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明-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早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通过对海洋深处的探索,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帷幕,并且完成了地理大发现,搞明白了人类所生活的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球形,这种学说也传到了中国,但是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对此并不了解,甚至于根本还不知道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是个大圆球。

长期根深蒂固的传统,影响着中国所有人,人们根深蒂固的认为,脚下的土地是平面的,所以当看到这个大圆球上,被肖天健刻上了不少的国名,所以都很不明白是为什么。

肖天健扫视了一眼群臣之后,点名对丁启睿问道:“丁大学士,据朕所知,你也乃是饱学之士,那么以你所知,我们为什么会自称中国人吗?而我们为何要叫中华呢?”

丁启睿赶紧答道:“启奏圣上,微臣以为,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其意出处甚多,但是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所生所养之地,乃是天地之中,故此才会自称为中国!至于中华,自古黄河一带先民自称华夏,所以也就有了中华之说!”

肖天健点点头道:“大学士说的不错,我们之所以自称为中国,就是因为几千年来的先朝,自认为乃是国家乃是处于天地之中,故自称为中国,后来便延续了下来!

但是你们认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上,又该是什么形状呢?是平面的吗?”

众人听罢之后都纷纷带着疑惑点头,表示同意,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应该是一个大平面,只是上面有山川河流和大海罢了!

肖天健看罢了群臣的反应之后,摇头苦笑了一下,然后接着问道:“如果你们认为我们脚下的这个世界,是个平面的话,那么谁能告诉朕,在东面大海的尽头又是什么地方?”

肖天健这么一问,顿时问住了所有人,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还是相当禁锢的,读书人多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眼界根本没有伸到大海深处,所以根本没有人能说清楚,在大海的尽头是什么地方!甚至于认为,大海是无尽的,没有人能走到大海的尽头!

肖天健看着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的诸臣,再一次苦笑了起来,摇头道:“你们错了,而且是大错而特错!

朕来告诉你们吧!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平面,也不简单的在这个平面上有一些山川河流和大海罢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大球形状,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之上!这个星球,叫做地球!……”

大殿之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声,群臣一下都震惊了,他们不能想象,肖天健所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而且他们无法想象,他们居然生活在一个球上面,那么这个球该有多大呀!

肖天健挑起眉头,扫视了一下群臣,不满的冷哼一声,对他们问道:“怎么?你们不相信朕所说的话吗?还是认为朕是信口开河?”

诸臣听罢之后,赶紧都低头道:“微臣不敢!”

“哼!不敢?朕看你们不但敢,而且还是很敢!因为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朕的话!”肖天健怒哼了一声道。

群臣听罢之后立即吓得呼啦啦的全都跪了下去,连忙口称不敢。

肖天健摆摆手道:“起来吧!朕不怪你们!这件事也怪不得你们!毕竟你们对此所知甚少!

那么今天朕就跟你们说说吧!朕今天并不是胡说,而是有根有据!你们之中许多人恐怕都到过湖边抑或是海边,见到过帆船从远处驶来,但是你们可曾记得,你们最先看到的却都是桅杆,然后是船帆,最后才能看到船身!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原因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个圆球形的,这便是充分的证明!朕还可以告诉你们,现如今泰西人已经可以从地球的另一端,把他们的战船和商船,开到这个世上大海的任何一个地方!当然北冰洋暂时不算!”

诸臣听着肖天健的话,心中各个都无比震撼,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他们每个人以前都还以为,之前的大明,才是这个世上的中心,中国人才是这世界的主宰,但是没成想,现如今人家泰西人却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这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觉得简直难以置信,而且非常难以接受!仿佛自尊心突然间受到了伤害一般。

每个人都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地球仪,心里面可以说是五味杂陈,说不出都是什么滋味。

倒是李进德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事情,围着这个地球仪转了一圈,找到了地球另一面的美洲位置,指着对肖天健问道:“启奏圣上,微臣有一事不明!斗胆请圣上解惑!”

肖天健点点头道:“李尚书有何疑问,不妨直接问朕好了!”他看到了李进德在地图上找到了美洲的位置,似乎很是好奇,于是心中颇为高兴,认为这说明了他们这些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世界还有许多地方他们不知道,于是便做好了蛊惑他们的准备。

可是没成想李进德指着地球仪上美洲的位置,对肖天健问道:“微臣斗胆,想要质疑圣上所说之事,圣上刚才说咱们脚下这块土地,是在一个球上,微臣以为此话当为谬误之说!圣上请看,如果我们是在这个球上的话,我们在这里!而这两块地却在球的另一面,现如今我等都站着,那么这些地方的人岂不是都头朝下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这里的人和东西,都要掉下去了吗?”

