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葬明-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见秀听到这肖天健的羽林卫称呼他们大顺为闯贼叛军,苦笑了一下,和大中朝称呼他们的一样,现在西安府里面的人张口闭口,称呼大中朝也是刑天贼,不过怎么听都是人家大中朝的底气足一些,他们大顺跟大中一比,还真就只能称之为贼!

不过只要肖天健肯见他就好,最起码肖天健没有让他报门而入已经算是给脸了,田见秀压根就没想过,让肖天健像以前一样,出门相迎,于是立即检查了一下全身上下的衣着之后,田见秀这才举步准备入宫。

但是不等他进入宫门,便被门口的羽林卫给挡住了去路,几个羽林卫二话不说,上来便对田见秀上上下下的仔细搜查了一番,直到没有发现有短刃之类的利器之后,这才放田见秀入宫,有羽林卫专门为他带路,朝着武英殿走去。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三十章 讨逆军

田见秀第一次踏入这紫禁城,虽说仅仅是西南角的武英殿一小部分,但是还是让田见秀看得是目瞪口呆,心中暗暗称赞这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和威严工整,另外田见秀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宫中他居然没有看到有太监出现,这里只有一个个彪悍威风的羽林卫在各处侍立,包括给他带路的也都是羽林卫的卫兵,却没有一个太监存在,相比一下别看李自成的皇宫寒酸的厉害,可是太监却一点不缺,李自成四处划拉了二百多名太监还有近三百名宫女,专门伺候他,没想到在偌大的紫禁城之中,却见不到太监,让田见秀很有点惊讶。

肖天健端坐于龙椅之上,静静的望向了大殿的正门处,只见得田见秀快步跟着一个殿前侍卫走入了大殿,微微一抬眼,看到肖天健之后,便立即疾走几步来到殿中,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一边叩头一边口中呼道:“田见秀参见吾皇陛下!”

肖天健听到田见秀称呼他为吾皇陛下,和李信对视了一眼之后,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立即站起身一挥手道:“玉峰兄不必行此大礼,免礼平身吧!呵呵!”

田见秀听到肖天健的话之后,这才站了起来,躬身谢恩,然后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份礼单,双手托着对肖天健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呀!圣上现在已经是九五之尊,在下哪儿担得起呀!请圣上称草民玉峰即可!

这是我们主上李自成,得知圣上已经将大明覆灭,特遣在下前来恭贺,此乃是此次在下前来所携礼物,还望圣上笑纳!”

肖天健挥挥手,立即又殿前侍卫将田见秀手中的礼单呈到了肖天健的面前,肖天健拿起来看了一眼之后,冷笑了一声,随手便丢在了龙案之上。

这礼物倒是不轻,二十万现银,二百颗东珠,宝玉十块,红珊瑚三株……折合成银子的话,起码价值三四十万两,手笔不能说小了。

但是肖天健却并不为之所动,现如今他可是大财主了,这点小钱他还真就不怎么再看到眼里了,于是肖天健也不客气,稍微和田见秀寒暄了两句之后,便对田见秀问道:“现如今大明已亡,天下不可能有二朝并立,想必李自成李鸿基也很清楚,这次派玉峰你来见朕,恐怕不会仅仅是让你前来恭喜我灭了大明这么简单吧!

他李自成有何打算,你我也不是一般的关系,玉峰你就不妨直说好了,你也知道,朕并不喜欢绕弯子,一切还是简短解说的好!”

田见秀见肖天健对这次李自成奉上的礼物,居然不屑一顾,心中暗暗吃惊,要知道这些钱不管放在谁面前,都足矣让人目瞪口呆了,可是肖天健却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截了当的便问他李自成的想法。

于是田见秀也不好绕弯子了,开始将李自成的想法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肖天健听罢之后,脸色顿时便沉了下去,沉默了一阵之后,突然间仰天大笑了起来:“哈哈……这个李自成还真拿他自己当干粮呀!哈哈!对朕称臣,划地为王!哈哈!笑话!简直就是笑话!他李自成想得倒美!我泱泱中华岂能容他划地为王!此事绝对没有商量!

玉峰,看来今天你来错了,虽然你与朕关系不错,朕并未忘记,但是这件事朕却不能答应你,李自成现如今早已将陕西搅得是大乱,如果朕任由他继续盘亘于陕西称王称霸的话,那么朕就是陕西百姓的罪人!

