌朝鲜兵曹事,也就相当于明朝的兵部。在光海君政权被兵变士兵推翻后,他却依旧牢牢地坐在这张位置上。随着朝廷政权地更迭,他的权利非但没有遭到任何的削减,反而却进一步加大……

只有宋时烈始终视朴昌树为眼中钉,肉中刺。原因非常简单,在女真人第一次入侵朝鲜时,宋时烈唯一的儿子被朴昌树安放在了最前线,结果却不幸阵亡。宋时烈本来就是个心胸极其狭隘的人,在他看来这就是杀子之仇,又怎么可以不报?

而李滞的回归,除了让宋时烈能够独掌政权之外,还给了他一个报仇的机会。

“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李灏对何田的称呼已经变了,他尊敬而又带着些谦卑地说道:“现在我把我的命运交到您的手中,无论生死,我都愿意服从于您的指挥。朴昌树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朴安贞也如同我的兄长一样,我想我出面的话事情就会方便得许多……”

何田笑得还是那样难看,但此时在李灏的眼里却一下变得亲切了许多:

“凤林大君,你是一个聪明人,我喜欢和你这样的人一起做事。我们已经和朴安贞做过了初步的接触,一些事情也都透露给了他,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做了。我们有很确凿的情报,李滞和宋时烈的兵变,将在十天之内发生。所以,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李灏用力点了点头。拼了,这次无论如何要拼了。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那神圣的王位,自己愿意付出一切。现在的形式已经彻底发生了颠覆,李滞最大的靠山明朝,已经态度鲜明的站在了自己这一方!

……

当李灏秘密约见朴安贞的时候,这位都城御营厅军的首领很快就知道了他的来意!

对于李家的三位兄弟来说,他的确和这位凤林大君的感情最好。这不光是他们从小就一起长大的原因,更多的是李灏没有他的兄弟那么奸诈阴毒。朴安贞也曾经想过,如果是李灏登上了朝鲜王位的话,那么对于朴家来说是最有利的局面。

“凤林君,您不用再说什么了,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未等李灏开口,朴安贞已经把他的来意说了出来:“天朝的那个何田也已经找到了我,宋时烈和元中想要夺走都城御营厅军的指挥权,我无论怎样也要和他们斗到底!”

李灏略略有些欣慰:“那么朴掌事呢?他会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他不会,他老了,永远只想太太平平地过完这一生命。”朴安贞的话里很有一些对父亲态度的不屑:“但他也不想一想,如果宋时烈登场,会那么轻易地饶过我们朴家吗?朴家的命运现在就掌握在我的手里,谁想害它,我就算不要了这条性命也要和他斗到底!”

李灏的眼中流露出了炽热,有了朴安贞的大力协助,一切事情都变得如此的简单。整整七千的都城御营厅军,这是一股谁也无法忽视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足以让他顺利成事。他感激地握紧了朴安贞的手,眼里噙满了泪花:

“朴将军,谢谢你,如果真的能够成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从此后,朝鲜的军事将全部交给你来掌握。我不会和你抢夺任何权利的,我只想安稳的当好这个国王就行。真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心里没有任何其它的想法……”

“这是个善良的孩子。”当心满意足的李灏离开之后,在内室闪出了一个老人,他的眼;里写满了慈祥:“你要好好地帮助他,帮助他登上国王的位置。其实,这不仅仅是在帮凤林君,更是在帮我们朴家。孩子,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是的,父亲,我能明白您的意思。”朴安贞恭恭敬敬地说道:“李滞和宋时烈两人,都对我们朴家非常不满。只有李灏登基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利益,是和李灏紧密牵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一定会努力地帮助他成为新的国王……”

“不,孩子,你错了。”老人打断了他的话,抚摸了一下朴安贞的脑袋,说道:

“我们的利益,不是和李家联系在一切的,而是和大明天朝联系在一起的。难道你还没有看出,这一切,都是天朝在那操控的?孩子,去吧,只有天朝才能掌握朝鲜的一切!”

第359章 内乱汉阳城(三)

世子党和王党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双方谁都心里清楚,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在这场合你死我活的争斗中,任何的一个细小的疏忽,都足以致对方于死地。这是一次谁也输不起的战争!

