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明-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他们也从肖天健的话语之中,听出了肖天健的野心,这个新皇帝不但要在陆上称霸,而且还有心未来打造出一支庞大的海师,与西洋人争锋于大海之上,这样的话何愁今后他们郑家没有机会呢?

于是郑芝龙赶紧带头起身称是,肖天健摆手让他们坐下,接着说道:“朕知道你们这次对于投顺我朝,心有芥蒂,这一点你们不要否认,毕竟之前很多年来,你们郑家乃是南洋海上的主宰者,现如今朕令你们交出你们的水师,必会影响到你们郑家的利益,也会让你们丧失对沿海一带的控制权!

但是你们要记住一点,既然我朝建立,国永远大于家,朕是不容有人豢养私兵,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即便是你们郑家也不行!这一点郑爱卿你们要给朕牢牢谨记于心!

可是现在朕收回了你们的水师,不代表着便禁止你们今后继续在海上行商,朕不在乎你们郑家以海贸获利,相反你们获利越多,朕却会越高兴!但是前提却是必须要在我朝体制和法度之下行商,决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在海上你们郑家为大,滥施各种手段窃取他人乃至国家的利益,只要做到这一点,朕便必会保护你们的利益,不但要保护你们的利益,而且还要支持你们这些海商!

朕已经决定,一旦南方永历之乱平定之后,便会在沿海选择几处地方开埠通商,不管是你们郑家还是其他商贾,皆可在这些口岸出海行商,其中包括那些红毛人,也要遵循我朝所制定的规矩,在这些商埠靠泊行商。

另外我朝马上会组建海关,来专管海上贸易之事,只要按照海关的要求缴纳税金,那么来往海上行商,便不会受到任何阻碍,相反还会得到我朝海师的保护!

今后哪怕你们这些海商行的再远,只要你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那么我朝海师便有责任替你们出头,保护你们的利益不受侵犯!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不要以为交出水师,便无法再在海上立足!只要我朝今后建立起足够强大的海军,那么你们这些海商的利益便可以得到保护!”

郑芝龙听到这里,忽然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虽然今天皇帝当堂对他和他麾下的这些族亲以及手下进行了册封,但是这也仅仅只是爵位,并没有授予他们任何实职,而现在肖天健的话屡屡指出他们乃是海商,那么也就说明了肖天健今后并未打算对他们授以实权,仅仅是把他们作为海商对待,这让本来想要投顺之后,在大中朝捞取一官半职的郑芝龙和他的手下们有点难以接受,但是一时间也不敢多说什么。

而且肖天健提出了要组建海关,海关这个名词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并不算陌生,在中国历史上,类似海关性质的就是市舶司,但是随着明朝禁海之后,市舶司便被废弃,这些年来,他们郑家横行于大海之上,凡是在海上行商的船只,都要向他们郑家缴纳买路钱,方能安然通行于大海之上,就连红毛人的船只也一样,荷兰人为了取得在海上自由行动的目的,也需要向他们郑家缴纳一大笔的过路费,方能在中国沿海乃至是前往琉球的海面上通行。

为此他们郑家这些年来单单是通过收取这些过路费,便赚的是盆满钵满,可是现如今大中朝要开埠通商,设立海关,他们郑家过去的好日子便算是彻底到头了,通过这次投降的事情,大中朝几乎将他们郑家的海上力量削弱了一大半,今后这一块利益,便只能坐视朝廷拿去了。

这让郑家上下都有点很不舒服,但是又觉得有些无可奈何,不过好歹他们郑家的老底并未被大中朝给抄了底,他们今后还能通过海上贸易继续赚钱,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总比等着大中军打下泉州,将他们郑家的老底抄了去之后,灭掉他们郑家要强的多。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六十九章 海贸集团公司

看着开始变得沉默的郑芝龙和他这些手下们,肖天健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管怎么说,他们此次投降大中朝之后,便不可能再像王常跟着大明王朝时候那样,拥兵自重独霸一方,这心理落差肯定是不会太好受的。

“咳咳!”肖天健轻咳了几声之后,看着郑芝龙笑问道:“郑爱卿,你等可是因为今后无法再在海上收取过路费,看着这一块丰厚的收入纳入到了我朝体制之中,而感到懊丧吗?”

