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明-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要看老天作美与否,只要不起大风浪,那么东路军就可以要了建奴的命!

两军钳形攻击,同时向建奴的盛京进发,建奴到时候还能如何!呵呵!这一战不能拖的时间太久,一旦动手,就必须在入冬之前,基本上把仗打的差不多,时间最多也只有半年,一旦冷下来之后,以辽东的气候,我军便无法继续攻击了!

所以要打的狠打的快一些,另外蒙古诸部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启奏圣上,蒙古诸部那边又几个部落已经答应,一旦我朝对建奴用兵的话,他们愿意派兵配合我朝攻打建奴,总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讨便宜报仇的机会,他们是很乐意帮忙的!”李信笑着答道。

“呵呵!蒙古诸部这些年被建奴压制的厉害,跟着建奴当狗腿子已经没便宜可占了,所以便掉过头来充当我们的狗腿子,既然是狗腿子,就要让他们又便宜占才行,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做事卖力,那么俘获的财物和奴隶可以给他们三成,作为对他们的赏赐!

还有,有关多尔衮和皇太极跟我们谈和的条件,都散布出去没有?”肖天健一件件的问下去。

“早已散布出去了,微臣在南京的时候,便暗中安排将奴酋皇太极和多尔衮各自派人和我朝谈和的条件都散布了出去,现如今据细作回报,皇太极和多尔衮得知对方试图利用我朝除掉对方的时候,都异常震怒,皇太极已经下旨要革去多尔衮和多铎亲王之职,收回两白旗的控制权,但是多尔衮却拒不接旨奉诏回盛京待罪,而是宣布皇太极必须要退位,总之两方现如今剑拔弩张,如果我们不动手的话,他们估计也要先打起来了!”李信接着答道。

“好!狗咬狗一嘴毛!他们最好自己把猪脑子打出来拉倒!不过建奴也不是傻子,虽然他们内斗,但是皇太极和多尔衮都不会现在动手,他们肯定已经得知我朝在集结兵力,准备北伐了,所以现在朕以为他们闹的虽然厉害,可是还不会马上自己打起来。

我们不要指望他们自相残杀,想要解决他们还要靠我们自己,现如今已经四月,时间不能再拖了,一旦到入冬下雪之前,还打不垮他们的话,冬天我军便无法继续大规模的行动,而且在入冬之前,还要囤积物资越冬,故此越快动手越好!”肖天健笑了一回之后,这才正色对他们说道。

“微臣(末将)遵旨!”诸将立即各个振奋精神答道。

“再给你们十天时间准备,十天之后便开始吧!”肖天健大手一挥对诸将大声说道。

四月十三这一天,被参谋总部定为了北伐的开始之日,肖天健不辞辛苦,亲自赶到了山海关,参加了在山海关集结的大中军的誓师,并且当众斩杀了近期抓到的建奴潜入关内的十几个细作,祭旗之后宣布开始出征。

肖天健重重的将酒碗摔在了地上之后,从腰间拔出了一把锋利的腰刀,高高的举过头顶,锋锐的刀尖直指苍穹,刀锋反射出了一道寒芒,大吼道:“杀奴!”

数万集结在山海关的大中军山呼海啸一般的发出了一片:“杀奴!杀奴……”的吼声。

一支支人马发出着隆隆的脚步声,踏着行军鼓的鼓点声大踏步的走出了山海关,各色盔缨汇聚在关外的道路上,旌旗蔽日,铁甲锃亮,如林一般的刺刀闪烁着点点的寒光,如同巨龙身上的鳞片一般闪闪发光,一门门各型大炮,在骡马的拖曳之下,炮车的车轮隆隆的碾过路面,朝着关外行去,数路纵队如同几条巨龙一般蜿蜒朝着关外行进……

