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的色彩。

有着官方的撑腰,这些人在掌门争夺中必然大占上风。而为了取得朝廷的那份嘉奖,在战场上的时候他们也必然奋勇作战。而这样的一个局面,无论是朝廷还是江湖帮派,都是极其乐于看到的。

至于情报方面的合作,将由黄溪全权做为朝廷的代表与他们商量。这些门派的弟子散布在大明境内各地,消息灵通。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溪的情报部门将如虎添翼。反之,作为酬谢,朝廷也将最大程度地支持被选中的门派在江湖地位上的明争暗斗。

朱斌的计划使双方受益,对方没有反驳的理由,一个同盟很快形成了,而这个同盟形成的意义,在于朝廷不光顺利收编了这些门派,还使得自己的眼线从此后遍布于全国各地!

第345章 杀!

“小巴狗,汪汪汪,俄云(姐姐)坐炕要嫁妆。嫁妆要了三千六,俄云好说不太够。开开柜,柜里装的麻花被。开开箱,木底儿绣鞋一百双。红绸子,绿带子,里面包着银块子!”

那个七八岁的满族小孩在那蹦蹦跳跳,嘴里唱着满族的民谣。今天是他姐姐出嫁的大日子,这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是最开心的了。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他就一骨碌从起身,一直开心地唱到天色大亮。

这里是满清上三旗之一正黄旗下的一个“塔坦”,今天是章京博克寿昆女儿出嫁的大喜日子。在满语里,博克寿昆是精明的意思,这位博克寿昆的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博克寿昆为了帮她挑选个如意郎君,可当真费尽了心思,把自己的精明全用到了上面。

他为女儿挑选的是隔壁部落塔坦章京安春最小的儿子阿克顿。小伙子今年才十九岁,长得眉清目秀的,一点也不像满人,倒有几分像南人。可博克寿昆从小看着他长大,知道这小伙子不但聪明,而且非常勇敢。早晚有一天会有出息的。

再加上自己和他老子安春又是老兄弟,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博克寿昆用言语试探老友,谁想到老兄弟也早有了这个意思,只是因为自己的女儿长得水灵,生怕儿子配不上人家,这才把想法一直藏在了心里。这时见博克寿昆主动提出,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迎亲的队伍来了,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是十二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轿内坐着压轿的孩子的娶亲婆。

来到新娘家的门口,那个唱了一清晨歌谣的小舅子,笑嘻嘻地上来给新郎牵马,博克寿昆上前给新郎揣压腰钱之后,阿克顿这才能下马。接着,新娘子的哥哥抱着自己的妹妹上轿。

阿克顿给岳父岳母留下了“离娘肉”后,鼓乐声中这才离开。

当娶亲的队伍回来后,新娘蒙红盖头,由两个伴娘从轿中搀出,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铺上红毡。拜完天地,再搀入洞房。在洞房门口,放了一个马鞍,马鞍上放两串铜钱,新郎先跨过去,然后新娘再跨过去。

当新娘子跨过去之后,伴娘便随手拿起两串铜钱,给新娘子两个肩头各搭一串。一进门,一个小女孩手拿宝瓶壶,壶中装着粮食,壶口用红布扎着,这时伴娘接过宝瓶壶,给新娘子一个腋窝夹一个,又洒了五谷这才算结束。

新娘被搀到屋里后,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被称之为“坐福”。“坐福”时不能下地,整整一天坐在坑上,可真有够新娘子受的。

而这时,在外面的空地上,博克寿昆和安春这老哥俩早已喝开,眼看着儿子女儿成为了亲家,两个老兄弟早高兴得眼角纹都飞了起来,一碗接着一碗的酒下肚,越喝越是开心。

喝到酣畅之时,安春却把酒碗重重一放,叹着气道:“今日大喜的日子,只可惜我阿克顿的哥哥却再也看不到了,不然……”

博克寿昆神色黯淡,老朋友的大儿子阿克达春是正黄旗里出了名的勇士。都因军功已经升到了甲喇参领的位置,本来是安春最大的希望。可这次多尔衮出击山海关,尽遣八旗精锐,却遇到了女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败。

归来的将士中,安春始终没有看到自己儿子的身影。后来有人告诉他,他的儿子阿克达春负责断后的任务,表现得非常勇敢。后来在杀死了很多明军士兵后,被一个独臂的将军,一剑刺到他的咽喉……