郑芝龙没想到肖天健居然直接便道出了他们的想法,于是连忙起身绕出桌子,跪下之后连称不敢。

“你不用瞒朕,朕看得出来,也猜得到!你也不必担心!朕也知道,一旦我朝一统之后,这原属于你们郑家的很大一块利益,便收于国有,你们不舒服是自然的!

但是今天朕可以给你们提一个建议!你们常年和葡人、西班牙人还有荷兰人乃至是英国人打交道,自然也对他们的东印度公司有所了解吧!”肖天健对郑芝龙问道。

郑芝龙赶紧答道:“启禀圣上!我等归顺我朝,自不能再像往日那样行事,我等对圣上的忠心可比日月,还望圣上恕罪才是!至于西洋人的东印度公司之事,微臣确实略知一二!但不知圣上为何提及此事?”

肖天健点头道:“这些西洋人之所以组建所谓的东印度公司,据朕所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最初他们的商人为了争夺海上贸易权,相互之间倾轧,互相恶性竞争,还时常自己人和自己人之间发生冲突,相互劫掠,结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故此他们才为了整合他们海上的资源,成立了所谓的东印度公司,来替代国家统一对外进行贸易!

而因为我国前朝不重视海上的贸易,这么多年来,海商们各行其是,相互倾轧互相拆台,而且还相互之间竞相压价,甚至于亦盗亦商,干一些在海上行掠之事……”

说到这里,肖天健故意扫了郑芝龙等人一眼,郑芝龙他们不由得都脸上一红,肖天健其实说的也是他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他们郑家可不就是亦盗亦商之辈吗?这些年在海上为了垄断贸易权力,他们没少做这样的缺德事,但是却都没敢接茬,只能老老实实的听肖天健继续说下去。

“如此一来,最高兴的恐怕就是那些西洋人了,他们通过我们中国的商人,没有这种贸易保护的意识,挑拨离间想办法压低我们的商货价格,从中谋取巨额利润!

而你们郑家这些年来虽说为了垄断贸易,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但是某种程度上却还是有利的!

朕自从得知郑爱卿决定弃暗投明之后,便在考虑这件事!有了这些前车之鉴之后,我朝继续与西洋人通商,便不能再走老路,让便宜都让那些西洋人赚去了!

为何我朝不能效仿西洋人的做法,也成立一个贸易公司,来整合我朝的资源,统一定价与西洋人交易,也省的他们把便宜都给占去,却让我朝的商人们落得一个替他们做事的下场?”

说到这里之后,肖天健再一次停顿了下来,因为即便是在后世,肖天健也知道中国人为了和外国人打交道做买卖,相互之间竞相压价,结果是大量的浪费了中国人的资源,却让外国商人把便宜都给占了去,到头来还嘲笑中国人是傻子,现如今既然他要推动海上贸易,那么就不能再眼看着中国人再干这种傻事,所以一个计划便早已在他的脑海之中形成,这也是他非要郑芝龙他们来南京的重要原因。

他很清楚单单的爵位,对于郑芝龙他们这些人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这只代表着荣耀罢了,却没有一点实权,郑芝龙他们这些人真正想要的其实还是能在福建抑或广东沿海一带,捞个一官半职的实权差遣。

可是肖天健却并未打算对郑芝龙等人授以什么实差,因为郑芝龙这些人不同于一般明朝旧吏,这帮人属于大明朝廷体制外的人物,只不过是披了一身官服,表面上是听从朝廷的管理,但是实际上却还是一个私人化的军事集团。

所以授给他们这些人官职,将他们放到大中朝体制之内,除了净填麻烦之外,今后还可能因为他们的胡来,使得国家和郑家最终再一次走到决裂的道路上,这是不符合肖天健的想法的。

所以肖天健认为,如果想要利用郑芝龙这些人的话,就要将他们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去,并且将他们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味的限制或者消灭他们。

而且郑家上下熟知通海之事,这样的人才对于大中朝来说,也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虽然他用刘江这些人组建起了海军,但是这些人却对于通海行商之事知之甚少,仅仅是代表着国家的暴力手段,今后大中朝要走向大海,就不能将郑家这些人给禁锢起来。

故此他这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当着郑芝龙的面开始对他们谆谆诱导了起来。

郑芝龙他们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也深有同感,这些年他们极力的控制海路,除了从私心上要聚敛财富之外,也希望能整合海商的力量,尽可能的对外通商方面,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他们没想到肖天健居然对这样的事情也看得如此通彻,似乎话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于是郑芝龙的心思也立即活泛了起来,肖天健提及想要组建一个类似西洋人的贸易公司,以整合中国商人,那么如果这件事能得以推行的话,对于今后他们在海上通商的话,就会有非常大的好处,以目前福建两广的海商来说,还有谁能比他们郑家实力更强的呢?一旦组建这样的贸易公司的话,是不是意味着肖天健有意让他们郑家来主持这件事呢?