并非朕容不下他李自成,对于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余地,玉峰兄可以回去告诉他李自成,他的要求朕绝不会答应,如果他念及麾下那些追随他多年的老兄弟的话,不想让他们命丧沙场,那么眼下朕可以给他唯一的出路便是立即投降。

只要他李自成投降朕,那么朕可以答应他,让他从今之后做个富家翁,保全他全家性命!另外凡是他麾下的诸将,朕都会给他们一个出路!

但是假如他不肯答应的话,那么就休怪我肖天健翻脸无情,对于他李自成朕早已忍他许久了!朕没有去惹他,他倒是连番对朕的大中朝动武,现如今也是该他还的时候了!”

田见秀听罢之后,心中哀叹了一声,其实这次李自成遣他来的时候,田见秀便已经猜到了肖天健的反应,现在肖天健武功天下,手下兵多将广,而且凶猛异常,可是李自成却还是看不清这一点,居然还在幻想着跟肖天健讨价还价,想要那点银子出来,便换的肖天健同意他就此在陕西称王,以对肖天健称臣的条件,换取跟大中朝划地而治,在陕西当一个陕西王。

现在倒好,肖天健连半点犹豫都没有,便断然拒绝了李自成的这个提议,彻底没得谈了!

田见秀讪讪的点头答应,这个时候肖天健从上面走了下来,伸手便拉住了田见秀的胳膊,语重心长的对田见秀说道:“玉峰,以我对你的了解,你并非是太过重权势之人,眼下天下大势你也该看得清楚了,可是李自成却猪油蒙心,居然至此还不幡然悔悟,想要继续穷兵黩武下去!

朕今天实在是忍不住想要劝你几句,以你的本事,犯不着跟着李自成随他陪葬,只要你愿意,我大中朝随时欢迎你,虽然朕不能保证给你高官厚禄,但是却也可以保你后半生富贵平安!

朕也知道,你妻儿尚在陕西,这次朕也不强留于你,你且先回去,见过李自成之后,告诉他朕所说的话,假如他还执迷不悟的话,那么朕也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你最好奉劝他李自成,让他念及陕西数百万民众的性命,休要再做痴心妄想了,否则的话,朕必将立即挥师陕西,彻底将他的大顺军铲除掉!”

田见秀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连连谢恩称是,眼看着天色已晚,肖天健下旨在就在宫中设宴款待了田见秀了一番,二人把酒言欢,一直聊到了半夜,肖天健才派人将田见秀送出了紫禁城。

而田见秀这一次也没有再藏着掖着,详详细细的将他所了解的大顺军的布置和兵力装备情况全部对肖天健说了一番。

而李信则作陪一旁,将田见秀所说的事情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送走了田见秀之后,肖天健这才和李信开始筹划了起来,九月初的时候,肖天健在北京城之中发出了一封讨贼檄文,檄文之中历数了李自成十大罪状,诏令李自成限其在十月之前,必须要宣布退位,结束大顺这个小朝廷,并且就地遣散裹挟起来的兵马,放百姓归乡务农,同时其余兵马就地放下武器,向大中军投降接受整编。

随着这份檄文发出之后,整个陕西顿时大震,一支支大中军的兵马,从八月份开始,便已经纷纷开始集结,并且纷纷从各处进入到了陕西境内。

按照肖天健的旨意,以第一镇军为主,第二镇军为辅,组建起了一支讨逆大军,共出兵五万,以阎重喜为正,刘宝为辅,开始正式对李自成用兵。

李自成在田见秀返回西安,将肖天健的话传给了他之后,顿时也勃然大怒,大骂肖天健欺人太甚,他现如今已经愿意退位称王,主动向肖天健俯首称臣,只希望能保住他陕西这块地盘,当一个小小的陕西王,而且还表示从今往后,愿意每年向肖天健朝贡五万两银子,可是没想到肖天健就连这点要求也不满足他。

还直令他立即投降,想他李自成自十几年前起兵造反,不管是多么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怎么向大明官军投降过,现在虽然他大顺军实力不如肖天健的大中军,但是好歹现在也拥兵三十余万,又岂能就此便放下武器,投降肖天健呢?

于是李自成大怒之下,当即也下诏,对外宣称肖天健乃是逆贼,逼死了大明崇祯帝朱由检,他李自成虽然造反,但是却还是认为大明朝廷方为正朔,所以召集天下义士共同讨逆,诛除逆贼肖天健,恢复大明王朝!他愿意在击败大中朝之后,退位向大明称臣,永保大明昌盛!