“老哥啊,你说咱们女真这是怎么了。”想到儿子的安春,擦了擦微红的眼睛:“怎么山海关之战就这么败了?咱们女真八旗铁骑就这么完了?太祖爷,太宗爷那会,咱俩都在军中吧?南人哪里是咱们的对手?可这会,多尔衮当权后,却落得了这步田地。”

博克寿昆恨恨地说道:“我看这要怪只能怪多尔衮太相信汉人。汉人哪有可以相信的?别的不说,就说那吴三桂。他虽然献出了山海关,可结果却成了咱们的伤心之地。多少咱们女真的好儿郎死在了那里,我这心里难受,难受啊……”

一边阿克顿的伴郎挞木格乐却说道:“怕什么,咱女真人谁也不怕。这次输了,咱们还有下次。那些南人,永远也不是咱们的对手。早早晚晚都有那么一天,我要站在南人的北京,看着那些汉人在我的脚下颤抖!”

“挞木格乐,你总是那么冲动。”新郎阿克顿微微摇了摇头:“现在的明朝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明朝了。现在是明朝的武英王在那掌权,他不像过去的那些官员们一般,是一门心思的为了汉人的江山在呕心沥血……”

见挞木格乐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阿克顿叹息了一声:“你要知道,咱们女真人的地方多大?汉人的地方又有多大?只要明朝的官员臣民们上下一心,便不用打,耗也把咱们给耗死了。明朝就像一头庞大的怪物,要么不打,要打便必须得一击致命才可以啊……”

挞木格乐一脸的不服气,什么南人,什么明朝,什么庞然大物,汉人永远也不是女真人的对手,自己的这位好朋友什么都好,可就是实在太胆小了,做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的。闲下来又喜欢看汉人的书,可这汉人的书便当真那么好看吗?

博克寿昆却知道自己的这位女婿冷静,果敢,遇事从来都不冲动。他要么不说话,要说便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说出的,必然有他的道理。喝了口酒后问道:“那么照你看来,咱们女真人从此后便只有被汉人打的命了?”

“那也未必尽然。”阿克顿的脸上露出了与他年纪并不相符的成熟:“咱们国小,想要壮大起来,就必须向外发展。而在这基础上,得先与明朝修好。在暂时消除了战争的威胁之后,咱们可以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周边诸如朝鲜等国之上。对外,绝不对明朝发起任何战争,甚至在明朝对我们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也必须要忍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安心发展。对内,则稳定过内,尽量利用周边小国的资源。如此,在二十年后,咱们便有了和大明周旋的资本,那时才是咱们真正报仇雪恨的机会。”

他在那侃侃而谈,安春鼻子里发出了一声冷哼:“小子狂妄,妄论国事。我且问你,那明朝和我积怨已久,双方死伤无数,如何肯与我们修好?”

“我以为两到三年内明朝必然不会发兵攻我。”阿克顿神态自若地说道:“明朝这些年来自身内部内乱不断,又遭遇十余年的流寇横行,早就伤了元气。虽然取得了山海关大捷,剿灭了李自成等的流寇,但现在他们急需的同样是恢复。武英王朱由斌是个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的。而他最希望看到的,却是我大清的内耗,等到了那时大清便是当初的大明。只要稳定住了我们自己内部,没有人能灭了我们。况且,到了必要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采取上表称臣这样的非常手段……”

“畜生!”安春猛力一拍,指着儿子的鼻子破口骂道:“让我女真人向南人称臣,这是做梦!你身上若有你哥哥一点的勇敢就好了。咱们八旗铁骑,纵横天下,破蒙古,败朝鲜,屡胜明朝,只有别人向我们称臣的份,哪有我们向别人称臣的道理!”

“当年太宗建国之时,亦想向明朝称臣,到了我们这里如何便不可以了?”阿克顿据理力争道:“称臣只是国家的需要,和大清的安危比起来,小小的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眼看着这父子俩便要争执起来,博克寿昆正想劝说,忽然听到外面响起了一片惊恐的叫声:

“汉人来啦,汉人来啦!汉人的军队又来啦!”

众人都是大惊,急忙拿起武器冲了出去。原来,自从明军山海关大捷,四镇恢复之后,这些靠近四镇的女真人便从此后没了好日子过,那四镇总兵只要一高兴起来,便会指挥军队突入女真人的地盘,将女真人过去带给汉人的伤害一发地还给他们。

本来正黄旗的地方远离四镇,但那四镇总兵也不知是杀上了性子,还是根本没有把清军放在眼睛里面,最近居然越杀越远,常常深入满清境内数百里,这才凯旋而归。

这次杀入这里的却是七八百明军,或许他们是正好路过这里,否则这两个小小的村落焉能被他们看在眼里?那在后面指挥着的明军将领,只有一条胳膊,坐在马上,与身边将领谈笑风生,不时地对前面指指点点,可那安春一见之下却顿时怒气大作!