一旦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对于当官来说,他们不也正是想要利用官方的身份,来为他们郑家赚取利益吗?但是如果现在大中朝也要成立这样的海上贸易公司的话,让他们郑家来主持这件事,那么即便是当不当官,也就没有什么了,想到这里,郑芝龙和他麾下的族亲以及手下们的心都顿时热了起来,刚才因为未能得到实质的差遣,而产生出的失落感,也顿时一扫而空,于是郑芝龙等人都赶忙连连点头称是。

看着郑芝龙脸上的表情,肖天健知道刚才他所说的话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于是便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朕以为,既然今后我们要开海禁,开埠通商,这些事情都是要尽快着手办理起来的!

朕近日考虑,来主持这个贸易公司的最佳人选,还是非郑爱卿莫属,但不知郑爱卿可否愿意,来出任这个贸易公司的总督呢?”

郑芝龙一听真是顿时喜出望外,他可是比任何人都知道这个贸易公司总督的分量的,这个贸易公司等于是大中朝授权之下对外通商的官方身份的集团,掌握这个贸易公司,今后对于他们郑家来说,无疑比以前更要有钱途许多。

于是郑芝龙赶紧再次绕到大殿中央,跪下大呼:“谢主隆恩!微臣愿意为圣上效命,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肖天健笑道:“郑爱卿愿意来做这件事,朕心甚慰!那么这件事今日就这么定下来好了!下面咱们就商量一下具体的事情吧!”

有了肖天健这句话之后,郑家上下无不顿时欢欣鼓舞了起来,这代表着他们今后非但不会被朝廷打压控制,相反还变相的获得了大中朝官方的新身份,虽然比不得什么地方官的地位,但是这里面蕴含的财富之大,却让他们无不快要口水流一地了。

于是郑芝龙赶紧便和肖天健详细商量起了有关这个贸易公司的具体章程来。

肖天健决定这个公司就定名为“中国海上贸易集团公司”,公司业务是总揽大中朝海上通商贸易,整合大陆上各地外销和进口商业事务。

而这个公司定义为股份制集团公司,大中朝官方对公司控股,占有公司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权,派员负责监管公司财务,并且对于贸易集团公司的总督以及下面的职员拥有任免权力,总之大中朝国家才是这个贸易集团公司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必须要掌握着这个贸易集团公司的行政任免权。

而郑家则以他们的船队以及水手另外投入现银三百万两,作为股本,占有集团公司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并且由郑芝龙出任第一任贸易集团公司总督,来全面主持公司业务的开展,其余郑家的人则按照其各自的强项,负责其他一些分部门的事务。

另外百分之三十的股权,则面向国内各个海商募集,将其他海商也收纳到公司之内,成为公司的小股东,参与到公司的运营之中。

而公司的资金必须要通过中华银行来进行运转,如此一来,等于是一方面将大量公司资金纳入到了中华银行的监管体系之中,也为中华银行提供了大批运转资金,使得今后中华银行的业务更加容易开展,同时也将更方便推行中华龙钞,彻底改变以往大明朝以银子和铜钱作为结算的方式,无形之中也可以加快大中朝在财政上对南方新收复的土地的财政控制。

在经营方式上,今后国内商人如果想要出口商品,便必须要通过海上贸易集团公司统一定价收购,保证国内商人在同样的商品上,为了出口而出现竞相压价的弊端,一则保证国内商人的利益,同时也可以获得对外贸易的定价权。

而进口商品则也需要通过海上贸易集团公司来统一负责,货比三家之后,采购质量最优,价格最低的商品,通过各个商埠进入内地批发给国内的分销商。

这么做有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国家可以有效的控制出口商品的品种,保证一些受限制的商品不会被走私出去,同时还可以让内地出口商品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价钱。