肖天健誓师之后便来到了山海关的门楼之上,驻足于门楼上目送着他的兵将从这里走向关外的战场。

他知道这些兵将并不是第一支出征的人马,在关外的宁远城,这个时候首批集结的辽东军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已经于今晨在罗立的率领下扑向了锦州城,首先对盘踞在锦州的建奴发动了进攻。

不过不管是山海关出发的大中军还是宁远城出发的大中军,全部都属于此次北伐行动的左路军,统帅乃是罗立,他们负责从陆路出发,对辽东建奴发动进攻。

而与此同时在登州、莱州、威海卫三地的港口,此时也有一批批大中军的兵马,正在码头鱼贯登上一条条海船,他们将作为东路军,将会从海上对辽东发动进攻,第一个进攻的目标便是当年毛文龙所创立东江军的皮岛,之后的后续人马将会在第一批人马登陆皮岛,攻占宣城卫以及义州之后,从这些港口出发,在旅顺口登陆,攻打辽东重镇金州。

东西两路大中军将会如同两个拳头一般,用太极拳中的一招形容的话,就是双风贯耳,同时从东西两面对建奴发动猛击。

其实这样的战术不算新鲜,如果当初大明的文武官员,没有那么多私心的话,驻守宁锦的关宁军在战略上配合毛文龙的东江军的话,建奴根本就无法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们,结果证实因为大明朝这些文武官员所存的各种私心,导致两军始终无法配合对建奴用兵,结果让建奴往往得以集中兵力击败一路明军。

后来那个自以为是的袁崇焕,居然还矫诏越权骗杀了毛文龙,导致了东江军分崩离析,最终消除了建奴的一个心腹之患,最终导致了建奴可以放心大胆的放手入关直逼京城,所以袁崇焕不管是不是叛徒,仅仅是杀毛文龙这一件事,即便是崇祯剐他一千次,都不算冤枉他。

但是现如今大中军却不存在两军互不配合的问题,虽然这个时代的通讯使得他们无法快速联络,来相互在战术上进行配合行动,但是战略上两路人马却都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不断的攻进攻进再攻进,直到攻到建奴的盛京城下会师为止。

所以此次大中军的北伐,注定了建奴再也无法像当年那样,集中兵力先对付一路明军那样对付大中军了。

而大中军也不是当年那些贪生怕死的明军,在肖天健一手建立起来的军制下,大中军已经超脱了这个时代的普通军队,成为了一支实力强悍的近现代军队,不论如何来看,大中军都不可能再像当年的明军那样,被建奴击败。

有这么多敢于拼命的兵将出关,这一次注定了建奴的命运,建奴的覆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肖天健绝没有半点怀疑,建奴还会咸鱼翻身,继续成为汉人的噩梦。

相反,这支由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军队,出关之后注定将会成为建奴的梦魇,从此之后让他们想起来便会为之颤栗。

几万人马出关,整整持续了大半天的时间,而这大半天的时间里,肖天健都一直站在山海关的城楼上,目送着他的兵将们走向战场。

每一个出关的大中军兵将,都知道他们的圣上此时就在关头上注视着他们,于是一个个拿出了最佳的状态,奔赴向了未来的战场,所有人都在出关的时候,扭头朝着关头的大中朝龙旗的位置敬礼,并且在军官们的吼声中,发出欢呼之声,向他们尊敬的皇帝表达着他们的敬重之心。

肖天健直到最后一支人马走出关外很远,渐渐的看不到他们的背影之后,才放松了绷紧的身体,缓缓的开口说道:“去吧!去吧!去将我们汉人的屈辱全部都还给那些野猪皮的子孙们吧!朕将在这里,迎接你们的凯旋……”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光复锦州

驻守在锦州的正是建奴奴酋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自从上一次山海关大战失败之后,多尔衮和多铎他们三兄弟便被皇太极放在了锦州这个和大中朝对峙的最前沿,多尔衮深知皇太极这是让他们三兄弟无法回到盛京,去和他争夺大权。