李自成这份诏书一下,立即便让无数人笑掉了大牙,李自成是什么人,他可是造大明朝廷的反起家之人,现如今肖天健灭了大明,他却跳出来为大明喊冤叫屈,说什么要重复大明王朝,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摆明了是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而且李自成也明白,此次谈判决裂之后,肖天健肯定会挥师前来讨伐于他,所以他也立即开始调集兵马,朝着西安一带集结,同时下旨在大顺控制区内大肆征集粮秣,准备和大中军决一死战。

这一下可就更苦了陕西的百姓了,本来陕西百姓就已经被祸害的够惨了,可是现如今李自成摆出架势,突然间又成了大明的顺民,要和覆亡了大明朝廷的大中军决一死战,陕西百姓哪儿给李自成拿得出那么多兵粮呀!

于是李自成麾下的诸将,便打着筹粮讨逆的旗号,派出兵马在陕西各地开始了一场敲骨吸髓一般的强征行动,大批大顺军兵将冲入各个村子之中,对老百姓家翻箱倒柜,将老百姓家中稍微值钱一些的东西还有最后一点赖以为生的粮食,全部都抢走,而且谁只要稍有抗拒,抑或是藏匿不交的举动,便大肆杀戮,甚至于连一些尚未成熟的粮食,都被大顺军强行收割,拿去充作了马料之用,一时间整个陕西简直成了人间地狱一般,老百姓辗转于沟壑之间,呜呼哀嚎,饿殍遍地,闹得是陕西境内民愤滔天,无不背后大骂李自成的大顺军乃是一群恶狼,甚至于比起以前的明军还不如十倍。

就在肖天健下旨成立陕西讨逆军,并且做好了发兵陕西对李自成发动决战的时候,南方传来了一连串的消息,让肖天健听罢之后,立即留下卢象升等人留镇北京,负责看守北京城,带上了李信和刘耀本的近卫第二师,于九月初六离开了北京城,从通州坐船,顺运河南下,赶往了南京方向。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两个小朝廷

本来肖天健在攻下北京城,逼死了崇祯之后,又擒获了崇祯三个皇子之后,搞了一出太子朱慈烺禅位的喜剧,宣告了大明王朝的覆灭,并且下诏诏令南方尚未归服的诸省,立即放弃和大中朝为敌,接受大中朝的统治。

肖天健在朱慈烺禅位之后,屈指盘点了一下,历史走到今天这一步之后,他已经等于控制了大半个中国,而且通过这些年来的不停征战,他先是拿下了南直隶,攻克了南京城之后,才挥师北上,对大明王朝发动了最后一击。

而且掐指算来,他先是在洛阳抓住了福王,并且同时还抓住了历史上曾经在南京被明朝旧臣拥立的小福王朱由菘,所以在这个全新的历史之中,朱由菘这个弘光帝肯定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另外在他南下攻打南直隶的时候,他在打下凤阳府的时候,意外的在凤阳府之中,找到了被崇祯贬为庶民,并且囚禁在凤阳府城中的唐王朱聿键。

说起这个唐王朱聿键,还真是有点故事,崇祯九年的时候,因为各地农民军大兴,到处和朝廷官府作对,而且建奴崇祯九年入关,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崇祯诏令天下兵马入卫,这个唐王居然想向朝廷借兵,率兵去讨贼,但是崇祯担心藩王拥兵自重,下旨不准,可是这个唐王朱聿键居然自己拿钱出来,在南阳招募起来了数千兵马,带着一路朝着京师而去。

结果这个唐王在半路上便被变民军给打了个大败,连京师都没有能到,便被崇祯下旨贬为了庶民,押赴到了凤阳府囚禁了起来。

要知道明朝自燕王朱棣多了侄子朱允炆的天下之后,对于各地藩王更是严加控制,历代明朝皇帝,都绝不容藩王拥有兵权,生怕藩王拥兵自重成为祸害,所以藩王虽然各个都富得流油,但是却等于是被圈禁在了一个个城市之中,被当地官府看管起来,地位崇高但是却并无实权。

唐王朱聿键这次照买兵马兴兵入卫,虽然初衷很好,是想要给崇祯帮忙,但是却违反了大明的法度,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崇祯为了以儆效尤,当即下旨将朱聿键贬为庶民,押赴到了凤阳府囚禁了起来。

没成想肖天健攻下凤阳府的时候,意外的却在凤阳府的宗人府牢中起获了这个唐王朱聿键。

要知道朱聿键也就是历史上南明的隆武帝,肖天健本来并不知道这隆武帝的下落,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功夫,于是他便顺手牵羊,把这未来可能的隆武帝也给遣送到了山西阳城给圈禁了起来。