原来,这独臂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四镇总兵之首黄飙!

那四镇总兵却秉承武英王留下的命令,经常以小股兵力袭击满清,使其陷于疲惫之中。但这样的袭击却总是小规模的,既要使女真人防不胜防,但又不能打痛了它。不打痛它的目的在于,不让满清内部矛盾重重的两派,因此而团结起来。

本来在武英王的命令里,只是在四镇附近袭击。可偏偏这四镇总兵一个比一个胆子大,打着打着便觉得不过瘾了,经常深入敌境,大肆耀武扬威一番,让女真人丢尽了面子之后,这才不紧不忙地回去。

倍觉屈辱的女真人,便只能把愤怒发泄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头上。皇太极在的时候,清军经常深入到大明腹地京师、山东等处劫掠,当时是何等的风光。可到了多尔衮掌政之后,大明和大清所有的事情却颠了个个。

眼看着明军在自己村子里肆虐,又见杀子仇人就在眼前,安春叫过儿子道:“南人势大,我军势弱。你且带着青壮先走,我自在这抵挡住明军。记得,千万要请得援兵来啊!”

挞木格乐大叫道:“岂有青壮先走,老弱妇孺断后的道理?南人嚣张,我今日便拼着这条性命丢在了这里,也要和他们拼个死活!”

谁想到他话还没有说完,已经被阿克顿一把拉起便走。挞木格乐拼命挣扎,却不想这平时看起来文弱的好友,力气却大得惊人,无论怎样也摆脱不了。再看阿克顿时,挞木格乐眼中的这个懦夫,眼睛里却泛着晶莹的泪光……

是的,阿克顿必须逃命,必须当一个逃兵。他不能把命送在这里,他要把自己的这个身躯,捐献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我这个儿子什么都不好,但就当机立断这一条最得我的心意。”安春对着老朋友博克寿昆笑着说道:“咱们老了,上不得马,拿不得刀了。可今天,就让我们把命送在这里吧,让汉人看看咱们的风采。”

博克寿昆也笑了起来:“这话最合我的心意了,只是可惜了那对孩子,今天是他们大喜的日子,却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安春,你要是侥幸活了下来,替我好好照顾孩子们。”

看着那些女真人情急拼命的样子,黄飙一直在后面默默地注视着,忽然对部下说道:

“以前我在边关的时候,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能把女真人给咱们的屈辱,加倍的还到他们的头上。现在,这个时候终于让我等到了,杀!”

第346章 战和之间

纵然女真人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在明朝最精锐的军队面前,他们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短短的时间里,那些女真人,一半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剩下的那些人,却全部成为了大明军队的俘虏!

博克寿昆战死了,安春原本也想和老朋友一起去,但他却被一拥而上的明军士兵抓了个正着。他竭力挣扎着,但又如何能挣脱那些力大无穷的士兵?但他心里多少有些欣慰,自己的儿子毕竟还是逃跑了,这就是将来为自己报仇的希望所在。

黄飙冷冷的看着面前的这个女真老人,他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出了一种仇恨,但那不是国家与国家间的仇恨,而是愤怒,就如同杀死了对方的亲人的愤怒,黄飙略略觉得有些奇怪:“难道你认识我?”

安春咬牙切齿地道:“当然,我当然认识你。在山海关,我的儿子阿克达春就死在了你的手里。你是杀我儿子的仇人,我恨不得生喝了你的血!”

黄飙大笑了起来:“在我手里死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若是多尔衮这些人也便算了,一个无名小卒我焉能记在心里?来人,把这些人全部带了回去,以充为奴!”