一旦大中军如果出关攻击他们建奴的话,那么他们三兄弟和麾下的两白旗的兵将,便将会首当其冲成为炮灰,可是对于多尔衮来说,他也无法不遵从皇太极的圣谕。

毕竟山海关一战之后,他们两白旗也有相当的损失,但是皇太极所控制的两黄旗却基本上保持着健全,即便是他们三兄弟想要夺权,实力现在也不是皇太极的对手,所以即便是对皇太极再怎么不满,他们还是只能驻守在锦州一带。

但是这两年来,他们也暗中拉拢了不少八旗的将领,因为上一次山海关之战的惨败,使得这些人都开始产生出了对皇太极的不满和不信任,所以眼看皇太极对八旗的控制力越来越低,于是多尔衮便开始暗中和皇太极对抗,提出来让皇太极为上一次山海关大败之事负责,要求皇太极退位,让出皇位由多尔衮来继任。

如此一来,如果说以前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还只是暗地里的事情的话,那么在去年开始,他们的矛盾便公开化了,皇太极两次下旨让多尔衮和多铎回盛京议事,想要趁机将多尔衮和多铎兄弟圈禁起来,甚至于干脆杀掉拉倒,但是多尔衮和多铎都以各种借口推脱拒不奉旨回盛京,如此一来导致了建奴内部更是立即分成了两派,即有人支持多尔衮,要求皇太极下台的,也有力挺皇太极,斥多尔衮为谋逆。

可是两方实力都差不多,谁都不敢轻易对对方动武,以至于这一年来,他们之间的纷争变成了隔空骂战。

建奴内部的纷争也导致了他们在明明看着蒙古诸部开始跟他们离心离德,不再听从他们的招呼,另外连被他们收拾的俯首帖耳的朝鲜国也宣布不再向他们称臣,拒不再向他们纳贡,他们也不敢轻易派兵去镇压蒙古诸部和朝鲜国。

虽然皇太极和多尔衮都很明白,这是大中朝在从中挑拨,以眼下的情况,他们应该先放下他们之间的矛盾,携手先压制住蒙古诸部和朝鲜国再说,可是最终因为私心的缘故,谁也不敢放低姿态,因为他们之间的争斗,最终只能以一方付出生命的代价来结束,故此虽然明知这么做是将他们建奴带入到深渊之中,可是他们还是这么做了。

甚至于他们在得知大中朝在去年中旬平定了永历之乱,收复了南方诸省的消息之后,都意识到了下一步大中朝肯定是要转过身来对付他们的,可是他们还是没有能相互之间妥协,为了今后他们的利益,两方各自都想出了向大中朝服软,通过得到大中朝的支持,来解决掉对方的办法。

但是没成想大中朝太过卑鄙了,居然将他们暗中派人和大中朝议和的条件都散布了出去,结果不管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都恨极了对方,更是骑虎难下无法下台。

不过虽然他们嚷嚷的厉害,可是相互之间还是没有敢动手,因为他们很清楚现在他们如果自己先打起来的话,那么大中朝的那个肖天健恐怕会笑掉大牙,故此他们虽然非常恼怒,可是最终也没有真的大打出手。

他们很快便得到了消息,大中朝开始朝着北方调动兵力,并且开始从南方诸省大批朝着北方各地调运物资,于是他们都意识到大中朝就要对他们动手了。

这段时间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暂时放下了他们之间的私怨,同样开始囤积物资调兵遣将准备应战。

可是现在的他们,在三年前山海关大败之后,实力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了,原来依附于他们的蒙古诸部,现在仅有少量的人还听他们的招呼,蒙古八旗的大部分部落,虽然没有明着反他们,但是却对他们的招呼是阳奉阴违,暗中偷偷的和大中朝来往通商。