另外肖天健掰着指头算了一下,眼下除了李自成盘踞在陕西,但是也成不了大器之外,历史上曾经闹的挺欢的张献忠,现如今也老老实实的在他的手心里面攥着,而历史上曾经在云贵一带坚持抗清的孙可望和李定国,现如今却都在他的大中军之中效命,所以南方现如今除了郑芝龙之外,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明朝的势力可以和他的大中朝相抗衡了。

他这段时间一直很好奇,在他覆灭了大明王朝之后,还会不会出现南明政权,这段时间他虽然在北方处理各种事物,但是却一直也在关注着南方的局势发展,并且令留守南京李进德和付德明等人,不断的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臣,南下到南方诸省去规劝那些南方诸省的明朝官员投降大中朝。

从前段时间初步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自从南方得知了崇祯皇帝已经自缢身亡的消息之后,便已经是彻底乱了手脚,再加上后来又听闻说太子朱慈烺和二位皇子都落在了大中军手中,而且朱慈烺还在肖天健的“胁迫”之下,以大明太子的身份在北京城宣布了大明王朝就此终结,并且禅位给肖天健,让肖天健执掌天下!更可气的是三位皇子和两个公主殿下居然还认贼作父,成了肖天健的义子义女。

于是南方诸省的明朝官员们顿时哀声一片,不少地方的明朝官吏,当即便同意了前往劝降的大中朝使臣的要求,宣布接受大中朝的统治,举城投降大中朝。

短时间之内江西全境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基本上全部投降了大中朝,而坐镇南京的诸部也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接收大员前往了江西各地接受投降,留镇南直隶的石冉也立即派兵南下,接防了江西的防务,并且接受了当地的明军的投降,对这些明军进行了整编。

八月之中,浙江南部各地也纷纷宣布投降大中朝,并且迅速的被南京各部和大中军接了过来,进而临近四川和湖广的贵州巡抚,也宣布了投降大中朝,按照事先的划分,罗汝才立即率兵进入了贵州,接受了贵州的投降,同样南京各部也马上朝贵州派出了接收大员。

肖天健本来以为如此下去,应该很快便可以解决南方诸省的问题,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只等两广、云南、福建四省也宣布投降,下一步再解决了李自成之后,他便可以一统天下,腾出精力来一边恢复国内的经济,一边筹集兵马北上,全力解决建奴这个大麻烦了。

可是让肖天健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南方还是出了麻烦,使得肖天健也顾不得陕西的和李自成的决战了,授命阎重喜和刘宝全权负责清剿李自成大顺军之事,并将手头北方的事务暂时交代给了卢象升和罗立等人之后,便立即开始南下,赶往了南京。

肖天健之所以忽然间放下清剿李自成之事飞速南下,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八月间,南方诸省在得知京师被大中军所克,大明崇祯皇帝已经殉难,而且皇太子朱慈烺宣布禅位给肖天健,宣告从今以后再不谋登临天下,同时也宣告了大明王朝终亡。

南方诸省官府以及官军闻之立即大乱了起来,临近大中军控制区的江西、贵州、浙江等省随即便放弃了继续跟大中朝为敌,朝南京递降表宣布投降大中朝。

本来肖天健以为,南方的事情应该可以相对比较容易解决了,历史上的南明朝廷很可能不会再出现了,可是让肖天健没有料到的是最终事情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发展。

福建、广东、广西以及云南四省却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轻易就放弃了抵抗,归服于大中朝的统治,相反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南方还是在明朝旧吏们的推举之下搞出了南明朝廷,以朱家皇室子嗣继承大明王朝的衣钵,宣布要继续和大中朝对抗下去。

不过让肖天健万没有想到的是,与历史上大为不同的是南方这一次居然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

随着临时在南京主持政务的付德明和李进德的一封奏疏,肖天健这才在北京得知,先是广西巡抚翟式耜以及大学士丁魁楚以及两广总督朱治涧等人,在广东肇庆府拥立明神宗之孙朱由榔称帝,改元永历,宣称继承大明王朝,要行复明之举。

可笑的是就在朱由榔在肇庆府称帝的同时,福建巡抚张肯唐以及福建总兵郑芝龙却在福建漳州府,将唐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扶了出来,在漳州府称帝,改元绍武。