等到不断挣扎的安春被押了下去,却见几名士兵推搡出了一个甚是美貌的满族少女,来到黄飙面前说道:“总镇,抓到个娘们,听说还是今天的新娘子。兄弟们想着总镇,夫人们都在江南省那,故此……”

“混帐。”黄飙笑骂而道:“我堂堂大汉好男儿,岂能和这金虏的女人有甚牵连?传到了兄弟们的耳朵之中,我还有什么脸面做人?也且一起押了回去。”

这些明军将士来去如风,这里事毕,更不停留,一把火把女真人的帐篷烧得干干净净,押解着大队俘虏,呼啸着很快向边关方向退去……

而在另外一处,侥幸逃脱的阿克顿和挞木格乐,一路上谁也没有和谁说话。和他们一起逃出来的青壮年,几乎全部被明军追上,而后一一战死。只有他们两个,阿克顿拉着他的朋友跳进了一个污泥塘中,侥幸逃过了这一劫。

但挞木格乐发誓再也没有阿克顿这样的朋友,他不是女真人里的勇士,自己也没有这样贪生怕死的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死人敌人的刀下,自己却像条丧家犬一般逃跑,这算是什么勇敢的女真人!

“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恨我,我不怪你。”阿克顿默默地说道:“但我们必须逃跑,必须要好好地活下去,这样才能为死去的人报仇。挞木格乐,我的兄弟,冲动只会让更加多的人死去。我的妻子没了,我的家人没了,难道我就不如你痛心吗?”

挞木格乐知道他心里其实和自己一样痛苦,但隐隐地觉得他说的话是对的,但他还是不能原谅自己的曾经的朋友。女真人当初为什么能横行无忌?靠的就是勇敢,靠的就是彪悍,靠的就是那一股不怕死的精神。

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走了没有多少时候,他们居然遇到了正好巡视归来,正准备回到盛京的正黄旗的旗主,赫舍里·索尼。

这位索尼却是女真人里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一个富有语言天才的家族。父亲硕色和后来当上大学士的叔父希福,精通女真、蒙、汉语言文字,受努尔哈赤赏识,均选拔到文馆理事,被授予“巴克什”称号。

而索尼与父亲、叔父一样,也精通女真、蒙、汉语言文字,努尔哈赤授予他一等侍卫,出入扈从,随军征讨。女真人跃马挥剑创天下,与绝大多数同伴一样,索尼也是靠冲锋陷阵建立军功出人头地的。

当年哈达部落派兵侵犯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部落,索尼身先士卒,将来犯之敌杀得落花流水。后来随努尔哈赤征讨栋揆部,蒙古大兵前来增援,结下两座大营,互为掎角,索尼会同其他将领发动联合进攻,攻破其中一座大营,其余敌人见势不妙,全部缴械投降。

武士的勇猛与独特的语言才能,使索尼崭露头角,但未能使他青云直上、爬上权力金字塔高层。八旗劲旅,猛士如云,索尼只是其中一团云絮,极容易被湮没,很难鹤立鸡群、卓尔不群!

而随着满清政权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汉官汉儒汉人归附满清统治者,兼通满汉语言文字的人才犹如过江之鲫,索尼昔日的语言特长,此时不再“特”不再“长”,不再是满清的稀缺之才。

但是,在皇太极死后帝位的争夺上,索尼却发挥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当初眼看睿亲王多尔衮就要得势,索尼等两黄旗大臣急忙动作起来,杀气腾腾,誓死捍卫先帝利益,索尼佩剑而前曰:

“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多尔衮慑于两黄旗大臣的铁杆立场,慑于巴牙喇精兵剑拔弩张的铮然杀机,不得不妥协退让,拥立年方五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任辅政大臣,辅佐小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堵住了两黄旗的嘴巴,使他们无话可说,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血腥内讧。

索尼当初在巡视之时,曾经见过阿克顿和挞木格乐二人,知道这两个后辈一个精明能干,一个勇猛强悍,心里甚是欣赏,只待他们成人后,便带到自己身边,悉心调教。这时见到两人这副狼狈的样子,心里却是大惊。

急急追问之下,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索尼见那些明军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屡屡侵犯自己的领地,心中顿时勃然大怒。正待整点兵马前去迎战明军,却听阿克顿大叫了声:“不可!”

索尼面色一沉,正想发作,就听阿克顿说道:

“主人,万万不可。那些明军来去如风,就算去了也未必便能追上。还有一点,想来我村之人已落入南人之手,这时即便追上,明军嫌带着他们拖累,杀心一起,我等族人皆有杀身之祸。还请主子三思啊!”