肖天健听罢之后,跟挨了一闷锤一般,差一点当场摔倒,眼前全都是小星星,差点就垮了下去,满脸拉的都是黑线,他准备充足要说出来的话,一下便被堵了回去,差点把他噎了个白瞪眼,气的肖天健直翻白眼。

而李进德的话音一落,马上便得到了其他众人的赞同,虽然没有叫好,但是却纷纷跟着点头称是,然后一个个有点幸灾乐祸的看着肖天健,似乎是想说:“圣上,你就胡诌吧!这还是有明白人的呀!这一下看你如何回答,这怎么可能呢?”

肖天健气的晕头转向,他忽然间想起来,牛顿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出生了没有,这万有引力定律,现在还没有出现呢!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思维的话,李进德这个问题,却是可以一下便问住他,这个问题换人的话,还真就不好回答!如果换成普通人的话,对这帮家伙说出这样的话,估计当场就要被这帮家伙围殴了!幸好他是皇上,这帮人还不敢对他怎么样,这才会如此“委婉”的对他提出质疑。

肖天健深吸了一口气,强自镇定了一下,稳定了一下情绪,于是伸手拿过了一个茶碗,一松手当啷一下,茶碗便掉在地上摔的粉碎。

这一下吓坏了李进德,李进德以为这一下坏事了,肯定是因为他质疑了肖天健的话,肖天健没法回答,这次龙颜大怒了起来,气的连茶碗都摔了,那么……

李进德吓得咕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微臣有罪!微臣……”

其他人也跟着慌忙都呼啦啦的跪了一大片,也都跟着叩头称罪。

肖天健翻了翻白眼,挥手道:“恕你无罪!都起来吧!朕又不是昏君,听不得别人的质疑声音!你这个问题问的好,起来说话!

朕也问你,你可否告诉朕,朕松手之后,这个茶碗为何会掉到地上?”

李进德刚才吓得够呛,谢恩之后好一阵子才敢爬起来,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不管是李进德还是其他人,都觉得肖天健可能气糊涂了,居然问出了这么幼稚可笑的问题,这茶杯松手不掉到地上,难不成还能飞上天吗?

李进德哭笑不得,想了一阵之后,才答道:“这个……微臣以为,理当如此……”

“好一个理当如此!那么今天朕就给你们讲一下,什么叫做万有引力吧……”肖天健于是绞尽脑汁,在脑海中搜罗了一番有关万有引力方面的知识,然后尽可能的深入浅出的给大殿之中的这帮文臣武将们上了一堂物理课。

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有些人似乎多少明白了一些,也有些人听的是不知所云,更有人理解的似是而非,但是不管怎么说,所有人认为,肖天健还是自圆了其说,总算是对刚才李进德问的问题,给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答复。

肖天健也不好继续给他们再多说有关万有引力的事情了,指着地球仪开始耍无赖,反正现在他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独裁还真是有不少的好处,即便是这些家伙们不太相信他的话,但是也不敢说他是错的。

肖天健转动着这个巨大的地球仪,指着上面对群臣说道:“总而言之,朕所说的都是真的,不管你们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时间会证明,朕没有错!如果现在派人乘上一条大海船,在宁波府出发向东,一直向东行驶,经过一片巨大的大海之后,便会遇到一片非常大的陆地!这片大陆叫南美洲和北美洲,绕过这片陆地,继续朝东,再经过一片大海之后,便会再次遇上一片大陆,这里便是泰西人所在之地,那里被称作欧洲!然后向南绕过这里,这一片陆地叫做非洲!继续沿着这里航行,最终就会回到我们所在的这里,我们所在的这片陆地,叫做亚洲!另外在最南端,还有一片被冰雪覆盖的陆地,那里叫南极洲!在这个地方,还有一片陆地,叫做大洋洲!

这个世界共被分成了七个大洲,总共四个大洋,这里叫太平洋,这里叫大西洋,这里叫印度洋,而这里叫北冰洋!