虽然这么做是赤裸裸的国家垄断,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手段是为国家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利远远大于弊。

一旦公司获利之后,便可以按照股份进行分配,虽然大中朝官方拿走了大头,但是剩下的那百分之四十五的利润,还是一笔极其可观的财富,足以让郑家和参股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了。

如此一来,肖天健也就利用这种手段,将郑家和其它海商的利益绑到了国家利益的战车上,他们只要想赚钱,就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而且他们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都要依靠陆上的渠道,想要独立出去,就基本上不可能了,一旦他们有什么想要另开分号的想法,大中朝只需取消他们的进出口权力,他们便立即会被掐住脖子,活活的被扼杀掉,故此他们这些人今后只要想赚钱,就必须和国家合作,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白搭,这也就消除了他们成为一个个小的海上军事集团和国家对抗的危险。

对于肖天健提出的这些章程,郑芝龙虽然觉得郑家占有的股份有点少,但是仔细算一下一旦今后大中朝开海通商之后,海上贸易的规模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是只占有其中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获利也将是巨大的,绝对可以远超过他们之前的收入水平,这么一来,他们既不用再担心会被朝廷给打压,也不用整日间殚精竭虑考虑着怎么和朝廷对抗了,只要安安心心的做好生意,他们郑家今后还是可以获得无数的财富,这件事对于他们郑家来说,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于是在肖天健提出来这些事情之后,郑家上下屁也没放一个,便满口答应了下来,一个个对于之前没有得到官职而愤懑不已的情绪,顿时彻底一扫而空,变得各个都精神振奋了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便下去开始准备去,赶紧把这个海上贸易集团公司给办起来,赶紧赚大钱去。

而在肖天健的提议之下,从户部调派一个人出任集团公司首任财务总监,这个人不是旁人,正是最早跟着肖天健起事的老人,靳同靳夫子。

靳夫子自从肖天健当年在阳城县立足之后,因为他天生不是那种善于上沙场征战的人,他这个给有钱人家当账房先生出身的人,最擅长的还是管钱,于是便逐步的从军队转到了后勤财政方面。

后来肖天健有了范雨桐这个贤内助帮他打理财务之后,靳同作为肖天健最信任的老人,便在范雨桐手下做事,为当年刑天军的崛起也暗中出了不少力。

而且范雨桐按照肖天健的想法,组建中华银行的时候,靳同也是组建中华银行的元老之一,熟悉中华银行的一应运作事务。

肖天健登基,大中朝建立之后,靳同又进入到了户部之中,当了一个金部主事,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却始终掌握着很大的财政权力,这么些年下来,早已成为了一个善于控制大规模资金的管家了。

对于靳同,肖天健是非常放心的,这么多年合作下来,他深为了解靳同的性情,此人对他十分忠诚,有他出任海上贸易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之职,郑芝龙主持日常事务,他负责财务管理,便可以将贸易集团公司置于朝廷官方的管理之下,不用太过担心郑家在其中大做手脚,倾吞利益了。

对于肖天健委派朝廷的人管理财务,这件事郑芝龙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朝廷才是控股方,财务管理不可能也托付到他们郑家人手中,这个道理谁都是明白的,而且肖天健也说了,今后公司成立之后,每个月财务部门都会出具一份详尽的财务报表,给股东方进行审阅,一切公开透明,让大家心中有一个明白账,他对此也没有什么可反对的。

于是这场酒宴一直进行到了后半夜,最终肖天健才和郑芝龙谈妥了大部分事情,虽然这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主要的事情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就连靳同也连夜被招至了宫中,接受了肖天健的委任,参与了一些事务的谈判,至于具体的细节,今后自有付德明这个户部尚书和郑家联手来做了。

公司章程之类的东西今后逐步可以建立起来,肖天健只要再详细的看一遍,修改一下就可以把这个海上贸易集团公司给成立起来了。

可以说郑芝龙此次南京之行,结果让肖天健和郑家上下都非常满意,肖天健消除掉了郑家这个潜在的威胁,而郑家也获得了今后可以继续发财发展的途径。

当然这个时代海上行商,不可能不牵扯到军事力量,因为战船和商船这个时代还没有明显的区分,商船为了保证在海上行动的安全,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武装,但是只要是纳入到集团公司体制之下,那么这样的武装便是官方的武装,而不再仅仅是郑家的私人武装了。