这一下南方可就热闹了!小小的南方诸省,居然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不管是自称永历皇帝的朱由榔,还是自称绍武皇帝的朱聿鐭,都宣称他们才能继承大统,是合法的大明皇帝,而且两方各自都因为自己的利益,都互相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于是这俩新登基的南明新皇,在登基之后,各自都组建了一个班底,分别设立了全套的官员,成立了他们的小朝廷。

这俩小朝廷成立之后,并没有立即集结兵力北上对大中控制区发动进攻,抑或是做好防守的准备,相反为了争夺这个名分,倒是两方相互之间,各自调动兵马,开始攻打起了对方。

这一下把大中朝这边给搞糊涂了,不管是付德明还是李进德,抑或是牛金星等大中朝的重臣,都为此面面相觑,又对此是哭笑不得。

于是以付德明为首的诸臣,赶忙将这件事写成奏章,派人八百里加急报送往了北京,肖天健这才在北京得知了消息。

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肖天健最担心的并不是李自成的问题,说起来李自成在陕西蹦跶的挺欢,号称拥兵四十万,但是肖天健已经从田见秀那里了解到了李自成那四十万大顺军都是什么货色,所以有第一镇军和第二镇军配合入陕对李自成的大顺军进行进剿,以其现有的兵力和素质,干掉大顺军根本就不在话下。

但是肖天健最担心的却还是南方诸省的问题,要知道历史上清兵入关之后,南明在南方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云南、广西、福建山林众多,而且少数民族也相当多,很不容易将其剿灭。

特别是郑氏集团,他们陆上战斗力虽然不强,但是却控制着大海的海路,其麾下的水师相当厉害,一旦福建不保,他们还可以退守台湾,历史上清朝收复台湾,就已经是康熙二十三年的事情了,那距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年之后了!

四十多年呀!肖天健自己都没信心能活到那个时候,这四十多年对于中华来说,是何其宝贵的四十多年,等到四十多年之后,这世界各地早就被西方国家给瓜分的差不多了,中华到那个时候再进入大海,黄瓜菜都凉了!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三十二章 后手

所以别看肖天健领兵北伐,但是对于福建一带的郑氏集团的关注却从未放松过,在他刚刚拿下南京,并且立国称帝的时候,肖天健已经开始安排大量的特情处的细作南下进入到了福建以及两广等地,开始搜集那边的情报,并且开始了暗中分化郑氏集团的力量,怕的就是郑氏集团不肯投降他大中朝,今后利用他们的海上优势力量,和大中朝作对。

现如今郑芝龙却还是在福建扶植起了一个朱家后裔,看来最起码现在郑氏集团没有打算要投顺他大中朝了,这件事就麻烦大了。

所以肖天健在得知了消息之后,一刻都没敢休息,立即将北方的事情安排了一下之后,马上便带上刘耀本的近卫第二师离开了北京城,赶往通州在那里分批坐船,顺大运河南下赶往了他的大中朝临都南京。

不过为了保证北方的军力不会因为近卫第二师南下被大幅削弱,肖天健临行之前,命令刘耀本将近卫第二师的大部分火器装备也留在了京师,移交给了罗立,用以充实北方战区的新编兵马,至于近卫第二师的装备好说,南下之后,很快便可以在南京一带重新武装起来,如此还省去了不少运输的麻烦。

对于北方战区来说,因为大中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击败了明朝的残余兵力,并且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南下的大批建奴军,所以令京辅之地除了个别的地方之外,没有再遭受太重的兵祸,特别是轻松拿下的京师,保存了京城内的不少原来明朝兵仗局的工坊也没有破坏,大批京城内的工匠还留在京城,这些工匠可是眼下的国宝,其中手艺高明的工匠起码有两千人以上,肖天健入京之后第一时间,便下旨厚待这些兵仗局工匠,包括管理兵仗局的一些太监也予以了保护,在京城内局势刚刚稳定下来,便下旨将京师兵仗局改为了大中北方军工厂,并且下旨拨银,开始恢复生产,原兵仗局下的工匠,每个人先发给五两银子和部分粮食,让这些工匠们安心下来,开始转而为大中朝做事。

同时下旨将原来各地的匠作营,全部划归于工部之下,并且将其改称为军工厂,在工部之下,成立起了一个军工部,统管各地的的军工生产,满足各地军队的需求,军队自身今后不得控制兵器生产,而是要按照兵部下设的总后勤部统一调拨,如此一来,更加强了对各地军队的控制,另一方面也理顺了各部的管理关系。