索尼倒被这番话说得愣在了那里,这小伙子说得倒当真没有错。可自己身为正黄旗的旗主,若是看着自己的族人受苦不去救,那传了出去自己这张脸却往什么地方放?这位正黄旗主一时怔在了那里,半晌做声不得。

“还有一点也不可不妨。”阿克顿以目视之,索尼摈退左右,阿克顿小心地说道:“这已是主子之地这月第七次遭到明军劫掠,一旦被其它旗的人知道,于主子声名大有损害。此其一。其二,我一直奇怪,为什么我两黄旗屡次遭到明军劫掠,可两白旗却一点事也没有?”

他的话让索尼为之一惊。两黄旗乃是自己和图赖等人的势力范围,而那两白旗却是多尔衮亲自掌握的。自己和多尔衮之间的矛盾,天下皆知,现在经阿克顿提醒倒真让他察觉出了其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来。

“那么依你之见,我当如何处置这事?”索尼盯着阿克顿问道。

这个年轻人从容地告诉索尼:“此时应当立即返回盛京,向多尔衮、济尔哈朗和朝廷告之此事,并请求朝廷抚恤。另外,当传言我大清境内,进犯正黄旗的明军,已被我斩尽杀绝,再从汉人里挑选几人冒充俘虏,再于半路虚言其要逃跑而杀之,以壮主子声势……”

索尼听着频频点头。这年轻人的话无一句不切中要害。这一来,先把包袱扔给了朝廷,尔后自己的名声又得到大大增加。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后,必然会大加抚慰,而自己则正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观察多尔衮有何反应……

“不想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索尼叹息了一声:“这样罢,你二人族人新遭不幸,我也无法安慰于你。我总长着你们几岁,便认你们当了义子,将来从军为家人报仇,不知道你等意下如何?”

阿克顿和挞木格乐大喜,索尼是何等人也,竟然认自己为义子。将来的荣华富贵阿克顿倒没有如何放在心上,可自己从小就是个有抱负的人,眼看着自己胸中的抱负便可化为现实。狂喜之下的二人急忙跪拜在地,叩谢索尼的赏识之恩……

那盛京自得知明军短短一月间,屡次侵犯大清之土,无不义愤填膺。以多铎为首的少壮派,无不纷纷请求朝廷发兵,以灭明军嚣张之气焰!

这一提议得到了巨大多数满人官员的赞成,就连多尔衮也不禁为之心动。自从山海关兵败后,满人士气低弱,现在急需一场胜利,来提升朝野的士气和信心。但是,目前满清极其严峻的现实却又让他不能不犹豫起来。

满清和大明并不一样。大明在遭遇失败后,能够凭借着强大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重新组织起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队伍。但大清,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大清国土贫乏,人口稀少。这才有了所谓的“满族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而一旦满清精锐的队伍遭到了一次重创,要想在短时期内重新组建,实在是件太困难的事情。

同时,自己所宠信的吴三桂也坚决反对在这个时候出兵。眼下大清满八旗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守卫大清各地,一旦发生战争,肯定会以汉八旗和蒙八旗为主。自己的正红旗才刚刚接受,打了几场胜仗,如果在这时候出击硬拼,只会让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吴三桂强烈建议,放弃一切靠近大明边关,可能随时遭到明军攻击的地方。而集中力量防御几个重要关口。不主动出击,不主动寻衅。同时派出使者,秘密与明朝边关四大镇将接触,多贿赂以金银,以便求得暂时的太平后再图发展。

这一点与阿克顿的看法无疑是一致的。处于被动防御中的清朝,一旦再遭遇一场失败,那当时便会大祸临头。多尔衮在考虑了再三后,终于还是同意了吴三桂的建议。

但是,吴三桂这一正确的建议,在满清的朝会上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那些未曾遭遇过山海关失败的人,狂妄的认为山海关之败,只不过是因为多尔衮的指挥不当而已。只要重新选择一个得力指挥,明军又何足道哉!

而切身经历过的将领,在他们眼里看来,山海关之战之所以会失败,完全是因为大清铁骑才和李自成的流寇大战了一长,太多的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这才会有这样的一场失败。真正两军在对等条件下对决的情况下,无敌的八旗铁骑一定不会输给明军的……

双方谁都有谁的意见,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多尔衮表现出了自己的果断,他断然驳回了一切要求出兵的建议,而以吴三桂等人的建议为基石,采取了对明军避而不战的办法。

这个正确的措施,使满清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虽然明军骚扰的铁蹄不会就此而停下,但把力量集合在一起的满清,却在防御上多少能够从容自如一些。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喘息时机。

但是,多尔衮的措施,却在满清朝野上下,蔓延开了极大不满,他们眼中的多尔衮,已经逐渐成为了怯弱的代名词,而多铎等少壮派将领,对多尔衮的失望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第347章 两朝对峙

朝野上下的不满,并没有动摇多尔衮的决心。他坚信吴三桂,也同样坚信自己的判断。但是,朝廷里那种潜在的危机,却不得不让他产生了整肃的想法。两白旗和两红旗之间的一战,在他看来已经无法避免!