对于肖天健和郑家联合成立这一个海上贸易集团公司之事,其实朝廷的内阁也早已商量过了,虽说开始的时候内阁大臣们有点不理解,但是在肖天健的详细解说之下,他们还是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好处,如此一来,朝廷既可以控制海上通商贸易,而且国家还可以通过收取税金和分得巨额贸易利润获取巨大的财政收入,另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消除掉对郑家集团的担心,好处之大,是他们之前都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于是内阁大臣们最终便全票通过了这项决定,各部都表示愿意配合组建这个海上贸易集团公司。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七十章 多喜临门

随着郑氏集团的投降,对于永历这个南明小朝廷来说,打击是非常巨大的,他们彻底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助力,而且海上随着郑氏集团的投降之后,也掐断了他们继续在海上获取财源的可能性。

而大中朝在解决了福建郑氏集团这个大麻烦之后,更是腾出了更多的兵力调入到了广东开始对永历小朝廷发动了攻势。

永历小朝廷的军队在大中军的猛烈进攻之下,只能是节节败退,不断的将他们控制的地盘丢掉,先是整个广东被大中军攻占,进而大中军在年底之前,又攻入到了广西境内。

永历帝眼看广西不保,于是只得继续逃窜,转而在过年的时候,逃入到了云南境内,使得大中军在天元三年二月的时候,便控制住了广西全境,将整个永历小朝廷的势力范围压缩到了小小的云南境内,使得永历小朝廷江河日下,再也无力反抗了。

而肖天健在天元三年三月,下令调集善于在山地作战的各路人马共十万余人,对云南永历小朝廷发动了最后一击,各路人马兵分三路,从广西、贵州、四川三地开始进兵云南。

永历小朝廷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抗兵强马壮的大中军,而且云南各地土司也都接到了大中朝的圣谕,告知他们只要投顺大中朝,今后对于他们这些土司会宽以对待,否则的话,大中军一到,必令其灰飞烟灭。

这些土司也都不傻,眼巴前看着大明已经完了,仅剩下永历小朝廷还在最后进行着微弱的抵抗,在云南苟延残喘,大中军兵势之强,也让他们根本无法与之相抗,与其跟着永历小朝廷,在大中军来了之后被灭族,倒还不如倒戈赶紧找一条出路,对于中原王朝的更迭对于他们这些土司来说,影响不算是太大,只要他们表示顺服,今后便还可以继续给大中朝打工,所以云南各地土司在这个时候也纷纷宣布投顺大中朝,并且集结土兵,帮着大中军对付永历小朝廷的军队。

结果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永历小朝廷的军队便纷纷被大中军击溃,降的降死的死,永历帝也不得不卷铺盖继续走人,眼看着中国境内已经基本上都被大中朝控制,他已经是逃无可逃,于是永历帝便在几百名忠心耿耿的侍卫的保护之下,从云南逃入到了缅甸王国境内。

大中朝天元三年五月,云南宣布全境归服大中朝,至此肖天健的大中朝也完成了对整个南方的控制,包括海南岛在内,五月间大批大中军海军在雷州出发,渡海在海南岛登陆,海南岛上的琼州府三州十三县的官员心知无力反抗,于是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纷纷宣布归降大中朝,接受大中朝的统治。

消息传到南京城之后,朝野顿时一片欢腾,每个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奔走相庆,庆贺大中朝自此之后,总算是可以安稳下来了。