明军果然实现了他们的诺言,没有任何的举动,他们一如平常,驻扎在自己的军营里,维护着汉阳的稳定,和汉阳的当地朝鲜人,保持着一种友好相处的关系。而当到了形势最紧张之时,明军军营甚至发布了禁止士兵外出的命令。

对于明军的这种态度,世子党和王党双方都觉得非常满意。明军任何一点态度上的倾斜,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保持中立的态度,也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

世子党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力量,即为元中所指挥的六百禁军,以及少量的都城御营厅军。当然,还有那个明里保持中立,但在暗中支持他们的八百明军。

而在王党方面,除了贴身护卫国王绫阳君李宗的二百名卫士,对于都城御营厅军的争取就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都城御营厅军名义上的指挥虽然是朴安贞,但谁都知道,真正在幕后控制着这支力量的却实际上是他的父亲朴昌树。

这位朝鲜的重臣,态度一直都非常的暧昧。他似乎更愿意采取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冷眼旁观着两派的斗争。他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为朴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金光柄曾经代表自己的国王,找到朴昌树进行过一次长谈,朴昌树坚定地告诉他:

“我做的是朝鲜的兵曹掌事,我并不想参与到权利的争夺之中,我只想守卫着朝鲜的安全。请您回去告诉王,都城御营厅军是朝鲜的军队,是用来护卫汉阳的安全的。我们不会被任何人所利用,不管是世子还是其他人,我们将和明军一样采取中立的立场……”

这样的回答让金光柄有些失望,但朝鲜就是这样的,不光是在朝廷中,就连在军队之中也是派系林立。有的时候,甚至国王都往往无法调动自己的军队。

当把这一不利的消息回报给国王李宗之后,李宗愤怒地说道:

“这是只老狐狸,他在观望等待,却把话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我是朝鲜的国王,难道我没有资格来调动他吗?等到把李滞和宋时烈的事情处理好了,我第一个就要整顿军队。国王的威严是绝对不容触犯的……”

景平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汉阳。

在这一天的上午,世子李滞悄悄离开了庆云宫,转而进驻昌德宫。而元中指挥的禁军,也开始悄悄分发武器,一场政变即将开始!

王党也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危机。李宗将军事指挥权交到了亲信金光柄的手中,随后,金光柄迅速调集二百近卫队士兵,组织庆云宫全部的宫人,拼凑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武装,用以拼死保卫国王,保卫神圣的庆云宫。

金光柄又派人通知明军大将李建标,告知其朝廷宫廷有人阴谋政变,请求明军出兵干涉。但是,这一要求依旧被李建标礼貌客气地所拒绝。在没有接到明朝朝廷的命令之前,明军绝对不会参与到任何朝鲜的政党斗争之中。

寅时,朝鲜李氏王朝历史上只著名的“昌德之乱”开始了!

六百禁军士兵被召集在了昌德宫的仁政门前,子李滞今天难得的穿了一身戎装,在元中和宋时烈的陪伴下,看着手里拿着鸟铳的士兵,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对他们说道:

“今天,我将带你们去完成朝鲜历史上一件最重大的事情,把所有亲清的人全部铲除。朝鲜从来都是大明的藩属国,可那些扎着辫子的野蛮人,却入侵了我们的国家。然后肆意奴役我们的人民,但我们朝廷中的有些人是怎么做的?

在辫子军面前,他们怯弱了,他们不惜出卖朝鲜的利益,不惜和我们的宗主国天朝大明为敌,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容忍的,打倒他们,把一切和金虏有关的势力赶出朝鲜。大明正在看着我们,努力吧,我勇敢的士兵们!”

他这话说得慷慨激昂,但心里却充满了对自己的讥讽。早在盛京的时候,他就已经投降了满清。他才是真正的懦夫。还好,明朝并没有发现这些,并给了自己最大的支持。也许在这次政变成功后,自己应当一门心思地侍奉好大明了!

禁军士兵们完全弄不清楚什么政党斗争,他们选择的只是服从。从来,朝鲜的军队只是政客们手中的玩物,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功西派也好,清西派也罢,包括现在的世子党,总之,谁能养活他们,他们就只能听谁的指挥。

等到李滞唾沫横飞地说完,宋时烈接过了他的话题,阴沉着脸说道:

“现在,我代世子任命元中将军为这次行动的将军。所有的士兵,都必须听从元中将军的指挥。士兵们,勇敢的士兵们,行动吧!”

“杀进庆云宫,活捉金光柄!”

随着元中的一声大吼,“昌德之乱”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是两种势力之间的较量,是父与子之间的较量。无论谁胜谁败,在这场较量中却永远也没有胜利者……

六百禁军和三百名都城御营厅军的士兵,由昌德宫出发,一路进发到庆云宫的慈德门前,并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但当才出慈德门,很快就遭到了王宫卫队激烈的抵抗。

二百名国王近卫成为了守卫庆云宫的主力。双方以鸟铳对射,硝烟中不断地有人倒下。但露出来的缺口,却很快又有人填补上去。庆云宫,这个朝鲜的王宫,在这一刻却成为了血肉横飞的战场……

负责指挥战斗的金光柄,没有想到世子党这么急不可待的就发动了政变。本来按照他们的估计,在得不到明军支持的情况下,世子党起码要到年底或年初才会发起政变,这样,就给了王党充分的准备时间,但现在,一切却根本就不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汉阳发生政变,庆云宫不绝于耳的枪声,很快传遍了汉阳。也许是朝鲜人对这样的事情看得实在是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