这个世界远比你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你们所知道的其实还非常少!可是现在,泰西人却已经将他们的脚,几乎踏上了所有的陆地,并且通过大西洋绕过了非洲,然后进入印度洋,又从印度洋,通过了满刺加也就是这里,进入到了你们所知道的南洋,然后来到了我们中国!

最早的时候,三宝太监郑和,曾经便率领大明的船队,一支行使到过非洲,可惜的是后来明朝再次禁海,让我们中国人丧失了探知世界另一端的机会!让泰西人后来者居上,最终踏上了这个世界的每一块土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所以虽然我朝新立,但是却已经是时不我待,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代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将永远被封闭在这一角,从此恐怕再无机会能傲立于这个世上!不要以为朕在危言耸听,因为朕知道的东西,远比你们所了解的要多的多!

这也是这几个月来,朕为何常常亲自到城外的中华造船厂巡视的原因,我们中国人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这片土地,在大海之中,还有非常多,非常大的土地,等着我们去占领,去探索!在辽阔的大海之上,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利益要远比现在仅凭着我们的这些土地所产出的利益要大得多!”

肖天健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激动,用力的挥着手臂,对大殿内的群臣说道。

诸臣即便是不太理解肖天健今天所说的这么多的话,但是当听肖天健说,要去为中国人占领更多的领土的时候,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颇有点激动了起来,历朝历代不管是皇帝,还是文武大臣们,只要有上进心的,没有不想为国开疆拓土的,肖天健作为大中朝的开国皇帝,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让他们这些人也感到欣慰,更何况肖天健还说了,在大海之中,可以为中国人带回来的利益要远超过眼下他们所控制的这片土地,这就更让人产生了一种向往。

当夜宴散去的时候,皇城钟楼上的钟声已经响起,昭示着一个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大中朝天元元年,也就在肖天健这阵慷慨陈词之下,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四十七章 纠结的郑芝龙

虽然是过年时间,但是对于此时泉州府南部安平的临海城堡之中,却有一个人并未因为过节,而感到半点的轻松。

这个人不是旁人,正是现如今南明绍武朝的重臣,福建都督同知兼福建水师提督之职的郑家的首领郑芝龙。

郑芝龙在这一年,也不过刚刚三十多岁,尚不足四十岁,正值壮年,他的发家史简直堪称为传奇,从最早开始的在大海盗建海商李旦手下做事,到后来成为南海最大的一个海盗,又转而接受明朝招抚之后,转身成为了执掌明朝福建水师的掌门人,更成为了明朝南方的大将,同时还是明朝的红顶商人和纵横大海上的枭雄。

想他这些年来,一手打造出的庞大无匹的海上实力,他打个喷嚏南洋的各种势力都要感冒,可谓是抵达了他的人生的巅峰。

即便是红毛人和弗朗机人,也要对他退让三分,在大海上没他的令旗,就别想安然通过,此时的郑芝龙已经实可谓称作南海霸主了。

可是眼看着他已经成就了这么一番大业,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被他视作依仗的大明王朝,突然间便在近些年新崛起的自称为刑天军的一支流民军的打击之下,轰然倒塌了下去。

现如今刑天军的首领肖天健已经在南京称帝建国大中,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便一举将庞大无匹的大明王朝给扫入了垃圾堆之中,并且控制住了几乎大半个中国。

这样的情况让郑芝龙始料不及,本来郑芝龙以为,即便是这些流民军折腾的厉害,但是大明朝还是可以撑得下去的,迟早还是能将这些流民军给剿灭掉,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王朝居然就如同豆腐渣搭建起来的一般,迅速的便在时下改称为大中军的攻势之下崩塌下去。

就连之前号称明君的崇祯皇帝,也被大中朝的新皇肖天健逼得在京师自缢身亡,宣告了大明王朝的覆亡。

这一切来的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让郑芝龙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当北方传来京师被大中军攻克,圣上崇祯帝自杀殉国,而且太子朱慈烺宣布禅位给大中皇帝肖天健的时候,整个南方诸省顿时便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尚还没有被大中军攻占的浙江南部和江西、贵州等省的明朝官员们还有明军,便纷纷宣布投降了大中朝,一下子让整个南方的形势变得非常糟糕。

虽然他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即听了福建巡抚张肯唐的建议,将此时逃到福建的唐王之弟朱聿鐭拥立成了皇帝,在福建成立了绍武朝,宣布朱聿鐭继承大明衣钵,成为大明王朝的继任者。