肖天健得知云南和海南岛都被收复的消息之后,也立即开怀大笑了起来,当即便在宫中设宴庆祝,当晚险一些喝的酩酊大醉。

他之所以这么高兴,除了收复了整个南方诸省,平定了永历之乱以外,还有几件事情让他非常高兴。

一个就是去年他下旨筹建的大中朝南京太学院在年后终于在南京城外落成开始授课,第一批从全国各地遴选出了近八百名学子入学,成为了历朝历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太学招生,而且今后每年还会继续从全国招录同样数量的学子入学,学制四年,四年之后太学的生员数量将会达到三千人的规模,虽然这比起后世任何一座三流大学的学生数量都要少,但是这毕竟是刚刚起步,下一步北京太学院也将开课,招录学子数量也会达到数百人之多,再有几年时间,大中朝缺乏合适官员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便会大幅缓解下来,为中国今后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二一个好消息就是在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之后,中国海上贸易集团正式在广州府成立了起来,按照肖天健当初和郑芝龙约定的条件,朝廷户部要拿出一些股本投入到集团公司之中,但是户部眼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根本无法一下便拨出这么多资金投入进去,于是在肖天健的授意之下,户部通过发行高利率债卷募集资金,轻松便募集到了三百万两白银,折合成大龙银元也就是三百万元,另外投入各种海船一百五十余条,加上广州、潮州、泉州、温州、宁波、松江府、胶州、登州八处开埠所需的港口码头所需用地,通过折算之后,作为国家股本投入到了贸易集团之中,再加上郑家三百万两白银和一百二十条海船入股,以及另外共一百二十个商贾共同入股的五百万两白银还有各种海船一百五十余条,共同撑起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私合办的集团公司,宣布开始营业!

而且户部所辖的海关总署也在年前成立起来,负责管理各地开埠港口进出口贸易事务,而且大中朝下旨宣布禁止一切私人船只,从其它港口出海行商,必须要经过设在这八个商埠的海上贸易集团公司来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接受各地海关的检查审核,缴纳税金之后,方可进行交易,而且宣布葡人所占据的澳门为非法商埠,任何中国商人都不得再继续在澳门和洋人进行商品交易。

所有洋人必须要通过各个商埠,和大中朝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交易,否则的话变为非法,大中朝海军一旦发现有人私下靠泊非通商商埠进行贸易的船只,有权查扣船只,抓捕违法之人。

通过这样的手段,将整个中国对外贸易统一管理起来,如此一来大中朝今后单单是商埠海关收取的税金一项,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展,今后这样的收入会越来越高,这还不算贸易集团之中国家股本带来的收入,今后大中朝单是在海贸这一项上的收入,恐怕每年最少也要达到千万两白银以上,而且还会呈几何增长越来越高,粗算一下之后,户部的官员们的嘴巴险一些都笑歪了,今后他们总算不用天天再为扣着算着花钱发愁了。

再者就是通过各大船厂的努力,那些来自欧洲的造船工匠们在高额的薪酬之下,也没有藏着掖着,通过半年多的努力之后,不但将早期建造的两条西式三桅帆船建成下水,而且还在船厂的大力配合之下,加上已经跟着他们学习了大半年的大批中国工匠们业已熟悉了西式帆船的建造方法,他们在南京造船厂和宁波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了四条排水量在五百吨左右的新式加利恩帆船。

这几条帆船之中的一条也刚刚在南京造船厂建成下水,肖天健作为中国皇帝,得知消息之后,亲自前往南京中华造船厂为这条船主持了下水仪式,甚至于按照中国传统,还请来了僧侣为这条船进行了一次祈福。

这种加利恩帆船正是眼下欧洲海上列国装备众多的一种优秀的海船,船体比起克拉克帆船更狭长一些,降低了船首和船尾的船楼高度,提高了船只在恶劣海况之下的稳定度,而且随着船身长宽比的加大,使得两舷可布置的火炮更多,在海上的航速也加快了许多,西方人正是用这种船来往于欧洲和东方乃至是世界各地,同时也用这种船作为战舰,争夺海上的利益。

而南京中华造船厂所建的这艘加利恩帆船,可以同时装载二十门二十四磅炮和十二门十二磅炮,在船首船尾处还可以另外承载几门小型的佛朗机炮,作为对付小船的一种手段,起码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这条船暂时没有敌手了。

只可惜的是这种船因为建造的时候,因为中国不产橡木,能作为替代品的柞木也没有大料,所以只能用其它木料替代,而且前期因为在郑家投降之前,没有打通海上通道,也无法大量从南洋采购进来优质木材,所以临时作为替代品使用的多为在本地可以找到的樟木、松木和杉木,如此一来,在坚固程度上可能暂时还没有办法和欧洲采用橡木制造的战船相媲美。

但是即便如此,肖天健看罢了这种新式的西式加利恩帆船之后,心中也非常高兴,他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让中国的造船工匠们学会建造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