经过肖天健的调整之后,大中朝形成了军队需要武器,先是由诸军提出要求,递交给总后勤部审批,总后勤部审批之后,交给兵部列出计划,然后提交给肖天健批阅,然后交户部下拨资金,再交给工部进行生产,最后交付给总后勤部,如此一来,各地诸军想要私自扩兵,除了要接受户部的监察之外,武器也无法自行解决,这就防止了诸军大将拥兵自重,出现地方军阀的情况。

所以经过调整之后,北方的兵工生产很快便会上轨道,短时间之内,便基本上可以保证北方军队建设的需要,不再继续依靠南方各地的物资支持了,这也为今后大中朝发动辽东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肖天健在刘泽清投降之后,还没有忘记派出了使臣,携带上了他一道密旨前往登州乘船出海,潜至朝鲜登陆,想办法暗中联络朝鲜的王公大臣,传旨给朝鲜国王,告知其大明已亡,今后中国将是大中朝来统治,令其今后不得再听命于建奴的役使,调派朝鲜兵帮助建奴侵犯大中朝,同时安抚高丽国王,大中朝在做好准备之后,便会出兵朝鲜,帮助朝鲜国王将建奴逐出朝鲜,并且对朝鲜提供保护,但是眼下如果朝鲜无法和建奴对抗的话,也需先对其虚以委蛇,尽量减少对建奴提供各种物资帮助,等候下一步大中朝的行动。

当然肖天健也没忘记那些蒙古诸部,在结束了山海关之战以后,他便立即下诏,彻底封闭张家口,停止一切对关外的互市,并且下旨抓捕了一大批这些年暗通关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商贾,彻底抄没其家产,并且下旨处斩了一大批私通建奴的商贾,彻底断掉对关外一切的货物交易。

但是同时肖天健又令李信和冯卫汉,在俘虏的蒙古兵将之中,挑选出一批愿意投降大中朝的蒙古族人,厚待他们,然后将他们分批派回到蒙古草原之中,去联络蒙古诸部,告知蒙古诸部,大中朝愿意跟他们和平共处,只要他们今后不再听命于建奴的调遣,不再给建奴当狗腿子,那么大中朝今后可以优待他们,在大同府一带,为他们开放互市,放开茶叶和食盐以及粮食的限制,令其以马匹、牛羊等物以易货形势,和大中朝进行交易,同时大中朝也以“公平”的价钱,来与之互通有无。

其实肖天健在到了这个时代之后,通过收集各方的情况,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明末边患日重的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明朝晚期的时候,错误的采取了对待北方诸部的政策,关闭互市,不许向关外输出茶叶和食盐等物,这种政策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无疑是非常重的打击,茶叶对于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明朝停止朝他们输出茶叶,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所以蒙古人才会大举跟着建奴袭扰大明边境,这也是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所以肖天健这一次在攻占了大明京师,稳定住了北方形势之后,当然不会忘了朝鲜和蒙古人眼下这建奴的两大帮凶,对于这两个帮凶,肖天健短时间之内,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他们,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建奴内部进行分化他们,让蒙古诸部今后不再听从建奴的使唤,充当建奴的狗腿子,另外也迫使朝鲜国王,今后不再听从建奴的使唤,从建奴的东西两面,先给建奴制造出一些麻烦,省的这两年时间,建奴在辽东又重新复振,抑或是吃饱了之后,又南下给大中朝找麻烦。

当然他之所以能这么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手中有足够的武力威慑,通州和山海关两战之后,大中军向建奴展示出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这两战下来,损失最大的还是蒙古诸部,而且通过这两场大战,也让蒙古人和朝鲜人彻底尝到了大中军的厉害,了解到了其实建奴并不算什么,别看他建奴可以欺负欺负大明王朝,但是碰上了大中朝,他们绝对没有便宜可占。

既然跟着建奴主子,已经没有便宜可占了,谁还会跟着建奴再卖命呢?更何况建奴吃了这么大的亏,跑回辽东之后,这次买卖亏空太大,又没法再南下找汉人报销,回去之后,肯定要转嫁损失,加强对蒙古诸部和朝鲜的盘剥,如此一来,肖天健相信,抛出这些诱饵之后,不管是朝鲜人还是蒙古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所以别看眼下他没空去收拾建奴,但是起码也可以让建奴这两年过不上安稳日子了。

所以说肖天健在听闻南方的事情之后,这才敢将精锐的近卫第二师从北方抽调出来,挥师南下,有了这两个月时间在北方铺垫的这些事情之后,他相信短时间之内,建奴是已经没有能力再给他大中朝填麻烦了。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返南京

肖天健离京之后,沿运河南下,一路看到随着大明的覆亡之后,运河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