而且在大中朝捕杀了大批原来和他们通商的大明商贾之后,也彻底的掐断了他们获取关内资源的途径,特别是茶盐铁器以及布匹,这三年来几乎无法进入到辽东,更不要说他们急需的粮食,大中朝对此控制极为严厉,在各地都察院人员秘密监控之下,各地大中朝官府的官员以及军方,绝无人对此禁令胆敢像旧明那般阳奉阴违,但凡只要发现有人暗中和辽东建奴做买卖,便会立即以雷霆手段将这些人捕杀,而且株连他们全族。

这样的手段让建奴在关外的日子这三年来一日不如一日,他们辽东的鹿茸、人参、皮张卖不出去,被大量的囤积,而粮食茶叶却日益缺乏,去年更是关外大旱,加上汉人奴隶也不断的逃跑,使得辽东土地大量的抛荒,建奴终于品尝到了什么叫做难过。

他们有心还像以前那样派兵入关洗掠,把汉人抓回来为奴,抢掠粮食金银,可是现在他们也知道,大中军不是当年的明军那样好欺负了,自从大明覆亡之后,大中军立即便加强了各地关隘的防守,而且一支大中军的人马驻守在宁远一带,死死的盯着他们,他们稍有动作,这些大中军便立即作出反应,将他们给逼退回去。

另外大中朝刻意的拉拢蒙古诸部,以开设互市来吸引蒙古人背叛他们建奴,皇太极和多尔衮几次想要召集蒙古八旗的兵马,配合他们从宣大一带入关劫掠,可是蒙古人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肯从命,并且还暗中通报消息给大中朝,使得大中朝的军队提前做好准备,结果让建奴再也无法效仿以前那样,逛大街一般的到关内洗劫了。

此消彼长之下,关内的大中朝却在高歌猛进,实力越来越雄厚,一支支大中军在关内北方组建起来,编练成为一支支精兵,到了去年的时候,建奴已经发现,大中军在北方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当年他们北上的兵力,再想入关行掠,便更加不可能了。

大中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却不断的在向宁远增兵,反倒是不断的开始派兵进入他们的控制区进行袭扰。

而且这些大中军极其凶狠,只要潜入他们建奴的控制区,干脆就效仿当年他们对付大明的时候那样,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只要是见到有人留着金钱鼠尾的辫子,根本不问他们是不是满人,直接便砍去他们的脑袋,即便是一些汉人,也没有逃脱他们的屠刀。

除非在他们出现的时候,这些汉人主动的立即剪去他们的金钱鼠尾,这样才可以保住他们的性命,但是这些汉人也必须要马上跟着他们一起撤回宁远,使得大凌河以南地区的汉民几乎逃了个精光,所有农田土地几乎都被抛荒,更加重了建奴的困难。

这世上的人不管是什么人,都是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简却很难,之前很多年建奴通过不断的抢汉人出关为奴,这些后金女真鞑子们都过上了老爷般的日子,整日里靠着压榨汉人奴隶来过他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山海关大败之后,关外形势开始急转之下,大批汉人开始叛逃,抑或是被建奴屠杀,使得他们的汉人奴隶出现大幅度的减少,于是这些建奴当老爷的好日子也结束了,重新要恢复像以前那样的自耕自种的日子,现如今让他们再过回之前的苦日子,他们就有点撑不住了,一个个怨言极大。

大中朝这些年来,还不断的在关外汉人中散播消息,鼓励那些汉人逃回关内,而且悬下了重赏,鼓励关外汉人杀掉他们的主子,只要带着他们主子的人头回去,便可以拿到重赏,还可以获得土地。

一些汉人包衣奴开始接受了这种宣传,关外多次发生包衣奴突然间暴起杀死他们的主人,并且将其全家都杀掉,砍下他们的人头携带逃走,这也加剧了后金女真鞑子们对汉人的仇视和不信任感,原来跟着建奴逃回关外的少量汉军,回去之后也被解散,重新编入各旗之中成为了奴隶。

更有一些建奴鞑子,开始大肆屠杀关外汉民,使得关外的鞑子和汉人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