在山海关之战中,作为清军主力的两白旗和两黄旗的力量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汉八旗的地位一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现在孔有德等人已死,而在山海关战役中出卖阿济格的尚可喜和沈志祥,也遭到了多尔衮的处决。

这时吴三桂和耿仲明等汉军将领,在汉八旗中的身份便变得愈发重要起来。尤其是吴三桂的正红旗,蒙古平叛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来去如风,十天不到便凯旋归来,让其本意只在试探吴三桂忠诚的多尔衮也感受到了震撼。

自此,多尔衮对吴三桂多加笼络,每每都有赏赐。更把正红旗置在了汉、蒙八旗之首,倚为自己左右臂膀。

但吴三桂自己的真实想法又是怎样?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在他看来,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忠于谁,不忠于谁已经并不重要了,只有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才是处身立命的根本之道。在这一点之上,他非常羡慕自己曾经的兄弟朱斌。

朱斌的成功之处,便是在于握有战无不胜的江南军,进可攻,退可守,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之中,便是当日对着朝廷也敢硬干。不过,吴三桂也能清晰地认识到,朱斌之所以当日能那么肆无忌惮,除了江南军外,还有江南全省以为后盾。而这却正是自己不具备的。

现在自己已经拥有了正红旗,而再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便成了吴三桂所要考虑的当务之急。现在多尔衮急需利用自己,这一点,便成为了吴三桂与多尔衮讨价还价的筹码。他向多尔衮隐晦的提出了要求,请求将黑扯木一带做为自己的屯兵之所。

然而这一要求却超过了多尔衮的心理底线,无论多尔衮多么器重吴三桂,但在他的眼里汉八旗却始终只是满人的奴才而已。要封给吴三桂一块地,纵然自己答应了,也一定会在朝廷里引起轩然大波。这将使本来就风雨飘摇的自己,会更加受到政敌的攻击。

被拒绝的吴三桂未免有些失望,但很快一件发生在盛京的大事,开始改变了他的命运。

顺治元年十二月初八,以固山额真塔木善等人为首,因不满多尔衮的政策,起兵反叛,并打出了“清君侧,除佞臣”的旗号。这位佞臣不用说自然就是多尔衮了。

虽然这次起兵的规模并不大,但其意义却是重大的。这在清朝来说从所未有。对多尔衮来说,现在正是他急需稳固自己地位的关键时刻。而塔木善等人的反叛行为,却极大动摇了多尔衮的威信,使他的权利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而对于塔木善的反叛,八旗旗主迅速分成了不同心态的几派。多尔衮和阿济格的两白旗毫无疑问的要坚决镇压。两蓝旗,两红旗则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看多尔衮如何处置这件事情。而两黄旗却抱着同情的姿态,甚至在暗里还暗中资助塔木善的叛军。

多尔衮迅速调集完全忠心于自己的正白旗进剿叛军,以镶白旗一部严密控制盛京,以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不测。剿灭塔木善的叛乱,并不是件如何困难的事情。但多尔衮却隐隐预感到,这次叛乱对于别有用心的人来说却是天赐良机。

果然,就在多尔衮亲自领兵出征的第二天夜里,那位在宁远立下“大功”的硕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领着本部人马三千五百人,在盛京发起了另一次叛乱,与塔木善遥相呼应。

是夜,硕托对皇宫发起了连续攻击。但都被设计死守的阿济格击退。及至天亮,各部旗在明知硕托叛乱的情况下,都不发兵。甚至连与多尔衮、阿济格与同母兄弟的多罗豫郡王多铎也都按兵不动。

这些人的心思都是一般无二,若硕托胜了,对他们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即便是硕托失败,对他们来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却能够借着这件事情进一步打击多尔衮。多尔衮对明朝不断退让的姿态,已经严重伤害到了这些满人的心。

而在皇宫里的阿济格叫苦不迭,皇宫但凡有失,自己不光辜负了多尔衮的重托,而且,自己和多尔衮的全家,只怕都将遭到硕托最惨烈的屠杀!

他心中有些责怪多尔衮,明明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