但是没成想他们事先没有和两广方面联络好,两广总督朱治涧和广西巡抚翟式耜等人却在广东同时拥立了皇亲朱由榔也登基称皇。

这一下倒好,两方因为事先联络不畅,各自拥立了一个皇帝,都宣称继承大明王朝的衣钵,永历和绍武这俩皇帝,都自称正统,结果是双方都骑虎难下,谁也不肯退让,以至于两个小朝廷称皇之后,他们两方先为了名分的事情,自己大打出手了起来。

郑芝龙本以为以他们的实力,可以轻松的将永历朝给吞掉,谁知道情况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虽然他拥有很强的水师,可以封锁两广沿海,但是两广那边的永历朝却也纠集起来了十余万明军,使他们无法短期之内解决他们内部的问题。

更让郑芝龙担心的事情是,随着浙江和江西的陷落之后,大中军明显开始朝着福建交界处增兵,两个月之前,更是拿下了福建的门户之地赣州,使得福建整个暴露在了大中军的兵锋之下。

于是他们绍武朝便无法集中兵力先吞并掉永历朝,不得不调集重兵放在北面防备大中军对福建的攻击,如此一来,他们绍武朝便要腹背受敌,更是让他们自顾不暇。

还有一件事让郑芝龙很是忧心,他们郑家靠的是海上经商为本,但是随着北方诸省一个接着一个的陷落之后,他们的主要商品丝绸、瓷器、铁器的产地纷纷陷落,福建这个时候,并不算繁华,商品数量有限,大中军掌控住这些地方之后,便不准货物出海,断掉了他重要的商品供应,这对他们郑家生意上的打击非常严重。

虽然郑芝龙前期派出了弟弟郑芝彪带领了百余条船只北上,到江浙一带沿海袭扰,试图获取一地供他们之用,但是大中军不是一般的厉害,即便是留守南直隶和江浙一带的守军,也甚为凶悍,而且大中军显然也有水师,虽然战船不多,但是却也相当凶猛,派出了战船驻防在松江府和宁波府一带,并且实力逐步增强,到了过年的时候,更是发兵攻占了舟山,使得他的弟弟郑芝彪失去了立足之地,不得不率领船队返回了福建。

现如今大中军陈兵于仙霞关、分水关外,虎视眈眈的盯着福建,随时都有可能会挥师攻入福建,那样的话,一旦福建有失,他们郑家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这段时间他们郑家的兵将也跟大中军交手了多次,但是可以说是次次败北,没有一次占到便宜的。

据败回的兵将所述,大中军的战法和明军大为不同,装备了大批的犀利异常的火铳,威力远超过大明所用的鸟铳许多,而且还装备了不少的各式红夷大炮,更是军纪森严凶悍无匹,战法更似于红毛人和弗朗机人的战法。

虽然郑芝龙依靠着独霸南洋的优势,可以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手中购买来大炮以及火铳,但是却还是无法于大中军相抗衡,跟大中军交手,丝毫在火器上占不了一点便宜,郑芝龙这个时候便已经开始担心了。

因为他知道,大中朝时下是气候已成,随着建奴被大中军打残退回辽东之后,大中朝已经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接下来大批大中军精锐,便会朝南集结,虽然陕西还有一个闯贼李自成在跟大中军作对,但是到了过年之前,从陕西传来了消息,说李自成跟大中军的交手,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连他大顺的国都西安府也被大中军给夺了去,逼得李自成逃向了汉中,李自成已经无法牵制大中朝多少实力了。

如此一来,大中朝便有足够的精锐兵马,调往南方,接下来进攻福建和两广就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大中军最迟在三月前,便会大举兴兵发动猛攻,到时候他们两个南明小朝廷还能生存下去吗?

郑芝龙其实也非常清楚南方两个小朝廷这个时候,不能再闹下去了,他们必须要团结起来,还可能和大中朝对抗一下,但是眼下的问题是,绍武和永历两个小朝廷谁也不肯服软,即便是他愿意这个时候,放弃支持绍武帝,转而支持永历,但是几个月的对抗下来,他郑家已经早已将永历朝给得罪到死了,即便是他服软,永历帝会给他好脸吗?