当四月十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多尔衮和多铎等驻守于锦州一带的建奴们,惊惧的发现,他们的好日子总算是到头了。

在罗立的亲率之下,三万武装到了牙齿的大中军蜂拥出了宁远城,直扑向了锦州,在这些大中军的进攻之下,仅仅两天时间,锦州南部的杏山、松山等城便迅速的被大中军攻破,留守这两城的两千多建奴还有他们的族人,几乎全部被大中军屠戮一尽,连三岁孩子都没有被留下性命。

多尔衮知道大中军对他们建奴的最后一战终于到来了,于是他立即召集了锦州一带的所有奴军,准备和大中军交战。

可是现在的建奴军士气十分低下,在多尔衮派多铎率军出城碰上了大中军之后,一战下来,多铎便被打了个大败,逃回了锦州城。

四月十八日,大中军便将锦州城的东南西三面给包围了起来,多尔衮登上城楼朝着城外一看,头嗡的一下便晕了。

只见得城外大中军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一个个大中军器甲鲜明,士气如虹,更让他感到惧怕的是大中军此次携来的上百门红夷大炮,摆在了城外,一辆辆坚固的攻城云梯还有各种壕桥车、洞屋车、撞车等攻城器具如墙一般的摆在城外。

本来多尔衮还想依靠着锦州城的城墙,在此坚守一段时间,当看罢了城外的大中军的装备和气势之后,多尔衮的信心一下便垮了下去。

他真是被大中军给打怕了,最早在崇祯十一年底的时候,他便被当时的刑天军给狠狠的修理了一次,接着三年前又在山海关被大中军打了个大败亏输,现如今的大中军装备比当初更强了许多,火力输出能力更是超出之前许多。

相反建奴这边,在经过上一次山海关大战的失败之后,实力削弱的非常大,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内耗,内部之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休息了两年,可是实力非但未见增长,反倒战斗力更差了一些。

此消彼长之下,建奴军的战斗力现如今根本已经无法再和大中军相对抗,多尔衮仅仅想靠着他现在脚下的锦州城,便想要挡住大中军,别说他没信心了,就算是他手下的所有鞑子们,都各个惊的是手麻脚软。

大中军的人也不跟他们罗嗦,派人到城下劝降无果之后,马上便开始了攻城,上百门重炮几乎同时发火,顿时便打的锦州城的城墙上下是土石乱飞。

什么阴谋阳谋、兵法战策在这个时候都没有用了,大中军这次发动辽东之战,整个就是在用一力降十会的办法,靠着他们的火力优势,打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战争。

结果是多尔衮这个所谓的大清名将,在大中军的炮火之下,变成了一只彻头彻尾的兔子,仅仅是一天的时间都没有坚持到,多尔衮便下令放弃了锦州城,从城北方向带着人马突围了出去,逃往了大凌河堡。

锦州就此仅仅在开战不到十天的时间,便被大中军给克复了,失落于建奴手中数年时间的锦州城再一次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右勾拳

就在罗立率领左路军在锦州动手的同时,登州、莱州、威海卫三地的码头在四月十三之后,也开始了忙碌。

大批集结在这三个地方的大中军,纷纷开始奉命行动了起来,携带着各种装备和物资,出现在了各地码头之上。

一批批兵将通过一道道的栈桥,登上了一条条海船,各种物资流水一般的被装入到海船之中,甚至于连骡马,也被装入到了经过特别改造的海船之中。

第一批渡海作战的大中军将会作为这次辽东之战的右勾拳,猛击辽东东部,令建奴首尾不能相顾。

像这么大规模的渡海作战行动,对于仅仅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登陆作战的大中军来说是空前的一次冒险,比起一般的陆战来,渡海作战需要更好的进行协调,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混乱。

为此肖天健考虑再三,最终还是让李信亲自在登州坐镇指挥这次渡海作战,而且抽调兵部参谋总部的大批经验丰富的参谋人员来帮着他指挥这次右路军的渡海作战行动。

在此之前李信在登州召集了此次右路军诸军主副将官以及参谋官员,进行了数日的战前计划讨论,并且进行了图上作业和数次演戏,以长山列岛之中的几个岛屿,作为演习地点,令右路军参战诸军,在北方海师的配合下,三月末和四月初进行了两次登陆演习。

如此一来,才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作战计划,四月十三之后,各部都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海师方面更是对参战的舰船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和整修,达到了作战前的出发要求。

就在四月十三日罗立开始率部在锦州开打之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四月十八日这一天,李信在登州亲自主持杀牲祭旗以及祭祀海神的仪式之后,也展开了行动。

整个第一波装船出发的行动整整从早晨开始,一直进行到天黑,第一波出动的一万大中军以及所需物资才全部装船完毕,随着一声号令,登莱、威海卫三地码头响起了一片号炮之声。

海师船只鸣放礼炮,码头上送行的陆师也同样鸣响了礼炮,一条条各式海船,纷纷升起了海军旗,并且缓缓升帆起锚,在一条条舢板的拖拽之下,缓缓的驶离了栈桥,随即调整船舵驶出了港湾。

北方的海港因为大明禁海的缘故和地利的原因,远没有南方的多,设施也没有江浙、福建广东沿海完善,本来这样的行动最好出发点能选在一个港口最佳,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军方在考察了沿渤海一带的港口之后,只能最后将出发地选择在了三个地方,不过好在兵部参谋总部预案做的比较详尽,三地船只出发之后,要先在獐子岛海域汇合,之后再一同驶往皮岛。

这样一来虽然会在海上耽搁两天时间,但是却可以达到行动的统一性,故此只要海上不遇上风暴,这一次行动便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各地海师出发的时候,当地百姓纷纷前往港口送行,这样规模的船队,百年以来在北方已经从来没有见过了,每个出发地的港口云集了都有百余条船只,出发的时候桅杆如林,风帆遮天蔽日,引得了百姓一片欢呼之声。

北方的百姓前十多年来,真是遭建奴祸害苦了,现如今大中朝新立,北方终于开始逐渐的平稳了下来,老百姓无不希望大中朝能彻底解决掉建奴这个祸患,这一次特别是山东一带的百姓,为了支持大中军渡海北伐辽东,除了踊跃参军之外,地方百姓还出人出力,帮着大中军运送各种物资,大大的支持了大中军渡海作战。

现如今目送庞大的大中军海师舟船船队离去,许多百姓都哭了起来,跪在地上为大中军将士祈祷他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李信本来是想要跟着第一批船队出发,前往皮岛亲自指挥作战的,但是在诸将的劝说之下,考虑到后续还要调集更多的兵马进行渡海作战,李信只得将这份殊荣交给了刁正来负责,同时令北方海师司令萧如风为辅,来协调海师和陆师之间的作战行动。

老天总算是作美,进入四月之后,海上的风向逐渐开始吹起了东南风,这正好十分利于海师舟船的行动,三支大规模的船队在出发之后,乘风破浪驶向了辽东以东海域,途中也没有遇上大的风浪,终于在六天之后,三支船队在獐子岛海域开始汇合。

经过两天的汇合之后,陆海师船队先是扫荡了獐子岛海域,在獐子岛登陆,在獐子岛做了一天时间的短暂休整之后,立即便继续向北行驶。

虽然建奴这些年来通过缴获明军舟船,也有一点水师力量,但是建奴却从来没有重视过水师,充其量也就是令一些船只在海边一带巡弋,盘查驶往辽东的商船,基本上没有开建过什么新船。