现在郑芝龙最大的烦心事就是来自大中朝那边对他的劝降了,大中皇帝肖天健派出了明朝大臣钱谦益,亲自南下来到了福建,带来了一封肖天健的亲笔信,这封信之中,肖天健力陈了明朝的暗弱和腐朽,并且在信中对郑芝龙阐明,他们皆为汉人,不该如此再自相残杀下去了,国家必将一统,不管他们这些人如何抗拒,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至多也就是拖延一下南明小朝廷的覆灭时日罢了,这么做只能徒增伤亡,空耗汉人的国力。

而且肖天健告诉郑芝龙,现如今作为中国人,他们最应该先考虑的就是北上辽东,尽快的将建奴这个汉人的心腹之患彻底的从辽东土地上清除掉,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另外肖天健还在给郑芝龙的信中,阐明了他对于海商的意见,告诉郑芝龙,他的大中朝绝不会再效仿前明,行封海之事,准许海商出海行商,并且还将对海商进行鼓励支持。

对于他们郑家,肖天健也表示十分钦佩,因为肖天健知道很多他们郑家的事情,他们郑家虽然曾经为盗,但是后来接受招抚之后,却为中国人做了很多事情,维护了南洋中国海商的权益,这一点肖天健对郑芝龙表示赞赏,并且保证,只要郑芝龙率领郑家归顺大中朝,那么他可以保证郑氏族人的安全,绝不会加以迫害,更不会抄没郑家家产,保证郑家的商业利益,同时可以封郑芝龙靖海公,希望郑芝龙能以民族大义为先,不要再兴兵和大中朝为敌。

甚至于肖天健还保证,如果郑芝龙投顺大中朝的话,连绍武帝他都可以保证不杀。

肖天健的这封信这句话对于郑芝龙的打动很大,特别是有关禁海的问题,让郑芝龙颇为心动,再加上钱谦益此行来到福建之后,也力劝郑芝龙不要继续再与大中朝为敌,还是速速投顺大中朝为妙,再加上他提起了诸多大明前朝名臣,现如今都已经转而为大中朝效命,肖天健乃是一代明君,绝不会食言而肥,事后对郑家不利。

郑芝龙对此更是心动了起来,因为事情在哪儿放着,前朝的重臣之中,比如卢象升、丁启睿、孙传庭、吕维祺等等,现如今都被肖天健重用,并未因为他们曾经和肖天健为敌,便被肖天健追究,相反还委以重任信任有加,所以肖天健说不会事后追究郑家曾经与他为敌,这话他郑芝龙是相信的。

所以在见到了肖天健这封信,和听罢了钱谦益的规劝之后,郑芝龙其实已经开始动摇了起来,不想再与大中朝为敌了,毕竟他和其他大明的死忠不同,之前他就不是什么朝廷命官,而且最初也是跟大明朝廷为敌之人,只不过是后来接受了熊文灿的招抚,故此对大明也谈不上什么忠诚,之所以跟着在福建拥立绍武帝,其实还是因为他生怕大中朝攻下福建之后,对他们郑氏家族不利,抄没他们郑家的家产,所以他才会选择跟大中朝为敌。

现如今既然大中皇帝已经明确表态,在他投顺之后,对他们郑家之前所做既往不咎,保留他们郑家家产,还保证他们海上行商的权力,那么他们便没有理由,继续跟大中朝死磕到底,最终落得一个跟着明朝殉葬的下场。

在郑芝龙看来,他们郑家的根基还在陆上,如果大中朝攻占了福建,他们倒是可以带着船队退守澎湖,甚至于可以抢了被荷兰人所占的东蕃(台湾),但是他们毕竟却还是要以海上行商为生,澎湖和台湾可供他们使用的资源相当有限,虽然现如今他们的水师可以在大海上称雄,但是他也看出这个大中皇帝肖天健乃是有雄才大略之人,这仅从他可以短短数年时间,便平定北方并且推翻大明王朝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来,此人肯定不是好对付的。

而且从肖天健给他的信中,他也可以看出来,肖天健非常看重大海,对于大海上的事情也十分精通,所以即便是他暂时可以领着麾下水师,称雄大海之上,但是肖天健也绝不会坐视他纵横大海之上,对大中朝形成威胁,迟早有一天,他可以利用整个国家的资源,打造出一支远超过他郑家的强大水师,将他们郑家集团,从南洋彻底的抹去。