这些年来随着老船的腐烂,许多船只都已经不能使用,所以在海上他们根本无法给大中军海军船队造成任何麻烦,甚至于连发现大中军船队的能力都没有。

就这么右路军第一批渡海作战的兵马,在经过长达十多天的航行之后,终于出现在了皮岛外的海面上。

镇守皮岛的建奴兵将,突然之间看到在他们周边海面上出现了一大片的船帆,紧接着数不清的舟船开始朝着皮岛汇聚过来,惊得岛上的建奴兵将鸡飞狗跳,赶紧准备架炮抵抗。

可惜他们的抵抗实在是让大中军感到可笑,整个皮岛的清军总共只有十几门大炮,其中红夷大炮仅有四门,还放置在远离海岸的地方,根本无法阻止大中军的登陆。

两条在登州船厂新造的西式帆船,和几条经过加强结构的沙船,这个时候充当了炮击舰,直接抵近到了海边百米之内,对岛上试图抵抗的建奴军进行了一番炮击。

几十门船上的各式火炮同时集火发射,顿时打的岸边土石乱飞,刚刚召集起来的建奴兵将只是瞬间便被打了个屁滚尿流,夹着尾巴逃到了岛中央。

随即一条条装满了大中军兵将的沙船抑或是福船马上便开始靠岸,大中军兵将踉跄着冲上了滩头,迅速的组阵开始朝着岛内推进。

虽然十几天的航行,对于陆师人员来说,是一种煎熬,许多人登船出海之后,便开始晕船,在这一路上吐得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包括这次第一批出战的总指挥刁正刁大司令,也在船上晕的是找不到北,真格到了登陆的时候,刁正根本无法有效的站在帅船上指挥作战,只能将指挥权暂时移交给了北方舰队死令萧如风临时代管。

许多陆师兵将到达皮岛的时候,已经完全晕的没有了战斗力,只能让一些不怎么晕船的兵将作为先锋人员登陆。

可是即便如此,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的情况下,大中军对皮岛的攻击行动,还是进行的十分顺利,在舰炮的掩护下,海军陆战队两营兵将率先登陆,开辟了一个登陆场之后,随即大批人马开始下船,开始朝岛内延伸作战。

整个皮岛登陆战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天,便彻底控制了整个皮岛,岛上的一千多建奴兵将,在大中军猛烈的炮火打击之下,半天时间之内便全部灰飞烟灭,除了留下了少数俘虏审问之外,刁正一声令下便将剩下的数百名俘虏,全部斩杀在了海边,尸体直接丢入到了大海之中喂鱼。

正如最初肖天健设想的那样,建奴军整个注意力都放在了锦州一带,对于辽东一带沿海的守御基本上没有考虑多少。

所以让第一批渡海作战的大中军得以轻松的便控制住了皮岛,别看皮岛面积并不大,但是对于大中军来说,先取下这里却尤为重要。

毕竟这一次大中军右路军主要是依靠渡海作战,途中要行驶十天左右的时间方能抵达,这十天之中,特别是陆师的兵将,会出现严重的晕船现象,直接登陆作战显然是太过难为他们了。

所以大中军便需要取得一个前出基地,先让出征将士落地休整一下,恢复体能之后,方能越海继续登陆作战,否则的话连路都走不稳的兵马,是根本不可能大胜仗的。

皮岛的攻克让右路军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大批人马在皮岛被卸下船,并且随船的各种物资也立即被卸到了岛上,完成卸载之后的船队,其中三分之二的船只马上便开始在萧如风的率领下返航,回到出发地装载下一批作战人员。

而刁正则留在了皮岛坐镇,指挥下一步的行动。

短短几天时间,右路军第一批兵马便在海军的配合下,横扫了宣州外的海岛,接连拿下了皮岛附近的须弥岛和云从岛。

在经过三天休整之后,陆师的兵将便从晕船之中恢复了过来,一个个再次变得生龙活虎了起来。

刁正也恢复了他大将的风范,在扫荡了海岛之后,终于在五月初的时候,率军再次乘船渡海,直扑向了铁山和宣州两地。

此时铁山和宣州两地的建奴军已经得到了大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