所以事到如今,在形势所迫之下,郑芝龙其实已经没心思继续和大中朝对抗下去了,在陆上他知道,凭借他一省之力所招募起来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大中朝的对手,福建的丢失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他年前的时候,将几个弟弟以及麾下重臣都招到了一起,详细的商议过了一次,但是对于是否投降大中朝,目前他们内部还有一些争议,而争议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投不投降刑天军这件事,而是怎么投降,投降之后他们郑家的水师该怎么办的问题。

郑家上下其实也都能看到,大明其实在京师陷落的时候,便已经算是覆亡了,现如今南方的两个小朝廷,也成不了大业,想要再将天下夺回来,凭借着他们的实力,基本上是不用想了,而且大中军凶悍的很,根本就不是他们可以对付得了的,与其被大中军灭了,倒还不如现在识相一点先投降比较好,这样也可以保全他们郑家集团的实力。

但是之所以会有人反对,并不是有些人不想投降,而关键是在怎么投降的问题上,郑芝龙手下很多人提出,投降可以,但是他们郑家在投降之后,郑芝龙要做福建王,他们郑家也要保存现如今的军队,特别是水师要置于他们掌管之下。

对于这一点,郑芝龙也是同意的,毕竟这天下谁手里面有兵有将,谁就腰杆子硬朗,于是年前的时候,郑芝龙便暗中将他们投降大中朝的条件告知了受命前来游说他的钱谦益,但是钱谦益立即便回绝了郑芝龙的要求。

钱谦益在被肖天健俘虏的这段时间,作为一个名人,钱谦益并未受到大中军的迫害,而且钱谦益和丁启睿私交还算是不错,丁启睿投降肖天健之后,钱谦益虽然没有出仕在大中朝当官,但是却获准出门走动。

肖天健在请钱谦益出使福建的时候,便跟钱谦益说起过有关郑芝龙纳降的一些条件,其中说的明白,大中朝决不允许私人武装盘踞一方,郑芝龙如果愿意投顺大中朝的话,那么他可以确保郑家财产和商船队的安全和利益不会受损,但是郑家水军却必须要归于大中朝的治下,进行重新整编,郑家的兵将也都要纳入到大中军的旗下,统一接受大中军的调度和任命,愿意留在水军之中的,肖天健会量才为用。

郑芝龙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将投顺大中军的事情给拖了下来,毕竟他们这些人最早的时候,便是亦盗亦商出身,在海上纵横凭借的就是他们的武力,现如今大中朝要求他们交出武力,这让他们都不放心,担心一旦交出武力之后,就连商业利益也无从保证。

特别是现如今他们几乎可以独霸南洋,就算是红毛人和弗朗机人也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一旦交出水师的话,今后他们无法再在南洋行船,这件事郑芝龙不想答应,他的弟弟郑芝彪、郑芝豹都不肯答应,于是投顺大中朝的事情也就此拖了下来。

这事情一拖,就起了变化,大中朝劝降郑芝龙的事情不知通过谁走露了风声,传到了福建绍武帝和福建巡抚张肯唐的耳中,张肯唐立即便找郑芝龙质问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郑芝龙为此很是尴尬,无奈之下矢口否认,并且表示要在年后便发兵北伐,克复南京。

这句话简直就是笑话,谁都知道现如今仅凭他们的力量,能守住福建就谢天谢地了,郑芝龙信口开河说克复南京,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如此一来,非但没有打消张肯唐和绍武帝对郑家的疑虑,相反让绍武帝更是感到了惊慌失措。

郑芝龙正在安平郑家城中为了是否该投降大中朝伤脑筋的时候,忽然间郑芝龙的弟弟郑芝彪从外面闯了进来,惊呼道:“兄长!大事不好了!绍武帝今早突然间在张肯唐率领的一千多明军的护送下出了泉州城,朝着广东方向逃去,他们已经不相信咱们了!”

郑芝龙听罢之后,立即惊得丢了茶碗,腾身站了起来……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四十八章 首尾两端

朱聿鐭坐在马车上,连连催促护随人员加快速度,自从他得知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的消息之后不久,便立即被张肯唐等人扶起来做了这个绍武帝,作为朱家后裔,本来他还一心想要重整河山,光复大明帝国。

可是当他当上了这个所谓的皇帝之后,才发现他所谓的理想根本就是一场梦境罢了,他这个皇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虽然在张肯唐和郑芝龙的辅佐之下,他搭建起了一个草台班子,设立了六部,但是他在登基之后才发现,事情根本没有他想的那么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